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2024-05-14

浙江省农业厅(通知)(精选8篇)

篇1: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浙农科[2001]36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林特)局: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认定工作,确保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根据《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生产粮食、油料、茶叶、水果、瓜菜、食用菌、蜂产品、畜禽产品的基地,均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

第三条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和个人均可以提出申请。

以县、乡(镇)、村区域为单位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可以由该组织统一提出申请。

第四条省农业厅统一负责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生态环境达到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二)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

(三)有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技术人员;

(四)有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五)基地内农产品质量达到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六)基地内农产品有注册商标;

(七)有完善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行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双重检测。

(一)基地环境检测由省农业厅委托的环境质量检测机构承担;

(二)产品检测由省农业厅指定的质检机构承担。

第七条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自查总结报告;

(三)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基地规模证明;

(四)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的自查报告;

(五)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六)执行的标准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包括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准则、产品质量标准);

(七)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以自愿为原则,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按下列程序推荐:

(一)县及县以下单位,向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对资料的初审。符合条件的,由受理单位签署意见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应当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由审核单位签署意见报省农业厅。

(二)市级单位,可以向所在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15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省农业厅。

第九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条省农业厅受理后,在15日内委托具有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受委托的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提交检测报告。检测合格的,由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申报基地进行综合技术评估,并提交基地综合评估报告。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由省农业厅统一公布,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和铜牌。

第十一条基地建设单位和个人须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设立保护性标志。标志必须标明基地范围、规模、认定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人、所执行的标准、质量承诺等,实行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定位的环境监测点,进行环境质量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每年提出无公害农产品环境和质量的评估以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三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必须接受质检机构对环境、产品的检测,按有关规定支付检验费用。

第十四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行复审制度,每年复审一次,复审工作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基地建设单位和个人提交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记录和产品质量自评报告,进行复审,审查合格者批准其继续使用,并将复审情况在30日内报省农业厅备案。

第十五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铜牌有效期为三年。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在有效期满前180日内按第八条提出申请,重新办理认定手续。

第十六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农业厅撤销其称号,收回证书与铜牌,并责令其取消已设立的保护性标志。

(一)在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基地内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累计三次抽检不合格的;

(三)基地环境经检测已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的;

(四)拒绝抽样检测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复审或者办理继续使用手续的。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维护绿色农产晶标志的形象和信誉,根据《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由省政府授权,由浙江省农业厅批准并公布,用以标识、证明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第三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未经省农业厅批准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四条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生产单位或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标志的申请

第五条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由浙江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并按规定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一)原料产地和加工场所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标准;

(二)制定并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五)产品有注册商标。

第七条凡生产农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均可自愿申请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八条已经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基地内农产品,同时获得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编号。其他申报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出申请。

第九条申请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所在地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浙江绿色农产品认定申报书;

(二)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基地规模证明;

(三)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四)执行的标准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包括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准则、产品质量标准);

(五)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的15日内,完成对材料的初审,并将初审合格的材料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5内,应当完成材料的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材料报省农业厅。

第十二条省农业厅受理后,对符合条件的,在15日内委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其中报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质量检测合格的,由省农业厅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报浙江绿色农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办公室审核后提出建议名单,报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由省农业厅颁发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

编号并公告。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当年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三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编号形式如下:

ZGP———————XX———————XXXX

标志代码单位所在地代号产品代号

第三章标志的使用

第十四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有效期限为三年。需继续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须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内,按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申请;未重新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其使用权。

第十五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仅限用于产品包装、运输工具、广告宣传。取得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规范》,对不执行使用规范,经检查督促仍不改正者,取消其标志使用权。第十六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编号的使用权,以核准使用产品为限。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仿制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及其编号,不得擅自将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及编号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十八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应接受省农业厅指定的检测单位对其使用标志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撤销其标志使用权,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九条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及第三章规定的,由省农业厅撤销其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收回证书及编号,并由省农业厅予以公告。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浙江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2: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1994年1月5日 农银发〔199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

现将《中国农业银行单位通知存款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协定存款办法》下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上报总行。

附:一

中国农业银行单位通知存款办法

为更好地组织企事业单位闲散资金,增加银行存款,壮大农业银行的经济实力,特制定单位通知存款办法。

一、单位通知存款是介于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间的存款种类,其开办对象,为企事业单位的闲散资金,机关、团体的预算外资金或自有资金。

二、单位通知存款存入时不必约定存期,一次存入本金,起点为人民币壹万元,由开户行签发存折,存户可凭存折一次或分次提取存款。

三、存户需支取存款时,必须提前书面通知开户行。

四、单位通知存款可一次或分次支取。支取时,只计付支取部分的利息,未取部分仍按原存入日起息。

五、单位通知存款期限分为若干档次:如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七个月、八个月、九个月、十个月、十一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具体档次由各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六、单位通知存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公布的利率执行。

七、在三年内支取或部分支取时,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通知存款利率,以实际存期相应档次利率计付利息。

八、单位通知存款的实际存期不满一个月或超过三年以上的部分,一律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计付利息。

九、本存款为记名式,可以挂失,但不能代替货币流通,不得转让。

十、各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当地人民银行批准后执行。附:二

中国农业银行协定存款办法

为更好地组织企事业单位存款,壮大农业银行资金实力,特制定协定存款办法。

一、协定存款的开办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闲散资金和机关团体的预算外资金或自有资金。

二、办理协定存款必须由存款户与开户行签定《协定存款合同》,合同期为一年,到期时任何一方没有提出终止或修改合同,即视作自动延期。

三、开户行对存款户开设结算户和协定存款户两个帐户,同时开启使用。如果存款户已在本行开设结算户,则加开一个协定存款户。

四、存款户的款项收支一律经过结算户。每日营业终了时,由开户行主动将当日结算户存款余额中超过留存额度的部分转入协定存款户内,结算户的留存额度由本行与存款户共同商定,并在合同中订明。

五、当日营业终了时,如果结算户的存款余额低于留存额度时,开户行将不足部分主动从协定存款户转入结算户。

六、为方便起见,转户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万元以下金额不转。

七、营业过程中,如果结算户的存款余额不足支付时,开户行主动将协定存款户的存款转入结算户用于支付。

八、协定存款户的利率和计息办法,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的统一规定执行。

九、各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人民银行批准后执行。

附件:

协定存款合同

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与中国农业银行

分行商定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协定存款办法》中的各项条款规定,在合同期内办理协定存款业务,并明确规定:

1.存户的结算户留存额度为

万元。

2.本合同有效期限为壹年,从

****年**月**日起,到

月 日止。

3.合同到期后任何一方若要终止或修改本合同,必须于合同到期的15天前向对方书面提出,否则即视作自动延长合同期。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单位(章)

农业银行(章)

合同签定日:

篇3: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4]17号) , 对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进行系统部署。为切实推动贯彻落实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各项要求,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全面提升金融支农能力和水平, 现就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工作通知如下。

1 抓住机遇, 努力开创金融支农工作新局面

当前,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 先进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应用快速推广, 农业进入了高投入、高成本的发展阶段, 农业农村经济对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依赖程度显著增强。金融政策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稳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通道仍然不畅,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这已成为农村金融领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面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务院全面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重大机遇, 深刻领会金融支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增强金融意识, 在不断加强完善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 积极引导和促进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活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把金融支农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新增长点, 找准定位、有所作为, 广泛学习借鉴, 深入调查研究, 及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金融需求和政策建议, 推动出台促进金融支农的政策措施,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开创金融支农工作新局面。

2 明确思路, 把握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重点

金融支农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 要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中心任务, 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破解农业生产金融服务难题, 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为重点, 以财政促进金融, 打通金融支农通道为切入点, 主动进取、力求突破, 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金融保障水平。

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 积极协调配合金融管理部门与服务机构, 聚焦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努力加大对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的金融支持;聚焦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 积极争取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园艺作物和畜禽水产标准化生产、种养业良种生产、农产品加工, 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的金融支持;聚焦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金融服务需求, 积极争取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信息、仓储物流、农产品收购等的金融支持。

3 开阔视野, 积极推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

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贴近农村基层、了解农民需求、熟悉农业生产的优势, 推动和配合金融管理部门与服务机构, 从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入手, 开发创设符合农业产业特点、满足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推动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机制。要推动组建政府出资为主、主要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 争取现有融资性担保机构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担保服务范围, 逐步构建覆盖全省 (区、市) 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动建立合作性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推动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承包土地经营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 开展农业保险保单、农产品订单质押。探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培育资产评估等农村产权交易中介服务组织, 保障农村抵押品有效处置。鼓励农业企业为带动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

推动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管理办法, 规范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业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 选择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 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 完善办法, 稳妥开展信用合作。

推动涉农直接投融资服务。要积极组织推荐项目, 争取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等加大对成长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动设立专门的农业投资基金。推动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融资租赁公司, 鼓励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服务。

4 发挥优势, 推动完善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金融支农的重要内容。近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 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有利于调动政府和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提出完善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推动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推动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积极争取把主要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险范围, 并推动将风险保障范围逐步扩展到全部直接物化成本。争取合理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 防范规模经营风险。鼓励和支持渔业、农机互助合作保险, 推动开展生猪、蔬菜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推动加快落实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减免政策。

推动规范农业保险服务。鼓励基层农技推广等机构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 积极与保险机构开展合作, 协助做好农业保险宣传、组织农民参保、灾后勘察定损和理赔等业务。推动落实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五公开、三到户”农业保险服务模式, 防止出现骗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

推进农业保险与农业防灾救灾相结合。协调相关部门统筹设计农业保险险种和农业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防灾减灾服务, 实现防灾减灾与保险救济相结合, 减少农民灾害损失, 促进灾后尽快恢复生产。推动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促进农业保险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 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促进金融支农作用

财政和金融支农政策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农业金融需通过财政支持控制风险和补偿成本, 财政支农投入要利用金融杠杆放大政策效应。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业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支农离不开财政支持。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财政部门, 调整优化财政补贴方式, 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努力实现财政和金融支农政策两轮驱动。

创设金融支农奖补政策。积极参与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推动落实好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 通过信贷担保和贴息、业务奖励、风险补偿、费用补贴、投资基金等财政政策, 促进金融支农。推动建立农业信贷担保资金, 支持对农业融资性担保业务给予资本金补充、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励。争取建立常态化的农业信贷贴息政策, 对鼓励发展的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给予适当的利息补助。争取财政出资组建或参股农业投资基金, 扩大农业股权投资规模。研究设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探索农业信贷保证保险补助。

积极开展金融支农模式探索。农业部将会同财政部适当调整部分财政专项的支持方式, 引导和促进金融支农。各地可结合相关项目的实施, 积极探索开展牛羊肉规模化生产金融扶持、农业机械融资租赁等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试点, 配合推进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鼓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金融改革为主题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 努力形成一批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财政促进金融服务“三农”模式。

6 主动配合, 推动形成良好的部门合作机制

现代农业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组织、技术、信息优势, 促进现代农业与金融服务业互利共赢。要主动协调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 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沟通工作机制, 细化金融支农的具体措施, 推动出台有利于金融支农供给的财政、货币、税收政策, 有效落实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加强与各类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 有条件的可与金融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优质农业产业项目库, 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 构建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沟通合作的平台, 引导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和组织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 将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推动建立健全农户信用体系, 加快扩大信用评级覆盖范围, 加强农户信用信息整合共享,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以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农业项目融资等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 防范金融风险。

篇4: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金融管理部门与服务机构,聚焦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努力加大对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的金融支持;聚焦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争取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园艺作物和畜禽水产标准化生产、种养业良种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等的金融支持;聚焦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争取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信息、仓储物流、农产品收购等的金融支持。

《通知》提出,要积极推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主要是推动创设符合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推动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机制,重点是推动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鼓励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二是推动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按照规定稳妥试点。三是推动涉农直接投融资服务,重点是加大农业股权投资,推动融资租赁服务。

农业保险是金融支农的重要内容,一是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重点是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探索互助合作保险、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二是推动规范农业保险服务,鼓励基层农技推广等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提供保险服务,推动落实农业保险服务“五公开、三到户”。三是推进农业保险与农业防灾救灾相结合,发挥农业防灾增产关键技术的防灾减灾作用与农业保险的救济作用,推动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

篇5:两美浙江补充通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五水共治,两美浙江——水之美人之梦”。

二、活动时间

20**年4月18日—26日。

三、活动形式

全省98家公共图书馆联动,开展区域内朗诵活动。全省主场活动设在浙江图书馆,活动时间为4月19日下午13:30。主场活动采取1+5系列朗诵会形式,在浙江图书馆设1个主会场和5个分会场。

四、活动内容

各市、县(市、区)围绕“五水共治 两美浙江”主题,举办系列朗诵活动。朗诵会题材不限,可以选取诗词、美文、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话剧、地方剧等文学作品,讴歌我省五水共治取得的成绩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各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挖掘特色,丰富内涵。各地要积极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水文化资源,大力提升和丰富活动的内涵。

3、加强宣传,总结成效。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报道,提高全社会的治水自觉,助推人们治水意识和环保素质的提升。做好活动总结工作,各市、县(市、区)文广新局请于5月10日前将活动总结电子稿、图片或视频资料报送至浙江图书馆。联系人:陈瑛,联系电话:0571-879**907,电子邮箱:chen**g@zjlib、cn。

浙江省文化厅

篇6:营业厅放假通知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使您及时了解我司直营厅(江南商场、文化宫万博、时尚城、延陵东路、大学城、溧阳、金坛)的作息时间,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除夕、年初一(201X年2月7日、8日)

全部直营厅休息

·年初二、初三(201X年2月9日、10日)

文化宫万博营业厅 9:30 ~ 15:00 电话:82915367

延陵西路6号[万博百货东北门,文化宫基督教堂西侧]

其余直营厅休息

·年初四、初五(201X年2月11日、12日)

文化宫万博营业厅 9:30 ~ 15:00 电话:82915367

江南商场营业厅 9:30 ~ 15:00 电话:82918269

溧阳、金坛恢复正常营业时间

其余直营厅休息

·年初六(201X年2月13日)起全部直营厅恢复正常营业

节日期间的.相关调整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在此,提前祝广大市民猴年大吉,阖家欢乐!

篇7:农业推广开题调整通知

各位导师:

大家好,首先预祝大家假期愉快!

考虑到学员撰写开题报告的时间较为紧张,为了保证开题报告的质量和开题论证的效果,经学院与昌邑方研究后,特将开题工作调整如下:

1、开题报告文本和ppt汇报电子稿请导师们督促学员于8月中旬完成。

2、开题汇报时间调整为9月上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PPT汇报内容请参考附件。

祝大家心情舒畅、心想事成!

2012.07.20

附:农业推广硕士开题报告课件汇报提纲

一、题目、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

二、内容

1、研究目的意义(含国内外研究概况);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篇8: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现将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反馈。

附件: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

2015 年 6 月 2 日

附件: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 中办发 [2014] 61号)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就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 指导思想。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连片治理土地为基础、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提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试点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 合理确定经营规模,不贪大求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 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鼓励多种形式的试点探索。

———正确引导,农地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约束,确保适度规模经营不改变土地用途、 不损害农民权益、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重点支持发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发挥优势,综合开发。立足农业综合开发职能,找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发挥综合开发的优势,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 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联合开发,积极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创新驱动、注重实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贷款贴息、先建后补、股权投资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项目扶持方式,探索民办公助等管理模式,调动项目主体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二、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 三) 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要继续重视和扶持普通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以乡、村、组为单位, 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地平整、田肥沃、渠相通、路相连,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统一农机化作业、推广良种良法、生产管理以及产品销售创造条件。

( 四)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试点阶段,主要选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项目区域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对个别流转耕地面积较大的,也可以在项目区域范围以外单独立项扶持。降低合作社等申报主体成立时间和单个项目治理面积等 “门槛”,简化项目申报程序; 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方式; 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照谁申报、谁实施、 谁管护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和管护权一并移交; 扩大资金使用范围,财政资金除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可对育秧设施、粮食晾晒烘干设备、仓储物流、农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进行适当补助; 放宽具体措施投入比例限制,可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对农、林、水、电、路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中的某些环节或单项措施进行扶持。

( 五) 建立财政补助形成资产交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管护新机制。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形成资产交由农民合作社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跟踪试点成效,及时总结经验。建立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 六) 吸引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鼓励农垦集团、龙头企业等法人实体以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贷款、融资担保等方式获取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 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贷款,中央财政予以贴息。 拓宽融资渠道,除政策性银行外,把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也纳入贴息范围。允许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自筹资金 “三位一体”、贷补结合方式,吸引金融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

( 七) 发挥部门项目行业优势和示范作用。 把部门项目纳入到农业综合开发全局和各部门工作大局中统筹考虑,推进部门项目与地方组织实施项目有机结合,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加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同步发挥效益。进一步调整部门项目扶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三、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八)延伸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源头是农户、终端是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及时传导市场信息,带动农户规模化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继续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体系等环节的扶持,形成全产业链生产,让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 九) 完善扶持政策。放宽立项门槛,将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纳入扶持范围,实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全覆盖。合理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企业 + 合作社”、“企业 + 农户” 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化生产。引导加工、 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以产业基地 ( 园区) 为平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聚度。

( 十) 探索产业化资金投入新机制。探索利用股权投资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共同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贷款贴息扶持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产业化经营项目 “先建后补”试点省份,探索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 十一) 推进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工作。 按照 “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要求,推动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将两类项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组合实施, 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集成和示范效应,着力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竞争力,明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 十二) 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发挥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各类合作组织的作用,支持其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鼓励项目区农户组建用水户协会,合理收取水费,为农田灌排用水、设施管护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加强部门项目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推动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土地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建设。

( 十三) 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支持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在项目区大面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品种技术,把科技推广与规模开发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选择科技示范推广依托单位,推动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直接合作,实现供需对接、 “研技推”有机融合的科技推广模式。

( 十四)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化建设。发挥供销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与农民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搞好产销对接、农社对接,提高服务的规模化水平。

五、有关要求

( 十五) 加强组织落实。各地区、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 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试点中需突破现行政策规定的,需报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 同意后予以实施。

( 十六) 及时总结经验。要密切关注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归纳总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及时报送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将通过建立 《农业综合开发简报》 专刊、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杂志专栏等形式,定期发布各地区工作开展情况。

上一篇:餐饮经营管理规定下一篇:2024年上学期期末总结大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