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

2024-06-23

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精选6篇)

篇1: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

泗阳县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公开招聘

公益性岗位笔试方案

根据泗阳县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2013年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公告,现就笔试工作方案制定如下:

一、成立考务办公室

总负责:葛康 监督:朱正清、庄勇 考场巡视:陈东风、姜淼 主监考:葛康 监考:王平、杨小虎 工作人员:胡雅创、倪海燕

二、笔试人员及人数

根据报名人员资格审核通过的人员,共计36名。

三、笔试地点和时间

1、笔试地点设在泗阳县行政中心二楼招标办会议室。

2、笔试时间:5月24日上午9:00-11:00。

四、考务人员职责

1、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维护考场纪律,制止违纪作弊行为,确保考试公正、顺利进行。

2、严格遵守考试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

3、监考人员在发卷前和收卷后均应认真清点试卷。按时发卷和收卷,不得擅自提前或延长考试时间。

6、维护考场秩序,制止除主考、流动监考、巡考以外的其他人员进入考场。

7、认真巡视考场,核查考生的准考证;及时制止考生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发现考生作弊,应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当场取证、当众宣布,在试卷上标明“违纪”字样。

8、不得与考生交谈或作任何暗示,对试题内容不做任何解释,属于试卷印刷、装订的错误及试题出现错漏字问题,应向全体考生统一更正。

9、认真监考,忠于职守,不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如吸烟、聊天、看书报、接打手机、收发短信、睡觉等)。不穿奇装异服和带响的皮鞋;不授意或指点答题;不随意离开考场;不抄题、做题或将试卷带出考场;不随意离开考场,不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考生违纪作弊。

10、考试结束前15分钟,要提醒考生注意时间。发布考试结束指令后,令考生停止答卷,按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收卷,并在考场内认真清点试卷、答题卡,核对无误后,立即送交。

11、对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扰乱考场秩序的考生,监考人员有权取消其该次考试的资格,并将违纪情况认真记录,及时向教学管理部反映。

12、对有下列行为的监考人员将予以严肃处理:(1)无故空岗、缺岗、串岗。

(2)在考场接听手机、接发短信。

(3)监考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如出现考生试卷、答题纸或答题卡丢失;考场秩序混乱,考试无法进行。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出现集体舞弊、雷同卷等。

篇2: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

一、判断题

1.温家宝总理在今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政府要严格依法办事,政府不仅要按法定权限办事,还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没有程序的民主,就没有实质的民主;没有程序的公正,就很难保证实体公正和结果公正。()

2.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4.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案件。()

5.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案件,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6.劳动者对社会保险待遇核定不服的,劳动者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7.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8.为促进就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举办经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9.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0.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城镇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是不能享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11.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用人单位在为学生保留岗位的情况下,可以收取岗位保证金或抵押金。()

12.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确定失业预警线,当失业率达到预警线时,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并提出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13.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

14.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15.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方面的制度,其中,社会保险制度是核心。()

16.《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各类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17.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职工或者直系亲属承担举证责任。()

18.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均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8。()

1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时,对用人单位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举行听证。()

20.劳动者对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进行最终结论性鉴定。()

2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是城镇所有从业人员。()2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已经和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

2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当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24.被申请人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25.《吉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办法》规定规范性文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的,应当规定有效期;规范性文件未规定有效期的,有效期为 5 年,标注“暂行”、“试行”等字样的,有效期为两年。()

26.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进行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27.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28.被申请人收到行政复议提出答复通知后,未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29.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活动中,行政复议专用章和行政复议机关印章具有同等效力。()

3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处罚事项。()二.单项选择题

1.()负责对聘任的仲裁员以及仲裁活动进行监督,包括对仲裁申请的受理、仲裁庭组成、仲裁员的仲裁活动等进行监督。

A.人社部门纪检监察机构 B.人社部门法制工作机构 C.人社部门人事管理机构 D.仲裁委员会

2.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3.劳动争议由()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 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A.企业注册地 B.劳动者户籍地 C.劳动者住宿地 D.劳动合同履行地

4.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5.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A.全体职工 B.职工代表大会 C.工会 D.企业负责人

6.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A.3日、5日 B.5日、7日 C.5日、3日 D.7日、5日

7.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内结束。

A.7日 B.15日 C.30日 D.45日

8.调解人事争议,应自调解委员会决定受理之日起()内完成调解。逾期未完成的,视为调解不成。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9.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A.30日 B.15日 C.10日 D.5日

10.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为共同当事人。

A.劳动者和用工单位 B.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单位 C.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 D.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

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A.30日 B.15日 C.10日 D.5日

12.仲裁案件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A.60日 B.30日 C.15日 D.10日

13.劳动争议案件的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A.5日 B.7日 C.10日 D.20日

1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A.1名 B.2名 C.3名 D.5名

15.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A.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一方 B.首席仲裁员 C.仲裁庭 D.仲裁委员会

16.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60日 B.30日 C.20日 D.15日

17.下面哪种情况,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第三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申请人的近亲属申请停止执行的

18.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A.经复议机关批准 B.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 C.经同级政府批准 D.自己认为有必要

19.申请人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或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A.15日 B.30日 C.60日 D.1年

2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从申请人知道行政复议权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A.3个月 B.六个月 C.1年 D.2年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对外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为被申请人。A.该派出机构 B.该内设机构 C.该其他组织 D.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22.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23.申请人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的,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指定其内部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并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内作出维持或者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查决定。A.60日 B.30日 C.20日 D.10日

24.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A.组织调查 B.举行听证会 C.书面审查 D.集体研究讨论

25.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日内,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A.5日 B.15日 C.30日 D.45日

2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2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A.行政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省政府规章 D.规范性文件

2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期间,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

A.告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B.不予受理

C.符合法定条件,应当受理 D.仲裁结束后,予以受理

29.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期限的,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A.20日 B.30日 C.60日 D.三个月 30.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行政行为的()。

A.合法性 B.真实性 C.适当性 D.合法性和适当性

31.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前,行政部门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受行政部门告知后()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A.10日 B.7日 C.5日 D.3日

3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法制机构接到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申请后,应当立即确定听证主持人和听证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在举行听证的()前送达听证通知书。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33.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负责本部门的听证工作。

A.承担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机构 B.承担人事管理工作的机构 C.承担纪检监察工作的机构 D.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

3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发生争议的,需要报请()进行指定管辖。A.当地政府法制部门 B.当地政府

C.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D.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35.情况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36.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A.同一事实 B.同一理由 C.同一的事实和理由 D.新的事实和理由

37.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后,可以按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A.集体讨论 B.集体研究 C.召集有关人员研究 D.集体讨论通过

38.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A.刑事诉讼法 B.行政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 D.仲裁法

39.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工作程序及文书格式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09〕2号)规定,行政机关对拟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应将《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核表》、《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书》初稿和行政执法卷宗副本报()进行审核。A.同级行政部门负责劳动监察的工作机构 B.同级行政部门负责纪检监察工作机构 C.同级行政部门负责法制工作机构 D.同级政府负责法制工作机构

4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

A.一年 B.六个月 C.三个月 D.一个月

41.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上述文书送达当事人。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42.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较重的行政处罚”是指: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对公民处以 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元以上罚款。

A.1000元 5000元 B.2000元 10000元 C.5000元 20000元 D.10000元 50000元

43.《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A.3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44.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按照我省规定,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应当进行最低不少于()个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45.职业中介机构向劳动者收取抵押金或者与用人单位恶意串通损害求职者合法权益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按()标准处以罚款。

A.500元至2000元 B.200元至2000元 C.每人500元至2000元 D.每人200元至2000元

46.《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善及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A.就业专项资金 B.创业基地资金 C.农民工子女助学贷款 D.继续教育经费

47.《吉林省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对符合贷款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其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一般掌握在()万元左右,对有发展前景、信用好、有还款能力的经营项目,经担保机构与经办银行协商一致,贷款额度可以适当放宽,最高不超过()万元。

A.1万元 2万元 B.2万元 4万元 C.2万元 5万元 D.3万元 5万元

48.我省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规定,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49.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省政策规定,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全省每年组织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试行见习雇员制度,见习雇员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协议,见习原则上不超过()个月。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50.《就业促进法》规定,对(),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A.农民工和残疾人

B.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和残疾人 C.失业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D.零就业家庭成员

51.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服务、就业登记、()等项公益性就业服务。

A.签定劳动合同 B.贴息贷款 C.社会保险补贴 D.人才评价服务

52.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经()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A.国家 B.省 C.市 D.县

53.就业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可以向所在地街道(乡、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确认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A.政府 B.残联 C.民政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54.高等院校应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完善()制度。A.就业实习 B.职业培训 C.面试指导 D.岗位培训

5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实现就业。A至少有一人 B全部 C一人 D二人 56.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以外的行政处罚。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限制人身自由

57.用人单位对招录人员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不得以怀孕、产假()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A.不称职 B.违反公司制度 C.哺乳 D.工作技能

58.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为参保本人缴费工资的()%。A.16% B.12% C.11% D.8% 59.社会保险作为政府举办的一项社会制度,具有强制性、共济性、()等特征。

A.保障性 B.福利性 C.普惠性 D.普遍性 60.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筹资方式是()。A.完全积累式 B.现收现付制 C.部分积累式 D.以至定收制

61.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纳数额的()%确定应缴数额。A.60% B.80% C.100% D.110% 62.我省政策规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财政供款事业单位,在()年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新参加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8年

63.我省社会保险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为()年。

A.10年 B.15年 C.20年 D.没有限制

64.目前,我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为()% A.21% B.21.5% C.20% D.23% 65.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时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66.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A.5日 B.7日 C.15日 D.30日

67.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属于:()A.长期保管 B.五年期保管 C.十年期保管 D.二十年期保管

68.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A.应计制 B.权责发生制 C.基金积累制 D.收付实现制

69.《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企业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D.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70.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A.公道 B.公认 C.公开 D.公平

71.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7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A.可以 B.不应 C.应当 D.不得

73.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74.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A.一个月 B.二个月 C.半个月 D.一个半月

75.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A.违约金 B.赔偿金 C.补偿金 D.损失费

76.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A.继续有效 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 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77.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A.即时终止 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 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78.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 B.十五日 C.一个月 D.三个月

79.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用人单位()。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C.变更投资人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80.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年备查。A.一

B.二 C.三 D.五

81.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万元。

A.《公司法》 三十

B.《合伙企业法》 三十 C.《公司法》 五十

D.《合伙企业法》 五十

82.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A.劳动合同 B.集体合同 C.用工协议 D.劳务派遣协议

83.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A.《劳动合同法》 B.《民法通则》

C.《合同法》

D.《公务员法》

84.劳务派遣一般在()、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A.长期性 B.固定性 C.流动性

D.临时性

85.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情节严重的,以每人()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A.一千元 B.五千元以下 C.五千元 D.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86.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年后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三 B.五 C.八 D.十

87.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或者人民法院确认。A.劳动行政部门 B.劳动监察机构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88.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一个半月 D.二个月

89.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口头 D.邮递送达 90.用人单位聘用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应当与其签订书面()。

A.聘用协议

B.劳动合同 C.聘用合同 D.返聘协议

9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举报,应当于()日内立案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理,且一般应当于()日内处理结案。

A.2;15 B.7;15 C.7;30 D.10;15 9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第四级 B.第三级 C.第二级 D.第一级

93.对符合规定的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日内立案。A.5 B.7 C.10 D.15 94.地方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个工作日内报送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A.5 B.7 C.10 D.15 95.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工伤医疗期应当按照轻伤和重伤的不同情况确定为1个月至()个月,严重工伤或者职业病需要延长医疗期的,最长不超过三十六个月。

A.6 B.12 C.18 D.24 96.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相当于()。

A.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十二个月内平均月工资收入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职工上社会平均工资 C.统筹地区职工上社会平均工资 D.本人上平均工资

97.工伤职工的护理等级由()评定。

A.劳动鉴定委员会 B.所在单位 C.医疗机构 D.经办机构 98.劳动者必须年满()岁方可求职。A.14 B.16 C.18 D.15 99.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自录用之日起()日内,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

A.15 B.20

C.30

D.60 100.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章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中央

10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符合执法条件的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各级受委托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时()。

A.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B.不能以自己组织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C.可以自由地行使罚款权

D.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103.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支(大)队,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由以下()机关承担。

A.受委托组织

B.委托行政机关 C.委托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行政复议机关

104.《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A.1 B.2 C.3 D.4

105.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50 B.20 C.30 D.40 106.温家宝总理在今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各级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放在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工作规则,加快法制建设,加强民主决策,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A.行政处罚 B.法律法规宣传 C.行政监督 D.监督检查

107.温家宝总理在今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依法决策,对重大决策,必须进行()。A.民主评议

B.公开征求意见 C.进行合法性审查

D.专家咨询

108.《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劳动部令第1号),劳动行政部门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等重大行政处罚前,应当举行听证。对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的,行政执法机构应将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送本部门()机构进行初步审查。A.劳动监察 B.劳动争议仲裁 C.法制或承担法制工作 D.办公室 109.公务员法对领导成员职务的任免实行的是()。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任期制

110.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记过,十二个月 B.记大过,十六个月 C.降级,十八个月 D.撤职,十八个月

111.公务员法中规定的领导成员的辞职制度中,有一种辞职方式实际上是领导成员对本人失职失误的一种主动追究,请问是那种辞职方式()。A.因公辞职 B.自愿辞职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112.公务员原系领导成员的在辞去公职后()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113.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类人员不属于公务员。A. 九三学社机关的工作人员

B. 基层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 C. 在企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

D. 政协办公厅工作人员 114.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挂职锻炼的形式是()。A. 上级机关的公务员到下级机关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B. 在不同地区机关进行交流的方式。

C. 下级机关的公务员到上级机关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

D. 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115.下列人员符合公务员条件的是哪个?()A.张三,28周岁,研究生学历,患精神分裂症 B.李四,17周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品行 C.王五为美籍华人,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赵六,22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毕业

116.根据公务员法,()有权对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省级政府 D.地方政府

117.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规定。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省级政府 D.地方人大

118.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

A.统一对待 B.降分录取 C.适当照顾 D.优先录取 119.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120.招录机关根据()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

A.希望的招录标准 B.编制限额 C.人数 D.报考资格条件

121.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是()。A.平时考核的结果 B.年终考核的结果 C.定期考核的结果 D.不定期考核的结果 122.对机关的交流决定,公务员()。

A.应当服从 B.可提出异议 C.可申请复议 D.可拒绝执行

123.某民族自治县政府拟录用20名公务员,该县政府责成本县人事局负责主考工作。该县人事局组织了此次考试并录用了20名公务员,对其中5名少数民族考生予以照顾。后来上级领导机关认定此次考试无效。根据公务员考录的规定,你认为此次考试无效的原因应该是()。A.县人事局不应该对5名少数民族考生予以照顾 B.县政府录用公务员应由地市以上人事部门主考

C.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D.民族自治县政府录用公务员应以少数民族为主

124.公务员张某受降级处分后,一直表现较好,两年后,张某所受处分被解除,根据有关法规,对张某正确的做法是()。A.恢复原级别

B.不恢复原级别,但今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受原处分的影响 C.恢复原级别,今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受原处分的影响 D.不恢复原级别,今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125.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60 15 B.30 30 C.15 60 D.15 30 126.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A.其原所在机关的上级公务员 省级以上工商行政

B.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 C.其原所在机关的上级公务员 省级以上税收 D.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 县级以上税收

127.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应当(),予以保障。

A.机关经费自行解决 B.列入财政预算 C.尽量节省

D.机关营利保障

128.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A.升职奖励 B.医疗补助 C.住房补贴 D.年终奖金

129.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内进行。

A.职位 B.人数范围 C.编制限额和职数 D.编制 130.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

A.降低级别 B.停职 C.留党查看 D.不予录用

131.公务员违纪的,应当由()决定对公务员违纪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

A.上级机关 B.监察机关 C.处分决定机关 D.纪检机关

132.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A.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

B.向上级提出复议

C.要求上级立即改正

D.不能提出改正意见

133.公务员旷工或者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天的,予以辞退。()A.20 30. B.15 45 C.15 30 D.20 45 134.公务员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该()。A.予以辞退 B.降级使用 C.降两级工资 D.撤职

13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个工作日。A.60 30 B.30 60 C.30 30 D.60 60 136.目前,吉林省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可获得一次性奖励()元。

A.1000 B.2000 C.3000 D.5000 137.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时间的劳动合同。A.解除 B.续订

C.终止 D.中止

138.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的标准执行。

A.用工单位所在地

B.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 C.被派遣劳动者户籍所在地

D.工资发放地

13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审查申请人一并提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合法性时,如果该规定是由本行政机关制定的,应当在()内对该规定依法作出处理结论。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140.违法行为在()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A.2 B.3 C.4 D.5 三.多项选择题

1.因支付拖欠()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A劳动报酬 B工伤医疗费 C经济补偿金 D赔偿金

2.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C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D企业人事部组成的调解小组

3.下列哪些劳动争议,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A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B第三责任人支付的赔偿金 C经济合同中的欠款

D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4.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和经职工代表大会推举的职工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

A.本系统.本单位主管领导 B.法律工作者 C.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 D.工会组织负责人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哪些情形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A.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依法予以关闭、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B.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 C.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不服的 D.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确认不服的

6.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为不服的,可以向()申请行政复议。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D.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7.行政机关作出()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A.警告

B.责令停产停业 C.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D.较大数额罚款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A.劳动合同期满的

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C.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D.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9.职业中介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A.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B.就业登记 C.扣押身份证 D.收取抵押金

10.政府建立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对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我省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包括:()A.零就业家庭成员 B.残疾人

C.完全失地农民 D.城镇低保家庭成员

11.《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享有以下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权利。()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参加社会保险 C.享受政府培训补贴 D.同工同酬

12.《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应当为劳动者提供以下()等项公共就业服务。

A.就业和失业登记 B.公益性岗位申报

C.劳动争议调解 D.就业援助对象调查统计

1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A.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B.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C.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D.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4.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等方式,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并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A.税费优惠和减免 B.免费技能培训 C.岗位补助 D.贷款贴息

15.按国家政策规定,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A.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B.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C.已建立集体协商制度 D.已建立内部管理机构

16.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A.重新就业的

B.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C.移居境外的

D.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17.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A.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 B.拒绝治疗 C.被判刑的 D.返回劳动岗位的 18.劳动合同的期限有以下()等类型。A.有固定期限 B.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C.无固定期限 D.以完成一次劳务为期限

19.《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规定,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包括:()A.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具备法定资格

B.委托行政执法是否合法

C.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和条件 D.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为是否合法 20.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A.在抢险救灾中受到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D.在公务接待中饮酒过量死亡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制定的以下那些文件是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

A.《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B.《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C.《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D《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

2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等权利。

A.陈述权 B.申辩权

C.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D.要求行政赔偿权 23.()可以授权一定的组织行使行政处罚权。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24.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做到:()。A.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合及依据 B.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C.了解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D.向行政首长报告

25.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A.本人是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的 B.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承办查处的案件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C.国有企业 D.个体工商户

2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当场处以警告或罚款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口头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B.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C.填写预定格式的处罚决定书

D.当场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7.公务员之间有以下哪些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A.夫妻关系

B.直系血亲关系 C.三代以下旁系血亲关系

D.近姻亲关系

28.公务员法规定可以越级晋升的条件是()。A.表现特别优秀的公务员

B.资历很高 C.工作经验丰富

D.工作特殊需要 29.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A.失业保险金

B.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D.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0.温家宝总理在今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A.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 B.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C.严格依法办事 D.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二、单项选择题

1D、2B、3D、4C、5D、6C、7D、8C、9B、10C、11D、12C、13C、14C、15C、16D、17B、18A、19C、20D、21D、22C、23C、24C、25C、26C、27D、28C、29C、30D、31D、32C、33D、34D、35C、36C、37D、38C、39C、40C、41C、42B、43C、44A、45C、46A、47C、48C、49D、50B、51D、52D、53D、54A、55A、56D、57C、58D、59D、60C、61D、62C、63B、64C、65C、66C、67A、68D、69C、70D、71A、72D、73B、74B、75A、76A、77D、78B、79D、80B、81C、82D、83A、84D、85D、86D、87D、88B、89A、90A、91C、92A、93A、94C、95D、96A、97A、98B、99C、100B、101C、102B、103B、104B、105A、106C、107C、108C、109D、110A、111C、112C、113C、114D、115D、116A、117B、118C、119C、120D、121C、122A、123C、124D、125A、126B、127B、128D、129C、130A、131C、132A、133C、134A、135A、136B、137C、138A、139D、140A、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D

4、ABCD

5、ABCD

6、AD

7、BCD

8、ABCD

9、A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

18、ABC

19、ABCD 20、ABC

21、ABCD

22、ABCD

23、ABC

24、AB

25、AB

26、ABCD

27、ABD

篇3: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

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4月20日发布了《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5号),该文件明确了捐赠行为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即“向境内公益性社会团体的股权捐赠”,规定用于公益性捐赠的股权包括“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股票(股权)”。具体操作上,该文件规定:确定该业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以该类股权投资的历史成本作为转让股权应税收入;同时,以其取得时历史成本作为其捐赠金额,并依此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在所得税前予以扣除。可见,企业将所持有的符合财税[2016]45号文件规定的股权对外公益性捐赠时,该类股权捐赠行为在税法上应被界定为股权转让行为,该转让行为将涉及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税[2016]45号文件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等,本文对该类业务的财税处理进行分析,以期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企业公益股权捐赠业务的财税处理

(一)会计处理

根据财税[2016]45号文件规定,企业用于公益捐赠的股权,主要包括企业对非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两类企业主体的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CAS 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 22)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股权投资业务中,由于投资对象、投资目的、投资方式等不同,企业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企业对公益股权捐赠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需区分企业用于公益性捐赠的股权投资类型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捐赠企业用于公益性捐赠的股权投资,若属于其持有的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在会计核算上主要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若为其持有的上司公司股票类股权,其主要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

1. 企业将长期股权投资用于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处理。

CAS 2规定,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是否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关系,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该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会计处理。在成本法下,一般来说,只有当对被投资单位增加或减少投资以及对该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时,才需对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除净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投资以及对该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时,均需对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其中,对于被投资单位所实现的净损益按应分享(或负担)份额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对于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的,按应享有(或承担)份额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核算。

由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不同,当投资方将该类股权投资用于公益性捐赠时,其会计处理方法亦不一样。具体来说,对于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处理的长期股权投资,需结转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企业将股权用于公益捐赠属于偶然性行为,而非经营管理活动,因此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账面价值记入“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对于采取权益法进行后续处理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将其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同样需将其账面价值结转,转入“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同时将与该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所有者权益金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科目金额),也转入“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

2. 企业将股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用于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如果将取得的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CAS 22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对于其在后续期间的会计核算,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即按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因此,捐赠企业将该类股权投资用于公益性捐赠时,应结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转入“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同时,将用于公益性捐赠的该类股权投资因在持有期间核算的公允价值变动而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记);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其他综合收益(或借记)。

3. 企业将股权类交易性金融资产用于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将取得的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CAS 22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捐赠企业将该类股权投资用于公益性捐赠,视为转让该项股权类交易性金融资产,首先结转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转入“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然后对持有期间核算的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结转至“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记);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记)。

(二)税务处理

根据财税[2016]45号文件的规定,企业将其持有的其他企业股权或上市公司股票(股权)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企业所得税处理上应视为转让股权。该类公益性捐赠业务,以该捐赠股权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作为股权转让收入,计入应税收入总额,其金额与该股权取得时会计初始确认金额一致,即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等科目金额一致。

对于该类公益股权捐赠业务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的确定,财税[2016]45号文件规定,“企业实施股权捐赠后,以其股权历史成本为依据确定捐赠额,并依此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在所得税前予以扣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理解:第一,该文件将公益股权捐赠界定为股权转让行为,按股权历史成本进行税前扣除。第二,在具体确定公益股权捐赠税前扣除额时,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中,年度利润是指企业依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可见,在确定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税前限额时,应该采用会计利润口径,这里的会计利润包含了作为转让股权行为的公益股权捐赠业务在会计核算上所确认的捐赠支出。

在操作层面上,笔者认为公益股权捐赠税前扣除额应按如下步骤进行确定:首先,企业将持有股权投资用于公益捐赠时,根据CAS 2、CAS 22等,结转公益捐赠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捐赠股权持有期间记入“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科目的金额也应结转记入“营业外收支出”科目,由此确定股权公益捐赠业务在内的企业会计利润总额。接着,根据前述已确定的会计利润,按12%比率计算企业公益股权捐赠税前扣除限额。然后,将确定的扣除限额与企业公益股权捐赠业务在会计上所确认的捐赠支出金额进行比较,根据孰低原则确定其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限额。最后,将确定的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限额与其历史成本金额进行比较,根据孰低原则,确定最终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额(捐赠额)。

对于上述操作步骤,按以下数学形式分析和表达更加清晰:首先,根据税法和相关会计处理确定三项指标,分别表示为:①扣除限额;②会计上确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支出额;③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然后,对比指标①与②,根据孰低原则,确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限额”(指标④),可表示为④=min(①,②)。最后,将确定的指标④与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指标③)进行比较,再次根据孰低原则,确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额(捐赠额)”(指标⑤),该关系可表示为⑤=min(③,④)=min[③,min(①,②)]=min(①,②,③)。因此,确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额(捐赠额),实际上就是对比上述三项指标,按照孰低原则确定。

由此可见,企业将其持有的股权投资用于公益性捐赠时,虽视为股权转让行为,并以其取得时历史成本确认应税收入,但是与该公益性捐赠行为相关的股权投资初始历史成本并非一定能全额扣除,这与在一般应税业务中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的合理支出(包括取得成本)允许税前全额扣除的规定不同。

在上述公益捐赠股权历史成本税前扣除额确定后,还需根据“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额(捐赠额)”(指标⑤)与“会计上确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支出额”(指标②)之间的差异,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以确定其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来说,当⑤=①时,应按②-⑤差额做调增;当⑤=②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当⑤=③时,应按②-⑤差额做调增。

三、案例解析

例:甲企业为2001年5月成立的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4月30日,其上市流通股本为2亿股,每股市价15元。该企业2016年5月决定,将其持有的相关股权投资于我国相关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

(1)将持有的乙企业(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2%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以支持中国少年儿童公益事业。截至捐赠时,甲企业对乙企业股权投资的信息记录为:持股比例为40%,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5000万元,其中“成本”、“损益调整”和“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金额分别为20000万元、4000万元和1000万元。

(2)将持有的丙公司(上市公司)股票股权的5%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其持有丙公司股权投资的信息记录为:截至捐赠时,持有丙公司股票2000万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其账面价值为12000万元,其中:“成本”明细科目金额为10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金额为2000万元。

(3)2016年10月,甲企业决定将其持有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投资中的5%捐赠给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时该股权投资的信息记录为: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其中“成本”明细科目金额为5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金额为500万元。

假设甲企业当年再无其他公益性捐赠,该企业当年实现会计利润总额为1.1亿元(未包含上述三笔公益捐赠业务),其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一)会计处理

甲企业三笔股权投资捐赠均属于财税[2016]45号文件规定的公益股权捐赠行为,可以享受该文件所规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1. 确定股权转让收入。

根据财税[2016]45号文件的规定,三笔捐赠业务的股权转让收入应按照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来确定,即第(1)~(3)笔捐赠业务的所得税应税收入分别为400万元(20000×2%)、500万元(10000×5%)、275万元(5500×5%),其股权转让收入总额为1175万元。

2. 确定三笔公益股权捐赠业务的会计损益并进行会计处理。

第(1)笔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借: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5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00(20000×2%)、——损益调整80(4000×2%)、——其他权益变动20(1000×2%)。同时,借:其他综合收益20;贷: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20。第(2)笔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借: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6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500(10000×5%)、——公允价值变动100(2000×5%)。同时,借:其他综合收益100;贷: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100。第(3)笔捐赠业务会计处理为:借: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25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5(500×5%);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75(5500×5%)。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5;贷: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25。上述三笔公益性捐赠业务会计上确认的捐赠支出金额合计为1255万元[500+(-20)(贷方)+600+(-100)(贷方)+275],使企业当年会计利润减少1255万元。此外,上述三笔公益性捐赠股权投资的历史成本分别为:400万元(20000×2%)、500万元(10000×5%)、275万元(5500×5%),合计金额为1175万元。

(二)税务处理

1. 确定甲企业当年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股权捐赠限额。

考虑三笔公益性捐赠业务的影响,企业当年会计利润总额为9745万元(11000-125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甲企业当年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限额为1169.4万元(9745×12%)。

2. 确定甲企业三笔公益捐赠股权投资税前允许扣除的捐赠额。

对比税前扣除限额(1169.4万元)与会计上确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支出额(1255万元),根据孰低原则,确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限额为1169.4万元。将允许税前扣除的股权历史成本限额与该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1175万元)比较,根据孰低原则,可确定甲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历史成本额(捐赠额)为1169.4万元。

可见,甲企业用于公益性捐赠的股权投资历史成本并不能在税前全额扣除。其实,根据本文分析,可直接将“扣除限额(1169.4万元)”、“会计上确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支出额(1255万元)”、“公益捐赠股权历史成本(1175万元)”三项指标进行比较,最小金额为“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额(捐赠额)”,即1169.4万元,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由此,可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调增85.6万元(1255-1169.4)。

3. 确定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税额。

根据[2016]45号文件的规定及前述分析,甲企业当年公益性捐赠股权应确认股权转让收入1175万元,允许税前扣除公益性捐赠股权历史成本额(捐赠额)为1169.4万元。因此,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1005.6万元(11000+1175-1169.4),据此,可计算确定该企业当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为1650.84万元(11005.6×15%)。

参考文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2016-03-2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5号,2016-04-20.

篇4:关于广西公益性岗位的调研报告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现状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

广西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会公共管理类,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类,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1.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从2003年开始,初期主要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和破产需安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后逐步扩大范围。现安置对象含以下五类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连续12个月以上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形(如因失去土地或因重大自然灾害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2.岗位开发情况。据调研统计,2003—2011年,广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234598个,其中:社会公共管理类51996个,占22.16%;社区公益类48618个,占20.7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20376个,占51.31%;其他13608个,占5.8%。

截至2011年底,共有公益性岗位35716个,分布如下:社会公共管理类8395个,占23.5%;社区公益类5853个,占16.39%;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9294个,占54.02%;其他2174个,占6.09%。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1.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具体日常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的核拨,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种安排、工资(含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

2.劳动合同期限。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满,公益性岗位人员经用人单位考核,考核合格者,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3.享受补贴人员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平均比例为78.5%,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1)

4.工资收入水平。广西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补贴和单位补贴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岗位补贴高的地区单位补贴相应要少,而岗位补贴低的地区则利用单位补贴来补充(如玉林、百色、河池等地),两者之和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其中,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规定,至2011年,最高补贴标准为来宾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其次是桂林市(120%)和柳州市(110%),其他市最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部分市对从事脏活累活、技术类岗位和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每月有50—150元的补贴增额;单位补贴除少数地区有明确标准(如玉林、百色两市不低于200元,河池市一般人员不低于300元、大专生不低于400元、本科生不低于500元)外,其他地区均由用人单位确定,额度偏低,且没有保证,对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促进不大,因此广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资金使用情况

1.岗位补贴标准及社保补贴项目

广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限,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广西大部分市采用这种办法,除柳州、桂林、来宾外,其他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另一种发放形式是按崗位(或类别)确定补贴,如钦州市勤杂类岗位补贴900元/月,技术类岗位补贴950元/月,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以1100元/月的补贴标准发放;梧州市专职协管员(含劳动保障协管员、学校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等)的补贴标准为950—1000元/月。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四类,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2.公益性岗位有关资金使用情况

据调研统计,2003年至2011年间,广西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26.3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73081.87万元。2003年开始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支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比例较小,为15.17%,随着开发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占专项资金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到2011年底,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达63.53%,上升趋势明显。

从调查情况来看,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大、补贴标准高和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压力大的城市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更大,如南宁市、柳州市等,梧州、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来宾等市近两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两项补贴支出的比重均有所增加。

3.拨付流程

(1)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先垫资发放,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资金拨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

(2)社保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先缴纳,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保征缴机构出具的缴费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审核公示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从就业资金专户划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补贴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岗位补贴按月申报,社保补贴按季申报。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

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就业援助的一项硬性指标,加强领导,统筹开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位,基本实现了人员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常态化

建立准入机制,遵照“本人申请、社区推荐、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逐级审查,严把入口关。逐步探索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原则、标准和方法,依照工作业绩、日常表现、服务质量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较差且无改进的实行解聘或劝退;鼓励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良好业绩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岗位服务专业化

针对大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

(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

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

2.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

(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

(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

1.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从业人员待遇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間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的现象严重。

3.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

(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

1.人员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2.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无所谓。

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專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

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

1.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接。

3.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

2.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

(四)加大资金扶持

篇5: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

2012安徽省基层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

2012安徽政府干警必备交流群:218728128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213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2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244号)要求和安排,现将2012年我省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招聘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数量

2012年我省开发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4000个(岗位计划已下达各地)招聘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各地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招聘数量等信息,详见当地发布的招聘公告。

二、招聘对象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招聘对象为,安徽籍离校2年以内(2011、2012毕业生)目前未实现就业并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须报考本人户籍所在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

三、招聘程序

招聘工作按照个人报名、资格初审、笔试、复核、体检、公示、签约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8月21日~8月28日,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个人网上报名,由户籍所在地县(市、区)级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对报名人员资格进行初审。

(二)9月15日,全省统一组织笔试。笔试在全省16个省辖市设立考区,考生在报名的省辖市参加考试。

(三)10 月15日前,各市、省直管县完成复核和体检工作。

(四)复核和体检工作结束后,各市、省直管县根据考生的笔试成绩、复核、体检情况,确定拟聘用人选。经公示无异议的拟聘用人员,培训合格后,由聘用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安排上岗。

2012安徽政府干警备考专题http://anhui.htexam.com/zt/ahzf/ 2012安徽政府干警必备交流群:218728128

四、待遇和管理

基层公益性岗位被聘签约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其工资待遇、劳动关系、岗位管理详见当地发布的招聘公告。

五、报名

(一)报名方式和时间

本次招聘的报名,采用网络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zt/ahzf/ 2012安徽政府干警必备交流群:218728128

员,应提供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人员,应提供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扶贫机构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上述人员还要同时提供能够证明其与家庭所属关系的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簿等)。

六、笔试

(一)笔试科目

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全省各级主管部门和招聘单位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

(二)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12年9月15日上午9:00—10:30《职业能力测试》;下午14:00—16:00《申论》。

笔试地点:各市考点设在设区的市政府所在地,报考广德县、宿松县公益性岗位的考生分别到宣城市、安庆市所设考点参加考试。

(三)笔试成绩

笔试后,按《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5:5的比例合成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复核、体检人员,若最后一名出现笔试成绩并列,按《职业能力测试》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七、复核、体检和公示

复核、体检和公示工作由各市、省直管县组织实施。资格复核时报考人员须提供有效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证书原件、笔试准考证和网上报名资格审查表等材料。体检标准和有关要求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关于修订〈公务员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执行。对复核、体检不合格或放弃者,在报考人员中按笔试成绩由高到低进行一次性递补。体检合格人员名单在各市相关网站公示,公示期三天。

八、签约聘用

2012安徽政府干警备考专题http://anhui.htexam.com/zt/ahzf/ 2012安徽政府干警必备交流群:218728128

考试、复核和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公示七天后无异议,经培训合格后,由聘用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安排上岗。

政策咨询电话: 0551-2654537(省人社厅就业处)

考务咨询电话: 0551-3457903(省人事考试院)

监督举报电话: 0551-2663184(省人社厅监察室)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2年8月2日

篇6:公益性岗位招聘文件

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公益性岗位开发,为有关区直部门、镇、街道补录部分工作人员,现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数量

(一)区森林消防员15名。

(二)镇、街道城镇执法协理员15名。

(三)农村社区服务人员7名。

二、招聘条件

(一)区森林消防员、镇街道城镇执法协理员

凡具有东港区户籍、3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的男性公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可提出申请。

(1)符合市政府[64号]令第6条规定的就业援助对象条件;

(2)在我区办理的城镇失业人员,包括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3)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农村零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4)特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5)困难家庭中退伍转业军人。

(二)农村社区服务人员

招聘人员户籍在招聘社区涵盖村范围内,具有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3年5月30日后出生),男女不限。本社区范围内没有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可扩大到户籍所在镇。

三、报名方式与步骤

根据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招聘计划及个人技能特长等情况,自主选择招聘岗位,并填报《东港区2013年补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农村社区服务人员报名时需携带户口本、学历证书。由社区(村居)审查核实并签署意见,报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进行复审,5月20日前报区劳动就业办公室确认申请人资格。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山东中公教育官网(sd.offcn.com)”(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山东公务员面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山东中公教育官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四、报名地点

(一)区森林消防员:东港区林业局

咨询电话:8023836

联系人:裴科长

(二)镇街道城镇执法协理员、农村社区服务人员: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咨询电话:3663332

联系人:于丽丽 李宇轩

五、录用审批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招聘计划和报名情况,统一组织考试、考核,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示。公示期满后,用人单位与拟被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报区劳动就业办公室登记备案。区人社局会同用人单位对被录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安排上岗。

六、工资待遇

被录用人员的工资按照公益性岗位标准执行(其中区森林消防队员月工资1800元),并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金,签订聘用劳务合同3年。

附件:

1、东港区2013年补录公益性岗位情况表.xls2、公益性岗位补录登记表.xls

东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有效教学研修总结下一篇:娱乐场所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