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2024-07-08

关于蒙氏教育理念(共8篇)

篇1: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6个子要素: 自由的理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特梭利教具;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其所作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地讲:一是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二是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三是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 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家事应用);

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几何形体 几何立体学 形状解剖分解); 3.数学教育(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建立 数概念建立,数的四则运算 后段的代数 分数平方概念的导入);

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 词性的理解);

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篇2: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一、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特别重视环境创设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她把环境喻为人的头部,主宰着人的一切行为。为孩子准备一个充满爱和趣味、能吸引孩子主动探索的环境,同时,环境要适应儿童现有水平、能力和兴趣。

二、自发性的学习

蒙台梭利说:“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儿童生来具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及热爱。”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钢琴、学英语、识汉字——惟恐错失任何学习机会。事实上,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这来自其自发的求知欲。明白这一点,父母就不会压制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在童年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将经过选择的事塞给孩子,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独立成长。

三、“工作”的自然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将儿童使用蒙氏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这是一种自发地选择、操作教具并在其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工作遵循着5种自然法则: 第一,秩序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与追求; 第二,独立法则,即排斥成人给予过多的帮助;

第三,自由法则,即要求自由地选择工作材料、自由地确定工作时间; 第四,专心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非常投入,专心致志;

第五,重复练习法则,即儿童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直至完成工作周 期。

四、吸收性的心智

成人可借助旧经验来学习。孩子既无经验也无成熟的智力,他学习的方式就像照相机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印象全部摄入,然后成为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运用全身的感官去研究环境而获得信息,是一种自然且愉快的活动。孩子以吸收方式来学习的能力大约会持续到7岁。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学习阅读、写字、计算,和他学习走路、说话一样,是一种自然的方式,成人应容许孩子在他自己感兴趣及预备好的时刻学习。

五、发展的敏感期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某一时间,只对环境中的某一特定事情,涌出强烈兴趣和不断模仿、学习的举动。这使“儿童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错过发展的敏感期,孩子的学习成长将事倍功半。利用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避免延误时机带来的损失。

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通过动作的基本训练及日常礼仪训练,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感官教育: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味觉训练、嗅觉练、触觉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数学教育:数前准备、0~10的认识、十进位系统

(一)、连续数、十进位系统

(二)、分数的导入、平方立方的导入。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语言教育: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与阅读练习。培养幼儿认读、书写及听说能力。

人文自然教育: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蒙特梭利教学原则

蒙特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特梭利教育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问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

不“教”的教育 ——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

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

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脑筋、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 所不在。在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 方法,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增进亲子感情。

蒙台梭利以直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内在潜力,主张让儿童在自由与关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它的潜能。概括起来说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环境适应理论。2.独立成长理论。3.生命自然发展理论。4.吸收性心智理论。5.工作人性理论。6.奖惩无用论。蒙特梭利教学的基本精神

蒙台梭利主要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成长变化的情景及其需要,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儿童心智与体能的活动,让儿童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蒙特梭利教具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教具具有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这些教具孩子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 ,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 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 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7、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篇3: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应为幼儿提供健康, 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经验。

蒙氏教学法在幼儿工作时也强调规则, 规则是要求幼儿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工作, 不是班级教师为了维持秩序与环境的完美而制定的, 它是站在遵循自然法则的高度来拟定对孩子独立性的要求。结合《纲要》两者都是从儿童角度与尊重自然成长的高度制定幼儿教育目标。通过蒙氏教育的学习, 也使我真正理解幼儿在教具操作中, 通过重复达到理解, 产生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运用蒙氏教具不同特点营造幼儿操作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很多。在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中寻求平衡, 将两者有机结合, 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找出其相同的地方, 确定相同的思路, 比如, 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蒙氏的区域和材料, 而传统教学活动内容的来源可以是通过蒙氏工作内容的延伸, 孩子们感兴趣并富有教育价值。比如,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 孩子们在蒙氏工作日常中学到的穿衣服、扣纽扣等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区域活动“娃娃家”也在蒙氏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素材, 比如切工、缝工, 以及各种衣饰框教具等。

将蒙氏理论结合起来, 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区域用玩具架分隔开, 便于幼儿进区活动和教师观察。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 减少了互相干扰。在材料投放方面, 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选择。例如, 夹乒乓球、沉浮现象、编花蓝等多种操作材料, 语言区除了有可以幼儿看的图书, 可以给幼儿提供破旧图片, 自制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画册, 讲述给别的人听。在科学区, 幼儿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知道了哪些可以浮到水面, 哪些物体是沉到水下面的, 并一一做了记录。

蒙台梭利的教具有着良好的自我纠错性, 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 而且能够自己改正。每项教具都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 及探索独立学习的精神。例如, 构成三角形游戏, 是培养注意力和腕部肌肉的控制力, 开始是简单次序摆放, 按颜色摆放, 然后过渡到寻找生活中哪些图形是由三角形构成的。再下来孩子就会被引导入自己或与同伴自由游戏的环节 (1.为同伴设计不同排列图形2.自己记录自己排列的新图形。)

二、蒙氏教育专业与传统区域活动结合互补

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感官教育是通过训练儿童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蒙台梭利作为一个医学博士, 通过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蒙氏线活动和安静练习就是幼儿在蒙氏教育中最首要的做好学习前准备的基本活动, 也是蒙氏教育的特色。

走蒙氏线是训练幼儿在今后蒙氏活动中的专注, 平衡协调等能力。通过走蒙氏线的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 使自己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使幼儿对走蒙氏线感兴趣, 我们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走蒙氏线的辅助材料, 如让幼儿头顶朔料碗、手端盘子, 双手做各种平举等协调动作, 使孩子们的专注力在“表演”的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进行, 为他们进入区域专心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蒙氏专业区域互相渗透的特点启发, 将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区和美工区也进行互补性结合, 让幼儿能自由在蒙氏资料柜查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或其他图片资料, 进入美工区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幼儿再将美工区的作品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投入图书区作为幼儿自制图书。蒙氏的生活区与拼插、积塑、益智区中一些活动进行拼合起来, 再进行分配活动。使孩子们在这里能自由愉快活动, 在活动中有了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三、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对区域活动的辅助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须来自自由。”在蒙氏活动刚刚开展时, 首先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内容, 就是怎样培养孩子们有良好的纪律。在蒙氏的活动室里, 孩子们是有自由地选择工作空间,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 来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但这并不表示让孩子们自由散漫不守纪律。因为孩子们在之前的蒙氏常规教育中, 已了解了在“工作”中自己所应该遵守的有关纪律和享有的“权利” (有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及“不能影响别人的区域” (影响到别人的活动) 。例如:在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带圆柱插座体时经常将最小的圆柱体乱扔时, 我轻轻来到了他们的身边, 和他们一起进行操作, 在拿取最小圆柱体时, 我将它捧在手心, 然后再轻轻放下, 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通过这个举动来影响他们, 在以后操作中, 我用同样的举动去影响他们, 幼儿逐渐改掉乱扔教具的现象。区域活动中, 发现有时孩子们在进行活动时并不是只是对某个区域感兴趣, 而是因为某个区的教具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于是我运用蒙氏“自由”式的“纪律”来“约束”孩子们进区的人数, 最初我们为每个区发小牌进入, 教师限定每个区的人数。后来孩子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进区人数限定, 只要是区域没有了活动空间就不能再进区活动。同时孩子们逐渐形成自己的进区纪律约束, 孩子们把影响到自己活动的“捣乱者”赶出来或交给老师处理。这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幼儿更加感兴趣, 而且都会守纪律, 改掉不好操作习惯, 有了区域活动的良好现象。

篇4:你真的了解蒙氏教育吗

早教,百里挑一不容易

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操心孩子的成长。可能你的案头已放了不少育儿书籍,如《早教革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婴幼儿的科学养育》等;可能你读过不少诸如“如何培养优秀孩子?专家给家长的120条建议”这样的文字;甚至可能你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挑选早教机构了。时下比较受家长们青睐的机构有金宝贝、东方爱婴、赢在起点、天才宝贝、红黄蓝亲子等,社会上也涌现出不少有名的私人幼儿园,如李跃儿的巴学园、孙瑞雪的儿童之家……很多早教机构都会在宣传中提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以让家长们认可教育的专业性。而且蒙氏教育不光在国内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在国外幼教领域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当当妈: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当当出生,至今我钻研幼教已有些时日了。在北美,你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打开电话黄页都可发现大量蒙氏学校,而很多蒙氏学校更是跻身全美topschools,是家长的首选,因为蒙氏教育培养出的小孩学业成绩较好。

蒙氏教孩子做事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每天都会用充满美感的动作自然而有条理地做事,孩子从旁看到,自然而然地模仿。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蒙氏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

现实情况是,无论哪一种早教课程,花费都并不便宜。但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少家长逐渐认同了这种贵族式早教,愿意花上200-300元/小时,让孩子在里面哪怕仅仅是玩游戏。这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21世纪00后们的幸运。但是,面对纷繁的早教机构,你真的懂其中的奥秘吗?早教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有多大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家长们的心声。

上海林女士:

我的儿子在幼儿园读的是美式幼儿园,玩乐、游戏与开心是主题,没有像公立幼儿园那样很小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学前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部分知识。

儿子很快乐,但自从上一年级以来就让我很头痛。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很不情愿,慢吞吞地。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属于不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现在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都搞到十一点,有时甚至完成不了作业;上课的时候不老实,坐不定,老师经常点名批评。

我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打小孩子,现在终于明白了,有时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面对林女士的困惑,不少家长则认为:很多公立或者私立幼儿园都让孩子提前去吸收本应小学一二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所以这些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很轻松了。而从以游戏、玩乐、启发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他们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所以最初表现并不出色。但家长们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一样也会很优秀,甚至超越提前学习的孩子。

武汉王女士:

我个人还是推崇学龄前孩子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幼儿老师尤其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容易走极端,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我的理解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放手让孩子自由。

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快乐成长,不少家长将眼光瞄准了蒙氏教育。然而,早教机构中的蒙氏教育成分到底有多少,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北京蓝女士:

蒙氏教育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一些改变。孩子上这种班,最主要是看老师有没有经验,光是嘴上说没有用。一个正规的蒙氏教育的老师是很难得的,一般的幼儿园其实都不具备资格,拉大旗做虎皮而已。孩子上了这样的班,还会助长攀比的习气。

北京寥女士:

我觉得选幼儿园,还是传统的好,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看一些蒙氏教育的书,孩子上普通幼儿园,我自己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我觉得效果很好。

武汉徐女士:

我知道的也不多,好像早期蒙氏教育是为盲人设计的,都是些形状、珠子之类的小玩具,锻炼宝宝手眼协调性,例如让宝宝把某一形状放到固定的空格里去。现在打着“蒙氏教育”旗号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很多,在收费上比一般教育机构要高些,有时候真是难以选择。

蒙氏教育,别让噱头“蒙”住你的眼

作为未经注册的非法组织,位于青岛的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于2013年10月25日被相关部门依法取缔。很多家长此时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直追捧的蒙氏教育,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国字号”蒙台梭利协会被取缔,贵族化的蒙氏教育被蒙上阴霾,这种代表着新理念的教育模式是否值得推崇备受争议。

近年来,虽然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应用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但实际上,对于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蒙氏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据调查,不少幼儿园和早教中心所开设的蒙氏教育班很多只是其宣传噱头,教育方式与传统蒙氏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是借着“蒙氏”头衔吸引更多眼光罢了。一些机构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氏教育的理念领悟肤浅,教学方法流于表面,简单模仿、生搬硬套蒙氏教育理念,照搬照套使用蒙氏教具,并不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实际教学效果堪忧。在这些教育机构里,各式“纯蒙”、“半蒙”课程教育鱼龙混杂,足以“蒙”住家长们的眼。

周女士:

我周末都会送3岁的宝宝去参加蒙氏早教班。我只知道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应该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至于蒙氏教育的各种理念和课程,我自己其实也不大明白。

nlc202309042049

田田妈:

我对蒙氏的了解也不算多,但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真正的蒙氏教育并不普及,如果很普遍,我们择园不会这么痛苦。因为”蒙氏”到中国被商业化了。蒙氏数学、蒙氏感观、蒙氏礼仪被幼儿园、早教机构当成了一门门独立的课程去学了!而蒙氏的精髓:”以孩子为中心”却完全被忽略了。商业化只让人们关注孩子从这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人格构建时所需要的引导。

露露妈:

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的蒙氏教师是必须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的。你想,咱们家长对着自家的一个宝贝,有时候尚且搞不定,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宝贝,做到完全的耐心,是何其的不容易。所以别期待三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那种班真的是蒙氏,因为做不到关注;也别相信早教机构一周一节的蒙氏课,因为相处时间短,她不可能做到了解你的孩子。

知识链接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是怎样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一个世纪前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好的幼教方法。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务、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蒙氏教育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蒙氏教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

和传统教育通过书本授课不同,蒙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也不需要教材书本,只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蒙氏教育机构都会采用128件的基础配套设施。但这样的教具规模对于倚靠丰富教具教学的蒙氏教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具之所以经典,是每一项教具除了单一的教学目的外,还可以实现多重教育目的。

在蒙氏教育机构,我们能看到,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孩子们可以在屋子里自由走动,任意从架子上拿取自己感兴趣的用具,以自己的节奏、兴趣对不同领域进行认识学习。但大多数机构的蒙氏教具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要么没有充分利用教具,要么过分依赖教具。教育人士提出,并非有了蒙氏教具就可以开展蒙氏教学,蒙氏教具存在程序化操作中教师理解偏差、生硬等问题,如过分强调规则意识和独立性,强调幼儿的专注、同伴间的不打扰和教具操作、摆放规范;在五感训练中单一地认识事物但忽视了情感体验,教具成为了呆板的玩具。孩子们这种看似独立在玩的学习方式,其实需要老师精心引导,否则教师完全居于观察者位置,造成指导不够;局限还在于要求教具须多样、变化,否则儿童用不了几天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但一套专业化、环保的蒙氏教具往往需要上万元,很多机构资金投入并没有那么多。

如何让蒙氏教具真正对孩子的成长发挥出应有的帮助作用,或许,这是每一位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蒙氏教师努力的方向。

篇5:蒙氏教育档

蒙氏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在近一个世纪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源于西方的人文精神和民主传统,因而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传统的烙印。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是指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方法的固有模式,特别是在东方儒家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幼儿教育的教学体系。早教观念:蒙氏教育以自我人性化为动机的自由学习原理;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不能顾及)儿童的个性发展。教学中心:蒙氏教育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根据儿童生命和心智成长的内在需要进行启发和引导,儿童自我学习、了解问题与发现问题,总结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儿童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总结、自我认知的过程。班组编制:蒙氏教育混龄编组,促进大小孩子的共同发展;传统教育按不同的年龄段分班组,一般分成大、中、小班。上课形式:蒙氏教育不同形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根据自身内在潜力而进行选择;传统教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团体的形式上课。上课内容:蒙氏教育在同一时间追求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发展速度;传统教育同一时间必须学习和研究同一科目和主题。时间要求:蒙氏教育允许儿童做长时间的、有价值的专注;传统教育用课程表和固定时间来管制儿童的学习时间。学习途径:蒙氏教育直接同环境接触,通过大量的成系统的教具和众多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孩子各得其所,通过感官体验学习知识;传统教育教具简单,教师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孩子学习,感官体验少。儿童敏感期:蒙氏教育根据儿童的各个敏感期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忽视孩子的敏感期,延缓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速度。教学效果:蒙氏教育1)独立性、进取心、自律性、创造性强;2)上学后,数学绝对优秀;3)能为孩子全方位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统教育则不能肯定

篇6:蒙氏教育简介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谁?

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当她在1952年辞世时,已备受世界各地的瞩目与尊重。

她为何要提出[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女士经过多年科学化的观察,她发现传统学校在下述两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一是孩子的学习开始得太晚;二是孩子被迫融入以大人尺度为基准的世界。因此,她的教学法特别着重在提早发觉孩子的潜力,以及创造一个完全配合孩子学习需求的环境。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学法]?

它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以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当孩子在0~3这段无意识学习状态时期,完全未受成人影响之前,是他的学习力最完整的时期。因此,当孩子置身在一个透过感官及动作从事学习的预备环境中(教室)时,他的需求、欲望和潜力便自然流露出来了。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请为[敏感期]举例说明

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

此外,在孩子生命中的头几年,他还会对秩序、精确的动作、感官的刺激、和人相处等,显露出同等强烈的热爱,蒙特梭利博士称这些现象为[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感官敏感期]以及[社会性发展敏感期]。

由于孩子的脑部发展是在八岁时完成的,蒙特梭利博士所观察的敏感期都是在此之前出现。而这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也已被近代有关脑部结构及发展的研究所证实。

蒙特梭利教具背后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发展期创造力?

蒙特梭利博士深信,孩子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对真实事物认知的累积上;而其创造力则是从孩子对周遭真实事物的种种印象中所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孩子拥有了对真实事实的印象后,才有可能发展出有意义的创造力。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

蒙特梭利博士确信,在孩子尚未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之前,太强调其社会性发展是徒劳无功的。因此,蒙特梭利的学习活动会以协助幼儿展露自我及发展潜力为先。只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不同于别人时,他才会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机会。

混龄班的益处有哪些?

在满足每一位孩子因个别发展而产生的个别需求方面,混龄班的灵敏度比传统的分龄班要高出很多。同一位孩子,也许在某项学习上需要和比他年长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项学习上,则和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较妥当,但是,他还是需要和同年龄的孩子相处,才符合本身的社会化。也只有在混龄班的架构下,孩子才可能拥有以下的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进度、独立地工作或是寻求同伴的合作。

蒙特梭利教室一班应有几位学童?

蒙特梭利教室一班通常可以容纳30~35位的幼儿。只要孩子之间的年龄层差距适当,而孩子们又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孩子互为彼此的老师将可成真。

老师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师担任的角色包括:引导者、观察者、教室环境的维护者,并且让孩子透过本身的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费心地准备教学环境,加入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孩子兴趣的教材,而删除对孩子学习形成障碍的成分;她示范教具操作的方法,鼓励孩子亲身去尝试;时常观察孩子的工作,协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调整孩子的注意力或兴趣点。

什么是蒙氏教育的自由观?

[自由]是蒙氏教学的一个终点目标,而不是一个起始点。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已经能够慢慢展现潜能,比较喜欢自行思考解决问题,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请求协助,并且接受指导。

一个不能自律、未经琢磨的孩子并不自由,他不但是随自己内在欲望所控制的奴隶,而且还会过度地依赖别人。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长大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自由的大人。随心所欲并不能让他自由,教导他如何去做正当的事才能让他明白自由的真谛。

什么是蒙氏教育的纪律观?

蒙特梭利所谓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这是发自孩子对蒙特梭利工作的兴趣而培养出对自我的行为控制。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过,很多所谓缺乏自绿的孩子,实在是因为缺乏适当的激励而心生挫折;如果把他们放在她所预备的蒙特梭利环境里,假以时日,应该会快乐些,也可学会些许的自我控制。

几岁是孩子恰当的入学年龄?

理想的年龄是三岁。年龄稍长的孩子恐怕已错过许多宝贵的[敏感期],而无法接受蒙氏教育所能给予的最佳训练。

学龄前的幼儿教育是不是一项好的投资?

现代教育家已经了解:不良的学习动机和工作习惯根源于孩子早期的学习经验和环境。如果幼童自然流露出的学习欲望受到适时的鼓励与满足,就能奠定日后成功的基础。

蒙特梭利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为何?

蒙特梭利师资训练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内容包括理论课程、熟练教具操作、教室观察,以及实习经验。部分训练中心也在假期中开设研习班。

在台湾的蒙氏教育推动者,是否熟悉现今幼教界的最新实验与发现等信息?

沿袭玛丽亚.蒙特梭利的实用和实验教学传统,蒙氏教育者应该熟悉并且幼教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老师应该与其它领域的教育家互相交换意见,并且更要鼓励蒙氏教师去学习对本身或学校有益的课程。如果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但能让孩子受惠,更与蒙氏教育精神相契合,老师就应该将它们带进教室里。

家长应该如何与蒙氏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不应该是学校的延伸。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爱互重的亲情关系就是孩子日后成长最需要的根基。孩子在学校的活动可以用下列的方式加强:允许孩子参与家事活动,让孩子更方便自我料理,偶尔放慢并迎合孩子的生活步调,忍受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维持一致的管教方式。

蒙氏教育的目的旨在于:协助孩子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基本常识、思考方式、人格教养,以及培养孩子天生的学习本能。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方法

蒙特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后投身教育,有深厚的生理学、医学知识背景。通过对前人和当代的教育与心理理论的研究,以及在儿童之家执教的实践,她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这是她的最大贡献。

发现一: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发现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儿童敏感期的发现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局面。

发现三: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发现四:

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基于以上新的儿童观,蒙特梭利在开办的儿童之家中创造了新的教育法,风靡世界,极具其特性——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教师教,儿童学。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蒙特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

2.儿童在环境引导下自动自发地学习

孩子可以自动地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成人没有权利去指挥、命令。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工作,成人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3.有限制的自由

孩子的工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享有很大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没有限制的。蒙特梭利对孩子的活动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在保障每个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求孩子自律。不破坏环境,不妨碍他人。

4.成人是孩子活动的协助者

成人不再是教导者,从教导者变成了一个协助者。成人给予孩子引导、帮助和建议。而这些协助都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进步及遇到的问题,然后决定给孩子提供协助的方法、时机,避免无端地干扰孩子。

5.教具是孩子学习的工具

教具是让孩子认识生活,练习独立能力和建构人格的学习材料。蒙特梭利研究制作出许多教具,把生活、物体、现象当中的某些特征突出、孤立起来,让孩子去感知。当孩子具备感知、认识这些特征的能力之后,再把它回归到生活当中。这样,就把过去老师靠说教传授的东西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教具当中,教具引发儿童的兴趣,儿童在操作的工作中自我成长。同时这些教具还有错误纠正的功能。

6.大容量的认知

篇7:蒙氏 日常生活教育

当孩子能够独立地完成某项工作的同时,孩子的自我尊重和自信就可以得到发展,通过发展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博士之所以提出要对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教育是因为她发现:儿童的玩耍与大人的工作不同,儿童往往喜欢重复而且可以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件物品或者事情,如打扫卫生、清洁物品等等,因此蒙台梭利提出了要对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教育,以便让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根本无法照顾自己,更不用说照顾他人、照顾环境了,例如孩子不会穿脱衣服等等。因此,必须对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练习在整个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与蒙台梭利其他领域的教育密不可分。感官教育要求发展的视、触、听、味、嗅的感知觉能力以及运动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就得到了训练。如,幼儿用手或工具拿、夹各种不同大小、软硬的物品,在用水的活动中直接感知水温、水性等;又如,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中需要计数物品的数量、形状,又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在照顾动植物方面与科学学习更是有直接的关系; 又如文明礼貌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更是依赖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的传统与背景教育;幼儿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练习的关系更是犹如鱼和水的关系,脱离生活实际与实物的语言,对幼儿而言,将是抽象与不可理解的空洞声音和词汇,因此,幼儿需要在丰富的日常生活练习中形成对各种事物的概念。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绝非孤立于其他领域,相反要密切融合其他领域的练习,重视相关学科的综合价值。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基本动作教育:

所谓基本动作教育,即让孩子练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它是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社交礼仪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走线、走(步行)、坐姿、站姿、拿、搬、放、拧、倒、折、剪、切、贴、缝、编、捏、夹、转、擦、撕、打、敲、卷、削、拉、揉,其他。照顾自己:是指为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而设置,主要包括:携带物品的整理、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穿衣、脱衣、叠衣服、穿鞋、脱鞋、洗脸、洗手、衣饰框、洗手帕、喝水、吃饭、刷牙、剪指甲、擦汗、洗脚、洗澡、整理书包、入厕、叠被子、擦鞋子、擦嘴巴,其他。照顾环境:是指以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无生命的物体为对象,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1)清理、整理工作:工作用的地毯的准备及清理、摆放鞋子、衣服、书包、教具、图书、玩具、扫地、桌子、椅子、床铺等。

(2)擦洗:桌子、椅子、窗户、托盘、教具、杯子,以及洒水时用抹布擦等。(3)庭院工作:捡拾落叶、垃圾、拔草、松土、剪枝等。(4)照顾动植物:浇花、晒太阳、施肥、喂金鱼、给金鱼换水等。(5)用餐:清洗餐具、水果削皮等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1)谈话礼仪:打招呼、道别、邀请、感谢、道歉、欢迎、应答、慰问病人、打电话、问路等

(2)动作礼仪:开门、关门、敲门、与他人接触、递交物品、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倒茶、入席等。

二、日常生活教育的意义

l

1、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正常化人格。

注:

正常化人格的特征: ü 有旺盛的自发活动力 ü 喜爱反复的集中工作 ü 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ü 喜爱工作胜于游戏 ü 爱好秩序,保护秩序 ü 喜欢动静结合 ü 拒绝奖赏 ü 有强烈的求知欲 ü 三思而后行 ü 淳朴.高尚 ü 社会责任感强

l

2、学习独立,确立自信,体验自我成长。

l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性、秩序感、理解力和意志力。l

4、尽快让幼儿适应园内生活。

三、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

(一)教具操作原则:

每次只演示一种教具,目的性明确。–

精确动作,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要缓慢。–

简化动作,使孩子能够看明白。–

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和有序化。–

操作时尽量少讲话,语言要简练、准确。

6.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7.避免镜面教学,教师要坐在惯用手的右边。8.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9.适时地引入教具操作,当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时要离 开并继续进行观察,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帮助。

10.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11.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12.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13.操作教具时不应超出工作毯的范围,确保工作毯的防水性,颜色不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篇8:蒙氏教育

爱必管教——家规的建立与执行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管教孩子则必须学习。若能在爱与管教中寻得平衡,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行为。

当我刚从美国回来时,参加朋友的聚餐,很惊讶的看到孩子们吃完饭,在餐厅里追逐嬉戏,而服务生端着热菜穿梭其中真是险象环生,但只见父母毫不担心地忙于交谈。有时坐公车,看到年轻的妈妈放纵小孩,在座位上跳上跳下且大声吵闹,却不加以劝阻。

虽然,餐厅和公车里都是公共场所,也不需要特别安静的地方,但是否想到孩子的行为会干扰他人呢?

相信天下父母都深爱孩子,也关心他们,可是仅有“爱”是不够的。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能自我约束、辨别是非,一定需要父母的管教况且每位父母都拥有天赋的管教权,有管教才能让孩子有规可循,也才能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发展健全的人格。

寻找爱与管教的平衡点 在倡导民主教育的今日,与昔日长辈权威式的管教的极端差异中,现在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方式产生了困惑与冲击,而有种逐渐管不住孩子的乏力感,失去“做父母“的信心与能力。

“爱”与“管教”在孩子人格的建立与成长中是并重的,缺一不可,两者需保持平衡。因为如果偏重权威而缺乏爱的管教,会使孩子心中充满畏惧,没有主见,对父母的服从也只是因为害怕。如此,父母与孩子之间将树立隔阂,使亲子关系不佳,沟通也就愈发困难。

倘若只有爱,却没有适当的管教,孩子会因缺乏行为规范,而自制力低落易以闹情绪控制父母,与同伴的人际关系也不好。

父母要在“爱”与“管教”中找到平衡点,确实需要多费心。首先,要用心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能力和特质,然后夫妇俩共同沟通协商,具体讨论在哪方面的管教需加强?哪方面的情绪没有被顾及?最后在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

在说明理由后,应赋予孩子责任。当孩子一定要选择做“不可以做”或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他就得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遵守,如此才能帮助孩子从内心产生自律。

家规的制定

每个家庭的管教模式都不一样,您不能将别人成功的管教模式套在您的孩子身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管教目的及孩子的需要,再决定如何协助孩子。一般常见的家规包括: 教导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做,切勿凡事代劳。父母宜从小鼓励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并依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分担家务。如此,孩子不仅能学习独立,也能从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进自信心。

所以,父母应衣自家生活习惯及孩子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常规。比如:就寝、起床的时间,吃饭时不看电视,饭后帮助收拾碗筷,饭后必须刷牙……等。此外,父母应避免设定太多的非必要的规矩,使孩子因做不到而放弃。父母也要依家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修改常规,例如:3岁与15岁孩子的就寝时间不可能相同。

教导孩子有公德心、有礼貌

在蒙氏幼儿园里,老师教导孩子应该爱惜教具,使用后完整归回,好方便下一位小朋友使用;想介入别人的工作时,也会事先询问可否一起玩或工作;得到别人帮忙时也不忘说“谢谢”等有礼貌的表现。

虽然公德心是由大人教导给孩子的,但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则”。例如:教导孩子不可随地丢垃圾,父母也要随时遵守。记得我孩子小时候,出外玩时如果找不到垃圾桶丢手旁的垃圾时,一定会放到我的手提袋或口袋中,带回家丢,而因养成了他们今天不会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教导孩子尊重别人,不要打扰别人

在蒙氏教室内的孩子不会大声喧哗,惊扰其他小朋友的工作,因为老师轻声的教导他用室内音量说话。

父母在教导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时,应先尊重自己的小孩,以“同理心”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例如: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不去打扰他,这便是一种尊重。如此,孩子也会学习等待,当妈妈和别人说话时,知道不去打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更应随机教育,让孩子也以“同理心”去体谅别人的感受,进而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导孩子正确道德观念、学习自律

父母应教导孩子学习以无愧于心的态度行事,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做坏事或违规的事,不是因为怕受处罚,而是本来就不应该做,如果做了会心里不安的。孩子在父母守法的态度感染下,逐渐学习如何判断是非,并从内心产生自律。

家规的执行

常见许多家庭定了家规,孩子仍学不了规矩,这是因为执行不当所致。父母的管教方式、态度、用词语气,甚至自身行为和情绪反应,都会影响到家规执行的成效,所以父母应注意: 多用鼓励代替赞美。

父母应该了解“赞美”和“鼓励”是不同的。“赞美”是当孩子表现好时才给予的,但过多的赞美,使孩子得之乏味;不实的赞美,则让孩子怀疑父母的诚意。唯有“鼓励”则不论孩子表现好或坏都可以给予支持和关怀,特别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孩子才会感受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肯定。

避免在别人面前教训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千万不可在别人面前批评他或教训他,如有不当行为需要及时管教时,也要尽量带离,单独与他沟通。

避免体罚

父母要认清,“管教非惩罚”“惩罚亦非体罚”。体罚只是对犯措者施加暴力,以达惩戒的目的。父母若以体罚为武器,将会使亲子双方陷入权利斗争,引起情绪战争。

坚定自己的立场

当孩子出现不良或负面行为时,父母在教导孩子时不可被孩子的情绪所控或被孩子的泪水软化,而被迫妥协,如此反而增强其不良行为。比如:对吵闹不休的孩子,可将其暂时隔离,但运用时要注意其适当性,且态度和蔼,语气要平和、坚定,告诉他:“我们都喜欢和你在一起,如果你也喜欢和我们在一起,你必须先学会安静,才能在加入我们。”不要恐吓他,而是让他学习纪律,并做决定。

看住我们的口舌

言语的伤害往往重于体罚的肉体伤害,在我们提醒或规劝孩子时,应运用“正向肯定”而非“否定式的语句”,比如要劝止孩子不要在沙发上跳时,与其说“告诉你几百次了不可以在沙发上跳,你就是听不懂。”不如说:“我好担心你会受伤,请你不要在沙发上跳。”

父母应避免相互指责

当父母管教上有差异时,应多沟通,以相互支持鼓励代替指责与批评。

今日的父母常感叹父母的难为,但是实上,如果我们肯投注时间,愿意用心感受和学习,以“尊重”为管教的基础,用“爱”为管教的活水源头,那么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您的爱心、耐心与信心,将会源源不断地如泉水涌出。您也会拥有许多别人无法体会的成就和乐趣,爸爸妈妈们,加油!

aiwujean的回复:(写于10/23/00 1:26:54 AM)

谢谢虎子妈带来的文章,看后对我有不少启发和提醒。

心痕的回复:(写于10/21/00 10:56:21 PM)

谢谢虎子妈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文章,在你面前我都有点惭愧了,向你学习:)

记得XKD好象提过需要这方面的文章,不知道她能否及时看到。

xkd的回复:(写于10/22/00 8:12:26 PM)

上一篇:如何让复杂面试简单化?下一篇:观后感格式范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