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7-11

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用10篇)

篇1: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单位】80203

【发布文号】津劳办[2001]240号 【发布日期】2001-08-02 【生效日期】2001-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失业人员办理

退休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

(津劳办〔2001〕240号二00一年八月二日)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办、局、集团公司(总公司)及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失业人员办理退休审批的程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时,应由失业人员户口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养老保险手册、居民身份证明于当月20日之前送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分中心接到资料后,对其身份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受理之月的25日之前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失业人员本人平均点工资、《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载表》等书面材料。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填写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退休证》、《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表》、《天津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按统一办法计算养老待遇档案》,并凭上述书面材料向本人户口所在区、县劳动保障局申请退休审批。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当在受理之月的月底之前完成审批,审批中如需查阅本人档案的,应向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调档通知,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送交。对于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经区、县劳动保障局审批后,其养老金由分中心按规定直接发放。

二、二、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申请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或因病提前退休的,应当由本人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受理后按有关规定为其申办提前退休资格确认手续。凡符合条件的,可按本通知上述正常退休的规定办理。

三、三、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含宣告死亡)的,其继承人应按照法定继承人顺序的规定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向其户口所在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申报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出国定居的,可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向其户口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申报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失业人员继承人申领资格及出国定居人员的申领资格由市劳动保障局指定专门机构予以确认。

四、四、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流动到外省市需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由失业人员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证明,到其户口所在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办理转移手续。

五、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未实现就业的失业人员,或按规定不具备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遇前述规定的情况时,由失业人员向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中心或公司)提出申请,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中心或公司)负责为失业人员按本通知相关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

六、六、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失业人员应当自失业前所在单位将其档案移交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之日起 60日内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过期不办理失业登记,视为放弃失业保险金的申领。

一、办理失业登记人员需要携带:

①失业前所在单位开具的加盖公章的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 ②第二代《身份证》原件;

③《就业失业登记证》(无《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需携带两寸照片一张办证用)。

二、办理失业登记后,需要申领失业保险金的人员需要携带: ①《就业失业登记证》;

②与本人姓名、《身份证》相符的本市中国农业银行的卡/折(失业金代发银行); ③ 领取失业金期间,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需要缴费。需要携带三张一寸照片,第二代《身份证》复印件一张(有身份证有效期)。

④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申领生活补贴,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三、领取失业金的条件(《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①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③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四、失业人员于办理失业登记的次月20日后,到办理失业登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医疗保险证和卡,失业金同时拨付到失业人员提供的银行存折或卡。

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地址:兴唐大厦对面,建设路路东,市就业办公室综合服务大厅

失业保险咨询电话:2343244

2347282

失业人员签名:

参保单位:盖章

档案移交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时间:

****年**月**日

本 通 知 送 达 失 业 人 员 时 间:

****年**月**日

篇3: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局):

现将《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厅反映。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促进充分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府 [2006] 3号)精神,制定本试行办法。第二条本省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适用本试行办法。本省转移(或准备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就业(含自主创业)的外省劳动者的就业(求职)登记,适用本试行办法。第三条实行全省统一的《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全程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状态。《手册》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合法就业、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及其他政策待遇的凭证。

第四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委托本地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并纳入本地失业、就业统计系统和就业目标工作考核范围。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手册》的核发和就业、失业登记具体工作。

省属及中央驻穗单位流动就业人员的《手册》核发及管理工作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

县(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就业服务机构在办理就业或失业登记手续时,应将劳动者就业或失业变更情况如实在其《手册》进行登记,同时通报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参保手续及审核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时,应先查验其《手册》和就业或失业记录;对未办理《手册》的,应要求其办理后才予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第六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年审时,应查核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办理《手册》情况,对未为招用人员办理《手册》的.不予通过年审。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与管理

第七条《手册》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样式(见附件),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核发。核发《手册》的条件及所需资料由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印制《手册》所需经费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会财政部门协商解决。

第八条《手册》编号格式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订。编号由18位数字组成,前2位是广东省代码(44);第3至6位为《手册》发放地市县(区)行政区域编码,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代码》编排;第7至8位是发放《手册》的街道(乡镇)代码,由各县(区)统一编制;第9至10位为发证年份代码;第1l至17位为顺序码,标注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当年所发放《手册》的顺序号;第18位是《手册》发放对象户籍校验码,0代表广东省户籍居民,l代表广东省外户籍居民。

第九条本省户籍劳动者初次办理就业、求职或失业登记的,由其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并核发《手册》。外省户籍劳动者在广东初次就业、求职登记的,由就业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并核发《手册》。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外省户籍劳动者),其《手册》由用人单位向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

第十条《手册》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通行使用,凭《手册》享受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劳动者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只能持一本《手 册》和使用唯一的编号。《手册》有效期为发放之日起至退出法定劳动年龄之日,期间更换、补发《手册》时,编号不得变更。已持有《手册》的外省劳动者离开广东省后再次入粤就业的,应使用原《手册》。

第十二条《手册》采用实名制,限持证本人使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其《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已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手册》由其本人保管。

第十三条本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持有的《手册》应进行审验。由失业人员本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和《手册》到发证机构办理审验手续。未经审验的,失业登记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手册》遗失或损毁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报失和申请补发。《手册》不得转借、转让、涂改,否则视作无效。

第十五条出现下列情况的,由发证机构注销其《手册》:

(一)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二)工伤或其他原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其他符合注销条件的。

第十六条《手册》可与社会保障卡配套使用。社会保障卡的数据标准参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和广东省社会保障卡标准,具体样式及发放管理办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规范我省社会保障卡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4]35号)执行。

第十七条《手册》的发放、登记和管理应统一使用全省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电脑化管理和全省联网运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受委托承担《手册》登记管理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机构应及时将《手册》的发放、登记、管理和劳动合同签订、终止或解除等情况录入全省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就业登记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劳动者自主就业应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新招用或续聘人员,应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并为初次就业人员申请办理《手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7日内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并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手册》送交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应提交如下资料:

(一)劳动合同(原件);

(二)被录用人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被录用人员的《手册》或社会保障卡;

(四)属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出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到其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备案手续,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属自雇型就业,包括自己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持《手册》或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办理;

(二)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办理;

(三)属初次就业者应先申请办理《手册》。

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停止就业后30日内,应持《手册》到其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失业登记

第二十二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本省城镇户籍无业人员,应按以下程序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一)属新成长劳动力的,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未办理的应先申请办理)或社会保障卡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二)由就业转失业的,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原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或原单位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三)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停业人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及工商部门发给的停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或原企业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四)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和原就业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办理。

第二十三条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就业状态”栏目中登记为失业,并在《手册》上加盖印章。

第二十四条《手册》或社会保障卡中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有关待遇的凭证。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有效记录,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相关扶持政策;

(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凭失业登记记录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手续。第二十五条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作退出失业登记处理,《手册》上的失业登记记录失效。

(一)已被用人单位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了录用备案手续的;

(二)被用人单位录用、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

(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

(四)退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已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且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七)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3个月未进行求职登记的;

(八)已入学、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

(九)其他经审核确认处于非失业状态的。

第五章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原来已有个人档案的,应在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后20日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他档案代管单位转到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存档。第二十七条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和健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对登记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技能水平、就业愿望等情况建帐造册登记。第二十八条失业人员就业、入学、入伍、户口迁移时,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档案管理机构办理个人档案转出手续。

第二十九条失业人员临时就业、灵活就业、申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到其他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档案管理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三十条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受表彰或因违法被处罚、判刑、劳动教养的,其就业档案管理机构应将有关资料归人个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有关职能部门需调阅失业人员档案的,应持有效证明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调阅手续。

第三十二条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试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此前制定的本省有关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此试行办法为准。

第三十四条全省统一的《手册》从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行。原《外来流动人员就业证》、《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各地制作的失业证、申领失业保险待遇证明从2006年12月1日起不再继续发放。上述证件(证明)在2006年检时更换为统一的《手册》,年检后上述证件、证明即行失效。

篇4: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沪劳保就发(2004)5号

2004-01-29

保护视力色: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完善对本市失业登记工作的管理,及时掌握失业人员状况,有效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现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如下办法。

一、失业登记范围

本市城镇户籍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且本人自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一)年满16周岁,未继续升学的各类学校毕(肄)业生;

(二)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含解聘工作关系)的人员;

(三)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并失去承包土地的人员;

(四)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军人;

(五)刑满释放或假释、劳动教养期满或提前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六)其他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

二、办理机构

各区县的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登记工作。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具体办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登记工作。

各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中心),可受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失业登记,并提供相应服务。

三、失业登记的凭证和程序

失业登记时应当出具《劳动手册》。未办理过《劳动手册》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劳动手册》,并可与失业登记手续一并办理。

受理失业登记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在《劳动手册》上做好失业登记日期的记载,并纳入地区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范围。

四、失业登记的期限

一次失业登记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在有效期满后仍然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当重新办理失业登记。

五、失业登记人员的权力与义务

(一)失业登记人员可享受以下权利:

1、接受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2、参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并按规定减免培训费用;

3、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

4、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和其他的失业保险待遇。

(二)失业登记人员需履行以下义务:

1、如实向失业登记机构反映积极求职情况;

【字体:大 中 小】

2、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并接受职业指导;

3、积极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免费职业培训和各类就业促进项目;

4、接受和配合地区就业援助员关于失业登记人员求职活动,求职意愿,参加培训等情况的调查;

5、失业登记有效期满仍未就业的,应及时办理续登手续。

六、退出失业登记

失业登记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退出失业登记:

(一)已办理过就业登记的;

(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关从业证照的;

(三)已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经本人确认从事有收入的劳动的;

(五)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

(六)入学、应征服兵役的;

(七)移居境外、市外的;

(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九)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十)经本人确认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况,暂不要求就业的;

(十一)超过法定劳动年龄、失踪、死亡的;

(十二)失业登记期满,未重新办理失业登记的;

(十三)其他已不再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

七、管理与服务

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失业登记人员的日常管理,提供相应服务:

(一)按规定免费受理失业登记、续登手续;

(二)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推荐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

(三)指导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的人员办理有关申领手续;

(四)组织社区就业援助员,按季调查失业登记人员的动态变化状况,及时了解辖区内失业登记人员的有关情况,并在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做好相应记载;

(五)免费保管失业登记人员的档案;

(六)对符合失业登记条件而未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人员以及已办理《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登记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照本办法做好调查摸底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七)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本办法自二○○四年三月一日起实施。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5: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12-09-06

失业登记,当然是为了领失业金。

前提:

1)深户;

2)在深工作以上1年以上,以缴纳社保1年以上为准;

3)公司有给缴纳失业保险,公司有缴社保,并不等于一定有失业险;

4)目前没有工作。

主要流程:

1)离职证明、就业登记信息表:在原工作单位办妥离职手续,可能个别小公司的HR不知道就业登记信息表,这个是一定要的;

2)失业证:到户籍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办理深圳失业员工证(注意跟“深圳失业人员证”不同),之前多数是在八卦二路的劳动就业大厦,现在失业证的办理工作下放到各街道办了;

3)到社保局办理失业金申请;

详细流程:

1)离职证明、就业登记信息表和劳动合同;

这个比较简单,不用讲,找HR就对了。一些人没跟公司签合同,离职时要补一个。

2)失业证:

之前在网上了查了很多信息,都快被绕晕了,好不容易明白个一二,到就业劳动大厦被告之,办理流程改革了,办失业证找街道办。所以建议看到这个攻略的筒子,如果离这个时间(2012-09-06)比较久,最好打电话咨询市/区的人社局,政府的业务办理流程是变化的。

目前的流程:

A)打电话给户籍所在的街道办,问清楚上课的地点。我户籍归属莲花街道办,是在福田区景田北街4号技能培训创业园一楼(周二和周四)。带身份证过去,上午9点开始。听完约2小时的就业培训课,拿到盖章的听课回执。

B)带好①原单位劳动合同、就业登记信息表、离职证明②身份证、户口本(集体户口的还是带上户口本首页)③毕业生接收函或招工调工调干的调令④社保清单(可在网上打印)⑤一寸彩照⑥听课回执。①②③验原件,收复印件。

3)失业救济金:

这一步不复杂,带上社保卡、失业证、身份证、户口本和存折(现在银行卡也可以了,尽管社会局的官网上写着要存折,但我办理时被告之也可用银行

卡,当然还得是四大行的)到就近的社保分局,我是在岗厦的福田分局。资料不用提前复印,到了办理现场按工作人员要求来复印。官网的办事指南或其他网上的信息说要带档案,现在也不需要了。

另外,由于现在多数人的档案都保存在人才市场,没有公司或政府单位会主动地接收档案来管,就业培训课上老师也会讲,办失业证,档案不再是必须材料之一了。之所以有些街道办说一定要调档案,是因为他们以为招工调工调干的调令或毕业生接收函在档案里,只要跟他们讲明你能提供就可以,我因为这个在街道办和人才市场折腾了一人来往。像以毕业生接收方式调户入深的,接收函都是自己的保管的。就算调令或接收函在档案时,也不是调档案,而是借出档案的某一份文档,千万别搞错了。

整体上,深圳衙门办事还算好,尽管让我多跑了一趟人才市场、特地去办了个中行的存折。

篇6: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如题,广州市社会保障局关于失业保险金要什么条件去办理?

[广州市社会保障局关于失业保险金的办理条件]

篇7: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京劳社就发〔2006〕89号 颁布时间:2006.06.28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集团),计划单列企业、中央在京单位及各类用人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文件的通知》(京政发〔2006〕4号)文件精神,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鼓励支持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现将《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办法

2.中、重度残疾人划分标准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财政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1:

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支持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文件的通知》(京政发〔2006〕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各类用人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第三条 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是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给予用人单位的资金补助。

第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失业人员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

(一)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除外),招用女满35周岁、男满40周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合同期内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二)用人单位招用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以上的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失业人员,享受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专项补贴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财政已安排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除外),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合同期内给予最长不超过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用人单位招用 “4050”失业人员,签订3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除按上述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外,每招用1人再给予5000元的岗位补贴。

(三)用人单位招用中度残疾失业人员,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合同期内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招用重度残疾失业人员,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合同期内给予最长不超过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用人单位招用中、重度残疾失业人员,签订3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除按上述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外,每招用1人再给予5000元的岗位补贴。第五条 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后,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代扣代缴个人应缴部分。社会保险补贴按以下标准计算:

(一)基本养老保险补贴以上年末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补助20%。

(二)失业保险补贴以上年末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补助1.5%。

(三)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以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0%为基数,补助9%。

上述补贴标准遇本市进行调整时,按新规定执行。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补贴采取“先缴后补,一年一补”的方法,即: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到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劳动保障局”)办理招用备案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和代扣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履行劳动合同每满1年后,于次月1日起30日内向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市劳动保障局按规定审批。

第七条 岗位补贴采取“先期安置,分期拨付”的方法,即:各类用人单位招用“4050”失业人员和中、重度残疾失业人员,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履行劳动合同满1年后,于次月1日起30日内向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先补助3000元,待履行劳动合同满2年后,再次补助2000元。

第八条 首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单位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还应当提交《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证书编号SFXXXXXX);

(三)被招用失业人员的《北京市城镇人员就业登记卡》原件及复印件、《再就业优惠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劳动合同书(原件审核后退回);

(四)用人单位《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花名册》(样式附后,以下简称《花名册》);

(五)《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样式附后,以下简称“缴费证明”);

(六)《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审批表》(样式附后,以下简称《审批表》);

(七)申请补贴时上个月职工工资发放表和会计凭证及复印件;

(八)劳动保障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再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单位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报告;

(二)前次申报的《审批表》、《花名册》以及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批复复印件;

(三)本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审批表》、《花名册》及缴费证明;

(四)申请补贴时上个月职工工资发放表和会计凭证及复印件;

(五)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 区(县)劳动保障局收到用人单位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申报材料后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于每月25日前,将申报材料上报市劳动保障局。市劳动保障局核准批复后,按照有关规定拨付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按本办法第六条和第七条在规定时限内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可在规定截止时限后的12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经批准后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拨付的岗位补贴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购买所需设备、物资和办公用品,单位职工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

第十三条 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劳动合同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政策指导,严格按规定审核材料。第十五条 市、区(县)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对使用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虚报冒领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由区(县)劳动保障局、财政局负责追回全部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区(县)劳动保障局滥用职权,违反规定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依法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2006年7月1日前,用人单位按照《关于印发〈招用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就发〔2003〕39号,以下简称“39号文件”)招用失业人员的,其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可按照39号文件有关规定继续执行;7月1日前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用人单位,其剩余补贴期限按原批准期限执行。

(表略)

附件2:

中、重度残疾人划分标准

一、中度残疾人包括:

(一)视力残疾中的一级低视力、二级低视力;

(二)听力残疾中的二、三级;

(三)言语残疾中的二、三级;

(四)肢体残疾中的二级;

(五)智力残疾中的三、四级;

(六)精神残疾中的二、三级。

二、重度残疾人包括:

(一)视力残疾中的一级盲、二级盲;

(二)听力残疾中的一级;

(三)言语残疾中的一级;

(四)肢体残疾中的一级;

(五)智力残疾中的一、二级;

(六)精神残疾中的一级。

注:1.本《标准》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进行划分;

篇8:办理失业登记须知

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下列失业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肆业的;

(二)、从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州及各县(市)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

(五)、城镇复员退伍军人申请自谋职业的;

(六)、城镇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七)、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和其他非本省户籍失业人员;

(八)、州及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凭以下材料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填写《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表》,办理失业登记手续,申领《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证》。

(一)、本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二)、学校毕(肄)业且未就业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登记;

(三)、与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登记;

(四)、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登记;

(五)、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凭相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登记;

(六)、城镇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登记;

(七)、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农村进城务工和其他非本省户籍人员,凭城镇常住地的居(暂)住证明登记;

(八)、其他失业人员凭相关证明登记。

篇9: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社部发﹝201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劳动保障局,各副省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

近年来,各地努力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大力推进基金统筹工作,直辖市和一些设区的市已实现失业保险基金全市统筹,并取得积极效果。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实行县级统筹,市级统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调剂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应有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快推动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的重要意义

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有利于统一失业保险制度和政策,增强基金调剂功能和提高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保障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推动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业务经办能力,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服务,加强基金监管,保障基金安全。各地要从稳定就业大局和全面推进失业保险事业发展的高度,把加快推动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工作的重点

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当前工作重点是在设区的市实行基金全市统筹。尚未实行市级统筹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要统一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按规定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和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统一确定失业保险待遇项目及标准方法;统一基金管理和使用,实行全市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基金统收统支,其他地区也要统一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基金;统一失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业务经办全程信息化。已经实行市级统筹的地区,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统筹办法,进一步发挥市级统筹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三、切实做好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抓紧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实行市级统筹,要明确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责任,周密制定实行市级统筹的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发挥市、县(市、区)两级失业保险机构的作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完善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保障统筹工作顺利实施。要建立和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进一步发挥省级调剂金作用。要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其他相关待遇。加大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失业保险经办能力,规范基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基金安全。2011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失业保险市级

统筹。各地要对开展提高统筹层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并将推动工作进展情况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篇10: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通知书-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文号】劳社部发[1999]9号

【发布日期】1999-03-12 【生效日期】1999-03-12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费征缴 暂行条例宣传提纲和失业保险条例宣传提纲的通知

(劳社部发〔199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今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两个条例的发布实施,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步骤,是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举措,为巩固两个确保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为指导各地深入宣传贯彻好两个条例,我们编写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宣传提纲》和《失业保险条例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大力加强两个条例的宣传和学习。

一、要充分认识两个条例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宣传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充分了解两个条例的基本内容和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社会保险工作。

二、要确定宣传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要突出宣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公平性、互济性原则,宣传法律赋予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险权利,宣传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动员教育缴费义务人自觉履行缴费义务,依法享受相应的权利。要通过宣传,使用人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违反条例规定的处罚办法,促使其履行缴费义务;使广大劳动者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监督用人单位的缴费情况,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要通过正反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要集中报道一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介曝光一批拖欠社会保险费,甚至拒绝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营造出一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光荣,拖欠和拒缴社会保险费可耻的社会氛围。

两个条例的学习宣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各地要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际效果。各地在宣传贯彻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二日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宣传提纲

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总结了十多年来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经验,规范了征缴程序,明确了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在社会保险征缴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征缴手段。《条例》的贯彻实施,对于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条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职工包括所有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个人,即不仅包括正式职工,也包括临时工;不仅包括户籍关系在本地的职工,也包括户籍关系在外地的职工;不仅包括城镇职工,也包括农民工;不仅包括中国籍职工,也包括外国籍职工。

《条例》还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并可以规定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

(二)社会保险费由一个机构负责统一征收

《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由一个机构征收,具体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既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但无论由税务机关征收还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都必须是一个机构征收;同时三项社会保险费也要集中统一征收,在征收后,实行分帐管理。

(三)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

凡是依法应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都应该在《条例》规定的期限内到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地就是缴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所在地。实行社会保险登记,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四)建立缴费申报制度

缴费单位按月主动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本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并按时足额缴纳。对于本单位从业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要代扣代缴。建立缴费申报制度有利于树立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社会保险意识,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

(五)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禁止任何形式的协议性缴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减免社会保险费。严禁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从缴费单位征收实物。

(六)对违反《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条例》对两种违纪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

其一,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其二,对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或者不设帐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刑事处罚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迟延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条例》还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二、贯彻落实《条例》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如何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社会保险费提供了法律依据。建立适用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职工年老、患病、失业时的基本生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规范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社会保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险费征缴难,一些单位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甚至拒绝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某些地区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由擅自允许一些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不参加社会保险,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直接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不到位,削弱了基金的保障支撑能力,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条例》的发布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其次,《条例》的发布实施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均衡企业负担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越广,分散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还远没有达到全覆盖的程度。以开展最早、比较成熟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到1997年底,除国有企业参加率较高外,只有53.8%的集体企业和32%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进来。这就导致退休人员多、负担比较重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覆盖面窗,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深化改革。覆盖面难以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法律、法律依据。《条例》明确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扩大覆盖面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三,《条例》的发布实施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确保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了条件。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如果社会保险费征缴不能到位,钱收不上来,不仅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难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也会受到影响。而《条例》的发布实施,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落实“两个确保”提供坚实的物质基金。

第四,《条例》的发布实施为统一和规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提供了保证。《条例》规定,各项社会保险费由一个机构合并统一征收,改变了过去多个机构向企业收钱,增加企业缴费事务的混乱局面,减轻了企业的社会负担,规范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收费行为。

(二)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登记是确保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措施。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缴费单位要提供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或成立证件、银行帐号证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本单位从业人员基础档案资料等证件和资料,以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正确记录缴费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情况,为个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并定期向个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通知单。通过社会保险登记,可以方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工商、税务等部门核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险登记也是维护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的重要手段。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应向其职工告知本单位已参加社会保险,单位办理招聘职工和辞退职工手续时,也应向就聘人员和被辞退人员出示本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为什么要实行缴费申报?

缴费申报是社会保险费征缴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缴费申报有利于树立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社会保险意识,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

(四)社会保险费为什么不得减免?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也要与本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年限挂钩。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保险费不能减免,也无法减免。如果允许减免社会保险费,个人帐户就无法记录,就损害了个人的社会保险权益;同时,如果允许减免社会保险费,就会损害其他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权益,等于鼓励其他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因而不利于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

(五)为什么要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

原来实行的社会保险差额缴拨办法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人为地把缴费单位划分为“受益户”和“贡献户”。“贡献户”往往认为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在做贡献,有损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影响了社会保险的国家强制性和严肃性,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实行差额缴拨无法保证社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一些单位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单位以优先保证在职人员工资、发展生产为由挪用本应用来发放社会保险金的资金,直接侵犯了受保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实行差额缴拨,把社会保险的大量事务性工作都交由用人单位负责,不利于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也不利于树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因此,只有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才能有效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在社会保险费征缴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同时,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有依法参与和行使监督的权利,有查询本单位缴费状况和本人个人帐户记录情况的权利,在发现本人个人帐户记录有误时,缴费个人可依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更正。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费,侵犯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职工有权举报,或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缴费单位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有以下义务: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履行《条例》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自觉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缴费情况检查;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社会保险费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缴费个人有自觉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在单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不得干预或拒绝。

(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征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着社会保险的全部基础性、事业性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依法接受缴费单位的缴费申报并予以审核;如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本地区社会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时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要及时准确地为缴费单位和参保人建立缴费记录并完整保存,每年至少向缴费个人发放一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通知单。要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情况。在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要向税务机关及时提供缴费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以及缴费申报的情况,并将税务机关提供的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缴费情况汇总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按照《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委托,可以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失业保险条例》宣传提纲

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政府负责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和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工作,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发布实施,对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范围覆盖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条例》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从以前规定的国有企业及其职工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按照《条例》规定,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无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好坏,职工失业风险大小,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这是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职工失业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权利的前提。《条例》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二)失业保险费由单位、职工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

按照《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由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和财政补贴构成。其中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费)。在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为保证失业保险金正常支出,财政给予必要补贴。此外,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所得利息,也是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的一部分,必须并入基金。

(三)失业保险基金首先用于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按照《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首先要用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支出,包括支付失业保险金,支付领取失业保险期间的医疗补助金,支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失业保险基金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可以部分用于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费用补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还应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代缴社会保险费。

(四)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即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及本人履行缴费义务已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具备上述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及时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经审核确认后,自办理登记之日起,按规定的数额和享受期限,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计算。具体规定为: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条例》同时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照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协议后,未实现再就业的,可申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五)必须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

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保证失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防止挤占、挪用和贪污、浪费失业保险基金现象的发生,《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失业保险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同时规定了对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处罚措施。为了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条例》明确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失业保险工作,并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进行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二、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如何认识《条例》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条例》的发布实施,是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其次,《条例》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使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扩大就业渠道,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三年脱困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条例》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失业保险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就业机制的重要条件。没有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完整;没有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人员就难以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市场就业机制就难以建立起来。因此,贯彻实施《条例》,使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都能依法获得失业保障,对早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发挥了哪些作用?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12年来,为促进深化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有效地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制度,给付失业保险金,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特别是近几年来,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每年救助的人员都在300万人以上,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有关规定,先后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部分资金,用于失业人员的生产自救、转业训练和职业介绍活动,帮助其中半数以上人员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再就业。

第三,支持了企业改革。实施失业保险制度,保障了从企业走向社会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减轻了企业的压力,推动了改革措施的顺利出台和实施。许多地方还运用基金支持“关、停、并、转”企业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998年以来,各地认真按照财政预算安排三分之

一、企业负担三分之

一、社会筹集(主要从失业保障基金中调剂)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原则,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用,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为什么要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不仅是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的要求,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建立规范、有序、统一的劳动力的迫切需要。过去,失业保险主要在国有企业及其职工中施行,而非国有企业职工失业后缺乏应有保障。这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多渠道就业。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增强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

(四)事业单位为什么也要参加失业保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也要调整人员结构,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创效益、图发展。因此,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分流富余人员同样是事业单位面临的艰巨任务。为给事业单位改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必须把所有事业单位都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以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并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五)为什么要提高失业保险费征缴比例,并实行个人缴费?

随着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失业人员数量将会有所增加,特别是今后几年,离开再就业服务中心未能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将会走向社会,对失业保险基金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为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国家决定提高用人单位失业保险费征缴比例,并实行个人缴费。实行个人缴费是社会保险的普遍原则,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可以增强职工个人的保险意识,同时也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

(六)职工失业后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失业以后,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只要单位和个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本人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并主动求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同时获得再就业服务;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医疗的,可以申领医疗补助金;死亡的,其家属可以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还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这些都是失业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当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是有一定期限的,失业人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应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素质,创造就业条件,积极、主动地寻找或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抓住所有就业机会,尽快实现再就业。

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所在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本人劳动合同期满未要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

(七)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按照《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均应参加失业保险,并按规定的缴费标准,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在本单位职工失业时,应当及时为他们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诉他们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他们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的,应到征缴失业保险费的机构办理相关手续,随迁失业保险关系。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八)失业保险为什么要与促进就业工作紧密结合?

上一篇:我的宇宙梦作文下一篇:医学与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