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

2024-07-18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精选8篇)

篇1: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种关于两者关系的理解。

同时阐述了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本文将正确把握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联合一起,使两者互动发展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篇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

只是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方面的体现。

本文不仅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阐述了在各种类型区域内,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经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来支撑。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逐步发展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形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通常都可以用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代表。

该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稍微高一些,区域内的社会发展就会有比较好的条件,但是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就会阻碍该区域的社会发展,对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消极、阻碍的影响。

每个区域的协调发展都是各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所有区域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区域发展与当地交通运输二者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个特定的区域如果想和外界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联系,那么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量逐渐增大的今天,每一个区域社会的进步都需要通过与周边甚至更远地方的交流与联系。

关于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这三种关系也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不同类型区域和交通运输的关系。

第一种关系是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需求导致的,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满足区域的需求;第二种关系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种关系是对前两种关系的结合,这样看来交通运输既是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前提,也是区域发展的结果。

以上三种关系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体现,不同区域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两者关系也不完全一样。

随着长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对内向长江流域,对外向海外。

在长三角的人口和城市群越来越大之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自然提高了,从农业、工业到消费者个体的需求,从西部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到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和进口都是一种经济发展拉动交通运输关系的表现,这也就是出现了长三角港口的吞吐量不断增长,高铁、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增多。

第二种关系在中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同时,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各方面的需求都增长了。

这样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就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直接建立起来,长三角和长江中游联系就加强了。

这样发展下去的一种情况则是中西部被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则有了它的先决条件。

二、目前我国交通经济在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仍然呈现出比较滞后状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以及交通运输起步晚等自身发展等问题的制约,不同类型的区域在发展交通运输时仍只能按地区逐步推进。

中国地域辽阔每个省份在人口、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只有深入理解各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才能够对国家整体的交通规划和各地区的区域发展计划的制定起到促进作用。

更有助于我们对于每一个区域未来的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在相对于落后的区域里,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是上述的第二种关系或是第三种关系,这种关系下我们首先应该注重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该地区发起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区域积攒强大的产业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

在较发达地区情况就会不同,发达的区域的发展速度更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需求更广更精细,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要跟上区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跟进。

在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国家整体经济保持快速科学的发展,区域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才能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来发展建设交通运输也是解决我们目前交通运输“瓶颈”的重要战略目标及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找到了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结语

无论是在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二者之间任何一种关系必须要做的是要使这二者协调发展,并驾齐驱,不能偏废其一。

这二者的系统协调是一个特定区域发展的调节手段,更是和周边地区合理交流的保证,协调的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更是交通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环境相协调,即各交通运输子系统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整体协调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优化。

除了协调发展很重要之外,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中拓展效应。

这也就是说,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影响许多方面,这无疑体现了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先决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篇3: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区域性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当前从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也不断提升,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动,城际间、城镇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区域化发展模式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现和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依赖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良好的交通环境的支持。交通是实现区域内经济联系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区域经济发展又是推动交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客观因素。

1. 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交通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国内外具体发展实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要道地区。便捷的交通为经济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是经济各要素进行流通的重要载体。交通顺则经济畅通,滞则发展受阻直接在经济运行状况中显现出来。

对于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发展,更离不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实现。交通的贯通、健康良好发展,形成连线成网、互联互通的区域快速交通系统,不仅为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商务、生活购物等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了辐射范围内的人员流动程度,大大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效地使发展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盘活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促进该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从而带动本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进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循环中[1]。

便捷的交通条件与良好的交通环境,必然能够快速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的内部条件,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系统能够创造巨大价值和效益的物质生产部门。离开了交通运输的联系与纽带作用,区域内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之间就缺乏了有机系统,难以有效进行,区域经济发展也缺少了保障。

交通及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对于区域优势的产生和发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形成与不断强化本区域的区域优势,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本。

综上所述,交通的建立和发展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保障和重要动力,通过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各个发展基点的联结与整合,保障区域经济得以稳定及进一步发展。换句话来讲,只有在逐步实现区域间交通的跨地区连通,才有可能实现多个地区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劳动力等资源的多向交流、调配与重新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高度上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实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区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从国内外具体实践不难得出,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交通环境相对落后使得地区间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都难以有效地开展。随着交通的逐步改善,跨地区的交通连通和整合的实现,其幅射能力与范围不断地得到提升,将各地的资源和经济活动统一纳入区域发展的整体范围内,为区域经济的培育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当区域经济缺乏后劲、发展迟缓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当区域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也为交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可以继续加快交通的建设,更好地打通区域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2]。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对于交通出行的速度、安全、舒适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和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将对交通提出更为迫切的新要求。加上经济发展所积累的强大财力物质基础,也使得有关部门具备了相应的投资能力,对于交通建设与投资积极性有所提高。另外,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特殊性,从各国交通发展的经验来看,都需经历一个大量投入的阶段。离开了区域经济发展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的发展显然是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不断地推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区域交通的建设与进一步发展才有根本上的保障。

二、完善交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如何使交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和要求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限制,交通发展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需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要求,打破原有的行政界限、地域界限等的限制,协调好交通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关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区域交通建设和发展,实现区域交通的一体化,发挥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3]。

1. 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良好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的支持。当前我国国内整体经济呈现平稳较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规划也已逐步实施。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剧增,使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区域在按照国家相关宏观政策和总体部署下,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条件,同时要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区域定位,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为构建高效完善的交通体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 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区域交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定位,更新观念,树立起区域交通一体化、一盘棋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从关注局部地域的发展向注重整个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成立相应的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强化区域内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协调。尤其针对当前区域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及各自为政的倾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要加大跨地区与跨区域的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力度,理顺区域间交通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管理的协调机制[4]。如可通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实现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实现区域交通的有序协调发展。另外,要积极推动区域交通的法制化建设,制定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实施细则,即从制度层面为区域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也将大大有利于实现不同地域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方的利益。

3. 科学规划

首先,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交通建设与发展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交通的发展要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头,提高区域交通的动能和动力储备,要尽量避免交通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所造成疲于应付、适应的不良局面。因此,在完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地位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在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下,立足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坚持前瞻性及科学性、发展性的原则,做好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配合关系。其次,明确交通规划目标,强调交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协调和促进,以最终形成综合性强、效率化、满足多元化交通需求的区域一体化交通。再次,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优势,严格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尤其是对于区域内交通设施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加快快速交通系统的完善,真正满足区域发展和交通弹性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创新投融资体制

交通区域建设投资周期长、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从这一层面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财务投入是远远难以满足区域交通发展需求的。因此,除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外,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引进先进模式。积极推进区域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工作,拓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吸引外资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为区域交通的发展提供充实的资金保障,也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运营及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一是,逐步推进当前交通行业的产权结构改革,通过合作、合资、股份制等方式,将现有国有存量资产进行部分转让,提升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对于公共交通行业的运营可采取政府特许经营制度的方式,形成交通设施的良性循环发展[5]。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如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的刺激、扶植及鼓励政策,调动其投资积极性。

5. 加强区域交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各区域间及区域内部交通的更高要求,要进一步提升对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不同领域的专业交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为区域交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一是,区域决策者要提高对于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实施人才强交、人才兴区的战略,将区域交通人才的培养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建设规划中,积极构建一个区域内现代交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平台,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根据区域交通发展的需要,可通过短期聘用、兼职、顾问等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技术结构等出发,优化交通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培养层次结构,真正培养起一支精通现代交通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交通建设管理人才。三是,做好交通人才的管理工作队,完善现代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人才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

摘要: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发展,离不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实现;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为交通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明确政府职能、科学规划、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区域交通人才的培养等。

关键词:交通,区域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安小平.交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主题——关于沿黄河区域公路规划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2].李晶,吕靖.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影响机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闫波.河北省发展临港区域经济的路径分析[J].中国水运, 2009.

[4].石京,张丹,吴照章.区域协调发展与交通体系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与借鉴[J].铁道工程学报,2009.

篇4: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

摘 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这一现象,将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用DEA模型针对两者之间的匹配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交通资源;区域经济;DEA模型;匹配度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90-0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对于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亚当·斯密认为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提出了著名的“交通运输具有拓宽市场作用”的理论;威廉配第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分配;李斯特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既是工业的结果也是工业的原因,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发现交通运输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指出交通运输应该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马克思认为交通运输缩短了产销时空的距离、扩大了产品供求市场范围、对于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马歇尔、罗依桑普森、弗朗索瓦加宏、亨特、欧文等人分别从需求、区位、成本和供求范围的角度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我国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陆大道提出了“点-轴理论”将交通干线、轴线与其辐射范围内的资源禀赋与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综合的分析;荣朝和论证了运输化理论,提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特征之一,也是伴随运输化的一种经济过程;韩彪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耦合角度入手,分析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动因的关系。此外,我国众多专家由定量分析入手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经济发展与交通资源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已有的研究通常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与交通运输的空间缩短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交通总量、交通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本文将由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演变角度出发,分析交通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超效率评价模型与DEA模型

(一)概述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运用数学工具评价经济系统生产前沿面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单元的绩效评价。这种方法以相对效率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与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应用该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需要以参数形式规定生产前沿函数,并且允许生产前沿函数可以因为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不需要弄清楚各个评价决策单元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联方式。这种方法采用数学规划模型,对所有决策单元的输出都“一视同仁”。最为重要的是应用该方法还有可能进一步估计某个决策单元达到相对有效时,其产出应该增加及输入可以减少的量。

(二)模型建立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等人在1978年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其以决策单元(简称DMU)的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变量,借助于数学规划模型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生产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对被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三、模型运算及结果

(一)样本选择

DEA模型是通过创建效率前沿、确立标杆(benchmark),来衡量产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就样本量上的要求来看,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经验出发,样本的个数都应大于投入产出指标的总个数。一个单投入单产出的DMU,为确保效率分析的准确性,样本数量至少应保证3个DMU,如果少于3个DMU,便有可能增加有效DMU的个数。

因此,在数据采集中,我们选取从2001年到2010年的全国除西藏各三十省的数据。在各省研究内容上,我们选取了如下标准:

将衡量区域经济的变量作为超效率DEA模型的投入变量,将衡量区域交通资源配置的变量作为产出变量,并以输出的DMU值衡量区域交通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匹配度,DMU值越高,匹配度越好。

选取地区人均GDP做变量,用以衡量区域经济的绝对发展水平。

在衡量区域交通资源配置方面选取了六个变量:铁路客运周转量、公路客运周转量、水路客运周转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公路货运周转量、水路货客运周转量,其中以铁路、公路、水运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模型计算结果

研究各省经济梯度与交通资源配置的关系。具体指标选择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与客运总量(万人)、铁路客运量(万人)、公路客运量(万人)、水运客运量(万人)、民用航空客运量(人)、货运总量(万吨)、铁路货运量(万吨)、公路货运量(万吨)、水运货运量(万吨)的效应。得到的结果见表1。

四、交通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

根据相关研究与假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度越高,而中国的经济区域呈现由东至西,经济发展水平由高至低,所以假设交通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由东至西呈由高至低分布。

(一)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度现状

根据相关研究与假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度越高,而中国2001~2010年,研究各省份匹配度(DMU值)情况见表1。

为衡量各经济梯度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状况,计算各梯度的年平均DMU值,infeasible取值2。模型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年份中经济梯度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度呈现由高至低为“东、西、中”的分布,在2001年、2008年、2010年由高至低为“东、中、西”的分布。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度现状与交通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由东至西呈由高至低分布的假设大体符合。

(二)匹配度偏差产生原因分析

1.区域间发展的协同性

由于区域间以交通资源相互联结,某一区域的发展会通过交通资源对其他区域产生(通常是好的)影响。区域间发展的协同性受邻近区域交通资源配置,而非自身交通资源配置影响较大。对于我国西部经济梯度,毗邻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资源配置密度相对大的中部经济梯度,可能受较大的协同性作用影响;而中部地区一方面临近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经济梯度,另一方面同样临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经济梯度,受协同性影响可被抵消,作用较小,因而西部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度多年高于中部匹配度。

2.数据选取

在西部经济梯度的数据中,并未记入西藏自治区数据,而西藏自治区无论在经济发展或交通资源配置方面在西部经济梯度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西藏地区铁路、公路及水运等交通资源欠发达,预计会对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有较低的经济梯度间交通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度。未计入西藏自治区数据,因此可能使整个西部经济梯度的匹配度提高。

在西部经济梯度评价中,由于经济欠发达,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而在中、东部经济梯度,其贡献较大。由于未计入航空业数据会减少一部分交通资源的作用,从而相对较大地降低中、东部经济梯度的匹配度。

五、交通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上述模型得到的结论来看,交通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如2010年的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铁路客运149.7亿人公里、公路客运271.1亿人公里、铁路货运705.9亿吨公里、公路货运653.0亿吨公里;河北省的铁路客运730.6亿人公里、公路客运290.6亿人公里、铁路货运3618.4亿吨公里、公路货运4011.2亿吨公里、水运货运441.5亿吨公里。2010年模型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匹配度(DMU)为0.54814,河北省为1.51135。从两者交通资源配置来看,河北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近5倍左右,而面积仅为新疆的十分之一左右,因为河北省的交通资源配置明显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河北的经济发展程度也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可以认为交通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交通资源配置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我国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当下,对交通资源配置的优化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栋生.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1).

[2]马红瀚.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9.

[3]计志英.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的中国沿海区域经济效率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2,(9).

[4]Hensher, David A. / Truong, Truong P. / Mulley, Corinne / Ellison, Richard, Assessing the wider economy impact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with an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West Rail Link project in Sydney, Australia,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4, p.292-305, Sep 2012.

[5]Baslow, Morris H / Hu, Caixia / Guilfoyle, David N, Stimulation-induced decreases in the diffusion of extra-vascular water in the human visual cortex: a window in time and space on mechanisms of brain water transport and economy. Journal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 : MN, 47 (3), p.639-648, Jul 2012.

[6]O Dessens / T Barker / H Rogers / Annela Anser / R Jones / J Pyle , Effects of climate control on air pollution: Coupling an energy-environment-economy global model (E3MG) and atmospheric,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6 (28), p.282008, Feb 2009.

篇5: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实际上,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及区域市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要注意发挥这些有利因素,促进经济发展.

作 者:郎志红 作者单位:邯郸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河北,邯郸,056002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20xx “”(18) 分类号: 关键词:区域经济 交通运输 山东

篇6: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一、导言

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宜。交通运输的过于滞后或者是过度超前发展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与交通运输系统,文章重点研究了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希望从中能够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交通运输、水资源、电力能源以及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无论是各行各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交通、通信等设施促进了货物与服务流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成本的下降也将有助于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社会财富水平的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工作在改善运输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交易费用的减小,便捷的交通状况能够促使相关的企业或个人在进行物质、信息、商品以及人员的输送时将更加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可极大的减少企业所需花费的仓储成本,进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做出更加及时性的调整,提高其生产有效率。

(二)带动沿线新兴产业发展

由于交通更加便捷,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不断加强将会带动大量和交通运输所密切关联的产业,例如物流乃至于部分专业化市场的兴起,并在交通沿线促进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休闲旅游等产业,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还可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户的经济增收提供了性的机遇。加强对基础性交通的建设力度,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当地旅游市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三)盘活沿线资源,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沿线的资源有着极其明显的“盘活”作用,对于相关的旅游及土地资源所带来的这种盘活效应将更加明显。依据区位理论效应,交通运输的建设会导致当地区域区位发生转变,同时区域的相对位置变化也将会导致土地价值受到波动。一般在交通改善前由于土地及旅游资源难以同其他要素相配套,会长期处在闲置状态下,而一旦进行了公路交通建设,便会使得这些资源被整合到更大的区域空间内,从而也就使得原本闲置的资源其市场价值显著提升。这对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尤为重要。

三、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尽管交通运输对于区域经济的调节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必要的,它对于我们在相关交通运输业的建设过程中有着指导作用。我国交通运输业尽管和以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其还是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最为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则是最不发达的地区。这不仅和自然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历史经济发展的结果。这在协调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方面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对于减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较大。

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虽然城市的交通运输要好于农村地区,但是城市交通依然是当今各大城市的弊病之一。主要是交通堵塞,在极端自然天气中不能很好地应对,如下雨天气,城市道路排水不畅,造成道路积水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城市当初发展规划的不合理和没能够及时对交通运输进行升级改造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交通运输更高的要求,给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区域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和施工技术、方法还有施工理念都有一定的关系。结果造成了对环境严重破坏,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影响。

四、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比于其他产业,交通运输对土地和各种资源的占用是比较大的,这在很多时候就表现为对环境的直接破坏和污染。例如机场规划用地,一般要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预先处理,这毫无疑问会对植被和一些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甚至灭绝信号的打击。而人口和资源状况又决定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走可持续、环境友好的资源节约型道路,作为基础工程建设的交通运输也不例外。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经常认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要以一定的环境破坏为代价,但实际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产业的发展不能兼顾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尽管在资源愈加紧张、环境愈加脆弱的今天,能做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企业也并不在少数,这样的企业获得的是更为长远的利益。对交通运输业来说也是如此,牺牲眼下的小利益,将注意力的一部分转移到环境保护上来,才能确保得到持续性和长远性的利益。

五、结论

篇7: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土地价格;相互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以后房价飞速上涨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人们重视。

土地,作为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获取方式以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居多,这三种方式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容易导致高地价,尤其是拍卖和挂牌出让,多人多轮竞价,以价高者得,导致有些一线城市寸土寸钻。

那么到底是高房价引起了高地价?还是高地价引起了高房价?房价和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

郑娟尔和吴次芳从城市层面分析得出结论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的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况伟大()从全国层面分析认为短期内房价和地价相互影响,长期内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因;游和远和谭术魁等()以深圳市为例分析地价与房价变动因果关系,得出深圳市地价变动与房价变动不存在因果关系;高波和毛丰付()从全国层面分析认为长期内房价决定地价,短期内两者相互影响;曾向阳和张安录(2006)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得出短期内,武汉市房价与地价互为因果,其中地价对房价的影响更大,长期内房价与地价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其他研究成果还有很多,不再一一罗列。

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多数文献是以全国层面进行分析房价与地价的互动关系,没有因地而异考虑区域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以具体省市为例进行分析,不具有代表性。

本文拟考虑区域差异,采用全国29个省份的房价与地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与对比,以期得出一般规律。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探讨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影响关系多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拟采用Eviews6.0对全国29个省市1999-20的房价与地价数据进行检验。

变量的选取,选择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代表房价(FJ),土地成交价格/土地购置面积(元/平方米)代表地价(DJ)。

房价和地价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首先对全国29个省市1999-年的房价和地价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结果表明原始序列FJ和DJ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序列ΔFJ和ΔDJ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如下表1:

3.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进一步说明房价与地价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本文对全国29个省份的FJ和DJ数据分别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下表3(下页):

由表3可以看出,纵观全国29个省市,房价与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但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影响,以房价是地价的格兰杰原因为主导,即高房价引起了地价上涨,而地价对房价的反作用仅在少数省市出现。

四、结论

1.通过全国29个省市的数据分析得出,房价和地价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以房价是地价的格兰杰原因为主导,少数省市存在地价对房价的反作用。

2.目前我国实行的招拍挂出让土地方式不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3.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价的非理性增长带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土地成本上升,但土地成本上升仍然不足以解释房价的继续上涨。

4.引起高房价的根源另有其他因素,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娟尔,吴次芳.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J].中国土地科学,2006(06)

[2]况伟大.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模型及中国数据检验[J].财贸经济,2005(11)

[3]游和远,谭术魁,林宁.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的地价与房价关系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4]高波,毛丰付.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检验:1999-[J].产业经济研究,2003(03)

[5]曾向阳,张安录.基于Granger检验的地价与房价关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2)

艺术与设计的相互影响【3】

摘要:随着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设计与艺术趋向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和艺术的新融合。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如火如荼,艺术源于生活,设计是艺术的展现形式。

因此,本文对艺术与设计进行了思考探索。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艺术体系设计方法

设计与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和艺术的新融合。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并开始逐渐趋于融合,艺术的概念很大,一切符合人们有关美的东西或事物都可以称之为艺术,艺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它一般是在一个不现实的虚幻的空间事物里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自从有人类以来的原始社会起艺术就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原始时期的许多生活用品也可以是艺术品,一件艺术作品也可以说是一个设计,看来在很早艺术与设计就已经是一个紧密相关的了。

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是心灵的不断超越,是十分自我的情感表达行为,它不需要考虑外界事物带来的各种影响,艺术仅仅是艺术,是一种崇高的纯粹的情感表达。

阿切尔在《设计者运用的系统方法》中说:设计师是围绕目标的求解活动。

篇8:试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及特性

(一)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 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们进入全流通时代,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促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跃发展, 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 交通运输的特性

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

众所周知, 交通运输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交通运输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物质前提, 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 就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健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 交通运输起着支撑作用。这表现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路线日益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不断降低, 加大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一般而言, 交通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 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 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第二, 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共同进步的保障, 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支撑, 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 又相互联系, 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作出规划, 合理调整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 交通运输属于基础性产业, 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这样就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 从而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 交通运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倘若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做支撑, 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不会长久。所以,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播, 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此外,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 这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后, 受国内外需求扩大的影响, 运输需求也不断扩大, 促使运输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几十年以来, 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也不断加大投入, 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状态, 而且我们不难发展交通运输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 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安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 能够加强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而且能够弥补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不佳的状况, 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 倘若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那么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反而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 缩短了不同经济圈及工业区之间的距离, 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优越环境。与此同时, 便捷的交通对人才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仅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 而且利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 加大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 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 我们得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何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 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 我们得知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中级阶段, 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是应该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 然而发展到工业化的后期, 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既有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 也有低于经济发展速度, 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 就可以让交通运输的速度稍微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今,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并将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据有关统计表明, 我国每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约为3000亿元, 约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 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 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很多种运输方式, 而且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改革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都不相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 严格遵守政企分开、权责一致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 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 敢于打破行业之间的垄断, 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 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资源配置的作用, 以便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三) 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调整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运输需求及交通模式, 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 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据中国物流信息统计表明, 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达到了83.6亿元, 同比增长10%, 可以支撑国内经济7%到8%的增长水平, 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万亿元, 由于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还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简而言之, 现代物流就是指原材料、产成品, 从出发点到最终点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整个过程, 有机的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结合在一起, 融入了当前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时间, 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成本, 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而言之,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 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 交通运输要想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首先就应该为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若我们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 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久而久之, 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 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而就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逐步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成本, 这样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 黄谦, 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10 (06)

[2]王译.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2)

[3]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综合运输, 2009 (05)

[4]刁长河.浅谈交通运输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07)

[5]连新泽, 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35)

上一篇:机关单位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洞察考官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