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2024-07-20

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共14篇)

篇1: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国庆节期间心得体会感想作文征文:人民快乐祖国快乐,祖国快乐我们快乐

2008年9月25日,我们国家的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完美成功飞天,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我们中国。此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国热”冲击波。这次在国庆节前夕的“神七”飞天,再一次告诉世界,拥有13亿人口的这片热土,不仅是通畅、生动和微笑的,而且是充满激情、梦想和活力的。

自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神舟飞船已经是第七次出征。继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之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一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茫茫太空将第一次展现中国人的矫健身姿。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59个生日。这是一个精彩的生日,也是一个快乐的生日。

快乐来自于成功。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让中国走近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和苦难的中华民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所说:“我相信,历史学家将把2008年奥运会,看成是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快乐来自于丰收。3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变化和震撼。许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转眼就变成了现实。而且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更在于30年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却可以“搬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都将走向“深层次”。

快乐来自于齐心。今年以来,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两大自然灾害。一是南方冰雪,二是汶川地震。但人们很快发现,从灾区到全国,从前方到后方,从出力到出钱,到处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场面。这是一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画卷,也是一幅令世界震惊并对中国刮目相看的画卷。

快乐来自于进步。从“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到“神七”飞天,标志着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迈向一个新高度。恰如胡锦涛主席所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们倍加自豪和快乐。

快乐来自于发现。当前,全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规律,也是发展的理念。过去不少人都以为,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就是发展。而今天我们看发展,不仅要看“成果”,而且要看“成本”;不仅要看“收获”,而且要看“代价”,不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因为人民快乐,所以祖国快乐;因为祖国快乐,所以我们快乐。虽然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虽然我们前边的路还很长,但历史的经验和眼前的事实都告诉我们,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篇2: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建国60周年作文:学校国庆60周年晚会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大家合: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我是主持人**

男:金秋十月女:秋风送爽男:今晚我们欢聚希望,共庆祖**亲的生日女:今晚我们载歌载舞,共迎学者们的到来

男:让我们唱起美妙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一起融合进这欢乐的海洋中;

女:让我们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美丽的希望,歌唱我们共同拥有的岁月男: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女:凝望金秋,我们用一样的心情渴望收获

男:欢度国庆,我们用嘹亮的声音歌唱祖国

女:歌唱祖国,我们用深情的语言诠释情怀

男:在这欢乐的日子里,我们向学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女:**学校庆国庆晚会合:现在开始!

结束语:男:今夜星光灿烂;

女:今夜月色柔美;

男:欢乐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女:欢声笑语留在你我的心中;

男:青春的自由,青春的动感,女:青春的世界充满梦想和希望。

男:有爱的地方就有梦想,女:有梦想的地方就有希望,男:知识改变命运女:希望成就未来

男:愿我们的学员在结业后硕果累累女: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的伟大富强男:感谢广大学者的支持

女: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

篇3: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征稿启事

早在20世纪30年代, 我国个别大城市的近郊农村就有了照明电。1949年, 全国解放时农村总用电能量只有2 000万kW·h。1963年, 我国制定了“以商品粮棉基地为重点, 以排灌用电为中心, 以电网供电为主, 电网和小型农村电站并举”的农电建设方针, 为以后的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80年代, 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大力发展了井灌和高原地区提灌站, 全国形成了大办农电的热潮, 农村电网得到了快速发展。90年代后, 通过开展行业化管理, 电力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三为”服务, 乡镇电管站示范窗口建设, “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等活动, 使农电企业的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1998年以后, 全国实施了“两改一同价”工作, 为解决农电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促进农电事业快速发展, 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使我国农村电力事业进入了历史性、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积极努力,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 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农电服务水平、农村安全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农电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 为了全面总结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进一步增强做好农电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本刊决定今年下半年起以“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为主题, 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希望广大农电工作者积极参与, 踊跃赐稿, 为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文章着重从农网建设、农电安全、农电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 反映建国以来农村电力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及农电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篇4: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韦亚玲

穿过贵定县盘江镇有“金海雪山”美称的音寨,车子终于驶入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三五三五厂第二分厂,去拜访102岁的百岁老人龙素珍。

厂区坐落在两座郁郁葱葱的山脉间的谷地中,转过一个似乎已废弃的仓库,一座门前盛开着石榴花和栀子花的小院落,给寂寞的厂区增添了些许活力。一进门,老人就用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招呼我们落座,并热情地和我们摆谈起来。

平凡母亲不平凡的爱

龙素珍1907年出生于今天的四川省射洪县农村,18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当了媳妇。因为从小就接受母亲和祖母灌输的思想,龙素珍小心翼翼,恪守妇道,但嫁入夫家多年,未能添个一男半女,慢慢遭到公婆的冷遇。幸而丈夫并没有因此嫌弃她。

后来,夫妇俩渐渐步入中年,龙素珍知道丈夫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为日后担忧。

可能是他们求子的诚意感动了上天。1945年的一个早晨,龙素珍夫妇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远远就看到自家田边有一个小包裹,隐约还有微弱的哭声从包裹里传出。夫妻二人赶紧跑上去打开粗布包,他们惊喜地发现,里面裹着一个女婴。二人把孩子抱回家认真的清洗、喂食,从此,龙素珍夫妇把孩子精心养护起来。他们计划等孩子长大,就送去上学,不再像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终日辛苦劳作。

1952年,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幸却再次降临在龙素珍身上,丈夫罹患重症不治而亡。她一个人顶着巨大的悲伤料理完丈夫后事,却没忘记和丈夫一起为孩子规划的未来。她坚持把女儿送到学校读书,日子再艰苦,都不曾想过放弃。女儿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文革”开始后,女儿没能继续学习,后来通过政策照顾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

尽管如此,龙素珍还是觉得安心了,这也算对死去的丈夫有了交代。

从好母亲到好外婆

1970年,龙素珍女儿女婿所在的工厂整体从四川搬迁到贵定县盘江镇,老人跟着他们来到这里。还在四川老家时,老人常去田间干活,总劝不住。搬迁后,他们希望借此让老人好好安享晚年。

然而,龙素珍老人并没照他们安排的那样去安享晚年。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老人又承担起照顾外孙的责任。她在家属区房前屋后开地种上蔬菜瓜果,养些鸡鸭,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蔬菜瓜果和家禽成为孩子们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如今,三个外孙都已成家立业,对老人也很孝敬。

和他们一起搬迁过来的还有女婿的父母和兄妹。一大家20多口人,每个人的生日她都记得。哪个人的生日要到了,她会提前几天告诉家人。采访过程中,老人乐呵呵地指着身旁的女婿和女婿的五弟以及孙女,分别说出了他们的生日。我们开玩笑地问老人:“婆婆,您都记得大家的生日,那您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呢?”老人很快告诉我们:“阴历9月11日。”

孝道回报无私母爱

老人的女儿告诉我们,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但如果没有母亲,也许她也不会有今天这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工厂几年前陆续搬迁到贵阳,他们夫妇也应到省城居住。但省城的房子在三楼,老人几年前摔断了尾椎骨,行动不太方便,考虑到老人喜欢到户外活动,为方便老人,也已年近古稀的夫妻二人便轮流在贵定和贵阳之间来回奔走。

龙素珍的女儿很感谢老天给予母亲长寿,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回报为子孙辛劳了一生的母亲,他们希望四世同堂的母亲健康快乐!

莫敬山:背井离乡躲抓丁

韦亚玲

迎着初夏的雨走进贵定县沿山镇香山村,莫敬山老人的家就在村口不远处。我们还没有走进院内,老人66岁的幺儿便迎了上来,歉意地告诉我们他父亲捡拾柴火刚回家,让我们稍稍等候。不多时,脚穿胶靴、衣服上还沾着泥浆的老人从里屋走了出来,喝了满满一大杯凉水,让儿子给他点上一支烟后,开始和我们说起他的故事。

背井离乡当长工

1903年6月,莫敬山出生在贵定县盘江镇一户普通农家,上有兄长下有若干弟妹。自幼他便与兄长一起上山下地,照顾弟妹,成为父母最得力的帮手,兄弟二人的感情也颇为深厚。后来,兄长被国民党抓壮丁带离家乡,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失去手足兄弟,莫敬山心中除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外,还对当时的国民党多了一层深深的仇恨。

不久,国民党再次来到他们村子抓兵,莫敬山沿着山路逃到深山里的一个村子,又累又饿的他找到地主家请求收留他做工。地主看他人比较结实,就同意他留下来试试,并安排他做守磨房碾米的活。

秋收時节,每天收割的稻谷源源不断地送到磨房,他也就不分白天黑夜的碾米。刚开始,地主怕他偷米,故意试探他,在磨房的角落里藏了一块大洋,看他拾到大洋后的反应。莫敬山并不知道这一切,但他拾到大洋后,没把这当做意外之财,而是把大洋还给了地主。他的诚实,使得地主留下他长干。

当时他就想,在离家不太远的这些村里做工,多攒些钱,等世道太平些,就可以回家孝敬父母。一次,新到一个地主家吃饭时,他发现有一个老妈子专门给他们添饭,不免让他受宠若惊。一个知底的长工告诉他: “那个老妈子是在数你吃几碗饭。你吃得多,明天就不能在这里干活了。”为保住这份工,他没敢吃饱。莫敬山就这样在各村庄辗转做工,农忙的时候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帮地主跑马帮贩盐等。

解放后,莫敬山在沿山镇香山村分到田土,与妻子过起男耕女织的日子,抚养9个孩子,日子虽然贫苦,却让他找到了做主人的感觉。

舍小家顾大家

1953年,村里成立农会,莫敬山被乡亲们推选为主席。

自从当上农会主席后,他处处为乡亲着想,事事以乡亲们的利益为先。在遭受自然灾害的那几年,他带领乡亲们进行自救,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家填饱肚子。村里有位妇女,丈夫患重病,有5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次路过她家,看到几个孩子因为饥饿而奄奄一息,莫敬山赶紧跑回家中,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送到那位妇女家里。而那几年,他却有两个孩子因为饥饿和重病死去。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面对家中的妻儿,虽然充满愧疚,但他知道是共产党让他不用再受地主的盘剥,不用再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莫敬山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回报党,回报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

一直到农会被撤消,他这个农会主席才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乡亲们的认可和拥戴。虽然又做回普通农民,但是当地百姓心里记住了这个舍小家顾大家的农会主席。

盼当铁路“保洁员”

刚刚开工的贵广高速铁路一段正好从香山村村头修过。说到这条铁路,老人说他自己除了年轻时驮马帮到过省城外,没有到过大城市,希望这条铁路修好后,他可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说还要帮着打扫

铁路周边的卫生,让坐火车经过这里的人看到他们的村庄美丽又干净!

帅先荣:地主儿媳获新生

韦亚玲

拜访帅先荣老人并不费周折,来到贵定县老城区中山东路一排临街老房子,老人就住在这里。门口摆放着几盆精心侍弄的花草,房门敞开着,我们走进去时,老人正在用电磁炉煎炸粽子,很难相信眼前这位麻利操持家务的老人已是103岁高龄。

嫁入豪门苦难言

帅先荣1906年3月出生在贵定县城关镇普通农民家庭,5岁时母亲去世,家中兄弟姊妹众多,日子过得十分贫寒。祖母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妇女,希望把她们调教得柔顺乖巧,日后嫁入夫家能得到赏识而过上有地位的日子。

也许在别人看来,嫁入“豪门”的帅先荣是幸运的。她18岁时,当地一大户人家遣媒人到家中说亲,父亲和祖母觉得能攀上这样的大户人家是他们三世修来的福。于是毫不犹豫的应承了这门婚事。她也希望如父亲和祖母期望的那样:嫁入豪门衣食无忧,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家人也从此沾上她的光。

然而,真正做起少爷太太后的她才知道,生活完全不像媒人所说的那样。丈夫是一个吸食鸦片多年的“老烟鬼”,整日在床榻上吸食鸦片。每天天微亮就被叫起来,由管家安排她每天要干的活计。大户人家的规矩繁多,家务沉重。吃饭的时候,她这个出身卑微的媳妇自然是不能上桌的,公公婆婆、丈夫和叔伯们吃饱,她收拾好碗筷后,才能到厨房吃些剩饭剩菜。这时的她只能一个人偷偷的流泪,却不能与家人诉说。

孩子们相继出生,让她没有太多时间去为自己的命运感伤。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孩子,加上生产期没有得到很好照顾留下许多病痛,每天忙活完,躺在床上的她已累得浑身酸痛,而那个名存实亡的丈夫是不会懂得体衄她的。

全国解放获新生

解放后,这个在当地极有势力的封建地主家庭彻底地瓦解了。虽然财产被没收,做了近20年地主家儿媳妇的帅先荣却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她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做好问题交代工作。她的命运得到工作人员深深的同情,没有把她与这个家庭同罪共处。考虑到她的情况特殊,负责妇女工作的同志推薦她到工厂、药店去做工,还帮助她丈夫戒除毒瘾,让他到建筑社学习一技之长。但丈夫因长期吸食毒品导致身体孱弱,家庭的重担还是落到了她的身上。为补贴家用她还上山挖过草药,下洞挖过煤,饿着肚子干活是常有的事。

“文革”期间,他们一家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当地工作人员了解到她因为过去的生活落下许多病根,没让她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给她安排了一些轻松的活儿。这些贴心照顾,让她深深的感受到是这个新政府给予她新生,使她摆脱过去那种因地位悬殊饱受凌辱的地主家儿媳妇的生活。另外,通过改造,她丈夫的思想和行为也有了一些改变,她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新期待。

学会淡忘和享受

帅先荣老人现在还能自己做饭、洗衣。她说只要自己能做,绝不会给儿女增加负担。聊起过去的生活,老人脸上已看不出一点伤感和哀怨。老人说,过去她已经咬着牙挺过来了,现在生活这么好,老天爷让她比同时代的人多享受了很多,现在她会使用洗衣机、电磁炉,子孙都不在身边时候还有电视陪伴她……老人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不仅子孙孝顺,政府对她的生活也十分关照。采访中,老人乐呵呵地反复说到: “现在的社会好啊,真好啊!”

韦陈氏:“女婿能顶半个儿”

佟文玲赵明

“现在的日子和以前比,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家住平塘县白龙乡的百岁老人韦陈氏,笑呵呵地讲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她的言谈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世纪老人的淡定和睿智。

没有儿子的痛苦

韦陈氏1909年出生在平塘县的打赖村,老人对那个年代的记忆似乎只停留在一个“穷”字上。她说,基本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很苦。

结婚后,韦陈氏随丈夫来到摆克村,此后,就一直居住在这里。日子虽然苦,但是勤劳的夫妻俩,凭借双手和智慧,还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韦陈氏的心里始终有个解不开的“疙瘩”。原来,老人曾生有三个儿子,可是都不幸夭折了,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的年代,她既要承受丧子的悲痛,又要忍受来自外界的“冷嘲热讽”。“出门就像做了错事,抬不起头来。”老人笑着说。

好在丈夫和公婆很是通情达理,不仅没有抱怨,给她增加任何压力,反而劝她想开点,丈夫安慰她说: “没有儿子是你的命,把5个女儿养大,也是一样的。”

家人的理解,使老人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女儿的抚养和对公婆的孝顺上。但内心深处,没有儿子的痛苦一直是老人忌讳的话题。

“女婿能顶半个儿”

上世纪40年代,韦陈氏的二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考虑再三,老人招家境同样贫穷的韦平高为上门女婿。对于做上门女婿,今年已经80多岁的韦平高很坦然,“家里弟兄多,吃不饱,没有别的办法了。”

对于这个热情、能干又很老实的女婿,韦陈氏自然很是喜欢。她经常对女儿说,虽然他是我们家的上门女婿,但也不要欺负人家,不管怎样,我们一家人要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老人说,女婿既要养家,又要照顾自己,还要有一些人情往来,很不容易。“我的衣服、鞋子,还有棉裤,都是他给我买的,比以前公社发的都好,穿着舒服。”只要是老人想做的事情,韦平高都会尽量满足,他说,让老人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是晚辈孝顺老人的最好方式。

几十年来,韦平高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即使在妻子去世后,他仍然和韦陈氏住在一起。如今,韦平高年事已高,他的儿子又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照顾老人的生活。

韦陈氏有些感慨地说: “我这个女婿好啊,能顶半个儿子,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了。”

“男孩女孩都一样”

韦陈氏现在五代同堂,不管是男孩女孩,她都很喜欢。她说,现在生活好了,不应该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了,男孩女孩都一样。

老人常常告诫子孙,应该多做好事。即使晚辈们犯了错误,她也只是说服教育,从来不大声呵斥和动手打人。据老人的侄孙韦福忠回忆,他小时候不懂事,去别人家的果园偷桃,被老人知道后,心里很害怕,但老人只是轻轻地告诉他:拿人家的东西要征得同意才可以。这句话给韦福忠的影响很大,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以后,我再也没有拿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虽然可以颐养天年,但老人还是闲不住。衣服破了,她就自己缝上;子孙的衣服脏了,她就会拿过来洗;没事的时候,还端着菜篮去河边洗菜。更让人惊叹的是,她还能背着重孙在寨子里走动,一两个小时也丝毫不觉得累。

对此,韦陈氏说:“人得多走动、

多活动,身体才能好,才能活得长。”这时,有人在旁边插话: “就是生命在于运动吧?”老人没有搭腔,但是笑着点了点头,脸上尽显一个世纪老人的睿智。

杨冉妹:带领妇女改观念

佟文玲赵明

解放初期,杨冉妹被群众选为生产队的妇女主任,在这个官不大、事情却很繁杂的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想起当初热火朝天地和大家一起工作、劳动的情景,杨冉妹的记忆还是那样清晰,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把妇女从灶台旁解放出来

杨冉妹的丈夫当时在罗甸县城靠给别人打零工维持生计。一次,他回家看望妻子孩子,正赶上村里如火如茶的进行土地改革。当时的土改委员会叫他担任生产队的队长,带领乡亲们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潮中。与此同时,没有读过一天书的杨冉妹,因为大家的信任,也当选为妇女主任。

杨冉妹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可以像男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杨冉妹白天带领大家造田改地,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召开妇女群众会,进行思想教育。

但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破除的。老人说: “有的妇女认为出去干活是男人的事,要么就有着严重的享受主义思想,劳动不参加,开会也不去。”

面对这种情况,杨冉妹和几位妇女干部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动员妇女要自食其力,宣传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同时,她还要求妇女的工分和男劳动力的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调动妇女劳动的积极性。

渐渐地,在杨冉妹的带领下,参加生产劳动的妇女越来越多,最后没有一个偷懒,都争着去干活。老人笑着说,她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妇女从灶台旁、孩子的包围中解放出来。

风风火火的人生

29岁时,杨冉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了。丈夫的嫂子想把她赶出家门,便放火烧了她的房子。杨冉妹回到娘家找来木头,请人帮忙,用双手一点一点的把房子重新造好。公公婆婆去世时,虽然她已经再嫁,但还是没有一句怨言地安葬了他们。她说,这是做人的本分。

大跃进时,杨冉妹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饱受着饥饿的威胁。老人的儿子杨培兴至今还记得父亲去世时的情景, “浑身浮肿,活活饿死的。”

杨冉妹坚强的个性,让她不肯向现实低头。她起早贪黑的带着两个儿子干活,争取多挣点工分,即使这样,依然是饥一顿饱一顿。“早晨睡醒,发现没有吃的,就向邻居借,等到秋收时再还。”杨培兴说。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稻子成熟了,自家根本看不到影。每当这时,杨冉妹总是对儿子说:“算了,都是被饿怕的,不计较了。”

每一次遇到人生中的困境,杨冉妹都是默默无语,用行动去改变。

不服老的个性

1999年,93岁的杨冉妹从外面回家,发现钥匙落在屋子里了。她既没等儿子回来,也没叫邻居帮忙,而是一个人爬到楼上,试图取出钥匙。

谈起此事,老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成功,摔了下来,把手摔断了。”

或许是经历得太多,养成了杨冉妹火爆的性格。老人的大儿子杨培福介绍说,母亲年轻的时候对他们很严厉,要说就说,要打就打。对待他人,都是直言快语,想什么就说什么,也从来不计仇。

老人的性格有点急,她经常对儿子说,干活就得抓紧,要不就会被别人赶上。

老人患有风湿,双脚没有力气,行动不便。她说,多亏小儿子这么多年的照料,经常买鸡蛋和肉给她吃,喂她吃饭,背她走路,生病了就去镇上请大夫到家里给她诊治。老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我已经很知足了。”

曾常英:相执百年幸福长

梁健赵明

她一生辗转南北,四个子女分别在四个省出生,她就是百岁老人曾常英……

辗转南北

1909年7月4日,曾常英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家庭,由于旧社会重男轻女,家里就没有让她上学。

1929年,曾常英嫁给本省隆回县的青年陈炳烨。结婚时,家里非常拮据。她嫁过来之后,丈夫便到外面务工养家糊口,常年奔波在外。她在家一边抚养孩子,一边操持家务。

抗战时,曾常英的丈夫考取驾驶兵,应征入伍参加抗日战争,退伍后返家跑运输。那时工作不好找,丈夫断断续续的工作,经常面临失业的危险。

曾常英随丈夫辗转于重庆、成都、广西等地,甚至到东北、西北等地区找工作,“哪里要驾驶员就往哪儿跑。”

解放前夕,曾常英的丈夫在柳州电厂当司机,负责货运,她随丈夫来到柳州。1949年,丈夫有一次给客户拉货,拉的是烟和糖,不小心翻车了,货主向他索赔200块大洋。她丈夫因拿不出这么多钱,被辞退了。

解放后,丈夫来到贵州省建二公司做建筑活,曾常英就带着子女到贵阳与丈夫一起生活。后来,贵阳市运输公司招人,她的丈夫被聘为公司司机。曾常英来到贵阳后,做过很多种工作,先是在一些小的合作社里帮忙,做过马肩垫。后来她加入由省二建公司职工家属组成的装卸社,做装卸工。

她要经常提着铲、扛着锹,从家里步行到花溪、二戈寨等远郊卸煤。“经常晚上半夜三更才从外面赶回家来。”老人说。贵阳市白云区修铝厂时,她去卸沙石,经常露宿于工地上。因为早出晚归,有时也会遇到危险。一次,她给一辆车卸完煤后,不小心从车上跌落下来,造成手臂关节脱臼错位。

“吃得亏,打得堆”

曾常英喜欢争强好胜,但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都是自己干得多。老人说:“我情愿自己吃亏,不会让人家吃亏。”“吃得亏,打得堆。”“只要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就尽量为他人提供一点方便。”

老人非常客气,就是现在,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对子女说“你吃,你吃”。“按理说应该是我们让她吃。就是母亲为人本分,诚实,待人热情大方,心态好,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这可能是母亲长寿的一个原因。”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

老人从来不占便宜。一有客人来了,她就到处找东西招待客人。若是有朋友买鸡蛋、小点心、水果来看望她,她会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一一打发给客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境况下,曾常英每月都要给自己母亲和丈夫的母亲分别寄去10多元钱。

老人说,她的这个习惯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虽然曾常英没有文化,但是父亲把他做人处事的思想言传身教给了她。所以,曾常英诚实、热情的性格至今未改。

相执百年幸福

老人一生艰辛,连四个子女都分别在湖南、四川、廣西、贵州出生。

老人退休后,一直未闲着,六七十岁时,还推磨做起了小生意,做卷粉、米皮去买,挣点小钱。直到她88岁,一次背水不小心滑倒把脚跌伤了,忙碌一生的她才歇下来。

篇5: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

盛世华章

天安门在张灯结彩

阅兵村里龙腾虎跃

整个北京城鲜花簇拥

一个腾飞的中国

正在迎接自己的六十华诞

天安门

一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宫殿

皇家气势

大国风范

浓缩了上下五千年历史

见证了华夏的荣辱兴蓑

饱经风雨沧桑巍然屹立

从古代到今朝一路高扬

六十年前,毛泽东登上天安门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

三十年前,邓小平登上天安门

为中华腾飞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今天,胡锦涛登上天安门

展现的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形象

大阅兵,大游行,大展示

新武器,新装备,新水平

新生活,新面貌,新气派

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无法形容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

篇6:庆国庆建国60周年(演讲稿)

在我人生道路上走过的9个春秋里,我的生活幸福而快乐,欢笑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妈妈对我说:“你多么幸福!因为,你生活在五星红旗下,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老师对我说:“只有祖国的富强,才能使我们昂首挺胸,骄傲地活着!”。

历史不堪回首!那“烽火连三月”的日子、那些不平等条约、那些不知羞耻的八国联军、那满目苍夷的圆明园,那荼毒中国人的一箱箱鸦片、那些日本鬼子肆虐横行……历史一次次地荡涤着我们的灵魂和勇气!

当祖国贫弱不堪的时候,人民就会挨饿受冻,受凌辱、受欺压!没有祖国的富强,我们就没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为了新中国的光明,我们的革命前辈接受了烽火和焇烟的洗礼,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争扎、在屈辱中坚强地抗争……

终于,在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祖**亲踏上了新的征程!

现在,我们的母亲60岁了!

60年,弹指一挥间,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历史。

经过60年的励精图治、60年的上下求索,今天,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科技硕果累累、我们的体育突飞猛进、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

这些都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祖国是腾飞的蛟龙、是屹立不倒的东方巨人!

我们的祖**亲,她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广袤无垠的疆土、有着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有着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有着飞上月球的勇气和实力……这一切都会使我们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和自豪!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颜!

同学们!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用生命的激情迎接每一个日出,让灿烂的阳光点缀我们的人生!在全国人民举杯共庆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里,让飘扬的五星红旗见证我们的健康成长,让神州大地彰显中华民族的辉煌!

长江后浪推前浪,英雄辈出焕荣光。看世界日月轮回,中华成立六十年!

篇7: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一、绚丽多彩的服饰

(一)建国初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二)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二、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二)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三、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一)建国初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二)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四、四通八达的交通

(一)建国初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

篇8: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征稿启事

早在20世纪30年代, 我国个别大城市的近郊农村就有了照明电。1949年, 全国解放时农村总用电能量只有2 000万k W·h。1963年, 我国制定了“以商品粮棉基地为重点, 以排灌用电为中心, 以电网供电为主, 电网和小型农村电站并举”的农电建设方针, 为以后的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80年代, 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大力发展了井灌和高原地区提灌站, 全国形成了大办农电的热潮, 农村电网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 通过开展行业化管理, 电力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三为”服务, 乡镇电管站示范窗口建设, “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等活动, 使农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1998年以后, 全国实施了“两改一同价”工作, 为解决农电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促进农村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使我国农村电力事业进入了历史性、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积极努力,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 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农电服务水平、农村安全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农电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 为了全面总结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进一步增强做好农电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本刊决定今年下半年起以“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为主题, 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希望广大农电工作者积极参与, 踊跃赐稿, 为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文章着重从农网建设、农电安全、农电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 反映建国以来农村电力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及农电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篇9: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还没到达王春珍老人家里,远远地就看见她坐在家门口等待。记者到来后,她满脸堆笑,赶忙起身迎客,招呼记者落座。见记者拿着相机要拍照,她连忙摆手,转身进屋,瞬间不见了踪影。不一会,老人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此时的她身着苗族盛装,精神矍铄。随后,她坐上凳子,任由记者一阵狂拍。

据陪同采访的张友光老师介绍,老人除了有些驼背外,一般的生活还能自理,还能干一些轻巧的家务活,日常生活状况很好。

乐观豁达

王春珍老人生有一男四女。在老人步入中年之际,丈夫不幸因病去世,中年丧夫,对老人的打击非常大;进入老年后,儿子张五秀又先自己病故,再次的精神打击和思想压力,几乎压得老人直不起腰。

俗话说,“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人生的三大悲事。然而,这三件事当中,老人就不幸摊上了两件。但是,老人并没有被这些不幸击垮,相反,她由此体会到人生的不易和艰难,变得更加热爱生活了。从此,老人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朗,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于是,她带领儿媳、孙子和孙媳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她自己也在艰辛的岁月里步入了百岁老人之列。

張友光告诉记者,老人听说记者要来采访,高兴得不得了,一大早就身着盛装等待记者的到来。谁知,因为种种原因,记者直到傍晚才到达。尽管当天天气很热,但老人一直穿着盛装等待记者,直到听说记者不能再去采访时,才换上便装。但是,她没有因此而责怪他人。

记者在拍照的过程中,老人还摆出不同坐姿,问记者:“你们看,这样好不好?不好的话,我换一个姿势。”说罢,她又换了一个坐姿,让记者任意拍摄。

记者拍摄完后,老人听说要把照片刊登在杂志上,于是又向记者提出了“要求”:“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寄一本书给我,我要好生看一下。”在得到记者的肯定答复后,老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勤劳朴实

“老人一生勤劳朴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张家村苗家人的心目中,她是一个让人学习的崇高典范。”县老龄办李主任这样介绍。

目前,王春珍老人除了有些驼背外,身体健康,一般生活还能自理,轻巧的家务活还能自己做。老人的日常生活非常简朴,绝大多数是一日两餐,主食以米饭为主,菜以苗家特有的酸汤菜、酸水菜和水盐菜为主, 少量食用猪油和菜油。据了解,这些菜都是苗家的传统菜,也是王春珍老人一辈子都喜欢吃的特色菜。

另据王春珍的家人介绍,目前,老人的饮食非常正常,基本上以素食为主,以荤菜为辅。

治病无忧

王春珍老人的一个亲戚告诉记者:“老人以前患有白内障,几乎要瞎了眼睛,是县民政局和县残联帮助老人进行了手术,现在基本上恢复了光明。”

据了解,王春珍的家人已为她办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解决了老人一般的看病治疗问题,从而在医疗保健方面为老人的健康长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据介绍,目前,张家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已经办了农合医保手续,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

姓名 王春珍

性别 女

民族 苗

生日 1905年9月2日

住址 台江县台拱镇张家村1组

文化程度文盲

职业 农民

病史 曾患白内障。

生活习惯日常生活非常简朴,绝大多数是一日两餐,主食以米饭为主,菜以苗家特有的酸汤菜、酸水菜和水盐菜为主, 少量食用猪油和菜油。基本上以素食为主,以荤菜为辅。

脾气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张家村苗家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让人学习的崇高典范。

喜爱活动长期坚持劳动。

篇10:建国60周年国庆节演讲稿

在“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的惊呼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韶华!

六十年的画卷翻开的是一路的豪情万丈,六十年的诗篇书写的是一首首的壮美史诗,六十年的一曲歌唱的是震彻云霄。

范文网

6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6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农田到工厂,先进代替了落后,机械取代了人工,旧貌换新颜。我们体验了收复港澳的快慰,一国两制的成功,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

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

篇11: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主 持 词

一、开幕词

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女1:各位来宾,男2:同志们、朋友们,女2:女士们、先生们。合:大家晚上好!

男1:60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前的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荡环宇,响彻天际; 女1:这一声震吼,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三座大山”的欺压和凌辱,当家作了主人;

男2:这一声震吼,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征程;

女2:60年后的今天,一个综合国力排名世界前三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男1:60 年来,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穿越了文革十年**的阴影,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走进了新时代,正一步步迈向伟大的复兴;

女1:60年来,我们先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和平解放了西藏,英勇开展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先后雪耻了香港、澳门的百年沉沦历史,用实力捍卫了国家尊严,实现了各民族的空前大团结; 男2:60年来,我们结束了用“洋油”、“洋钉”的屈辱历史,“两弹一星”上了天,“嫦娥一号”揽了月,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女2:60年来,我们从吃不饱,穿不暖,进入了小康生活的岁月;成功圆了百年奥运梦想,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跨进了世界体育强国行列。......男1:60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 女1:60年神州大地,旧貌换新颜; 男2:回眸过去,我们感慨万千,激情澎湃; 女2:展望未来,我们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合:让我们共同问候,您好,祖**亲!

男1:今晚,我们相约这里,共同庆祝祖国的60华诞,就是要把祝福的话儿亲口大声地对您讲; 女1:今晚,我们相约这里,真情讴歌祖国60年的发展辉煌,就是要把喜悦的事儿与您共同分享; 男2:长江岸边,灿烂的笑容将和绚丽的礼花一起绽放,把夜空点燃; 女2:匡庐山下,嘹亮的歌声将和欢庆的锣鼓一起敲响,与山河同欢。男1:下面,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今晚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分别是—; 女1:接下来介绍今晚到场的各位来宾,他们分别是—;

男2:还有九江经济开发区各部局、各园区、各街道(乡、场)、区属和驻区单位的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也来到了我们晚会现场,共同祝福祖**亲;

女2: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男1:现在,我宣布,****开发区庆祝建国60周年国庆文艺晚会; 合:现在开始!

男1:下面掌声有请*****同志为晚会致辞。

女1:感谢李书记热情洋溢的致辞,同时,也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在这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二、串词

1、《四渡赤水出奇兵》和《祖国不会忘记我》

男1:为新中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祖国不忘记; 女1:为新中国的建设勤耕耘,献青春的广大劳动者,祖国不忘记;

男1:是啊,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也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早已融进了祖国的血管,和祖**亲的脉搏一起跳动。

女1:首先,请欣赏区管委会机关给我们带来的大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和《祖国不会忘记我》。

2、《欢庆锣鼓》

男2:从金黄的季节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沉甸甸的丰收歌唱:

女2:从那镰刀斧头光芒指引的大道上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红火火的事业歌唱。男2:让我们打起鼓来敲起锣,把所有的激情和快乐都燃放,为祖国祝福,为母亲喝彩; 女2:下面,有请赛城湖垦殖场为我们带来歌舞《欢庆锣鼓》。

3、《红色记忆》

男1:追忆往昔,那如歌的往事谱写出惊天动地的诗篇,那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有先辈们血染的风采; 女1:难忘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一个个英雄儿女,一幅幅感人场景仿佛从历史的画卷中缓缓向我们走来;

男1:朋友们,那就让我们和滨兴街道的演员们一起重温那段《红色记忆》。

4、《百花齐放迎客来》

男2:都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女2:是啊,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中华大地从此走进了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春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拥抱未来;

男2:下面,请大家欣赏巨石集团给我们带来的《百花齐放迎客来》。

5、《红旗飘飘》

男1:五星红旗,你是从旭日上摘下的彩虹,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女1:你是由十三亿颗红心汇聚而成的笑脸,没有人不爱你的容颜;

男1:每当雄壮的国歌奏响,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总有一股热流在心底涌动; 女1:那是一种骄傲,一份自豪,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那面红旗永远迎风飘扬。男1:请欣赏区建设环保局选送的《红旗飘飘》。

6、《母亲》

男2:温总理曾说,在老师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其实,在祖**亲面前,无论我们年年龄大小,永远都是小孩;

女2:是啊,不管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跳不出母亲的视线,也离不开咱的妈!男2:今天,是祖**亲60华诞,朋友,请尽情高歌吧,为我们的母亲送上最美好地祝福。女2:敬请欣赏由区经济发展局戴健局长给我们带来的男声独唱《母亲》。

7、《热土颂》

男1:1992年,一个神圈唤醒了沉睡的祖国大地;

女1:从此,开发区人用信念和梦想,用汗水和青春,演绎着一个时代的风流; 男1:下面,请欣赏区管委会机关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热土颂》。

8、《欢欣鼓舞》

男2:想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四万万同胞欢欣鼓舞; 女2:看今朝,细数60年来的辉煌成就,十三亿人民欢欣鼓舞;

男2:是呵,60 年来,有太多的事儿让我们喜气洋洋,有太多的感动让我们欢欣鼓舞......女2:那就请区社会发展局用歌舞来表达我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吧。

9、《爱我中华》和《在太行山上》

男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女1:爱我中华,不只是一种情怀;爱我中华,更不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男1:爱我中华,就应当为民族的腾飞奉献智慧和力量; 女1:爱我中华,就要让火红的青春绽放出生命的芳华!

男1:请欣赏向阳街道给我们带来的大合唱《爱我中华》和《在太行山上》。

10、《我爱你,中国》

男2:祖国是一首抒情诗,祖国是一幅山水画;

女2:我爱我的祖国,那是我心底蕴藏着的一种最炽热、最真挚、最高尚的情感; 男2:面对伟大的祖国,我情不自禁在内心深深呐喊:我爱你,中国!女2:下面,请欣赏由查艳焰女士给我们带来的独唱《我爱你,中国》。

11、《前程似锦》

男1:我手里有一组数据,截止8月底,我区共完成了征地5000余亩,拆迁1000余户14.5万余平方米,那是去年全年的2倍多;

女1:是啊,为了家乡更加美丽富饶,开发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支持和拥护开发建设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

男1: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有“三区合一”后的生机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 女1:开发区的前景一定会无限广阔,九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男1:下面,请欣赏由七里湖街道给我们带来的喜剧小品《前程似锦》。

12、《九寨春天》

男2:九寨,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女2:春天的九寨,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迷人季节;

男2:九寨的春天,春风吻上了我的脸,把如歌的祝福送到你我身边; 女2:请永安乡的演员员带我们一起领略如诗如画的《九寨春天》。

13、《祝福祖国》

男1:十月的收获来之不易,十月的胜利值得珍惜; 女1:唱吧,用心声歌唱祖国; 男1:跳吧,用舞姿祝福祖国;

女1:歌悠扬,舞翩跹,祝福伟大的祖国万万年!

男1:下面,请大家欣赏新由新湖集团选送的歌舞《祝福祖国》。

14、《为中国干杯》

男2:60年的祖国,用速度和实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女2:60年的九江,用坚强、勤劳和智慧抒写了灿烂的新篇章。男2:朋友,请为祖国的快速崛起,为九江的灿烂未来,干杯!女2:下面,请欣赏区老年体协创作的音乐快板《为中国干杯》。

15、《祖国,慈祥的母亲》

男1:慈祥、博爱、友善是您的本性;

女1:任何困难,任何诱惑,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您对子女的温情;

男1:请欣赏由田家炳实验中学熊祥老师为我们献上的一曲《祖国,慈祥的母亲》。

16、《故乡是北京》

男2: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更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交汇点;

女2:不管走到哪点,不论贫富贵贱,只要血管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的鲜红血液,心都与北京息息相通; 男2:还是那句老话,走遍了南北西东,阅览了众多名城,静静的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女2:请欣赏区社会发展局给我们带来的舞蹈《故乡是北京》。

17、《翻身农奴把歌唱》

男1:翻身的西藏农奴是广大劳苦大众走向新生活的一个经典缩影,今天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是多民族祖国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象征;

女1:从雪域高原到东部城市、从北国小镇到南方山村,人们对西藏的发展和进步感同身受,洁白的哈达,醇香的青稞酒,为祖国献上浓浓的祝福。

男1:下面,请欣赏区老年体协给我们带来的音乐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

18、《井冈美》

男2:井冈山的美,在于它的“绿”。你看,百万根翠竹楚楚动人;7000公顷森林郁郁葱葱;还有那龙潭的飞瀑,黄洋界的青松,绵延十里的映出红。

女2:井冈山的美,更在于它的“红”。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点燃了星星之火,留下了井冈山精神。

男2:井冈之美,美在“红色”与绿色的完美交融,这首抒情乐曲,今天为祖**亲奏响!女2:下面,请欣赏九江职业大学的吴旦老师为我们演绎的歌伴舞《井冈美》。

19、《欢聚一堂》

男1:欢聚一堂,为的是聚一份欢畅聚一份吉祥,祝福我们伟大的事业蒸蒸日上!女1:欢聚一堂,为的是聚一份祝福聚一份兴旺,祝福祖国从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辉煌!

男1:请欣赏巨石集团给我们带来的舞蹈《欢聚一堂》。

在苍茫的大海里航行,不能没有指引方向的航标。在新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前进的指路明灯。走进新时代,我们心潮澎湃,走进新时代,我们豪情满怀。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同心协力,迈向新的时代。请欣赏初三年级的合唱《走进新时代》 岁月如歌,如歌岁月,我们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踏歌而行,豪情满怀,我们高举胜利的旗帜,共创美好的未来!最后,让我们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走过八十八年的光辉历程。南湖的航船,延安的宝塔,天安门的红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井冈山的号角,西柏坡的誓言,南巡老人的讲话,科学发展的强音,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深深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欣赏党员代表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闭幕词

男、女1:欢乐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男、女2:祝福的歌儿永远也唱不完; 男1:不论在天涯海角; 女1:哪怕是地老天荒; 男2:鲜艳的五星红旗;

合:永远在中华儿女心中高高飘扬。男1:今晚我们欢聚一堂,纵情歌唱 女1:明天我们凝心聚力,昂扬向上!

男2: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再谱华章; 女2:让我们以“两区互动、强工兴城”为战略方向,奋勇拼搏,树立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火车头”的榜样。

女1、2: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合:担在肩上!男1、2:我们要齐心协力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 合:繁荣富强!

合:请所有演员一起上台,全体观众起立,齐唱《歌唱祖国》,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合:朋友们,***开发区庆祝建国60周年国庆文艺晚会到此结束,再见!

A:尊敬的各位领导 B:敬爱的各位老师 C:亲爱的同学们 D:可爱的小朋友们!合:大家晚上好!

A:今日花似海,让我们珍惜青春年华

B:今日歌如潮,让我们在奋斗中领悟青春的魅力

C:今日是红五月歌舞的海洋,让我们担负起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 D:今日是我们六一联欢的盛会,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A:踏着五月的鲜花,迎着初生的朝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篇12: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喝彩你-----从单一色变成绚丽多彩

你刚成立时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

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时髦名牌也能在平民身上看到,名牌李宁运动系列、耐克、三枪、步森等已不再是上层人士有钱人的专用品。

喝彩你-----从温饱到日益丰富的三餐

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最能体现生活的变化,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的日子我们曾经体验过,三年自然灾害让多少人失去自己的餐桌和美好的生活。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我们改革了,发展了,为了社会的科学发展,我们改革着。现在,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吃的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喝彩你---居民住宅旧貌换新颜

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现如今,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喝彩你-----方便的交通四通八达

交通也能反映你60年的变迁。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是走出大山的钥匙,交通是60年发展的证明。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红旗、雪铁龙、现代、宝马和大奔随处可见。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出行乘坐飞机,周游世界不是梦想,道路交通越来越通畅,地域空间缩短。

喝彩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赢得尊重

60年,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技术,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我们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照国际贸易规则准则进入国际贸易大市场。我们积极和有效地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在国际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让世人震惊,四川大地震验证了国人的团结力量,我们60年的建设经受了一次次考验。

喝彩你-----社会和谐

喝彩你-----人民幸福

喝彩你-----我的祖国!

篇13: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2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3 长春烈士陵园扩建

4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5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公共教学楼

6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

7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8 福州大学图书馆

9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

10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11 2008年奥运摔跤馆

12 乐山大佛博物馆

13 深圳科学馆

14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院系办公实验楼群

15 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Grand Prize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in Celebration of 60th Year Birthda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公共教学楼

6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

7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8福州大学图书馆

9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

10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11 2008奥运摔跤馆

12乐山大佛博物馆

13深圳科学馆

14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院系办公实验楼群

篇14: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姚子清现住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镇新街117号。县民政局原局长张友光告诉记者:“老人身体很好,耳朵不聋,眼睛不花,前天还去了一趟凯里,参加州里举行的评选推荐贵州十大长寿之乡启动仪式。”张友光还说,老人不仅精神状态很好,每天还要扛着锄头到房前屋后平整土地,打理庄稼呢。

性格坚强

姚子清原籍贵州玉屏。解放前,社會混乱,民不聊生。为了生存,父母带着幼小的他和家人逃难到施秉县马号乡,后定居马号乡江元哨村三组。在他还不懂事时,双亲便离开了人世。

上世纪20年代,为了生存,他步行上百里来到台江县城做零工艰难度日。后来,经别人介绍,他与台江县排羊乡排扎村李子英结为夫妻。在三年自然灾害时,他的妻子李子英不幸病故。此时,老人年过花甲,生活无依无靠,孤苦无助。在乡亲们的关照下,1989年,经人介绍,他再次结婚。

但是,好景不长,他的第二次婚姻不久,1990年,老伴又去世了。不幸再次向老人袭来,在人生的道路上,老人再一次受到严重打击,他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

这些不幸,恰恰铸就了老人的坚强性格,为他长命百岁打下了“精神基础”。

子孙孝顺

正当姚子清还在忍受丧妻之痛时,三女儿和女婿再次动员他去与他们一起生活。但是,老人觉得故土难离,一时难以接受。后经多次劝说,2001年11月,老人最终同意与三女儿一家生活。三女儿家在台江县城大炮台半山腰,风景优美,空气新鲜,草木茂盛,是一个适宜老人安度晚年的好地方。

随着老人的“加盟”,女婿一家8口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为了使老人住得舒心,女儿夫妻二人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带动子女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夫妇二人除了在思想感情上关心老人外,为了让老人过得安心,还在全家人的生活问题上精打细算,重点保证老人的日常生活。

老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还抱着小重孙坐在椅子上玩耍,尽享天伦之乐。他说:“现在社会好了,生活好了,我还要多活几年呢。”

生活简朴

老人一日三餐,早餐吃粉、面条或稀饭,晚餐主食米饭。家里人吃什么老人就吃什么,生活不搞特殊化,也不要单独照顾。老人的身体健康,牙齿完好,胃口也好,能基本保持饮食正常。

老人每天早睡早起,生活规律,很少生病,也从未患过重病,一旦感冒生病,刮一下痧就好,从不打针吃药。老人忠诚老实,心态很好,与世无争,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十分融洽。他家门前有一条100米来长的黄土路,据介绍,只要门前的路面不平整了,他就会扛上锄头,去把路面平整好,方便他人行走。

为了展示他还“年轻”,姚子清还扛着锄头,来到屋后边的菜地里除起草来。锄头松动脱落了,他轻松自如地把锄头上好,继续劳作。随后,老人回到家里,找来柴刀和木柴,蹲在地上劈起柴来,并且越劈越有劲,一点也不服老。

老人闲下来坐不住,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外,还长年坚持到屋后山上走一走,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颐养天年。

与姚子清握手,传递过来的信息是:他的手还是那样强劲有力,完全不像一个世纪老人。

姓名 姚子清

性别 男

民族 汉

生日 1900年3月8日

住址 台江县台拱镇炮台路(新街)117号

文化程度文盲

职业 农民

生活习惯每天早睡早起,生活规律,很少生病,一旦感冒,刮一下痧就好,从不打针吃药。闲不住,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长年坚持到屋后山上散步,锻炼身体。

脾气 忠诚老实,心态很好,与世无争,乐于助人。

喜爱活动干木工活,到后山走一走,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长寿秘诀性格坚强,家人孝顺,生活简朴,坚持劳动,经常锻炼。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备课下一篇:上网不用电信,用广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