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2024-07-25

税务信息化基础建设(精选8篇)

篇1:税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浅议税务信息化建设

税收之于国家,如太阳之于万物。税收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对于一个政权的统治来说,税收是必然的存在。从春秋时代开始的“初税亩”制度,经历漫漫两千余年的演变,到如今形成以增值税为主的中国现代税收制度,伴随的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达到732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8.1%。这充分证明了税收的重要性。这其中,固然是由于国家的繁荣强盛,可与我们税务人员的辛勤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税务部门,上承国之命脉,下接每一个纳税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作为税务人员,这是我们光荣神圣的使命。

依稀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税务人员,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不顾劳累奔波,为的是收取那微薄而庄重的税款。历史的动车走到今日,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的办税服务大厅,一排排整齐的微机,不再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服务带给我们的是方便,快捷,高效,准确,这是一个趋势,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听单位老同志讲述着以前那些关于税收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千,让我很难想象现在如果还是以前那样办公,怎么处理那些庞杂的事情。

现代税收必须依赖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化平台,比如现在全国推行的CTAIS应用征管软件,那么收上数万亿的税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税收信息化,就是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提高税收工作水平。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2002年,美国用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开支就占到了全部经费的17.4%,这是一个相当大比例的投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信息化专业队伍,CTAIS、防伪税控、税收分析监控、发票稽核等一大批专业税务软件已良好运行,公文处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政务类软件也早已开通运行,税库银联网扣税,资源代码共享等对外信息交换系统也已经上马实施。整体来看,现如今的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工作的覆盖面很广,基本上能够保证无纸化办公,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整个纳税流程。可以说,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了这样的成效,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我看来,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改革开发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三章明确提到,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和推进税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推行信息管税,这是为了完成现代税收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现在基层分局和县局的同志没有这方面的了解,以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信息中心一个科室的事情,和其他同志无关,从而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这并不利于对以后进行的金税三期工程等的顺利改造进行。

二,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有待提高。有了金刚钻,才能拦瓷器活。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当中,一个先行条件就是整体硬件配备水平的好坏,单位的计算机好些十年前就开始“服役”,现在仍然还在税收工作的一线,运行速度缓慢,故障率高,这些肯定影响工作效率,在今年市委提出的“三治三提”活动中,提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受限于客观条件,又如何能真正做到效率的提高?.在网络建设方面,金税三期已决定将基层网络直接纳入到市局管理之下,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通畅性有很大的帮助,运行其上的各种税收软件才能得到更好的运行和维护。

三,对现有的信息化条件利用程度不高。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虽然提高了税收效率,方便了管理,但客观上也增加了一些税收成本,现在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每个税务人员人均一台计算机,有些还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还有各种耗材,各种软件的上马,这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开发,还需要国税内好些技术人才对软件进行维护,例如根据税收政策、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对CTAIS、防伪税控系统等打“补丁”,技术人员成了必备的人才,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在平时工作学习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有关税收分析,政策学习,公文处理,经常有分局同志打电话问自己的CTAIS登录账号和密码忘记了,让帮忙查一下,这对于分析税负情况之类的肯定不利,要是每个人都加强学习,整体效率还能有很大的提高。

四,亟需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认识够了,配备齐了,利

用好了,可是由于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很难胜任现代税收要求。这首先有着客观原因,因为现在国税局内部年龄分层并不合理,我局在职120多人,其中80多人年龄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只有寥寥数人,多数人在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全面提出时就已在税务局工作,中间虽经历多次计算机专业培训等,整体信息化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我在信息中心工作的两年间,80%处理的是一些很基础的问题,多次解答并告知方式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我以后在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感觉更应该灵活运用现有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纳税服务,可以用比较新颖的形式赖和纳税人进行沟通,市局和省局有12366电话咨询平台,县局暂时没有,不过也可以开通县局咨询服务QQ的方式和纳税人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开通微薄等,使政务做到更好公开透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税务办公内网,我一直渴望能够以无线上网的方式接通,这样,即便是不在单位也可以随时处理工作,当然,如果手机能够登录内网,那将会使移动办公更加方便快捷。

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在这种情形下,金税三期工程应运而生。在其总体建设目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完成后,将会有一个覆盖全国国税、地税的行业网络,一个国家级和70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80玩个工作站。这

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我们即将是这个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这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加适应税收信息化的各方面要求。

虞城县局信息中心 张振涛2011年8月4日

篇2:税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内容提要:

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必须从系统整合、系统人性化设计、系统配套人才和培训着手,全力加快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建设 数据应用 设计 整合 培训CDL

一、中国税务系统信息化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金税工程一、二期的推广,以及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V2.0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的整个经营过程,都已经被税收系统所覆盖,不难看出税收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信息化使税务工作摆脱了图表、数字和文字处理等大量简单性劳动,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税务工作中的人员流、资金流、表票流等统统变成了信息流。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将纵向垂直、条块分割的内部结构转向横向沟通、部门融合的开放性扁平结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部门融合、领导决策、税务综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如今在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税收业务的主要

手段的情况下,对当前税务信息化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是趋势

现在的税务系统,应用软件过多。仅就笔者所在的国税系统来说,各类系统就有20余种,比如征管类、所得税类、监控类、人教类、办公类、外单位信息共享类、车购系统、加油站系统,还有各级私自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发票监控、考试类、网站宣传类软件„„。这些信息软件的重复上线,不仅使得数据重复录入,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和热情。更为关键的是,有许多信息数据彼此之间逻辑关系不一致,录入口径不一致,一旦进行汇总或比对,就容易产生垃圾数据或造成系统出错。

因此,税务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努力于数据系统的整合。可以将所有业务类软件和政务类软件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这个系统的数据库应能够充分的共享,比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不仅能在流转税软件中反映,也能在所得税系统、和其他系统中带出,而非录入产生数据。这就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出完整的税务系统数据规划、包涵软件的招标、数据库的接口标准、软件的发布和废止、系统开发后续的售后服务。这些应该形成规范行的制度,对于基层的软件需求,也必须在省一级或者国家一级的集中管理下进行。保障税务信息工作最主体应用系统的权威性。开发软件的同时,也应标明出软件的预计

使用年限,在这个年限内,后续的软件辅导、培训要定期举行。软件升级也应做到完整、参数连续。

另外应建立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对日常征管中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的指标进行整理、分类,逐步建立一个包括税负分析、税收管理质量分析、发票管理分析、税收执法责任考核、关联企业监控分析、数据质量监控分析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解决目前数据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报告成果不共享”、“分析指标口径不统一”、“已解决问题死灰复燃”等问题。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分析行为,统一了分析标准,提高了分析效率,深化了分析应用,全面促进了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水平的提高。

最后可以构建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多功能的数据展现软件、数据挖掘工具创新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统计学的有关数学模型,参考国内外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做法,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各个应用系统后台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抽取、过滤、关联、整理和比对,构建符合征管业务特点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分析模型。这些模型综合运用了关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归纳推断法等分析方法,为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三、人性化信息系统设计是重点

税务信息化系统复杂且繁琐,并且涉及到很严格的流程。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数据系统的人性化操作。比

如在每个子系统或模块中都附带详细的流程说明、软件涉及思路以及配套的法律文件解读,遇到升级问题,也应当给予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对各种文书、页面要有相应的模板。对各种校验错误,要进行通俗的提示,并且提供截图功能或者错误代码。软件内部要整合咨询、服务平台,保障软件开发人员能和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总之,只有完善了软件的人性化、易用性,税务系统的数据应用才能够走的更加健康、快速。

四、人才配套、培训配套是保障

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征管流程的严谨,整个税务系统数据应用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渐成熟的信息系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税务干部。提升税务干部的素质一是考输入人才,二是靠对人才的动态、长期培训。

另外税务系统也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因此,建立与应用系统配套的人才机制和培训机制就是保障税务系统数据应用的必要条件。

在金税工程三期到来之前,加强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税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方向之一。在信息数据应用的管理机制日渐完善、业务需求日趋成熟的条件下,突破传统的思维去开发新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相信在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成熟和富有生命力的税务信息系统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李建新 《税务系统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0-06-30 戴文忠《系统整合后税务数据如何应用》 200701-24

高晓元《北京地税信息系统数据整合与利用探析》2008-08-02

篇3:试谈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是兼顾现实。经过多年建设, 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缺乏统一规划、信息无法共享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 信息化建设必须兼顾税收信息化的现状, 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 不片面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

三是统一规划。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 必须科学地进行规划, 把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打破项目壁垒, 对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等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安全策略, 使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四是逐步实施。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一体化建设思路, 区分轻重缓急, 分步实施, 以实现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个新建工程。

二、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信息化建设原则, 用多年时间, 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 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 以公司财务局域网为主、其他局网为辅的信息处理系统, 使其功能覆盖企业各级子公司和基层单位, 建设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企业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是功能齐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将满足各级子公司和基层单位管理, 满足税收业务和税务信息管理的要求。不仅能够完成税务系统的日常事务处理, 而且能够实现分析决策等功能;不仅能够完成税务系统的内部职能, 还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更好地为税务机关提供服务;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需要。

二是协调高效。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进行, 形成一个软硬件平台规范标准, 技术结构科学合理, 数据结构统一规范, 功能不交叉重复, 数据交换协调顺畅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彻底解决各应用系统互不兼容的状况, 同时客户端主要采用浏览器方式, 达到用户界面友好、统一、方便、协调、高效的目标。

三是信息共享。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采用统一的代码体系、标准接口、基础数据和基础数据模型, 以财务部为信息集中点, 建立企业财务为中心, 依托计算机广域网高效运行, 高度集中处理税务管理信息, 实现企业子母公司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为“集中管理、分类统计、科学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监控严密。在业务重组和规程优化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严密的信息系统对财务核算和企业管理行为加以规范, 强化财务部对企业税务核算的有效监控、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上级机关对下级的管理监督, 以制约税务管理的随意性, 防止腐败舞弊, 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财务队伍建设。

五是安全稳定。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各级技术层次的安全体系, 以适应在内部网、因特网、外联网等环境下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三、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步骤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效。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深入, 也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缺乏一体化建设规划, 应用系统繁多;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停留在模拟手工阶段并存。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针对现存问题, 按照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在建设“一个网络, 一个平台”的基础上, 以“金税工程”为核心, 逐步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建设。

一是严格遵循《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 确保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企业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是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技木文件, 通过总体设计, 基本理清了涵盖税收业务、企业管理、决策支持和外部信息管理等所有应用的功能需求, 明确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策略、技术平台, 为现有软硬件整合提出明确的整合思路, 为新开发的应用系统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 为最终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目标。

二是优化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企业税收业务的统一规范是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所依据的业务需求不能是手工流程的简单照搬, 而是要结合信息技术的规律对业务需求进行重组和优化, 建立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的业务规程;流程以及表证单书, 以确保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规范、统一和高效, 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是网络一体化建设。企业税务系统计算机网络是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通信平台, 是税务系统的信息公路。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流程;要在企业财务部门间建立技术支持中心, 配备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员, 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同时, 还要严格网络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 加强网络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才能保证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遵循一体化原则和目标顺利实施。

四是应用系统一体化建设。应用软件一体化建设是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在业务规范一体化的前提下, 以代码标准、数据标准的完善为基础, 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 按照“数据整合和功能整合相结合、推广应用和优化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在科学周详的计划下积极稳妥地分步实施, 既要充分分析企业业务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又要尽可能保护已有的软件投入。

五是完善企业财务税务核算和分析。要在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下, 加快企业税务数据的的统计, 从统计报表、重点税源、一般纳税人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重点税收业务信息的整理, 分析实现数据整合和共享, 尽快地满足企业税务决策需要”。所有财务人员仅需进入一个应用系统就可完成自己税务核算工作, 所有数据仅需录入一次就能实现信息共享, 所有工作情况都将通过统一风格的界面进行展示, 所有工作实绩的考核都能通过系统自上而下地进行, 使领导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六是加强企业人员队伍建设, 注重企业人文思想。在企业文化中, “以人为本”是最能吸引人才的一条内容, 高层次的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 高素质的员工也盼望高层次的企业。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 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 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建立相对集中、素质较高、知识复合的人员队伍, 充分发挥人力支持的工作效率。新经济条件下,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把精力投向人, 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使企业文化建设为提高全员素质, 调动全员积极性服务。确保信息顺畅传递, 实现企业信息共享的前提下, 加快企业的税收信息

四、企业税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展望

信息化时代为税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源泉, 在网络化社会, 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 财务部门可以随时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了解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 将所属机构的信息集中管理, 统一核算, 大大节约基层单位资源培植和费用支出, 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

一是信息化。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经营信息的好坏, 都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完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信息化处理效率, 降低信息化处理成本, 实现集团公司间及项目的联网操作。更便于生成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库, 达到对经营信息的实时监控, 真正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一些电算化基础较好的集团公司已完全使用用友UFEERP、金蝶K3、ERP等财务软件。

二是一体化。全球信息化发展已将网络资源链上的所有企业联系在一起, 市场已不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多个企业链间的整体竞争。只有站在企业全局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供应, 生产, 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信息管理体系, 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财务预警监督体系, 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体系,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企业竞争, 实现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与整个网链的一体化结合。

三是集成化。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 对供应、生产、销售等业务方面进行集成化管理, 将财务与业务链、供应链连接起来,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以满足产品个性化的市场要求和用户的需求。实行对整个企业集成化管理, 可以转变企业管理模式, 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能力, 达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和实时监管。

四是双重化。在工业经济机时代, 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是税金优化, 盈利能力是这一时期大多数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唯一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关联更为广泛和深入, 企业已成为社会这个大网络中重要的连接点。此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经营和社会目标两个方面, 经营目标是企业通过税务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社会目标是企业通过税务管理活动来履行社会职责, 维护社会形象, 使企业实现环境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摘要: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的税务核算必须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以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充分利用多年来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从根本上改变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自成体系、重复开发、功能交叉、信息不能共享的状况, 以金税工程为龙头, 实观“一个网络, 一个平台, 四个系统”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要求, 进一步促进企业在法治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提高税务核算效率和税务科学化管理。

篇4:讨论关于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建设

关键词 税务稽查 信息化建设 稽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1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稽查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

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以检查纸质账目为主的传统税务稽查方式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以交易异地化和凭证无纸化为典型特征的电子商务使税务稽查传统的凭证追踪检查方式失去基础。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加快稽查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提高税务稽查的信息技术含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稽查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查处各种税收违法,不断提升稽查执法水平。

1.2稽查信息化建设是规范稽查执法行为的需要

税务稽查管理工作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税务人员在稽查执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高的执法风险。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管理,可以及时掌握稽查工作进度,同时可以对各个业务环节,层层加以控制和制约。因此积极运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对税务稽查执法进行高度的信息共享和科学的分权制约,严格限制和规范每一项执法行为,可以有效增强税务稽查执法的刚性。

1.3稽查信息化建设是发挥稽查职能作用的需要

当前,税务稽查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纳税人数多,稽查力量弱,税务稽查重点打击的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和质量,是当前税收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税务稽查信息化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在“大集中”的海量数据基础之上,把稽查选案到稽查实施、案件审理、案件执行等各个环节中能够结构化的工作内容运用计算机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和准确性,充分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

2搭建“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税务稽查体系

2.1搭建案源管理平台,提高稽查科学性

选案环节是税务稽查的首要环节。为使稽查选案更加科学有效、更具针对性,在案源管理平台中,每个工作小组及人员都有各自的操作口令,通过稽查选案模块,可以对全区所属企业的纳税数据、行业、税种等指标数据进行纵、横向比对、分析,进行案源信息采集,使选案环节更接近科学、及时和精确。而自查数据、数据统计查询、备查线索等模块,则涵盖了稽查内部工作流程和外部信息,使信息查询、自查补提、自查补缴等各项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都得到了直观、细致的体现。平台的成功搭建,将省局“大集中”数据和稽查管理平台数据有机结合起来,稽查数据信息与省、市、区局内部网站实时对接,使稽查工作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无纸化传输,极大地提高了稽查工作质效。

2.2优化电子查帐软件,提高工作时效性

为积极面对现代企业电子财务软件不断升级改造给税收稽查带来的挑战,就能够将企业财务数据和税务征管信息采集并导入到查帐软件平台,穿透式查阅企业帐户、科目和凭证,对报表进行自定义分析、加工处理后,对企业进行整体税收的全面评估,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涉税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比对,指出检查重点和方向,找出涉税疑点,使原来需要一周查完的案件可以在半天之内完成。该软件可以对不断积累的相关数据、案例进行分析,自动形成稽查案例库,指导类似企业的检查,实现信息管理的不断增值应用。

2.3创办稽查内部网站,提高信息共享度

“行业专题”下设“房地产专题”和“城中村改造”栏目,将外网中有关房地产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出售等情况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方便检查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各开发公司楼盘项目的详细资料。网站全面、直观的展示当前税务稽查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信息资源,使大家查询政策、案件查办、制作文书时更为方便、快捷。稽查内部网站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网络体系,可以实现各项信息和业务内容的即时更新,使内外部信息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实现稽查信息高度共享,稽查工作质效得到大幅度提高。

3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3.1提高了稽查工作效率

稽查人员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采集的财务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工、比对、筛选、挖掘和利用,可以让稽查人员从中发现稽查实施的方向和重点关注细节,快速锁定帐套差异和疑点,直接指向差异的凭证,指导检查人员进行分析判断,提高稽查实施的效率,使税务稽查工作更为科学、快捷、高效。同时,应用电子查帐可以大大减少稽查人员翻阅、查找、计算等简单劳动,节约了办案时间,降低了稽查成本。

3.2规范了稽查执法行为

电子查帐软件既是一种稽查实施工具,也是一种监控管理和业务学习工具。稽查人员通过使用电子查帐软件,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执法技能,增强了税务稽查的威慑力。同时,使用电子查帐软件从企业调取的数据信息,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加大执法透明度,进一步规范了稽查工作流程,有利于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

3.3提升了稽查部门形象

篇5:税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税收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使税务活动科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是建立高效税务、和谐税务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充分提高对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极少数人对税务信息化认识不高,思想不够统一。部分税务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对现代信息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强大功能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税务信息化就是购买几台计算机,摆在办公桌上,代替简单的手工劳动而已。如在我局的税收执法考核系统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执法过错”,这些“过错”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人员责任心的问题外,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认为自己该做的工作都做了,至于在计算机中怎么反映不关自己的事,这就给税收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领导决策参考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制定了以信息化为方向的税收发展战略,我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已开展了多年,在硬件建设、软件应用,数据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国税系统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人海战术、手工征管方

式向现代化、信息化征管方式的全面转变。只有通过税务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征管的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调整基层征管机构,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实行集中征收,走“科技加管理”之路,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征管运行机制。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大对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对税务干部开展专题讲座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改变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更新知识,为税务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二、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税务信息化技术的普及

目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全面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这不仅是造成管理质量现状的症结,也使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大打折扣。没有一支懂技术、精业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再好的计算机也不能发挥作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和硬伤。这点在区县级国税局尤为突出。目前,部分区县一级的国税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甚至只有两三个人,且有些技术人员还不是科班出身,在技术上处于“成长”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税务信息化建设这个大环境的需要。在各应用系统逐步实现省级集中,金税三期工程展开的情况下,人员不足已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缺少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普通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软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特别是基层单

位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基层征管一线操作层面专业人员出现断档,影响了软件的应用水平。

由于培养技术人员的周期长,成本高,我们要采取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举,一是从大专院校引进有志于税收工作的新兴技术人才充实到税务部门来,同时还要稳定和提高现有的技术队伍,并对广大干部职工包括领导干部在内进行多层面的、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对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并加以考核,通过激励和淘汰机制,保障培训的质与量。

三、努力提高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以石首市国税局为例,目前,我们计算机拥有量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台,网络方面,除与省局、荆州市局联网外,所有基层分局、二级单位均已联入网络;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岗位的分工,分别安装了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员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纳税评估、办公自动化等各类上级推广应用的业务软件,并为关键部门如信息中心、办税服务厅等配备了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形成了“硬件、软件、网络”一体化办公环境,为后续的税务信息化建设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应用系统的繁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各应用软件平台不一致,自成一体,形成了“信息割据”的局面;数据整合度不高,致使信息重复录入、口径不统一、系统难维护,数据的一致性都难以保障,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硬件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在方便我们的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有些人的机器甚至成了“游戏机”、“股票机”,严重地浪费了资源。

对此,我们要以当前正在进行的“财税库银”联网工作为契机,与相关单位进行充分的数据共享;对现有部分应用软件进行整合,提高数据的共享度和集中度,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对计算机等相关硬件设备进行合理的分配,将宝贵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硬件的潜能。

篇6:税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大力发展税务信息化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依法治税,提高税收科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纵观税收工作十多年来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从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阶段到面向管理的综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从功能性软件开发到综合性系统应用、从税收业务到办公自动化,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由单纯到多元的渐进过程,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化、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相对于银行、证券、电信等行业,税务信息化的进度仍显迟缓。笔者认为,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构造税务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真正意义上的税务信息大集中尚需时日

税务信息大集中是税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是构造电子税务的基础。税务大集中首先是数据意义上的集中。在国外,目前已普遍采用数据集中处理的方式,数据最终要集中到国家数据中心。但在国内,数据集中仍然停留在市级集中的水平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大集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过去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以及税收业务的特殊性,税务大集中要解决的问题是:税务信息平台多样化,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应用系统多样化,且系统间的关联性差,数据口径指标体系多元化;税收业务需求复杂、多变、频繁,地域差异显著等。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逐步实现从以市级为主的集中向省级和国家税务总局一级的集中过度。

值得注意的是,税务信息大集中不仅给税务行业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操作模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同时给业务重组带来了机遇,也对未来税务信息化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税务信息大集中从业务应用角度看,可分为数据集中、应用集中、机构集中等相互关联的多个层面。数据集中是指技术层面的信息存储和应用方式,指数据集中存储到较高层级的税务机关,其所下辖的税务机关原则上不存放数据。将基层业务运用环节的所有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并集中存放到高层税务机关(数据中心)后,就能更好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应用集中是指最基层的税务机构延伸点的前台人员仅负责受理业务,业务的审核处理和批量加工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或者由后台业务岗位集中处理或管理。应用集中的另一个层面是体现业务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资源由高层税务机关统一、集中地进行规划、实施与管理。机构集中是指在数据集中和应用集中的推进下,借助互联网下所有信息的高度共享机制,机构的层级和数量完全可以做到适当缩减和归并,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重新设置,实现“扁平化”的集约化管理。在实践中,如果我们过分重视技术本身,而忽视自身体制的再造,将现有管理方法固化在程序之中,必然会陷入“自动化陷阱”,不仅不能从新技术和巨额投入中得到好处,提高行政效益,反而会增加税收成本,得不偿失。

问题二: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需求凸现

税务、财政、国库、审计、工商、劳动、公安等政府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和监督机构,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服务、支持经济发展的重任,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很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税收工作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越来越大,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也将更加迫切。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的高度开放和共享,但由于政府缺乏长远有效的规划,部门间各自为政,信息交流机制不完备等等原因,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一直客观存在,并日益成为制约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目前,财税库银一体化在全国各地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仍然处于摸索阶段。随着税务大集中的实现,既能有效解决地税机关内部信息共享的问题,同时也为解决外部“信息孤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科学的手段,关键是要依靠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依托网络架构,实现与工商、技术监督、房产管理等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相关信息在部门之间充分共享,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并加强部门间沟通联络,为有效实现税源监控、提升税收业务流程的完全自动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问题三:税收征管的信息化程度滞后

近年来,全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我国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然而,从制度层面来看,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发布未形成业务与技术的一体化。新的税收政策带来的业务流程和环节的调整或变更,往往不顾系统的应变能力通过文件传达贯彻,造成部分政策制度游离于信息系统之外,难以保障政策制度按时贯彻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政策发布制度的信息化进程,以保证其能够以税收业务管理系统为载体得以及时准确地贯彻落实。同时,改变政策发布流程,最终以文档发布和系统实施的形式同时出台;从流程层面来看,征管业务流程未能完全适应税务管理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和改造。征管流程和岗责体系也未能与税务管理模式形成良性互动和调节机制,需要建立与税务管理体制创新相适应的推动机制,加强在征管业务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机构、人力资源方面的配套改革;从功能层面来看,税收征管系统业务功能尚未完全覆盖国、地税所有税收业务,操作型和管理决策型功能衔接不足。各征管软件之间还存在功能交叉和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开发和运行的成本。因此,在业务拓展方面要建立配套的体制,对系统优化、业务变更、增加进行统一管理,对业务需求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优先级进行评审,使信息系统使用单位提出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管理、审核和跟踪解决。

问题四:数据质量和应用成为“瓶颈”

税务信息化是基于数据大集中之上的。关于数据,有“入口”和“出口”两个层面,只有保障数据采集质量,不断拓展数据应用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好电子税务的优势和功效。首先是“入口”。这个环节是要靠人来完成的,再高级的系统也无法替代基本的原始数据采集。但由于各地、各部门管理水平和管理尺度的不统一,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息分割、分散或失真等现象。因此,信息化对税收基础管理的要求不是放松了,而是需要更严格,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管理流程和规范,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人为因素,在数据采集的广度、深度和准确性上下功夫,才能保障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其次是“出口”。这是我们数据集约化的目的。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税务数据,但由于应用系统的分散化,导致了大量高质量的税收管理信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们要把信息化的重点放在数据的深层次开发利用上,有针对性的拓展各种增值应用,在数据信息应用挖掘上下功夫,如利用税收征管的实时数据实施“两权”监督、开展税收分析,进行纳税评估,税收工作量化考核,利用数据实时比对,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等。

问题五:电子票证的合法地位亟待确立

税务信息化建设,必将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电子凭证合法性问题,主要包括电子报税凭证、网上发票认证、网上

文书处理等环节。目前由于尚无法律条文规定电子文书、票证和签章的合法地位,在现实中不得不采取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并存的方法。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且还相应地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只有尽快通过立法确立其合法地位,使之与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能充分体现出电子税务的优势,使可供分析、决策使用信息量大大增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电子档案的法律效率问题,财税银库联网的法律保障问题等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问题六:税务信息安全受到挑战

篇7:税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2010-06-08 15:16:58| 来源:税务信息化论文集 | 作者:晏冕内容摘要:信息化建设在当代税收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生产力对税收工作进行了改造,促进了税收工作不断进步,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信息化建设给基层税务部门带来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项目重复建设,各类单行软件繁多,操作流程复杂等缺陷。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从基层税务系统的角度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降低社会成本。关键词:基层税务系统 税收信息化 降低成本

新疆伊犁地处祖国西部边陲,面积5.6万平方公理,所辖12个基层县(市)局管辖35000余户纳税人。从1999年至今,从金钥软件、XJMIS到现在的综合征管软件,从金税一期建设到金税三期的全面开展,通过这10年的信息化建设,伊犁州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伊犁州国税局计算机中心机房从只有一台服务器发展到现在的16台服务器,网络也从X.25和拨号接入发展到主备线路均为光纤接入。可以看到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为新疆伊犁国税系统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但也要看到在信息化建议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如何在资金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是基层税务系统有待思考的地方。

一、新建办公楼综合布线设计要合理。

基层税务系统近年来有不少新建办公楼项目,其中综合布线及机房设置是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综合布线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办公楼今后近十余年的正常使用,而综合布线及机房设置的一次性投入又较大,从而决定了综合布线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在此方面,基层局应本着高效、实用、节俭的原则,有计划、分主次、按步骤地完成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着重避免超标准投入、重复投入、以及因设计不完善而造成的返工、误工现象。也有个别基层局为了眼前节省了一笔资金,而简单地减少数据点数,减少机房用电缆线径,甚至将机房消防也省略了,但却忽视了未来可能因此产生的无谓投入,并为机房的安全运营埋下了隐患。这与综合布线重在“合理”的原则是相违背的。从长远角度来看,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综合布线的设计务必要以“合理”为重点。在机房的位置方面,应考虑设置在办公楼的中下层为宜,既节约网线的使用,也便于机房设备的维护。这些都需要网络专家通过综合考虑该基层局的发展速度、人员规模、设备增加情况来审核综合布线方案,既要满足工作需要也要减少浪费。建议基层局的综合布线方案必须由以地(市)级以上国税系统进行审核,施工方应由有网络布线资质、施工信誉较好的公司承建。

二、理性对待设备更新,提高使用效率。

基层税务系统在日常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最大的便是硬件设备的购置。这也使部分基层领导片面地理解为,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是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购置,其实,维护设备的高效运行的意义要远重于简单的设备采购。首先,计算机类设备的更新是有规律可寻的,市场上大约每3个月就有更高配置的计算机出现,一味地追求高配置、新设备,势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基层局设备购置要符合客观实际,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更新。一般一台计算机有效的使用年限为6至8年,前2年为高性能黄金使用期,所以基层税务系统可以两年为一档来进行更新设备。每两年更新本系统25%的计算机设备,使计算机设备形成最新、新、中、旧4个档次。同时考虑到上级局也会定期进行计算机设备调拨,基层局每年投入到更新计算机设备采购的资金便不必太多。其次,要注重对设备的维护,保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按上述方法进行设备更新,那么全局有80%的设备是使用2年以的,这些计算机设备也是故障高发的设备之一,应重点加强对这些计算机、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确保使用状态良好,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率。从而达到在宏观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三、应减少系统维护人员的流失。

一名优秀的系统维护员是基层局的财富,是基层税务系统网络得以正常运转,各类应用软件正常运行的保证。系统维护人员培养是需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的,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系统维护员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至少参加一次省级局举办的计算机专业的提高培训班,在日常工作中逐渐达到熟悉基层税务系统使用的各类单行软件,掌握机房各类设备和网络的运行情况,及时排除故障,基层局因缺少系统维护员造成的设备损坏,网络阻断等简接损失是巨大的,也是无法弥补的。系统维护岗位因工作繁重,压力较大,许多系统维护员都选择到业务科室去工作,也有部分基层局领导错误地认为数据已省级集中,计算机人员已过剩,将系统维护员调离岗位,造成系统维护人员大量流失,新人员也补充较少,从2005年开始,新疆国税系统在进行公务员招录时,已连续4年没有招录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目前新疆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在综合征管软件数据集中的前提下,仍有近40种各类应用软件在使用,基层局的各类业务培训都离不开计算机人员,出现了只要是业务类软件培训就必定会有计算机人员参加的局面,计算机人员在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后,除要对软件进行初始设置外,还要承担师资工作。所以要减少系统维护人员的流失,提高在在岗系统维护人员的待遇,使系统维护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杜绝因人为原因造成数据丢失、网络中断等故障。

四、整合系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新疆国税系统的防伪税控、稽核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征管系统等部分数据已实现省级集中及数据同步,省级集中的模式有利于数据的管理和安全,能够有效地保障

数据的完整和不被删改,但各系统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其架构也不尽相同,有B/S结构的,也有C/S结构的,种类繁多、操作复杂,造成了操作人员及易出错,且出错后不易修正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以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固然是必要的,但就整体而言这仍然是一个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善的结果。部分在前台无法修改的错误数据,只能由省级信息部门在数据库中进行修改,这无疑大增加了省级信息部门的工作量,加大了人力物力的开支。单行软件的增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税务系统各环节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这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现有的单行软件进行整合,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基层应用效率。一是统一数据库,使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唯一用户名登录,系统通过权限控制来实现用户的可操作管理;二是设计时使用一致的操作概念,使操作人员在熟悉一种操作习惯之后可以举一反三,最快速度熟知其他操作步骤;三是在操作步骤尽量简单直观,便于理解,操作人员首次操作时凭借系统提示即可完成正确操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是操作越来越简单,工作量减少的同时,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希望金税三期能够整合各类单行软件,开发一个能够涵盖征管、税政、行政、出口退税、稽查、税收执法、财务管理等税收业务的系统,能够简化操作流程,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对税务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给出工作提示及工作指导的综合软件,既便于维护也便于数据管理和分析利用,使信息化真正地让税务干部受益,让纳税人受益,减少纳税人办税的程序和提供的资料,大力推广多元化申报及网络办税,使纳税人能够足不出户地完成涉税事宜,减少社会成本。

五、统一软件规划,降低开发成本。

经过统计,目前尚在使用的国税系统各类省级集中或单行软件有近40种,这么多的软件开发投资巨大,应用上的不便也造成人力浪费严重。以前在数据没有省级集中的情况下,地市和县一级税务系统通过编写部分查询语句,开发一些小型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认识的偏差基层税务领导甚至将开发软件的多少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程度高低的尺度。近几年来,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省以下税务系统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很难跟上政策的变化,软件无法升级,或升级成本较大,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这是也是由于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开发没有统一规划,上级局各业务部门需求不

一、各自为阵造成的。这些软件的开发,相互之间无法融合,既加大了软件开发的成本,为今后系统升级带来阻碍,也对税务干部软件应用带来不便,造成额外的负担。因此,基层税务系统应谨慎对待软件开发,切不可以编写开发了多少程序作为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标尺,更要杜绝花大量资金聘请软件公司开发各类软件,如有此类需求,请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寻求总局或省局统一规划和开发相关程序或完善程序。更不能以自己开发一个小程序或使用软件公司的软件而向纳税人收取费用,增加纳税人的成本。建议总局和省级税务局整合各类软件,严格限制基层局对软件的编写和开发,真正实现“整合资源、讲求实效”,要牢牢把握运用信息技术为税收工作服务这一核心,对不同系统和软件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增加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尽可能充分用好现有资源。同时根据新的要求,在整合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完善和提升,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数据共享

国税、地税、工商、海关、国库等部门都进行着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都有自己的系统平台,由于国税系统与这些部门之间尚未联网,使许多涉税数据都仅限于其部门内使用,降低了与系统外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效率与可利用率,增加了社会成本。加之国税系统与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一致,各部门间也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数据格式及应用都不同,编写应用软件也没有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标准,致使各应用软件编码规则不一致,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造成数据难以共享,或部分数据共享,但效率较低,这也是信息化建设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目前、国税和地税已实现了统一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只需在一方办理税务登记后,数据通过人工方式传到另一方进行录入,既减少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费用也减少了社会成本,社会效应和意义是比较大的,但这还算不上数据共享。数据如能在其他部门进行充分共享,则一方形成的数据几方都可使用,既减少人力开支,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效力。建议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的数据,建设跨部门统一的系统平台,实现各部门间信息化建设共享共赢。

七、加强网络安全投入,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保证网络及各系统正常运行,是信息化建设之根本。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就是在减少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在国税系统,各类税收业务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而一旦出现数据毁灭性的丢失,那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更是无法承受的。

(一)是保证数据安全,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逆也不可恢复的。目前新疆国税系统省级集中的数据有综合征管软件、稽核、协查数据等,省一级国税系统应配置数据异地热备,备份系统热切换等系统。省以下国税系统要做好其他各类本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在短时间内使用备用设备进行数据恢复,以确保各类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是保障设备安全,国税系统金税工程第一期投入的各类设备已连续运行近十年时间,设备老化带来的问题已日趋显现,设备出现故障、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一旦中断,税务系统大量的业务工作都将无法正常开展。各级机关应有计划地逐步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进行更换,加强对网络运行的日常监控,加强对网络设备的保养维护。注重中心机房设备安全,要建立机房巡检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机房设备安全,在机房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停电、有烟火、温度过高等紧急情况时能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督促电信局、广电局等主备线路供应商对光端机等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网络畅通。

(三)是注重信息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自己的师资力量或外聘专家讲解最新信息

安全的特点、信息安全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将信息安全理念灌输到每一位税务干部思想中,使干部能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将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杜绝内、外网混接情况发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安全事故。注重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严格控制U盘、移动硬盘等储存介质的使用,降低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这32字信息化建设指导原则是税务系统多年来实践经验的宝贵结晶。要牢牢把握运用信息技术为税收工作服务这一核心,在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尽可能充分 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规划,建立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和统一规范的征管业务流程,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节省投资,不走冤枉路。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正稳步实施,日益完善,作用为信息技术人员,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降低成本仍大有可为,笔者一点拙见,仅当抛砖引玉。

篇8:税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分析

1 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从建设成果方面讲。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等基础建设的不断开展与实施,其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果。2004年之前,我国的税系统已全部联通与链接正常,包括省级地税局等。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配备上来说,已初具规模。税务信息系统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一。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也刺激着税收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今,全国税务系统已拥有3万余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并且质量相当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提高,不断与时俱进,逐渐成为承担税收管理信息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力军。

在具备了较强的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及队伍建设后,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及认证系统的实施与普及,以及实施“一窗式”管理以来,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大大加强,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虚假申报偷骗国家税款的问题,增值税收入形势明显好转。

还有一点就是,随着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管理平台也逐渐的应用到税务系统。综合征管软件平台的搭建与不断推广、各地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推行等方面,都进一步提高了税务机关的业务处理能力、数据利用效率和相关税务部门的管理监控水平,进一步推进了税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2)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这种理论的环境建设得到不断的加强,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不够,实践应用范围较窄,缺乏管理理念和体制上的创新,不能形成良好的在线管理平台,因此税务工作效率较低而不能及时有效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过度强调硬件建设,如不合理的设备采购、网络环境的搭建的单一与理论化等,对软件的创新建设还不够,不能以信息化对税务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这主要原因是对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观念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税务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不能同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第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由于税务管理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各应用系统间相互封闭,地域间税务信息难以共享,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数据集中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在税务业务工作的各个部分过分专业化,信息管理中只有单个系统建设的相对比较完善,系统间科学与合理的共享信息较少,这样就容易出现许多系统各自为政,税务工作的整个系统结合度不够紧密,信息的共享程度也就不高。最后是税务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实践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在建立了相对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后,对数据查询分析的准确性并没有得到提高,不能建立更加全方位的监控分析系统和决策支持辅助系统。原因是对税务数据、税务信息、相关管理知识认识不清。只有在拥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逐渐通过信息的共享系统查询与掌握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更切合实际地应用到税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2 税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分析

(1)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对策。一是要认识到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包含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随着信息化工业的发展,要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律,做好业务和技术的统一,以应用的实际效果为重点,数据和业务工作流程都要规范。税收信息化建设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不断的完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管理创新,创新制度与管理模式。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提高税务信息化建设中的软实力。

(2)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对策。建立以信息化管理理念改造税务流程的科技税务理念,同时,要树立服务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内部的服务理念与提升税收管理效益的效益理念。现行的税务管理流程主要是以职能导向为主,机构重叠与上下对口配置主要靠层级间的分享,整个业务流程应该把涉及信息采集预处理的各类业务职能进行集中的管理和统一,建立起现代纳税人服务体系,建立起以互动式服务为特征,形成一站式、一户式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要以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为主,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税务信息化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更加规范、业务管理运转更加协调高效的税务行政管理体制。

(3)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对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扁平化、集约化组织,建立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建立规范管理的信息化运行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努力降低征税成本。高度集中设置信息处理中心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依法治税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建立一个专门从事数据信息管理的机构,来承担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全方位开发利用的工作,保证信息系统“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职能作用。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制度建设,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应用进程,对内部管理优化、简化和网络化,建立同信息化相适应的岗责体系。

摘要:从1982年开始,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就进入到了萌芽阶段,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征管的强度不断增大,税收秩序越来越规范化。并且随着1994年开始实施“金税工程”以来,从以增值税监管为主要目的到建设防伪税控开票与认证等系统,再到七子系统和35模块的建立,金税工程成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开端。

上一篇:快乐星期天周记400字下一篇:应届教师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