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4-05-30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篇1: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

唯将情长寄尺笺,碧血丹心耀汗青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一书选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革命先辈英勇就义前寄予家人的遗书,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慨的心情,认真阅读了《红色家书》,深有感触。

每一封家书里包含对家人最真挚的强烈的情感,对信仰最忠诚的坚定,都让我深深的感动。家书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侣和亲属有眷眷深情,对各种复杂环境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更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与信念,每一篇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而又振奋人心,唯将情长寄尺笺,碧血丹心照汗青。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血泪故事,交织出一副又一副革命烈士勇往直前,甘洒热血的感人画卷。

尤其是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一些家书,收录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先烈们的心声。这些家书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夜,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字里行间,向我们展现了革命者身处艰险却矢志不渝的英勇气概和必胜信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

以下是我在拜读革命前辈们的家书之后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1、舍生忘死的无畏精神

烈士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这是他们的信仰与初心。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信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这是烈士刘伯坚在牺牲前给妻子的遗言。为了理想,为了明天,为了国家,先辈们死且不惧,何惧之有,为雪国恨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世!多少先烈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今日强大的祖国的繁荣昌盛!

2、舍家报国的奉献精神

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漫漫征程。

血脉亲情是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永远都无法舍弃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江诗咏在给两位哥哥的信中写道:“弟出世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最后托付你们二台老兄。在家总要时刻顺亲之意,顺亲之行,使父母终归乐土。”刘愿庵在给妻子的信中勉励道:“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然而,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最终放弃自己的幸福,甘愿赴汤蹈火,身赴枪林弹雨,淡漠生死,所以他们最终虽死犹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舍我其谁的实干精神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诸如“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等一往无前的革命担当。

心中的理想即使再伟大,也要通过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斗志来实现,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

所谓“功成未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是这样一种敢于担当不计得失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得之不易的今天。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功实现了,相信在未来,祖国会更加强大。先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一定会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熠熠生辉,我辈之人当以此为前行之楷模,以中国之复兴为毕生目标,奋勇前进,才不负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和机遇!

篇2: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

近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学习了《红色家书》,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了奋发前行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我认真参与党支部组织的读红色家书活动,学习了《红色家书》中的篇目,读后感受很深、触动很大。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些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幕幕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这些人之所以中途变节,就在于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认定中国共产党定能成功,使得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奋不顾身,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色家书》,读到他们的事迹,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篇3: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

这些年来, 总有两个问题反复出现在我的脑畔———小学教育究竟会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什么呢?办怎样的学校才适合槐坎孩子的发展呢?这两个问题让我一次次叩问了亘古不变的圣人之训———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 拥有了“坚毅和道德”的人, 才能像天地一样永恒不朽;一所有这样深厚文化内涵的学校, 才能走向远方, 才能造福一方。

二、实践与探索

1. 立足体验教育, 合力构建学生成长的行为文化。

巍峨大山因涓涓溪流而充满灵气, 学校同样因学生而充满活力。在实践中, 我有一个坚定的想法:一定要让留在槐坎学习的孩子感受到他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 学校要尽一切力量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

(1) 以“校外德育基地”为载体, 体验“幸福成长”。我校的“小小讲解员”在县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很荣幸, 曾经在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时, 应邀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座谈会, 为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进行现场讲解, 因此, 一批优秀的学生先后被评为县十佳少先队员、市美德少年。今年, 小小讲解员中的魏晓月被评为“浙江省美德少年”, 暑期作为我县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浙江省赴北京的夏令营活动。

(2) 以“校本课程”为指导, 体验“五铁精神”。红色德育本身就有历史沉重感和政治化过重的倾向, 这样长期下去, 会出现德育的倒三角现象吗?更何况我们是小学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校适时提出了“体验式德育”的探索。那突破口在哪里?只有将学校的德育活动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 我们才不盲目, 不随意。为此, 我们开始构思和编写校本课程, 先后考察了南京夫子庙小学、宜兴万石小学、杨港小学, 最终完成了《铁军精神的美丽传递》的编写, 让人激动的是, 该课程最终被评为“浙江省首届精品德育课程”。这两年, 我们紧紧围绕校本课程, 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体验活动, 做到月月有主题, 季季有体验。如:三月份“铁的纪律伴我成长”、四月份“铁的信念催我奋进”、五月份“铁的意志促我成才”、六月份“铁的团结助我前行”、七月份“铁的作风引我提升”。

(3) 以“小铁军少年宫”为平台, 体验“艺术魅力”。2012年, 学校成功申报了浙江省乡村少年宫, 努力开创“农村学校不土气, 琴棋书画跟上去”的新局面。我们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好, 想方设法开设国画、西画、航模、舞蹈、器乐、乒乓球、射击队、古筝等兴趣活动小组。特别是射击队和古筝社团的开设,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正是因为我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 我们的办学想法逐步影响了家长, 带动了家庭教育, 使更多的孩子因接受了艺术的熏陶而变得更有内涵、有修养。去年, 在浙江省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 “纸飞机”手掷比赛获得了个人二、三等奖。今年, 在县“七巧科技节”上获得了4项个人一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1项团体一等奖及优秀辅导员、团体优秀奖等荣誉。我们坚持这么做着, 发现城区学校能做到的, 农村学校通过创造条件也能做到。

2. 弘扬铁军精神, 合力构建教师发展的制度文化。

槐坎属于5所五类学校之一, 留住教师、培养教师是我校最大的责任。因为只有留住了人, 培养了人才, 一切才有可能。这一想法也成了我这个校长工作中坚定的信念。如何让老师热爱工作呢?

(1) 让“三责” (明责、担责、尽责) 成为槐小教师的强师之魂。邀请“最美浙江人”陈长芳、浙江省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梁磊到校作“最美事迹报告会”, 邀请高考状元杨纯子母亲王卫兰为全校师生、家长做专题报告, 带领全体班主任参观长兴县培智学校……通过多角度、多途径拓展教师视野, 使其亲身感悟教育奇迹背后的规律———成功必然与强烈的责任心和巨大的付出成正比例。

正是这“三责”的自觉要求, 我校老师也涌现了很多感人事迹。如:今年7月即将退休的章爱琴, 脚刚开好刀, 却拄着拐杖来上班;六 (2) 班班主任柏爱芬在她儿子结婚那天却还来学校参加实验初中抽签;年青教师李达订婚都没请假。这一年, 学校先后有三位年轻老师怀孕, 都坚持上班到最后一个月, 在现在的社会, 她们真的不容易、不简单、不娇气。王寿成、陈美丽老师入围了“最美长兴人”。其中, 王寿成老师还荣膺“浙江省春蚕奖”。

正是众多具有这种精神的老师凝聚了槐小不怕苦、不怕累的铁军精神, 这也印证了去年教师节上我们全体教师的宣誓:把心放在教育上, 把孩子放心上。

(2) 让“规范效率”成为槐小教师的强师之要。在校内, 我们有一项坚定的共识:备课比上课重要, 上课比补课重要, 预习比复习重要。为此, 在教学创新方面我们建立了“三三”联动管理机制, 即“三清”常规管理机制 (堂堂清作业, 天天清评价, 周周清常规) 和“三精”教学实施机制 (设计上要精心, 管理上要精细, 效果上要精品) 。这一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在常规方面做到提前干预, 靠前指挥。在这两年的监测中, 我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3) 让“专业成长”成为槐小教师的强师之基。如果想跑得快, 你就一个人跑;如果要想跑得远, 大家一起跑。为此, 学校提出“以课题统领学校一切发展”的思路, 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养成科研习惯, 树立“人人是科研人员”的思想。在教学方面始终围绕县级课题《小学自主体验课堂的策略研究》, 有序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为此, 我们坚持每周听课。而且, 对听课人员作了三要求。第一是带着研究主题听课。第二是分层听课。骨干教师的课, 要盯着听———帮助提炼教学理念;优秀班级的课, 要坐着听———帮助提炼优良的学习习惯;同一位教师, 要跟着听———帮助反思改进。在听课的过程中, 结合学校申报的教研课题, 和老师共同商讨教学中的困惑、疑难。第三, 围绕课题, 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和把脉, 如南通市海门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吴勇、县教研中心沈莉主任、施秋奕主任、名校长许百民、一级名师黄玉平等。最终, 该项课题被评为县一等奖, 有力推动了教研与科研这两条线相向而行。

正是这样坚定不移地用好人, 培养人, 成就人, 也终于留住了人———我校连续五年没有一位教师递交进城调离报告, 并且连续两年被评为“县校本研训先进集体”。

三、我们的愿景

沃伦·本尼斯曾经说过:“在人类组织中, 愿景是唯一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 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因此, 我校的发展愿景是:立足槐坎小学文化特色, 努力实现“有活力, 有魅力, 有实力”的三力学校。我和我的团队将不断践行长兴教师精神———“博学善思尊道厚德”, 始终引领我校教师与专业为友, 与书本对话, 与课题为伴, 与健康相随, 做一名堂堂正正、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小学学习型教师, 为全面打造三力学校而努力奋斗!

摘要:这几年来, 槐坎小学秉承“粟裕精神”, 挖掘地方文化, 融合新四军的“铁军精神”, 努力整体构建一条符合槐坎办学特色的道路。经过专家指导和反复论证, 确立了“自律自强厚德树人”的校风, “立足体验教育弘扬铁军精神”的办学特色, “以德立校以德促教以德导学”的办学理念, 以当年粟裕将军在槐坎创建的苏浙公学的校训——“学以致用”为我校的校训。学校紧密围绕着这样的文化内涵, 整体构建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这两年在学生层面的行为文化和教师层面的制度文化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篇4: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县委常委、人武部长

《红色家书》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浓厚情感,更是展示了共产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坚强党性。细细读来,字里行间通透着感人至深的真情,述说着舍生取义、英勇报国的家国情怀。掩卷沉思,令人感慨万千,潸然泪下。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继续前进的初心力量。

这份力量源于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你们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夏明翰等革命先辈在面对国与家怎么摆位、义与利怎么选择、得与失怎么取舍的问题时,始终旗帜鲜明、无所畏惧、立场坚定,表现出了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从中获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并转化为自身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坚决维护核心、坚定看齐追随的高度自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失信仰、不丢理想。

这份力量源于碧血丹心的忠诚品质。“铡刀下,不变节......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诱惑和残忍的酷刑折磨,刘绍南、杨匏安等先烈不为所动,威武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对党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对党忠诚,既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也是最重要的政治规矩。习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的真谛,践行了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深刻认识到,从我们举拳宣誓那一刻,身上就打上了共产党人的烙印,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摆在“第一位”,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铸牢一心向党的忠诚之魂、锻造一锤定音的忠诚之能、培塑一尘不染的忠诚之形。

这份力量源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王孝锡在被捕之后仍不忘民族独立之大任,书写了“我的责任策励我不能一刻安寝,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的悲壮凯歌。杜永瘦在就义前给其妻子裴韵文的一书中写道: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深切嘱咐,读来气壮山河,振聋发聩,思之触及灵魂,震撼心灵。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起“驱逐列强,振兴中华”伟大使命,这是何等伟大胸怀与壮志豪气。时代在发展,共产党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没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开拓前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篇5:《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2018年,我局党支部经常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红色家书》系统性地学习,我不仅深深感受到那一代革命先烈们的民族信仰和英雄气节,也深深感受到那些革命先烈们的侠骨柔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仅仅觉得自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心灵的洗礼,更感到我们全体共产党员,都应该好好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豪迈的人生担当和英雄气节,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重新唤起革命的初心。

这本《红色家书》共收录了30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他们写下的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还有一篇篇充满革命信仰的文章和诗篇,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他们都是旧中国大革命初期的革命先烈,在中国最苦难的时候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除了陈毅安、贺锦斋两位烈士是牺牲在一线战场之上,其他都是在惨遭敌人逮捕后,经受了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利诱,依然能够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慷慨就义。他们在狱中艰苦条件下,写出那一封封与家人决别的红色家书,还有那些充满革命豪情的文章和诗篇,充分展现他们真挚的革命理想与人生情怀。象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清贫》、夏明翰的绝唱《就义诗》“吹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已成为不朽的名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狱中自述》中描述了他“为谋中华民族之解放”伟大理想,临死都念念不忘如何保存革命力量等等。

这些革命先烈的血泪诗篇,曾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状大,从而领导全体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终使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真正站立起来!

遥想那些革命先烈当年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对比现在各种贪腐大案接连不断的政治生态,确实使人感概万千欲哭无泪!四十年改革开放,虽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革命先烈那份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抛弃或遗忘了。也正因为此,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才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最强音。他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今年组织学习革命先烈的血泪诗篇和红色家书,就是为了使全体党员重新唤起党的初心,唤起革命的使命和担当。党的初心是我们所有共产党员都不能忘却的信条和精神追求!

上一篇:小学部体育组教研活动计划下一篇:领导干部讲话与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