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应用现状及预防滥用的对策

2024-07-30

浅谈抗生素应用现状及预防滥用的对策(共3篇)

篇1:滥用抗生素的现状与对策

1 抗生素滥用现象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一般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 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尽早查明感染病原, 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 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住院患者在开始抗菌治疗前, 先留取相应标本, 立即送细菌培养, 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 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 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不需联合用药, 对于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一般需联合用药[1]。

2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2.1 产生耐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最大的危害就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而迅速的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性细菌的过程。滥用抗生素, 很可能是救命药变成致命药,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不断增加破坏生态环境, 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2 引起菌群失调

应用抗菌药物 (特别是广谱抗生素) 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 也会对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破坏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 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造成内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 , 增加患者的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病死率, 增加医疗费支出。

2.3 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

滥用抗菌药物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如肝、肾损害, 药物性营养不良等。抗生素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一些影响, 但几乎不会损害免疫力。很多药物都有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也不例外, 作为免疫防线一部分的白细胞减少之后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但是, 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 即使发生也多为轻度减少, 不足以影响免疫力, 而且停药后就可以恢复。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都具有渐进性、积累性, 故有隐蔽性, 一时难以觉察, 使患者病情加重, 甚至发生致残或致死。

2.4 资源的浪费

目前药费昂贵, 造成了患者不敢上医院求医, 宁可自己选药来吃的现象。而其中药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的药价过高。目前国内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相当普遍,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 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它损失更是无法计算[2]。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3.1 执行力度

目前政府已经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但是各地医院是否执行了, 以及执行的力度如何, 并无相关的组织去认真检查和监管。并且即使违反了抗生素使用的规章制度, 也只是批评罚款了事。在我国其他行业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并且一点也不比医疗行业轻。违反制度付出的代价太低导致制度失去威慑力和大家对他的敬畏。这是主要的原因。要求一个组织、团体和个人有道德一定要有制度的约束, 光靠说教和批评是无用的。

3.2 科学素养

目前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备科学知识和具有科学素养是两码事, 具备科学知识只是指你知道科学知识, 但是却未完全按照科学知识的指导去行事, 具有科学素养是指具备科学知识并且能够自觉的本能的完全按照科学所推衍的原则去做。从医师来说, 就是医师都知道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 但是对己对人都没有坚持原则, 往往看到很多医师自己感冒了也在输注抗生素。那么想不想使这种局面尽快彻底改观, 那么就看第一条执行的如何。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 认为医疗改革只是卫生系统的事, 其实这是错误的, 医疗卫生是百姓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涉及面广泛, 需要政府层面参与监管。

3.3 按患者及家属要求用药

有的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医患纠纷, 按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因此就要求有机构去按照法律法规及时和准确去处置由此产生的医患问题和矛盾, 这样才会有人敢去做科学和正确的事情。

3.4 管理层方面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医院分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由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等负责管理。从这些机构的设置上可以看出对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视, 但实际工作中抗生素滥用现象却普遍存在, 表明这些管理机构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两个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机构, 感染科和药剂科在怎样合理应用抗生素方面也无任何权威[3]。由于我国医院药师检查处方的职责不明确, 药师只是复核处方, 做到按方取药。近年来, 医院药剂科为保证合理用药, 也在设立临床药学服务项目, 但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和药师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能有深度、有广度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医院并不多。

3.5 药商导向作用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营销行为不规范, 生产厂家不正当竞争, 加之极个别的医务人员存在着医德医风问题, 导致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

3.6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如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完善, “以药补医”的机制仍然在医院里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4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

4.1.1 成立工作组:

各医院应结合本院情况, 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内成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该组拟定抗生素使用指南, 组织药房和微生物室定期检查, 调研和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讨论本院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品种, 选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相对廉价的药物作为常规用药品种。暂停应用严重耐药的药物, 对于国内外新引进的抗生素, 必须经过商讨后方可使用。

4.1.2 制定标准度:

建立抗生素应用会诊工作制度以提高使用抗生素的准确度, 如疑难感染病例选择抗生素品种, 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显著, 可进行会诊, 会诊可多学科联合进行, 如临床药学室、细菌检验科及有关科室专家以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员等。

4.2 学习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要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各种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 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各种信息。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 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 遵照有效、经济、安全的原则。清除重复用药现象。静脉滴注抗生素时, 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静脉滴注浓度、速度。护士要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 准确执行医嘱, 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4.3 药剂科制定制度

药剂科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及消耗登记制度, 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还应定期将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同时药剂科的临床药师、科主任等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科室用药是否合理, 是否滥用 (根据全院用药情况趋势) 并进行上报。

4.4 检验科

检验科应连续进行微生物监测、报告, 对趋势进行分析上报。

4.5 医务处

医务处牵头收集药剂科、检验科及临床各科抗生素使用资料, 进行汇总报告, 对于抗生素滥用情况及时报告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4.6 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公布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有条件的单位可报告其他病毒、真菌等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 [2004]285号.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 [2009]38号.

篇2: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滥用抗生素,现状,对策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杀灭病原菌, 自从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以来, 抗生素一直被广泛使用。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型抗生素层出不穷, 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 抗生素药品也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恰当可造福于人类, 用得不当也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是药“三分毒”,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各级医疗机构和患者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1滥用抗生素的现状

1.1 诊断不明而不对症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产物。简单的按抗菌谱分类: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广谱抗生素等。此分类的关键是细菌, 也就是说对细菌性感染的疾病有效, 但现在的临床实际使用中并非如此。如单纯性感冒、带状疱疹、乙型流感、腮腺炎等疾病在发病初期由于诊断尚不明确, 很多医生均首选抗生素治疗, 其结果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1.2 给药途经不合理而滥用抗生素

笔者曾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医师交谈关于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问题, 老医师讲:“我们六七十年代治病用药有句口头语, 小病大病, 一般都用磺胺嘧啶, 实再不行才用盘尼西林 (青霉素) ”。由此可见, 当初对抗生素使用是慎之又慎, 而现在是本可口服抗生素或肌注抗生素的统统改为静脉输液抗生素, 尤其对小孩患病用药更为突出。特别近几年来门诊治疗室肌注抗生素的患者每天是寥寥无几, 急诊患者的输液率几乎百分之百, 是否每个患者均需要输液抗生素的确是值得我们医务人员深思的一个问题。

1.3 超剂量用药而滥用抗生素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进入人体通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阶段, 计算出药物的表面分布容积, 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给药途径、给药剂量, 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中县级以下医疗单位的药师只有被动发药的义务, 没有主动给药的权利, 一切医生说了算, 势必导致给药剂量较大, 甚至超量使用, 笔者曾随机抽样100张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处方, 其中极限用量有10张, 超量使用有4张, 这可说明医生是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而把药物蓄积的毒性淡忘了。

1.4 越新型的抗生素临床医生越滥用

滥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就是培养细菌的耐药性, 使耐药菌株越来越顽固。难治的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从表面上看, 广谱抗生素的疗效越来越差, 一度被视为神奇的抗生素正在失去它们对抗疾病的威力, 医生面对如此窘迫唯一的办法是使用更新型的抗生素,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的专家惊呼:“目前细菌的变异速度与新型抗生素的面市之比为6:1, 无论怎样加快研究新型抗生素也赶不上细菌的变异速度。”如此下去, 总有一天细菌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治。

1.5 多联合用而导致滥用抗生素

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更为严重, 基本不按抗菌谱分类用药, 能用窄谱抗生素即可有效的疾病, 偏用新一代或高级广谱抗生素代替;用一种抗生素可达疗效的, 却将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可谓“飞机、大炮一起上”, 直追求短期效果和自得经济效益, 双联甚至三联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的现象频频发生, 导致患者菌群失调, 病情越治越重, 转入上级医疗单位后发现此情况, 停用抗生素后稍加调整, 便不治而愈, 劳民伤财的事真叫人疼心。

1.6 患者盲目自购药品而导致滥用抗生素

目前, 药品零售药店在市场上星罗棋布, 客观上为方便群众购药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执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6月11日发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局令第10号) 第二条明确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1]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6号令《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18条又再次强调“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 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 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 应挂牌告知, 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2]然而, 在零售药店能执行此规定的又有几家呢?无论是抗生素和其他处方药基本上是有买必卖, 采取变通销售, 先卖药, 后补处方, 甚至推荐购买, 典型的是当买感冒药时均推荐一二种抗生素, 名曰: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有多少患者能知道, 抗生素对病毒毫无效果, 就是极少数人知道, 也是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实事求是的讲这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误区。

综上所述:笔者曾经与同学同仁分别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单位就抗生素使用情况做一次联合调查, 分别随机抽样各100张门诊处方, 统计结果令人惊心, 省级26%, 市级34%, 县级42%, 乡镇71%, 村卫生室86%。根据此情况用统计学原理画一正态分布图, 完全是“宝塔形”, 就是说越是基层单位使用抗生素频率越高, 如果从就医对象和年龄结构分析, 后果更严重, 已经到了杞人忧天的地步。无怪呼专家疾呼, 滥用抗生素, “无疑是对整个民族的犯罪”。

2滥用抗生素的原因

2.1 医疗单位缺少合理使用抗生素制约机制

二十世纪初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频频发出呼吁:要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也采取了各种论坛讲座方法大力宣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后果, 举例说明了现实危害和次生危害, 然而收效慎微,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缺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抗生素使用规范, 更没有制定一套必须执行的制约机制, 也就是说没有在制度与机制上行成强有力的防止滥用抗生素的举措和制度, 光靠论坛讲座解决不了现实状况。

2.2 执业医师医疗水平良莠不齐, 尤其乡级以下医疗单位

卫生资源配资不合理这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人才方面在乡镇卫生院更为突出, 一个乡镇卫生院甚至连一个大专毕业生都没有。他们治疗原则很简单。今天这种抗生素不行, 明天再换一种, 后天再换另一种, 三天不行转诊上一级医疗单位。不转诊你说怎么办?连做简单的药敏试验的设备都没有。所以说乡村医疗单位是滥用抗生素的主阵地。

2.3 医疗单位和药品零售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加速滥用抗生素

“民以食为天”这是永恒的真理。医院要生存、医生要吃饭, 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怎么办?势必从患者要看病的身上打主意。新特药价高利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业内人士人人皆知, 往往患者在医生诱导下, 虽然价格高些但效果好、见效快, 患者只好舍财止痛, 所以, 新型抗生素一面市在临床上就大量使用, 在药品零售企业推广使用的力度更大, 这其中的奥妙不言而喻。

2.4 患者对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正确认识

随着医药知识的广泛普及, 患者对小病自购药品, 自行治疗的频率越来越高, 到了药品零售企业购药只要说明症状, 店员推荐的药品有数十种, 在自认为反正比去医院看病购药便宜少麻烦的思维指导下, 盲目购药, 那么抗生素便是推荐的首选药物。抗生素的使用, 真正按规定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并在药师指导下使用的所占比例极小。零售药店的推销原则:就是吃不好、当时也吃不坏, 其后果反正当时看不见摸不着, 哪里知道潜在的严重后果。

2.5 动物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有抑制杀灭细菌的作用被广泛认识后, 多渠道广覆盖地使用抗生素不得不说是一种抑制细菌生长的方法, 养殖业在饲料中掺入抗生素以防禽畜瘟疫效果相当不错。通过这一举措养殖户的农民的确增产增效。但是残留在动植物之中的耐药变异菌种却因食物而转移人体之中, 积蓄危害的后果是难以估算的。

2.6 深恶痛绝的广告宣传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也是商品竞争的体现, 其目的是唤起需求、引起兴趣、加速流通、扩大市场。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达到自身经济效益, 不惜违规, 甚至违法, 把只能在专业报刊上发布的处方药抗生素也拿到广播、电台上做起了广告宣传, 更不谈什么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了。典型的事例, 治疗性病, 使用某某抗生素保证“一针见效, 永不复发”, 简直神奇到极点, 灵丹妙药。那些形象代言人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浑身的铜臭味叫人深恶痛绝。

3对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对策

滥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过敏和毒性反应, 将诱发人体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其次生危害甚至使人的五官、肝、肾等器官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对此, 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3.1 制定强有力的抗生素使用规范和使用原则

临床上使用抗生素已今非昔比, 如何根据药代动力学的原理, 以恒速恒量给药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又防止滥用抗生素带来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需要卫生主管部门牵头由医师和药师共同研究制定一套抗生素使用规范和使用原则;根据疾病和细菌种类确定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尤其需要规定的是:需要与不需要, 窄谱与广谱, 单联与双联或多联的使用标准, 明确各级医师对抗生素使用的用药目录, 刚性规定哪一级医师只能使用哪一些抗生素, 严禁越权越范围使用, 从机制上制约滥用抗生素现象发生。

3.2 强化药师给药制度

在用药时, 尤其是在危急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需要制定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个方案的前提是“以效应为目标”。但在治疗实践中由于专业特长的不同, 往往医生考虑的给药途径和给药量与药师考虑的给药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所以, 大力发展和推广临床药学势在必行, 建立血药浓度监测及细菌耐药监测系统, 开展耐药机理研究, 探求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措施, 制定耐药菌所致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案, 对临床合理用药给予积极指导, 药师应介入临床, 参与查房、会诊, 与医师共同制定个体给药方案, 指导合理用药, 会对滥用抗生素问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业培训

在前述中调查100张门诊处方, 在乡村两级医疗单位门诊患者使用抗生素频率分别是71%和86%, 基本上形成只要看病都用抗生素。从处方分析中发现只要静脉注射治疗的100%使用抗生素, 形成无论什么病离开抗生素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奇怪乎?否!原因无非两条, 一是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缺少理论基础, 对抗生素的药代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次生危害没有正确认识。二是缺少系统的学习培训, 尤其对新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慎了解。所以,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本着关系民族和民生问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 从根本上提高其业务水平, 以达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目的。

3.4 加强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抗生素的管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局令第10号) 发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此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就执行了。九年多来究竟执行如何呢?此规定在药品零售企业是大打折扣, 为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有买必卖, 甚至推销抗生素, 根本无视法律法规。对此, 药品监管部门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进行了认真检查, 但监督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毕竟有限, 还远远跟不上面广量大的药店“游击战术”;就是当场查到违规销售处方药, 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 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 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这样轻微的处罚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应当严查重罚, 令其本利无归, 才能达到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目的。对一些屡查屡犯的零售药店可以采取停止销售甚至吊销许可证方能予以抵制。

3.5 坚决禁止饲料中用抗生素作为添加剂

在动物饲料中禁止用抗生素作为添加剂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抓饲料生产企业, 对其深入宣传饲料中加入抗生素的危害, 尽量晓知以理, 动之以情, 使其深明大义。另一方面建议有关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用其他没有副作用的微生物作为添加剂, 以达到动植物防病治病的目的。就是允许的兽用抗生素也要合理使用。

3.6 坚决杜绝媒体对抗生素功效宣传, 误导消费者

2001年1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4月1日以后抗生素类药品一律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发布。虽然此项规定以达八年之久, 但是有些媒体以经济指标承包完不成任务为由, 继续顶风违法违规, 甚至“打游击战”, 查时就停, 不查又广, 广大患者深受其害, 监管部门查处分开, 有检查权的单位无处罚权, 有处罚权的单位不检查, 相互推诿, 广告检查员深受其罪。对此, 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痛下决心, 采取强有力的手段, 坚决禁止, 方可造福一方百姓。

事实上遏制滥用抗生素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 而且其危害今天就能够知道明天的后果, 倡议全社会有识之士赶快亡羊补牢吧。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局令第10号) 第二条1999年6月11日

篇3: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医院,抗生素滥用,管理对策

2004年10月9日国家卫生部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部分医院的抗生素滥用现象仍较为突出。为此,卫生部于2011年5月6日召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马晓伟副部长对今后一段时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目的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新型抗生素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先后上市的抗生素已有10余类300余种,临床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抗生素达153种以上,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但因种类繁多和“一品多规”、一种“多名”等原因,医务人员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因行业“潜规则”和药品流通环节的“社会因素”影响医生的合理使用。据中国医院管理研究机构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对此,中国有关专家告诫:再继续滥用抗生素的话,我们迟早要自食恶果,治疗效果会倒退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灾难。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发出呼吁:“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2]。

1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1.1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任何抗生素均有不良反应,它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般症状较轻。

1.2 毒性反应大、脏器损害重。

由于大量、长期的使用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致。常见的抗生素毒性反应对脏器的损害有:(1)胃肠道反应。(2)肾脏损害。(3)肝脏损害。(4)造血系统损害。(5)神经系统损害。

1.3易致院内双重感染率。

医院内感染中,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引起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双重感染较常见,尤其是严重的疾病、手术病人、年老体弱者、婴幼儿更易发生。

1.4 掩盖病情和干扰判断,延误诊断和治疗。

由于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致使对诊断有参考作用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有时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5 产生严重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是抗生素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致,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使用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1.6 引起药物热。

在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疾病在感染初期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虽然感染得到控制,但发热仍然得不到控制时,应考虑是否是药物引起的。

1.7 发生后遗效应。

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听力的影响。

1.8 浪费资源和增加经济负担。

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也能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使用抗生素,或给不该联合用药或预防性用药的病人实施联合用药或预防性用药,可用价格低廉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疾病使用高价抗生素等均造成大量药物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给国家和医疗保险机构造成经济损失。

1.9 不断产生耐药菌株。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警告,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类有可能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专家学者对细菌耐药的研究表明:(1)耐药菌株产生速度之快,研制1种新型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却不足2年,新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2)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青霉素1次剂量只是2万-3万U,而如今则需用几百万U。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率高达90%,我国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才20多年,而它的病菌耐药率已达60%-70%,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曾使肺炎及肺结核的病死率降低了80%,但目前对70%肺炎球菌感染无效;(3)耐药菌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人群中传播,而且母亲在妊娠期间滥用抗生素,新生儿也可能耐药[3]。

2 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2.1 抗生素滥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有:

(1)没有抗生素用药指征的治疗性用药;(2)不重视或无条件病原学检查乱用;(3)用药次数、途径及疗程不合理;(4)选择药物品种、剂量不对;(5)随便使用广谱抗菌药物;(6)下大包围联用抗菌药物;(7)没有指征的预防性用药;(8)不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忽视配伍禁忌;(9)盲目追求用“新药”、“贵药”、“稀药”。

2.2 医院使用抗生素过滥的现状。

根据中国科协“抗生素类药滥用的公共安全问题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各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率在70%以上,其中外科患者应用率达97%~100%,门诊患者应用率也高达30%。而WHO推荐的抗菌药物应用率为30%,欧美发达国家约为10.4%,发展中国家为41.7%。据研究机构报道,在中国有40%以上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在预防性用药的病人中半数属于使用不当,使用抗生素病人中1/3以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3]。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生素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在2002年中国医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以上[4]。

2.3 畜牧业中抗生素使用普遍。

为了预防或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在食用动物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每年有750~1000吨的金霉素和5000~7000吨的土霉素用于食用动物;在农业中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已经囊括了人类自身使用的全部抗生素的种类。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严重超标[5]。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3.1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监管不力。

抗菌药物滥用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有严格的抗生素管理规定。而我国从2000年左右才意识到抗生素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国家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0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200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2009年)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形势仍较严峻。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把抗生素当“普药、当饭”吃,助长了抗生素的滥用。

3.2 医务人员的原因。

医师滥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1)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2)没有抗生素应用指征而预防性用药。(3)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4)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的抗生素疗效亦越好。而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5)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如关节炎多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使用抗生素。(6)不注重抗生素和抗菌药的区别。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而目前在病毒性感染或在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现象较为普遍。(7)用药无规律:有些医师由于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随意延长给药时间;还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缓解,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8)无感染的局部症状使用抗生素现象较为多见。比如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9)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10)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倾向增多。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应使用窄谱抗生素。

3.3 临床药学工作重视不够、指导监管不力。

我国临床药师的培养才刚刚开始,临床药师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观念还没转变,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的用药指导不够。

3.4 患者方面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习惯性使用抗生素,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这是滥用抗生素的常见现象。

3.5 药品销售方面因素。

国家尽管对药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和监控,但药品品种之间、生产厂家之间和药商之间存在不良竞争,医生用药受到药商不恰当的推销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医生开出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

3.6 社会方面因素。

在畜牧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据国家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对抗生素滥用公共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的资料,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18万吨在国内销售,人用、兽用各一半,人均消费量138克,是美国人均使用量的10倍以上。按WHO推荐的DDD计算,我国医院抗菌药物AUD达85 DDD/100人/天,超过了国际平均值30%的近2倍[6]。

4 控制抗生素滥用的措施

4.1 国家相关部门从履行政府职能的角度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相关药品管理法规;(2)制定强制措施。要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采取强制手段,促使药厂、药商、医院、医生降低滥用抗生素的风险,合理使用抗生素;(3)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及岗位责任心教育,加强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合作,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4)加强对社会人群的宣教,提高人们对滥用抗生素造成人类危害的认识,从小树立自觉抵制滥用抗生素的意识;(5)借鉴国外做法,制定干预措施。从源头抑制抗生素滥用现象,如:禁止社区药房无处方出售抗生素、禁止人用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

4.2 医院方面。

从医院管理的角度采取以下措施:(1)要有完善的监管组织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下设临床药学办公室,隶属药剂科或医务处,直接监督管理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并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和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抗生素监管考核办法,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轮换、淘汰、引进办法,药占比和抗生素比例等一系列指标控制的监管措施;(2)制定抗生素分线分级管理办法,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将医院的抗生素种类控制在50个品种内,并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线分类管理。按照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以上医师三级进行逐级审批管理,控制使用权限,防止药物滥用;(3)制定控制指标和奖惩制度。根据科系、专业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比例,通过院长与各科主任签定“责任目标”对各科室进行管理,对超出比例的进行处罚,并定期分析通报;(4)要提高对临床药师培养的认识,加大培养力度,把基础好的、经验丰富的人员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落实临床药师的点评监控制度。(5)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对药品的监控、处方集的推广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可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切实提高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控制抗生素应用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从源头进行控制。

总之,在国家对滥用抗生进行专项整治的时期,医院应切实带头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医务人员要站在对人类健康负责的角度,切实控制好与合理使用好抗生素,在抗生素的专项整治中起先锋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澄,张剑萍,华雪蔚等.从处方分析探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必要性[J],中国药房,2012,2(23):97-101.

[2]郑英丽,周子君.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危害及合理使用的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1):23.

[3]肖永红,侯芳,王进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0,5(29):94-96.

[4]郑英丽,周子君.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危害及合理使用的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2007,1(123):23-27.

[5]张田勘.抗生素:人与动物的环境链.南方日报,2004-11-12.

上一篇:10年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下一篇:关于开学参加军训的个人体会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