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2024-07-02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共9篇)

篇1: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区教研员调研指导四中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

5月15日,乐山市市中区教研室刘正洪主任率领9位学科教研员来到乐山四中调研,采取多种方式诊断教师素质能力状况,为教师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作精心指导,受到学校领导、教师热情欢迎。

据了解,此次调研不提前通知,也不听学校领导汇报,而是直奔课堂,听“推门课”,听课面很广,听了学校行政的课、省级骨干教师的课、教研组长的课、高级教师的课、中级教师的课、年青教师的课、新教师的课,共18人次。各科教研员听完课后,与授课老师亲切交谈,充分肯定了老师们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创新之处,同时也指出了有待改进的地方。随后,各科教研员又走进教师办公室,同老师们座谈,调查了解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的感受体会,解答老师们的疑难困惑。课间时间,教研员又纷纷走访学生,聆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最后,各科教研员将调研情况同学校领导交换了意见,并就教师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乐山四中张东海

2012年5月20日

篇2: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20xx年11月21日至31日我赴上海参加了《分享教研经验,提升教研能力》主题研修班。在这短短的十天中,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观摩了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数学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区角活动,聆听了4位优秀园长的专业汇报。上海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之快,上海幼教人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以求和创新奉献精神,让我感受颇深,收获甚大,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永远在学习研究的路上。

这样的体会是基于黄琼老师第一天为我们做的《上海学前教育改革的追求和实践》的报告。黄琼老师系统的为我们介绍了上海学前教育改革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让我们对学前教育改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我深深的感受到做幼教人的无私奉献和为幼儿付出一切的艰辛,也体会到幼教人的自豪和快乐。对幼儿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对幼教的追求是不可以停歇的,我们永远走在学习研究幼儿的路上。

二、一个好园长会带出一个优秀教师团队,打照出一所有特色幼儿园。

洪晓琴、李建君、郑慧萍是我们这次学习中接触到的几位园长,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一个好的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保障。好的园长就会带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打照出一所有特色的幼儿园。首先好园长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来吸引着优秀的教师,我接触到的这几位上海园长和蔼可亲,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幼教人特有的幸福和快乐。其次,好园长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办园理念先进,风格独特。作为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我在上海园长身上看到了丰富的知识,感受到了他们深邃的思想,美好的精神境界,为幼儿园注入了活力。

三、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观摩了上海优秀教师的集体教育活动,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趣味横生,寓教于乐,老师的表情、手势、眼神在与孩子们的表现与互动中,将快乐自然的流露,老师创造性的教,幼儿创造性的学,真是心领神会,配合默契。充分的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上海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幼儿时时刻刻都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教师的驾驭能力高,真正的师幼互动,所有的教育活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切实感受到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篇3: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为把区域内的各中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整合各类资源, 促进区域中职学校、教师之间交流分享, 实现校际之间教研优势互补, 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区中职教研员应主动承担起服务教师教学、指导教师科研、组织教研活动等任务。如我们在区域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中, 设计了教学设计、说课比赛、教学呈现、论文成果一系列的活动, 有效促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教研进行深层的实践、研究、交流、反思, 从而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逐步形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教研引领, 互相促进

作为研究伙伴, 教研员的工作与一线教师、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探究教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模式, 还应跟踪、参与学校一个阶段内的每一次教研活动, 和教师一起梳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帮助教师把问题变成研究专题, 并提出研究思路和要求, 设计研究活动的环节, 包括确立研究专题、引导教师反思、交流讨论策略、课堂教学验证、形成初步结论、整理研究成果。因此, 充分发挥教研的职能, 以校际合作、名师引领、新秀培养等形式统整区域教研工作, 挖掘学校内在资源, 加强校际联系, 发挥骨干示范, 达到优势互补, 营造教研活动区域化、项目研究问题化的教研氛围, 促进教研更加科学有效。

1.2 团队建设, 凝聚力量

为让教师不只是自己一个人钻研教学教研, 根据区域内中职学校实际,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 由导师、主持人、学科教师组建如青蓝工程工作室、骨干示范工作室、网络研究等各类工作室, 将教学、教研、理论、实践等资源汇聚。在工作室中, 有骨干教师也有青年教师, 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 有经验丰富的理论专家与有操作能力强的实践行家, 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一部分, 工作室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进行学习和研究, 比如我们的新教师培训, 有了区域青蓝工程工作室, 结对指导教师不一定是本校的骨干教师担任, 也可以是区域内其他中职校的骨干教师, 通过区域骨干示范、优势互补有利于新教师思维碰撞、教学研究, 激励新教师的成长。

通过对工作室的建设、管理、考核机制, 把工作室打造成为教育教学示范的窗口、教师成长的摇篮、教学研究的源泉, 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全面性, 达到优势互补、以弱带强、均衡发展, 形成区域合力。

1.3 区域活动, 助推教研

根据区域中职学校的实际, 在建立教、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下, 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中职教研活动, 如校际教研模式交流、教育教学方法探究、教学设计研讨、教学方法实践、中职学生技能训练策略等, 通过校际教师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技能竞赛达到校际同行互助合作、交流提升。尤其是师生技能大赛, 借助技能比赛的平台, 组织开展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和讲座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推动教学研究的进程。如我们举行区域全员电子教师技能比赛、计算机教师说课比赛等, 教师们为参加比赛, 查阅大量资料, 积极进行实践, 强化了师生专业理论和实践, 调动了教师对专业钻研的热情。

在区域教研活动和比赛中, 加强教师对专业技能提升的主动性, 加强区域互动, 有效推动教师自觉探究教育教学研究。

2 以立体化校本教研促进区域中职学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根据区域性特征, 围绕教学中的共性或是个性方面的真问题进行专题提炼, 让教师在专题教研活动中由被动接收式变为主动参与式, 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力, 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联系, 因地制宜展开立体化的校本教研, 群策群力, 协助改进, 推动区域教学教研的均衡发展, 共促区域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2.1 发现问题, 提炼专题

研究始于真问题, 真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 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就在于解决教学中比较棘手或困惑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 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教学反思一栏, 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教育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对理念的困惑、技能的突破等即时做好记录, 并从中进行梳理, 选择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进行反思, 在此基础上把主要问题提炼成研究专题。

2.2 开展研讨, 探究策略

研究专题确立后,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借助区域学科工作室、区域中职QQ群、博客、中职网络研修社区等渠道, 采用问卷、座谈、观摩、调查、网上对话等多种形式, 把自己的困惑亮出来, 向同行们发出帖子, 诚请有这方面经验和思考的老师参与研讨, 献计献策。大家围绕专题畅所欲言, 反思困惑, 介绍经验, 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与辩论中, 取长补短。教师及时对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寻找问题的根本症结, 并对专题作出分析思考与梳理:谁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哪些可以作为我的专题资料?我该怎么做?初步形成问题解决策略, 再组织工作室团队进一步探究论证策略的核心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形成正式的问题解决策略, 为后续课例设计、实践和研讨做好准备。

2.3 课例实践, 应用策略

通过前期的准备, 根据已形成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师要围绕所确定的专题进行课例设计, 要把问题解决策略内化为实际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进行说课分析、现场授课, 并邀请工作室团队、行业专家、学科教师等参与观摩。根据不同的课例采用实录法、调查法、检测法、统计法、案例法等, 认真做好课堂观察, 要用录像机拍摄课堂全过程, 便于课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辨析。肯定成功之举, 指出不足之处, 探究、应对具体的问题策略。若有必要再进行二次课例实践及同课异构等形式, 继续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直到真到把问题解决。

在课例实践中, 授课教师要深刻演绎问题解决策略, 必须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 促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参与研究观察者围绕一定主题要撰写一份反思报告, 有选择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行为的变化过程;提出研究专题的教师要根据整个活动过程和证据,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写出研究报告。因此, 在发现问题、专题研讨、课例实践这一立体化教学研究中, 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3 以网络化平台教研拓展区域中职学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对中职教师而言, 只凭之前所拥有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很难胜任不断变化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 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及实践, 并将提高教学教研及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职业教学生涯。结合区域中职学校教师的特点, 依托网络互动平台, 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 通过网络活动和在线课堂, 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 为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提供有效路径。

3.1 搭建平台, 活动提升

积极利用研修网、北碚教育网、校园网、QQ群等搭建网络平台, 组建学科协作小组, 选出经验丰富的学科教师为学科协作组组长。在网络研修平台, 各协作组根据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实训难点的突破等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起相应的研讨活动, 组织教师们在网上回贴讨论交流, 将区域内的中职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团队合力, 助推区域中职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3.2 网络互动, 在线研修

利用网络平台, 设立互动课堂, 指导教学实践。由于行业、企业专家平时比较忙, 到学校现场讲解的机会比较少, 为了解决时间冲突, 对教学中疑难问题、某些重点专题, 不定期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实时专题讲座、案例分析, 给予教师指导点拔, 并利用视频软件同步录像, 供教师开展实时或异时学习。同时也可以跟行业专家约定时间, 定期在网上开展在线答疑辅导研讨, 帮助教师从企业专家身上吸取经验,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3.3 资源共享, 形成合力

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分散, 为有效的将各校的学科教师的资源有效的整合, 形成合力, 有序地组织区域内的中职学校收集教育教学的资源, 定期开展在线同堂异构教学、教师教学录像、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比赛, 将优秀资源分门别类的放在网络平台上共议、共评、共学, 聚焦集体的智慧,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学习、研究、分享与交流,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4 以反思化团队教研助推区域中职学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定向思维中走出来, 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 鼓励教师敢于面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 大胆地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与评价, 在区域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交流, 对于提炼成果、营造良好教研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4.1 撰写日志, 自我反思

职业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 中职教师, 一定要同步时代, 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其实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鼓励教师坚持撰写教学日志, 对触动自己的事情要仔细写, 努力寻找切入点, 比如一个关键点、一堂课、单元、学期、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中的困惑或关注点, 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 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自己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从表面深入本质。

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包括理念与实践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回顾反思, 并不断思索探究, 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 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再通过实践检验修正理论。教师, 是教者更是“学者”, 需真正的沉下心来认真的反思学习研究, 才能真正的提升自我。

4.2 多维交流, 拓宽视野

教师在进行教学教研时, 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 认识问题的角度, 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因素的局限, 往往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问题的解决也不一定科学和正确。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反思环节中、教学日记中、教学博客中、网络研修社区中展现自己真实的思想, 同时分享同行、教育专家或是企业实践中的理念及实践智慧, 这对于正确认识问题、找出不足, 寻求进步和需要改进的策略及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 以区域或学科组建不同形式的主题文化沙龙, 文化沙龙研讨可不定期的随时的进行, 针对教研热点和重点, 与同行广泛地、面对面地交流教育教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碰撞思考问题的多维度,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营造良好的团队研究氛围, 通过主题式文化沙龙使得问题的研究得以拓展和延伸, 也有利于形成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的反思型研究团队。

4.3 归纳总结, 提炼成果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时时自省, 时时进行归纳总结, 以问题、课例、案例为载体开展分析研讨, 不断改进, 从而形成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同时以案例、实录、论文、课题、教材等形式提炼研究成果, 教师的思维得以拓展, 教学行为得以改善, 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促使教学教研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结束语

通过我们探索区域中职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的互培路径的行动研究发现, 通过教研引领—团队建设—区域活动这一路径可有效形成区域教研合力, 通过发现问题—开展研讨—课例实践这一路径把可有效开展立体校本教研, 通过搭建平台—网络互动—资源共享这一路径可有效优化网络平台教研, 通过撰写日志—多维交流—归纳总结这一路径可有效生成教研成果。通过这四条提升区域中职校教师的教研能力互培路径的研究, 以区域为单位, 凝聚教师合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开展真问题研究, 真正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改变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研究, 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摘要:区域中职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影响着一个地区教学教研质量的高低, 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势, 如何通过区域中职学校教师互培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本文从统整化区域教研、立体化校本教研、网络化平台教研和反思化团队教研四个方面对区域中职学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路径作了以下探究。

篇4: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关键词】 教研工作平台 引领 教育科研

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工作平台(教研工作平台)创建以来,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有了国家层面的管理和评选机制,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得到社会承认,也为我们天津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以教研工作平台的运行机制激励教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教研工作平台已成为激励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推进器,引领研究方向的指示灯,进行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的资源平台。自2004年起,通过教研工作平台开展的论文、课题评选和展示活动,不仅使广大技工院校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技工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通过申报参加评选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下,天津市参加市级评选的作品由起初的100多篇逐年递增至近5年的年均600篇左右。说明技工院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不断提升,而且参评作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课题在教研工作平台上获奖。全市技工院校教师普遍树立了“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的意识,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技工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

组织好每年度的教育教学论文、课题评选和推荐工作是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和各技工院校开展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作用,达到推动全体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目的,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积极思考和创新实践。现将我们的一些思考梳理出来,供大家指正。

一、引导教师明确技工院校教育科研定位

要实现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教师必须从事教育科研;要实现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从事研究、探索,才能将新观念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消除从教的疲惫感,改变教书没有乐趣的心理,教师必须从事教育科研,在研究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使教师不会像蜡烛那样,燃烧之后毁灭自己。但是,在过去技工院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的心理,认为搞科研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情,认为从事科研工作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技工院校教师主动从事科研的意识不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必须明确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

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既有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技工院校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技工教育规律,研究的内容是技工院校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技工院校健康发展。因此,技工院校教育研究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当技工院校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才能吸引广大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参加;参加的主体是全体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教育科研繁荣发展。为此,我们提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是:以当前正在应用而又急需补充完善的教学管理问题为对象;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科教学遇到的问题为对象;以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

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利用jnpx网站以及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将教研工作平台上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的信息理念及时向各学校宣传讲解,使广大教师基本消除了教育科研神秘高深以及教学、科研冲突论的原有观念,普遍树立起正确的科研意识。

二、引导教师培养锻炼教育科研能力

通过前几年的论文、课题评选工作,我们发现教师在树立了正确的科研意识后,要达到科研活动出成果的目的,还必须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技工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对教育实践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针对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应当从以下方面培养和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1.提高选题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宗旨是为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从事教育科研首先遇到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教师首先要具有选题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出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现象都能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选题。只有技工教育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现象,才能成为教育科研的选题。所以,对教师选题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要选择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选择具有新意或有新知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创性的题目,对同一题目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对已有题目进行补充完善等。技工院校教师在选择研究题目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要适合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师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国内外的职业教育某一领域的问题展开研究,往往得不出创新性的结论。因此,选择题目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择的题目不要超出自己实践和可以观察到的范围,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选择的题目要适合自身的研究能力,就是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主要有,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将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endprint

(2)要发挥教研工作平台选题指南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的选题能力,我们倡导教师要关注教研工作平台公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选择恰当的研究题目提供依据;要关注以往已经研究过并取得相应成果的问题,以避免重复研究。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根据教研工作平台公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拟定出每年度的重点题目,为培养锻炼教师的选题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要培养锻炼理论思维能力

开展技工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学科专业等理论对教学实践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推导、论证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因此,理论思维能力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必备能力。我们倡导教师要着重在以下方面进行锻炼和提高。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从事教育科研必须具有理论修养,理论能够为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教育研究是难以得出创新性结论,甚至是主观臆断的结论。可见,对教师来说,强化教育理论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强化信息资料收集的意识

收集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是做好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证。只有收集和占有丰富的资料和信息,才有可能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思维过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做到心到口到的同时,还必须做到手到,及时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把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保存起来,为从事科研做好资料准备。

(3)要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理论思维对所积累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新知、新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挑战过去的思想观念,转换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创造出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的教育科研成果。

3.要注重提高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是要以规范的文体和规范的文字为载体,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教师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也成为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这需要教师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针对论文、课题评选过程中存在的写作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定期举办了相关的培训讲座,同时倡导教师要仔细研读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及写作方面的书籍,对于提高教师科研成果总结概括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评选激励机制

要切实发挥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要消除“为科研而科研”“为评奖而科研”的旧观念。积极创造为提高技工教育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而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为此,我们提出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

1.坚持同行评审制度

在组织论文、课题评选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对评审专家进行培训,以统一标准。对各技工院上报的论文、课题,要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编组,坚持由同行专家对各类成果进行集体评审,最后得出综合评价。避免“外行审内行”的现象发生,确保评审结论经得起考验。

2.建立反馈修改机制

对于不符合评奖标准的作品,要写出具体修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作者,帮助其进行修改、提高。

对于获奖但仍存在需要补充完善的作品,也要将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帮助其继续提高科研质量。为其作品能够推荐到教研工作平台参加评奖和展示创造条件。

通过反馈修改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科研氛围。使广大教师深切体会到,开展论文、课题评选工作是为了引领他们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不仅要求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全体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对各技工院校论文、课题评选组织工作进行评优表彰,激励各校认真做好科研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校级评选、推荐工作。规定对于获奖特别是在教研工作平台上获奖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篇5: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汉南小学:李涛

学习、探究、创新、提高袭卷了整个教研领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学习在整个汉南区铺展开来了!非常有幸,我也是其中一员!本此学习的课程是“教研能力与实践策略培训”。本课程基于“专业引领、技能提升、统筹规划、重在实施”原则,以“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按照“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要求,探讨教学与教研方法与案例与分析的4个模块的学习,旨在提高全区教研组长及中心备课组的教师综合素养和教研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当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整个学习设计巧妙,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案例展示和讨论,更有方法授予,起于理论,落于实践,是一次务实而认真学习。本次培训安排较为紧张、有序。资源丰富、内容合理、形式多样,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一、解读教研发展及政策,了解教研组的职能及现实的挑战。杨国金老师的讲座立足国内中小学教育,放眼国际教研形式,让我们不出国门就能了解英法德美的教学教研特点,结合实际,让我们明白国教研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从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法国、德国和美国教研给我们的启示。深入浅出分析教研的发展历程和形势,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研发展宏图,坚定了立足岗位求发展的决心。教研的春天真的来临了!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成长自我,发展学校教研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立足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为学校教研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刘合荣老师的讲座《对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技巧》让我们了解了学校教学研讨面临的挑战、教学研讨的基本概念,懂得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表现和成因,掌握提高教学研讨的方法与措施。为自己在工作时进行教学研究,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教学技能的倾囊相授,让工作变得轻松而快乐。

杨国金老师的《教研机构转型与教研人员专业发展》,让我们明白了教学研究对学校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他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求教师增加自我的价值和信心,更加增进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性认知,能进一步开拓教师的教学、学术与社会视野。傅华强老师的《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与有效管理》让我更加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原本我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有很大的畏难情绪的,但是这次学习后坚定了信心: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一个展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研修成果、个人魅力的窗口。它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学生、家长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傅华强老师在讲座中解决了许多我们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建立校本研究工作室?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等等。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排除万难也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决心。谭细龙教授的《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技能,如何指导年轻教师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让我进一步了解备课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备课的基本技法并能有效运用于实际。特别是谭细龙运用先体验后总结,再提升的方式讲座,让学员们在玩中学习,换位思考,从而明白备课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在酣畅淋漓中反思。

本次研修,让我再次见识了专家们渊博的学识,领略了教学金英的智慧、经验和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培训是我教学生涯的又一次崭新的里程碑,我将在不断学习的求新之路上,渐行渐远!

篇6: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板庙小学举行送课下乡活动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3月24日,板庙小学送课下乡活动第一次走进红云村小学。学校行政部分成员、小学各教研组长及来村校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

三位教师独具风格的示范课,活跃、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的心灵之花绽放,激情与个性得到张扬。独特的课堂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与会听课老师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课后,由教导处主持召开了教学探讨会,各教研组长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就“课改后的教学如何进行”谈了看法。最后,学校刘校长和教导处负责人作了总结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篇7:如何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一般通过四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参加培训,提高水平。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因此无论原来教师的学业水平如何,都需要在职的继续培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基础的要求。

作为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如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等,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如每年的各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培训等,这样的外出学习确实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校外的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第三,就是坚持校本培训,通过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实现集体研讨,集体学习。

二、积极读书,自我增值。

由于培训受到资金的约束,那么更主要的学习渠道是让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网络之书,图书室对教师开放,倡导教师积极读书,尤其是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学校主要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书源,引导教师读书的兴趣,搭建教师读书交流的平台,比如班主任论坛在进行时,向每个班主任发放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书籍2至3本,要求学期末的时候上交,校长亲自检查,可以在书上圈点勾画,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并且要在下次论坛交流心得体会,但是目前在对教师读书积极性的引领上还是比较欠缺,大多数教师还是埋头繁琐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

三、开展教研课,促进教师。

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分轮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校上观摩课,学校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并推选为镇级、市级或者省级的优质课选手,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真正找到恰当的反思点,坚持认真反思的教师比较少,更多的教师是在应付,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仅仅检查教师有没有反思,而是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要注重交给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做一些有用的反思,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具体可以进行一些教学反思的培训,展示一些优秀反思,减少反思的数量提高反思的质量,最好能够公开在自己学校的网校上,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每一学期评选出优秀的反思给予表彰,编辑成册,也许效果会更好。

篇8: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陈丽娥

个人简介:现任中山市坦洲镇联一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山市信息技术课题过程管理专家,中山市小语会会员。曾荣获中山市先进教师,课题研究优秀管理员,课题研究论文评比50余次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积极参与2007年至今连续9年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2009年至2013年的“四校”和2013年至今的“五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同时还负责指导中山市南头镇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工作,2013年至2016年成功指导坦洲镇和南头镇申报立项了8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访谈者:陈校长,您好!您长期担任中山市信息技术课题过程管理专家,2013年至今成功指导坦洲镇和南头镇申报立项了8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请问您参与课题管理的背景是怎样的?

陈校长:“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无法治理好一方地区的。也就是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想做好具体一个方面,就得从全局出发。2013,中山市电教站孙仲廉站长和贾建荣老师主张的区域联合课题研究管理方式在中山市已经卓有成效,成立了一支课题管理专家小组,负责管理全市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给了我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主要负责坦洲镇和南头镇的课题研究及课题开发。如中山市南头镇民安小学的《利用信息资源库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山市坦洲镇的“五校课题”《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中山市坦洲镇七村小学的《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拓展阅读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中山市坦洲镇裕洲小学《利用信息技术传承非遗产咸水歌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山市坦洲镇实验中学《翻转课堂在数学复习课中的研究》等。

访谈者:在这些课题的组织与管理上您是如何协调课题学校、负责人、教师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陈校长:《种树郭橐驼传》……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可见只有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尊重人性特点,才能做好事情,所以在课题管理中我主要采取了“柔性管理”的方式,柔性管理(Soft Management)是一种“稳定和变化”的非强制性管理新方略,强调“以人为中心”,其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而是依赖于人的心理过程。柔性管理特点有多方面的,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组织激励的科学化。我更欣赏的是它的偏平化和网络化、激励化。它让每个组织成员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提供人尽其才的组织机制。所以我们是带着促进镇区和学校试验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的目标,在课题研究的组织中做到公平、公正。

比如:现在坦洲镇五所学校共同开展的《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有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语文科组长、骨干教师。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主要基于实验成员的特定性的原因,通过层级的管理来实现“柔性化”管理。课题组主要设有课题负责人、课题总组长、小组长、试验教师。在整个研究中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日常,主要是各所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研究。我作为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主要是协助课题负责人,根据试验教师在研究中发现或遇到什么困惑以及提出的建议,制定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实际的试验工作都有赖于试验教师。逐步形成自下而上、注重自主研究、个性发展、追求实效的管理模式。

《三略》有讲: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其实在整个课题开展中,我只不过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协调好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工作都是课题组每个成员在做,大家都在默默努力。首先做到优质资源共分享。例如:组织五所学校轮流举行集体性的研究活动,让大家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让各所学校体会到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深远影响。其次是让所有试验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学习。优先参加市内外的各类培训。让每位教师通过学习或培训感受到课题研究给自身带来的意义。最后是为全体教师搭设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日常各所学校除了自主研究,课题组还会根据试验教师的需要,为试验教师搭设各种锻炼的机会。如代表镇参加市级公开课的研讨,如在镇内轮流上研讨课,开展全员性论文评比活动等。让大家感受到课题研究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广阔的天空。

访谈者:在这种柔性管理下,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校长:多年来通过柔性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是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纵向管理压缩,横向管理扩张,横向管理向全方位信息化沟通的进一步扩展,形成网络型组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与实验的学校和教师都是态度非常积极、认真,真正是“不待扬鞭自奋蹄”,所有的成绩都来自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教师的课堂授课能力提高十分明显,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发展。教师获奖的人次达40余人,论文发表20余篇,也培养了不少新人,如:中山市南头镇将军小学的严玲珍老师,中山市坦洲镇同胜小学的张云老师,裕洲小学的郭金棠老师,安阜小学的李华湘老师,联一小学的苏影霞等老师,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的杨小良老师,中山市坦洲镇实验中学王怡涵老师等。

访谈者:在课题实践中,参与项目的教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陈校长:参与项目的教师最大的顾虑是如何兼顾好常规的教学和做好课题研究。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常规教学。我认为参与项目的教师在课题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产生了冲突,还没有很好地将课题研究和常规教学融合。所以,教师包括我自己要对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要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来做,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在教学方式上有突破。

访谈者:您长期从事课题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陈校长:“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大家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标就没有不成功的,大家有共同的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

首先,有一致的目标。申报课题学校、负责人、管理者、试验教师要有了正确的认识,课题不是为了装门面走形式,要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目标。

其次,课题研究讲实在。真正落实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定期交流,坚持日常研究,将日常教学和课题研究有机融合。

第三,给予课题研究和教师帮助。课题的管理非常重要,管理中既要站在管理层面考虑问题,也要站在教师层面思考,能多渠道解决课题工作中的困惑,为试验教师创设更多条件,给予教师帮助和指导。

最后,课题研究一定要不断突破。2015年11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其中指出“信息化建设推荐进度要追求平衡,通过专递课堂大力推进一校带多校的组织模式……”课题研究主题内容的选择以及课题研究的管理方式要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大胆突破,敢于创新。

篇9: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关键词:园本教研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现有幼儿教师从业的学历标准较低,以中专、大专毕业生为教师来源,尚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未达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幼儿教师专业化仍有一定差距。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较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均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模式化,知识面狭窄,较多的幼儿教师缺乏对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方向感。

(二)幼儿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

1.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理念

不少幼儿园及教师对于教育科研具有热情,但是在进行研究时却缺失或者遗忘了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但目前幼儿园教育科研目的异化现象影响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2.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缺乏,能力较弱

幼儿教师缺乏科研方面的知识储备,调查显示,教师在科研方面感到比较欠缺的依次是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选择研究方法的能力。

二、园本教研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园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是学校的一种存在形式。园本即幼儿园本位的概念是从学校本位(School-based)这一概念推演而来的,它包涵了三方面的基本思想:立足于幼儿园自身的、幼儿园有充分的自主权的、指向幼儿园具体的实践。园本教育研究是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办园思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的研究。园本研究在课题选择、价值取向、实施方式、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方面与一般的教育科研有所不同,它是幼儿园教育科研摆脱困境,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二)园本教研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

1.园本教研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的途径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教师改变自己职业生存状况、加快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幼儿园整体发展的园本教研以其研究问题来自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研究过程的情景性和动态生成性及研究结果的及时反馈等特点弥补了以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不足,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园本教研有利于幼儿教师知识的更新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园本教研中,幼儿教师必须为开展研究作知识上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检索和收集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研究信息,以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找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理论,主动更新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得以更新,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得以提升。

(2)园本教研有利于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园本研究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审视教育实践、分析现实问题,要求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多角度、批判性地考察自己实践的教育行为,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行为的优缺点。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成长,它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帮助幼儿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提升园本教研的绩效

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逐渐萌发进行园本教研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获得研究的知识与技能、知道研究的程序与步骤、掌握研究成果的撰写格式、知悉研究的适用性与推广度,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的条件

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植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要唤醒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确立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最终促成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园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化功能需要从加强园本教研的管理、构建切实可行的园本教研模式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一)加强园本教研的管理

在园本教研中,管理者应按照教育研究的客观规律,合理组织研究活动的各项工作,协调好研究中各部门和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以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研究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实行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管理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量的管理指的是硬性指标、硬性规定;质的管理指的是柔性管理。园本教研是园长负责下教师的教育研究,研究的行动性和实践性特征使思维和行动成为园本研究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从管理模式上说,园本教研的管理应更侧重于质的管理,包括规划与计划、组织与实施、奖励与惩罚等方面。量的管理在园本教研中运用较少,主要有参加活动的时间、参加培训的时间,阅读量,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教育故事的篇数等。

2.建构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增加教师的成功感

每个教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与需要。幼儿园应创造条件展示她们的才华,提高和强化教师自我效能感,激发起对研究的内在需求。通过目标激励模式以设定园本教研目标来激励教师的研究动机,指导教师的研究行为,使教师个人的研究需要、期望与园本教研的目标挂钩,以调动教师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借助榜样激励模式,用突出典型的园本教研的个人及其事迹对教师的教学及研究活动进行激励;运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在评价方法上,提倡质性评价

园本教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实践智慧积累为主要目标的研究活动。因此,园本教研的评价方法主要可采用评语评议。即用谈话或语言的方式进行的评价,可以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也是园本教研得以实施的有效措施;还可建成长档案袋。主要收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展示成就和进步,描述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既是对成果创造人的最好的鼓励和评价,也是对研究方向的昭示。

(二)建立多元化的研究共同体

教师集体的合作互助是园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提倡构建合作反思的研究平台,以形成多元化的研究共同体,强调教师研究成果的学习与共享,大力推行“提问-研讨-验证-反思”的研究方式。在讨论中通过认知冲突与解决最终获得共同发展。

1.年级研讨组

建议根据日常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幼儿年级为班组,成立“主动学习活动小组”。结合本年龄段幼儿教育典型案例开展“协同反思”,包括成功的做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潜心思考,互相借鉴,使教师们从中得到启示与提高。

2.课题研讨组

通过成立各种行动研究小组,主要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还可就实践中的疑惑与问题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验证。

3.专家引领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园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专家引领是园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建议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举办讲座;邀请由高校教师组成的指导组参与幼儿园活动,指导研讨,通过与专家的直接对话,进一步明晰研究深入的方向。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内容,引领教师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实现自我发展,形成以“教”为着眼点、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主线的学习型教研。让教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全面解剖和深层分析,将理论观点逐渐内化成教师个体稳定的自觉教育行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等.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M].上海: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公司总经理讲话稿下一篇:4s店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