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2024-07-06

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精选9篇)

篇1: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事物、新概念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1999年,区信息化办公室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全区建立村级科技信息站,我村成为首批示范村。我们领导班子意识到,随着形式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农村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信息化的路子,经反复研究,我们决定从村级管理信息化入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全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村几年来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勇于实践 我们村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从99年下半年开始提出的,当时我们村的企业金锚公司已经实现微机办公,利用互联网信息开展电子商务,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到世界各地,吸引了很多国际上知名的大经销商来洽谈业务,公司的业绩也蒸蒸日上,这对于我们观念上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认为信息化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利,农村的发展同样要依赖科技进步,在村里已有部分工作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应用问题,例如财务工作,很多地方在推广电算化,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完成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党支部经过研究,一致同意开展村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和办公方式,寻求农村基层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引导村民走科技路,提高生活品位,提高全村在经济发展上的竞争力。我们把这项工作列为全村工作的一件大事,由支部书记负总责,确定村委会刘殿霞副主任负责抓这项工作,并招聘了三个大学毕业生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村务管理信息化说起来好说,真正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没有一个完整可以借鉴的方案,通过与软件公司多次研究,明确了既然要上,就高起点,别人已经做的我们借鉴,别人还没有做的,我们也要做的思路,编制出一套具有村务管理、党务管理、财务管理、地理信息、煤水电收费、物业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等十大模块,涵盖了我们村级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的管理软件。其中村务管理是最核心的部分,该模块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计划生育管理、劳动力管理、土地和住宅、绿化卫生、参军管理、村委会选举任职管理、幼儿园、合作医疗等多项内容。通过这套软件应用套软件,可以完全实现村级管理信息化。结合新办公楼的起用,我们采用了网络版的设计思路,办公大楼内进行了局域网布线,建立了中心信息站,在中心机房购置了曙光数据服务器和以太网数据交换机,各个科室配置了联想微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在一楼大厅安装了触摸屏,实行村务公开。2000年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神州之星村务管理系统在我村开始试用,到目前,我村大量的基础数据已经录入到计算机内,部分管理工作已经由计算机来完成。在我村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区科委、市计算中心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

二、取得的效果 计算机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智能化和规范化,用微机管理人员信息便捷,采集数据快,大大节省了人工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村里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变成了一个个字符,保存到机器里,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准确,在村里使用之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作方式也在逐步进行着改变,例如在我村进行人代会选举、党支部选举时,需要采集全村适龄劳动力的年龄、姓名等资料,依靠原始的信息采集方法,需要几个人工作十余天才能完成,利用数据库系统,信息的采集用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加上打印名单,也才用半天的时间,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采用内部联网的方式,可以通过触摸屏直接调用数据库,使村务、财务公开为村民查询。公司的财务情况每季度都要对全体村民进行公开,利用数据库的公开查询系统,村民随时可以到村办公楼下的触摸屏进行查询,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几年前的记录都可以进行查询。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深受村民欢迎。在村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我们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本村的网站,将村级的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进行招商引资,在全国农业信息网上注册了农业信息站,开展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例如我村村民进行工艺葫芦的种植,但苦于种苗的供应渠道和产品销售问题,我们进行信息发布后,有很多外省市的种植户和农业科研机构前来咨询,农户也感受到了信息化变革带来的好处。管理手段的改变,为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好村里的两个文明建设,2002年我村的经济收入达到553万元,新建商品住宅15000平米,集体积累不断增加,2002村级积累136万元,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三、经验和今后的打算 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就是从没有经验的时候走过来的,还需要向前不停的探索。我们的基本经验是领导对这项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长远打算,要舍得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信息化工作让我们尝到甜头,今后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在即将建设集中全村4000余村民居住的高档住宅小区内实行宽带网络接入,实现小区智能化管理,使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了解村里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村委会、村公司的管理和工作中,加大微机化应用的力度,使各个部门利用网络的优势互联互通,彻底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束缚,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

篇2: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果畜富民,石油强县”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和“团结稳定,加快发展,实干兴县”的工作大局,认真实施“1234”党建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尤其是“三级联创”、“创树”计划、后进支部整顿、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基层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去年“创树”计划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结表彰情况

县委为了认真总结2003年“创树”计划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表彰二00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表彰命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决定》、《关于表彰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表彰奖励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决定》等文件,县财政拿出150多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对127个先进集体和171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奖励现金131.8万元);在全县“创树”活动表彰大会上,对做出突出成绩的24名带头人、6名包建科技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对76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命名;在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活动表彰大会上,对2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对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名优秀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市委组织工作会议之后,县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县党建工作。我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2004年组织工作要点》、《关于建设百村党员学习教育阵地的安排意见》等文件,重新确定深化了“1234”党建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开展两项活动(创树千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和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活动);抓住三个重点(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解决四个问题(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质量差和利用率低、机关党建流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健全、社区党建工作难开展)。2月13日召开了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表彰大会,3月15日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上对全县党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对成绩突出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和命名。

1、“三级联创”情况。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深化“三级联创”内容。全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缺少“强班子、新样子、好苗子”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争创富村先进党支部、争做富民好支部、争当党员科技示范户”的“三争”竞赛活动,在全县树立“三争”竞赛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20个,推动了“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2、“创树”计划实施情况。今年,“创树”活动要按照巩固典型,提高一般的原则,命名表彰100名县级科技致富带头人,推荐10名市级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400名基层干部和党员取得绿色证书,为了深化“创树”活动,切实解决农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县委组织部3月12日至3月20牵头抽调果业中心、蔬菜站、畜牧站技术人员,并聘请市果业中心和延安农校专家组成三个科技小组深入乡镇和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2场次,其中现场培训28场次,受训人员达145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春季梨果管理工作。

3、后进支部整顿情况。按照村级组织建设“五个好”的要求,全县在30个后进村开展整顿工作,着重解决支部班子“瘫、软、散、懒”问题。工作组进村后,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各自实际的整顿方案,并按照宣传动员、学习教育、思想总结、整改提高、总结验收五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去实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全县共调整支部书记3人,调整支委13个,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02名,并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财务问题进行了清查,接受了群众监督。

4、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按照“八有一上墙”的标准,今年全县要建设高标准党员活动阵地100个。各乡镇党委把阵地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整洁大方,简朴实用”的原则,通过动员农村支部集一点、乡镇党委给一点、包村部门扶一点、县财政争一点、组织部从党费中挤一点的“五个一点”筹资途径,加强了农村党员活动室建设,7月底,将完成阵地建设工作任务。

5、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情况。今年,全县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准备选派50名年轻优秀后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

区挂职学习,全年力争举办两次报告会,县党校举办四期干部培训班,培训县、乡、村领导干部1000名,乡镇党校培训2500人。县委组建了六个考察组,深入县、乡各党委对年轻后备干部进行了考察考核,为选派干部挂职学习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县、乡党校分别举办干部培训班一期,培训干部1200人,其中县党校培训干部500名。

三、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我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全县辖6乡6镇,288个行政村,14.3万人。其中:贫困村136个,占47.2%;贫困人口5.7万人,占农业人口11.7万人的39.8%。贫困仍然是我县最大的实际,县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县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活动,即组织县、乡、村三级有帮扶能力的10000名党员干部职工(6000名机关干部职工,4000名村级干部和党员)帮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625元的10000户贫困户。县委要求每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利用每年“五一”、“十一”、春节前后三次长假上门探访贫困“亲戚”,与贫困户交友谈心,针对他们实际困难,从疏导思想、传播知识、开发产业、解决困难、帮助失学等方面帮扶,争取在三年内实现“5个2”目标,即人均2亩果、2亩草、2只羊、2亩基本农田、2000元纯收入。截止2003年12月底,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职工共建立帮扶对子10061户,累计捐赠帮扶现金85万余元,衣物6300余件,送面粉15930袋、科技资料1.91万册,赠送羊子3500只,赠送价值11000元的防非药物,赠送地膜、粉碎机等21000余元的农耕物资,维修和新修道路35公里,引进致富项目23项,帮助发展主导产业5320亩,救助失学儿童96名。在具体工作中开好三会抓动员,严把三关定对象(开好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大会,县直机关和乡镇党委有关人员会议,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会议;严把帮扶对象确定关、严把党员干部职工联户关、严把帮扶标准关),实行“五到户”(政策宣传到户、思路调整到户、产业开发到户、服务落实到户,增收体现到户),坚持六注重,狠抓六落实(注重思想发动,落实观念扶贫;注重扶持启动,落实政策扶贫;注重项目带动,落实退耕扶贫;注重沟通联系,落实感情扶贫;注重示范带动,落实科技扶贫;重视协作配合,落实社会扶贫),不断增强帮扶的实际效果。帮扶活动实行领导责任制,县委成立了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领导小组在组织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联户扶贫活动的组织指导、检查督办、考核评比。明确县级各部门、乡镇主要领导为本部门、本乡镇联户扶贫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定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每人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要求通过帮扶,使贫困户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基本脱贫。目标达不到,干部不脱钩;实行工作责任制。从2002年起,县委把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活动与全县党员干部职工评优树模、工资晋升、提拔任用相挂钩,列入部门、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作为干部公务员考核和党内民主生活会的一项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乡镇、部门密切配合,党员干部职工真心帮扶的良好局面。县委书记杨霄、县长薛海涛率先垂范,先后数次深入自己包扶的贫困户落实帮扶任务。据统计,全县30名县级领导平均每人包扶2户,平均深入包扶户5次以上,支助现金1.35万元,救助衣物126套,协调落实资金18.4万元,帮助发展梨果1255亩,舍养羊子1345只。

四、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农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观念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村级集经济“空壳”村较多,无钱办事的问题尤为突出;党员外出打工较多,正常的组织生活难以开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进性难以发挥;党员活动阵地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今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篇3: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农村基层社会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西方后现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中的信息化社会理论在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农村基层办公、议事, 乡村文化的信息一体化, 是农村基层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 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

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队伍力量是基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这些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 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发展局面。

(二) 农村基础设施的扩建与维护

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县文化馆、乡图书馆、村级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体育馆;文化活动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实验设备、打印机等;电力电网, 通信网络、数字电视、乡镇广播等建设。

(三) 开展怡性怡情的文化活动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为满足农村自身精神生活需要和提高自身素质而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建设。

二、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 加强基层建设信息化建设, 培育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化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 大力推进电视的数字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农村的基础, 能提高农村品牌建设, 大力促进各地的文化、经济的交流。在全国农村范围内, 大力推行有线数字电视, 使全国各地的农村广大用户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节目资讯、享受更清晰的视频画面, 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效应。同时, 有线数字电视通过调动农村的积极性, 引起村民的关注, 通过信息及时反馈、追踪, 整合农村物质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资源, 促进农村形象的传播, 加速了农村特色品牌形象的构建。

(二)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

农村教育事关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 事关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展教育要严格按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基层建设, 以培养出更多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镇党委应高度重视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增强培训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并将此纳入镇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统筹考虑, 拨出专门经费予以支持, 使村干部培训无后顾之忧。一方面落实提高村定额干部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 注重制度建设, 规范村干部监督管理

举办班干部规范化管理培训班, 从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廉政教育、领导方法、农村维稳等方面对村干部加强教育。组织开展“党员、党组织双向承诺”活动 (党员向党组织承诺、党组织向群众承诺) , 规范了村干部的从政行为, 对村务工作做到及时沟通、及时公开, 相互监督。不断拓宽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 多角度提升为民服务代办水平。

(四) 民主管理, 共享政务信息

为了积极配合村委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 村委应设置正规办公场所, 规定上班时间,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 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委大院等都换上新面貌。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 村干部按时上班、轮流值班, 确保村民有事能找到村干部, 随时都可以反映民情、接受上访, 并积极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村里设有党小组、村代表、理财小组, 各小组设立的作用都能发挥到位。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政务公开化、透明化、公众化;村务、财务、党务的文件、通知都能通过本村会议、公开栏等方式及时向村民公开, 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让村民安居乐业, 做到心中有数。

三、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及电视、电话的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基层社会建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发展形势令人担忧。农村基层社会建设面对着许多困难。基层建设水平总体滞后, 发展缓慢, 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基层社会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衰减, 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 目前迫在眉睫的就是加强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发展。所以, 我认为对农村基层社会建设作一个系统全方位的研究很有必要, 希望通过此文表达一些对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的看法, 并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农民、关注农村基层社会建设, 结合大家的力量, 共同促进我国的农村基层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韩美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武汉大学, 2005.

[2]何惠丽.新乡村建设试验在兰考[J].开放时代, 2005 (6) .

篇4: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关键词: 新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村的文化服务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让基层图书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活性因子,对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调整,提供农村所需信息,创建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基层图书馆要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信息调研和信息决策中去,及时获得国内外农村建设的文献资料。结合农村实际,为农民提供方向性、预测性的综合信息和选择方案。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给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等方面,使基层图书馆在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实在在地发挥好提供学习平台的作用。

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图书馆是文化活动场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主义发展不平衡,几千年来,一些陈旧、迷信的封建思想从根本上说仍然没有得到改变,经济落后地区和边远山区尤为突出。因此,基层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对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3、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是知识资源共享以及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这往往是广大农村所欠缺的,基层图书馆恰恰填补了这项空白。图书馆是推动科学技术向经济建设转化的桥梁,图书馆收集传播的大量科技知识和信息资料可以帮助人们从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拓宽致富门路,增强致富本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信息服务工作成为为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图书馆运用传统和现代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方式,完成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传播和利用,更好地为广大农村服务,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为生产者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商品信息,达到农业增产、产品适销对路、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促进农村基层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在各级政府中成立农村信息服务机构,综合规划、组织、实施和考核农村信息服务工作;二是将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和共享工程的信息进行合并,统一整合到农业信息网中,集中为农民提供服务;三是集中精力办好农家书屋,以流动图书馆的形式充实农家书屋的信息资源;四是大力建设农民工图书馆,为进城打工的农民用户提供服务;五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倡导海外人士、友好团体、大型企业和私人兴建图书室,为农村基层图书馆(室)捐赠图书,或为村民捐赠资金、设备等,为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献计出力。

2、以“文化下乡”为目标的新农村文化服务。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共中央、文化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县、乡镇、村三级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县图书馆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继续开展“送书下乡”工程等。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场所少、文化事业投入小等问题,积极应对,开展多种类型的服务活动。

3、加强对农村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一切形式的农村信息都是国家资源,在其整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应妥善地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类型的农村信息应走向一体化,其目的是使农村信息的检索更为简易、快捷和准确。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这里是指对信息本体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信息的生产、表示、搜集、整序、组织、存储、检索、重组、转化、传播、评价、应用等。通过这些环节增加农村信息资源数量和类型,提升农村信息资源的质量,完善信息服务,方便信息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农村信息资源的显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在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延生的经济价值(信息服务和信息商品的价值)的同时,也通过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而降低其他资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其他资源的升值,增加社会收益。很显然,农村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性,这种知识型服务应该由一个专门的组织来承当,而把基层图书馆建设成为农村信息资源受托图书馆将会是很好的选择。

管理和开发好农村信息资源需要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来承当起责任,于是知识服务型受托图书馆应运而生,而把基层图书馆建设成为知识服务型农村信息资源受托图书馆则是积极可行的。这样,基层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对当前我国大力建设知识服务型图书馆的一个积极探索,更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

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

84-85

[2] 蔡冰.公共图书馆为科学兴农服务举措[J].

图书情报知识,2011(2):45-46

[3] 张红胜.新时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篇5: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镇党委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三项工程”建设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有效载体,以蓝莓产业发展为工作主旋律,结合全镇实际,通过会议动员、张贴标语、电视差转台转播和发放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走访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和组织现场会,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制等方式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使全镇工作正常进展。

村级党组织“三项工程”建设工作落实情况

我镇基层党组织有30个,其中村级党组织22个,全镇党员1270名,其中农民党员978名。

一、村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

全镇22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48周岁,40周岁以下的仅占6人,文化结构偏低,项目支书有13人,致富带富能力不够强,整体素质急待提升,如何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及时选拔政治上可靠,有创业、带动能力的年轻同志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今年8月份我们调整了两个村书记,年龄都在40周岁以下;二是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典型,带动整体素质提高,以干沟村书记孙宪波同志为榜样,激发村党组织书记爱岗敬业、致富带富热情;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文化素质,鼓励和支持村书记在职学习。目

前,在职学习大专的有3人,本科的有2人;四是加强村书记后备人才的储备,利用五年的时间向省内各部分高校已选送33名“一村一名大学生”,为我镇各村级党组织培养了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人才;五是实行工作考核责任制,完善管理机制,严格兑现村级工作责任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努力使村党组织书记素质整体快速提升。

二、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和绩效考核 我们对全镇村级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已经延续了5年,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对村级工作考核评价的科学考核体系,我们对村书记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分为硬性指标、常规工作、党的建设和民生工作四大块,实行百分制分项考核。年终评比,与工资和评定荣誉完全挂钩,奖优罚略,对连续两年考核评比后三名的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考核不在前10名的村支部书记个人不能评荣誉,不在前五名的村不评定集体荣誉,通过建立完善村级工作,特别是村书记工作考核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村书记的工作热情。

三、村舍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全镇22个村,新建标准化村舍4个(三台、四台、干沟、榆树),其中镇村两级投入建村舍的是榆树村;6个村无村舍(大窝堡、南甸子、三道、黄花、玉丰、套子里),还有5个村舍是危房(五台、西沟、育林、于家、石羊),没有村

舍的村现在暂时在村小或租房办公,如何解决无村舍或解决危房办公的问题,我们的想法,一是积极协调向上级财政争取资金;解决一部分无村舍的村和村舍危房改造;二是积极协调对接单位帮助一部分资金解决;三是自筹资金解决。

四、农村党员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我镇建立了三大党员创业基地:干沟村养殖和蓝莓产业发展创业基地、桦林村果树苗木产业创业基地、榆树村温室大棚鲜瓜反季节生产创业基地。

1、干沟村党员养殖和蓝莓产业创业培训基地近年来,干沟村养殖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九台市牧业小区17个,长春市健康牧业小区8个,依靠养殖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民人均收入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镇确定干沟村为养殖业培训基地,引导党员群众发展畜牧业产业,目前全镇的畜牧业产业已由小区式发展向牧业园区方向发展。

蓝莓是一项新兴的种植业产业,今年我镇在干沟村种植4公顷,作为示范基地,主要采取改良土壤、地膜覆盖、打井浇灌和精细管理等措施。目前在全九台来说长势是最好的,基于这些,我镇把干沟村确定为蓝莓产业创业基地,现已对全镇22个村的党员群众进行培训,培训人次达到千人以上,为全镇蓝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桦林村党员果树苗木创业培训基地

桦林村是我镇典型的半山区村,人多地少,土壤贫瘠,几年来,村党支部把果树苗木培育作为支柱 产业来抓,现已发展果树苗木60公顷,果树苗木品种30余个,从事果苗培育的农民户有150多户,户均实现果苗收入2万余元,该村人均增加收入478元。根据果苗发展前景,我镇把桦林村确定为果树苗木培训基地,能带动8个半山区村发展果树苗木产业。

3、榆树村党员温室大棚香瓜反季生产创业培训基地 榆树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先后多次考察温室大棚鲜瓜,在此基础上,村支部书记冯玉柱为党员群众协调贷款50万元,建成12栋集中连片的大棚,从事鲜瓜反季节生产,现已初具规模,一年三茬,一亩鲜瓜收入4万元,效益十分明显,榆树村计划2年发展50栋大棚,我们把榆树村作为鲜瓜反季生产的培训基地,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发展鲜瓜生产。

篇6:XX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中共XX镇委员会一、一项最出色工作是城乡共建“十百千”工程。

按照XX县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统一部署,我镇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紧紧围绕城乡结对共建目标,延伸共建范围,细化共建载体,实施城乡共建“十百千”工程。“十百千工程”即组织县、镇直XX个以上单位党组织及XX名以上干部与全镇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服务XXX户以上群众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台阶、促进群众增收、共创和谐社会。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镇、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XX网、XX报等网站、报刊都对我镇的做法给予了专题报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创新共建格局,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把城乡共建“十百千”工程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与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成立了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二是干部包保到组,帮扶到户。百名县、镇、村干部与“三老户”(退职老村干、老党员、老上访户)、贫困户、计划生育重点户和发展潜力户等重点人群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到村、到组、到户,宣传国家政策,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帮扶群众致富。三是组织共建,共创共优。截止X月X日,我镇共成立联合党总支X个,联合党X个,形成结对帮扶干部与联合党组织联合协作,联合攻关的有利格局,有效解决了驻村干部单兵作战效率低、信

1息沟通不及时、交通生活难保障等问题。同时机关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携手提高,共创共优,极大促进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依托以城带乡,助推村级发展。我们始终把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农民需求,选建经济项目,在建项目中带人才、传技术,增强“造血”功能。一是部门联手抓项目。XX单位扶XX发展XX项目,组建XX合作社,吸收X户农户加入,户均增收X万元;二是借势造势强项目。XX单位与XX联合党委积极宣传推介XX项目,建设XX项目,惠及群众XX余户;三是帮扶并举出项目。XX为结对XX建设提供资金支持;XX为结对XX规范村级财务,合理运作村级互助资金;XX 免费为结对村群众整修电路等等。在共建单位的帮扶支持下,全镇初步形成了XX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路子,夯实了村级经济发展基础。

3、注重实事办理,落实群众满意。在共建活动中,我们积极回应群众的所期所盼,注重办理实事,让群众得实惠。按照“十百千”活动的要求,党员干部入户走访,人手一本民情日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摸清他们的思想,解答他们的疑惑,消除他们的误解。建立村情信息员制度,每个结对干部就是一名村情信息员,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村情民意收集系统,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共收集群众信息X条,梳理基层意见建议X余项,对一些苗头性问题,结对干部及时与镇综治办一起进行化解、调处,有力的确保了镇、村和谐稳定。县直城乡结对共建单位和镇村干部全部包保到组,与每个居民组十户结成共建对子,建立帮扶台账,二、一个最突出问题是镇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活力不足。一是年龄老化现象突出。去年村两委换届,我镇当选的村两委成员中X岁以上有X人,占总数X%,新当选的村书记、主任中X岁以上的X人,占X%。镇干部仅有公务员X人(含参公人员),其中X岁以上X人,占X%。

二是活力严重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中“三老”问题突出,摆老资格,用老经验,当老好人,不愿直面矛盾,不敢触及矛盾,不会解决矛盾,思想僵化,工作方式单一,干事创业热情不高。

三、一条合理化建议是外引内强,着力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针对镇村干部年龄老化,活力不足的现象,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充实干部。希望上级通过召考、选调、选拔等多种渠道为基层配备年轻干部,特别是建议把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来,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是提高政治、经济待遇,吸引人才。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吸纳有志之士加入村干部队伍。

三是选拔大学生村官,增强活力。加大大学生村官的招考比例,同时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给予扶持,确保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留得住,干成事。

四是拓宽上升通道,激励干部。进一步拓展打通镇、村干部的上升通道,让镇村干部干事有盼头,创业有激情,干好获重用。

篇7: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在党建抓手上求创**,激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县委紧扣党建“三级联创”总要求,不断创**载体,丰富内涵,延伸触角,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抓整合,实施“金种子”培训**计划。针对目前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不强的实际,县委决定把加强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工作作为**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05年开始,在全县大力实施“金种子计划”,努力把青年农民培养成**型党员的金种子,把农民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的金种子,把基层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致富的金种子。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现有的培训资源在设施、资金、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使培训工作有固定场所,有资金保障,有师资力量。活动开展以来,每年培训农民党员1500人次、中青年农民8500人次;累计发展40岁以下中青年农民党员24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81名;为参训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4000多份,每年实现劳动力定向转移5000人以上。吴陈河镇马鞍村入党积极分子孔令严在培训中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投资60万元兴办了5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成为**县县城和周边几个乡镇的主要“菜篮子”之一。河南羚锐公司在陈店等六个乡镇累计推广种植中草药颠茄草300亩,填补了河南省种植中草药颠茄草的历史空白。“金种子”计划得到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先后4次以部文件、组工信息、交流材料等形式专题印发**县“金种子”计划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中组部《党建研究》、河南《党的生活》、重庆《党员文摘》分别刊发了**县实施“金种子”计划的经验。

抓“双创”,延伸“双强”工程**触角。结合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要求,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富裕村、和谐村活动,创**了“双强”工程载体,延伸了“双强”工程触角,赋予了“双强”工程**内涵。县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大力开展创富裕村、创和谐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双创”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标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双创”工作初显成效,目前已培育出浒湾乡游围孜村、千斤乡大吴湾村等22个富裕村,吴陈河镇朱洼村、箭厂河乡詹湾村等47个和谐村,这些富裕村、和谐村已成为**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亮点村,成为广大农村党员脱贫致富的核心。浒湾乡游围孜村党支部在党员中率先推广香菇种植技术,现在已辐射到全乡及周边乡镇600余农户,种植面积达10万余袋,年产值180余万元,群众增收150余万元。箭厂河乡詹湾村原是信访多发村,在创建活动中,村党支部完善了村民理事理财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重点解决了一大批遗留问题,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全村风气有了明显的转变,成为和谐村创建的典范。

抓带建,丰富“金桥”工程**内涵。几年来,我们采取属地建、乡镇党委自建、挂职锻炼干部领建、依托当地党组织挂靠建等方式,先后外建党支部26个、党小组14个。同时,我们还以外建党支部为阵地,大力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活动,组建工会组织39个,外建团支部18个,外建妇女小组31个。**县驻大连农民工工会在**县驻大连党支部的指导配合下,在大连市西岗区为**县农民工联系了**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积极开展农民工服务和维权工作,其事迹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注,总书记亲自批示:“大连农民工工会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因带建活动成绩突出,驻大连党支部书记、信阳(**县)大连工会联合会主席袁继斌今年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吴陈河镇驻北京党支部书记陈复耀在北京创建了京豫陈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效益显著,影响很大。省委书记徐光春、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先后到驻北京党支部视察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外建党组织在带建中积极开展“回归”工程,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共兴办厂矿企业22家,先后投资达8000余万元,为**县的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在保障条件上求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县委切实把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阵地、物质基础。

加强组织设置建设。以社区组织和“两**”组织党组织设置为突破口,完善了基层组织设置,实现了全覆盖。

社区联合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联合社区单位,广泛深入开展“**社区、**服务”集中创建活动。结合城市建设,在县城**建了长潭、叶林、潢河、金水等6个社区党支部;结合中心集镇建设,在吴陈河镇**建了吴陈河社区党总支。非公依托建。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先后建立起1个工商联党组,1个非公党委、14个非公党支部,并充分发挥其在非公经济组织

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先后选派了58名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青年党员干部到非公经济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帮助开展党建工作。协会延伸建。在农村,以行业协会为载体,调整组织隶属,在行业内部或行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延伸党组织的组织、引导和管理职能。目前,全县农村共建立个体经济协会、淮南猪养殖协会、银杏协会、板栗协会等协会党支部7个,党小组11个。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近年来,**县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相继**建、改建了一批村活动场所和社区阵地,有效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活动条件。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县委强化组织领导、灵活资金筹措、狠抓规划建设,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上级规划两年建设的35个场所建设任务。市委组织部在**县召开了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现场会,对**县场所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借此东风,2007年5月,县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再投入4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其余157个村场所全面进行改造扩建和配套提升。目前,**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

落实基层组织活动经费。实行三个倾斜,即:财政向基层倾斜、党费向培训倾斜、政策向村级倾斜。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基层党委每年保证有6至10万元的党建办公经费。近几年,累计筹措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更**县、乡党校教育培训设备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拿出30%,用于农村党支部电教设备、片库、示范基地等党员干部培训设施建设和农民党员专项集中免费培训活动。扎实推进中组部解决村级干部待遇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偿制度,落实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确保村干部报酬待遇不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充分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三、在能力建设上求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提高认识,创**举措,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打造了一支过得硬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

注重在培训中增强能力。积极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采取了“外派锻炼、上挂学习、出国研修”的办法,每年选派一批35岁以下的乡镇副科级实职干部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民营企业挂职锻炼;选调了三批51名30岁以下的乡镇年轻干部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和群团组织上挂锻炼;多批次选送35岁以下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从事劳务、研修工作,已有115名干部出国研修,另有120余名干部完成了前期培训。我县创**干部培训教育方式的做法,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市有关会议上予以肯定。

注重在选拔中激活能力。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和“5+1”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打破身份、职业等界限,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了团县委书记、女副乡镇长等正副科级干部40余名,并对公开选拔出来的干部,全部实行一年试用期制,有效保证了公选干部的质量。不断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采取候选人提名三次“海推”、县处级领导民主测评、县委常委会集体决定的方法对县高中和县职业高中校长进行了选任,在创**干部选任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注重在监督中规范能力。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了“三化”监督方式。重点岗位监督经常化。把监督党政“一把手”作为重点,聘请了10名德高望重、党性强的老同志担任监督员,定期不定期的到各局委和乡镇,对“一把手”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团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进展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巡视和监督。重要时期监督制度化。明确领导干部工作调动、职务升迁、家庭婚丧寿病、营建住房、因私出国等为“重要时期”,要求按《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如实向组织、纪检部门申报,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监督。重大事项监督专门化。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坚持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并由组织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合开展审查,确保阳光操作,保证了监督工作效果。推行“三化”监督的做法,被省、市组工信息和有关党报党刊全文刊发。

四、在机制构建上求创**,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

以贯彻落实先进性教育中央“四个文件”和省委“双七”制度为契机,狠抓基层党组织长效机制建设,健全了三级共建、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大合力。

创**工作机制。县委围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管理、活动三个主要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统一的制度规范。完善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度、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制度等,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完善了县、乡镇党委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服务基层制度、村党支部工作记录调阅制度等,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发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汇编,并为各农村党支部统一制作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和工作制度版面。建立完善了党员服务承诺制、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活动中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创**考核机制。对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企业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机关学校党组织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分别制定了量化考评细则。通过考评,加强了对全县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强化了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紧迫感,带动了全县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形成了党建工作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机制,使全县各单位党建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干部使用有绩可查,促进了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

创**服务机制。近年来,县委着眼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大力实施“1+1”扶贫助残济困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在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几年来,全县116个县直单位5189名干部职工帮扶了5373个贫困户,累计捐款捐物1230余万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助学活动,募集助学资金230余万元救助了1257名贫困学生。“1+1”工程的扎实开展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引起了国务院、中纪委、监察部扶贫办领导的高度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创**责任机制。建立了以“四项制度”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一把手”负责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级责任,落实好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制定了“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方案和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并明确乡镇、村及县直部门的职责任务,年初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细化各基层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的目标任务。领导干部包村挂点联系制度。建立县委常委、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镇、村制度,乡镇领导分片包村制度,乡镇干部蹲点驻村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奖惩激励制度。建立季度汇报、半年检查、年度考核的工作制度,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党建活动方式的创**和工作水平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居民人均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均居全市第1位。经济综合实力由2002年的全省83位上升到51位,上升了32个位次。**县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等10块国家级奖牌。

篇8: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成了拥有种种自主权的生产经营主体, 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提高, 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则失去了对集体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 经济关系淡化, 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 公共事业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党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逐渐缩小。而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职能转变没有及时到位, 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 导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 作用发挥不够。与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产生了很大差距。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自治主体缺乏。由传统的“统治”方式向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 治理主体也由政府转向了村民, 然而, 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农民, 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合作精神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公共精神缺乏, 再加上由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 使一些较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了以“九九、六一、三八”为特征的村庄人口结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核心, 聚不成合力, 影响生产和管理。其次, “两委”班子不协调, 有些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一把手”的地位, 并代替村委会决策, 干预村委会自治事务。有些村委会成员又片面强调自治, 认为村委会是众多村民选出来的, 有群众的拥护, 比由上级任命或几个党员选出来的村党支部群众基础强, 所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服从党支部的领导, 同党支部书记形成对抗, 严重影响工作, 也使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使村里面的工作陷入瘫痪, 争权夺势现象非常明显, 有些村甚至出现利用宗族或金钱等的手段干预村务政务等现象, 影响了基层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 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 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 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 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 农村出现了生产大户、农业协会、经济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 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中村开发, 新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 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此外,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 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 流动性较大, 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 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 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 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 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 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 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教育体系, 通过各级党校、干校以及各种农村培训机构, 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业务培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 并通过外出考察、锻炼等多种渠道, 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 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 不断改进领导方法, 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 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 努力开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的场景, 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教育农民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的作用, 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上。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相关权益和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要组织农民讨论协商, 制定农民共同遵守的村民公约, 规范和约束农民行为。

(三) 创新用人理念,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理念, 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方法拓宽用人的渠道, 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 打破身份、籍贯等条条框框的限制, 可采取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 面向全社会选拔村干部, 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的人才引进来。要加强建设后备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工作, 注意从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在乡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 选拔出经济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 并对培养对象定期考核, 特别优秀、已具备领导干部条件的, 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 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政治舞台。

(四) 创新村级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必须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 从体制上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 坚持“两个不动摇”, 即坚持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 严格界定“两委”职责范围, 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在村级组织中, 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 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围绕自身职能, 依法照章开展工作。

(五) 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 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优化组织设置, 扩大组织覆盖, 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归一, 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或党委,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村企联建党组织。即突破行业界线, 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 由企业党员厂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支部 (党总支、党委) 书记, 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三是村居联建党组织。在城郊与城区接壤的地区, 将行政村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 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 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四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 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 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 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 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实行党员信息一网通, 实现城乡对接的党员“无缝”管理, 从而增强农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篇9: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领导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成了拥有种种自主权的生产经营主体,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提高,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则失去了对集体经济资源的控制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公共事业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逐渐缩小。而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职能转变没有及时到位,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导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与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产生了很大差距。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自治主体缺乏。由传统的“统治”方式向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治理主体也由政府转向了村民,然而,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农民,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合作精神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公共精神缺乏, 再加上由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使一些较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了以“九九、六一、三八”为特征的村庄人口结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影响生产和管理。其次,“两委” 班子不协调,有些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一把手”的地位,并代替村委会决策,干预村委会自治事务。有些村委会成员又片面强调自治,认为村委会是众多村民选出来的,有群众的拥护,比由上级任命或几个党员选出来的村党支部群众基础强,所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同党支部书记形成对抗,严重影响工作,也使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使村里面的工作陷入瘫痪,争权夺势现象非常明显,有些村甚至出现利用宗族或金钱等的手段干预村务政务等现象,影响了基层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出现了生产大户、农业协会、经济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中村开发,新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此外,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流动性较大,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教育体系,通过各级党校、干校以及各种农村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业务培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并通过外出考察、锻炼等多种渠道,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努力开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的场景,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加强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教育农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的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上。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相关权益和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组织农民讨论协商,制定农民共同遵守的村民公约,规范和约束农民行为。

(三)创新用人理念,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方法拓宽用人的渠道,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打破身份、籍贯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采取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拔村干部,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的人才引进来。要加强建设后备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工作,注意从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在乡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选拔出经济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并对培养对象定期考核,特别优秀、已具备领导干部条件的,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政治舞台。

(四)创新村级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从体制上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坚持“两个不动摇”,即坚持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严格界定“两委”职责范围,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在村级组织中,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法照章开展工作。

(五)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归一,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或党委,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村企联建党组织。即突破行业界线,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三是村居联建党组织。在城郊与城区接壤的地区,将行政村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 四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党员信息一网通,实现城乡对接的党员“无缝”管理,从而增强农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上一篇:2017畜牧兽医局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下一篇:以一生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