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商业化模式

2024-08-02

微信的商业化模式(精选8篇)

篇1:微信的商业化模式

微信的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

对微信的观察是一种学习,同时对其它移动产品也适用,就产品论产品,同时希望给创业者一些启发。

一、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我把这叫做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它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toC的增值服务,比如QQ的头像、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少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微信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二、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独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产品,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了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在一个页面满足用户主诉求,这就是facebook,twitter,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三、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的价值?查看“附

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

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但这样做,微信会有什么麻烦呢?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一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的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而为用户习惯发生变化了,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利好,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四、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微信打开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我说的“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像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现然经常收到的短信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

在订阅上,微信并没用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它创业者的机会。

打开app后的第一页,就是app的起始页。这页就像门户的首页,微博的timeline一样,是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一页。facebook官方客户端对这一页的调整发生过巨大变化,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参考。通过对这一页的观察,也就能判断一个客户端产品团队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传统的pc企业都会很吃力,比如淘宝、yy的客户端,所以大企业不是什么都干得好的,这也是移动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五、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 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它产品的导流入口。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它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

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对话窗口的应用,腾讯在QQ上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积累,微信为什么会搞这么一个笑话出来,这一直让我想不通。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六、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甚至在timeline上都没有提醒,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我想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内涵吧 丰胸产品哪个效果好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但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它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他的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七、一张船票

手机交互界面太小,多个应用间切换不方便,这给移动产品的商业化带来了巨大挑战。所以,微信完全不能如外界想像的商业前景那么无所不包。这现在看起来仍然只能是一张船票,而不是一艘航空母舰。

或许移动应用上,就不可能存在QQ那样的航母,而只能是一只只的舰队。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选择上大船,还是成为舰队的一员,将是一个挑战。但微信的成功给移动领域的创业者了一个信心,只要你关注用户体验,嗅觉敏锐,至少有机会成为一艘船,而且可能不会面临巨型航空母舰的威胁。

篇2:微信的商业化模式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信的世界走入我们生活和工作,生活中可以用微信和朋友聊天沟通感情,把我们的快乐分享给大家。工作中,我们可以和顾客沟通感情,使我们与顾客成为朋友,促成我们更多的销售。所以,微信是我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分的朋友,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通讯交流工具,已成为我们生活得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据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在排名前十的流行智能手机应用中,腾讯的微信排在第五位。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中有27%的人都是其活跃用户。这种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基本上来说微信只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市场上被用户使用。这进一步说明微信在世界APP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户,在市场中有巨大的比重。

在微信拥有广泛的用户的同时,其活跃人数也相当庞大。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目前已经达到4.38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比去年同期增长57%,直逼目前号称拥有5亿月活跃用户的WhatsApp。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就一直稳步上升,最高季度增速超过30%。不过,从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增速放缓,第二季度下降至10.6%,总体来说,微信的使用与活跃人数的基数十分多,为电商运行经营提供了广泛的受众,这为其成为电商运行的平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电商平台成为可能。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由中国人创建的国际化的互联网公司;经营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致力为全球所有人创造便捷的交易渠道;自成立以来,集团建立了领先的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近几年更积极开拓无线应用、手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电视等领域。其用户基数和活跃人数也十分庞大。据招股书显示,截止第二季度末,阿里巴巴集团的总活跃买家数达到了2.79亿,同比增加50.8%,用户数增长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较于其他数字而言,阿里巴巴用户数的增长较之收入和利润增长更具有长远意义。而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数更是从三月底的1.63亿攀升至1.88亿。据CNIIC的数据截止去年底的数据,中国网购人群达到3.02亿,也就是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淘宝、天猫和聚划算)”的用户数就站到了整个中国网购人群的九成以上。(2014年8月)。

从阿里巴巴和微信的活跃人数中,我们可以得出微信的使用的人数基数和活跃人数比阿里巴巴庞大的多,微信具有巨大的人数优势,同时其在移动端的用户众多,使得手机的购物等更加便捷,这为其开展微店、微信支付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生活中常见微信电子商务方式:

如今,微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上支付和在微信上购物。而微信电子商务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使得微信电子商务变得更加多样。通过朋友圈,可以实现许多微信经营和电子商务。1.微信代购。

微信代购是指在微信的朋友圈发布各种商品代购来进行经营的活动。目前国家没有明确对微信代购的相关的法律规定。微信代购可能买到假货,根本不是海外的产品,交易模式完全基于买家对店主的信任、,可能会使得买家受到欺骗,因此,微信代购的平台需要更加规范,从而使得微信的电子商务友好又快发展。2.点赞。

“集赞”活动是最近兴起的一种营销方式,主要有集赞抽奖、送礼品、送免费旅游等形式。微信点赞活动有的会讲诚信,有的则会找各种理由推脱,以拥有最终解释权为由拒绝兑奖,而目前工商部门对网络营销的监管还不很完善。因此,微信针对这一不安全的微信营销,限制了好友数量,微信公众账号的好友数量最多不能超过5000,凡是有四次“集赞”行为的公众账号,一旦发现立即永久封号。从而净化了微信朋友圈,使得微信电子商务的环境变得更加安全,使人们能够更加放心的进行微信购物。3.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式营销(病毒性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传播方式主要有免费的服务、节日祝福、事件策划、人际关系网络、APP广告等。其典型的案例如疯狂猜图。这款游戏中有大量植入的品牌,通过猜图,使人们将自己不知道的图片向自己得到好友寻找答案,从而使得商家的品牌得到宣传,提高了商家的知名度,以达到自己加大营销的目的。

4.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在这里可以通过微信渠道将品牌推广给上亿的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对于小米手机来说,自问世以来,利用疯狂的饥饿营销模式,赚足了眼球,也获得了巨额的销售业绩。小米紧抓移动互联网营销趋势,积极接触了微信公众账号并一发不可收拾。小米手机微信号,可直接实现小米各型号手机的预约购买,可进行话费充值和订单查询。而其中,小米手机的微信帐号后台客服人员有9 名,这9 名员工最大的工作是每天回复100万粉丝的留言。其实小米自己开发的微信后台可以自动抓取关键词回复,但小米微信的客服人员还是会进行一对一的回复,小米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的提升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以平台,大大增加了小米的亲和力,使其能够随时出现在用户的身边。

三、微信电子商务模式的Swot分析

Strength:巨大的用户量使其宣传的成本更为低廉,根据著名的“六人圈”理论,世界上随便两人之间通过六个人就能互相认识,而对作为已突破了6亿注册用户的微信而言,其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用户数量就使得企业的宣传更加便利,成本大幅减轻。并且能够将虚拟的社交圈与现实的社交圈结合起来,因为作为一款首先以便于朋友之间联络的社交软件而言,微信刚推出时的主要目的是使得朋友之间的交集更加便利,这就使得在后续的电子商务模式中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交圈中也是以认识的朋友为主,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更加能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使得信息传输高速有效。

Weakness:官方缺乏监管,信息良莠不齐,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有些奢侈品方面的代购中,可能会参杂很多的假货以及高仿产品,这使得顾客会蒙受巨大损失。而对于公众账户来说,目前可能由于更种原因,会使得其受到的限制过多,从而无法完全达到原本所期望的营销目的。还有就是从安全角度来说,目前微信安全隐私问题有比较大的隐患,而且网络社交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很多方面存在安全漏洞,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安全隐患。

Opportunity: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智能手机的价格以及定位在慢慢降低,使得绝大多数手机使用人群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微信在智能手机中的安装率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而且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一直都在呈飞速的增长状态,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70.0%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手机网民的增加则是给了微信营销一个大大的机会。而且微信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能够博得大众的眼球,从而达到吸引广大用户的目的。

Threat:在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网上的营销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微博营销、电子商务网站等,这些营销方式都对微信的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冲击力,也都有其微信所无法比拟的自身优点。而且微信还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商业模式,其自身的发展速度过快,自身任然存在缺陷。还有各大移动运营商对于微信虎视眈眈,各自推出打压微信发展的措施,意图进一步压制微信的快速发展。

篇3:微信的商业路

微信, 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前最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 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可以群聊, 仅耗很小的流量, 适合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目前, 微信5.0版已经进入内测阶段, 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 自然很多人把微信作为企业推广的一种营销工具, 但微信的威力不仅于此。

曾几何时, 认为博客死不了, 微博火不长。经过三年, 微博进入了低谷。此时, 微信开始“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并向着商业迈进了。

曾经价值300亿的微博转年折价30亿吸收了阿里巴巴的资本。微信风光无限, 今年的价值是多少?明年是保值、增值, 还是贬值?

微博和微信, 谁更有商业价值?微博主要是通过看和写来互动, 微信则主要是通过听和说互动。听和说的增值业务开发难度远大于看和写, 换句话说,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能更适合“手+眼”的互动。

博客更多是依靠大屏幕和大键盘, 眼睛和手停留的时间越长, 带来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微博更多是依靠小屏幕和小键盘, 但仍没有脱离大屏幕和大键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链接, 使其商业发展的难度比博客要大。微信呢, 主要用于屏幕和无键盘, “看+听”的应用流行速度虽然很快, 但开发的附加值却极高, 因此也不难理解微信最近为什么拼命加速商业化了。

3G科技, 微信更加鼓励企业对客户进行关系管理 (简称CRM) , 通过与用户的直接沟通, 腾讯未来更加希望把微信打造成一个功能性的平台。在微信5.0版中, 将企业级服务号由每天推送一条信息, 改为每月推送一次。部分企业认为, 每月仅推送一次过于严苛, 有时用户粉丝更希望能频繁的互动相关内容, 也许不是每一天, 但每月一次又太少了。目前, API开源性接口较为封闭, 仅针对几家战略性合作企业开放, 微信在接口方面应该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开放。未来大部分企业将会同时开设多种账号, 如订阅号和服务号, 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号处理用户的投诉和反馈, 而通过订阅号处理一些活动内容的推送。

微信是强关系型社交平台, 更适合于作为品牌用户的服务传递渠道。而微博具有及时性、分享性等特点, 更适合作为品牌曝光的媒介。

据相关数据显示, 有四成的微信用户年龄在20—29岁, 其中以大学生和IT从业人员为主, 分别占27%和24%。

随着微信5.0支付渠道的开通, “扫一扫”等功能或许可以成为微信支付的又一个战略方式。微信未来的商业化应该更加注重深层次与商家的结合, 同时实现一键支付功能, 打通渠道, 这样在未来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上, 将会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谈谈微信的商业化

微信将从“被动商业化”过渡到腾讯“主动设计规则”的商业化。“如果错误地判断了发展的趋势, 可能过去十年积累的成果会在一夜之间被颠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一次访谈中, 透露了他的担忧。

两年的时间, 微信成为智能手机使用者必选的应用, 近四亿的用户, 月活跃用户近两亿, 微信公众平台100万的公众账号, 其中海外版本We Chat的用户超过7000万, 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滚雪球式的用户规模增长及巨大的商业化想象空间, 造就了“微信红利”, 在全球最大广告集团WPP公布的全球价值排行榜中, 腾讯首次超越社交巨头Facebook, 排在第21位。

腾讯的老对手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感慨到:“微信在无线上已经是一个单极世界, 它已经成了《黑客帝国》里无所不在的Big Brother。”目前, 用户使用微信时间与其他应用的比例达到6∶4, 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

流量广告和游戏是中国互联网百战百胜的商业化模式。微信如果放开四亿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超大的用户流量必然会让商家得到巨大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垃圾信息推送、信息过载等问题, 势必会影响微信的用户体验。

较先介入的微信电商化模仿淘宝开店模式的微购物商城平台, 但因后台简陋、转化率过低等原因, 目前陷入困境。移动生活电商团队主导的线下o2o业务, 初期曾摸索按会员数收费、单店收费等模式, 但效果不佳, 最后调整为向企业提供定制化的CRM解决方案。在影视音乐、付费文学等领域, 微信也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在互联网业界有这样的比喻: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就像住在同一座山上, QQ用户安扎在从山底到3000米海拔的地段, 新浪微博用户主要占据3000—5000米的地段, 而微信用户却是从山底到山顶全面的占领。3000米以下的用户可以靠游戏、会员增值服务等B2C业务收费, 3000米以上的用户价值虽高, 却不好收钱, 唯一的突破点在于B2B业务。而微信的切入点是帮助传统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转型, 而绝不是“卖广告”。

微信可以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 让任何人、任何企业轻易地通过微信提供服务。微信解决了人和人的通信问题, 还有望解决人和企业的通信问题, 甚至人和设备的通信问题。

微信商业化的摸索

从微信公众平台诞生开始, 微信团队就一直在探索微信的商业化模式, 频繁“触摸”每个领域, 三亿用户成为其商业化最好的试金石, 微信商业化的最佳渠道在哪里, 大家都在观望。

事实上, 微信商业化的路不止条, 微信团队的策略是“渗透”, 渗透到每个行业的尖端或者代表性企业中, 于是, 出现了大名鼎鼎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行的微信号引起互联网行业极大的关注, 微信团队开始筛选有代表性和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接口开放, 包括:微信路况、印象笔记、南方航空, 以及小i机器人等, 这些得到重点培养的公众号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微信路况是在LBS以及交通查询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印象笔记有着数百万的用户和笔记资源支持;南方航空启用了微信订座的新渠道;小i机器人则是在语音聊天和智能服务上非常的强大, 可以说这几个公众号在每个领域都各有千秋。

微信的用意十分明确, 传递出能量后, 等待不同领域商家的答卷, 通过成绩判断其是否符合微信商业化的条件, 结果很明显, 招行的CRM服务以及南航的便捷式功能脱颖而出, 成为第一道商业化模式, 这个模式也让广大金融类和运营商疯狂地加入微信大潮, 这其中也包括联通、移动和各大银行。

微信商业化的选择

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测试后, 微信扩大了测试的范围, 提供了更多类型的用户权限和接口, 如政府类型的公安、自媒体类型的微杂志、娱乐类型的搞笑排行榜、电商类型的口袋通、工具类型的智能家居等, 微信公众平台用这种形式在继续观望。

微信公众平台被广泛关注, 大批的运营团队先后进入, 当然这其中的团体良莠不齐, 使得火爆的公众平台出现了些许的不完美, 而这显然不是微信团队的本意。微信团队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撤销了大量的自媒体号、营销号和娱乐号。同时, 公众平台也做了工具类号和服务类号的筛选, 把最大的资源留给了企业服务类号, 保留了较少的工具类号。

微信商业化的确定

从对微信5.0版的定义和解释大致能看出微信商业化的未来。主推企业服务号的意义, 结合人事方面的变动, 微信商业化的三大形态和三小辅助功能终于揭开“面纱”了。

三大商业化形态分别是: (1) 用户服务:企业和政府的用户渠道沟通服务, 通过微信渠道整合所有沟通渠道, 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联系和服务用户。 (2) 电子商务:微信5.0版是为电子商务和o2o量身打造的, “扫一扫”和微信支付打通了电子商务的渠道, 也为微生活和线上线下购物公众号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微信游戏:微信游戏和微信产品联袂登场也将是一大看点, 天天连萌和天天爱消除会先行与大家见面, 这也是腾讯移动游戏平台的发力点。

三小辅助功能分别是: (1) 自媒体新闻:虽然撤消了大量的自媒体号和营销号, 但用户对这些公众号还是有需求的, 所以订阅号应运而生,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自媒体号和娱乐号进行订阅。 (2) 工具应用:目前, 工具应用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但是在用户中还是有一定的使用比例, 在彻底完成三大商业化形态后, 我相信工具应用也会成为将来微信的一大新亮点。 (3) 小型娱乐游戏:娱乐性应用和小型网页小游戏可以给微信用户带去轻松和快乐, 用户也自然会经常“光顾”。

微信商业化的未来

篇4:微信的商业模式

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它到今天已定型了,再也改不了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这是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他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增值服务,比如QQ秀、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獨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是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facebook、twitter和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价值?查看“附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地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优势,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优势,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打开时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作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象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经常收到的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在订阅上,微信并没有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他创业者的机会。

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他产品的导入。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他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可能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旦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他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其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一张船票

手机交互界面太小,多个应用间切换不方便,这给移动产品的商业化带来了巨大挑战。所以,微信完全不能如外界想象的商业前景那么无所不包。这现在看起来仍然只能是一张船票,而不是一艘航空母舰。或许移动应用上,就不可能存在QQ那样的航母,而只能是一支支的舰队。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选择上大船,还是成为舰队的一员,将是一个挑战。但微信的成功了给移动领域的创业者一个信心,只要你关注用户体验,嗅觉敏锐,至少有机会成为一艘船,而且可能不会面临巨型航空母舰的威胁。

篇5:微信的功能

微信是继腾讯QQ之后又一款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您可以通过微信与您的好友进行网络对讲、文字聊天或发送图片消息,图片可以是通过手机拍照功能随拍的,也可以是您手机上已经存储的图片。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支持单人、多人参与,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图片、文字,非常的方便!宝瓶网有下载的,自己去弄个玩玩就一清二楚了。微信功能: 支持发送语音、文字、图片。支持单人、多人群聊。支持多种类型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只消耗网络流量,跨运营商,支持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或其他运营等接入方式。省电,省流量,30M流量可以收发上千条语音消息。可以选择开通QQ邮箱提醒功能,第一时间提醒您邮箱来信,并且可以直接浏览邮件的内容。自带滤镜,可以处理照片发给朋友或者发送到腾讯微博。(微商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和谐广场2号楼805 电话:0531-58050681)

篇6:微信的作文600字 微信时代

微信可以分享快乐。一次元宵节,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制作灯笼。晚上我在妈妈微信上看到一个满意的“红包”灯笼,就学着做起来。妈妈把我制作灯笼的过程及成果拍照上传到朋友圈。第二天,妈妈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了,竟然得到了一百多人的点赞和评论。早上我上学时,许多同学竖起大拇哥,对我说:“你做的灯笼太好了,我的灯笼是我妈从你妈妈的微信圈里学来的。”我听了甭提多开心了!哈哈,“秀才不出门,学尽天下艺”啊!

微信可以买到商品。我们家许多用品都是妈妈在微信上买回来的!如爸爸用的面霜,妈妈用的化妆品、面膜,我吃的儿童钙片等。记得一次,奶奶要买染发剂,可是她担心超市里购买的染发剂含有甲醛,对身体有害。于是,妈妈就叫一个做微商的朋友,给奶奶寄回一种纯天然、对身体无害的染发剂,奶奶笑得可欢了,不住地说:“手机上都能买东西,想都想不到!”真是“一机在手,什么都有啊!”

微信可以寻人启事。一次,我们班的陈芷晗放学后不见了。老师和家长心急如焚。芷晗妈妈把芷晗照片发到群里,家长们纷纷下载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寻人启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全校不同年段的家长、老师都一起帮忙转发,共同寻找。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福州找到了陈芷晗。微信朋友圈的力量真强大啊!

除外,微信还可以支付各种费用,如水费、电费等,现在出门只要带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了。微信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无现金的时代。

篇7:微信的其他功能

语音提醒: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告诉Ta提醒打电话或是查看邮件。[31]

通讯录安全助手:开启后可上传手机通讯录至服务器,也可将之前上传的通讯录下载至手机。[39]

QQ邮箱提醒:开启后可接收来自QQ邮件的邮件,收到邮件后可直接回复或转发。[39]

私信助手:开启后可接收来自QQ微博的私信,收到私信后可直接回复。[39]

漂流瓶:通过扔瓶子和捞瓶子来匿名交友。

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您的地理位置找到在用户附近同样开启本功能的人。(LBS功能)

语音记事本:可以进行语音速记,还支持视频、图片、文字记事。

微信摇一摇:是微信推出的一个随机交友应用,通过摇手机或点击按钮模拟摇一摇,可以匹配到同一时段触发该功能的微信用户,从而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微信粘度。

群发助手:通过群发助手把消息发给多个人。

微博阅读:可以通过微信来浏览腾讯微博内容。

流量查询:微信自身带有流量统计的功能,可以在设置里随时查看微信的流量动态。

游戏中心:可以进入微信玩游戏(还可以和好友比高分)例如“飞机大战”。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目前有200万公众账号。

微信在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Symbian、BlackBerry等手机平台上都可以使用,并提供有多种语言界面。

账号保护:微信与手机号进行绑定,该绑定过程需要四步:1.在“我”的栏目里进入“个人信息”,点击“我的帐号”;2.在“手机号”一栏输入手机号码;3.系统自动发送六位验证码到手机,成功输入六位验证码后即可完成绑定;.让“帐号保护”一栏显示“已启用”,即表示微信已启动了全新的帐号保护机制。

篇8:微信的商业化模式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商业化,功利性

一、关于微信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于2011 年研发的一款社交软件, 当时腾讯公司的另一款软件———QQ, 占据了国内社交软件的半壁江山, 发展相当成熟。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Pad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电脑显得尤为笨重, 开发出适合便携式设备的社交软件显得很有必要, 在此背景下推动了微信的研发。微信在安卓手机的下载量逾5 亿, 全球注册用户超过了6 亿, 真实数据远不止于此, 微信走进了人们的手机, 成为社交圈的一种文化。

微信能够在QQ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进行“抢班夺权”, 在于其功能对QQ进行了广泛的延伸。微信成为国民的“生活必需品”, 归功于其“低成本、多功能、高弹性”的特征, 兼具社交和通讯的功能, 主要载体是手机, 以移动流量为支撑, 集互联网和便携式于一体。

二、微信的朋友圈

腾讯QQ有空间, 而微信也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朋友圈。我们常听到“一天两百次低头, 每四分钟低头一次”的网络说法, 凸显的正是微信朋友圈的魅力, 以致于不少人感慨每天阅读朋友圈的信息竟比皇帝批阅奏章还多。朋友圈是在2012 年推出的, 是对微信功能的延伸, 用户能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发布至圈内, 好友可以对其进行转发、点赞和评论。

微信的朋友圈之所以能够饱受青睐,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发布的信息能够将公开性和私密性有效结合。公开性在于用户能够将自己或家人的真实写照, 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授权范围内好友都能看到; 另一方面, 朋友圈的私密性在于, 没有共同好友的用户无法知晓他人的评论和点赞状况, 这又不同于QQ空间, 私密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就保证信息发布者在得到其他用户关注的同时, 又能够有效避免用户间的误会和摩擦, 而这也是微信能够称为“微”的原因。用户能够在“微”的基础上, 能够使自身的交际圈无限延伸, 其中“漂流瓶”、“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是在“私”、“微”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户个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微信不“微”

微信及朋友圈既能做到“微”、“私”, 又能够满足用户在互联网中延伸线下的社会性, 因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用户在微信中组建了自己的“圈子”,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将好友联结起来, 这是许多社交软件所不具备的。

毫无疑问, 当微信作为个人相对“私密”的社交软件时, 用户是享受的状态。当微信的功能不断扩展, 将用户个人不断“融”入到复杂的现实社会网络中, 用户们在短时间内显得不适应。微信的“微”“私”不断扩大, 当微信不再“微”, 与用户的使用理念出现了严重的冲突。

在不少部门单位, 利用微信传达通知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 在不少单位中, 强制要求员工使用微信的情况并不少见。微信作为个人的社交平台, 如果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甚至成为工作中的必需品, 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化媒体而非网络中的虚拟个人平台, 违背了“微”的宗旨。

四、商业化与功利性并存的微信

( 一) 商业化势头猛烈

微信不“微”还体现在商业化和功利性特征的日益增长。商业化的首要表现为微信、朋友圈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广告。2015 年1 月份, BMW打响了在微信朋友圈广告的第一枪, 随后可口可乐、福特等品牌相继跟上, 微信“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广告平台”的豪言壮语从此成为历史。互联网本就是一个理想主义和商业主义的角斗场, 微信的商业化之路也在一直进行, 包括微信红包功能、表情收费下载、游戏等也都在一步步为商业化铺路。

另一方面, 由微信用户个人在朋友圈发布的广告也占据了一定的版面, 社交和商业化相互交织, “以广告交朋友, 给朋友发广告”。朋友圈充斥着海外代购、高仿A货、杂牌护肤品、服装等各种买卖交易, 利用朋友圈做小范围的电商生意, 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有些商家用户在朋友圈影响, 获取极大的收益, 也有的人因“熟人”生意断绝了朋友。

微信朋友圈商业化还表现在近来兴起的“集赞”获得优惠活动, 各大品牌深入到微信中, 在一些时段内用户所转发的“集赞”活动甚至占领了朋友圈的版面, 更是让诸多用户感到厌恶, 个人的社交圈有演变为商业圈的倾向。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微信的商业化现状, 作者制作了一个样本为300 份的网上调查问卷, 从统计结果中分析微信商业化的现状 ( 注: 本次问卷为网络调查问卷, 发放方式为微信转发。本次问卷总样本量为250 份, 回收有效问卷229 份) :

A微信用户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 年推出, 至今有4 年的“历史”, 由于其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量增长较快, 可接受程度高, 使用时间在2 - 3 年及3 年以上的用户量超过了七成, 微信在短短3 - 4 年的时间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微信App更多是在安卓手机系统及苹果手机系统中推出, 这两款手机系统目前也广泛流行于年轻群体中, 这就能够理解逾8 成的用户在20 - 29 年龄段, 因此本文更多的讨论在这个年龄段微信用户对待商业化的看法。

B关于集赞活动

两个饼状图可以明显的看到, 用户们总是不会过分吝啬自己的手指头, 为别人集赞只是简单的顺手一点; 另一方面超过半数的用户并不倾向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起点赞活动, 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 不少例子证明商家发起的“集赞得优惠”的活动只是商业性噱头, 商家并不能履行承诺, 优惠更是子虚乌有。其次,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 鱼龙混杂的信息, 在朋友圈集赞的信息会湮没在信息洪流中, 难以得到特别的关注, 成效甚微。

C朋友圈的广告调查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的是微信、朋友圈的商业化倾向, 但是从问卷调查来看, 更多的体现了商业性而非商业化。多达55% 的用户朋友圈广告量仅占一成, 低于一成的也有24. 4% , 可以理解为用户的朋友圈有广告的存在, 总量还没达到“化”的阶段。此外, 用户对于朋友圈广告的态度并不感冒, 原因与上文相仿, 人们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浏览无关痛痒的广告。微信朋友圈的商业广告以及用户自发的广告, 与专业性网购网站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微信电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二) 功利性悄然“升起”

除了商业化的倾向, 微信和朋友圈所体现新的特性———功利性, 也在悄无声息的浮现出来。所谓功利性, 以获得最终的成绩、利益为最终目的, 俗话就叫做“奔着好处去”。微信在诞生之初就定位为“即时通讯软件”, 在“微”的情境下, 更多强调个人, 强调“私”而非“公”。而近年来, 微信却不断向“公”发展, 令众多的用户无从适应, “公”体现在微信与工作捆绑, 个人的聊天软件变相为工作“必备软件”, 由此微信走向不“微”。

近日微信在某都市报上刊登了这样一段话, 令人深思: “明规定———单位绩效考核, 公务介入私圈; 潜规则———人云亦云赞领导, 有意无意晒加班”, 充分体现微信用户在微信用于公务方面的无奈。

同样是在本次问卷调查, 在关于上级领导下达通知的方式中 ( 多选) , 微信已经超过了QQ, QQ在互联网期间一直有着深厚的基础, 而微信在短短三四年时间超过了QQ, 使用量直逼最传统的电话和短信。可以预见, 随着微信用户量的增多, 波及范围更广, 领导选择微信下达通知的使用量会超过传统的电话、短信。

A.朋友圈与领导

下面几个统计是关于微信用户对待与领导微信互动的态度:

在229 名受调查用户中, 75% 的用户并不排斥领导添加微信, 考虑到工作原因, 或许自愿, 或许不太乐意, 面对领导的“添加好友”, 拒绝添加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在添加领导为好友的情况下, 用户们显得更为谨慎, 不会在朋友圈选择“吐槽”或抱怨, 不少用户在工作中的不如意得不到发泄, 对于微信的功利性越发不满。

B. 朋友圈与公司

上图是关于“是否应该将员工及亲友关注公司微信号纳入绩效考核”的调查, 不出意外, 此举遭到了极大的反对。毫无疑问, 作为个人社交、即时通讯的软件, 如果强制性用于考核工作的指标, 不仅会遭到用户的反对, 也违背了微信的宗旨。

五、未来趋势预测

( 一) 商业: 商业性而非商业化

微信朋友圈中存在广告、商业活动优惠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但是正如统计数据所体现的, 用户的朋友圈中广告所占比例极低, 关注度并不高, 而且微信官方对于此类广告有一定的遏制措施, 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微信和朋友圈的广告依旧存在, 但难以形成“泛化”的势头。微信的本质是即时通讯工具, 商业内容充其量是附属品, 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通讯功能, 因此, 微信朋友圈的商业属性并不会取代微信的通讯属性。

( 二) 功利性: 势头正猛

正如数据所体现, 在229 份样本中, 领导利用微信传达指令的次数超过了QQ微信势头凶猛得益于互联网和便携式设备 ( 手机) 的紧密结合, 突破了地域、时间的局限, 领导们完全不必在办公室、会议室发表讲话, 仅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也正因为如此, 众多的用户在使用微信时显得更为谨慎, 其用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在领导的目光之下。

任何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必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微信的“微”, 相对个人化和“私密化”, 备受用户的青睐。而当微信不再“微”, 用户受制于微信的商业性和功利性, 显得无所适从时, 势必将引起新的一轮的微信功能大改革。

参考文献

[1]欧阳瑨茹.解读人际沟通视域下的微信朋友圈.新媒体聚焦, 2015.2.

[2]徐钱立.微信朋友圈——亲密关系的表演舞台.传媒评论, 2014.5.

[3]张鹏.微信朋友圈下人际关系的研究.

[4]微信广告来袭——朋友圈变身广告圈.新视界微评.

上一篇:上海公布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细则下一篇:如何进行试卷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