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

2024-07-25

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精选8篇)

篇1: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是个工科专业

实际上,生物医学工程不归医学类专业管辖,而是不折不扣的工科专业。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目前,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由于是多学科的有机融合,它与生物学、医学这些传统的经典学科又有所不一样,也有别于纯粹的工程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涉及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等,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像人工器官、超声波成像技术、CT、核磁共振等技术,此刻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广泛使用,这些改变人类生命轨迹的伟大成就来自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培养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就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方向。

就业领域与薪酬

据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区间处于B+阶段,毕业生规模4000-5000人,该专业的平均就业率≥85%。

一般来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后有几个方向:一是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如果想在这一领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发展就要继续深造。撇开别的不说,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门槛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个基础。二是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司及各级医疗器械检测所。第三,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处、设备处、信息中心以及医学影像科也是毕业生十分愿意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工作稳定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第四,去各大跨国以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比如GE、SIEMENS、PHILIPS、MEDTRONIC、MAQUET、迈瑞、安科、鱼跃等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各类医疗器械代理公司。

MAQUET公司医学工程师朱先生说:“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还没发展起来,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想搞研发是比较难的,很多同学都去考研[微博]了。毕业后如果想进入大学、医院、检验科、设备科或实验室都需要更高的学历。这个专业男生找工作相对好一点,本科毕业之后锻炼几年,很多人能够进公司做工程师。在外地月薪大概3000元,北京、上海大概4000元-5000元左右,工作时间越长越吃香。但前提是要有必须的经验和技术。”

朱先生表示,国外设备的很多引进,客观上提高了对医学工程人才的要求。能够预见,未来的医学工程师已不仅仅停留在器械安装、调试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工程人员是“复合型”人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外语优秀、操作基本功扎实、理论更新速度快的人才,才是未来市场需求的主体。

重视限报条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必须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患有色盲、色弱的报考者,学校可不予录取。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各专业对考生视力的要求是:眼睛的近视矫正视力不低于4.8,双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差不大于200度,各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不超过800度,无色盲、色弱,无斜视、弱视。所以考生在报考时,必须要看清各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专业要求和身体受限情景。

看清专业侧重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喜欢物理、化学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有优势。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有70多所,大部分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会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大类招生,但在培养过程中,不一样学校侧重的方向有所不一样。有的学校偏向医学电子、精密医疗仪器;有的学校偏向生物医学、信息处理;还有的学校则是培养服务于医学工程及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时还需要研究本身的需求和侧重方向。

例如,首都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下设“听力学”专业方向,培养听力学技术领域高级人才,学生经过三年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再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按生物医学工程大类招收本科生,具体分为两个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一年级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着重夯实数理化和生物医学基础。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器械产业及航空航天医学工程领域培养技术人才。

中山大学[微博]从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目前的培养方向主要有两个:生物医学仪器和医学信息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方向主要有三个:现代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学。(两校该专业不在北京招生)

北京工业大学[微博]的生物医学工程,历年来都有两个专业方向面向本科招生: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医学工程方向着重于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工程问题,如医疗仪器的研制、开发、维修等。而生物技术则更加侧重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在免疫分析、分子诊断、食品检验等现代分析测试领域中的运用。

目前国内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部分是医科院校,一部分是各大综合类院校。朱先生认为,单从这个专业来看,医科类院校在培养此类专业人才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因为大部分医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均有一年半左右的临床医院实习过程,这样会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接触很多的医学影像设备,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各种诊断治疗设备,为以后学习、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生物医学工程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篇3: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

一、就业现状

(一) “被动”升学比例高

本学院自成立以来培养本科毕业生三届共282人, 2009年-2011年一次就业率分别为100%, 92.6%和93.1%, 一次平均就业率95.2%。可以说就业总体情况良好, 反映了当前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但深入分析, 就会发现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业的学生中57.9%选择了继续深造, 而深造者中高达20%的学生是被动升学, 其中5%的学生转专业升学。笔者共向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44份, 有效问卷43份, 有意考研者31人, 占总数72.1%, 其中被动升学者12人, 占总数27.9%。非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研结果也侧面反映了该专业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

(二) 医疗行业就业市场人才供需“怪象”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迅速发展, 医疗器械研发、医疗设备销售、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等岗位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多, 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目前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109所。[2]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和供给数量成正比, 但目前生医专业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却呈现一种“怪象”:一方面, 就业市场反馈缺乏生医人才;另一方面, 毕业生苦于没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对口岗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出现了不应有的矛盾。

(三) 毕业生应聘相关单位遭遇尴尬

综合性大学与理工类大学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 培养目标是打造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工程 (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 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3]由此可见, 生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还是相当广泛的, 可以担任软 (硬) 件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电气设计人员、技术支持等技术人员。但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当毕业生们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于各招聘会现场时, 遭遇更多的还是拒绝。在网上应聘软、硬件研发工程师、技术支持等IT类职位时, 公司的筛选简历系统基本将生医专业剔除, 连进入第一轮考核的机会都没有。当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HR在筛选简历时, 看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字样也会一头雾水, “生物类或者医学类的毕业生不是我们招聘的对象。”有些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也经常遇到难题, 生医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但是在招考简章里具体到专业时往往将生医专业排除在外。笔者所在学院的研究生就曾经遇到过此类情况, 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 政审时说该生的专业好像不符合专业要求, 以致最后到学校开具了“证明”才被录取。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生医专业, 还普遍存在于我国各类新兴边缘学科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

二、原因分析

(一)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够, 职业规划不清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是生物类或者医学类专业, 进入高校后, 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这部分学生措手不及, 经过了三年的调整, 仍然没能正视现实, 一直生活在懊悔中。到了确定毕业去向的时刻, 对走向社会的恐惧又不甘心向现实“低头”的心理, 使他们最后选择了被动“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生医专业还是有一定了解, 满腹热情准备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大展宏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一方面承受来自边缘学科专业巨大的学业压力, 另一方面了解到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明朗的前景, 越发没有信心, 最后要么“改行”就业, 要么改专业深造。

(二) 生医对口就业市场发展不均衡

作为生医对口就业市场的医疗器械行业, 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有医疗器械许可经营企业144489家, [4]但能够与国外一流医疗器械相提并论的知名企业还凤毛麟角。无论从医疗器械企业销售额还是从医疗器械企业利润额相比, 都存在巨大差距, 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还属于朝阳企业, 这就造成两种极端:一方面是有研发实力的大医疗企业青睐名校毕业生, 而名校毕业生多倾向于出国深造;另一方面不具备自主研发实力的中低端医疗企业代理产品需要大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但是毕业生对这类企业不太感兴趣。处于医疗人才“金字塔”底层的本科生由于人数众多, 且面临众多入门门槛, 需要经过一定周期的再培养才能胜任岗位工作。[5]企业给刚入职的员工提供的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 工资高低与“业绩”相挂钩……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现实却是时时为生计所迫, 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很多毕业生知难而退了。大部分医院都设有设备科, 生医毕业生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等虽然是对口的, 但现行医院体制中没有生物医学工程的机构设置, 人员编制, 各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规定, 卫生系统还未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系统。[6]导致想进入医院工作的生医专业毕业生生涯发展路线不够明朗。

(三) 生医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认可度就是社会大众对某人或某物承认的程度。[7]生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就是社会大众对生医专业的支持与认同度, 是社会大众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势。生医专业由于成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 发展程度远没有国外完善。我国目前此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是医疗行业不够认同, 相关行业不太认识——“姥姥不亲, 舅舅不爱”的处境。究其原因, 其一, 理工院校开设生医学科的特点是较快地将国外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 并在医学上寻找接口, 但由于缺少医学背景, 在真正用于临床、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方面还较薄弱。处于医科院校的生医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和医学结合紧密, 医学大背景很深厚, 能发现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但是工程力量相对薄弱, 科研投入不足。[8]此两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特点是以培养研究生和科研为主要内容, 发展很快, 但是与生医交叉结合程度不够,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叉”。其二, 专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完善, 加之缺乏宣传力度, 使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对生医专业的认可度不高, 在遴选简历时很容易将其打入“冷宫”, 毕业生找工作时遭遇尴尬在所难免。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 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 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可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和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等途径着手, 多管齐下解决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 构建DCL教学模式, 以SIVI平台为载体,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生医专业由于高度的“交叉”特性,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因而, 如何结合专业实际, 改进教学模式, 就显得十分重要。东北大学依托校外资源, 引进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 (Tu/e) 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并结合国内教学特点、生医专业特点进行改进, 形成DCL (Design Centered Learning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即给定课题以分组答辩的方式完成课程所布置的项目, 每次小组会议都会选出一个主席, 一个秘书, 一个书记, 主席负责控制整个会议的流程及监督组员的讨论, 秘书负责记录会议内容, 书记负责板书。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实践中去,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并且能通过担任主席秘书等职位来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 学校还开创了SIVI (Science Innovation&Venture Incubation科技创新与创业) (以下简称SIVI) 平台, 以SIVI为载体, 提高生医专业国际化人才 (创新、创业) 就业能力的培养。SIVI平台是由学校生物医学产业研究所统一组织创建, 为学生构筑一个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活动拓展及创业项目孵化的平台, 以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为核心, 以项目为载体, 注重方案设计、过程训练, 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运作机制, 为学生创新创业乃至项目产业化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付诸实践的孵化平台, 通过对学生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 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确保学生所学“与时俱进”

对于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而言, 要想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在毕业后不至于过时, 课程与师资就是关键点。该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与市场需求接轨,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东北大学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 彻底打破“闭门造车”的做法。一方面, 学校组织生医专业骨干力量, 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认真研讨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反复推敲课程设置, 综合重组相关课程, 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 聘请企业专业人员 (科研机构、医疗机构) 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修订、审定工作。此外, 学校还把该专业实验实习、项目实训等直接融入到培养计划中去, 确保学分认定, 在符合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 保证教学计划调整的灵活性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 在加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基础上扩展综合性强的设计性专业实验内容。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同时, 还要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着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用制度去规范和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到实际工作中去。教师在参与生产第一线的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到一起, 最终, 才能确保学生接受的知识是生产实际中所需的。

(三)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联合培养等模式定向输出专业化人才

依托企业与其他校外资源, 培养出的毕业生更有针对性, 更能被市场所认可。东北大学根据学校对该专业“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分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想毕业直接工作的学生, 学校利用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 提前推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例如, 借助东软目前已经搭建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可以拓展学生在软件应用方面的认知, 增强对企业的了解。同时, 可以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计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向培养。对于力图国内外深造的学生, 学校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及科研院所采用本、硕连读 (2+2, 3+2) 、本科生联合培养 (如2+2, 3+1) 等灵活的模式完成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培养学生双语沟通、适应各种生活、学习环境的能力。目前, 学校已经分别与荷兰的埃因霍温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开展了如上的项目合作, 参与该项目的优秀学生将获得合作双方大学的双学位或认证证书, 可以选择在海外的就业市场就业, 无疑两所一流大学的学位及学习经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 根据新兴边缘学科毕业生特点, 有针对性的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生医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比较明显: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最高, 其中境外求学者占深造总数的半壁江山;求职找工作的同学多集中在医院和与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这些特点, 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其一, 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于专业自身的特点, 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多适合从事产品应用等基础性工作, 产品研发等高端职位要硕士及以上学历才能胜任。学校老师要通过选修、讲座、辅导、报告等形式开设职业规划等指导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自评力、自控力和自主力, 让其能够争取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需要和志向, 合理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 分阶段开展目标教育。其二, 立足学院提前做好准备, 挖掘提供优质资源。针对该专业学生国内国际深造、IT和医疗行业就业的需求, 我们采取分类服务的方法。对于想国内考研的学生, 老师搜集目标学校的概况及时发布, 必要时为该类学生开绿灯保证备考;对于打算境外留学的学生, 在学生低年级时即可联合本校国际交流处邀请目标学校或国家大使馆相关人员开展讲座, 普及留学必备的语言、专业考试要求等知识, 让学生心中有数;对于打算求职的学生, 鼓励他们尽早做好求职准备, 确立意向单位, 利用假期申请实习生岗位或到用人单位参加等方式提前进入就业状态, 占据主动地位。其三, 学院、学校全盘联动, 齐抓就业市场开拓。首先,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的定位, 结合生医专业目标市场将就业市场分成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档次形成调研报告。其次, 学校根据学院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加工”, 与学院共同开拓就业市场。再次, 利用已就业毕业生资源, 将招聘消息即时反馈, 发挥学生反哺作用。最后, 形成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此外, 学生是就业市场的“主角”, “搭台”再好也要会“唱戏”才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认清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预期。首先, 毕业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其次, 获取全面地市场信息, 获取职业信息, 特别是对于本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特点, 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能力要求等要有充分的了解, 根据市场变化正确分析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预期, 适应就业大市场的需求。[9]

总之, 以生医专业为代表的新兴边缘学科自身特性决定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学校要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根本,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等途径着手, 多管齐下解决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 学生要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就业预期, 实现完美“择业”。当然, 新兴边缘学科的毕业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 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比如, 加大生医专业的宣传力度, 政府扶持力度等。我们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生医的专业特点才能培养学生, 才能早日实现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3]陈忠敏, 杨禹, 陈国明, 刘盛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1, (5) .

[2]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院校[DB/OL].http://gaoxiao.sooxue.com/major/080607/college.html, 2011.

[4]母瑞红, 苑富强, 肖忆梅, 白东亭.全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 (16) .

[5]许辉, 孔波.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 .

[6]马国安, 吴国强, 蒋有铭.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0, (3) .

[7]娄欣生.高考招生透析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12) .

[8]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DB/OL]http://www.docin.com/p-47521686.html, 2010-03-28.

篇4: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现状分析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新兴学科;本科教育;发展

引言: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结合了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和医学的交叉型边缘学科,也是多种学科向生物学不断渗入的结果。该学科从现代科技和工程原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进一步揭示生命规律,进而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与理论的支持。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60年代在美国迅速崛起,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被世界各国所关注,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起步很晚,直到1978年才被列入国家科技计划。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它的难度却不低于其它学科。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发展主要以学校授课教育为主,并辅以相应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简单说来,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工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我们可以就医学所需向工学求助,再通过工学所造来应用于医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纵观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某一学科若只是单一地仅在自身领域研究发展是很难有所建树的,有所突破的,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当多个学科相互渗透结合、参考,共同发展時,所面对的问题总会迎刃而解。每个学科都存在着自身的盲区,这也可以理解为发展的瓶颈,此时,不妨换个思维从其它学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往往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人与人之间的工作需要相互协助,同样的,学科研究之间也是这样,博学其中并融会贯通往往才是取得成就的不二法门。而生物医学工程正是顺应了这一客观规律,巧妙地将工、医相结合,这也赋予了生物医学工程有利的先天发展条件,但这也成为了这门学科难以迅速发展的一个因素,看似矛盾却极为属实。也正是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所涉及的学科种类范围之多,研究领域之广,使得我国目前对于该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尚未成熟,而各个院校对这门课程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由于该专业起步晚,再加之各个院校的教学制度,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目前各个院校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门学科的教育形式仍处于一种摸索的过程。如:综合性院校多以电学、机械、通讯或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在医学方面的教学就略有薄弱。同样,医学类院校对该专业的教育形式也往往是以医学为主,从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单从教育层面上来说,生物医学工程面临着所学内容多而杂,且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衡量孰重孰轻从而无法做到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这一难题。

除此之外,现阶段高等院校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满足于市场的需求,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年,而在这四年里,却要掌握如此繁杂的学习内容,再考虑到不同院校的课程安排有所不同,所以总的来说,在这四年期间,本科在校生只是掌握了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却没有深入的去学习了解其深层次的内容,相比之下,真正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这样一来,本科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市场的要求,对各个用人单位只能望而却步,造成了就业形势长期不景气,而用人单位同样是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理想人才而影响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阻碍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市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在本科教育阶段,各院校应在夯实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实质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动手实践,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本科在校生也应该时刻广泛关注生物医学工程在市场的发展形势,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地为自己学习生涯做好合理的规划并为之付诸行动,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在求学期间的迷茫,并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的节奏。

总而言之,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等院校应主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拓展学科建设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合于多学科合作发展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设置课程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今社会市场需求,加强对实验基地的建设,并注重相应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的综合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应更加注重教育的科学性,以及理论与实践,学科与市场的相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科]

【参考文献】

[1]章锁江,吴心平,张文萍.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型高素质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1998,(5):15.

[2]赵于前,汤井田,何继善.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J].中国高科技论坛,2003(3):56.

[3]袁力,刘林祥,焦红霞.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师资建设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6):47-48.

[4]CME2007第二届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术大会报告.

[5]董秀珍,邹慧玲,杨国胜.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2,(5):6-9.

篇5:生物医学工程及其就业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美国科学院估计,到2000年其产值预计可达400~1000亿美元。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与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采用了几乎所有的高技术成果,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目前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为医学成像技术,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在成像技术中生物磁成像是最新发展的课题,它是通过测量人体磁场,来对人体组织的电流进行成像。

生物磁成像目前有二个方面。即心磁成像(可用以观察心肌纤维的电活动,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和脑磁成像(用以诊断癫痫活动、老年性痴呆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脑侵入,还可以对病损脑区进行定位和定量)。

另一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技术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其中包括心电信号、脑电、眼震、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

高技术领域中还有神经网络的研究,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为此掀起了一个研究热潮。它被认为是有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众所周知,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可在管理机构和国家机关,医学机构(临床研究、高度专业化的医学护理,管理), 在医疗器械的使用、销售和服务上,研究所,大学(基础研究,教学),国际制药、保健品企业(管理、研究和开发),私人机构和医生合作,毕业生可直接参加高度专业化的医学护理和解决临床基础研究的问题,由他们研制的器械和系统对于疾病的观察、诊断、治疗、缓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性质定位于工科,因此,这就决定了本学科的主要任务为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学提供最先进的工程理论和方法,培养这些领域急需的人才。本学科一方面要求同学要掌握医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同时,要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扎实地学习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知识,包括医学电子学、医学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模式识别、医疗仪器原理及设计等。本学科的数学和外语和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科一样要求。

生物医学工程强调要打好基础,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要宽口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增加了选修课,取消了限选课,从而拓宽了学生选课空间与个性发展的余地。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致力于为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以及为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因此,其研究和应用领域都极其广泛,所培养的学生自然也大有用武之地。

那么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是什么:

第一:医疗仪器,一般在医院或医疗仪器公司

篇6: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据教育部20**年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区间处于B+阶段,毕业生规模4000-5000人,该专业的平均就业率85%。

一般来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后有几个方向:一是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如果想在这一领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发展就要继续深造。撇开别的不说,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门槛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个基础。二是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司及各级医疗器械检测所。第三,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处、设备处、信息中心以及医学影像科也是毕业生非常愿意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工作稳定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第四,去各大跨国以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比如GE、SIEMENS、PHILIPS、MEDTRONIC、MAQUET、迈瑞、安科、鱼跃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各类医疗器械代理公司。

MAQUET公司医学工程师朱先生说: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还没发展起来,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想搞研发是比较难的,很多同学都去考研了。毕业后如果想进入大学、医院、检验科、设备科或实验室都需要更高的学历。这个专业男生找工作相对好一点,本科毕业之后锻炼几年,很多人可以进公司做工程师。在外地月薪大概3000元,北京、上海大概4000元-5000元左右,工作时间越长越吃香。但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朱先生表示,国外设备的大量引进,客观上提高了对医学工程人才的要求。可以预见,未来的医学工程师已不仅仅停留在器械安装、调试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工程人员是复合型人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外语优秀、操作基本功扎实、理论更新速度快的人才,才是未来市场需求的主体。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一是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如果想在这一领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发展就要继续深造。撇开别的不说,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门槛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个基础。

二是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司及各级医疗器械检测所。

三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处、设备处、信息中心以及医学影像科也是毕业生非常愿意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工作稳定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四去各大跨国以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比如GE、SIEMENS、PHILIPS、MEDTRONIC、MAQUET、迈瑞、安科、鱼跃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各类医疗器械代理公司。

篇7:医学生物技术就业前景

下文将从生物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统计20新增或减少职位数。统计数据来自BLS手册,-年数据明年发布,因此只能做出预估。BLS手册上还包括10家生物医药公司-2022年职位增长预期。不过今年,BLS将分别预测“医学临床实验技术人员”与“医学临床技术专家”职位(去年是一个职位)数量变化情况。

Top 8 遗传咨询师

2012-2014年职位变化情况:大于80

2014年职位数:2180

20职位数:2100

遗传咨询师评估个人或家庭关于遗传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如出生缺陷和基因引起的疾病。他们为医疗工作者或患者提供信息和建议。

Top 7 化学技术人员

2012-2014年职位变化:大于160

2014年职位数:63,760

2012年职位数:63,600

化学技术人员主要利用特定仪器及工艺帮助化学家、化学工程师进行化学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加工。

Top 6 流行病学家

2012-2014年职位变化:大于320

2014年职位数:5,420

2012年职位数:5,100

流行病学家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各类数据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和避免疾病发生。他们开展各种实验、调查、采访,并进行数据研究。由于需要长期分析数据和设计实验,以获得新的疾病统计信息,流行病学家必须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将会把最终研究结果报告给医学和 领域的其他工作人员。

Top 5 微生物学家

2012-2014年职位变化情况:大于570

2014年职位数:20,670

2012年职位数:20,100

微生物学家主要对人体、植物、水及其它地方发现的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功能研究,并设计相应实验。根据研究结果,微生物学家可以将其转化为开发新药的方法。

Top 4 生物医学工程师

2012-2014年职位变化情况:大于680

2014年职位数:20,080

2012年职位数:19,400

生物医学工程师利用工程学知识设计、构建医疗产品,这些产品将主要用于疾病诊断。工程师将对设计出的设备负责,保证其功能性和安全性。他们与科学家、医生及其他医学工作者密切合作,观察生物反应以及生物系统所需的工程学内容并作出相应设计。生物医学工程师设计的产品包括假肢、一些人造器官以及核磁共振、电脑断层扫描设备等。

Top 3 医学临床实验技术专家

2012-2014年职位变化情况:大于1010

2014年职位数:161,710

2012年职位数:160,700

医学临床实验技术专家主要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的复杂实验检测。有时还会负责培训或监管方面的工作。

Top 2 生物化学家与生物物理学家

2012-2014年职位变化情况:大于2150

2014年职位数:31,350

2012年职位数:29,200

生物化学家与生物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生物以及更多系统复杂试验的设计与开展,研究范围包括蛋白质、DNA、RNA、其他分子及已经开发药物的生物学效应等。

Top 1 医学临床实验技术人员

2012-2014年职位变化情况:大于2540

2014年职位数:160,460

2012年职位数:157,920

医学临床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的医学实验室常规工作。他们可能会受医学技术专家监管。

篇8: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1967年,美国大学开始有计划培养专门研究人员。70年代初期,美多所大学相继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到目前全美共有60余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获美国工程技术认定委员会(ABET)的认定,获得授予学士学位资格。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40余年发展,现已有120多所高校开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教育,其中90多所是综合性或理工类院校,30多所是单科性医科院校。

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项目。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7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专业310个)。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10所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被列为特色专业建设点[1]。

本研究以普通院校和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课程体系,分析差异与差距,寻求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结构切入点,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

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

搜集分析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所有院校课程体系结构均包括人文社科类、医学基础类、理工基础类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一般来说,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理工方向,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具体研究对象在普通院校中选择综合性院校湖北科技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高校中,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主,兼顾与其它特殊专业高校的对比,以求分析全面,得到多方面启发。

1.2 研究资料主要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应用版)、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研究资料来源于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供的专业培养方案电子版,该校质量工程建设点主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对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多维度要素、多质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特点及规律,发现问题。

2 2校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比较

2.1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方向,另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2.2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包括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注:眼视光学、听力学等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6个培养方向。2007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方向)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年出版医用传感器、医学影像设备、医学物理学、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市级教学成果奖。

2.3 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南医大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和一定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基础,拥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工程实践开发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医疗仪器研制与开发、生物信息处理、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或从事相关行业的系统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湖科院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命科学、成像系统与成像技术、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机构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医疗、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综合性医院或其它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放射科、设备科、核医学科;医学影像设备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在医院多部门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

2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方向相近,使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3 课程体系比较与分析

3.1 专业课程体系性质与层次比较

南医大主干核心课程群:理学类课程、生物学和医学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信息科学、影像技术类。教学特色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息与处理、医用传感器、生物医学信息预处理、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学电子与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等。

湖科院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基础医学、电子信息类,核心特色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系统、放射肿瘤学、核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学、超声医学仪器、医用传感器、放疗与核医学仪器、CT原理及设备、磁共振成像原理及设备、医用加速器原理及设备等。

从课程结构看,南医大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外,其它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显示层次与结构清晰,课程教学内容呈螺旋阶梯式上升,以循环加深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有体现知识内容再现与复认的优点。而湖科院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没开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二层次。课程教学内容呈直线式上升式,以直线加深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强调知识阶梯,先学为后学知识定基础,也是比较传统课程体系。

再从部分课程分析看,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课,表明该专业偏离生物或高分子材料类的发展方向,专业口径相应来说较窄;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纳入核心课程群、教学特色课程是为数不多的院校,C语言与程序设计在多数高校作为通识教育课来开设。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此外,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开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没开选修课。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特征,2校均显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拓展专业培养方向,更能体现出平台相对稳定、口径宽。

3.2 课程体系教学课时配备的比较分析

3.2.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比较南医大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4.5/254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99:469/1:0.21(见表1)。(资料数据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电子版。由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供。)

湖科院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段式,加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二段共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5学分/270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072:628、1:0.30(见表2)。

注:表中括号数据为专选课学分、学时,不含公选课学时学分。

注:总学分不含课外实践的55学分,专业任选课实践学时未列入计算。

2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3。经过比较可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分别高出南医大10.5学分、152学时;比例差异相差比较明显,说明湖科院重视课程课堂教学;而再从理论学时看,湖科院反低于南医大127学时,而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却高出1:0.09,这充分说明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再向前看,其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总学时相比,上交大1831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558,实验课学时为243,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为1:0.15[3]。其总学时分别低出湖科院969学、南医大717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分别低出1:0.15、1:0.06(见表3)。经我们初步分析与推断,显示“211工程大学”在人才培养策略层面上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研发、减少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生之故。3.2.2医学课程、必修课与专选课的比较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4门,总学时216学时。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概论(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3门课授课)、临床医学概论、影像诊断学等5门,总学时是291学时。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75学时,是因为其在专选课增开48学时影像诊断学,2校开设医学课程门数与学时数相差不大,通过对2校医学课学时比较,得出的结论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医学类课程教育,完善学生的临床知识体系,有助于该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的观点不相符合[4],而恰好相反的是综合性的湖科院反高于南医大。再从邓军民等人研究报道看,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有6门医学课程,共472学时[5],远高于同质同类的南医大216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291学时,可见首医专业偏医度高出许多院校。

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性的适时、适宜性内容补充,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也是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需要。南医大必修课学时是192,湖科院是450,是南医大的2.3倍还多,显示相差很大,说明南医大医疗市场面向宽、构筑市场化平台,湖科院则显示专业课相对稳定,且趋势于学科基础课边缘,专选课类似于专业课伸展。而专选课从学时本身来讲,南医大是580,湖科院是492,则相差无几。

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时比例,湖科院、南医大分别是1:3.31、1:0.92。此组数据比较显示南医大专选课学时比例远高于湖科院,南医大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等3门专选课,湖科院分别作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开设。

分析指出,过于偏重专选课,可导致专业建设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或摆动现象。此处建议开设专选课学时保持与专业课学时1:1比例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6](见表4)。3.2.3基础课程学分、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的比较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4看出,湖科院学科基础课48.5学分低于南医大51学分,低出2.5学分;学时817低于南医大894,低出77学。再从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看,湖科院是30.2%,南医大是35.1%。再从南医大理论:实践学时比例是744:150/1:0.20。而湖科院理论:实践学时比例是828:189/1:0.30,低出1:0.10。从这四组数据看,前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意义。后一组数据相差明显,正能说明湖科院在基础学科中就开始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课时。也能反应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10大学科门类,组建有多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良好条件和突厚共享资源(见表5)。

注:南医大总学时2548、湖科院是2700学时。

3.3 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与就业率关联性比较分析

在集中实践训练环节,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数电课程设计1周,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毕业实习4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设计(论文)14周、军训与劳动2周、创新课程4学周。创新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2周、医学物理学师2周、软件工程1周。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8周,毕业设计(论文)8周,职业技能训练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分散安排,电子技术、放疗技术、医学成像技术与系统等课程设计由教学团队分散实施,没有记入训练周。

核心课程与就业的关系,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2院校基本目标方向一致,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异性。

而从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上看,南医大教学进程表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干,实践课只是理论课的附属品,单独开实验的课程唯有电子技术实验;这无凝是实践教学理念上陈旧之故,只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把实践的重心放在加深对其理论的认知和理解上,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忽视陈设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湖科院在这方面要做得好一些,除单独开设电子技术实验外,尚还开设电工与电路分析实验、物理学实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微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实验、医学影像实践等,这些单开实验关联性设及到13门基础、专业理论课,多数实践课从理论课中游离出来。为实践教学创新理念迈出新的一步。

再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看,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表面上看少15周,但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式、方法与途径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虽各有长短,其实都没有达到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湖科院的医学影像设备实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分别由临床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教学团队集中与分散安排,也是一个后续探讨的问题。

4 比较分析后的启示与建议

通过2校的课程体系比较,兼顾与多所院校特色专业的继续比对,从中得到更多启发。

4.1 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更加突出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特色

目前湖科院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不足。考虑引入产、学、研合作模式,真正体现特色专业建设始终以“以人为本,质量领先,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人才质量理念[7]。实际操作可以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标杆。

4.2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主干课,优化、纯化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应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医用X线机原理,CT、MRI设备原理,医疗设备故障诊断原理课,且其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时数不低于180学时,突出影像工程技术性核心改革方向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8],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9],并且可学习清华大学[10],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4.3 调整课程教学时数比例

四年制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550~2750学时。学时分配应适度减少专业课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对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控制,研究型高校在增加学科基础课理论学时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控制在1:0.3左右,专业课控制在1:0.4左右;而教学型或应用型高校适度减少学科基础课,把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控制在1:0.4左右,专业课控制在1:0.5。

4.4 实践教学与就业联动,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巩固基础性、实用性、稳定性的实践教学资源;二是以人为本,实施“产学研”结合,让教师、学生了解社会与岗位,了解自我。让教师在技术实践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让学生尽早了解影像工程岗位、熟悉岗位技术要求并通过考核,实现直接就业;三是为学生就业提供参加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场所,提供一些创新性开发研究的机会;四是重视顶岗实践与毕业设计,充分利用专业实习来增加就业机会,把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技术要求联系起来,结合岗位来选题,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做到动脑和动手结合。

4.5 启动精品课程引领战略把握课程知识内容关联

课程设置要求减少或避免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处理好先修与后续课程秩序及其知识关联性,通过制定教学大纲、规范课程标准,体现循序渐进的知识与技能运行程序,课程设置要显本校专业办学特色、服务于医疗市场,启动精品课程引领,培植精品课程文化效应,引领专业课程群,推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EB/OL].[2012-07-08].http://gkcx.eol.cn/ads/gaokao/tszy.shtml.

[2]王能河,邹卫东,梅贤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4):100-105.

[3]宫照军,顾宁,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33-134.

[4]赵娜,丁唯一,廖敬懿.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改革浅析[J].法制与社会(教育文化),2011,(11上):244.

[5]邓军民,全海英,刘志成,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166-167.

[6]王能河.我院本科专业开设选修课现况分析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2):239-240.

[7]王能河,吴基良,沈定文,等.以质量文化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54-85,132

[8]浙江大学信息部.浙江大学网页[EB/OL].(2011-07-06)[2012-06-26].http://fit.zju.edu.cn/chinese/redir.php?catalog.

[9]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EB/OL].[2012-06-17].http://www.xjtu.edu.cn/yxsz/231.html.

上一篇: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下一篇:一个名字,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