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2024-07-04

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共9篇)

篇1: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 社团对中学生积极影响

社团活动作为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理论类、文体类、科技类、实践类、公益类、学术类六类学生社团,是学校规模较大、参与学生较多、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吸收了大量的会员,课余时间近七成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成为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类比赛如棋类、球类比赛,演讲赛,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专业技能大赛此起彼伏,学术专题讲座、名师名家论坛、各类公益活动常年开展,所有这些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提高素质、展示才华的大舞台。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社团按照各自章程开展的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社团活动以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成特长,把特长提升为技能,把技能拓展为素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社团活动打破了院、系、年级、专业的界限,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能够广泛交流,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求知领域。各社团举办的学术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文艺体育比赛等各类比赛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实践平台,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学生社团为学校的团、学组织延伸了工作手臂、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增加了工作内容,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织动员方式。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社团,其成员有着共同的意愿和切合点。共同的章程和宗旨把学生凝聚在一起,并通过社团活动把学生联系在高校社团周围,使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成为高校团组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

(四)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由于受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近几年学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六成的学生有心理压力,近三成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学生社团作为自愿组织的群众团体,因其具有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成员之间地位平等、关系融洽等特点,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一定的减压和缓冲作用。学生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校园中许多文体类学生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心理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

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目前学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学校学生社团的自身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的水平和活动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每个学校学生社团成员由几十个人到上千人不等,开展社团活动的水平差别也较大。有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的社团,也有成绩一般和不能坚持正常活动的社团。一些社团活动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开展文体类活动的社团较多,开展学术科技类活动的社团较少。

(二)社团活动经费匮乏、场地不足

目前,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团委、会员会费以及社会赞助。学校拨付的经费一般只给参加省市以上比赛的社团;团委拨付的经费也限于社团举办的校级比赛;而社团平时开展的活动只能靠会员缴纳的会费,会费的收取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收取的会费非常有限;社会赞助没有保证,有时还拉不来。同时,大多数社团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使活动开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三)社团人员流动性大,内部管理薄弱

学生社团这一组织的自发性和群众性,使得社团在招收会员、选定负责人和会员的退会等方面随意性较大。人员流动较大,导致内部管理松散,如新老社团负责人的衔接、新老会员的融合、社团优良传统的继承以及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等方面都存在着薄弱环节。

(四)部分社团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管理失范,甚至导向偏误

目前,学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各类社团进行管理,学生社团一般归口团委领导。一所学校各类学生社团至少有20个,也有多达40个以上的。团委受专业、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社团的指导往往偏向那些规模大、会员多、活动好、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较大的社团,而对一些吸引力不强、发展势头不好的学生社团则无暇顾及。社团联合会或社团部由于是学生组织,并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因此为各社团提供的专业指导、对全校社团的管理和监督也是十分有限的,由此导致部分社团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管理失范,甚至导向偏误。

(五)跨校社团和跨校社团活动管理难度大影响跨校社团的最大因素,一是经费,二是时间,三是管理难度大。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跨校社团和跨校社团活动的开展才有可能。

三 调查过程

组长:胡滑滑

成员:胡滑滑李晨吴琦郭威张雪王群

指导老师:席雪娥

背景:社团活动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每年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年

都有大批学生加入社团。社团,似乎已成了中学生课外时间的最佳选择。这样看来,社团活动似乎对中学生非常有益,然而社团活动真的对中学生百利而无一害吗?或者它确实存在着弊端?针对以上问题,本小组对社团活动进行研究。

目的:希望通过大多数学生对社团活动调查问卷表的填写状况,了解社团活动对中学生各方

面影响,让同学明确加入社团的意义,并且了解社团活动存在的优缺点,从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

2.网上搜集资料

3.采访个别师生

步骤:1.确定课题

2.设计问卷

3.发放问卷

4.分析问卷

5.总结

总结: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没有参加社团活动,但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社团活动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助于自身爱好的发展,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积累经验并且能够提高自身修养,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社团活动发展的问题大家也对社团有一些建议:他们希望社团活动应该多多宣传,吸引更多兴趣爱好的同学参加,扩大规模,增加设施,并且应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还可以时常的展示才艺。

问卷展示:

1.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团活动?

A.是70%B.否20%C.不知道10%

2.你现在是否参加社团活动?

A.是30%B.否70%

3.你对下列哪类社团活动比较感兴趣?

A.街舞社30%B.朗诵社10%C书法社10%

D.象棋围棋社.10%E.音乐社 20%F.乐器社20%

4.你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吗?

A.经常去25%B.偶尔去60%C.几乎不去15%

5.你对社团活动是否满意?

A.满意20%B.一般60%C.不满意10%

6.你认为社团活动是否影响你的学习成绩?

A.影响很大30%B.影响较小60%

C.无影响8%D.有帮助2%

7.你加入社团的出发点是什么?

A.兴趣爱好50%B.锻炼能力25%

C.拓展交际20%D.其它5%

8.请你谈谈参加社团活动对你的影响?

筛选部分答案: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社团活动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交际

能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助于自身爱好的发展,缓解学习带来的压

力,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积累经验并且能够提高自身修养,有一小部分人

认为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9.你对社团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筛选部分答案:希望社团活动应该多多宣传,吸引更多兴趣爱好的同学参加,扩大规模,增加设施,并且应由但一向多元化发展,还可以时常的展示才艺。

组员心得:

胡滑滑:合作最重要。

吴琦: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和我的小组经过共同的努力和亲自的实践,得到一个具

有反映问题的实际结果。在学习上也应该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棒!

张雪:从这个可以的设计到实行再到最后的总结,我们组组员每个人都为此课题的进行

做出了相应贡献,并且在组长的安排下,是这次调查更加顺利的进行,其中组员们的相互合作,共同分析不仅使这个问题更快完成,也让我们的知识面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到了扩展。

郭威: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积极参加,我也参与到其中,大家都为这次的任

务做出了贡献,因此使我们的课题调查活动更加顺利。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如此积极合作,团结一致,全身心都入到群体中去。

李晨:一开始我们进行的不是很顺利,但大家都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才到了今天,这是

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以后的学习合作中,也要保持百分的热情。

王群: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了

大家的合作团结观念,这次活动是每个组员努力的结果,他让我们不仅增长知识还提高了能力,更是组员关系更加融洽。

指导老师评价:

篇2: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状况,对我校学生社团进行更加正确合理的引导,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请你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在此,对你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1.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团活动?

A.是B.否

2.你现在是否参加社团活动?

A.是B.否

3.你对下列哪类社团活动比较感兴趣?

A.街舞社B.朗诵社D.象棋围棋社.E.音乐社4.你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吗?

A.经常去B.偶尔去5.你对社团活动是否满意?

A.满意B.一般

6.你认为社团活动是否影响你的学习成绩?A.影响很大B.影响较小

7.你加入社团的出发点是什么?

A.兴趣爱好B.锻炼能力

8.请你谈谈参加社团活动对你的影响?

9.你对社团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C.不知道C书法社F.乐器社

C.几乎不去C.不满意 C.无影响C.拓展交际

篇3: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 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普通高中, 研究性学习多在课余时间进行, 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感兴趣的问题。这与考纲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不同, 在学习方式、内容以及时间方面, 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 完全以学生的自主需求为动力, 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本质上讲,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表现为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扮演几种角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信息的筛选者与疑问的解决者以及成果的总结提出者。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是在疑问、解决疑问、再疑问的环节中进行的。整个学习过程既让学生有解惑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又有新疑问带来的困惑与动力。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 增强学习动机, 避免学习疲劳, 从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丰富学生的生活, 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多手段、多层次学习标准中规定的大众化内容。由于受到时间、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知识背景的限制, 课堂教学不可能满足一切学生的需求以及发展其个性化特长。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源于课堂, 但又高于课堂,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假期, 探究一些课堂上需要拓展的问题, 或者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疑惑,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质上研究的前提是自己储备知识的应用, 同时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及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应用。这些都是学生健康成长必需的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能弥补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 并帮助基础教育顺利完成从一味地研究如何教转变到关注学生如何学, 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如同“教是为了不教”那样, 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目标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思维方式、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促进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和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初步学习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个课题, 无论怎么简单, 都包含选题、选择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过程以及结果分析与结论的生成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学生的自主研究是一次学习, 更是一次为将来的发展与从事科研事业的准备。新时代的学生, 物质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匮乏, 他们生活得很自我, 但自主意识与空间不足。在家他们生活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包围圈中, 在校面对的是注入式的高压教学, 在家长制定的轨道上曲折式地成长, 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很少。研究性学习打破了这种安排式的生活, 完全是学生自愿、自主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这对他们智力的开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不但强化了学生储备的知识, 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延伸, 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一个过程。正如“教是为了不教”一样,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过程, 养成的质疑、探究、查找资料以及求教的这种自主能力, 必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组织、合作以及与人相处的基本能力

信息化拓宽了人类的交往范围与发展空间, 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直接交往的频率, 孩子白天面对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 晚上和周末又迷恋各种网络信息, 他们的世界很狭窄, 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研究表明, 人脑的发展与接受刺激的广度与经历有关。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有责任提供丰富学生阅历的课程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从研究开始到结束, 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 更避免不了新问题、新事物的挑战;同时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必须走入社会, 必须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 学生会从中得到与人交往的体会和经验, 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既要依靠个人努力又要与全组成员分工合作, 这必然使学生的探索勇气、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得到锻炼和加强。这必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丰富人际交往的体会与经验, 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而言, 这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

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激发他们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 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 这使知识的传授具有放大作用, 提高了知识传递效率, 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 但对个体差异性的针对性降低, 不利于学生个体潜能的良好发展。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是遇到这种问题, 学生不喜欢的是教学与学习任务, 喜欢的又没法在课堂教学中一一满足, 这样一部分本来很有个性与潜质的学生成绩却平平, 致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降低。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逐步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由任务型学习转变为发展兴趣与特长型学习。只要教师制定一些合理、科学量化的评价指标, 必将为这些学生增加更多成功的体验, 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 研究性学习必将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也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更多研究性学习的正能量将陆续衍生出来。这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注入巨大的推动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 需要不断地研究、实践以及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把研究性学习实施得更好、更有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高调”地走进了高中各科教学中。生物学科关注粮食、能源、身心健康以及环境等诸多社会热点, 贴近生活, 因此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及成长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本文以这一教学活动为基础, 重点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以便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生成长,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朝兵、肖攸安等.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5) :9~10

篇4: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77

中学生社团是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成的有一定规范章程的学生组织机构,中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在2014年组织开展的社团活动《探访陇上名窑安口窑传承保护瓷窑文化》在第30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国家三等奖。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社团活动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扩展学习内容的知识面、培养中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展示学生的个人风采、培养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我们中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丰富了学生的在校时间

社团活动是一个张扬个性、拓展能力的活动,制定和培养符合中学阶段特征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在校时间,通过一些活动的组织安排把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转化为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和信心。例如,学校的桥梁设计大赛通过将通用技术学到的知识与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结合起来,张扬个性、拓展能力,符合新一代青年发展自我的内在需求,得到广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响应;自发实践社团活动《探访陇上名窑安口窑传承保护瓷窑文化》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调查活动,参与实践、调查了解华亭的历史文化以及安口窑的起起落落,探寻华亭人勤劳质朴,聪慧善良的优秀品质。使学生能够继承和传承好安口窑陶瓷文化,将自己在课堂上了解到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等知识得以转化沉淀。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激情向学习动力的转化,实现了学习与兴趣二者的协调,同时获得了学校及家长的好评。

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社团活动的方式角度来概括,可以区分出三种形态的中学生社团:教师主导型、学生自发型、自觉发展型。一般来说高中社团活动以教师主导型为主,教师主导型的社团活动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例如课程设置、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行为特征来选择恰当的社团活动例如金话筒朗诵社团、摄影爱好者、流行歌曲社团、民俗文化社团等等。通过这些社团的组织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金话筒朗诵社团要求成员学习成绩要靠前,每周要在周会上做激励性的发言,如果成绩不达标成员要退出;而民俗文化研究社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布置一些碎片化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周末时间调查了解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趣事。这些学生社团活动在教师教导下细心分析、组织讨论发言,并能通过激发想象与创造性,自己能提出解决方法,培养创造力。学生社团活动有着符合学生的思想形态、艺术方式、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广泛的吸引高中学生的积极踊跃参与。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成特长。社团活动以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以兴趣特长来进行分组,例如摄影、采访、文字组织等等。这种分组方式打破了年级的界限,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利用高二学生开设的通用技术课堂学到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带动高一学生对升入高中以来加入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求知领域。

三、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和校园文化

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丰富学校的办学风格。尤其在中学,以共青团委为号召机构,以学生社团为基本组织,活动的开展延伸了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增加了学生在校实践以及校外自主实践探究的机会,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织动员方式。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社团,他们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意愿切合点。社团制定的共同章程和宗旨把学生凝聚在一起,并通过社团活动把学生联系高中团支部的周围,使学生社团日益成为我们中学团员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成为学校政教工作规范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四、在一定程度上能舒展学生心灵,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校在2013年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虽然通过教师的课堂让学生增长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得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堂和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焦虑、困惑。但是离我们建立陇上名校、幸福家园的期望还差很远,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舒展学生心灵,学生社团作为自愿组织的学生团体,有着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方式和社团成员之间地位平等、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比较接近等特点,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一定的减压和缓冲作用。学生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校园中许多文体类学生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心理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学尤其是高中学校社团活动的有序、常态化开展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因为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社团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给学生带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双重收获。就像最近开展的“孔明锁拼装”大赛,学生不仅更加喜欢去上通用技术一类的课程,还将自己的爱好特长有了一个展示平台,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不再拘泥于课外的篮球、足球等单一的体育活动,而是让更多兴趣不同的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活动方式中去。总体来说,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是积极地、有效的,应该鼓励和扩展规模,丰富多种社团开展方式的多元化。

篇5: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密切配合。综合实践活动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传统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安全的活动氛围,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紧抓活动细节,促进心灵净化,善用评价,增进学生的正向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

在我们早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孩子们都便于管理,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好管理,而且还有个别孩子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很特殊,平时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从不积极参加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也不敢过多说教,否则他们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情。因此,心理健康问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整个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困难。我们只有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这也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下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分享。

一、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本质的差别。首先,学科重视的是知识性的教育,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其次,学科影响是间接的,而活动更贴近生活实际,具有直接教育的特点;再次,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关注的是普遍性问题,内容固定,而心理综合实践活动更能体现个性教育。

只要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善用“慧眼”,就会有一次次的教育“良机”,请看以下案例:

张老师刚接手七年级新班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男生特别容易冲动,不能接受批评。这名男生曾多次迟到,多次提醒无效。在又一次进班迟到后,张老师让他教室门口反思三分钟,可是他却非常生气,扭头就跑。

张老师急忙追了上去,好不容易赶上他。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办公室,先让他坐下,然后端了杯水给他,等他平静下来才说:“咱们现在谈一谈好吗?”可是这个孩子却还是带着敌意不愿说话,张老师又说:“其实,我最先认识的人是你啊,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个男孩子听到此话一脸反感地皱了皱眉头,头扭向了一边。张老师接着说,“因为开学入班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有一个男生坐得笔直,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我,那么专注地听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认真的孩子就是你啊。”男生把脸扭了过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震惊,面部也随之柔和了下来。张老师趁机又说:“所以啊,我总是关注你,觉得如此认真的孩子该是多么优秀啊,所以才要在你迟到的时候不断提醒你改正过来,按时进班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吗?”这时张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张老师又接着说,“今天我让你反思三分钟,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他又点了一下头,“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不是要有担当呢?一个男子汉,要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吧,你一句话也不说扭头就跑,要不是我追上你,我可到哪里去找你啊,老师和父母该有多担心啊。”这时张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个事情之后,张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不仅不再迟到了,还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张老师认为,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当时的心理状况,先稳定学生的情绪,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循序渐进地走入学生的心里,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深远意义。

二、心理健康活动――走向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提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三条重要线索。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的命题主要就前两项进行了探索,而对于学生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学校更关注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各种活动的结果,却忽视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自我反省,从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我内心的问题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尝试从与自我关系的角度选择相关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下采用心理?y验、调查问卷、心理实验和自我观察等多种方法,探究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世界及其变化规律,从自我心理完善中体验到乐趣。

三、善用评价,增进学生正向体验

当今我们在升学率的高压笼罩下,学校常常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甚至人格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几乎极少考虑学生的自身差异,更不会过多考虑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成长经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因此,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的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毕竟我们的学生在几年之后都要成为社会人,我们的祖国不仅需要高端的白领,更多地需要品质优良、性格积极向上、具有团结精神的蓝领。一次拔河比赛,让我们看到那些身材魁梧和发福孩子的优势,我们为他们骄傲自豪,他们再也不是我们眼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小混世魔王”;一次社区孤儿院活动,让我们看到那些平时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孩子给孤儿院的小朋友梳头、洗脸、讲故事,充满了爱心,再也不是“一个个烫手的山芋”。我们要善用多元评价,增进学生正向体验。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自然的心理训练情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化,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备注: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ZS480)

篇6: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李恒柱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态度,另一个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一、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实践活动的态度。爱岗敬业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爱岗,就是要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再细化就是教师要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很难想象一个教师很热爱教师这个行业却不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因为热爱你所教的学科是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个岗位的表现。敬业就是尊敬、敬畏你所从事的事业,在这里我更想用敬畏这个词。只有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敬畏感,他才能从内心深处想干好这个职业。很难想象一个教师一天到晚什么都不想干,什么也没干成,什么也没干却整天说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愿为自己热爱的职业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的热爱别人是不地相信的。做不出成绩的热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会承认的。爱岗敬业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愿意研究该活动,把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组织好,活动出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家长、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满意,就是要出教育成果。

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愿意参与该活动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边自己都不喜欢、都不说好的活动学生会喜欢。但教师对该活动的热爱要让学生感觉出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热爱这项活动的,以此证明这项活动是有意义的。教师该怎样给学生证明自己是喜欢、热爱这个活动的呢?我认为首先自己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是面带笑容的,是打心底里高兴的。即便自己在生活中有了烦恼,在组织活动时也该面带笑容。很难想象一个在活动时悉容满面,唉声叹气,牢骚满腹,满面怒容的教师让学生感觉到你热爱这项活动。我们热爱这项活动,我们在介绍这项活动时,在做这项活动时是充满愉快之情的。比如我在介绍折纸时,用一张纸迅速折出一个小鸟的形象,学生感到很惊奇,我也感到很高兴,对学生说,怎么样,神奇不,一张普通的纸,三两下就成了一只小鸟。大家仔细看着,我让这只小鸟变个样,一会折出一个仰头看天的小鸟,一会变成低头吸啄虫的小鸟,一会变成一只低头啄毛的小鸟,一会变成一只回头看的小鸟,一会变成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变换一次,学生发出一次惊叹声。教师对该活动的爱变成了学生参与的极大动力。

篇7: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育影响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第五条,同时也是对千百年来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炼和升华。而与此同时并行的学校课程结构的改革,更反映了社会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期望。人们也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解决科学发展的无限性与学校课程门类、课程内容和课程时数有限性的矛盾,主要应当依靠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基础性的办法”。而对于课外体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人们则常以杜威及其跟随者克伯屈等人的“儿童中心主义课程”作为课外活动课程的开端。对于农村普通教育者来说,其关键则在于如何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特点出发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学校各科教育不止于学校,更不囿于小小的课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科课程,潜在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各有侧重,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要加强课内各学科教学模式探新而且还要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实践研究,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功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角色意识,体验更多的社会和人生,在课外实践中锻炼技能,增加才干,这样就不会脱离社会实践的死知识,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前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广,新课改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符合儿童心理生理需求的课外活动项目,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主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增强体能,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身心健康、活泼开朗的一份子,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与张扬。在构建体育新环境的同时,也促使教师积极思考与探索,不断更新观念,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锻炼的新形式为学生身心发展创造一切可能,建立适合学生人人健康的体育。

三堆中学地处市中区偏远山区,90%的学生是农家子女,脱贫致富比率甚少,大部分学生家庭还处于贫困边缘,家庭经济还比较拮据,生活状况较差,加之在小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所需的场地、器材、经费诸多不足以及部分学生、家长、教师未引起足够重视等因素,而造成自身底子薄、基础差的不良情况。在初一阶段,大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心理都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个人生“黄金”时期,体育锻炼尤显得重要。为此在薄弱的农村地区,怎样使这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通过课外体

育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身体发育显得正常、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必须思索与探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缘由,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提出此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课外体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不受教学计划,教科书限制的条件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构成课外体育活动课程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

(1)活动内容。有的来自学科知识的活动,有的来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还有来自社会问题等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完全开放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呈现出多面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2)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的开放,使活动时间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适时地选择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3)活动空间。学生可以把教室,校园及至社会作为自己活动的空间。

(4)师生关系。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师生彼此尊重,实行民主、平等、和谐氛围。在课外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师生情感和谐,合作教与学的活动。

3、目的表述: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延续,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农村中学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外体育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拓宽知识技能,发展特长,使学生学会实践、获得才干、习得特长、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处理好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师生关系,是课外活动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得、辅导者、情境设计者和调控者,“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如果忽视或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将学生当成道具,课外活动课将会流于形式,变成教师操纵下的活动表演。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的选择性和弹性,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有创意的活动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学生自己确立活动目标,并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根据学生要求给予具体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指以发展学生技能为核心的各项课外兴趣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达到“四自”目标:

1.自理: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自主: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兴趣活动并不同程度地掌握所选项目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自己开展活动能力。

3.自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某一方面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坚信自己能找到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途径。

4.自律:能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不顾客观条件和他人利益,绝对化的发展愿望,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养成排除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肩负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国家未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飞速发展,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跨入新世纪,社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中学生应在中学期间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不能成为书本的奴隶,学习的机器,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发展,这是新世纪人们对健康的定义.本文对中学生

在青春期的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体育生活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很多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十分充足,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造成中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综上所述,中学生如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他们身体正常地生长发育,对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的提高,对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及对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而且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急速地发展变化时期,在这一时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为身体生长,发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则导致身体素质差.新课程改革在我区的实施已近两年,作为我们新开的课题,在其中最显著特点是活动性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性,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各种操作、体验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可以亲身投入实际场境中去探索,去发现。

以活动为主题,丰富中学生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过程及方案设计,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初步体验,加深对于对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活动中获取所知的心理素质,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合作集体中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守纪,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关系,增强公民意识与活动中责任感。

通过以上课外体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使学生的兴趣增广和加深,较好的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能密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辅导的弹性大,组织灵活,使学生获得及时的信息。在训练实施上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保证了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加适应青春期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更好的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从而全面启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学生对

课外体育活动的新认识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其锻炼的行列中来,并通过实验阶段的研究,实验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后身心发育十分良好并从中受益。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充分全面有特色的发展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验活动项目的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以学生发展、知识体系及社会需要等因素为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以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项目及方式。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解决当前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活动目的必须有弹性,既能指导活动,又能为活动所改变;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当前的经验发生联系;辅导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逐步扩充训练单元并组织教材,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训练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一)、具体要求:

1.以青少年的生活活动为活动的内容,以青少年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活动的出发点。由青少年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各种品质的课程理论。

2.以青少年自己组织的活动,青少年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3.活动要多,内容要多,编班要有弹性,学生随着兴趣之转移而改变练习内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1、早锻炼:晨跑、健身走、广播操、武术及其它体育锻炼

2、课间操:广播操或十分钟室外活动

3、课外锻炼:球类运动、武术、健美操以及其他体育锻炼

4、校运动队训练:武术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田径队。

5、竞赛活动:市级比赛、区级比赛、校级比赛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时间:

早锻炼:周一至周五

1、夏季:早上7:10分至7:40分

2、冬季:早上7:10分至7:40分

课外锻炼:

1、夏季:下午16:30分至17:30分

2、冬季:下午16:00至17:00分

3、场馆开放时间:16:00至18:30分

六、课题研究方法

1、对照实验法:采用实验法来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2、问卷调查法:采用调查、收集,了解现状。

3、个案分析法:在样本中抽取3到4个具有代表性个体进行追踪观察、记录、评价等,以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

5、数理统计法:利用体育统计学原理来推理、论证。

七、研究的时间、原则、对象

(一)研究的时间

(2007年1月—2008年12月)

(二)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从客观实际出发,详尽地占有资料,对实验、观察和收集到的情况如实记载,处理材料和概括出结论时严格尊重客观事实。

2、指导性原则

指导学生和教师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水平逐步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训练学、教育学和国家有关青少年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开展多项课外体育活动研究,认识体育锻炼规律,并逐步运用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注重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和实际效益。

4、教育性原则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必然会产生各种影响。教育性原则要求我们的研究要符合教育规律,在研究中既要探索教育规律,又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允许有损伤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三)研究对象: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在校学生

八、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整体设计、建构框架,开题研讨。(2007年1月—4月)

1、成立子课题小组,组建研究队伍。

2、分别收集,整理各项有关的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3、召开课题小组会议,明确各自任务,设计各年级实验方案,并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一线

资料。

4、在7年级各班通过综合测评(身体发育情况)后,筛选出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随机抽选男女各20名组成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重点跟踪对象,进行记录与分析。

5、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应用技术再培训。

(二)实验阶段:组织实验,全面推进。(2007年5月——2008年10月)

1、定期了解实验进度

2、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安排体育课外活动内容,并定期开设课题研究公开课,以听课、评课的形式听取专家的指导,听取其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理论构想和操作机制,形成富有指导意义的的典型个案,课题承担者每月完成一份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内容应涵盖课外活动的全程研究及相关研究成果。

3、实验年级进行训练课展示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调查和重点分析。

4、形成工作小结,撰写阶段性报告,收集整理相关课堂教学课件资料,并做好归类整理工作。

(三)总结阶段。撰写总结,课题鉴定。(2008.11—2008.12)

1、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录像资料,并制成课件光盘。

3、收集、汇编课题相关与媒体资料、论文等。

4、邀请有关专家,举行结题鉴定会。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研究的预期效果

1、提高七年级在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师资培养及利用、活动教学、辅助宣传等在实践上的有效操作方式、方法;学校影响家庭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对进入青春期学生身体发育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能力的有效提高。

3、家长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能力逐步提高。

4、青春期学生身体发育水平十分良好,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二)成果的形式

1、《“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育影响”研究方案》

2、《“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育影响”工作报告》

3、《“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育影响”研究报告》

4、《优秀论文集》

5、《典型个案集》

6、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成长记录袋、课外体育活动教师训练手记。

篇8: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实验,学科方向

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再次革命已经席卷全球, 一个科技强国才能发展为经济强国, 从蛟龙探海到神舟飞天, 从动车高铁全面开行到大型计算机、大飞机项目的进行, 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各种技术的攻关, 还带动了我国一大批企业及新兴行业的发展, 通过一个创新带动了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①然而, 纵观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 期间存在的差距仍然不容忽视。因此,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备军的大学生群体, 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锻炼必不可少。因此, 创新是当今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 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的前体下, 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自信、怀疑等理念, 方能推动大学生创新。②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其中“亲民”, 指的就是付理论于实践, 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起来, 旨在解决实际问题。而大学生创新计划, 正是为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施展的平台。③

大学生创新活动 (下称“大创”) ,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④该计划2006年开始试点, 2007年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我校从2008年开始展开, 目前已实施5年。⑤这种活动的开展,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果,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⑥对于本科的学生, 通过参与大学生的创新活动, 也对今后的专业学科兴趣和今后的个人专业成长, 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对现有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通过大学两年时间的课程学习, 大创小组成员已基本学习并掌握了部分学科基础知识, 但这些知识还处于被动的接受阶段, 如果不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和强化, 很容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忘掉。特别是不少参加大创的学生, 正处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交界处, 通过此次大创试验, 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习的知识结构、方向, 可以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检验, 以实验的方式来运用理论知识, 让学生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真正的用于实践当中去, 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从书本中, 从课堂学习上力求去独立的解决它, 增加对现有课程的学习兴趣。⑦

2 对本专业的认识更加具体深入

通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学习, 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了初步的较为系统的了解, 药学院的组员知道了从事药学方面的研究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也清楚了药学的前景与未来。生物工程学院的组员对药学院的药理学方面同时也比较感兴趣, 生物与药理是联系很紧密的两个学科范畴, 对本专业的认识也可以借助大创来实现。但毕竟书本上看到的东西理论与概念居多, 通过大创, 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验室, 了解各种实验设备和实验理论方法, 这样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特点及方向有清晰的认识。⑧

3 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创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情况, 还可以对自身专业的研究方向有更为明确的了解, 这为学生以后继续深造提供了研究方向。通过大创实验, 可以提前了解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差别, 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认知能力。⑨我们研究室大创项目小组组员均来自药学院与生物工程专业。药学院中的药学专业与本研究室大创项目的研究方向联系最为密切。药学专业主要研究药学及其各分支学科, 包括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众多方向。药理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生物工程研究的方面很广泛, 涉及领域很广, 比如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就与生物工程有关。目前体内试验通常采用动物皮下肿瘤移植模型和人癌异体皮下移植模型。这种模型的弊端是皮下移植的肿瘤属于异位种植, 脱离了其起源组织器官的微环境。因此学生可以以此来进行实验和学习, 为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相应的新药开发提供理想的模型。这就让生工学院的组员对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涉猎, 并且也能够从药学专业找到一些共通点。

4 对今后研究方向兴趣的提升作用

大学生创新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 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学科内容及实验环境, 激发其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为今后的科研深造提供方向性和选择性。⑩药学院的小组成员根据两年的学习情况及自己的兴趣, 确定自己未来的进一步深造的方向为药理学方向。大创不仅是接触未来实验环境的一次机会, 也使大学生组员能够更深入认识药理学, 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来自生物工程学院的组员虽然学习的是生工专业, 但也同样对药理学方面有着一定的兴趣。想今后可以从生物与药理两方面着手去进行生物研究, 从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做起, 逐步深入, 去攻克药理学方面的难关, 这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兴趣, 并且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好铺垫, 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释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Z].2006.

2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10.28 (1) :46-51.

3沈剑敏, 陈强, 管利萍.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 (10) :104-105.

4李旦, 赵希文, 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1:102-105.

5周合兵, 黄晓波, 沈文淮, 罗一帆, 祝凤荣, 王苑奇.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 (1) :104-105.

6陈洋, 闫达远, 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2 (11) :93-105.

7张友琴, 王萍, 朱昌平, 朱晖.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7 (28) :167-172.

8李杨帆, 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1.4:24-25.

9陈曦, 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1 (17) :12-13.

篇9: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摘 要】

写作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团活动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以及意志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写作 社团 影响

在传统语文教育教学中,大多教师更关注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记忆力,而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够。就写作而言,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靠记忆力应用所学知识,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思作文,也需要学生对写作有良好的动机,于作文中表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发现,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将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实践情况,就其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意志的培养等影响作用作简要分析。

一、社团活动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作文素材

写作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若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那写作也就自然成为了被动的完成任务,这和写作活动本身自主性时相违背的。结合以往高中写作教学来看,多以“师讲生写”方式进行,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被动,加之作文素材匮乏,学生所写作文较为空洞,甚至有抄袭的痕迹。在作文教学中把写作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可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要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对学生作文兴趣的作用,一是要摒弃“纯课内作文”的形式,让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如在“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教学中,以地方文化研究社团为契机,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名胜古迹进行调查、观察,课堂中以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对所调查的景物特点进行讨论,讨论后再写作,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写出的作文更能打动人。

二是要借助社团的力量,让学生从活动逐渐向写作过渡。如学生参加了书法社的活动,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有了什么样的经历,是否有收获和成长,这些都可采用作文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注重变“一周一文”的方式为“一事一文”,让学生以文字方式来记录生活,表现自己。如参与足球、篮球社团的学生,当参加完一场比赛后,以作文方式来记录赛事,抒发情感。

二、社团活动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充实作文内容

“文以载道,文以言情”,文无“道”不足为文,文无情难动人。作文,本质上是主体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若只把其关在书本的象牙塔里,那又如何培养其人文素养,如何让其知道生活的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社团活动,积极参与,这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也可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充实作文内容而奠定基础。

以“美的发现”写作教学为例,所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辩论社活动,以“何为美”而展开主题讨论;参与足球、篮球活动的同学则结合体育运动而谈美,手工社活动的则以手工之美而生发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更好地感受了美,在和同伴的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学会了表达美。在社团活动基础上再过渡到写作,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情感得到了丰富,作文中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观高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薄、思想狭隘,这和学生参与活动较少不无关系,故而在作文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为其作文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培养而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借助文学社而组织学生展开小说创作讨论,以话剧社而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都为学生的生活而增添了色彩,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社团活动利于培养学生意志,提升作文内涵

高中阶段的作文多以夹叙夹议为主,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以文字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师(读者或考官)则要借助学生的作文来反观学生的世界观。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不同于语言直观式的课堂讲解,它以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活动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些活动无疑为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培养提供了动力。

以运动类的社团活动为例,如田径类,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中,不仅要发展速度、力量等基本素质,还要发展耐力、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主动地去完成,在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克服自己思想的懒惰、薄弱的意志,在成功的那一刻,获得的是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此时再以作文方式引导学生去记叙过程,描述变化,抒发体验,以写作方式将活动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更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不断提升。

要以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意志力,一是要鼓励学生坚持,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文字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经历和变化。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并不是要把学生禁锢于单纯的课堂之内,相反,应借助社团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究,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写作教学而言,借助社团活动的影响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其情感、培养其意志力,这样学生所写作文才会更加真实,能反映生活,体现自己的成长,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付革. 非智力因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6)

【2】王丽萍. 论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教育探索,2002(02)

上一篇: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心得体会1000字5则范文下一篇:铜仁学院教育系宿管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