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

2024-04-19

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精选6篇)

篇1: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

4.1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13世纪德国的《矿工保护法》可以算作是人类最早的职业安全法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安全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各国分别根据各自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立法体系的不同,制定出具有各自国家特点的职业安全卫生法。例如,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早在150多年前,就制定了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的规章。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可是迄今,我国大陆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仅从雇主的职责、雇员的权利和监督管理三方面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作了一些规范;从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机构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全面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监管“缺位”现象。例如,卫生、安监、煤炭等部门有职责交叉,又缺少协调配合,常使监管相互脱节。

篇2: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职业病;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民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农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揭示与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对比国内外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不同,借鉴国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建立职业卫生体系,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等措施,为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关于农民工的定义

目前,对农民工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指户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则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农民工)和那些在农村就地被其他人雇去从事有偿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非流动农民工)。这与国外对农民工的概念有些不同,国外认为,农业和园艺业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1-2],发达国家或地区常雇用一些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来从事农业、园艺工作,这些人员也被称为农民工[3]。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那些进城务工的流动农民工。

2关于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篇3: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

1 沿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我省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有关要求,按照“两精、三教、四结合”的培育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是结合沿黄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的情况和农民素质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两年来,我省沿黄24县共下达资金2 839万元,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 693人次,其中生产经营型6 860人,专业技能型学员17 155人,社会服务型1 738人,引领带动型232人,共有118家培训机构承担培育任务,其中公益性事业单位有65家,社会机构有53家。重点围绕果树、干果、畜牧养殖、农机操作员、农资经销员、农村经纪人等专业进行培训共有1 072名教师及指导员对学员进行授课、实践及指导管理。在转变农民传统观念、提高科技文化素养、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沿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

2.1 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步改变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农民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2.2 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我们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育手段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有效地更新了学员的思想观念,推广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的实用新技术,提高了学员的专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并发挥出辐射效应,不仅推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2.3 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培训内容上,不仅有生产方面的内容,还有家加工、销售、贮藏方面的内容,给农民提供全产业链的培训,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临猗县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忠定,通过培训,改变了过去依靠果商上门收购的单一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和电商平台销售苹果,增加收入。

2.4 农村产业领军人不断涌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是青年农场主培训,涌现出了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把新思想、新理念带入农村,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创业兴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临汾市大宁县太古乡坦达村青年农场主冯建宁,大学毕业后回乡种植核桃树。通过青年农场主培训,掌握了核桃种植的新技术,牵头领办了由100多户核桃种植户参加的合作社,种植核桃160多hm2,产量逐年大幅提升。同时,发明了预防松鼠侵害果实的装置“核桃树防护贴”,并获国家专利。

3 沿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培训内容未向全产业链延伸

沿黄各县多数地方培训内容上还是只注重生产技能和单项技术的培训,没有向产前市场分析、产后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全产业链延伸。

3.2 培训方式需进一步转变

调研中发现,在培训方式上,大多农民喜欢实地参观和现场指导的教学方式,尽管绝大部分地区按要求采取课堂教学+实践实训的方式,但实践、观摩、实训教学的力度还不够。

3.3 工作机制不健全

沿黄市县虽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但还没有建立多部门参与、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农业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比较突出。

3.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

多数地方重教育培训,轻认定扶持。特别是对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立志回乡创业的职业农民在政策扶持上不够。他们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有开阔的视野和发展观念、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求,在创业起步阶段特别需要出台政策在资金、信贷、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目前,沿黄市县对职业农民政策倾斜力度不大,创设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鲜有突破。

4 对沿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建议

4.1 在培训内容上增强针对性

要针对沿黄各县不同主导产业强化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产业链培训。如临猗、平陆、隰县等果业县要加强果园标准化建设、分级包装、储藏加工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培训,提高品牌效应;五寨、偏关、岢岚、岚县等杂粮生产县围绕小杂粮产前投入、田间管理、加工、包装及市场营销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小杂粮发展产业化、品牌档次化、营销市场化程度。紧密结合沿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等应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开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的沿黄河流域乡村特色旅游培训。

4.2 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式

全面推广“菜单式”“分段式”培训,根据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不同周期和农时季节开展应季、应时培训。加大实践实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所占课时比例,鼓励依托田间学校就地就近生产实践,鼓励带领农民到省内外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开阔视野、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沿黄各县区整合财政产业扶持项目和支农资金,把一部分资金直接用于培养职业农民。项目优先由职业农民所创办、领办的新型经营主体承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及创业创新奖励。特别要加大对返乡创业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

4.4 加强部门协调和宣传

沿黄各县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保障性工程,形成“以抓职业农民培育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观念,突出抓致富带头职业农民的培养。政府层面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在县一级形成农业、畜牧、果业、林业、扶贫、农机等涉农部门齐抓共管,在培训、认定和扶持各个环节合力支持职业农民培育、合力支持职业农民发展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山西沿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当前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也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文章阐述了山西沿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难和问题,以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并为进一步研究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沿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建议

参考文献

[1]张铁梅;中部崛起形势下山西沿黄地区旅游扶贫研究[D].山西大学,2007.

篇4:基层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思考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对策

【中途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80-02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自2000 年以来, 我国每年的职业病新发病人数居高不下[1],我国无论从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 还是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2-3]。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 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 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2000 亿元。职业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因素之一。深圳光明新区职业卫生工作采取抓关键环节、抓重点企业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了职业危害。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企业迅速膨胀,随之带来的职业危害日益凸现:新区企业以五金、电子、塑胶、纸品印刷、家具和皮革制鞋为主,危害因素多样,以苯及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粉尘、噪声及氨气、酸等刺激性气体为主要危害因素。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工艺不发达、职业病防护措施不足或缺失、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滞后,职业病人时有发生。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基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建国至今,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先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一直到1998年, 职业卫生工作由原劳动部门进行管理; 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5];中央编办发[2003]15号文件精神,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深圳却一直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但新修订《职业病防治法》明文规定执法主体是安监部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不合法”,而法定的安监部门又尚未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法定执法主体的变更,导致职业卫生工作明显存在着监管脱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职业病监管工作。势必出现职业卫生监管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能带来较多的行政和法律摩擦,严重的会引起法律争议和诉讼。

1.2 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人力严重不足,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力不从心。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 辖区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相对于监管服务对象,我区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 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目前辖区职业卫生监督员和技术服务员均面临人均数百家企业的监管技术服务任务,任务繁重,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力不从心。

1.3 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形同虚设,“三同时”不能落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是最经济、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然而,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的源头控制形同虚设。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未将职业卫生评价列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条件;另一方面,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主管部门没有纳入到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的必备环节,获取不了建设项目相关信息,也就谈不上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审查,更谈不上“三同时” 的落实,但很多企业照旧开工投产。一些地方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降低招商引资门槛, 致使企业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把关不严, 大量未经职业危害评价审查的企业开工投产。

1.4 职业卫生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难以反映整体实际情况

1.4.1 职业病防治服务机构现状不能满足当前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目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力量不足,职业卫生技术覆盖面窄, 监测信息来源少。

1.4.2 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尚未建立理顺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上报管理机制,社会监测机构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尚未纳入监管部门统计上报渠道。数据资源残缺, 直接影响了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导致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不清,基础数据不齐,致使卫生行政部门无法有效执法。

1.5 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严重缺位辖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投入不足、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不清、劳动过程防护缺乏、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被动、推拖。致使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社会责任严重缺位,突出表现在建设项目基本未经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职业病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不能得到保障;许多作业岗位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职业病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因用人单位的经济文化水平有限,法制意识淡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匮乏;供应商供应的有毒化学品标识不规范,成分不明,不能准确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目前缺少用于指导企业改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小企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严重, 是职业病防治的难点。

2 思考与对策

篇5: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

2013年5月,我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区农牧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一特三高”产业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抓手,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扎根乡野的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着力在夯实基础、提升内涵、规范管理、打造特色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现状

1.1 规范制度,强化监管

农牧局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牵头单位,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公示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及检查验收制度,宣传执行这一工程惠农政策。培训期间,组织人员对培训班的公示、学员参学、教学计划落实、台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组织考试等多次到现场督促检查,对培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听取学员意见,了解学员参学情况及受训农民对培训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培训机构立即整改。在培训班结束后,抽查学员对培训满意度进行测评和教学情况进行回访,对照考核验收标准逐班次进行考核验收,及时录入培训学员信息,将学员信息按时上传至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系统。

1.2 结合我县产业,扎实培训

一是围绕新型经营主体抓培育。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育,重点培训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等知识,使他们运用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增强其内在凝聚力和外向辐射力,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抓培育。着力推进制种、清真牛羊肉、瓜菜、优质粮食、生态水产、经果林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农技农艺、良种良法、高效种养、水利设施、农机服务、畜牧兽医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培训,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掌握生产经营操作规程,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和率先致富的能力。三是围绕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抓培育。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分班、分类、分期开展培训,通过理论讲座、实践操作、观摩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落实政策,全面扶持

一是同等条件下,优先本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土地、开垦荒地;二是优先为有经营权证和流转经营权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办理抵押贷款;三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的项目提高农业保险补助标准;四是对流转土地在2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生产贷款贴息;五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购买农机具的,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县财政再增补10%;六是向区、市农牧部门优先上报新型职业农民投资且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七是优先审批符合条件的新型?业农民所需的农业建设用地、生产场房、晒场等。八是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县政府选派,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今后的思考

2.1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带动,抓好重点项目的督查落实。采取定期通报的方式,定期反馈。完善专项督查工作机制,强化对项目业主和对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服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参建单位远程监控和业绩考评公示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督促参建单位加强管理,上足人员、设备,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对于业绩信誉不良的参建单位,严格限制其参与本县其他重点项目建设。

2.2 推进农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培育。不断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协调联系帮扶制度,加快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二是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一特三高”农业产业,鼓励企业、运销组织直接投资建设原料基地、产品基地,加快建设以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不断提升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企业原料供应能力。三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铺路架桥增添后助。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集成示范推广良种、标准化生产、储藏加工等配套技术。强化智能化蔬菜育苗中心和肉羊良繁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2.3 明确分工负责,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安排部署,同时需要各部门(农业、教育、科技、林业、水利、移民、乡镇、发改、财政等)通力协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本乡镇、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加强协调沟通,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抽调专人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推进。

2.4 恢复农广校,以产教结合为载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结合我县优势产业,以农户为基础,以产教结合为载体,创建“学校+基地+公司+农户+市场”的农民科技教育的培训新格局。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打破现有办学体制,积极推行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培训机构将主要专业相应由校内基地办成培训基地、示范基地和生产经营基地。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经营主体为实训基地,联合周边地区的相关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建立经营性公司,直接面向市场,形成集培训、生产、实验、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

2.5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培训投入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民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努力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篇6: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状与思考

一、存在问题探讨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区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

训中还存在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

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我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2、农民参加培训普遍不足。我区参加过各种务农、务工培训的农民(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小,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科技知识严重匮乏。

3、农民可用学习工具较为落后。我区村级培训场地拥有多媒体教室的非常少;农户家庭可用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从调查情况看仍处于落后状态。

4、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而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仅为区农业局教师,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大小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全区紧通过阳光工程和基础农技培训工程对少数基础农民进行培训。

6、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办学

资金和实力严重不足是困扰我区办学机构多年的难题,我区培训机构依然使用的是相当简陋的培训教室和培训设施,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办学人员也不够稳定。

7、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约,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农民对外界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而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却跟不上,宣传途径狭窄,主流媒体宣传更是凤毛麟角。

二、应对措施思考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须由政府主导,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要送教下乡、建立实训基地是农民教育的关键定位;政府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定性;送教下乡、半工半读,把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合作社、办到产业园区,办到企业,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定向。

1、加强领导,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由政府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相应的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就业、扶贫等部门,共同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保证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做好学前动员、学后跟踪调查和典型事迹宣传等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评、有奖惩、有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程顺利实施,为新型职业

农民教育培训提供组织保障。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农民教育培训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各级农业部门的涉农培训应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制定规划、提出措施、划定职责、落实责任。科教、农广校、种子、植保、合经、农药、质量安全、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形成资源统筹、共享,专家教师相互交流、市场信息相互沟通、技术技能相互切磋、教师学员积极互动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切实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好务。

3、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职能机构

目前,我区涉农教育培训基本上有四大体系:一是农业院校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农技推广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农业科研教育培训体系;四是农广校培训体系。这四大体系推动着我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

一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发基地。我区应集中研究和开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功能开发、培训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正确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持续稳定和较快发展。

二是建立农民教育综合培训基地。整合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农民夜校、科技科普示范园区等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网络。可以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扶贫、就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分别建立县级和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三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政府和职能部门建立专门互联网、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用工信息等服务。

四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应把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长,不断完善财政资金投入和补贴机制;在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发展基金中要按比例计提专项培训经费;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中,也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通过设立基金,重点支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机构建设,支持农民创业,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农村创业人才的进修深造等,以增强新农村发展后劲。

上一篇:八单元词语解释和造句下一篇:烧花(烂花)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