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务管理

2024-07-11

国际税务管理(通用6篇)

篇1:国际税务管理

完善税务稽查专业化管理的国际借鉴研究

内容摘要: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是促进企业发展,推动税务机关提高征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完成税收任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是严肃税收法纪、实现依法治税的基础保证。随着征管形势的不断变化,推行专业化税务稽查是适应新征管格局,提高稽查工作效率,促进税收法制建设重要措施。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尤其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为例,提出了未来我国税务稽查应当在组织、流程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实现执法规范化,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关键词: 税务稽查 信息沟通 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税收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在探索建立以专业化稽查和各环节分工制约为标志的新型稽查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稽查在查处偷逃税行为、打击涉税犯罪、提高征管质量、促进依法治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认识、体制、手段、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税务稽查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我国税务稽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稽查税收任务重,重要地位未体现

我国现行税务稽查工作仍停滞于以查增收或以查促收的阶段。国家为了应付财政支出的高速增长,将税收任务指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下达给税务机关,税务部门不得不在完成收入任务上狠下功夫,税务稽查围绕收入任务转的现象大量存在。大量的稽查对象是针对那些易于查出问题的有利可得的企业,而对那些隐蔽较深,有严重偷逃税现象的企业却没有进行有效查处。此外系统内部征收与稽查为了完成各自任务发生磨擦,出现征收不能及时给稽查提供线索,稽查出来的问题也没有反馈到征收工作中去的现象。同时国、地两税机关为了各自的利益,联系较少,加之纳税人存在缴纳税款时划分税种不清、申报资料不全等原因,又造成大量重复稽查。

(二)、案件效果不明显,实际执行阻挠多。

由于税务稽查部门本身执法权限和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以及经费、设备等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稽查部门虽然查处了大量的涉税案件,但有些案件未能查深查透,致使查处时间较长,但取得的效果不大,有些即使查出问题却处罚难、执行难,难以形成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大案要案。例如,某国税稽查局查处了一企业,当初步查明该企业涉嫌偷税130多万元时,金融部门害怕企业破产收不回贷款,当即对企业进行了查封扣押,而税务稽查从查处到结案需要一段时间,当税务稽查结案时,企业只剩下一个“空壳”企业,造成国家税款难以执行。

(三)、犯罪处罚力度小,威慑作用不够大。

在我国,税收违法行为比较普遍,由于处罚力度的限制,纳税人对税务稽查人员上门检查不以为然,偷税甚至在少数纳税人眼中是“精明能干”行为。据一线税务稽查人员称,一些涉税违法犯罪份子,对一些已经确凿的证据,在税务人员对其进行询问时,他能“舌生莲花”,乱说一通,怎么好怎么说;但当公安人员对其进行询问时,他则如实反映,经常造成税务与公安检查结果的不一致。对于那些屡查屡犯的纳税人,稽查也未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案件,曝光遇到阻力,这些都严重削弱了税务稽查的威慑力量。

(四)、稽查选案不规范,信息沟通不流畅。

目前税务稽查案件的来源除了举报案件外,主要是靠以往的稽查经验来确定稽查对象,在进行专项稽查时,出于对某个行业或某项政策的税收清理的需要,在该行业或涉及该政策的纳税人中普遍确定稽查对象而没有特别的针对性。选案环节的准确性低,针对性差,效率不高,影响了稽查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针对性,严重浪费了稽查力量。由于国、地税两套机构的设臵,有的企业增值税在国税管辖,而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管辖,增值税被国税查处后,有的甚至已被移送公安处理,但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由于分属两个部门,信息未及时传递,地税机关未作所得税方面的处理。对于相同企业,税种的不同管辖权造成对相同企业的处理不相同,造成信息不流畅。

(五)、干部能力不均衡,队伍素质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行,一部分纳税人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有所滋长。现在一些纳税人逃避税收的方式十分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具备反偷避税收的能力。但目前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青年干部经验不足,岗位技能差,不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有的稽查人员不会查帐,不善于从帐实上查找蛛丝马迹,挖掘隐蔽的深层次的问题,做出的稽查决定缺乏实在的内容,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此外,税务稽查经费投入不足,装备落后,交通工具缺乏,直接影响到税务稽查的进度、深度和广度。

二、国外税务稽查的特点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挥税务稽查在税收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大对税务稽查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强税务稽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富有成效的做法。

(一)、稽查信息分类专业化、具体化。

法国分行业稽查,对不同行业进行不同侧重的分类和注意事项,重点编制了航空、房地产等40个行业的培训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稽查注意事项、稽查方法和不同行业的税收风险点,使税务稽查人员在稽查不同行业时能够更为专业和有效。同时,对税务稽查案件按税种、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分析,有助于稽查工作进一步改进。加拿大税务稽查也在向重点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加拿大税务稽查机构对通过常规检查发现的较严重的税收违法犯罪的行业进行专案检查,特别是对建筑、出租汽车、餐饮、儿童保健行业等容易隐匿收入的行业信息进行重点甄别,而对于地下经济和不申报、不登记的情况,稽查部门也进行了特别调查。

(二)、涉税违法处罚力度大、范围广。

通过稽查查出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并给予其惩罚,使纳税人在严格的法律监控下形成高度自觉的纳税意识和合法的纳税行为是税务稽查的根本目的。从各国来看,一般都制定有严厉的税收惩罚制度,有的能达到把纳税人罚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以真正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美国、加拿大两国税务稽查机构都拥有相当于我国的行政调查与刑事侦查的权力,美国的税收刑事调查人员可持有武器;加拿大则设有专门的税收犯罪调查局,可以综合应用行政执法与刑事侦查权。在2006~2007,加拿大的税收法庭对245 起个人、企业案例进行了判决,共处以罚金1 340 万加元以及35年的入狱年限,其中,CRA 稽查部门提起的诉讼中,胜诉率从2006 年的94% 提升为97%。此外,美国的涉税犯罪中有几项罪名是我国刑法中所没有的,如拒绝纳税申报或拒绝支付税款罪、帮助介绍罪、泄露纳税信息罪和违法查看纳税信息罪。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另外,IRC 规定,“税务传唤对象”的最后一款是“其他任何税务局认为适当的人员”,其相应的罪名包括“拒绝提供信息罪”、“伪证罪”等。这些制度设计有效地震慑了违法分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相比之下,我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于其他单位或个人协助税务稽查的法律责任、约束的主体范围的规定还不够广,不利于税务稽查在执法时获取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助。

(三)税务警察设臵层级少、权限多。

在制衡纳税人与征税人双方权利义务方面,法律既是前提,又是保障。为了能更好地打击税收违法犯罪,大多数国家税务人员的稽查权限出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税务警察的出现,即形成了拥有刑事侦查权的税务人员。俄罗斯税务警察机关是一个高度集中管理的特殊警察机构。联邦税务警察总局局长由总统任命,并直接对总理负责。各州税务警察局局长由州政府提名,由联邦税务警察总局局长任命。他们享有携带武器、传唤、搜查、逮捕、扣押等权力。稽查人员除具有索取纳税资料权、查账权等一般检查权限外,还能行使部分警察职能,具有搜查住所权、封存账簿权、查封财产权等刑事侦察权。在具体的设臵上,有的国家在税务机关外建立单独的税务警察机构,如意大利。有的国家则选择在税务机关内成立专门机构的形式,如日本、德国、荷兰、法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家。

(四)地区部门之间沟通畅、合作强

美国、加拿大都是实行联邦税制的国家,在联邦、州(省)、地方三级税收制度的框架下,往往会存在对内、对外的信息协调沟通失灵的情况,对此,两国的做法如下:

1.加强了各部门间稽查信息的协调。美国国内收入局的信息处理中心能统一处理全国纳税人的申报表,存储纳税人历年的纳税资料。同时,税务机关的信息系统普遍实现了与其他政府部门、银行、个人信用机构、公司网站的联网,通过不同渠道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经济情况。如联邦调查局会把涉税调查的情况通知国内收入局,对于金融部门,申报制度规定凡是现金交易1 万美元以上并存入银行的或者从国外汇入10 万美元的业务,银行都要向国内收入局报告,如果银行不对该事项通报,则银行组织法规定了对银行的处罚事项。不动产交易机构也要定期将交易情况报告给国内收入局。

2.加强了稽查信息各系统间的沟通。美国国内收入局和州税务局都设有专门的联络官,双方沟通协作的渠道非常畅通,一经确定,国内收入局把有关资料提供给州或地方税务局后,州和地方税务局一般不再对这些纳税人进行重复稽查,而直接根据国内收入局提供的稽查资料予以处理。加拿大税务局是国际税收信息联合中心(JITSIC)的成员之一,同时根据加拿大的国情,加强了与OECD 组织成员国的联系与对话,加入了OECD反逃税工作小组(Working party8)、作为仲裁者参与了OECD 税收管理论坛。

(五)案源管理信息基础牢、技术精

税务的“刀刃”是稽查,而稽查的“刀刃”则是信息,更确切地说,是“涉税违法集中度高的案源信息”。

1.注重基础资料的采集与识别。发达国家普遍将社会保障号当作税务登记号,由于通过该号码能查到纳税人的大部分基本资料,因此,税务稽查的信息基础比较扎实。在法国,税务稽查主要采用信函审计、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和重大案件联合审计等方式。信函审计是法国稽查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该审计其实是一份“询问函”,通过精心设计的几十个问题可以了解被查对象的几乎所有涉税信息。例如,其中一种固定表格包含了27 个问题,全方位询问了被查对象的经济问题,包括不动产及其他大宗财产的拥有、买卖、租赁,抚养金支出,银行存款和现金支付等。此外,IRS 还可以要求纳税人填写“个人及家庭收支表”,并对全国现金收付每笔1 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进行联网监控。

2、注重发挥科技力量的先锋作用。目前,日本、德国两国都普遍采用构建相关模型系统的方式来对稽查信息进行处理应用。日本国内收入局采用税务选案系统(NRP,①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进行分析处理,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打分,评分越高的纳税人被审计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国内收入局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第三方(其他政府部门和银行等其他信息来源)数据比对,如有差异,则可能实施稽查。另外,国内收入局通常每三年实施一次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检查计划每次随机选择数万件申报表进行彻底的检查,并根据其结果来改正计算机打分及选样的指标。德国税务稽查机构实行实时检查,通过从网络数据库和税务记录中筛选信息,创建相关的数据库, 进行统计打分。系统将税表与预期值相核对, 差异越大,打分会越高,也就意味着被审计的几率越大。同时,加拿大税务稽查机关通过广泛的取样建立了核心稽查系统(CAP,① CoreAudit Program)对各区域未申报率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进行计算机随机抽样稽查。

(六)、税务稽查人员能力强、待遇优

在许多发达国家,税务人员在成为稽查员之前,往往要求有1~2年的税务部门工作经验。只有资深的稽查员才有资格入户稽查,一般的稽查员只能对企业申报的纳税资料进行书面审查。德国规定,税务刑事调查人员必须有1 年以上税务稽查员经历,并需要接受特殊培训,通过相关考试。德国实行高薪养廉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税务稽查人员在岗享受警察津贴,退休金也比一般公务员高。法国则规定其三级税务稽查局的局长均需由税务总局任命。其三级机构中,只有中央和大区税务稽查局的稽查人员是专职的,地区(基层)税务稽查局的稽查人员是兼职的。从人员配备情况看,IRS 的稽查人员约占税务人员总数的1/3。稽查人员的评级制度共设14 级,9 级以下是新手,只有最高级别的稽查人员才能对大公司实施稽查。稽查人员中有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如计算机专家、石油天然气专家等。

三、对我国税务稽查的启示

税务稽查的专业化管理是一种重视办案结果的管理, 即一种效益管理。在税务稽查专业化管理中,要重视税务稽查的稽查程序、组织结构、管理理念、技术创新、用人机制等的创新和优化。借鉴国外税务稽查的特点,建议从管理模式规范化、稽查手段现代化、案源管理科学化、法律权限扩大化、稽查人员优质化等多渠道努力,实现我国的税务稽查专业化管理。

(一)、管理模式规范化

税务稽查专业化,最主要是引入一种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即管理的规范性。所谓“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标准、一种规范、一种系统的整合。稽查办案模式的内在规律就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中心是依法治税。

1、在明确职能职责的基础上,要理顺稽查治理体制。需要从几个有利于的角度考虑:(1)有利于加强稽查工作的规范领导,把握工作主动权,摆脱单纯任务观点的束缚;(2)有利于稽查组织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摆脱地方不适当干预和说情风干扰;(3)有利于发挥当地税务机关对征收、治理、稽查、复议四个系列的综合协调作用和监督作用,减少稽查组织内部非业务性机构,节省人力物力,集中搞好稽查。

2、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要有默契的衔接配合措施。案源、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应该是一个自成专业体系的执法机构,有明晰的工作范围、工作权限、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各自科学、高效、快捷地运转,并通过积累经验和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程度。四个环节像齿轮-样,一环紧扣一环,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既有监督又要配合,既有制约又要支持。相互监督制约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性,相互配合协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基础上,充分引入复查制度。从税务稽查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现行的以纪检监督、领导监督和工作程序制约为主的监督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稽查工作的非凡性。复查制度能够直接进入稽查的具体执法过程,将与现行的纪检监察、领导监督、工作程序制约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责任的认定和追究都要形成一整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复查结果成为决定税务人员工资待遇、职位升迁的重要标准。促使税务人员努力学习业务,严格执法程序,保证稽查工作的质量,此举也对一些不法纳税人形成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遵守税法,积极配合税务稽查人员开展工作。

(二)、稽查手段现代化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也将由传统的控制型向信息型转变。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情况相比,目前我国税收征管、稽查大多是人工操作,尽管装备了计算机,但还缺乏有效的软件来分析申报表中有关偷、逃税的信息。用统计分析法获取报税时财务表的相关信息来帮助稽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建立不同的判断模型,并且对企业纳税情况做动态分析和监控,可以大幅度提高税收稽查的能力。提高税收稽查能力不仅仅是装备计算机硬件,关键是强化稽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花小钱办大事。只有运用高科技才能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监控和真正加强征管。

1、要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化的前沿知识。要及时掌握企业变革、市场变化、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借助局域网、国际互联网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税收信息,及时调整税务稽查工作思路,分析和把握各方面情况对税务稽查的影响,选择稽查办案的有效途径,提高稽查工作效率。

2、要继续开发并推广专用稽查软件。现在已有部分地区和检查人员开始使用稽查软件。但基于开发能力,推广能力、使用能力等不同原因,使得软件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建议在现有软件裨益的基础上,向国外借鉴研究,开发研究出能够针对纳税人所采用的不同的会计软件自动进行分析、统计、综合、分析,再自动找出对应的证据,将统计数据与税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比对的稽查软件。将税务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同时要积极推广使用,使稽查软件真正应用到位。

3、要重视稽查技术和战术的研究和操作。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将一些典型案例用虚拟的手法设臵出来。进入“虚拟被查企业”,分别扮演“稽查人员”和“被查人员”两种角色,在网上进行“偷税”与“查偷税”、“避税”与“反避税”的周旋,通过虚拟“对抗演练”,提高稽查人员基本素质,丰富和积累临场经验,以适应新形势对稽查工作的需要。

(三)、案源管理科学化

案源管理在稽查系统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但又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建立一个综合的案源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该系统应涵盖所有的案件来源的管理,如举报(来人、来信、来电)、计算机选案、上级交办、国际情报交换等案源的登记,案源的呈报、审批、下发、转办、催办、督办,以及跟踪和报表管理。

1、建立科学的计算机选案系统。将原有的人工税务稽查的选案经验标准化和量化,根据各种信息系统提供的税务资料,通过分类、分析对比、排列组合,在众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中摸清情况,选出最有可能的逃税者,列出稽查重点和打击对象。

2、建立完善的稽核评税系统。依据内部交换和外部获取的信息以及计算机录入的数据,对企业各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汇总分析,对同类企业、同等条件、同等地域和不同企业、不同条件,不同地域的经营状态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为稽核评税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确定稽查对象提供可靠依据。

3、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支持。多部门协作,加强税务系统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税务稽查部门应加强与税收征管部门的配合,实现纳税人信息资源共享;应加强与海关、工商、银行、行业协会等部门和通过与律师协会及会计师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配合,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资源,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法律权限扩大化

根据我国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税收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税务稽查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仅仅拥有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一般税收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的权力,不具备就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犯罪行为进行刑事侦查的权力。因此,税务行政执法与税务刑事侦查的衔接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针对这种现实情况,1.提高税务稽查执法的震慑力。不可否认,《税收征管法》修订后的一大进步是赋予了税务稽查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但是否应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执法权限是《税收征管法》再次修订时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建议直接赋予税务稽查机构更多的强制执法权,减少审批层次,提高税务稽查执法的威慑力。

2.健全税务行政执法与税务刑事侦查的衔接机制。采用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税务稽查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合作,例如建立驻点工作制度,尝试将公安干警派驻到税务稽查部门,税警联合共同开展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顺畅刑事侦查提前介入税务案件的渠道和方式,形成合力,有力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3.建立完善的协税护税体系。通过规章制度确定协税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渠道,定期进行税收知识的培训,并建立与协税部门的定期交流制度。

4.成立专门的税务警察机构。在可能的情况下,完善国家机关组织法,成立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建制”的税务警察机构,赋予特别调查权、刑事侦查权以及涉税犯罪侦查工作需要的特殊权力等。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税务干部从事税警工作。同时加强税务警察机构的装备建设,增加科技含量。为保证涉税案件查处效率和对犯罪活动的控制能力,税警机构必须装备现代化,信息网络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税案侦查工作的需要。

(五)、稽查人员优质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向高科技、智能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财务资金运作体系、会计体系、质量体系、人力资源、营销网络、信息系统、知识产权等各衡量标准体系一体化将成为必然。税务稽查一般来说是实施一体化稽查,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稽查队伍,就是要培养综合处理能力特别强的税务人员和税务干部。我国税务机关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实行稽查人员的准入制度、评级制度,有效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具体而言,针对目前我国税务稽查队伍的实际,1.合理调整人力资源配臵。提高稽查人员比例,真正突显“重点稽查”之“重”; 2.制订稽查人员中长期的素质培训计划。改变以往稽查业务培训注重理论学习而缺少实际演练的状况,提高对稽查人员培训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稽查“专业化、精英型”的队伍,为稽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行业专家”。其标准除具备上述素质外,还应该有创造性思维,有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信心和勇气,有多谋善断的本领,洞察企业发展趋势,对从事的行业相对精通,独立进行稽核评税。这是打造21世纪优质税务人才和“行业专家”的策略和方向。专业化的分工亦必然导致领导干部的专业化,因此还必须注意培养专业化分工的税务干部。

4.稽查治理引进鼓励竞争机制。实行稽查人员等级制和稽查主检官制,坚持奖罚分明,坚持个人收入与稽查业绩挂钩。充分调动稽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云 美加两国税务稽查管理特色 涉外税务 2011(2)[2] 杨默如,国外税务稽查和借鉴„J‟.涉外税务,2008(2): [3] 刘成龙.我国税收政策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9(9):116-118 [4] 杨友霞 我国税务稽查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 经济论坛,2008(11); [5] 王秀芝 西方税务稽查制度的借鉴 财务会计论坛 2006-8-7 [6] 刘普照 税务稽查体制国际比较与借鉴

[7] 刘波 中国稽查制度改革 财税制度 2007(5)[7] 佚名 日本税务警察制度 财务会计论坛

[8] 佚名 浅谈俄罗斯税务警察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公安国安网

篇2:国际税务管理

一、以英、美、韩政府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例

(一)英国:建立公共服务协议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政府绩效管理。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先实施绩效管理的国家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及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引入了政府绩效管理。撒切尔夫人开始执政后,推行了大量改革,对英国政府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就是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项。90年代,英国政府提出了 “把权力赋予人民”的口号,强调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开始在地方政府推行绩效管理。

英国政府的绩效管理,主要围绕其建立的“公共服务协议”体系来开展。公共服务协议体系包括以下目标层次:方向、目标、具体目标、关于如何对具体目标进行测量的技术解释、实施计划等。英国政府通过明确责任和提高透明度实施绩效管理。

(二)美国:引入管理工具

二战前,美国就对公共部门实施了绩效管理。1928年成立的全国市政标准委员会标志着美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再次出现衰退,财政收入不断减少,想提高税收但几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情况十分紧张;另一方面,美国财政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数字惊人。在1973年时,美国政府颁布了 “联邦政府生产力测定方案”,1974年,美国总统福特要求成立一个专门对所有公共机构的主要工作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的机构。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得到广泛的推广,里根政府逐渐吸取了私营部门成本控制的经验,对政府部门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杜绝浪费和滥用现象。在1993年,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标志议会对行政部门的监督逐步转到过程和结果上。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29个州开展了政府部门的绩效测评活动。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将管理工具引入公共部门,从而改善政府的绩效。

(三)韩国:多样效率管理制度的运用

韩国的绩效评价始于1962年,当时陆军的基本运营计划制度被全方位引入行政部门,建立政府基本运营计划,分季度进行审查分析。1990年国务总理室恢复了其政策评价职能,引入了对政府主要政策进行评价的政策评价制度,其评价结果通过每年1次或2次的报告向总统报告。2001年5月开始,韩国政府施行《有关政府业务等评价的基本法》。2001年至2006年是韩国绩效管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原有的制度评价外,韩国政府又引入了针对部门和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且在后几年中不断发展这一制度。成果管理制度的成功实施的核心是开发适合本国状况的制度。

韩国政府为了提高政策的效果性、执行的效率性、民众的指向性,采取并运用多样的绩效管理制度。韩国政府采用业务评价制度、财政部门成果管理制度、责任运营机关制度、职务成果契约制度来进行政府绩效管理。除此之外,韩国也设有监查院的成果监查制度,国会预算政策处的政府预算执行分析,企划预算处的对公企业的经营评价等。目前韩国政府把绩效管理看作为财政改革的主要课题,为扩大预算编定的自律权就要使用评价管理系统,通过绩效评价得到预算编定成为了必需的过程。

二、国际先进做法对我国基层税务部门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专门的绩效管理机构以完善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美国成立了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为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基础,该组织是全国性的,对全国的绩效管理的实施都进行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该组织具有专业绩效管理技术,通过提供技术咨询等方式解决了纯技术管理方面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在国税部门建立绩效管理办公室正是为我国基层税务部门建立起绩效管理的组织保障。就基层税务部门而言,的确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战略的使用,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社会公众的意愿理念表达出来。1.在税务部门中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机构

绩效管理是一种结合各专业技术的管理方法,对运用此种方法的人在素质与能力上的要求相对较高。税务部门引入绩效管理较为迅速,造成了在引入绩效管理时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的局面,比如政府部门中绩效评价人员的能力、专业素质等等方面,所以要想税务部门的绩效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一个专业机构,从而保证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的专门化。

2.加强税务部门与社会公众、纳税人的交流沟通

中国政府在实施绩效管理方面的一大缺陷表现在缺乏与社会公众交流沟通这一方面。由于沟通交流的缺乏,导致政府部门在实施绩效管理时获取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得出的绩效结果就很难反映真实问题,政府需要与社会公众加强交流沟通,而不仅仅是政府向社会公众传递其内部的一些基本信息,社会公众向政府提供的信息政府却没有采纳。

(二)细化考核指标

目前一部分政府绩效管理考核标准还不够细化,各部门仅仅是喊口号、定目标,但具体工作都做得比较粗略,很多细则都没有制定出来,现在的绩效管理考核标准还有很多都不能量化,完全依靠考核者的主观臆断,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一些指标就算问考核者为什么会这样打分,有些考核者也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那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考核的指标细化。

(三)对新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开发不急于求成

鉴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指标多但缺乏重点指标这一问题,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就必须重视重点工作的安排,确立重点指标。要确立重点指标不能草率,要进行反复的交流沟通,要注重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要设计调查问卷等,充分体现民意。国外许多国家在建立新的绩效管理体系时甚至会分阶段引进,通过循序渐进、吸 取众长的方法确保新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有效。

(四)指标设置要人性化

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真正了解纳税人的需要,切实提高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使得税务部门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纳税人服务。绩效指标的设立还要符合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所以,其他地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先进做法不能照搬全用,在借鉴时要考虑一下所用指标地区的情况与本地区是否相同,而且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差异。总之,在基层税务部门的指标设置上,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而推进社会均衡发展。

(五)注重培养内部专家

在构建新的绩效管理体系时会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专家意见,为新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提供一定条件。大多数政府部门会邀请外部专家,希望能够吸收外来专家的先进意见。但构建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只依靠外部专家,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内部专家,因为内部专家更了解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这样设计出来的绩效指标等等对本部门的绩效管理的改进有更重要的意义。

篇3:国际税务管理

一、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纳税一般性分析

(一) 国际工程项目涉税主体、征税对象

国际工程项目税收所涉及的纳税人包括负有跨国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在税收的法律界定上, 依照各个国家不同的界定标准, 可分为个人居民和个人非居民, 比方说:采取居住地、居住时间、注册登记地等标准, 由此界定出不同的税务责任。所谓法人, 包括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所有公司和企业。

绝大多数国家对法人或自然人的所得课税, 国际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均以母公司和项目业主签订的承建合同作为在所在国纳税的依据, 由项目经理部承担纳税的义务, 在个别国家也必须以母公司在该国的常设机构承担纳税义务。从法律上讲, 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而分公司则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从税务的角度讲, 不论是子公司, 还是分公司, 都应在其所在国缴纳所得税。但是, 大多数国家对在该国注册登记的公司法人与外国公司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在税收上是有不同规定的。前者往往承担全面纳税义务, 后者往往承担有限纳税义务。此外, 在税率、优惠政策等方面, 也互有差异。这在设立公司时, 是必须筹划的一个问题。

(二) 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遇到的主要纳税问题

1.关于法人居民身份的认定问题

法人居民身份的确定关系到东道国税收权益和纳税人义务, 被确认为法人居民身份的公司要对其世界各地的总收入纳税。由于工程承包公司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 随之产生了与跨国纳税有关的常设机构与联属企业问题。常设机构的认定关系到收入来源地国家的税收权益, 而联属企业的认定则是母子公司利润调整的依据。国际公认确定法人居民身份的通行标准主要有三种:①法人实际管理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该标准以利益重心为依据。认为实际管理控制中心就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经营的管理以及支配中心能够决定和指挥总公司经营活动, 分支机构的行为服从“管理控制中心”全球战略的需要。②法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该标准以法人的总机构所在地作为依据, 判定纳税人身份。“总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总公司, 它是所属派出机构的首脑机关。拥有对分支机构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控制权”。③法人注册成立的标准。该标准以公司注册成立国家为标准判定法人的居民身份。

2.法人居民纳税人判定标准评析

三种不同的法人身份判定标准, 实际上反映了对跨国税收管辖权的不同理解, 第一个标准看经济活动地, 重视收入获得的来源地;第二个标准接近第一个标准, 但是同时考虑一般注册公司所在地与总机构所在地的一致;第三个标准侧重法律意义上的税收管辖权, 突出法制思想。

由于世界各国法人确定标准不同, 给一些跨国公司以逃避纳税的可乘之机。跨国纳税人可以在采用第一标准地国家注册, 总机构设在选用第三个标准地国家, 在采用第二标准地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躲避居民身份, 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因此, 许多国家在立法实践中往往综合运用几个标准来确定居民纳税人的身份, 扬长避短, 确保本国的居民税收管辖权。

3.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税收管辖权的交叉重叠, 导致了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 这不仅有悖于各国税收立法中的税负公平性原则, 直接加重了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进而直接阻碍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而且会影响到国家之间的税收权益关系。各国政府为此采取单边、双边或多边方式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二、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一) 项目招投标阶段的税务管理

1.了解项目具体要求及其对税负的影响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存在三种模式, 即EPC模式、BT模式和BOT模式。EPC (设计-采购-施工) 模式, 总承包商在当地取得收入, 通常按“工程承包收入”缴纳所得税。BT (建造-转让) 、BOT (建造-运营-转让) 模式, 总承包商将工程项目转让给业主, 很可能按“资产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 如果总承包商取得运营收入, 很可能按“经营利润”缴纳所得税。

2.了解可能存在的税收筹划空间及其可能性

海外工程承包可综合考虑如下税收筹划空间, 以调整投标作价, 以增强其竞争力。所得税方面:首先, 缩短工程持续时间, 避免在当地构成常设机构, 可能不在当地缴纳所得税。其次, 申请当地的所得税减免优惠。第三, 选择税负最低的项目组织形式, 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在设立子公司的情况下, 设计税负最低的投资控股架构。增值税方面:设备暂时出口 (在当地短期使用后复出口) 或租赁可能免征增值税。关税方面:货物原产地可能会影响关税税率。营业税方面, 通过境外公司签订承包合同, 避免我国营业税负担。

(二) 项目商业谈判阶段的税务管理

1.合同方的确定

总包、分包合同由谁签订, 会对税负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 所得税方面如果由境外子公司签订总包、分包合同, 工程项目利润在取得时无需缴纳我国企业所得税;境外子公司的税后利润在未来作为股息分配回我国母公司时才产生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并且允许抵免已缴纳的外国所得税;如签订合同的公司所在地与工程项目所在地存在优惠税收协定, 可能降低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所在地“常设机构”的风险。如由我国境内的总承包商签订总包合同, 税负较高。总承包商要按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项目所在地的所得税, 或者按实际利润缴纳项目所在地的所得税且分包成本可能需要提供严格的证明文件才允许扣除。总承包商、分包商取得利润需要缴纳我国所得税, 但允许抵免已缴纳的外国税。

其次, 我国营业税方面如由境外子公司签订总包、分包合同, 可降低我国营业税负担。如由我国境内的总承包商签订总包合同, 总承包商和分包商都需要纳税, 且需要将材料价款包含在营业税的计税基础之内。

第三, 我国印花税方面如由境外子公司签订总包、分包合同, 且不将合同带入中国境内使用, 可降低我国印花税负担。如由我国境内的总承包商签订总包合同, 则会多重征收印花税。

2.负税方的确定

签订总分包合同的过程中, 在了解境内相关税负的同时, 还需要明确合同所涉及的税负由哪方承担, 以避免未来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议。总包合同可以考虑要求业主或发包方承担项目所在地的税负, 某些国家要求业主或发包方代扣代缴承包商应当缴纳的当地税款。分包合同尽量要求分包商自行承担境内外税负。在总包合同价款进行谈判的过程中, 如果我国企业希望业主负担当地税款, 并且同意在价款上做一些让步。那么在测算合同总价款上我们可以做出多大的让步时, 需要考虑如下方面的因素:首先, 工程项目的税前利润情况。其次, 当地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式、纳税申报的成本, 如聘请当地会计师的费用。第三, 我国所得税及税收抵免政策。同时, 如由业主负责纳税, 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首先, 业主是否足额纳税, 如果业主没有为承包商准确缴纳, 承包商仍然存在补缴税款及罚款的风险。其次, 业主能否提供完税凭证, 抬头和金额是否正确, 中国承包商需要取得当地的完税凭证, 才可以抵扣中国所得税。

(三) 项目启动阶段的税务管理

1.项目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

税务效率较高的运作模式和组织形式可以降低公司海外工程承包项目所需缴纳的海外所得税及我国所得税, 改善项目的现金流状况, 提高净现值和回报率。项目组织形式可分为常设机构或分公司和子公司, 其中以分公司为组织形式的通常要以母公司名义直接在当地进行经营活动, 而以子公司为组织形式的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直接或间接持股架构。

2.工程项目的全球供应链管理

首先, 材料管理方面, 设立区域性的材料采购中心。例如选择低税负的迪拜、毛里求斯等地作为中东、东南部非洲地区的材料采购中心, 由于当地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剧烈, 可适时大量采购材料储存, 承担市场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在区域内的工程项目有需求时, 以合理价格提供材料, 将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利润保留在材料采购中心。设立采购中心的条件:交通便利, 处于区域中心;税负低;无外汇管制;无进出口限制和关税;仓库成本低。

其次, 设备管理方面, 设立区域性的设备租赁中心。由于境外工程项目持续时间较短, 很多机器设备通常都会在多个项目上连续使用, 因此, 可以考虑选择低税负的迪拜、毛里求斯等地作为中东、东南部非洲地区的设备租赁中心, 向各地工程项目提供设备租赁, 将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利润保留在设备租赁中心。设备租赁需要注意的问题:设备租金的税负及免税情况;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所得税及扣除规定;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设备租金预提所得税;优惠税收协定;交通条件。

(四) 项目运营阶段的税务管理

1.海外工程承包的出口退税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 海外工程承包所涉及的材料和设备出口可申请退税。应当注意由海外工程承包公司自行申报出口退税, 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关联企业、分包商出口退税。可以考虑将设备出口到境外子公司, 长期在境外使用, 并申请出口退税。如在境外短暂使用又运回国内, 则很难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自用旧设备出口可以退税, 但外购旧设备出口只可免税, 不允许退税。

2.分包商扣缴税款

某些国家税法规定, 由于总承包商通常在当地会设立项目公司、进行税务登记, 而海外分包商往往不在当地设立机构, 因此规定由总承包商为分包商扣缴税款。在签订分包合同时, 需要明确可能涉及什么税款, 以及该税款是否包含在合同价款之类;如果合同价款为税后的“净额”, 很多国家规定该合同价款必须先折算成含税价格, 然后计算税款;如果总承包商没有履行税款的扣缴义务, 会带来很大的税务风险。

3.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筹划

由于我国居民需要就全球收入纳税, 我国企业派驻境外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在境外工作期间取得的收入除了需要在境外项目所在地纳税之外, 还需要按照我国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境外和我国的所得税规定, 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同时, 降低整体税负。

三、结论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的经济风险, 是海外工程项目所面临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 是海外施工项目所有风险的集中体现。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萎缩和企业间同质竞争的日益加剧, 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 开拓国际工程市场,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建筑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 海外施工项目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保证税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发挥自身优势, 谋求海外施工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辛愚, 宋粉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06-109.

[2]李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之南非[M].北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011:36-40.

[3]刘晓晖.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之莫桑比克[M].北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011:25-26.

[4]邓力平.国际税收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3-12.

[5]梁蓓.国际税收筹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32-38.

篇4:跨国投资国际税务筹划

[关键词] 跨国投资 税务筹划 税收抵免 避税地

跨国企业进行新的投资时,出于节税和投资净收益最大化的考虑,应从投资地点、设立经营机构方式及新建企业的组织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选择。

一、投资地点选择上的税务考虑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除了要考虑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地点的税制差别应作为考虑的重点。企业应充分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税制情况,选择整体税收负担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税后利益。从世界范围看,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企业所得税,如巴拿马;有的税率高达50%以上,如印度;有的国家的增值税率较低,如日本为3%;而有的则较高,如匈牙利为25%。可见,选择不同投资地点对投资净收益的影响是很大的。

此外,还要考虑有关国家因同时实行税收居民管辖权和收入来源管辖权导致对同一项所得双重征税,以及为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中有关税收抵免的具体规定。国与国之间通过签订双边税收协定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扣除法。(2)免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国税制不同,又分为全额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目前实行免税制的国家大多采用累进免税法。(3)抵免法。从理论上说,抵免法可分为全额抵免法和限额抵免法,其中以后者应用最为普遍。

以上三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效果是不同的。现举例说明如下。例,某企业当年境内应税所得为100万元,来源于境外所得100万元,假设除税率差别外本国所得税法与境外税收管辖权的所得税规定相同。下面比较在不同税率和采用不同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方法的情况下,该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即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总额占其全部应税所得的比重。

第一种情况,本国所得税税率30%,境外税收管辖权的所得税税率40%:

(1)扣除法

向本国政府实际应纳税额=(200-40)×30%=48(万元)

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总额=向本国政府实际应纳税额+已纳境外税额

=48+40=88(万元)

税负水平为44%。

(2)免税法

向本国政府实际应纳税额=100×30%=30(万元)

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总额=30+40=70(万元)

税负水平为35%。

(3)限额抵免法

向本国政府实际应纳税额=200×30%-30=30(万元)

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总额=30+40=70(万元)

税负水平为35%。

(4)全额抵免法

向本国政府实际应纳税额=200×30%-40=20(万元)

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0+40=60(万元)

税负水平为30%。

第二种情况,本国所得税税率40%,境外税收管辖权的所得税税率30%:

扣除法、免税法、限额抵免法和全额抵免法的税负水平分别为49%、35%、40%和40%。

比较可知:(1)境外税率高于国内税率时,全额抵免法对纳税人最有利;限额抵免法与免税法一致。(2)境外税率低于国内税率时,免税法对纳税人最有利;限额抵免法与全额抵免法一致。任何情况下,扣除法对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效果最不理想。

对跨国公司来说,面临实施抵免法的国家时,还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母公司所在国是否实行限额抵免;当实行限额抵免时,跨国公司若到高税率国家投资,所交纳的税款将得不到全额抵免。(2)东道国若与母国之间尚无双边税收协定,母国是否允许在该东道国交纳的税款用来抵免跨国公司的税负。有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进行抵免。另外,抵免法虽然避免了双重征税,但当跨国公司投资于低税国或免税国时,它并不能享受东道国所给予的税收方面的优惠。所以此时要注意母国是否有税收饶让政策。

由此看来,对跨国投资面临的国际双重征税,有关国家能否免除,采取何种方式给予免除,对跨国纳税人构成不同税收负担。这就要求跨国投资者必须熟悉国际税收协定网络,了解有关国家之间所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关于免除双重征税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以便进行投资国别或地点的优化选择。

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选择上的税务考虑

企业在国外投资和开展营业时设立经营机构的方式有两种:建立分支机构或组建子公司。为减轻税负,如何在两种经营形式之间做出选择,取决于许多非税收和税收条件。可能的非税收限制包括由民法、公司法和行政法造成的障碍,如劳动法规、工人参与企业产权的程度、对公布某些财务资料的规定、不同种类的政府许可等。税收因素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整个企业利润或损失预计,有关国家对新企业开创期的承认及相应的优惠待遇、税基大小、税率高低、税收条约或协定的影响等。在实践中,就税收因素来说,分支机构与子公司各有利弊,结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考虑国外投资项目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境外投资项目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业或加工装配业,即一开始就有盈利可能,建立子公司较为有利,因为子公司的利润在汇回总公司之前,不需缴纳汇出利润预提税和所在国税收。如果国外投资项目预计初期会发生亏损,则建立分公司较为有利。因为分公司的损益归属母公司,其年度亏损可并入总公司的税前利润自行弥补,以减少总公司纳税额。而子公司亏损只能从以后年度利润中得到弥补。在后一种情况下,根据东道国法律许可,更为有利的做法是在投资亏损期建立分公司,进入盈利期后建立子公司。

篇5:国际税务管理

税务审计又称税务评估、税收审计或估税、评税,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材料以及所掌握的相关涉税信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的规定,采取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纳税情况、代扣代缴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的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行为中的错误问题,查找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异常现象,提出改善日常监控管理和征管措施的建议,实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的控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管理行为。

税务审计是税源监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纳税意识、强化税源管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税收管理方式,税务审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国外税务审计的良好经验

(一)注重审计人员的专业化

税务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各国的税务当局都配有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专业税务审计队伍。

美国国税局每年大约有几万名工作人员对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其负责指派给区办公室纳税申报表的日常税务审计对象,不是由区税务局自己来确定的。美国国税局将税务审计员工分为审计人员和特别调查人员两类,前者主要是从事对被选作审计对象的纳税申报表的适当性进行类似日常调查的工作,后者主要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被日常审计怀疑有涉税欺诈问题的案子做进一步调查。

荷兰税务部门执行审计任务的队伍需要同时具备税务知识,审计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税务审计师,对审计师的知识水平结构和执业经验制定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加拿大税务部门在审计方面的力量比较强,全国的税务力量有1/3 专门从事税务稽查审计工作,其税务总部下设审计部,审计部配备专业审计师(通常是会计师)及助手。

澳大利亚从事税务审计的人员大约几十万人,而大多数的公司和个人均会通过税务代理申报纳税或办理退税。澳大利亚对税务代理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很严,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必须是公正、守信、守法的人,5年内无不良纳税记录、无破产记录;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会计学位、商业法律学位;必须有2年的税务代理助手经历,并办理过公司、个人的纳税申报和退税业务。凡符合上述要求,由联邦税务代理资格委员会注册发执照,3年复查一次。若3年未开展业务,将被吊销执照。

(二)注重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税务审计主要有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等基本程序,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美国税务审计程序有三个阶段:纳税申报表的选择和分类、纳税申报表的审计、税务审计结果的处理。首先税务审计人员将纳税人的申报信息通过电脑进行程序化的标准处理。然后将符合要求的申报信息,输入电脑进行下一步自动处理,不符合要求的则按规定予以处罚。选案后,将所选对象移送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税务审计。由于税务审计操作过程是实行专业化协作分工的,而且这些审计部门人员都经过严格优质的专业化培训,因此,整个税务审计从人员配置到审计的各个环节都突出较高的专业化,从而保证审计质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荷兰税务审计部门在审计纳税申报表时针对不同的纳税人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处理形式:1.由计算机和管理人员按事先制定的步骤进行处理和审计;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的纳税人员;2.由税务检查官员进行部分或全部检查;这是针对抽取的部分纳税人员;3.进行实地审计。

加拿大的税务部门在收到由纳税人报来的纳税申报表后,总部首先通过计算机录入进行初审,初审主要是审查纳税人申报表填写姓名,数额,税目等是否正确。经过总部计算机中心审计出来后分发给各省,各省级审计部选取大约10%的纳税申报表进行审计,某张表被选出来后,可向上追溯3年,其他的纳税户,则分行业对偷漏税较多的安排审计。

澳大利亚纳税人在接受税务审计时,会首先通知自己的税务代理人,税务的审计内容除了一般的纳税申报表外,还有存货等;审计采用的方法是是对最近三年来任何一年的三个月数据进行抽查;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将税收调整报告提供给纳税人,如无异议,则补税;对于审计结果,纳税人有权进行申辩,并将其理由反映到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诉。另外,澳大利亚还对事后处罚进行了具体规定。

德国税务审计前先发书面审计通知,并规定固定的审计周期,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会适当进行周期调整。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初始会通过口头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审计资料,在审计进行期间也会和纳税人进行交流。审计结束后,税务审计人员会将审计结果和基于事实在汇报会上与企业进行交流。实地审计小组的领导,往往是审计专家和主管税务局的负责人,对税企的分歧做出决定。纳税人如果对审计的结果有异议,可以要求上诉到法院。

(三)注重选案的科学性

在审计效率较低的情况下,税务审计选案的科学、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并最终决定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果。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是美国。

美国在进行审计选案时,一般采取以下手段:一是电脑选样,又称区别函数分析法。其原理是利用电脑设定不同程序,对个人或企业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个别费用、扣除以及毛利率等项目进行打分,最有可能存在问题者一般得分最高,也就最值得审计。二是税务机构内部人员自行分析研究抽样或专案调查。如美国国税局曾针对可能违反税法的高风险行业或个人进行查核,其对象包括美国公民持有信用卡在国外消费者,高收入未报税者,易通过合伙事业、信托基金或公司组织转移所得的高风险高收入者等。三是其他机构通报。联邦、州、市各级税务机关、证券监理会、保险监理会以及银行监理会等机构应对特定信息进行通报,一旦发现问题,相关税务机构就应立案调查审计。四是他人举报。税务机构在分析及确认举报内容属实后,决定查证与否。

(四)注重信息收集和信息网络建设

能否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对于税务审计的质量和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各国都非常注重对纳税人信息的收集,注重纳税人电子信息网的建设和利用。荷兰税务当局系统数据库包含有500万个纳税人的信息。韩国通过设立税务信息处理系统,使税务审计逐步实现了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阻止了税务腐败。

二、国外税务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一)培育专业的税务审计人才

税务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制约税务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各类税务管理人员均有承担一些税务审计工作,例如国税总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会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涉税案件进行审计,各地级的稽查局会对所辖企业的申报进行审计等。税务审计的总人数较为充裕。人员的背景丰富,具备一定的税务、会计、审计知识,地域性的审计人员了解当地行业和企业的一般经营情况。但目前我国税务当局并没有有效地整合几类税务审计人员,税务审计的分工还处于低水平和有所重复阶段。随着涉税事项的复杂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税务诉求提高,我们的税务审计人员急需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支税务审计的专家人才队伍。

(二)规范税务审计程序

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当前我国虽先后制定了《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但对内资企业的税务审计缺乏规范的规程。因此,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纳税人制定规范的、切实可行的税务审计程序;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相关税务审计软件,将案头准备、案头分析、现场实施和审计终结等环节纳入规范的电子流程之中。选案时,可借鉴美国经验,在现有纳税大户选择法、行业选择法、循环选择法以及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等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区别函数分析法以及他人举报和其他机构通报等做法,多渠道、高效率地选取审计对象。

(三)提高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质量

当前,我国税务审计的微观环境没有完全与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最明显的就是目前的征管资料不能满足税务审计包括税务稽查的需要。这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双向申报制,日本则要求法人企业除了要报送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外,还要报送18种附表,如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等,大大提升了税务案头审计交叉稽核的质量,从而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在税收征管制度中应要求纳税人提交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以改善目前税务机关有关纳税人信息匮乏的局面,这对稽核评税和税务审计大有裨益。

(四)加大税务审计工作效率和力度

我国的税务审计率很高,企业和个人的纳税申报表都要逐一通过税务局的审核,但对于重大涉税案件的发现率和处罚率却偏低。面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要确定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征管工作,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税务审计;

(五)加快税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

面对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现状,我国的税务审计从最初始的纳税申报,核实,到税务稽查,审计等一系列的程序中,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较低,难以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纳税申报的手工表样不仅会增加纳税人负担,而且不利于税务部门审计的精确性。并且对企业导出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有效跟踪和核查,严重的制约了税务审计质量的提高。为此,建议尽快加大税务审计软件,风险评估软件,审计结果反馈和跟踪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尽早实现税务审计的信息化。

(六)重视和加强大企业税务审计

篇6:国际税务管理

居住国(国籍国)政府通过优先承认非居住国(非国籍国)政府对本国居民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以避免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或收益的国际重复征税。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和冲突,是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各国行使同一种税收管辖权带来的国际重复征税问题,通过有关约束居民管辖权、公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的国际规范,基本上能够事先防止。而对于各国各自行使不同的税收管辖权带来的国际重复征税问题,在各国统一行使同种税收管辖权不可行的条件下,只能寻求一种事后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办法,即通过协调有关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在居民(公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中,选定某一种税收管辖权处于优先或独占地位,以免除国际重复征税。比较起来,地域管辖权优先行使的依据更为充分,这一点现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据此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问题就能够解决。即居住国(国籍国)在向本国居民(公民)行使居民管辖权时,必须承认非居住国(非国籍国)对本国居民(公民)来源于该国的所得可优先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然后采取免税法或抵免法等处理办法,免除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使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公平合理;有利于妥善解决国家之间的财权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的发展。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直接关系到居住国(国籍国)的财权利益,为了在承认非居住国(国籍国)优先或独占行使地域管辖权 的同时,维护居住国(国籍国)行使居民(公民)管辖 权的正常权益,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都把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限制在下述范围内:免除的主体被限制为 居住国(国籍国)的居民(公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免除的客体限制为从非居住国(非国籍国)获取的已 纳税的跨国所得或财产;免除的税种被限制为所得 税和一般财产税类的税种。国际重复征税免除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单边方式、双边或多边方式。单边方 式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本国国内税法的规定,采用限 定税收管辖权,单方面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式;双边或多边方式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税收协定或条约的做法,使协定中的一些具体规定在这些国家之间贯彻,达到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目的。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所推荐的有免税法和抵免法两种。除此以外,各国税务实践中还采取了一些缓解国际重复征税的办法,包括扣除法、低税法、延期纳税和区域优惠等。

上一篇:外汇交易模拟实验报告下一篇:驾校考场日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