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消防培训知识

2024-08-01

员工消防培训知识(精选8篇)

篇1:员工消防培训知识

消防培训资料

一、观看火灾事故案例:

1.央视大火: 2009年1月初,徐威给北京大新恒太传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理沙鹏打了个电话,让他联系烟花公司,元宵节的时候要在新台址放烟花,要燃放一些比较漂亮的烟花,要大型的,不要自己家放的那种,并要求燃放时间在20到25分钟左右,保证安全。身为朋友和业务合作者的沙鹏爽快答应。他随后通过一同与央视有业务往来的朋友李小华联系了北京烟花经销者宋哲元,宋哲元又联系了湖南浏阳三湘烟花公司业务经理刘发国。刘发国说,宋哲元在介绍沙鹏时说他是央视的沙

2.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死亡25人,认为纵火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的窗口蹿出火舌时,小张正在隔壁的晓蕾网吧等她两个一起玩的“弟弟”。几分钟前,他们在OICQ上说:“姐,我们去烧网吧了,等我们吧。”张某回了句:“小心点。”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带着张某给的5块钱买的一升多汽油,点燃了蓝极速网吧门口的红地毯。结果,大火吞噬了25条年轻的生命。

3.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恶性火灾事故,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死者中288人是学生,37人是老师、家长、工作人员及自治区教委成员。火灾后本拟修建的纪念馆杳无音信。网友们只能自发在网络上祭奠。截至2011年7月26日,纪念馆仍无修建音信,而大火至今回响着一句话: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二、火灾事故责任:

1.消防责任事故罪(刑法第139条),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是指违反了我国《消防条例》、《消防条例实施细则》、《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

3.经消防监督管理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

4.3·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与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火灾的概念

1.火灾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3.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熄灭极端。

4.火灾的分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火灾等。

5.火灾的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2)重大火灾:10人以上30人以下、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损失。

3)较大火灾:3人以上10人以下、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万到5000万

直接损失。

4)一般火灾: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下直接损失。

5)有毒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火灾中,一般认为最有毒的气体是一氧化

碳。

6.火灾的伤害:

1)在死者身上,虽然也能检查出氢氰酸以及其它有毒气体,但这些对导致死亡几

乎没有直接影响。

2)缺氧。由于燃烧氧气被消耗,因而火灾中的烟有时呈低氧状态,由于吸入这种

烟而造成缺氧,有时可致人死亡。

3)烧伤。由于火焰或热气流损伤大面积皮肤,引起各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4)吸入热气。如果在火灾中受到火焰的直接烘烤,就会吸入高温的热气,从而导

致气管炎症和肺水肿等而窒息死亡。

7.防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2)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

3)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

4)限制着火爆炸的蔓延

四、疏散及逃生

1.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法(用水、CO2冷却可燃物,)

2)窒息法(注入不可燃气体(氮气二氧化碳)、使用帆布湿棉被等遮盖、密闭建

筑的空洞、使用泡沫覆盖等)

3)隔离法(关闭气阀、将其他无匹挪走、阻挡流动可燃气体液体、有限度的拆除

附近可燃建筑)

4)抑 制法(破坏燃烧链)

2.扑救初期火灾的要点:

1)救人第一和集中力量原则

2)先控制、后灭火原则

3)先重点、后后一般原则

3.初期火灾扑救程序及要点:

1)及时报告火警

2)及时组织扑救和疏散

3)及时组织安全警戒

4)指挥权的移交

4.安全疏散与逃生的组织指挥

1)人员安全疏散与逃生自救

1.稳定情绪,维护现场秩序

2.能见度差,鱼贯的撤离

3.烟雾浓度较大时,要做好防护,低姿撤离

4.楼房着火,利用有利条件、快速疏散

5.高层着火、冷静处置、不要盲目跳楼

6.身上着火、快速扑打、不能奔跑

7.保护疏散人员安全,放置再入火口

2)物资疏散

5.火场逃生与自救

1)原则是:安全撤离、救助结合2)逃生路径的选择

1、归缩性2.日常习惯性3.向光性

4、敞开性

5、就进性

6、本能回避危险性

7、盲从性

8、自认安全方向性

9、理智分析

3)熟悉环境

4)立即采取防烟措施

5)疏散

6)自救

1.利用缓降器自救

2.利用救生袋自救

3.利用自救绳自救

4.利用建筑本身的疏散设施自救

5.利用自然条件灵活自救

7)避难

五、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和“四个能力”的相关知识

1.“防火墙”工程的概念

1)总体目标: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的“四

个责任”、夯实农村、社会火灾防控“四个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

2)构筑“防火墙”工程的要求。

2.四个能力主要内容:

1)整改检查火灾火灾隐患的能力

一查设施器材 禁损坏挪用

二查通道出口 禁堵塞封闭

三查照明指示 禁遮挡损坏

四查装饰材料 禁易燃可燃

五查电器线路 禁私搭乱接

六查用火用电 禁违章操作

七查重点部位 禁失控漏管

八查物品存放 禁违规存储

九查场所人员 禁超员脱岗

十查人员宿舍 禁三合一体

2)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发现火灾后,起火部位员工一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火灾确认后,单

位3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

掌握“三近”原则:距起火点近的员工负责利用灭火器和室内消防栓灭火、距电话或火灾报警点近的员工负责报警、距安全通道或出口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火灾确认后,单位3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

现场协调组 ――协调指挥调度各部门进行营救,灭火行动组――利用本单位消防器材设施灭火

疏散引导组――组织引导现场人员有序疏散

安全救护组――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通讯联络及设施保障组 ――切断非消防动力电源,保障照明及消防设施、设备电源,迫降电梯,锁定电梯,操控防排烟设施、防火卷帘、消防泵等自动消防设施为防火和疏散提供设备保障。

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第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三诀:保持镇静,快速撤离。

第四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五诀:简易防护,不可缺少。

第六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七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八诀:大火袭来,固守待援。

第九诀:发出信号,寻求救援。

第十诀:火已烧身,切勿惊跑。

4)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四懂:1.懂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火灾的危险性;2.懂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措施;3.懂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灭火方法;4.懂组织疏散逃生方法。员工不但懂得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同时还必须把本岗位生产、工作中的火灾危险性搞清楚,危险程度如何,有那些预防火灾的措施,具体的办法、条文,内容并严格执行。四会:

1会报火警;

2会使用消防器材;

3.会扑救初起火灾;

4.会自救逃生。报警方法:首先要拨打火警电话号码119,讲明起火的单位及所属的区域街道,如果是小区要讲清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左右方向,燃烧的物质类型、火势的大小(初起、发展、猛烈燃烧、下降、熄灭),报警人的姓名和报警电话。如大火发生在晚上,报警的同时,还要派人到大门口或十字路口迎接消防车,与此同时进行自救灭火和疏散。

六、使用灭火器的注意事项:

1.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一种是将拉环拉起,一种是下压把,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下压把式,压下压把,这时便有干粉喷出。但应注意,必须首先拔掉保险销,否则不会有干粉喷出。

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喷射时间很短,所以使用前要把喷粉胶管对准火焰后,才可打开阀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喷射距离也很短,所以使用时,操作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接近火源。并要根据燃烧范围选择合适规格的灭火器,如果燃烧范围大,灭火器规格小,就会前功尽弃。

3.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不需要颠倒过来使用,但如在使用前将筒体上下颠动几次,使干粉松动,喷射效果会更好。

4.干粉喷射没有集中的射流,喷出后容易散开,所以喷射时,操作人员应站在火源的上风方向。

5.干粉灭火器不能从上面对着火焰喷射,而应对着火焰的根部平射,由近及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让火焰窜回。

6.在扑救液体火灾时,因干粉灭火器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不可将干粉直接冲击液面,以

防把燃烧的液体溅出,扩大火势。

7.干粉灭火器在正常情况下,有效期可达3-5年,但中间每年应检查一次。

8.干粉灭火器要放在取用方便、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止筒体受潮,干粉结块。干粉灭火器不可接触高温,不能放在阳光下曝晒,也不能放在温度低于-10摄氏度以下的地方。

篇2:员工消防培训知识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与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一章总则第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大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火灾预防第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外,还应当履行以下消防安全职责:

1.确立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火灾预防第十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六十八条)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改通过本法。

(每年的11月9日为消防日,每年的11月为消防安全宣传月)。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消防及火灾隐患是我们大家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灭火工作的义务。

危害性:很多造成大的火灾事故都是个人大意或不够重视而造成的,有可能是一个未灭掉火的烟头等而造成给公司财产及个人带来重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大家的生命及公司的安全。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提高消防意识,学会预防火灾、防患于未然,懂的逃生自救、报警及火灾的扑救,是我们避免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灭火知识专业培训

一、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A类可燃固体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

B类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包括汽油、柴油、油脂类。

C类火灾为气体和带电火灾。

D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鉀及其合金等火灾。

二、火的燃烧原理。

1.火是物质进行的一种强烈发光、发热,有时伴有爆炸的化学反应。

2.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源、着火源。

3.可燃物、助燃源,着火源这三个必备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也就是产生了火。

三、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分为ABC类和BC类两种,ABC类干粉灭火器可用于固体、液体、气体;BC类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液体和气体着火。

2.1211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各种装饰物等贵重物品的着火(由于此灭火器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所以仅限于在国家规定的必要场所使用)。

3.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由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的电器设备及油类火灾,但不能扑救鉀、钠、镁等轻金属着火。

4.泡沫灭火器能扑救一般固体、油类等可燃液体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和醇、铜、酯、醚类有机溶剂的火灾。

二、灭火器的使用。

1.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撕去灭火器的铅封,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另一只手按下鸭嘴阀或提起拉环,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是火焰来回窜回。

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有两种:

*手动式(即鸭嘴式)灭火器。使用时,先拔去保险销,一手持喷桶把手,一手紧压压把,二氧化碳即可自行喷出,不用时将手放松即可关闭。

*螺旋开启式(即手轮式)灭火器。使用时,先将铅封去掉,翘起喷筒,一手提把,一手将手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高压气体即可自行喷出。

五、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1.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从周围吸引部分的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2.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干粉灭火器内填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下灭火;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气,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六、灭火的基本方法。

1.抑制灭火方法:将化学灭火器喷入燃烧区,中止链式反应而使燃烧终止。例如,使用ABC干粉灭火器灭火。

2.冲水冷却法:将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熄灭火焰,或将水喷到附近的未燃烧的物体上,使未燃烧到的物体免受火焰的热辐射,避免燃烧。

3.隔离灭火法:当电视机万一起火,决不可用水浇,可以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将其盖灭。灭火时,只能从电视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若使用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射向电视屏幕,以免其受热后突然遇冷而爆炸。

4.窒息灭火法:油锅起火时,应迅速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还可以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将将锅平稳端离炉火,冷却后才能打开

锅盖,切勿向锅内倒水灭火。

七、紧急逃生方法。

1.早逃生。

在一般情况下,火势由初起到狂烧,只需十几分钟。所以当发生火灾时,我们要利用窗台向外界求救,同时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进行自救。

篇3:员工消防培训知识

对于目前消防知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 应该转变以往培训的观念和方式, 增强学习的兴趣, 采取灵活有创新的方式, 达到培训的目的。但是许多油田火灾的发生并不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 而是诸多不安全因素结合在一起而造成的, 是人们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而受到的最严厉的惩罚, 培养消防安全潜意识, 提升消防安全知识水平, 是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的。本文从“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认识出发, 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安全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消防安全更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关键因素。下面, 我就从培训方式上来谈谈自己对消防知识培训的一点见解。

2 消防知识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2.1 加强培训, 不断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严格的消防培训, 加强对职工油田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该油田需要十分注重消防重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负责人、消防控制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 并且应当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在加强对油田消防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之上, 油田还应该重视加强对普通职工的培训, 即让职工做到“三会四懂”。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的火灾、会操作消防措施;懂油田消防安全知识、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本岗位的消防流程、懂火灾危险性。并且还应该熟悉掌握和了解其油田的建筑特点、危险物品、火灾危险性、工艺流程以及灭火措施等情况。并且还应该结合有关油田火灾案例, 有针对性的展开学习研讨, 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从而提高自己对于油田消防知识水平。

2.2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的宣传, 提高职工消防意识

我们目前的培训现状, 只是因领导或岗位管理人员的意图、认为、需要去培训, 找出一些知识来共同学习, 往往就会出现内容重复, 出发点太高或者理论性太强, 与实践不能紧密相连, 造成培训教育内容枯燥, 接受培训教育的没有兴趣, 根本起不到明显效果, 从而浪费时间。因此, 我们应该在职工家属中树立天天都是“119”概念, 搭理开展具有油田特色的消防宣传的活动。在施工工地设置消防宣传栏,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讲座, 使油田消防安全意识渗透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宣传关于油田消防知识, 提高职工自防自救的能力。

2.3 以事故案例为基础, 提升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筛选适当案例穿插其中。尽量用油田企业发生的真实性典型案例, 这类案例是员工在现场操作中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实例, 这类案例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教育意义, 实践证明:选好、用好这些案例, 对于安全培训石油企业的员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把案例进行分类讲解和分析, 提高了油田消防事件的针对性、实效性, 对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和直接的警示作用。二是围绕有关油田消防的案例展开讨论。在员工培训中, 对每个消防不到位的案例要讲深讲透, 不能照本宣科。每个案例均可分成3个部分, 即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和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通过对消防事件学习后, 让员工详细了解, 掌握一些特殊油田消防中的情况, 然后引导员工围绕学习中的设问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分析, 从而, 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从讨论中明白油田事故发生的原因, 责任人的错误是什么,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处理油田消防事件等, 从而提高安全知识的认识理解能力及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2.4 经常性开展演练, 不断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能力

首先应该树立全体员工的消防理念, 推进义务消防队的发展。同时加强义务消防队伍的建设, 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骨干到专职的消防队进行技能培训。针对专职的消防队可以重点开展固定的消防设备维护、使用和保养、技术装备的操作、岗位灾害事故的处理以及岗位灾害事故处理的演练。然后通过对队伍的检查、竞赛、考核等痛经检验其消防效果。另外, 在进行巡回检查督导时, 还应该采取现场提问、操作、实地演练以及模拟处置突发事件的形式, 从而确保义务消防队把人员训满、内容训全、时间训够、技术训精。并且经常性的演练, 可以提高全体职工防火预火的实战能力, 提高了对油田消防知识培训的水平。

3 结束语

消防知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潜意识, 但是消防安全工作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做好的, 是经常性的工作。培养消防安全潜意识, 就是要使每一位职工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 学会对付油田火灾事故的本领, 具备自防自救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消防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平安、祥和、文明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更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说消防知识培训是一项长期要抓, 而且一定要抓好的工作。只有通过灵活的方式, 精彩的内容来提升培训的效果。相信, 只要方法得当, 内容结合油田消防的实际, 关于油田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国.郑州市二七区京广路街道“四下工夫”构建辖区消防安全格局[J].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下册) [C].2002

[2]赵敏学, 吴立志, 商靠定, 刘义祥, 韩冬.农村 (社区) 消防安全巡查管理系统[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 (08)

篇4: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培训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44-02

一、知识型企业和培训的概念界定

鉴于学界对于“知识型企业”和“培训”的概念没有相对统一的界定,因此,本文在研究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从而使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更具实证性。

1.知识型企业的概念界定

学界对知识型企业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并且有不同的说法,如知识密集型企业(knowledge-intensive firms)、基于知识的企业(knowledge-based firms)、知识企业(knowledge firms?雪和智力型企业(intellectual firms)等。

鲁迪拉各斯认为,知识型企业是那些明确地把知识运用贯穿其整个企业模式(从基础架构到流程,到产品,到战略)的企业,这些组织集聚资源,以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根本创造最大的价值。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基础,员工队伍由体力员工和文案员工迅速转向知识型员工,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将锐减。工作将由跨部门的专家小组来完成,协调与控制将更多地依赖于员工的自律意识。在决策结构上,知识型员工自主决策,自我管理?鸦在组织结构上,知识型企业应超越传统的矩阵形式。

对于学者们对知识型企业的定义本文不再一一列举。综观学界对知识型企业的定义,我们认为,知识型企业必须符合以下四点特征:第一,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作为竞争优势源泉的企业。知识型企业的利润源于使其人力资源即知识工作者创造的知识商业化。第二,知识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依赖于其员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保证员工不断更新其知识和技能,以跟上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第三,知识型企业具有通过知识创造市场价值的工作流程。第四,知识型企业在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通过使用知识进行创新,构筑核心能力。

2.培训的概念界定

对培训的概念界定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计算培训投入产出的范围和口径。培训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培训是指企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旨在改变员工态度,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广义的培训概念认为,培训应该是各种与企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在岗培训与脱产的培训等,只要有助于员工态度改变、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提高的活动都称之为培训。根据费用承担的主体不同,培训活动分为员工自我培训、政府培训以及企业培训。员工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出资参与的培训,包括员工参与市场主体提供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培训。政府培训是指国家为员工提供的免费培训,包括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培训等。企业培训则是指企业为在职员工提供的各种有助于改善雇员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行为。

二、知识型企业培训的模式和效果评估

1.知识型企业培训的过程模型

安妮·F.史密斯和蒂姆·凯利提出了知识型企业培训的一种过程模型。此模型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培训过程,即正规培训、实时培训和及时反馈。

正规培训即组织对知识工作者集中进行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过程。由于知识型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为了能够适应环境,正规培训的频率会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知识型企业中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企业提供的正规培训常常难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员工素质较高,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自我指导式学习,这种自我指导式学习的效率常常令正规培训望尘莫及。正因为如此,与传统企业相比,知识型企业正规培训的时间会明显缩短,但各种其他形式的培训会不断增多。

实时培训是指一些临时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实时培训在知识型企业中会不断增加。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知识型企业的工作团队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资深员工,进行实时的短期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在知识型企业中,为了能够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培训效率,及时反馈是重要一环。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指出,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效率与其得到的反馈以及他对员工所进行实时指导的效率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半年、一年才进行一次评估或反馈,培训效果就会大受影响,也难以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员工的需求。对员工培训效果的反馈,包括两个方面?押如果培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应及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肯定、赞许和奖励,使之能够热爱学习,及时吸取成功经验,从而有助于增强其信心和加快学习进度;如果培训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更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利用培训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员工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有人认为对个人最好的教育时间是在他失败之后。

2.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培训项目产生的影响评估,包括对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影响,侧重于评价培训项目本身目标实现的程度。根据英国管理服务委员会的定义,评估是对一个培训体系、培训课程或社会方案以及财务状况的总价值所进行的评价,培训效果评估是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Hamblin认为,培训效果评估就是得到培训效果的反馈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价。

一个完整的效果评估一般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受训学员的评估,包括了解学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态度,对培训项目本身的评价。这个层次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项目被接受的程度,以及对提供培训一方的考核。但是,对学员反应层次的评估并不能保证员工学到了什么,目的还在于通过学员反应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如改变课程或者更换培训师等。除了这一层级的评估,还包括学习层级的评估。这部分评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员工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二是通过对受训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来考核培训师的工作效果。评估员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意味着它会在工作中被使用,因此,还需要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跟踪学员们在工作中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对此进行评估;并对由于运行知识和技能所带来企业绩效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量,包括有形的,如质量改善,产量提高,成本节约等;同时也包括无形的收益,包括人际关系融洽,员工满意度提高等。

三、企业培训的收益分析

培训收益是指由某个具体培训项目给各个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效应增加。对于受训员工而言,其培训收益包括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工资的增加和职位的晋升,或者是增加的职业安全感;对于企业而言,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从观察到的结果看,培训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善,企业的产品销量和产量会增加,最终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对于社会其他主体而言,包括客户、供货商,也会因为企业培训活动受益,比如,结算速度的增加带来供货商更快的资金周转率,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了客户的效用等。因此,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享受的培训收益种类和实现方式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的培训投入产出评估,其中的培训收益仅仅指企业获得的收益,受训员工的培训收益以及社会其他主体享有的培训收益不包括在内,纯粹分析培训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1.培训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若将培训所有产生的、有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结果都称为收益,则收益包括有形的结果和无形的结果。所谓有形的结果是指能够观察到并能够客观计量的结果。如产量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高、费用节约等。这些方面的效果能够进行量化,数据易于收集,并可以根据结果的经济意义进行效益上的换算。培训除了能够带来有形的现金收益,还包括一些无法进行客观计量的非现金形式的收益。如员工抱怨的减少,组织冲突减少,员工行为规范化等。当然这些结果也可以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但仍具有主观性,并且将这些结果进行收益上的换算较为困难。若对培训项目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将培训产生的无形收益作为辅助说明,以避免对无形收益进行估算导致的偏差,提高培训收益计量的可信度。

2.培训产生结果的层次性

培训产生的结果具有层次性,比如,培训员工的生产操作技能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产品生产周期,带来产品产量增加,最后带来企业赢利水平的上升。这样一个培训,从结果观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利润、产量以及时间等结果。显然这些结果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分别处在整个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在进行培训收益的分析时,必须清晰展现培训项目对各项结果的影响,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无论培训产生的结果是有形的、无形的,表现在哪个层次上,都最终表现为企业的赢利能力的增长,都能经过价值链传递最终转化为企业利润。如果要衡量培训项目带来的收益,关键在于发现培训对企业利润创造的影响机制,究竟培训改善了哪些因素带来企业价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鲁迪·拉各斯.知识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篇5:新员工消防知识培训

一、基本知识:

1、消防的定义:消灭火灾和预先防范、防止火灾发生一项社会活动;

2、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篇6:单位员工消防知识培训要点

1、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是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三懂三会是指:懂基本消防知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能力、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3、消防报警电话:1104、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应拉开保险销,站在上风方向,距起火点一定距离,对准起火点,按下把手扑救。灭火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不要喷向脸部。

5、一般场所常用的灭火器是:干粉ABC灭火器,适用范围较广。A类指固体灭火器,B类指液体灭火器,C类指气体灭火器。

6、消防栓由水带、水枪和消防栓接口组成。

7、消防栓使用方法:接好水带水枪并拉直后打开阀门,出水进行灭火。按下消防栓内的起泵按钮(注:视现场情况而定,如有的请按下)

8、手动报警按钮通常设置在墙上,一旦发生火灾,应直接按下按钮,进行报警。

9、发生火灾时,单位员工要就近拿上灭火器,或接好消防栓水带水枪参与火灾第一扑救力量,及时扑救初期火灾。

10、发生火灾时,要提醒顾客或者其他员工稳定情绪,正确使用疏散逃生设备、器材,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有序逃生,并未老弱病残者提供帮助。

11、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者衣物捂住口鼻,降低高度,避免吸入有毒气体,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指引方向,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并控制下楼和逃生速度,防止踩踏,同时要引导已逃生人员迅速向开阔地带撤离,不得围观或重新进入火灾现场寻找财物。

12、员工要熟悉单位或者场所内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疏散通道的位置,一旦发生火灾,要沉着冷静,迅速通过安全出口和疏散逃生楼梯,逃生,不能乘坐普通电梯,不能躲在床底和柜子里。

13、当人员被困无法疏散时,单位员工要保持冷静,带领人员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烟火,等待救援。

14、员工平时要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熟悉本岗位附近存在的消防器材,学习消防常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15、单位和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吸烟、违章电焊作业等。

16、单位和场所内的重点部位是厨房、员工宿舍、营业场所、客房、包厢以及消控机房等,要加强检查和管理。

17、常见的消防设施有灭火器、消防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防火门 喷淋和报警系统等。

18、火灾中人员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吸入有毒有害烟气,窒息而死的。

19、单位和场所员工下班后,要检查本岗位电气设备是否关闭、是否有明火和烟头、门窗是否关闭等,确保安全。

篇7:员工消防培训知识

一、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具体内容:

四个能力的内容: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治本之策。

(一)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1、社会单位应实行逐级防火检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

2、社会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3、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对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社会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火检查;员工每天班前、班后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4、社会单位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b)消防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c)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d)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e)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f)有无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情况;

g)电气线路是否破损、老化、连接松动,有无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违章用电情况;

h)有无违章用火情况;

i)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j)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单位、场所的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至少每2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6、社会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e)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7、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本岗位的火灾隐患。

8、员工班前、班后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9、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有关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10、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按程序整改并做好记录。

11、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火灾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部门,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12、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13、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14、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着手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二)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1、社会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或掌握下列内容:

a)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

b)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

c)初期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d)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期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3、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min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a)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b)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c)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4、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b)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5、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正确、熟练操作本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

6、消防控制室应当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火灾接警处警程序》、《消防控制室管理应急程序》和自动消防设施检测登记表。

7、社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高级旅馆、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10000㎡的其他公众聚集场所宜配备细水雾灭火装置、逃生面罩等灭火、逃生器材。

(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火灾发生后,员工应当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3、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4、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5、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

b)每个楼层或房间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

c)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

d)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标志;

e)疏散走道每20 m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

f)消防车通道每50 m设置一处提示性标牌;

g)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6、人员密集场所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单位应当购置或制作书籍、报刊、杂志等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资料,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3、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掌握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e)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g)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需要的其他内容。

二、什么是“四懂四会”

“四懂”: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逃生自救;

“四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采取安全措施。

三、“一畅.两知.三能”

一畅:使每一个员工能够自觉保持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两知:即员工知道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知道岗位火灾危险性,三能:即员工具备扑救火灾的能力、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和查改身边火灾的能力。

四、如何防止火灾事故?

1、不乱接电源。

2、不吸烟。

3、不点蜡烛照明。

4、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5、不使用电炉、电热器等电热设备。值日生不燃烧废纸、垃圾。

五、如何报火警

1.牢记火警电话“119”。

2.接通电话后要沉着冷静,为了使消防队能够迅速到达火场,应向接警中心讲清起火单位或居民户主的名称、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有无被困人员、有无爆炸和毒气泄漏及火势情况。

3.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4.打完电话后,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

5.尽可能疏通消防车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6.如果火场发生了新的变化,须及时报告消防队。

7.在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采用敲锣、吹哨、喊话等方式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来灭火。

六、火灾安全疏散注意事项

一、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关闭电源,第一先救人;第二查是否有易燃易爆巨毒等危险品,保持头脑清醒,有条不紊。

二、听到火灾报警时,要迅速到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三、在人员疏散时,遇到浓烟,要适当屏着呼吸,也可以用衣物捂住嘴鼻,以过滤烟雾中的有毒颗粒和气体,弯腰匍匐通过烟雾区。

四、切忌拥挤推搡,万一有人跌倒,后边的人要避开,并告诉后边的人防止踩踏;疏散时不要在楼梯间系鞋带。

五、在楼梯间丢了东西千万不要捡,等疏散人员过后再捡。

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

1、干粉储压式灭火器(手提式)是以氮气为动力,将筒体内干粉压出。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它能抑制燃烧的连锁反映而灭火。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有的是拉起拉环),再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灭火时要接近火焰喷射;干粉喷射时间短,喷射前要选择好喷射目标,由于干粉容易飘散,不宜逆风喷射。

注意保养灭火器,要放在好取、干燥、通风处。每年要检查两次干粉是否结块,如有接块要及时更换;每年检查一次药剂重量,若少于规定的重量或看压力表如下掉气压,应及时充装。

2、干粉推车使用时,首先将推车灭火器快速推到火源近处,拉出喷射胶管并展直,拔出保险销,开启扳直伐门手柄,对准火焰根部,使粉雾横扫重点火焰,注意切断火源,控制火焰窜回,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灭火。

3、干粉灭火器(MFZ)2-3kg有效射程距离2.5m,4-5kg射程为4m,时间8-9秒。8kg射程为5m,时间12秒。(MFTZ)35-50kg推车有效射程为8m,时间20秒。70kg推车射程9m,时间25秒。

火灾刚发生时,火势一般并不很大。只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就能把火扑灭在初起阶段,避免酿成大祸。

八、如何扑灭初起火灾

1.发现火灾时,应大声呼救,争取周边人的帮助,同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2.在消防人员赶到现场之前,应设法灭火自救。灭火时可就地取材,有灭火器最好,也可用沙土、毛毯、棉被等物品覆盖灭火。

3.着火时不要随便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蔓延。

4.在有人被围困的情况下,要先救人。

5.油锅起火时,要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绝不能用水扑救。如果油火洒在灶具或地面上,可用手提式灭火器扑救,或用湿棉被、湿毛毯等捂盖灭火,并马上熄灭炉火。

6.燃气灶具着火时,如果使用的是液化气,要迅速用毛巾、抹布等盖住钢瓶护栏,用衣服、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如果使用的是管道燃气,也要抓住关阀、灭火两个关键,防止火势蔓延。

篇8:知识型员工体验式培训初探

1 知识型员工培训的理论基础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 学习型组织中, 每个员工都是学习者, 员工之间互相学习,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创造出非凡的成果, 从而悟出工作的意义, 并强调这种学习的持续性, 从而促进组织的不断进步。

2 体验式培训的需求分析

为了确定有效的培训内容, 必须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组织需求依据企业的发展目标, 分析知识型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找出企业现状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并分析这些差距是否可通过培训弥补。个人需求是员工对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个人竞争力产生的需求。按照需求的主体从组织需求层面和个人需求层面进行分析, 企业的发展与知识型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越紧密, 培训工作的效果就越好。

3 体验式培训的实施流程设计

3.1 培训的目标设定

为了使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归属感, 并忠诚于自己的企业, 从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考虑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可通过体验式培训达到以下目标:知识型员工之间互相协作, 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团队归属感, 并认同企业的愿景, 能与企业共同成长与、进步。

3.2 建立和谐向上的学习培训环境

企业要想更具有竞争力, 就需要建立欢乐的学习型组织。为了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必须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中成长, 在培训中提升技能, 在体验中进步, 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工作中, 最终转化为生产力, 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

3.3 体验式培训实施流程设计

3.3.1 培训团队设置

体验式培训体现了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和可持续化, 这依赖于企业内部相对科学的培训团队设置。企业培训团队可设置为培训联盟, 由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知识型员工组成, 负责培训目标和计划的制订、监督和管理考核。审核培训计划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涵盖所有培训场地、设备设施、安全防护和培训人员信息管理, 建立培训制度, 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

3.3.2 培训内容的选择

根据知识型员工的需求选择培训方向, 在刚入职的知识型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 重点在于宣传企业愿景、培训对企业的忠诚度;创新能力培训、团队精神培训、形象和心理障碍培训;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理念培训、探讨式交流培训;组织员工对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进行学习;组织知识型员工参与管理培训、企业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培训等。此外, 应根据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培训类型。

3.3.3 培训项目的实施流程设计

在具备相应制度的情况下, 以体验式培训为指导, 围绕确定的培训内容, 采用互动体验式和趣味体验式培训方法开展培训, 比如组织野外生存、户外拓展, 组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团队等形式, 为员工积极创造一个向上的人文环境, 促使其更加了解企业的发展愿景, 并能为实现愿景而努力奋斗, 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和使命感, 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流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培训项目反映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对所培训项目的内容遵循设计理论原则, 即经历—分享—讨论—整合—应用的原则, 回顾和反思已完成的项目, 通过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讨论上升到理性思考层面, 并尝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在机会成熟时, 进行下一次体验活动, 开始新一轮的学习提升, 完成培训成果转化。下面将详细介绍趣味式项目和互动式项目, 趣味式项目的实例为七巧板项目A, 互动式项目的实例为角色扮演项目B。

3.3.3.1 七巧板项目的实施流程设计

培训目标为:如何对资源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成功团队的有效沟通、快速决策, 各组之间的联系对团队总体预期目标的完成的信息共享、团队指挥作用的发挥和个人与团队的愿景。

培训流程分为以下5步:1培训师向学员简单、清晰地介绍活动的程序和规则, 演示活动技巧;2学员分成6个组, 模拟1个团队的总部和分支机构分组, 总部为第1组, 5个分支机构分别为5个组;3开始活动, 明确进度, 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活动规则正确决策, 完成拼七巧板任务;4活动完成后, 成功的团队与失败的团队分享经验, 探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反思目标达成, 讨论如何提高效能;5将成功经验应用于下一轮的活动中, 不断提升实战能力。

3.3.3.2 角色扮演项目设计

培训目标为:使学员获得有用的管理知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体验活动, 从中领悟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培训流程分为以下5步:1准备好场地和设施, 明确演出议题会遇到的情况;2仔细、谨慎地选择学员, 进行角色分配;3学员在观众面前尽量保持轻松的心态, 未经过预先演练, 且无预定的对话剧本, 表演具有即兴表演的意味;4讨论在类似情况下的各种反应和行为, 使学员各抒己见;5总结经验和汲取不足, 提供不同的待人处世观点, 提高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3.4 培训效果评估分析

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是推进培训工作不断向前的动力, 目前, 国内运用广泛的培训效果评估使用的模型是柯克帕特里克 (Donald Kirkpatrick) 提出的四层评估模型。将评估模型运用于体验式培训中, 可细化评价指标, 即情感评估指标、学习效用型评估指标、行为迁移指标和结果改进指标。

3.4.1 情感评估指标

学员对体验式培训项目的看法, 即对材料、培训师、设施、方法和内容等的看法, 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 即在培训项目完成后, 收集学员们对培训项目的效用性反应。

3.4.2 学习效用型评估指标

测量受训学员对原理、事实、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估方法有笔试和情景模拟等, 从而了解参训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4.3 行为迁移指标

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 观察参加培训前、后的参训学员的行为是否有改进或差别, 是否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了工作中。如果员工的行为或思想状态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则说明培训是无效的, 需要重新设计或继续培训。

3.4.4 结果改进指标

从企业的高度看, 企业是否因培训而获得了更大的效益, 全面了解培训成果转化是否带来了收益。

3.5 培训成果转化

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是衡量培训工作的关键, 是实现培训终极目标的决定因素。要做好培训成果转化, 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比如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管理者的有力支持、培训前后的需求分析、培训的考核制度和方法、知识型员工的学习规划等。

从参训学员的视角分析, 培训成果有效转化的4个层面如下:1参训者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等情况与培训的模拟场景相似, 培训的学习成果才会有效转化;2参训者掌握了所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通过培训师的示范习得完成培训成果转移;3参训者在实际环境中遇到类似情景时, 可回忆起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成果, 建立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4参训者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培训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自我管理, 对所学内容加以强化和不断创新。

完善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分层次和分侧重培训, 并做好需求分析、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为了实现“双赢”局面, 必须将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相融合, 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并为实现共同的愿景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于佳.MV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案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王鑫.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性激励”[J].企业经济, 2012 (05) .

[3]刘芳, 王浩.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03) .

[4]杜金颖.企业员工培训探究[J].当代经济, 2009 (12) .

[5]陈金琦.创新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J].现代企业, 2010 (01) .

[6]向秋华.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 2000 (05) .

[7]孙恺.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组织动态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上一篇:班主任的专业化与班风建设下一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