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

2024-05-11

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共6篇)

篇1: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

教育品《.》赏析

初次看到影片名字,我觉得很有意思,会是一部搞笑片,事实也证明其中很多情节确实令人大笑不止,但,笑过之后,心里并不是畅快淋漓,而是满满的心酸和反思。虽然不经常看电影,也不是很关注国内外电影的取材拍摄区别,但我想中国是很少拍摄这种电影的。中国的教育电影,多是讴歌教师的伟大,以正面积极的形象赞颂教育,而外国电影不怕批判,不惧舆论,敢于揭露和讽刺事实存在的教育纰漏和问题,给人们警醒与反思。这部影片情节非常简单,但是构思巧妙,讲述了三个大学新生在大学的苦辣酸甜的校园生活,有光荣和梦想,理想和追求,有爱情、友情、亲情,同时映射了印度目前社会问题,教育体制,自杀率,贫富差距,影片男主角兰彻天资聪明,我行我素,坚持理想,不惧权贵,不慕虚荣,对旧体制深恶痛绝,对朋友两肋插刀,对爱人一心一意,高兴了就开始唱歌,不高兴了就冒出来手捂胸口说“一切顺利”,然后这个坎过去了,继续着他的快乐。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朋友法涵和莱俱战胜了恐惧和虚伪,取得了成功,甚至学校的小杂役毫米在他的帮助下也取得成功。

电影以喜剧结束,支持和阐释了开放创新教育思想的成功和光明前途。但这里面又有多少的牺牲和波折,因无法承受这种折磨的而死去的人终究无法挽回。作为反面角色的主任”病毒”,并不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一群人,一个时代,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的存在。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觉醒就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更何况他的身后还有查尔图那样一批顽固的跟随者。要想真正改革这种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硬式填鸭,毫无生机的教育体制可谓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撇开了解甚少的外国教育不谈,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的一个亲身体验者,我们完全可以描述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不重德育。重智轻德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顽症。多年来,被片面追求升学率扭曲了的智育淹没了德育,导致德育计划学时不足,德育教师缺乏责任,德育任务得不到家长配合,尤其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上利令智昏的种种行为严重干扰学校德育效果。教育思想不端正,重升学率不重合格率,重分数高低不重品行优劣。德育本身内容缺乏基本性,目标缺乏层次性,方法缺乏艺术性,过程缺乏实践性,评价缺乏科学性等。德育改革,不单是地位的确立,更要注重研究德育本身的目标、内容和效果。

(2)教育过程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不论哪个层次,中国学生的知识基础可堪称世界第一。但要论能力,特别是流利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急解决问题能力、完美人格中的独立生活能力等则逊色了。原因在教师的教育重心不同,如练习,中国学生练得很苦,但不是为实际应用而练,而是为应付考试而练是机械练习。至于独立生活能力则普遍较差,就说每年大学开学,不论路遥千里,大都父母对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放心。

(3)教育目标重统一要求不重个性发展。统一要求对确保学校良好秩序是必要的。某些西方国家教育质量差的一个致命原因就是课堂缺乏统一要求,个人自由主义泛滥。但我国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特长室窒息在一刀切、齐步走的统一要求中,教师不单没有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意识,也缺乏这方面能力。

(4)教育内容重多重难,不重学生身心特点。西方国家基础教育内容的突出缺点是过少,过易,中国则是过多过难,是超越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的太多太难。尤可悲的是,有些教师错误认为,给学生的知识越多越难越好。结果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知识面狭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影响身心健康等不良后果。

(5)教育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是一个过程。师生的一切努力和教师的劳动都体现在过程之中。但目前的教育评价则只测结果,以结果指标代替过程状态,错误地把教师工作重心误导到只集中精力研究怎样应付考试,而不重视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这种只测量结果的作法,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大量创造性劳动、呕心沥血的构思设计和业余时间的花费,是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因素。(6)对教师重使用不重提高。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现状,是数量庞大,质量不高,基础教育尤为严重。不单是学历不够,突出地表现为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便分身无术。其实,既使是师范本、专科毕业的教师,经过几年工作消化、体验后也有进修提高之必要,其他人则更如此。但“地”少人多,疲劳“耕作”,没能有“体耕提高地力”之机,长此下去,也必然影响教育质量。

如此有目共睹的问题何以迟迟不能落实解决,当然从哲学角度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一个坎坷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教育改革的阻力来自许多方面,但很多时候矛盾是可以解决的,甚至可以被恰当地利用,只要人们的心是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发现问题努力批判。教育改革的终极任务不是教育比昨天好一点,也不能见好就收,只顾交差。要真正把它放在心里,抓在实处,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干精神。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适应社会,最终服务社会。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说他的教育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每一种觉悟都是一种成长,希望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不止为其精彩的演技搞笑的情节所吸引,而是得到更多的现实反思与收获。

篇2: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

对印度以外的观众来说,宝莱坞的电影就意味着一部歌舞片,根植于印度电影的歌舞灵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宏大艳丽的场景,琅琅上口的歌曲和热烈的舞蹈是印度电影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印度电影中的歌舞段落又不纯粹是歌曲与舞蹈的展示,他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传达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还预示着人物的命运和还未发生的情节。印度的一线影星大都能歌善舞,很多明星的歌舞造诣甚至远高于其表演方面的能力,歌舞在印度电影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个白痴》(又名《三个傻瓜》、《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上映于2009年12月25日的印度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片长164分钟,讲述了三个年轻人挑战制度,追求自我,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被定义为一部喜剧片、励志片。自从出现在网络上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其对传统教育体制的讽刺和对学生高压状态的不满而引起国内观众的普通共鸣,电影的主演阿尔米汗.汗因其在本片中出色的表演,现在在中国国内已经拥有众多影迷。

一;《三个白痴》最大的艺术特色,喜剧手法的运用

在这样一个讽刺教育体制,直面印度大学生高压状态的严肃主题下,《三个白痴》的总体基调却是轻松、愉悦的。导演以一个充满笑声的剧情为载体,向观众展示了印度大学生教育、就业和自杀等严峻的现实问题和敢于挑战制度,追求自我的可贵精神。喜剧元素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而影片《三个白痴》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喜剧手法的运用。

三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在奋斗的过程中收获了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导演不时以喜剧因素掺入故事的叙述,平衡了因“自杀”等情节带来的压抑气氛,协调了各种尖锐的矛盾冲突,缓冲了紧张的剧情节奏。这部电影中对喜剧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利用人物自身性格的可笑因素来制造喜剧效果,其二是利用故事情节的意外,反常、奇特和极大的反差或强烈的对比来构成喜剧因素。

具体来说,第一种利用人物自身性格的可笑因素。例如,主任没有扣子的衬衣,带挂钩的领带,双手同时书写以及每天下午2点钟固定的7.5分钟小睡,这些“机械化”的生活和思想不禁让观众发笑,还有Chatur死板猥琐的性格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以及Suhas“价格标签”的特点都让影片笑料十足。本片对喜剧手法的运用重点体现在第二点:利用情节的意外、反常、奇特、极大的反常和强烈的对比。在影片的开头,Raju因为着急而忘了穿裤子,三人在Pia姐姐的婚礼上意外遇到Viru主任,包括Rancho为了刺激昏迷中的Raju而随口就让Farhan“娶”Raju嫁不出去的姐姐等。这些意外的情节都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还有很多是利用奇特、怪诞和非正常的画面或情节来使人发笑的,例如Rancho一开始电击大二学长的私处、机智的让老师被迫收下他们的试卷和Pia在婚礼上被劫走后,主任一掌按住吹的正欢的喇叭,而小轮摩托车上“张牙舞爪”的瘫痪病人更是以其奇特夸张的视觉形象感受使人印象深刻。Chatur在教师节的开幕致辞这一部分是影片比较集中的一个搞笑段落,因为Rancho做的一些小手脚,Chatur在致辞中对教育部长和主任的“无厘头”的恶搞以及那首让人难以置信的“屁之歌”与教师节开幕式上原来应有的庄重严肃的气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以其极为不协调的相互映衬,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喜剧手法就是“对比”的运用,将主任的开学训话与“毫米”惟妙惟肖的模仿相对比;将课堂上Rancho对“机械”简而言之的定义与那一长串复杂繁琐的关于“书”的解释,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将主任一直逼儿子搞工程学与告诉刚出生的外孙“做你想做的”来作鲜明的对比;将最后Chatur知道Rancho就是自己渴求的Mr.Wangdu之前与之后的行为相对比„整部作品,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强烈的对比,完成了出色的喜剧营构。《三个白痴》的故事讲的过于完美,过于理想主义,容易给观众以不真实感。喜剧手法的充分运用使得影片在“调侃”的氛围之下表现励志的主题。使影片脱离过分完美的童话故事般的不切合实际的感觉,从而更易被观众所接受。

二;影片《三个白痴》的编剧艺术

关于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还是编剧的艺术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暂且不论导演的巨大作用,影片《三个白痴》的编剧毫无疑问是本片最成功的元素之一。《三个白痴》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紧凑,线索清晰,不同时空之间的切换自然流畅,人物的刻画细致而不繁琐,无论是对故事情节的整体的把握还是细节上的梳理都体现出出色的编剧艺术,再加上不时穿插的喜剧因素,演员绝佳的表演和背景音乐的相得益彰,《三个白痴》引人入胜、赏心悦目。

1.影片以时空交错式的结构用两条清晰的线索进行交叉叙事。一条线索是“10年后”的今天,Farhan、Raju和Chatur三人驾车找寻昔日好友Rancho;另一条线索是“十年前”Farhan、Raju和Rancho三人从进入大学的相识到毕业后的分离。两条线索均有各自的逻辑进程,又在适当时空里交叉,局部融洽,使得影片结构更加自然真实。对第二天线索的展现主要通过Farhan的旁白的引导来进行切换,以Farhan的视角,用回忆的方式讲述“十年前”的另一个时空,使不同时空的转换合理自然。

影片共展现了三个不同的时空,除了两条线索叙述的两个时空以外,还有一个叙述篇幅较少(一分钟左右)的时空是在第一时空中的叙事中,三人找到真正的Rancho时,真正的Rancho回忆小时候的时空。根据影片放映的时间顺序,电影《三个白痴》中不同时空的安排可用下图说明: 第一时空:

第二时空:

第三时空:

上图第一时空为影片中的现实时空,第二时空为影片中的过去时空,统计得,影片表现现实时空的时间大约为36分27秒,而表现过去时空的时间则为24分18秒。影片不同时空的切换多达11次。其中,上图第②段落中,对过去时空15秒左右的叙述是表现Farhan、Raju和Rancho三人学校天台上回忆十年前Chatur向Rancho挑战的场景,尽管这个段落有相对的完整性,但并不构成独立成形的情节线索,是对“闪回”手法的运用。

在时空交错式结构的不同时空中,总有一个时空处于组织叙事的地位,它引出其他时空的情节并将其串联起来。这一时空叫做组织时空。影片《三个白痴》中,在现实时空里,通过Farhan在路上的不断回忆,引出了过去时空中对Rancho的叙述,并将其串联为整体。“现实时空”就是三个时空中的组织时空,由组织时空引出并串联的时空称为插入时空。由两个时空各自所占的时间来看,过去时空占据了绝对的叙事篇幅,并集中了全局的主要冲突,是情节的主体,是完成叙事和人物塑造的主要部分。影片《三个白痴》对时空交错式结构的成功运用摆脱了时间顺序和绝对因果关系的束缚,大大拓展了电影叙事时空的自由度和表现力。以Farhan的视角建造出一种“纯粹的心灵上的时间和空间”。

2.电影《三个白痴》的情节属于传统戏剧性情节,这种情节侧重于故事的完整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而戏剧性情节的基础是冲突。传统戏剧性情节一般体现在一个完整的“封闭式”的叙事结构中。其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即悬念。使观众因为好奇、焦虑不安或同情而产生对叙事的以后部分的期待心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保持悬念对观众的吸引力,最后解开悬念。简而言之,这类情节可总结为悬念的制造、保持与释放。本片中,电影一开始就把悬念留给观众,Farhan接到一个电话竟然装病迫使已经起飞的飞机返回,Raju竟然着急到了忘穿裤子,他们要去见的Rancho究竟是什么人?他们之间究竟又有怎样的故事?悬念随即产生。而两人见到Chatur后,引出10年前的那次挑战,这是现实时空中最主要的悬念产生,三人能否找到Rancho,故事是否能像Chatur所说“去看看我的成就和他的潦倒”?三人一起乘车踏上寻Rancho之路,而此时影片对故事的叙述正像他们驾的那辆车一样,开足马力,现在出发。

在安排过去时空的叙事时,影片采用了回忆的形式,以Farhan的视角回忆10年前的那段往事。给整部影片涂上一层回忆的美好情调,从而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得到观众的共鸣,使悲欢离合的情节更加生动。是得影片对教育体制的讽刺,对追求自我这一主题得以强调。传统戏剧的情节在影片对过去时空的表现中,尤为突出,从过去时空的整体叙事来看,最大的悬念莫过于学校教育体制格格不入的Rancho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和Farhan与Raju是否会接受Rancho追求自我的观念并取得成功。戏剧性的剧情可以理解为人物实现其戏剧性需求的过程。本片中,在过去时空里,剧情的戏剧性需求就是三个好朋友最终摆脱观念与体制的束缚,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当人物遇到障碍时,便产生了冲突。Rancho第一天走进大学就与学校的传统——大一要脱下裤子向大二表示敬意发生冲突,Rancho与主任关于“谋杀论”的争执,Farhan和Raju家长对Rancho的排斥,Chatur向Rancho的挑战等,故事的情节就是在克服这一系列冲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推进的。

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情节点”的设置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影片的开端部分,悬念的设置为叙事提供了最初的推动力,但是随着叙事的进展,这种推动力会逐渐减弱,不利于剧情的推进,而“情节点”正是叙事过程中的“加油站”,为叙事提供了新的动力。《三个白痴》中,三个人分别从Farhan和Raju家出来后,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正当观众觉得剧情不知如何发展的时候,出现了新的情节点:Pia姐姐的婚宴,三人溜进婚宴饱餐一顿后,意外遇到主任并引发新的冲突,新的叙事动机由此建立,剧情又开始高速前进。此外,片中还有几处重要的情节点设置,例如剧中表现了三个人之前的困境:Farhan不敢向父亲坦白想做摄影家的愿望,Raju因为各种恐惧而过度依赖神灵,而Rancho深爱着Pia却没有勇气表白,通过“三人喝醉后的相互约定”,这一情节点的设置使故事出现新的转折,新的推动力,将情节向前推进。

本片中最重要的情节点无疑是在大雨中,即将生产的Pia的姐姐被困。在偷取试卷的段落中,Rancho与主任的矛盾冲突爆发到最高点,主任盛怒之下将三人开除并责令他们连夜搬走,正当三个人扛着行李在大雨中蹒跚而行的时候,剧情发生重大转折,Pia的姐姐被困在车中,随后这场“雨夜接生戏”将剧情推向高潮。面对的是一群毫无经验的工程学男生,Pia只能通过电脑摄像头指导接生,而产妇却因体力不支昏了过去,Rancho刚说可以利用吸尘器制造助产器,却又意外停电,好不容易助产器也做好了,电也发出来了,而刚出生的孩子却又没有哭声,孩子戏剧性的活了过来,主任终于改变了态度,接受了Rancho,Rancho与主任尖锐的矛盾冲突得以化解。三人最终获得成功。接踵而至的紧张困境、惊喜和感动将故事的叙述推向最高潮,有力而又自然。

3.影片《三个白痴》的编剧艺术中,对“伏应”手法的运用是非常出彩的一笔。“伏应”即“伏笔”和“照应”,一个漫不经心的细微的情节设置在以后的叙事中起到重大作用。“伏应”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情节发展新异奇妙,出人意料而又让人觉得真实自然,在情理之中。

Rancho在Pia姐姐的婚礼上不经意提到会制作一个换流器为后来“接生戏”中换流器的使用埋下了伏笔,而Rancho为好友偷试卷时下着的大雨更是为Pia姐姐因为交通瘫痪被困做好了铺垫。Rancho醉酒后向Pia表白“每晚你骑着你的小摩托车闯入我的梦境,装扮成新娘,你摘下头盔,而不是面纱,你走进将我轻吻„”影片对这一情节的叙述为最后两人相见时的场景做了铺垫。而且,当Rancho预想中的轻吻变成一记耳光时,强烈的喜剧效果随之产生。

影片中前后照应的情节更是不胜枚举,Farhan刚入学时看见小狗后兴奋的拍摄与之后被发现想成为一名野生摄影家相照应,那位真正的Rancho回忆小时候Rancho常穿着自己的旧校服溜进学校听课与之前Rancho告诉“毫米”“上学不用交学费,只需一件旧校服”相照应。最后主任向Rancho解释为什么铅笔不能在太空使用照应了开学第一天Rancho关于太空笔的疑问,而两串主任办公室钥匙的同时出现与Pia酒后偷来父亲的钥匙前后照应„

有一类特殊的伏应手法,我们称之为“桥段”。《三个白痴》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那个关于“All is well ”的桥段,前戏中明确告诉观众,未出生的孩子在听到这句话时会踢妈妈的肚子,而后来,在孩子出生后却不哭的困境中,一句“All is well”导致了孩子漂亮的一踢,挽救了他的小生命。“伏应”的手法使得情节巧妙自然,整个剧情的叙述更加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也增添了叙事的趣味性。影片中还有几处巧妙的桥段运用。Rancho对Pia说过一句话,“当你见他时,微风私语可有美妙的旋律?你的围巾慢动作飘飞,月亮也似乎变大。”Pia说那发生在电影中而不是生活中,然后Rancho告诉他,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这也会发生在生活中。后来Rancho与Pia的那段歌舞中,真的出现了美妙的旋律和飘飞的围巾以及很大的月亮,这一桥段的使用表明此时Pia已经爱上了Rancho。在Farhan刚入学的第一天,影片表现了大学的一个传统,在开学第一天,大一要向大二表示敬意,而表达敬意的方式就是脱下裤子,念那段台词“上帝,你伟大的艺术,请接受这丑陋的演出”。这一行为方式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二次是在Rancho开学第一天就挫了主任的锐气之后,“毫米”对Rancho做了这一动作;第三次是Farhan得到父亲的谅解,Raju也找到了工作,两人向Rancho做了这一动作;最后一次是在影片的结尾部分,Chatur得知Rancho就是自己渴求的Mr.Wangdu后也向Rancho做了这一“丑陋的演出”。虽然后三次都没有明确告诉观众做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但是通过桥段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这是在向对方表达敬意。

三;影片《三个白痴》对声音的独特使用

自从有声电影诞生以来,电影就被认为是一种视听艺术,录音技术的发展给电影带来了声音应该是电影艺术至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变革。声音的出现使电影从一种纯视觉语言变为视听结合的语言。声音的出现使电影的假定性变小,使电影更加接近于生活,更加具备了生活的逻辑,同时也减小了电影本身的局限性,声音承担了画面的部分叙事功能,使画面得以解放。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使电影的节奏更为丰富和细腻,声音和光一样,成为塑造空间的手段之一,大大加强了电影空间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运动感。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三个方面:人声、音响和音乐。这三个方面都是电影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在影片《三个白痴》中,声音的作用尤为突出。

人声主要是指人物语言,包括人物的对话,独白和旁白等。在本片中,Farhan的旁白在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Farhan的旁白在影片中起到补充叙事的作用。例如主任出场时,对主任一系列独特行为习惯的叙述,在影片叙事中,用Farhan的旁白说明Rancho的特别之处等。通过旁白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进行叙述或者议论,同时起到了引导情节,推动情节的作用。旁白在本片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不同的时空转换时,通过Farhan对Rancho回忆时的旁白引出过去时空的叙述,旁白在此时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以Farhan的视角,用回忆的方式叙述过去的时空使得时空的转换(从现在时空到过去时空)自然合理。Farhan在车上一次次回忆:“Rancho,他和他的名字一样特别”,像一位旧友将10年前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将观众引入过去的时空,整个故事叙述节奏适当,过渡自然。很多电影中的旁白往往以时过境迁或超然世外的姿态来讲述一些东西,以一个全知的视角来感受对过去的印象,比如那句关于“人类行为学”的旁白:“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拔尖,你感觉更糟”。还有类似于“盐水是良好的导体,八年级物理,我们学过,他却应用了”。以及电影最后一句旁白“圣人Rancho正确阐述过,追求自己的长处,成功就会追随你”。都以超然世外的姿态来讲述当初的情景,另外一些搞笑的旁白,例如“他注视着我们,就像我们要取他的肾一样”也给观众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

对于影片中的音响,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实音响在整个电影声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音响的艺术功能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三个白痴》中为了体现环境的真实,机场中飞机的轰鸣声,校园的绿茵中孤单的鸟叫声„导演利用人们的听觉经验,选择具有特征性的音响来充分展示环境空间,音响可以创造出画外空间,在描述Farhan和Raju打电话戏弄Chatur时,伴随双方的说话声,影片根据叙述的内容加入了诸如:大街上的嘈杂声、急刹车时刺耳的声音、哨声等一系列音响效果,使观众联想到画外空间,以便于更好的叙事。有时,一些特殊的音响还可以起到叙事与表义的作用,在表现Raju跳楼自杀时,影片运用了主任办公室的一盏灯作为道具,用灯砸碎玻璃的声音与画面来表现Raju的动作,因为“跳楼”这一动作是没有声音的,影片虽然没有直接表现Raju跳下去的动作,但是通过一声玻璃的破碎声达到同样的叙事效果,而且在影片中,Raju当时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一声尖而脆的玻璃破裂声也暗示了Raju即将跳下楼的那一瞬间,他的思想斗争达到了最顶峰,随后,抛弃一切,跳下楼去。

声音中的第三个元素是音乐,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善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表现节奏的,因而电影中的音乐在电影叙事、营造气氛和实现节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在有着歌舞场面传统的印度电影中体现的更为突出。

电影中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故事空间内的音乐,具体指影片中的人物播放或演唱的音乐。这类音乐是写实性音乐。另一类是画面空间外的音乐,即导演为了一定的目的加上影片中的音乐,这类音乐是表现性音乐。

写实性音乐多用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Lobo因为超过规定时间没能完成作业而被主任责令不能毕业,他弹唱的那首“give me some sunshine”的歌词很好的展现了当时内心的情感。他想要的就是一个机会,却不能够,最后酿成自杀的悲剧。影片中还有一组写实性的音乐比较特殊,有着丰富的含义。这组音乐就是Viru主任每天下午两点午睡7.5分钟时准时响起的歌剧,这段歌剧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了四次,都伴随着主任午睡刮胡子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段歌剧就是一种“符号”,他代表了一种呆板生硬、束缚思维的教育体制,代表了因体制而带给学生的高压力。特别是在Raju跳楼自杀这场戏中,在高昂嘹亮的歌剧声中,Raju左右为难,思考着自己该怎么办,这时声音与画面形成强烈的声画对位,隐喻了学生在体制的高压下痛苦的心理状态,最终Raju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了自杀,一声尖锐的玻璃破碎声后,歌剧声戛然而止,是不是代表了Raju的这一跳开始触动到主任对于体制的绝对拥护?

表现性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很多,烘托气氛,抒发感情,体现电影的节奏等。表现性音乐是一部电影中最具表现力的音乐。表现性音乐一个最基本的作用烘托气氛,Farhan和Rancho修改Chatur的演讲稿这一段落中诙谐轻松的音乐为这段情节增加了喜剧效果,在Lobo的葬礼上,那首经过重新编曲的“给我点阳光”营造出一个悲伤的气氛,而在Raju自杀后,Rancho带领大家唤醒Raju的过程中,那段感人而又充满爱与力量的音乐不仅烘托出一种感动的氛围,还传达了大家对Raju的关怀和希望,在“我们不会放弃,我们还没完,这不可能„”的歌声中,Rancho成功唤醒了Raju,当Rancho端着一盒点心充满喜悦的与医院的每一个人分享时,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为之动容。除了烘托气氛以外,表现性的音乐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起到剧作的作用,给观众以悬念。影片中每次表现Rancho与Pia两人在一起的场景时,都会使用相同的一段音乐,即影片中第二段歌舞的音乐,每当这段音乐响起,之前融入这段音乐中的情感就会自动实现积累,从而达到情感的定向与放大的效果。在本片中音乐还有结构的作用,例如在影片的开头表现Farhan逃离机场的段落中,使用的快节奏的音乐,在这一段落中,镜头的剪辑较快,而且两个镜头之间的跳跃性较大,这时就有效利用了音乐本身的节奏与整体性,把松散的镜头联结、统一在音乐的情境中。

电影中声音的出现使得“无声”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在《三个白痴》中,Raju跳楼时,所有的声音都突然消失,空气似乎凝固起来,表现出当时异常凝重悲哀的气氛。Rancho遥控着Lobo的飞机飞向窗口时,看到的却是吊死的Lobo,之前欢快的“All is well”的音乐和众人的欢呼也戛然而止,甚至于三人冲上楼去的脚步声也被剪掉,只剩下气喘吁吁的呼吸声,一种压抑感扑面而来。

四;《三个白痴》的剪辑特色:MTV式的体验

近几年,在现代的西方电影中,出现了一种艺术倾向,创作人员在剪辑电影的时候,不像以前那样,主要根据画面的表现来剪辑,而是依靠音乐的节奏,从而使画面的变化简明,这种剪辑的方式称为“速剪艺术。”影片《三个白痴》最突出的剪辑特色就是“速剪艺术”的广泛应用。因为《三个白痴》中有大量的音乐,几乎贯穿于整个叙事过程,所以影片中出现的很多大范围的“速剪”手法使得影片给人以“MTV”式的体验,剪辑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使得影片的叙事有很强的节奏感,画面变化自然而流畅,使比较松散、跳跃的镜头统一在音乐整体的构架之下,从而使整个段落不着剪辑的痕迹,浑然一体。

在本片的剪辑手段中,还有几处比较出色的剪辑方法。例如利用相同场景或者物体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剪辑,在影片的开端,Farhan和Rancho来到学校的天台见到Chatur后,三人回忆10年前Chatur向Rancho挑战的场景时,就利用了刻在墙上的“step 5”进行了很自然的时空切换。再如利用学校的校徽,“ICE”标志进行场景的转换。

在一个场景的末尾,将下一个场景中的声音提前展示出来,以达到自然转场的目的,这种利用声音转场的剪辑手法在《三个白痴》中也有几处成功的运用。在影片中有一个段落是表现考完试后,主任按成绩排座位合影,在快门声的“咔嚓”声后,一个画面被定格为一张照片,这时,汽车的鸣笛声响起,镜头随即切换到现实时空中,三人正在车上,而Chatur正按着汽车的喇叭。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主任来到三人的房间,发现Rancho偷了试卷,在这一场景的末尾,出现了下一个场景中主任问Pia的声音:“他怎么有我办公室钥匙的?”然后场景转到Pia家中,Pia开始回答父亲的问题。这样的剪辑方法不仅自然,而且还能辅助推动剧情的发展,以便于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

影片《三个白痴》中有很多出色的蒙太奇手法,有一类“叫板式”的蒙太奇运用非常有特点。“毫米”说晚上穿啥你们最好的内衣,Raju刚刚问“为什么,”下一个镜头立刻表现他们脱下裤子向大二表示敬意。在Pia与“Suhas”的婚礼上,Pia问他在哪里,镜头立刻切换到“Suhas”在房间里大吼大叫。这样的剪辑手法可以加快叙事的节奏,又是还可以产生喜剧的效果。

五;除此之外的一些东西和《三个白痴》的理想主义

在《三个白痴》的喜剧手法、编剧技巧以及音乐的完美运用以外,影片在色彩和光影等方面也有独特的展示。每当影片叙述Raju家里的状况和展示Raju家中的场景时,都会运用黑白的效果,调侃式的强调了Raju家惨淡的生活状态,与影片整体鲜艳而明亮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在讲述Chatur在天台上向Rancho挑战这一段落时,将时间确定在夜晚,整体光线很暗,利用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形成闪烁不定的光影效果,造成异样的气氛。影片中几处焦距的变化也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主任第一次介绍太空笔时问大家,谁愿意为得到这支笔而奋斗,此时镜头的对焦点从太空笔转换为Chatur,表现出Chatur对太空笔的渴望,也与后来主任将笔别在Rancho的衣服上形成对比。Lobo自杀的段落中,当三人推门而入时,画面的焦点是一双吊着的脚,停留片刻以后,焦点转为墙上的字“I Quit”,脚变成虚像,这时就通过焦距的变化引导了观众的视线,从而达到更清晰明了的叙事效果。

与同类主题的影片《死亡诗社》相比,《三个白痴》展现“讽刺教育体制,直面自杀现象”这一主题的方式更为轻松而柔和,利用喜剧效果和自我嘲讽的意识形态特点,营造出轻松、诙谐和愉悦的整体基调。再加之符合大众审美体验的圆满结局,《三个白痴》也更易被观众所接受。

篇3:《三傻大闹宝莱坞》与教育问题

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同年进入印度皇家工程学院学习。在校园里, 兰彻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引起了循规蹈矩同学查尔图的不满, 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 然而毕业后兰彻便销声匿迹。十年后, 查尔图找来拉加、法罕, 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征程。在这一过程中, 导演用倒叙的手法穿插演绎他们在大学生活中的点滴, 再现了当前印度普遍存在的教育基本模式。影片最后兰彻被找到了, 它在揭开兰彻失踪之谜的同时也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真理:“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兰彻, 按照好友法罕的说法, “他和别人不一样, 每个环节他都敢突破常规, 其他人像是机器人, 一味服从教授们的指示, 他是唯一会自己思考的人”。是的, 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但是他在校园时的独特却总是被刻板保守的的教授否定并被赶出教室, 然后他又进入到另一个教室和班级, 他的成绩始终排在第一。校友乔伊自杀后, 他和院长理论, 指责当前的教育制度是杀人的罪魁祸首, 并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 得出结论:当为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好奇, 并陷入疯狂的竞争中, 第一个获得答案的同时, 知识却未必增加, 增加的只有压力, 大学不是高压锅, 马戏团的狮子在鞭打下也会坐在凳子上, 但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在影片中他引用一句智者的话开导朋友拉加, 其实这也正是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 而非享乐人生,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毕业后十年当朋友找到他时, 他已经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有400项专利, 甚至日本人都希望因为他的发明而与他签约, 这时, 他也是教育孩子的老师。他相当明白并醉心于学会理解和享受科学的奥妙。

拉加, 从进工程学院起, 手上戴的圣戒比手指多, 压力也像圣戒一样多。他虽然喜欢机械专业, 但众多的压力也让他无心学习, “爸爸的药费耗尽了妈妈的退休金;姐姐嫁不出去, 因为男方要辆车当嫁妆;妈妈五年没买过一件纱丽服等等”。每次考试的日子也是他供奉神的日子, 但是恐惧心理也使他的成绩始终落在其他人的后面。拉加陷入矛盾并出现灰心情绪, 他也开始盲从填鸭式学习方式。好友兰彻想尽办法希望改变他的思想, 告诉他“大学四年填鸭式教育也许能救现在的你, 但之后的40年你不得不被它压榨”。他一时难以接受, 直到从三楼院长办公室跳下来摔断了16跟肋骨、两条腿, 并在医院住了两个月, 这时他才体会到至死而后生进而摆脱了恐惧, 重新找回自我, 成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法罕, 虽然学的是工程专业, 但他喜欢的却是摄影, 在工程学院里他的成绩永远是倒数第一。在兰彻的劝阻和鼓励下, 他想放弃工程学, 勇敢地向父亲袒露自己的想法, 去巴西热带雨林接受匈牙利著名摄影师安德烈·伊什特万的邀请学习野生动物摄影, 发挥他的天赋。也正是这样, 法罕遵从自己的内心, 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摄影师。由此。我们也认识到, 假如迈克尔·杰克逊的父亲强迫他去做拳击手, 阿里他爸要他去做歌手, 那无疑都是灾难。法罕的成功在于勇敢地转身, 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将激情用在职业上, 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查尔图, 采用的是典型的受虐型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他不断地追求成功, 为了加强记忆, 他找江湖郎中买药丸。考试前夜, 他就想办法扰乱其他人。学习不问意义与出处, 只是照搬硬套。在教师节大会的发言上, 兰彻为了让拉加看到这种学习的弊端, 将查尔图发言稿上的“奉献”改成“压榨”、“基金”改成“乳房”, 结果他还是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闹出了大笑话。他是工程学院的优等生, 却像一个报答案的机器, 没有创新、异议, 十年后他虽然成为了岩焦公司的副主席, 但却始终没改变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乔伊, 工程学院四年级的学生, 他的一份迟交了的毕业设计, 被教授斥之为荒唐, 而且被勒令延迟一年毕业。影片中, 乔伊以自弹自唱的方式表达心声, 歌词是这样的:“我这一生都为别人而活, 哪怕只一瞬间, 让我为自己而活, 给我些阳光, 给我些雨露, 再给我个机会, 我要再次成长”。最后, 乔伊承受不住压力, 选择了自杀。他的死被兰彻定义为“谋杀”。数据统计, 印度自杀率世界排名第一, 每90分钟就有一名学生企图自杀。兰彻痛斥教育体制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4) 》, 其中记载57例学生自杀案例。现实生活中, 学习压力造成学生自杀的例子屡见不鲜, 然而类似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

苏哈斯, 被兰彻称为工程学院批量生产的“机器人”、“蠢驴”, 他先学工程学, 然后读MBA, 最后成为美国银行家。在现实社会当中,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 成功的定义并非是上过什么大学, 文凭有多高, 而是实实在在的优秀。苏哈斯以敛财为目的, 生活对他来说就是盈利和亏损。在和院长女儿皮娅的恋情上, 他只是觉得有利可图, 院长的女儿, 未来的医生, 对他的形象有益。兰彻把他冠名为价格标签, 凡事以经济来衡量, 毫无人情味。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 人只有在游戏的时候才能感受自由, 在自由的时候才可能全面发展。影片中的兰彻上大学是为了习得乐趣, 他从来不在乎自己是拿第一还是排名最后。他每次考试都得第一是因为他喜欢机械, 工程就是他的激情。拉加、法罕也因为尊重和选择自己的兴趣, 在自由自觉的状态下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而查而图、苏哈斯则是填鸭式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典型, 他们成了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机器人”。他们当中谁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袁丽峰.《<三傻大闹宝莱坞>:高等教育的反思与启示》.《芒种》, 2015 (24) .

[2]赵冬云, 任惠芹.《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教育随想》.《大舞台》, 2013 (12) .

[3]邓居首, 朱清云.《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浅谈应试教育根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2) .

篇4:三傻大闹宝莱坞

主演:阿米尔·汗 / 卡琳娜·卡普 / 德瓦汉 / 沙尔曼·乔什 / 奥米·瓦依达

上映日期:2009-12-25(印度) / 2011-12-08(中国大陆)

豆瓣评分:9.1分

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拉杜与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身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本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

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

诙谐笑闹却不乏哲思的人生百科全书

如果奥斯卡增设一个“年产量最大的电影产业基地”奖,那毫无疑问,这个奖当之无愧地应该属于宝莱坞。平均每年保持一千部电影以上,其数量早在40年前就超过了好莱坞。当然,宝莱坞在印度也只占了电影市场的四成份额,难怪据说印度人90%都拿电影当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电影的票价仅仅相当于一瓶汽水的消费。

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去年在印度影坛呼风唤雨,俨然确立了霸主的地位。如今看完,才竖起大拇指感叹其实至名归。在泪水与嬉笑中,收获了不少异域国度所带来的哲思。在轻松至极的快感中,受益匪浅,实在是“百年一遇”的难得佳作。

这是一场诙谐爆笑的

“无厘头”好戏

本片主打的是喜剧,单从片名就可见一斑。印度式的特有喜剧元素,从开篇就能让人眼前一亮。周星星的无厘头式喜剧,一般不问是非,一味地去颠覆人们最根深蒂固的思想,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在《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仿佛任何的笑料都是有理可寻的。就好比在看一本搞笑版的《百科全书》,将笑点依附在最基本的常识和浅显易懂的知识里。三个大男人撑起一台好戏,其实应该说是四个。如果没有这第四个“白痴”来对比映衬,那“笑果”就会大打折扣了。要说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编剧实在是功不可没。全篇将近三个小时,贯穿始末的笑点安插,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俗气,反而觉得恰如其分。举不胜举的搞笑桥段,不知道有多少能堪称经典,至少在观影的过程里,大腿都要拍麻了。“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经学过: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如此类似的画外音都诠释得嬉笑连连,再配以卖力而精湛的演技,实乃喜剧电影的最上层之作。

这是一堂人生哲理的教育课

本片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手法,使得整部影片更为连贯,一气呵成,极其照顾观影者的感情线流程。对印度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从最根基开始反驳,既揭露了丑恶的事实,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把教育的意义融合在嬉笑怒骂中,由那三个“白痴”来加以诠释。“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是兰彻对白痴A的拷问。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这是兰彻对白痴B的拷问。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梦想,却畏首畏尾,惶恐地担忧明天,只能使一去不复返的今天更加浑浑噩噩。人生能有几回搏,绝不能让害怕战胜自己。当白痴A与白痴B都圆了自己人生梦的时候,兰彻哭了,他是一个好朋友,好兄弟。同生共死那是满口胡言的大话,患难与共才是最真真切切的写照。

这是关乎友情、爱情的

普普通通的人生

“直到昨天我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在最近的24小时,我让飞机迫降,几乎把XXX的骨灰送入下水道,还让一个新娘逃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兰彻”,这是白痴B的内心独白。人的一生,将会有许许多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一辈子的朋友却屈指可数。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圈地里,只有他们三个风雨同舟。从进入大学就认识的小跟班“毫米”,最后跟着兰彻圆了自己的学习梦,这是友情。“病毒”的女儿与兰彻十年思念的日日夜夜,最终也成眷属,这是爱情。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生了。影片穿插的音乐,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看印度电影,有时候感觉就像夹带了好几部MV,每首歌都有始有终。配以贴切的影片意境,夸张的演员动作,稍显稚嫩的特效镜头转换——异域风情的另类享受。

很久没有如此满足地看完一部电影了,舒缓一下心情之后,脑海中萦绕着影片中的两句话,“考试有很多门,但爸爸只有一个”和那拍着胸口满脸自信的“一切顺利”。

——时光网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

网友评论

闲璐:开始笑,后来哭了,后来又笑了又哭了,最后笑了。好片!

私喜:英俊版憨豆,高情商版谢耳朵。一部2小时43分的电影,一部每一秒你都不想错过的电影。它让我在洗澡时载歌载舞,它让我的心情载歌载舞,我多么希望我写出的影评也能载歌载舞。如果吐血推荐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它,我愿意迎风喷血三丈长!

篇5: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在这个学期的影视欣赏课上,看了好几个经典的电影,每部看完都令我感受深重,特别是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其中的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看完电影,走在回寝室的路上。脚虽踏在结实的路面上,眼睛却有些虚幻,电影里的一幕幕景象在眼前回放,那三个傻瓜的身影不停在我面前跳动。说实话,当我看到电影的标题时,我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喜剧,可后来觉得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影片通过倒叙的手法,一步一步地让我们明白了这个关于友情、关于学业,乃至关于对人生的态度的故事。

首先兰彻替富贵人家读书,学到知识了而感到快乐的人,来到一所学校和两个成绩最差的同学了好朋友,并帮助找到了自我,然而在毕业后,却再也无法相见。两个成绩最差的朋友在了的人生价值后,想去找兰彻,然后故事就从回忆和现实穿插中展开。兰彻是个通透的人,对生活、对事业、对社会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看法,并努力地实践。一次次受到权威和社会的排挤。,兰彻尊重心中最的想法,选择了想要的生活。是有“问题”的学生,可他真的是有“问题”吗?学校本身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呢?在并不让学生学会去享受科学,造福社会,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未来的学校里,大家都感受学习知识的幸福感,只剩下了唯恐“落后”的。这使得院长拿出那只价值百万的太空笔做奖赏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而像兰彻一样思考“为不用铅笔呢?会省下钱”,这也使得兰彻被老师逼得用他的上台教课时,他写下了两个并不的单词后,甚至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那里飞快的翻书,人好奇,人发问,大家都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只会机械地获取书本上的知识。但这又能带来呢?填鸭式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和特征,使每个人原本拥有的个性扼杀在摇篮中,这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悲哀,更使得一个国家和名族的未来令人堪忧。学生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名族进步的灵魂,而学生又是创新的主体。填鸭式的结果也许是一点的分数、很好的的工作很优厚的待遇,而科学中那种勇于的优良品质却被人遗忘了,这样的“人才”又怎能真正地造福于社会呢?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当面对来自学校、学业、家庭等的后,兰彻的死党法汉和拉朱开始犹豫、退缩,甚至都决定回到以前的生活中,但所幸的是的好朋友兰彻帮助真正地认识了自我。是幸运的,有好朋友,有能够互相帮助的朋友,有能够指引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拉朱做不成工程师,法汉做不了喜欢的摄影师。做不喜欢做的事,就很难真正的。做喜欢做的事,并将其试下,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也人生的价值所在。就像苹果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一样:“你的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的想法,一切次要。”在影片的结尾中,电影的思想也诠释:“遇到阻力,相信,做你最喜欢的事,并努力追求卓越,当你追求属于的卓越的时候,离你就近了。”的人物,人称“病毒”皇家理工学院院长,古板专制的人,从来都以为填鸭式的做法是对的。在他32年担任院长的生涯中,他使皇家理工学院了全印度“名气”最大的理工学院,但他填鸭式的打压学生性的做法,使乔伊这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最后选择了轻生。而做法也只是让学校成了“高压锅”,这不说是悲剧,这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多的没有学到知识。这无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而最后,在兰彻用的能力了在院长看来很荒唐,但又真正解决了问题的事情后,这才使得院长真正意识到,一味的死板解决所有问题,在生活中有时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创新。电影里演绎的那么简单。但也正像剧中说的那样,可以。相信,做的,将的热情转变为动力,在遇到时,对说一声:All is well(一切)!

篇6: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2055438

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来观赏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乔(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乔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兰(Farhran)与拉杜(Raju)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乔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拉杜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杜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兰乔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终于奔向成功;《三个傻瓜》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

上一篇:骨科护理工作计划下一篇:网络学院操作系统课程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