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2024-07-29

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共6篇)

篇1: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网购零售行业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网上零售额仅是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在本地的业绩,随着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国美在线、凡客诚品等一大批电商企业脱颖而出,本市电商企业在全国的销售额也节节攀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额)每增加100元,其中40元来自于网购。记者日前从市商务委获悉,今年1至9月,本市网上零售额达到637.3亿元,超过了传统百货业零售额,占全市社零额的比重达到10.5%。与此同时,前9月,在本市18个消费业态中,网上零售对社零额增量的贡献率位居各业态之首,达到40.2%。网购正成为拉动本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2011年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北京的网上零售额增了1倍多。”市商务委电子商务处负责人介绍,与传统商业相比,虽然本市网上零售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爆发式的。

2011年,北京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网上零售额为298.7亿元。虽然同步增速达到了140%,但在社零额总额中的占比只有4.3%,销售额也不及传统百货和超市行业。但到了去年,本市网上零售额就跃至596.8亿元,同比增长99.8%,销售额仅次于传统百货业,是全市大型超市的1.4倍,占社零额比重增加到了

7.75%。到了今年,仅前9个月,全市网上零售额更是超越去年全年总数,达到637.3亿元,也超过了同期传统百货业零售额,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0.5%,占比连续8个月突破了10%。

除了绝对数量的增长,今年网上零售对于社零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也尤为值得关注。

“这反映了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络购物,且在网络购物中更加大方。”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林亚表示,40.2%的贡献率意味着,凭借价格优势和便捷性,网购已经取代实体商场、汽车、餐饮等其他行业成了带动消费的最主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零售额仅是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在本地的业绩,随着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国美在线、凡客诚品等一大批电商企业脱颖而出,本市电商企业在全国的销售额也节节攀高。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北京点击消费活动中,3个月时间本市30多家电商企业就斩获了491.25亿元的销售额。

相关新闻

北京年平均网购金额全国最高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日前,媒介投资管理机构群邑公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是中国年平均网购金额最高的城市。在过去1年中,中国网购年均金额为4185元,而北京地区的平均金额为8508元。

报告范围覆盖中国4个一线城市,28个省会城市,60个地级市,187个县级市和县,有效样本超过19400个。除北京外,浙江省网购年均金额为7786元,江苏为5127元,分列第二三位。报告中显示,上海、辽宁、湖南等地的年平均网购金额也超过4000元。

报告还披露,平板电脑是此次调查中网购比例最高的商品,该产品在一、二线城市的网购比例为14%,但在三、四线城市的网购比例则高达30%。其他网购较多的品类则包括奢侈品、电脑、彩妆、手机等。

篇2: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前景咨询报告

第一章 2010年全球批发零售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2010年全球批发零售行业运行环境

一、全球经济现状

二、经济危机对全球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分析

三、全球批发零售业政策描扫

第二节 2010年全球批发零售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一、全球批发与零售新亮点分析

二、全球网上批发零售运行分析

三、全球批发零售面临的挑战分析

第三节2010年全球部分国家及地区批发零售业运行分析

一、美洲批发零售业运行分析

1、美国

2、加拿大

3、哥伦比亚

二、欧洲批发零售业运行动态

一、爱尔兰

二、荷兰

三、意大利

四、罗马尼亚

五、德国

第四节 2010年亚洲批发零售行业发展动态

一、韩国

二、日本

第五节 2011-2015年世界批发零售行业趋势探析

第二章 2010年世界知名批发零售连锁企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美国的沃尔玛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最新动态分析

三、在华市场销售情况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德国的麦德隆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最新动态分析

三、在华市场销售情况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荷兰的万客隆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最新动态分析

三、在华市场销售情况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泰国的易初莲花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最新动态分析

三、在华市场销售情况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章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商业零售影响

二、中国GDP分析

三、中国CPI指数分析

四、中国汇率调整分析

五、消费者信心指数

六、连锁超市业在通货膨胀中稳定增长

七、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第二节2010年中国节连锁超市政策环境分析

一、零售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三、连锁超市门店管理规范

第四章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运营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市场总况

一、中国批发零售经济消费分析

二、中国免税批发零售行业分析

三、中国网络批发零售市场分析

第二节 2010年中国各地区批发零售行业分析

一、北京大兴区批发零售行业分析二、三亚地区批发零售行业分析

三、汉口北区批发零售行业分析

四、香港地区批发零售行业分析

第三节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细分领域分析

一、批发市场

二、零售市场

第五章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售重点行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饰品批发零售行业运行分析

一、饰品批发零售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二、美术工艺品制造业经济指标分析

三、中国饰品行业的营销模式分析

四、中国饰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

五、中国饰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2010年童装批发零售行业运行分析

一、童装批发零售行业现状

二、童装产量分析

三、童装战略营销模式分析

四、童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五、童装行业发展前景及预测分析

第六章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批发零售资源面临的挑战

二、批发零售商业面临的挑战

三、批发零售市场面临的挑战

四、批发零售业运营模式挑战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批发零售行业开拓创新机遇

二、批发零售行业消费结构性机遇

第七章 2010年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分析

第一节 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定位分析

一、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阶段

二、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市场定位分析

三、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管理分析

第二节 零售商自有品牌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实施自有品牌考量

二、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零售商自有品牌对制造商品牌的影响分析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二、客户议价实力增强的威胁

三、竞争的范围和程度

第四节 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运作方法分析

一、大型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战略的内涵

二、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分析

三、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对策

第五节 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成本分析

一、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征

二、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基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战略成本分析

四、零售商自有品牌创建思路

第八章 2010年中国应用领域及行业供需分析

第一节 2010年批发零售行业的应用领域分析

一、2010年批发零售业行业的业态形式分析

二、2010年批发零售行业流通领域分析

第二节 2010年批发零售行业的供需分析

一、批发零售行业消费供需分析

二、批发零售行业模式供需分析

第九章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竞争新格局透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竞争现状

一、零售业将成为国资最先退出的行业之一

二、外资加速抢滩攻势

三、商业零售龙头企业加速并购和扩张

四、商业零售龙头企业融资行为增多

五、商业物业租金上涨成为影响零售企业扩张的首要因素

第二节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重点省市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2010年批发零售行业竞争行为分析

一、“店中店”批发零售模式分析

二、批发零售品牌收购行为分析

三、批发零售能源竞争行为分析

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十章 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六节 略„„

第十一章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投资机会及风险规避指引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投资概况

一、批发零售业投资特性

二、批发零售业投资环境分析

三、批发零售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一、药品批发零售业的整合将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二、商业批发零售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三、区域投资机会分析

四、与行业政策调整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一、经营风险

二、政策风险

三、进入退出风险

四、其他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一、大型综合超市仍将是增长最快的业态

二、食品经营为主的社区超市有较大发展潜力

三、零售业将成为国资最先退出的行业之一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新趋势探析

一、2010年商业网点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2010年购物中心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2010年主力店经济的发展趋势

四、2010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营销趋势

一、零售商电子邮件营销发展趋势

二、网上营销发展趋势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市场预测

一、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市场盈利能力预测分析

第十三章 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投资发展建议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对政府投资建议

一、消费超预期增长

二、扩大消费政策继续深化

三、需增支更需减税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对企业投资建议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对投资者建议

图表名称:部分 图表

服务业三种类型的营销

图表

西方连锁商店的兴起

图表

顾客在超市选购商品时最看重的因素

图表

影响顾客光顾超市的因素

图表

顾客判断超市价位的依据

图表

顾客对卖场人员服务的需求情况

图表

顾客对超市叫卖和促销员推销商品的看法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表

综合超市消费者满意度测量模型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PLS模型系数与结构变量的平均分值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影响要素重要性与企业表现二维平面图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价对格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品牌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店内商品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购物环境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人员服务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结账过程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售后服务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商店政策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商店设施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购物便利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忠诚度调查

图表

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对内外资超市比较

图表

中外连锁超市毛利率对比

图表

中外食品超市平均利率对比

图表

中外大型超市平均利率对比

图表

中外连锁超市长期负债/中资产对比

图表

中外连锁超市短期负债/总资产对比

图表

中外连锁超市长短期负债/总资产对比

图表

2008-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图表

2009年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类别零售额同比增长

图表

2009年上半年预增零售上市公司

图表

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图表

200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

图表

2008-2009年零售业数据预测与估值

图表

家乐福发展历程图

图表

家乐福在中国发展情况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2008-2009年5月CPI、PPI涨幅走势图

2008-2009年5月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走势图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篇3: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1.1 中国零售连锁业的特点

零售连锁业属于服务行业, 不直接生产有形产品, 其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服务质量、价格和效率上, 主要职能是进行商品流通和以服务为顾客创造时间、金钱和心理价值。

在国际化浪潮的影响下, 中国零售连锁行业已有不同的业态。如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便利店等, 零售产品多品种, 涉及多行业、多消费层, 所辖地域具有既广泛又分散的特点。

零售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高层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具有现代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较少;中层管理人员的队伍也比较复杂, 既有具备良好专业背景并经过岗位轮换提升的大学毕业生, 也有具有丰富基层销售经验的员工。

1.2 中国零售连锁业竞争现状

零售业是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连锁企业进入中国, 中国零售业进一步放开, 零售业从城市到农村、区域集中扩张和跨地区扩张愈演愈烈。中国零售连锁行业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零售连锁行业已进入买方市场和微利时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国商业零售业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2 零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零售连锁行业, 普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是太高, 而管理人才和高技术研发人才比重很小。零售连锁行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够, 人力资源管理在观念上止步不前, 行动上仍然保持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 只进行简单的劳动组织、档案管理、工资分配和考核升迁等低层次的管理活动, 并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与企业战略一致的高度, 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基于以上原因, 零售连锁行业人员流动性大, 员工的入职、离职、内部调动、重复任职等行为比一般行业更加频繁和复杂, 这些因素往往导致企业对员工的雇佣、培训和激励复杂化, 也可能出现由于管理上的疏忽而违反相关劳动法规。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 零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员工的招聘程序简单化

在零售连锁企业, 零售商面对的是特殊的人力资源环境, 企业需要大量不同的销售人员, 同时也需要诸如收银员、打包员、理货员等负责不同工作职责的员工。企业在招聘这些低层次员工的时候, 为了节约人工成本, 往往是招聘那些工作经验很少或者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 对员工知识、技能和培训的要求都很低, 招聘程序简单, 招聘渠道狭窄, 在达到基本的条件下进行例行的面试, 而忽略了对员工能力的测验和性格、志趣方面的考核。由于以上的原因, 往往导致员工在岗位上工作长期难以完成较高的销售量指标, 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而人员流失率高。

2.2 员工培训制度不完善

众多零售连锁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导致这样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企业对人才缺乏持续开发和保持的理念, 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 没有专项资金和师资支持员工的培训, 企业也担心培训后的人才外流, 给企业造成损失。

2.3 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从薪酬福利来看, 零售连锁行业中销售人员的报酬一般采用的是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这种做法对于一般员工的效果比较好, 但是对非销售人员来说, 往往是基本工资加年终分红的方式, 并且对各个部门进行每月的绩效考核。但是, 由于各部门之间差异化比较大, 企业缺乏较为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操作规程, 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晋升、加薪和奖金等激励空间有限, 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及潜能不利, 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薪酬体制不合理, 薪酬支付不及时, 社保基金缴纳不足, 这些都体现了零售连锁行业薪酬福利管理的不科学, 未能体现劳动力的价值。

2.4 实行严格的员工关系管理

在中国零售连锁行业中, 企业缺乏员工关系管理。零售连锁企业往往采用较为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大多数的零售企业进行全天的监控, 员工工作的时间一般是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 周六周日照常营业。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工作效率下降, 服务质量低。而企业沟通机制不完善, 缺乏对员工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的培训;企业漠视员工的劳动权利保护, 最大化压榨员工, 员工劳动时间长和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恶劣, 员工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条件差;企业不注重员工的集体谈判和结社自由的权利。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了零售连锁企业的管理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 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员工关系管理。

3 中国零售连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国零售连锁行业由于其多样化的顾客需求,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特殊化的人力资源环境,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实行战略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是必然要求。

3.1 人力资源规划

零售连锁行业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 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 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员工激励和培训等规划以降低零售连锁行业的高员工流动性和岗位重复等。

3.2 规范的员工招聘

零售连锁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应由规范的员工招聘与配置制度。一方面, 对一线销售人员、商品陈列、新品导购、货架整理和客户管理的人员, 不仅要对应聘者的硬件条件给予考评, 对其心理素质也需要加大考察。科学合理规范企业的招聘流程, 在招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不使用童工, 与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所提供的薪酬标准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3 科学合理的员工薪酬福利管理

根据米尔科维奇《薪酬管理》中提出的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激励性和管理的可行性,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达到市场水平的薪酬福利, 并确保对员工的公平对待。薪酬福利不仅是对员工生活的基本保障, 更是劳动者价值的体现, 因此,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应提供给员工的是与员工的价值和共享相匹配的收入, 客观、公正地认可员工的工作, 及时发放薪资, 同时为员工提高福利保障, 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

3.4 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

企业与员工签订就业合同之后, 企业根据职位说明书和员工的实际能力素质, 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开发的机会;在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出来之后也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员工及时的、科学的培训与晋升的机会。企业通过培训和晋升这样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来激励员工, 使员工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这本身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 在培训开发的同时, 企业应该适当保持女性和少数民族员工在晋升和职业发展方面获得足够的机会。

3.5“以人为本”的员工关系管理

改善员工关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企业社会责任是和谐的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 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根本, 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投资。企业应倡导“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 构建多层次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企业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 保持与员工有效畅通的内部沟通渠道。在员工面对情绪、压力等心理问题时, 员工对企业存在不满意时, 积极面对, 一方面寻求矛盾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有效的对话和沟通来减缓矛盾冲突带给员工关系的负面影响。

4 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对零售连锁行业的影响

以SA 8000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趋势已日趋明显, 中国劳动法律法规日趋健全, 员工维权意识日益觉醒, 这对于中国零售连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零售连锁企业的战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是科学的员工关系管理, 是具有激励意义的绩效和薪酬福利管理, 在人力资源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开发, 能够帮助零售连锁企业科学地规划人才、招聘人才、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

摘要:本文从中国零售连锁行业的特点和竞争现状出发, 通过分析零售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等员工管理的角度以提高中国零售连锁行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零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程延园.员工关系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3]韩喜艳, 刘伟.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策略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 2004 (1) .

[4]孙肖丽.浅说“大型购物中心”——以北京大型购物中心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 2005 (04) .

篇4: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零售业;区位因素

一、引言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之前学者对于外商投资的区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对投资东道国的选择以及对地区的选择,近年关于行业内区位分布的研究也开始被各国的学者所重视。

由于WTO承诺的履行,中国零售业市场呈现出全面开放的格局。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巨头中的80%以上已经登陆中国。外商投资零售企业主要聚集在中国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并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张。中国东部地区的零售行业开放较早,发展比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零售行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近年来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的扩张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东部地区零售行业吸收外资的经验教训对中西部发展零售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5万亿元,其中东部地区11省市(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为6.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国比重为60.4%;中部地区8省市(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为2.7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5.3%,同比增长23.3%;西部地区12省市(陕西、甘肃、西藏、青海、宁夏、四川、重庆、贵州、新疆、云南、内蒙古、广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4.3%,同比增长19.2%。

随着东部地区零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外众多大型零售企业正将中、西部地区作为扩张的重点,中、西部地区的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门店数增长明显。2008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共计168502家,同比增长11.1%。其中东部地区共计104899家,所占比重为62.3%,同比增长12.5%;中部地区共计29855家,所占比重为17.7%,同比增长2%;西部地区共计33748家,所占比重为20.0%,同比增长46%。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

学者普遍认为成本、市场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政府的对外开放政策同样对吸收外商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聚集效应因素也开始对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一,成本。以杜能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把成本最小化作为区位选择的标准。但中国各地区间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可能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因为中国大陆各地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

第二,市场因素。市场因素通常包括市场的大小以及潜力。外商投资区位研究十分强调市场接近性、市场规模及其增长潜力对外商投资区位的影响。接近市场意味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及相关的市场搜寻成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外商直接投资也具有较大吸引力。

第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外商进入的风险:经济越发达,外商投资获得的发展机会越大,企业运行的风险会越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决定了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零售行业企业的发展受到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第四,聚集效应。集聚效应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影响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一个新因素。以波特(Porter)等为代表的集聚经济理论认为集聚经济由于经济活动与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外部性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会带来产业的自然优势而且会带来技术溢出等外在优势,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集聚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对外开放程度。跨国公司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所以它们都适应于保护私有制财产的制度。另外,避免国有化和保护知识产权也是这些资本输入者所迫切要求的。一般说来,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产业和地区,意味着政府干预的减少和私有产权得到保护。因此,外商投资倾向于地区开放度比较成熟的地区,以减少市场风险。

第六,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医疗等,这些因素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有很大的影响。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四、外商直接投资零售行业的实证研究

第一,本文选择的区位因素。结合零售行业的特点,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区位因素进行下一步的实证分析:市场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聚集效应及基础设施程度。由于上文提到在中国各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别不大,故将成本因素舍弃;而东部地区各个城市虽开放时间先后不同,但目前开放程度差异不大,也不列入本文分析范畴。

第二,变量的选取。在本文中,文章选取限额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各个地区的门店数作为因变量,用来表示零售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用Y来表示;用各个地区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门店数来衡量个地区的零售业市场规模,零售企业的门店数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该地区零售行业市场发展的状况,可以更好的和外商投资企业门店数的发展相对应,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直观,这个变量用NO表示;居民购买力INCOME用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表示;表示聚集效应因素用各地区当年实际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替代,用FDI表示;基础设施采用地区当年的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来衡量,用INFRU表示。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是2003-2008年东部城市的相关数据,由于浙江省、海南省的数据在分析之后发现存在一些异常,因此东部数据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广东9个地区。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

第三,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为了缓解和消除数据经济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并提高估计量的有效性,文章采取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建立的面板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其中k是解释变量的个数,i代表不同的地区,t代表不同时间,λ是不同地区的截距项。

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前,首先对各个因素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来研究各个变量与Y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变量与Y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将FDI变量剔除。

将外商投资企业门店数变量Y、各地区零售企业门店数变量NO、各地区人均收入变量INCOME、基础设施变量INFRU带入该模型进行回归得到:

Log(Y)=Ci+1.19Log(NO)+3.76Log

(2.45)

(INCOME)-0.29Log(INFRU)

(1.98)(-0.32)

R2=0.83,R2=0.77,F=77.63

由回归结果看到,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为0.83,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77。但是INFRU变量的系数为负,t统计量为负的0.32,非常不显著,基础设施为负,这与之前的假设并不相符。负的系数意味着基础设施和外商直接企业的分布存在负的相关。从经济意义上来看这显然不符合实际。考虑到基础设施变量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所以在该模型中,INFRU变量的异常有可能是由于这个相关性所导致的。剔除基础设施变量对模型再次回归,得到新的模型:

Log(Y)=Ci+1.21Log(NO)+3.41Log

(2.54)

(INCOME)

(2.23)

R2=0.83,R2=0.78,F=159.49

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82,F值为159.49。变量NO的系数为1.21,t值为2.54,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变量的影响十分显著;INCOME的系数为3.41,t值为2.23,十分显著。

第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在决定零售行业中FDI分布的因素里,地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与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对区位分布的拟合程度达到0.82,F值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的显著性良好。

当地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外商投资的市场空间,地区的零售业市场越大,其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就会越大。在东部地区,零售业普遍发展较快,各个地区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门店数较多,本土企业竞争激烈,零售店铺的增加与扩张相对快。由于外商企业具有更高的物流系统和管理体系,其在加入当地市场时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它们更倾向于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从当地企业中抢夺市场份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同样是影响零售行业中外商投资分布的重要因素。NO与INCOME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的零售行业吸收到的外商投资就越高。一般零售企业的产品以个人、家庭消费品为主,这些产品的消费量直接取决于当地的个人消费支出,个人收入越多的地区消费支出就相对越多,外商零售企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虽然在构建的多元模型中,基础设施对外商零售企业分布的影响不显著,被剔除在模型之外,但是在单独考虑其与零售企业分布的关系时,发现基础设施会对外商企业产生积极的吸引作用。零售行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物流行业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会对零售行业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常会更加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达到吸引外商投资的效果。

外商投资额对外商零售企业门店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之前研究外商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有差异。在零售行业中,外商投资的聚集效应并不像其他制造业等行业明显,这主要是由零售行业的特点所决定。在零售行业中,由于外商企业的产品一般都是本地、或是从中国其他城市采购,其出售的产品和本地企业的产品相类似,同时它们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因此它们对市场的了解相对比较容易,对企业的运作也比较独立,不需要非常依赖该地区其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的发展。

五、政策建议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向中国的中部、西部城市进行转移,这些地区的政府纷纷出台了许多外商优惠政策促进FDI的流入。为了吸引外商零售企业的投资,各地政府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不可否认,在外商投资进入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对外商政策的开放对于其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为外商提供超国民待遇来招商引资,会使得本土的零售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没有达到引进外资的预期目的。

从东部零售行业的外商投资进程来看,致力于将地区打造成为值得投资的区位是吸引外商的本质。地方政府在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时,应该从创立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入手,致力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建设,从而使得地区本身更具备投资的价值。

从前文分析的结果来看,地区零售业市场的发展规模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最为关键的因素。地区的零售业越发达,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就会越多,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动本土零售行业的发展,这是解决吸收零售业外资企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魏后凯.欧美日韩在华制造业投资的区位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0(11).

2、贺灿飞,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研究,2001(9).

3、汪旭晖.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FORWARDPOSITIONINECONOMICS,2007(2-3).

篇5: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概述

一、商品零售复苏放缓,整体持续承压

1、消费复苏放缓,整体持续承压

数据显示:20至今,零售行业的复苏力度趋弱。年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2019年1-10月,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降低0.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分品类看,受今年以来CPI持续上行影响,必选品类表现相对较好,而主要可选品类受国际贸易摩擦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强带来的消费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品类销售额增速表现较为平淡。

2、线上占比持续小幅提升,电商增速呈现下降态势

近年来,我国线上零售的销售额持续增长,但增速呈现下降态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的10.8%上升到2019年(前10个月)的19.5%,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从20的33.3%下降到2019年(前10个月)的16.4%。

2019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最终锁定在4101亿元,同比增长30.5%。天猫销售额占全网销售额的65.5%,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占比分别为17.2%、6.1%和4.9%。

天猫双11狂欢节当日交易额截止24:00交易额为2684亿元,去年双11交易额为2135亿元,同比增长26%。据悉,京东11.11好物节期间,累计成交金额2044亿元,同比增长27.9%。2019年天猫双11销售额超京东640亿元。

3、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微升,净利润增速下滑

1-3Q2019零售行业主要的54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较上年同期微升,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略有下降。零售行业主要的54家上市公司1-3Q2019实现营业收入4813.81亿元,同比增长5.78%,增速较1-3Q上升0.11个百分点。实现毛利1097.59亿元,同比增长9.21%,增速较1-3Q2018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207.56亿元,同比减少1.79%,而1-3Q2018同比增长23.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3.58亿元,同比增长8.40%,增速较1-3Q2018下降2.70个百分点。

按细分行业看,1-3Q2019百货行业表现相对低迷,收入同降1.1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降4.04%,超市和黄金珠宝行业受益于CPI上行业绩相对良好,其中超市行业收入同增10.8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增24.18%;黄金珠宝行业收入同增11.5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增42.72%。

二、年零售行业发展布局分析

2019年,零售市场似乎不太好过,不管是小店还是大店,几乎都是一波三折,在2020年里,怎么布局是拉开自己跟同行之间差距的一个关键一年。

将资本、零售故事寄托于小业态中,究竟能否成功,接下来将会是拉开差距的关键一年。

岁末临近,盒马里、七范儿等零售新业态依次上演了亮相的戏码,似乎在为这个“焦虑”的零售时代,带来一丝曙光。

再回顾这一年,按下新零售加速键快门的不是跑马圈地的扩张,也不是斥资收购,而是为了寻求盈利,改变业态的战略,以更契合消费者的新零售业态的诞生。

其中,小业态以更为灵活且成本低的优势,成为零售玩家押宝的原因。

但截至目前,各家都尚未开启小业态的加速度,一方面模式尚未跑通,没有找到标超、大店与小业态之间的核心差异;另一方面,已经“自立门户”的玩家们,背负营收的压力,更加谨小慎微。但谁也不敢停下。

1、大店遇阻

新零售的势态从上半年开始发生变化的。

今年4月,美团点评将非京地区的小象生鲜门店全部关闭,这一举动,像是让零售行业进入了疲软期,而在之后的一个月,盒马和超级物种相继传出关店的消息,京东7FRESH也迟迟未见扩张的动作,都将这一猜测推向了高潮。

在零售业,关店的绝大原因在于选址的失利,这点本不应过度解读,但盒马在下半年却将部分门店直接调整为“下沉”到低线市场的小业态——盒马菜市,这就并非偶然。

回想在年初,侯毅公开承认2019年是零售业的填坑之年。

经过三年的跑马圈地,新零售玩家都在行业内的地位基本稳定,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和节奏,让初出茅庐的零售企业,在前、中、后台上都存在很大缺陷,这些从背后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到门店员工的管理,都直接将这个行业陷入“阵痛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超级物种有80多家门店。但在和2018的两年中,超级物种一边探索一边开店的数量才达到60家。而盒马在2019年12月,门店数突破200家,今年增长100家。而喊过“3到5年1000家门店”的7FRESH掌舵人都已离场。

对于入局三年的零售企业们,今年并没有完成裂变的过程。

而永辉云创、盒马、苏宁小店等在今年齐刷刷的因成本、业绩和运营等因素,恐会拖累上市公司的利润,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而无奈从“主业”或上市公司中剥离了出来。

独立后,虽然拥有绝对的独立自主权,但也背上了营收的压力,因为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势必要先学会养活自己,才能探索更大的盈利空间。

但现实是骨干的,亏损问题尚未解决,谈何盈利?

高损耗、难盈利是零售企业不得不直面的难题。美团点评CFO陈少晖公开坦言:小象生鲜关闭的原因,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而坊间更是传闻盒马在前期搭建后台时亏损巨大。

尽管,在今年不少企业放出了单店实现盈利的口风,但这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整体盈利实力,而单店盈利的能力也不能视为模式跑通的证据。只是要想盈利,前提是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占据有利点位,更重要的是算清每一家门店的成本和营收这笔账。

过高的成本和因经营面积太大而缺乏灵活性,让新零售业态成为众矢之的。群雄环伺下,巨头也调转航线,试图讲出新的零售故事,名曰“构建生态”,实则保命奔跑。

2、保命探索新业态

侯毅早就预言新零售即将进入“填坑之战”,今年年初,盒马先针对运营现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反思的不只是有关大海鲜的经营,同样还有关于包装食品、“商超+餐饮”的联动、线上销售以及商品结构等问题,而在反思之后,侯毅立刻将狂奔的盒马按下了暂停键。

根据阿里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盒马净增大店仅15家,创下来的最低值。取而代之的是,盒马转向发力千平米以下的小业态,分别为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和盒马小站。

与此同时,永辉云创和云超在年初完成拆分后,对基于社区定位的永辉生活和永辉mini也愈发的激进。7FRESH于近期落地针对社区和写字楼的新业态,分别为七鲜生活和七范儿。

巨头纷纷转向小业态,本意是想要离消费者更近,正如生鲜传奇的总经理王卫所言,店越大,离消费者越远。

而集体反思后的零售商们,不仅将门店的面积缩减,在商品结构和目标消费人群上也做了巨大的调整。

总起来而言,零售新业态大体创新的模式有三种:

一、500平米以下小业态:这是独立于巨头大店密集在社区布点,与之形成配合、补充,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更轻更巧的姿态加强已入驻城市的覆盖密度,同时结合到家业务。

二、聚焦白领的社区业态:解决了消费者在办公室的需求,包括办公室所需的水、饮料、牛奶、面包之类,而7FRESH旗下七范儿业态,还将联营网红餐饮和酒吧融入到此业态中。

三、菜市、市集业态:在连锁超市的基础上引入联营模式,抓取覆盖面最大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借助低客单价和高流量探索更接地气的菜场生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商户的准入门槛,提升超市的管控能力。

探索出的新业态,基于不同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规模、商圈特性,构建分层的零售体系,精细化运营不同商圈,变得更接地气。

众所周知,在零售业,按照商圈的分级呈现出不同的零售业态,即一级商圈为全城性的商圈,二级为区域商圈,三层社区商圈,最后一层商圈则是社区楼下。那么,菜市场和大型超市都可属于第二、三层商圈,而小业态的Mini社区生鲜店则是第四层。

再从零售业态的发展来看,大型超市不仅违背线下距离消费者更近的诉求,也没有实现半小时达的消费者对于时效性的需求。

而对比5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小业态,标超的面积高出10倍,且选址多位商圈的核心地段,加之租金的一路上涨,标超深耕盈利之路愈发艰难。

在这一年,零售商的商品结构发生最大的变化在于舍弃了大海鲜,转向增加蔬菜品类的占比,数据显示,20中国整体的生鲜网购用户中,63.8%的用户购买频次达到每周一次;但一旦将购买的品类限定到蔬菜,这一数据骤然上升至72%。

蔬菜品类一方面为新业态起到增加消费者粘性的作用,另外在零售巨头的扩张中,若想要从核心商圈下沉到社区,甚至是低线城市,唯有通过低客单价的蔬菜来实现。

零售企业们经过三年的奔跑,众多零售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多业态加码,除了背后资本的加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和技术让一批稳定的新中产消费群体在C端为其买单。而B端,同样打响了新零售的知名影响力,成为谈判的资本,虏获好点位,收割更多联营商家,由此形成一个闭环。

3、小业态难在哪?

虽然很多互联网巨头将业态下沉,纷纷尝试开小店,但小店开起来容易,盈利起来难。

一线城市的小店,势必面临高租金、高人工成本的压力,要求坪效更高;下沉到低线城市的小业态,对零售商自身而言能否洞察当地消费者的商圈特性,并准确提供商品配置,也是考量其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小业态因为辐射1.5公里范围内,如果没有区域密度下的足够数量,意义就不大。

生鲜传奇王卫的经验则是,要做好小业态必须要过了标准化的关卡,只有“标准化”才更容易管控,才能快速复制,进而快速形成规模。也只有标准化了,管理效率才会更高。

王卫曾描绘这样一个场景:如果社区生鲜店能像7-11一样标准化,就具备了快速复制的条件。一旦后台的能力足够让前台门店标准化输出、复制,快速在一个或多个区域市场形成高密度和强规模,具备这一能力的零售企业在万亿级的生鲜市场简直拥有无限空间。

所以,7FRESH小业态七鲜生活刚落地就透露将开放加盟的战略,未来通过自营+加盟的模式开出600-800家七鲜生活店,而苏宁小店也在采用“承包经营”,通过吸引合伙人加盟,降低自身的开店成本。

发展合伙人制并不稀奇。全家、7-11等便利店企业都在全国陆续开放加盟,只是苏宁小店面临的管理体系和监管能否跟上,合伙人制看似是让员工发挥能动性,实则将营运压力转嫁,如果不能平衡,势必会适得其反。

另外,小业态从门店店型,店内的货架、设计、商品等的标准化,也应该深入到管控、后台、物流中心甚至是供应链中,唯有这样,才能将效率提升,采购优势和管理优势尽显,才能实现盈利。

但现在来看,大家还差的甚远。

对于多业态发展的另一个声音是,零售商们要做超级平台。因为独立之后,将会自行融资,而自营的体量是估值多少的决定因素,多业态的生态构建重点在于质量,这样才能与消费者之间增加交互,最终将裂变能力发挥到新增业务中,扩大零售商的边界。

在战火纷飞的社区商业风口下,零售商选择采取多业态布局,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重场景需求,将资本、零售故事寄托于小业态中,但究竟能否成功,接下来将会是拉开差距的关键一年。

中国零售及消费行业洞察:2019年回顾及2020年展望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新零售持续推动零售业变革,多数消费品种类零售规模保持增长。

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多类消费品零售规模提升,实体零售行业经营情况整体回暖,网上零售额增速进一步回落,但增速仍高于线下零售额。在消费升级、新零售的推动下,中国零售及消费行业健康发展,呈现线上线下融合、产业链数字化、渠道多元化等发展趋势。从消费者角度分析,2019年前三季度,食品烟酒类产品和居住类支出是中国居民的主要开支,居民消费更加理性化,对文化教育类支出不断提高、对国产品牌偏好度提升。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

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延续了持续增长、增速小幅降低趋势,1-10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1%,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为汽车等主要消费品行业增速下降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基数较大。

2019年1-10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为28.6万亿元,同比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9万亿元,同比增长9.0%。尽管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仍约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6倍,城乡差距较大。

食品烟酒类和居住类支出是中国居民的主要开支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支出消费为15,464元,在中国居民主要消费品品类中,食品烟酒类支出占比最高,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食品烟酒类人均支出达到4,310元,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达到28%。其他品类中,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是增速最快的消费品类,同比增长13.5%。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在教育文化、医疗保健领域的支出持续呈现上涨趋势。

服装纺织行业稳步增长,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共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13,760家,在2019年1-10月间的零售额为13,077亿元,同比下降0.2%,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增速放缓;服装产量203亿件,同比下降0.8%。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在达到高峰之后,呈现下滑趋势。从销售渠道角度分析,中国服装网上零售额增速高于线下,带动服装行业销售规模增长。

休闲食品销售规模稳步增长,烘焙糕点、休闲卤制品、坚果炒货发展较快

万亿市场快速增长,休闲食品呈现主食化趋势。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85亿元,同比增长约8.7%,人均休闲食品消费额约为606元。在“轻食主义”等饮食风潮的影响下,“非油炸、低热量、高营养”的休闲食品正呈现主食化的特点,更多年轻女性将休闲零食作为替代主食的代餐食品。在各细分品类中,休闲卤制品消费快速增长但同质化严重,坚果炒货企业最为注重营销对销售的推动作用,以面包为代表的烘焙糕点正成为消费者早餐的主力军。

全国房价增速放缓,二手房交易量冲高回落

在“房住不炒”理念的持续深化和各地方政府房价控制政策陆续出台的影响下,2019年中国房价增速放缓。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价增速同比分别为-0.2%、3.8%、1.7%和1.3%,房价增速放缓。

在一手房新增销售面积和售价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在2019年第一季度大幅增长后,呈现出冲高回落趋势,但2019年当前交易量仍高于2018年同期。

在线旅游、出境游、自助游人次持续增长

2019年,中国旅游人数持续增长,但增速继续放缓,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8亿人次,同比增长8.8%,但出游人次增速下降,增速降至以来最低值。在旅游人次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提高,预计2019年全年将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增速远高于线下旅游增速。预计2019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将达到近1.7亿人次,同比增长12%。在消费者旅游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自助游、半自助游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出境自助游比例。

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低,连锁企业线上销售额增速较快

零售业各业态市场集中度均较低,以超市卖场为例,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万家、联华、永辉、家乐福这六家排名靠前的零售企业销售份额不足16%。以来,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加快线上销售布局,百强连锁销售企业2018年线上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5%,2019年,中国连锁经营零售企业线上销售的比例仍不断提高。

实体零售业转型初见成效,实体零售业态经营业绩回暖

2019年,中国实体零售行业加速转型,向零售品质化、供应链智能化、客户体验人性化、购买方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各类实体零售业态中,便利店销售额快速增长,新增购物中心数量减少,百货商场行业经营状况好转。在实体零售主要业态中,2019年便利店销售额增速领跑各零售业态类型;中国新增购物中心建设数量将放缓;百货行业销售额增速重回增长趋势。

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新零售

2019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企业持续通过入股零售企业或新建自营门店的方式积极布局实体零售行业。阿里、京东以供应链服务商的形式,通过为传统零售企业搭建新零售数据体系布局实体零售业务,或通过与传统零售企业进行线上线下合作的方式,迅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2018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加快商超连锁和传统渠道建设,截至2019年8月底,天猫小店数量已超过130万家,依托于对用户支付数据、消费数据的掌握和大量资本的投入,互联网巨头已成为线下零售行业重要的参与者。

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理性化发展

对本土品牌的偏好度增加

在多数消费品领域,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兴趣增加。2018年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品牌性价比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对自身产品需求和不同品牌之间的特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消费者对数码产品、个人护理品等品类国产品牌的偏好度较高,且近三年来持续呈上升趋势。对于保健品、奶粉、红酒等标准化的食品类产品,消费者普遍对国外品牌呈现高偏好度,但也愿意尝试口碑较好的国产品牌产品。

非计划性购物不断增加,但对产品挑选更加理性化

随着电商社交化、数字营销精准化、购物场景丰富化和购物便捷化程度提高,中国消费者非计划性购物的比例持续增加,但消费者对消费品产品质量、替代产品情况的信息掌握能力增强。当决定购买某件商品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挑选正越发趋于理性,产品核心功能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购物中最重要的挑选因素。

需求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2019年以来,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渐细分,体现出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购买产品的类型重点也随年龄不断转变。此外,不同身份群体的消费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上班族在运动产品、知识类产品支出高,学生在食品、知识类产品、衣着消费支出比例高,中年人偏好单价较高的大件商品和低额的耐用品。消费者愈发注重产品功能的差异化,以及消费品品牌对自身身份认同感的强化作用。

购物渠道的选择基本固定,对文化体育消费偏好度增加

2019年,互联网在衣食住行各领域的使用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年轻消费者的购物渠道、购物方式已经相对稳定。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超过73%的年轻受访者对多数消费品种类的日常消费渠道已经基本固定,除非遇到价格差距过大和其他渠道举行促销情况外,通常不会轻易改变消费渠道。各消费品类中,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金额提升,超过30%的受访者愿意对知识及文化内容付费。此外,消费者对运动及周边产品的消费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对电子消费品的更换意愿降低,小众消费品消费行为增加。

深度见解:线上线下融合和消费升级是中国零售和消费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实体零售业态销售规模重回增长态势,小型零售业态快速发展

2020年,实体零售业态在新零售模式的推动下,销售经营情况将持续好转。线上和线下零售业态的边界将变得愈发模糊,通过对实体零售的数字化赋能和供应链升级,传统超市、百货、专卖店、购物中心的线上服务能力将不断增强。以天猫小店为代表的便利店、小型社区超市凭借新零售体系下平台化的供应链优势和便利的区位优势,成为实体零售增长最快的领域,尤其是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品类的零售,小型社区门店将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在新零售的推动下,2020年购物中心的服务能力也将从“打造购物体验”向“营造娱乐体验”转变。

线上零售品牌化,线下零售连锁化、平台化

2020年,中国中小电商店主、工厂自有品牌和中小产品贴牌商中的优秀企业,将以线上为主战场,加速自身产品品牌化进程。对于中小品牌或者个人电商创业者而言,生存空间被头部品牌和明星品牌持续挤压,在主流电商平台的经营环境愈发困难。预计2020年,中小线上商户将持续向以内容引流的短视频平台转移,利用私域流量、文化创意内容打造出自身品牌IP,孵化出大量小众的线上零售品牌。实体零售领域,个体门店在供应链劣势进一步显现,线下零售将向连锁化、平台化发展。

低端零售品渠道下沉加剧,消费升级有望进入新阶段

短期内,无品牌、以节约成本为导向的低端消费品厂家及商家将通过线上化和品牌化,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乡镇、低线城市消费群体和中老年消费群体市场。当前低端消费品增长所表现出来的“消费降级”现象,本质上是在线上获客成本提升后,长尾商家借助新销售模式和流量价格洼地进行的以价格换市场,以及凭借低于实体零售业态的渠道费用抢占网购渗透率较低市场的行为。预计2020-,伴随实体零售业态的升级和拼团、社交电商获客成本的提高,低端消费品将被迫向品牌化和优质化升级,低线城市将和一、二线城市同步迎来以“产品更优,但价格增长幅度有限”为主流趋势的消费升级。

主要消费品行业增速放缓,细分品类带动消费品行业发展

篇6: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医疗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医药行业理应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但从我市税收调查分析来看,医药生产和零售环节的税收增长与医药的需求增长却形成明显地反差。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该行业征管的粗浅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药品销售基本流程

从图中能够看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各零售药店、医院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但进货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药品一般都要从上一级经销商手中购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少记收入。近日,市局稽查局对冷水滩、零陵两区的8家医院和10家医药生产企业进行了暗查。通过对购销双方的调查,发现该行业普遍存在漏记、少记销售收入、发票使用混乱等违法涉税行为。不少医药批发商人为压低药品价格、少记销售收入,造成申报不实。此外,因该行业纳税人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一定程度存在着账目混乱、账目不健全、账外经营,甚至不建账、刻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致使税务检查工作难度较大。

(二)违规使用发票,漏缴税款。因为消费者索取发票意识不强,药店在销售时不主动开具发票,导致不少药店有机会不按规定入账,少记收入;零售药店从上级经销商手中购进药品时,不索取发票,仅以发货单、提货单等代替发票,使一二级经销商有机会任意调整销售收入,少缴税款。即使销往各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由于医疗机构不缴纳增值税,导致有的只索取普通发票,甚至不要发票,而发票进入医疗机构的多为以个人名义代开的发票,将从生产企业到各级经销商等几个环节的增值额一并抹杀,造成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据有关部门统计,药品批发行业毛利率为15%左右,零售环节毛利率为35%以上,有的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消费者,价格会翻几倍甚至于十几倍,暴利背后是税款的大量流失。以上文中的图解为例,假设生产企业的某产品购进成本为80元,产品销售价格为100元,一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120元,二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为150元。并假设生产商已按规定缴纳了税款,而二级经销商以不开发票或到税务局代开征收率为3%的税票的方式以150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和消费者,那么即使生产厂家按规定缴纳了税款,整个流通过程理论上至少漏掉了税款(20+20+30)*17%-20*17%-150*3%=4元,占应缴纳税款的33.6%。另外,多数医院和经销商普遍存在发票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即使索要,销货单位也会因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使用各种白纸收据代替正式发票的行为居多;发票内容开具也极不规范,有的发票只开具“药品”总名称和金额,无具体明细药品名称和数量,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符;还有部分药店销售其他物品却以医药品作为开票品名。

(三)行业经营特殊导致征收漏洞大。一是分支机构较多,存在挂靠现象。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医药经营不纳增值税”的观念在个别医药经营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二是销售价格之外,存在平销返利行为。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

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以前药品的零售主要以现金、银行卡为主要形式,新医改实行以后,医保卡成为又一种主要收款形式。根据测算,现金、银行卡、医保卡销售收入比例在8:1:3左右。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征管难度较大,不利于控管。

(四)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不能兼顾。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药品监管部门是药监局,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或冲突。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冲突,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作为增值税链条的专用发票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

三、加强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医药行业纳税意识。一是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着力于提高医药经营者的纳税意识;二是开展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宣传。从维护纳税人自身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曝光案例、拍摄播放以案释法专题片等方式,申明国税部门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立场,督促警示纳税人注意维护自身权益,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大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稽查。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加大稽查处理力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二是加强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可到医保部门进行协调,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医药涉税信息共享。建立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加强日常信息交叉比对,及时发现遗漏信息,发生案件时迅速反应,成立联合办案机构等,减少信息重复采集、政策矛盾和监管漏洞情况的出现,逐步形成监管联动、信息共享多赢局面。

上一篇:一年级晨诵资料下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