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2024-07-07

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通用8篇)

篇1: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去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我如愿以偿,已最后确定被录用!到现在都还有些激动呢,不敢相信!这几天细细总结分析了一下,写了点东西,在这里希望能以这篇凌乱的叙述向所有公务员考试的考友们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二用处,足矣,这或许是我能为大家所进的绵薄之意,与我从网络中摄取的,实在是微不足道。

据我了解,去年公务员不论是报考总人数还是报考比例都再创历史新高,录取比例为(38∶1)!!!抛开考公务员的心态不说,我想说的是,一旦你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再有任何犹豫,不要在中途轻易放弃。其实有的时候,咬咬牙就过去了。因为折腾了那么久,放弃了实在可惜。公务员考试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考试,教育考试侧重于考察考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而公务员考试则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政治敏感度、政策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因而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方法应当有所不同,根据我的经验,复习要稳扎稳打才能步步为“赢”。

所谓的稳扎稳打,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个方面:

一、相当的知识量储备;

二、掌握解题技巧。

我们都知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靠考前的 “ 临时抱佛脚 ”是无济于事的,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

习惯,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全面积累,养成论述社会热点事件的习惯,是取得理想成绩的一个前提!!而这一点成了我当时复习最大的瓶颈!11月的考试,我是9月份才开始复习的,前后算来不到二个月的时间。说实话,可能因为是女孩子的原因,我平时对时事那些关注真不算太多,知识面的话,也大部分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方向。时间有限,那时真是感觉每天脑子都在超负荷运转!往脑袋里一个劲的塞东西,却乱成一团糨糊,无头苍蝇一样!于是,我开始采取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我针对性的搜集了很多完整的时事材料,比如《时事报告》、《半月谈》,还有新华书店里出售的考研的时事材料,《党员读本》、《WTO知识讲座》、《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普法读本》„„我个人觉得都很有参考性。与此同时,尽可能关注各大报刊杂志,拓展知识面。

另一方面,针对我平时看书太慢,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效率。我BF当时在网上看见有专业的速读训练软件的介绍,就给我买了一套,当时我还埋怨他浪费钱,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练习那个,可后来证明BF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不仅在短时间内提快了看书的速度,而且我觉得最爽的是它可以边训练速读边复习,因为可以自己上传训练资料,我就干脆把自己搜集到的那些复习材料作为训练用,按照速读的方法来复习,阅读,记忆那些材料,可真给我节省了不少时间!!以前1、2个小时看完的,后来花个20多分钟就看完了,最欣慰的是,速度快了,记忆非但没受影响,反而增强了不少,哈,说实话,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不过后来看了速读的一些原理介绍后,我觉得,这种方法应当是开

发右脑记忆的练习吧,据说当人们大量而快速的阅读时,大脑会直接将接收的信息存储在海马体中,即深层记忆区,所以说速度加快了,却记得更牢了。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材功,我算是明白拉!我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不但对我现在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这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来说,一定也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技能!杀手锏哦!接下来一个问题,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考前要不要做模拟题?回答是肯定的。刚才提到的第二个方面,掌握解题技巧,包括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技巧、明确答题思路和优化时间分配,那必须得靠做题来达到。各种模拟题可以帮助你锻炼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我认为也无须搞题海战术,因为过多重复地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练习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关键是要知道考题的类型并掌握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答,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找近一两年的真题进行“自测”,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这类题型的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这可以说是个好方法。很多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全部的考题,除了其他原因所致以外,还是不熟悉做题方法的结果。我一般就是 “先易后难”的做法,先做对自己来说容易的,后做难的,尽可能的抓分!这里我还要罗嗦的一句是:模拟题一定要限时认真完成,别在做模拟题时偷懒。考场上的时间观念是靠作模拟题练出来得。

我在论坛里面看到,很多人对申论的写作还是把握不好!要想获得高分,除了前面讲的平时大量知识的积累外,在方式方法上,做申论试卷务必要做到抓住重点、安排好文章的谋篇布局。论证对策时,重点要

突出,对自己最为熟悉的某项对策进行重点论证,不用把其他的几项对策也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均衡对待。这样在千字左右的论述中我觉得是非常不当的。总之要透过现象抓本质(关键是你自己要能自圆其说,呵呵)对策不要离开给定资科内容,还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哦!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这老师喜欢啊!两个半小时的《申论》考试时间还是很充裕的,还有!!一定要在阅读资料上舍得花时间(我一般都用40分钟),把材料读懂读透,弄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做些必要的纪录,“ 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申论也是很适用的哦,西西„„

因此,平时知识积累中也包含做题方法的积累,做题方法的积累这与知识的积累同等重要,千万忽视不得。比如,我就有意识的演练了一些难题(对我来说难的)的做题方法,尽量掌握,到了考场上就成了胜出的“法宝”了哦!

关于面试,我就先不写拉,写太多大家都看不下去了,我的面试诀窍,就留着下回分解吧,呵呵„„罗罗嗦嗦写了一通,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用。以上所说是我一家之言,愿与考公务员的诸君共勉!末了,对各位考友说的是,坚持下去,胜利一定会来的。

篇2: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2015国考早准备

时值七月,很多同学开始了解国考考情,了解历年的职位,找寻自己在公务员队伍中的位置。对于早下手早准备的考生来说,充裕的时间是扫清各个知识点盲区最有效的保证。公务员考试区别于其它应试考试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侧重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一个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所应具备素质和能力。所以,习惯于学校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不一定取得好成绩。在公务员考试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是,很多高学历的考生成绩反而不高。因此有考生认为,公务员考试不需要准备,这样的观点更加不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广大没有公务员考试经验、对公务员考试了解不多的考生来说,考前积极备考,认真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考前的积极准备才是你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唯一渠道。首先,考生要了解公务员考试现阶段的情况。通过分析往年国考的报考条件、录用职位、考试性质和程序,报考及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和方式等基本情况。根据自身条件、现实状况、兴趣爱好,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再决定报考岗位的大致情况。现阶段就可以先确定几个备选的职位,以便今年的考试大纲出来之后,能够及时调整。切勿盲目跟风,报考一些不适合自己情况的岗位。在选择岗位时,要考虑自身及家庭的因素,这样的前期筛选可以帮助后期填报志愿时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至于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中公教育。其次,考生决定报考之后,就应及早准备复习,复习越早,准备越充分越好。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应该对国考笔试考察内容做充分的了解后,开始着手每一个专项的具体复习。在复习的时候,适时作出复习计划,第一遍的系统性学习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考生可以去听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讲解,老师会将解题技巧进行大量的汇总,这样能大大提高考生学习的效率,也可大大减少个人复习的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精心选择一套权威应试教材,认真研读,多做一些练习,多做真题,确保知识消化吸收也是巩固知识的一个方法。另外,题目的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当一个题目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自己没有思路的时候,就要去看当时老师授课的笔记,重新梳理,争取把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形成体系。

最后,现在很多考生的题海战术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分析原因不难发现,现在着手去准备考试的考生,大多十分认真,对于考试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大量的题海战术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题量的积累没有问题,但是一味只追求题目的数量,而不去注重解题的质量就得不偿失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题目做了很多,进步却并不大。考生在解题完毕之后,要有一定的思考,把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总结。比如换一下题目中的条件,你是否还能够认出题目,重新问一个问题,你是否还能解出题目。这样将每一道题目精细化地处理,必然可以提高解题速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offcn。古语有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放在公务员考试的备考中也一样适用,早早着手准备才能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提高,最后才能制胜公考,实现理想。

篇3: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一、申论发展变化

自从2000年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 考试的题型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近几年国考申论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2010年-2012年这三年间, 题型主要是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而2013年-2015年这三年的主要题型为五题, 2016年地市级申论试卷的题型又变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2017年题型又变成五题。2014年以前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时间比较紧张, 很容易影响考生的水平发挥, 造成考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因此从2014年开始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答题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考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能够更充分的从考试中体现出来。从2011年开始, 申论考试开始按照副省级和地市级职位分别出题, 从历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 2011和2012年, 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主题, 而2013年-2015年试卷的主题又逐渐接近, 2016年省、市两级的试卷又出现了不同的主题, 2017年申论省、市级的试卷主题又一次接近。

二、2017年国考申论特点

1、试题主题接近

从国考申论的两份试卷上来看, 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主题回归一致, 2017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题都是以“城市水系”作为话题, 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的, 都将谈论的重点聚焦到“生态水系”以及“以水为师”上,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凸显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智慧。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都是围绕着水的智慧而展开, 辐射方向为“水与城市的建设”。考试的主题也由往年的人文与价值、人文与科技的讨论转向人文与生态话题。此次国考材料内容的信息量比较大, 同时覆盖面又很广, 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都很接地气,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 城市发展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关乎这座城市能否适宜百姓居住, 关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本次考试的题量又都改为五题模式, 副省级试题主要是“概括+贯彻+分析+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地市级试题主要是“概括+分析+贯彻+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2、关注环境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自古以来城市和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因为有水才有城市的发展, 因此水资源关乎人民的生活, 是一个民生问题。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亟待人类解决。而空气和水资源的问题正是当前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 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所以水系的问题即是民生问题, 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在未来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国考申论中考查这个主题就是要让社会重新对水资源重视起来, 继而重视未来的可持发展。

3、重视传统文化

在本次国考申论试题中孔子、老子的言论成为关注的重点, 凸显出一定的哲学智慧, 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 试题中选取材料的范围比较广, 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识, 运用古代城市建设与水系的关系指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思路。

4、材料阅读难度大

在副省级试题中融入了大量的古文, 增加了材料的阅读难度。在本次副省级试题的材料当中, 首先以古诗开篇, 在材料中又引入了“说文解字”, 用来对水哲学加以介绍。在材料的结尾部分, 使用大篇幅的古文材料, 其中不乏“孔子”、“老子”、“易经”等众多大家的言论, 这无疑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使考生增加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虽然试题加大了阅读和难度, 若是考生具备一定文字能力,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和思考, 对材料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就能够精准的提取出材料中的要点, 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

5、试题区分度高

在本次申论试题当中, 主要用来区分考生水平的试题为贯彻分析类和作文类题目。在客观题方面, 若是考生对贯彻执行类试题的基本作答方法没有透彻的理解, 在遇到这种新问法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不能给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进而导致失分。在作文类题目方面, 作文立意及写作能力能够快速拉开考生的分数。比如, 副省级试题中已经将题目限定为“以水为师”, 考生从哪个方向展开论述成为得分的重点, 也是快速拉开分数的关键。而地市级试题为自主命题作文, 所以如何能够精准的立意是考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也具有较高得分区分度。

6、主题易于把握

材料设置方面主要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 并且和理论观点的方面材料进行交叉设置, 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科学高度, 同时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非常鲜明的国考特色。跟往年相比, 这次国考命题的思路比较清晰, 焦点问题突出, 主题鲜明而易于把握, 同时客观题一般都已限定范围, 对于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及准确性十分有利。

三、总结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聚焦“城市水系”, 主要探讨水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立意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 并保护当前的水资源。试题具有一定的考查深度和较高的区分度。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不断的强化应试基本能力, 这样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桂萍.科学备考申论各种题型一一击破[J].时事报告, 2010 (11) :145-148.

[2]程寿煌.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考试的缘由[J].南方论刊, 2012, 31 (10) :144-148.

[3]肖飞.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J].应用写作, 2016 (1) :46-49.

[4]王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J].时事报告, 2016 (11) :60-62.

篇4: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开始全面执行新执业准则的头一年。因此,《审计》教材变化很大,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内容要求。加上审计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审计》教材的内容既抽象又具体,没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历的人要想深刻地理解有关知识,顺利通过该科考试,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审计》也并不像很多考生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考生能够把握本科目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讲求学习的战略战术,巧学活用,同时树立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就完全可以化难为易,顺利通过考试。也就是说,考生要顺利通过《审计》科目的考试,需要信心、实力加勇气。

一、近年《审计》科目的命题规律和特点

(一)命题规律和特点分析

1.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结合实务。这是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以来,审计科目一贯遵循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核,即试题一般要覆盖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突出重点,即试题着重考核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审计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务操作性,因而考试的命题经常是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实际运用能力、职业分析和判断能力。例如,将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同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测试程序的运用以及审计证据的获取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相关财务会计知识和审计一般原理运用到会计报表审计的实务中,并结合审计重要性原则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等。考生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并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及整体把握。

2.注重实战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从2003年开始,《审计》科目的命题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务操作”的特点,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更加贴近审计实务操作,将实务中可能遇到的某些具体审计问题集中于一个特定的情景中,考查考生能否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进而恰当地处理和解决这些实务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相关会计知识运用的考核力度,密切了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体现了会计知识是开展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的指导思想。命题方式的变化,说明试题内容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在不断提高,死记硬背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于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考生应及时应对这种变化,注意从知识测试型向能力测试型转化,总结规律,理解记忆,努力培养自己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准则变化的新思想、新内容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审计》考试教材充分体现了审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试题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审计准则理解和运用的考核。因此考生必须认真领会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内涵实质,特别是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2007年《审计》教材内容变动很大,这些内容往往成为考试中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因而,考生要注意了解当年教材的变化情况以及《会计》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

4.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每年的客观题中都会设置一些涉及基本概念问题的“圈套”或“陷阱”,如果考生基本概念不清或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很容易上当出错。

(二)题型题量分析

在题型方面,《审计》科目自1997年取消填空题型以来,一直保持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五类题型。前三类属于客观题,主要考核考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后两类属于主观题,主要考核考生对本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掌握以及对基本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和职业判断的能力。在题量和分值分布方面,虽然每年的具体情况都略有不同,但试题总量基本控制在40个小题左右,其中主观题的题量基本保持在5-6道,所占总分值却高达60分以上;客观题的题量虽然由2004年和2005年的32道增加到2006年的37道,但判断题和多选题的单位分值却由原来的每小题1.5分降低到每小题1分,所占分值并没有太大的提升。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分布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分值比重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对考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要求。考生必须在掌握好审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审计实务,将理论灵活运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二、今年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

2007年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的一年。伴随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正式实施,2007年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教材也充分体现了新执业准则的精神和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仅整体上由原来的十六章扩展到现在的二十二章,而且几乎对每一章的内容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补充、删减。这些根据新执业准则增加和修改的内容都应引起考生的关注和重视,并作为2007年考试的重点加以对待。

从整体结构上来说,近年审计教材的内容大体可划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知识,由第一章至第五章构成。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业务范围、职业道德、执业准则体系及法律责任等。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也不具有太强的实务操作性,命题的综合性和难度一般不太大,所占分值也不高,主要是为理解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由第六章至第十二章构成。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审计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执行审计业务过程的主要工作,集中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审计实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因而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往往会与后面的实务部分结合起来,出一些灵活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所占分值较高。考生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务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在理解审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理论较好地运用于实践,做到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相结合。

第三部分:属于财务报表审计的实务技能,由第十三章至第十九章构成。主要按照企业各项业务循环分别阐述了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过程和具体要求。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是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最主要的业务内容之一,也是企业与事务所发生业务关联的主要领域。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以及会计知识的结合与融会贯通,也是本课程的重点考核内容和分值较高的重点区域所在。

第四部分:属于除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由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构成。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了特殊目的审计业务、验资等特殊审计领域以及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是可能出简答题或综合题的区域。

第五部分:属于相关服务业务,由第二十二章构成。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了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代编财务信息业务的基本原理。对这部分内容,考生应主要关注出客观题的可能。

三、今年考试中应注意理解和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在今年的应试准备中,考生应以考试大纲确定的考试范围为依据,在对考试指定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注意按照熟练掌握、重点理解和一般了解等不同要求分层次地对待各章相关内容。具体来说,对各章学习要求的层次划分可参照表2所示:

根据上述划分,考生在学习中应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下列关键知识点和重点、难点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考生首先应重点理解独立性的含义、影响独立性的有关因素以及维护独立性的措施;其次应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指导意见》的各项具体要求,正确分析和判断哪些行为不违反职业道德而可以为之,哪些行为则违反职业道德而不能为之。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需要,我国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要。如下页图1。

1.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2.审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并以积极的方式提出结论。

3.审阅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在提供审阅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阅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的方式提出结论。

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5.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管理咨询等其它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6.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主要包括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收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等七项要素。

(三)审计风险准则的相关内容

审计风险准则针对的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问题,为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审计风险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新要求,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拓展审计证据的内涵,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风险准则体系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组成。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确立了新的审计模型,即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2.《审计证据》拓展了审计证据的内涵(见图2);要求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将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区分为总体程序和具体程序。总体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体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要求从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六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4.《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要求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便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见图3)。

从图3可见,审计风险准则运用的思路,就是以新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四)审计目标的确定

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即对管理层的认定进行再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做出了认定,包括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以及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三大类。考生应在理解、认定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各类认定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其确立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和审计的总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相对应,具体审计目标也分为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三大类。只有明确了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才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管理层认定做出结论,并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最终实现审计的目标。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重要特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做出评价。

(五)审计重要性及其运用

1.重要性的含义。所谓重要性,是指鉴证对象信息中存在错报的严重程度,它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预期使用者依据鉴证对象信息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由于注册会计师并不能绝对保证将财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都被发现和揭示出来,因而必须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报表错报水平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之下的错报将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反之,则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并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判断,它不能离开被审单位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可以接受的报表中含有错报的金额越大,则对审计证据数量的需求越小;而重要性水平越低,意味着可接受的报表中含有错报的金额越小,则对审计证据数量的需求就越大。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也存在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可以接受的报表中含有错报的金额越大,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还没将超过重要性水平之上的重大错报检查出来,从而签发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意味着可接受的报表中含有错报的金额越小,注册会计师未能将超过重要性水平之上的重大错报检查出来,从而签发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相对较高。

2.重要性的具体运用。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对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的考虑。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的重大错报。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通常为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去乘以适当的百分比。

在评价错报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尚未更正的错报(包括审计中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加以汇总,并将汇总数与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如果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若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运用审计抽样法,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进行审计抽样过程中,审计风险具体表现为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两大类,其中,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如表3所示:

审计抽样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1.进行样本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分层设计和样本规模设计,充分考虑影响样本规模的五个因素;2.选取样本,其基本方法有随机数表法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法、系统选样法和随意选样法;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4.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和形成审计结论。应重点掌握对控制测试中的样本结果和细节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进行评价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在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三种方法。在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等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即PPS抽样)。考生应注意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应用。

(七)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前面各章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更多体现的是实务操作能力和对相关审计、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多作总结、归纳,并把握以下几点:

1.结合运用前面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财务会计知识,做到理论与实务的融合。

2.注意会计知识的更新,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最新变化。

3.在了解各业务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理解各循环内部控制的特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有关规定、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的内容和方法,比较其异同,掌握其规律性。

4.掌握重点报表项目及重要测试程序,包括为验证管理当局的重要认定而实施的重要程序和具有鲜明审计技术色彩的实质性程序。例如:对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等往来项目的函证程序,对存货的监盘程序,对现金、有价证券、固定资产等的实物检查程序,对所有权的验证程序,对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长短期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和期间费用等项目的截止测试程序以及对有关报表项目的计价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等。

(八)完成审计工作时的特殊关注

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除了对各个业务循环包括的常规性项目实施审计测试外,还应特别关注对期初余额、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持续经营等特殊内容的审计。

1.对于期初余额,应注意理解期初余额的含义,期初余额审计的目标和程序,掌握期初余额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对于期后事项,应理解其概念,熟练掌握对建议调整和建议披露这两类期后事项的区分,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三个不同时段期后事项的不同审计责任问题。在往年的考试中,期后事项经常作为简答和综合题型的重点考核内容,对此,考生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3.对于或有事项,应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了解或有事项审计的目标和审计的方法程序。

4.对于持续经营问题,应注意区分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不同责任,理解在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三个不同的工作阶段中,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考虑。见图4 。

5.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还应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对财务报表总体合理性实施分析程序,评价审计结果,与治理层沟通和完成质量控制复核等。

(九)审计意见的确定及审计报告的出具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和执业水准的综合反映。而审计意见是否恰当又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集中反映出审计的风险。

1.熟练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内容和形成意见、出具报告的具体要求,具备恰当提出处理建议、正确做出调整会计分录、编制各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等实务操作和运用能力。

2.准确把握各种审计意见的出具。审计报告中表达的审计意见类型有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正确把握发表各种审计意见应具备的条件,分清四种意见类型的界限,是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在这里,重要性水平是判断应出具何种审计意见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发生某种不能提出无保留意见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评价这一情况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以决定其重要性。如果某项错报虽然重要,但对财务报表总体没有重要影响,则可以发表保留意见。如果某项错报金额非常重要又广泛影响财务报表总体上的公允性,则应发表否定意见。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使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就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在判定某项错报是否非常重要时,还必须考虑这项错报对会计报表各个部分的影响程度,即牵扯性。一项错误越有牵扯性,则发表更严厉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

3.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的出具。除了四种基本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外,当存在下列情形时,可以在审计报告意见段的后面增加强调事项段:(1)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2)存在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外);(3)存在其他审计准则规定需要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强调事项段并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目的只是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某些重大事项予以关注。

4.理解注册会计师对比较数据的审计责任和报告责任以及对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重大不一致、对事实的重大错报和审计报告日后获取的其他信息的审计责任。

(十)特殊审计领域

1.特殊目的审计业务。了解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含义和发表意见的要求,理解四种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在出具审计报告时的特殊考虑以及不同特点。

2.验资业务。验资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定及常规业务之一。考生应注意理解掌握验资的基本概念、审验范围、审验程序以及验资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各类验资报告的编制方法。

(十一)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1.财务报表审阅业务。应了解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的目标、审阅范围和保证程度;理解审阅程序以及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结论类型;掌握各种意见类型审阅报告的特点。

2.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应注意理解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审阅范围和保证程度,审核程序及审核报告的要素内容和基本格式。

篇5: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北京公务员面试热点:如何备考北京公务员面试,怎么能够在北京公务员面试中获得优异成绩,面试热点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为广大参加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整理提供面试技巧:人际关系题制胜方略。

人际关系题在省考面试当中是一种常考的题型,这种题目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往往也不难,但要想拿高分却并不容易,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说一下答好人际题的关键——真实。

人际题不能拿高分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同学答题不真实,考官听起来也觉得很虚假。举个例子,“小李是你的同事也是你的朋友,他把你跟他说的抱怨跟领导反映,结果第二天领导开会就批评有人喜欢背后议论别人,很明显是他出卖了你,你会怎么办?”有的同学会说“我一点也不在意,不会放在心上,会跟朋友和好如初”。像这种说法就是在说假话,我们自己心里不会这么想,考官也不会认为我们会这样做。因为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想法,我们心里一定是非常难过甚至会生气的。

那么怎样做到答题不虚假呢?针对答题不真实的问题,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答题真实,要把自己内心真实的一些感情表达出来,但同时又要保持住理性,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也就是说自己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但又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好本职工作。比如说还是上面这道题,真话可以怎么说呢?可以说我对于朋友的在背后向领导汇报的事情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但我也会以工作为重,会正确处理好跟小李之间的关系,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开展。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真题来练习一下。

例题1:小李去某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由于语言不通,工作很难开展,如果你是小李,你会怎么做? 这道题开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刚来到贫困地区扶贫遇到语言不通、工作很难开展的问题,我虽然心理上会有一些担心和害怕,甚至会有一些恐惧,但我还是会自己想办法战胜自己,选择坚持,做好扶贫工作。”

例题2:小陈是新入职的团委工作人员,领导派小陈到基层聋哑学校去挂职锻炼,小陈觉得自己没有基层工作面经验,觉得要开展工作比较棘手,心理有些犯怵,担心工作做不好。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小陈,你会怎么做?

篇6: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公务员面试作为一次目的性极强的选拔性考试,有一些细节甚至比答题内容更重要。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广大进入面试的考生解说十个非常典型的制胜细节。

一、抽签学会谦让

面试考试基本模式为N选一,为保障公平,会安排考生自主抽签,决定入场顺序。抽签时,切忌不要抢,按照数学上的概率分析,每个人抽到某一个序号的概率一致,所以在抽签环节就要表现出谦让的风度。

二、候场保持安静

抽签结束后,所有考生在一个固定场地候场。候场时,切忌大声喧哗或一直窃窃私语,否则,本单位负责候场的工作人员会对考生印象极差,有时还会影响考生考试的心情。

三、敲门灵活冷静

敲门声是面试官与你的第一次间接“接触”,一位阅人无数的考官可以从敲门的声音与节奏中基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所以,作为“准公务员”,敲门以三次为佳,间隔时间恰当,力度适中。当然在有引导员直接引导入场的情况下,则可直接入场,无需机械呆板地敲门。

四、站姿挺拔自信

走入考场中央,面对众多考官,考生们应从容淡定,保持自信、挺拔的姿势,从而体现一个人的气场。不扭捏、不乱晃,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五、问好面面俱到

这是一个心理战术。通常考生的正对面是主考官,主考官出于负责的态度,会率先与你交流,此时,应目光自然地与主考官交流且真诚问好。同时,不要忽略其他考官,最好是先与主考官目光交流后,在问好的后半段以及自我介绍环节,将所有考官环视一圈,增加其他考官对你的好感。

六、听题认真仔细

公务员面试形式多样,有的会提供题本,而有的则采用听题答题的形式,这就要求考生务必消除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认真听题目和主考官的其他要求。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切忌询问与考试无关的问题,切忌违背主考官要求,否则,还未开口答题,就已经印象极差。

七、记录简单有序

为保障考生更好地作答,帮助记忆,通常会发放笔纸供考生简单书写作答思路或提纲。记录题目和考试要求时,要学会关键词记录法,可以在考前形成自己的记录习惯,切忌在草稿纸上乱写乱画、折叠或无意间撕毁题本和草稿纸。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八、退场礼貌轻柔

无论整体考试感觉如何,要坚持善始善终,而这一点往往是广大考生最易忽略的。很多考试在收到主考官“请考生离场”的指令后,长舒一口气,坐姿立刻松垮,拔腿就跑,既没有表示感谢也没有将桌椅、题本、笔纸等摆放整齐,更有甚者弄出极大噪音,都会将之前的印象毁于一旦。

九、眼神坚定有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试过程中,眼神要保持与考官们自然的交流,尤其在作答时,不要一直盯着题本或脚尖,应自信从容地说出你的理解和想法,展现自我思想,一个自信的眼神一定会征服考官,也能让考官觉得选择你进入机关工作,是明智之举。

十、表达顺畅连贯

这是最为关键的细节。千万不要认为回答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从心理学角度讲,“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一种连贯、流畅的表达方式首先传达的是思维的连贯和不紧张的情绪。自然流畅的表述能让考官们听觉愉悦,这样才会耐心倾听考生具体作答内容,所以,“一直说下去”非常重要。

总之,公务员面试应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这就是一次人际交往活动,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注意要在每个细节展现自我修养,赢得考官青睐。

篇7: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面试就好比是一场考试,在测试每个人的能力,也在测试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因此,要成功面试,首先要充满信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保持良好的状态,快乐的心情,会大有好处。其次,要抓住招聘者的心。招聘者可能会先评价一个求职者的衣着、外表、仪态及行为举止;也可能会对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口才、谈话技巧做整体性的考核;还可能会从面谈中了解求职者的性格及人际关系,并从谈话过程中了解求职者的情绪状况、人格成熟度、工作理想、抱负及上进心。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制胜招数: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5、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6、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7、要有板书,板书就是你的教课大纲,是有始有终的,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如果对粉笔字不自信、或者无要求板书,可以减少板书或者不板书)

8、要用电脑,要跟上时代步伐,网络时代了,上课不用电脑的老师必被淘汰。最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通常是可以加分的,也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试讲时不允许呈现,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9、试讲完成以后还会有提问,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如何安排你所教的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该如何等等。不要慌张,首先肯定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予以适当的重复和肯定,与此同时思考应对的策略。回答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个提纲,分几点来说明你的观点,显得层次鲜明,逻辑性强。点到即可,除非特别自信,不要过于展开。

10、要做一下小结,总结一下你所讲的内容,布置一下作业,做到有头有尾!

几点注意事项:

1、板书的时候忌讳无声板书、长时间课堂空白,可以在板书的同时结合问题和内容,做适当的讲解。说话写字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了大家会怀疑你的做事效率。字不要太差。可以适当看看讲稿,自然地看即可,不能照着讲稿读,因为评委和你的讲稿是一致的。

2、试讲的内容和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不一致的地方,在试讲完毕,时间还有的情况下,做一个简短的说课(说明),让评委知道你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在课中也可以适当穿插对学情、教材、学法、教法的说明。

3、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尽可能完整、完善,教学流程可以拟出恰当的小标题,吸引评委注意力。

4、试讲时没有学生参与,但是同样要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师的模拟对话或者讲解呈现。如小组讨论、分组学习、课前的预习等等。要有师生互动,即使面对老师讲课,也要体现学生活动。

5、可以在某个具体环节提供几套教学方案,把教师的预设体现得很充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教师把握生成的基本素养。

7、课堂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的,其它的不讲或略讲,决不可面面俱到。

8、要深挖课文,对思想内容有独到见解。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体现老师的水平。文章思路不是重点,一般文章思路都很清晰,高中生都看得清,不需要作为课堂重点。

9、尽快切入重点。详讲重点(也就是能出彩地方),不然导入太长,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会冲淡重点。试讲时,可以省掉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检查等次要内容。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给人以整体感。分析重点段落时,集中落脚到关键句,关键词,这样才具体而实在,不然笼而统之,难以讲清。分析也细致不下去,要分析细致必然落脚到文中字词,这样又紧扣了教材,不致于犯脱离课文的毛病。

篇8:国家公务员考试制胜

中央、国家机关已先后组织了十几次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31个省市已全部进行了省级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共考试录用公务员80余万人。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给国家机关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也由此而出现了空前的“公务员热”现象。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经超过“高考”和“考研”,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在这一背景下,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如何更加科学地选拔人才、利用人才是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科学性的因素分析

在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实践中,录用考试程序已经较为严谨,特别是公共科目的考试已为公众及社会所认可。然而从科学化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效度和信度,影响着国家机关选拔人才的准确性,使考试录用工作离预期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有必要认真分析,逐步加以完善。笔者主要分析影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科学性的因素。

(一)招录计划编制与职位设置不科学

公务员录用计划是指用人机关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计划录用的公务员人数、专业、所需资格条件、招考范围等。编制公务员录用计划是整个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基础环节和基本程序,是从根本上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是录用考试的有效前提。因此,招录计划的科学性大大影响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化。最近几年,我国公务员考试在招录计划上呈现出越来越公开、公平的趋势,打破了身份、学历、性别、户籍等歧视性限制,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但是在制定考录计划的过程中,计划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存在。计划的编制一般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主观随意,缺乏依据。

按照我国现行公务员招录考试制度的规定,职位的资格条件是由用人部门自行编写的。因此,对公务员职位的任职条件的规定都有较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纵观历年的职位报考资格条件就会发现,同一职位的任职条件是一年一个样。我们不能否认存在时代性的要求,但却没有相应的立法作为支持,因而人为因素极大,就不能保证其科学性。有时这里面还存在着腐败因素。另外,目前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的描述也过于简单,使得考生报考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职位资格标准就成为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化的问题之一。

(二)考试内容、考试试卷的科学性不足

1. 笔试环节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笔试的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是考测考生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但目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已经陷入困境:为了提高测验在高分段的区分度,命题者只好尽量加大试卷题量与难度。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试卷过难,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是凭运气入选。这种局面将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降低“错拒人才”的可能性?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申论》主要是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从目前《申论》的评价方式而论,《申论》测试的信度也令人质疑。《申论》全部为主观性试题,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而评价的主观性越强,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允性就越低。尽管现在《申论》的阅卷采取2人评一道题的做法,但是,这也未必能保证评判的准确和公允。 (2)

2. 面试环节

我国公务员面试以结构化面试为主,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广不广,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是否熟练,思维是否敏捷机智,有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是否流利等。与笔试相比较,面试存在的问题更多。

首先是面试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难以保证。面试试题的题型选择,试题的鉴别力及难度测定,面试程序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随意性较强,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周密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难以保证面试的客观性。

其次是公务员面试考官的素质有待提高。面试是一种对主试人素质依赖型比较强的测评方式。主考官的素质经验直接决定着面试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公务员录用面试的问题恰恰出在考官们的身上,集中表现在考官素质不高。“再合理的考试内容、再严密的考试方法,也无法使考官完全掌握应试者的道德层次和职业素质”。 (3) 因此,他们对考生素质及表现的区分能力不佳,很难保证考试的效度和公平。

最后是成绩折算方法不科学。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的成绩折算方法除了聘任制和要加试专业科目之外都是笔试占50%、面试占50%。一般考生的笔试成绩均在40-60分之间,而面试成绩则在60-80分之间,可见总成绩中面试所占的比重更多些,这就加重了面试成绩的作用。

(三)忽视评估反馈环节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评估反馈是对公务员录用的全过程进行的总结性评估,是录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通过建立跟踪反馈体系,及时了解掌握所录用公务员的情况来检验公务员录用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而目前对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评估反馈普遍不受重视,仅仅是招录部门在招录工作完成后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对考试录用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评估反馈环节的忽视导致在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得不到关注和解决,阻碍了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三、提高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科学性的对策建议

针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

(一)科学编制录用计划与设置职位

要根据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摸底的基础上,弄清各个机关的编制余缺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平衡协调的原则,调整各个单位的行政编制;合理分配录用计划,合理确定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招考比例,为满足乡镇机关急需补充人才的需要,计划分配重点应向乡镇等基层机关倾斜。

还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报考资格。应该依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自身的特点和对公务员的特殊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按照职位本身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报考条件与考试内容,制定不同的约束条件,这样可以使报考人员充分审视各个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谨慎报考,从而使报考人员,尤其是报考“热”地区、“热”部门、“热”岗位的人员最终得以自行分流。

(二)提高考试内容、考试试卷的科学性

1. 提高笔试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

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目都是客观性试题。对于客观性测试来说,试题的“三度” (信度、效度、区分度) 是关键因素。相关专业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可以建立试题库,集合全省甚至全国的力量来增加题量和设计题型比例。

2. 提高面试环节的科学性。

第一,要加强考官队伍建设。严把考官的素质关,选派公道正派、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干部选拔任用经验的人员担任考官;严格考官产生的程序,克服考官选任上的随意性,增强考官的权威性;实行面试考官资格制度和年审制度,建立考官电子信息库;同时加强对考官的考前培训工作。第二,要尝试其他的面试方法。在以结构化面试为主的同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和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情景模拟的面试方法,客观考察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合理设置笔试、面试分数比例,以保证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到国家机关工作。

(三)建立健全评估反馈机制

科学评估新录用公务员的现状是录用工作过程中的善后工作,对改进今后的录用工作,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在录用工作中应重视以下三方面的评估:第一,加强录用主管部门对整个录用工作的评估。在录用工作结束后对考录结果进行总体分析,主要是对公务员考试录用决策、执行、技术、监督等环节进行客观总结,针对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第二,加强招考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到职后的跟踪调查,以试用期为限进行评估;主要考察新录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是否人岗匹配;第三,重视评估结果反馈应用。将上述考试录用的评估结果、公务员管理过程中总结出的选人用人标准和人员适应岗位情况反馈给录用机制,使录用机制更科学、公正、合理。

四、结语

科学性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不断追求的目标,是保证以制度机制择优选人的关键,是选好人用好人的基础。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使其更具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一篇:行政职能下一篇:《丑小鸭笑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