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表

2024-07-07

主要人物表(通用8篇)

篇1:主要人物表

C 陈琳: 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陈宫: 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陈翔: 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程普: 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程昱:

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曹操: 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曹仁: 子孝,病亡。曹洪: 字子廉,曹丕: 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曹植: 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休: 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曹真: 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 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曹芳:,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曹爽: 蔡瑁: 淳于琼:淳于导:崔州平:单于: 车胄: D 董卓: 董承: 丁原: 丁奉: 典韦: 邓芝: 邓艾: 段珪: 窦武: 貂婵: 大乔: F 伏皇后:费祎: 法正: G 郭汜: 郭嘉: 郭图: 公孙瓒:公孙康:公孙渊:甘夫人:甘宁: 关羽: 高顺: 高览: H 何进: 韩当: 黄盖: 黄祖: 黄承彦:黄忠: 黄奎: 皇甫嵩:华雄: 华佗: 华歆: 头。

汉灵帝:J 蒋钦: 蒋干: 蒋琬: 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曹仁部将,为赵云杀。博陵人,诸葛亮友。乌桓老大。

车骑将军。为关羽杀。陇西临洮人,字仲颖。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庐江人,字承渊。陈留人。张绣军杀。

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义阳人,字士载,口吃。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汉灵帝时大将军。王允歌伎,吕布妾。孙策妻。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袁绍谋士,辅袁谭,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吕布将。为操擒,杀。

袁绍将,降曹。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

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 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

贾诩:

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姜维:

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纪灵:

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简雍: 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K 孔融:

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孔昱: 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L 刘备:

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刘协: 陈留王,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刘表: 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刘璋:

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共安全专家。刘延:二十五回,东郡太守,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刘琦: 刘表长子,病死。

刘琮: 刘表次子,降曹,为于禁军杀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

董卓婿,王允杀。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李氏:七十四回,庞德妻。吕布:

字奉先。为宋宪、魏续擒,操杀。吕伯奢: 成皋人,曹操义叔。为操杀。

吕蒙: 字子明,汝南人。为关羽付魂而亡。

陆逊:

吴郡人,本名陆议,后改逊,字伯言。孙策婿。廖化:

字元俭,襄阳人,初劫掠为生,归刘。国亡忧死。卢植: 中郎将,刘备之师。

鲁肃: 字子敬,临淮东川人。病故。

马腾:

汉西凉太守,字寿成,马援之后,为曹操害。马超: 字孟起。病故。

马谡:

字幼常,失街亭,为诸葛亮斩。马良: 字季常,马谡兄。病亡。马岱: 马腾侄,归刘备。

马忠:

蜀将。曾为祝融夫人擒,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孟获: 南蛮王。

糜竺: 东海朐县人,字子仲。后为蜀安汉将军。糜芳:

糜竺弟。荆州失,降吴,归蜀为刘备剐。糜夫人: 糜竺妹,刘备次妻。投井亡。慕容烈: 文聘副将,为赵云杀。木鹿大王:八纳洞洞主,死于乱军。P 潘凤: 韩馥手下上将,使大斧。潘璋:

字文珪,东郡人。为关兴杀。

庞统:

襄阳人,字士元,凤雏,中计于落凤坡,为张任军射杀。

庞德: 字令明,南安人,原为马超心腹,后归曹,为周仓擒,关羽斩。

裴元绍: 旧为黄巾军,与周仓占卧龙山,为赵云误杀。濮阳兴:一百二十回,吴丞相。为孙皓斩。Q 乔国老: 二乔之父。S 孙坚: 吴郡富春人,字文台,孙武子之后。为刘表乱箭射杀。孙策:

孙坚长子,字伯符。吴夫人生。

孙权: 孙坚次子,字仲谋。吴夫人生。受惊成病,亡。孙乾: 北海人,字公佑。

司马徽: 颖川人,字德操,水镜先生。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温人。病亡。

司马师: 司马懿长子,字子元。眼下长瘤。疮迸而亡。司马昭: 司马懿次子,字子尚。中风亡。T 田丰:

袁绍谋士,被下狱,袁绍兵败,逢纪谗言,自刎于狱中。陶谦: 徐州刺史,字恭祖。

太史慈: 东莱黄县人,字子义。为张辽军射杀。太史亨: 太史慈子。W 王美人: 灵帝宠,生刘协,为何太后所鸩杀。王允: 司徒。李傕,郭汜杀。

王平: 字子均,魏牙门将军,降蜀,巴西宕渠人。文丑: 河北名将,为关羽杀。文聘: 字仲业,刘表将,降曹,魏延: 字文长,义阳人,刘表将,又投韩玄,后随刘备,为马岱斩。兀突骨: 乌戈国国王,为诸葛亮烧死。X 小乔: 周瑜妻。

夏侯惇: 沛国谯人,字元让,夏侯婴之后。为鬼吓,病亡。夏侯渊: 惇之族弟。为黄忠杀。归曹。

夏侯霸: 夏侯渊长子,字仲权。夏侯玄叔,反魏降蜀。后为乱军射杀。

许攸:字子远,曹操友,袁绍谋士,降曹,为许褚杀。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

徐晃:河东杨郡人,字公明,杨奉将,降曹操。为孟达射杀。徐庶:字元直,颖川人,曾用名单福,因母归曹。荀攸:字公远,荀彧侄。忧愤卒。

荀彧:字文若,荀攸叔,颖川颖阴人。服毒亡。谥曰敬侯。Y 颜良:袁绍之河北名将,为关羽杀。袁绍:字本初。为曹操败,吐血亡。

袁术:袁绍弟,初为南阳太守,称帝,为刘备破,吐血亡。袁谭:袁绍长子,字显思。为曹洪杀。袁熙:袁绍次子,字显奕。袁尚:袁绍三子,字显甫。

杨修:字德祖,杨彪子,主簿,为操杀。

杨仪: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于禁: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于吉: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乐进: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诸葛亮: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诸葛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张角: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张宝: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郃: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赵统:赵云长子,虎贲中郎。赵广: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周瑜:庐江舒城人,字公瑾。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仓: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钟会: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左贤王:北番王。

祝融夫人:孟获妻,祝融氏之后,为马岱擒,甄氏:袁熙妻,为曹丕纳之。后赐死。

篇2:主要人物表

《红岩》主要内容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内容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龙光华、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英勇牺牲了。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精神是具体指什么

红岩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对真理的坚持。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红岩》的主要人物

1、江姐

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

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

2、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

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

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之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许云峰足智多谋,立场坚定,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善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的才能。在狱中,他巧妙地引导徐鹏飞作出错误的判断,承担《挺进报》的领导责任,保护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惊心设计的酒宴,随机应变,戳穿了敌人的阴谋,把筵席变成了揭露敌人的讲台,机智地引出特务头子毛人凤出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无敌力量。

许云峰具有压倒任何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大无畏气概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狱中,他与徐鹏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赤手空拳以顽强的毅力挖通了监狱通向狱外的洞口,并把它留给了战友,自己带着必胜的信念从容就义。

3、成岗

成岗真名陈然 ,1939年春天在湖北宜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起参加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不久重新入党,任《挺进报》特支书记。

1948年4月在工作间被捕,先后关押于歌乐山重庆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并坚持出版《挺进报》。1949年12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被公开枪杀,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6岁。

以下是陈然在编辑《彷徨》杂志时撰写的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散文的摘录: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为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5、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

陈联诗(19~1960年),女,又名陈玉屏,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多次参与并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为中国近代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篇3:《在路上》的主要人物解读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雅克的代表作。杰克·凯鲁雅克是权威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收录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重要作家之一。而《在路上》自1957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1999年美国现代图书馆提出的20世纪100部世界小说佳作中,《在路上》名列第27位。

二、《在路上》的主要人物解读

小说中代表下层人民群众的萨尔·帕拉迪斯和狄安·莫里亚蒂“在路上”的体验是美国二战后,经济高度繁荣的乐观自信时代精神的反映,他们充分享受着战后经济腾飞带来的种种生活便利。

1. 乐观的狄安

狄安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他是社会习俗的反叛者,他的行为是对美国主流价值体系的公然挑衅。狄安对社会的反叛不是暴力性和具有政治色彩的,他的叛逆体现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他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吸毒、乱交,对美国传统的中产阶级价值约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狄安拒绝一切责任与义务,他根本没有推翻政府的想法,但是他拒绝政府,拒绝任何人对他的约束。狄安作为反英雄形象的代表,吸毒、酗酒、沉迷于狂热的音乐,他娶了三个女人,但是他仅仅把她们当作性爱的工具。他所珍视的是他的自由和自我满足。然而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人却很钦佩狄安,因为他打破了他们盼望打破的所有的禁忌。对于狄安来说,快乐无处不在。在狄安的性格特征中,有一种冲动的特质。例如,他会为了享受开车兜几圈的快乐而去偷汽车。狄安从不思考生活的意义,他只是生活,开心就行,自由就好,还要刺激。狄安的冲动,在传统的美国人看来,是愚蠢的、荒谬的,是有犯罪倾向的,或者就是犯罪。狄安的朋友都认为狄安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值得相信的。然而对于萨尔来说,狄安的不稳定的行为是比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更有思考力,更有生命活力的表现。狄安偷车,吸毒,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是一个男人的自然本性,是他要真实、自然生活的表现。性是狄安生活中唯一神圣而重要的时间。狄安是一个如此荒谬的人,然而“荒谬的人不仅并不痛苦,他的生存甚至充满了欢乐,加缪指出: ‘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狄安近似疯狂的冲动和对传统价值的背叛为美国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诞生吹响了号角。美国历史上“垮掉的一代”的领军人物诞生了。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怪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这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风靡一时,每个城镇都有一群放荡分子,他们对自己的反传统行为引以自豪”。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狄安的第一生活目标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视社会秩序。狄安扮演的正是美国具有反叛精神的年轻人所要扮演的角色。狄安实际上是美国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混合体。在狄安的身上,读者看到了一个狂野的美国英雄,他充满了激情,不停地探索,他要找的自己身上的“人”的本质,而这个本质似乎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狄安对生活的态度一直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应该是充实的。当狄安和萨尔来到丹佛,却丢了他们的行李时,他们不知要去哪里,不知接着该做什么。这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多么倒霉的事情,但他们认为这没什么,因为只要是“在路上,就是生活”,他们对在路上的那些未知感到兴奋。狄安认为焦虑忧愁就是浪费时间,是对时间的背叛。生命是神圣的,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萨尔对狄安的这种哲学观佩服得五体投地。对狄安来说,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在萨尔的眼里却是“苦痛、斥责、规劝和忧伤”。

虽然狄安经常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偷车,和多个女人睡觉、吸毒,但是在这些表面下面,却是他熠熠生辉的自信,一种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情,这种自信和热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与他相遇的人。

2. 沉思的萨尔

萨尔是凯鲁雅克塑造的《在路上》中的故事的叙述者,他要通过在路上的经验去探险生命的意义。萨尔,这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在经历了离婚之后,对他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已经丧失了信心。在家里,他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他感觉一切都如一潭死水。他觉得他整日拘泥于校园的生活该结束了,他还是一个年轻的作家,他要摆脱这种死寂的一切,这时他遇到了狄安,一个四处游走,浪迹天涯的流浪汉,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寻找刺激的人。这就意味着故事的叙述者开始了他的精神疗伤之旅。他因为遇到狄安而兴奋不已,他希望在狄安那里能够发现新生活的可能。因此,萨尔认为,由于狄安的到来,他开始了他的“在路上”的生活。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相比较20世纪中期大多数的美国人而言,萨尔在寻找着宗教的真谛,一种更丰盈、更深邃的价值观。他的在路上的路,是一条圣徒之路,疯癫者之路,彩虹之路,它让人联想到道教,路上的游走者是追求真理的朝圣者,而狄安正是这群朝圣者的先驱、领袖和预言家。

《在路上》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美国经济一片大好,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物质的繁荣感到欢欣鼓舞。萨尔和狄安是“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是流浪汉,他们不接受当时的极端物质主义的社会。他们企图寻找另外一种生活模式,他们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外一个地方,他们不停地流浪象征着他们在不断地探寻着新的经验。狄安和萨尔在不停地流浪,他们一直在寻觅着一些他们也不确切的东西。他们只知道,西进的物质主义的扩张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梦想。萨尔发现在狄安的那种不让人所知的本性的激励下的流浪,实质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逃避。萨尔的经历证明世界的好与坏,肯定与否定,生与死,西方与东方都是互相渗透的,在本质上界限也是模糊的。萨尔发现无论是生活,还是未来,都是完全不可知的,他进而认识到他的生活只能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的世界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人的无数次的选择所构建的,这也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实质。这种对生活本质的顿悟,为个人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使萨尔确信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生活。

《在路上》中萨尔的叙述声音一直是弥漫着一种亢奋。他们的行程花样翻新,这个叙述者的声音不停地感叹着“我们上路了! ”这个亢奋的声音凸显了萨尔对于不停变换生活的需要。只要萨尔是在路上,萨尔就不用直面现实,苹果馅饼、冰激凌、酒精和雪茄并不足以支撑他的生命,他的精力需要更多的事情来消耗。但是一旦他在路上停了下来,滞留在廉价而孤独的小旅馆而不是徜徉在挤满朋友的酒吧间,他的世界就慢了下来,他的生活就开始让他感到窒息,那个叙述的声音也开始似乎是失去了活力,而演变为低沉而无精打采。在路上与不在路上的对比,勾勒出凯鲁雅克的主题———“垮掉的一代”,拒绝只停留在一个地方,拒绝只与一个人建立某种稳定的关系,他们要的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萨尔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生活,逃避他在获取社会财富和获取社会地位之路上的失败,他选择了不停歇地流浪,他害怕停留。他痴迷于狄安的快乐知足,他希望把狄安对生活的热情移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从而让自己彻底从自己的失败中解脱,因此他努力向狄安学习。他学习狄安活在当下的快乐,不放过每一个找乐的机会。他试图把狄安当成一个预言家,希望从他那里可以发现生活的意义,狄安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太具有感染力了。然而萨尔逐渐认识到狄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他终于认识到,他并不能从狄安那里找到生活、生命的意义。

萨尔是一个意义的找寻者,他一路流浪,一路思索,像一个“哈姆雷特”。他要找寻一种让他能内心平静知足的意义,他要找寻一种来自生命本身的快乐。曾经他似乎从狄安的身上发现了这份源于生命自身的欢愉,这让他对狄安痴迷。然而他最终认识到他的一切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海市蜃楼的幻影。他还在思索,狄安还在快乐,生活还在继续,“太阳照样会升起。”

三、结语

《在路上》是凯鲁雅克试图摆脱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制约的一种努力,他怀疑这套价值体系中的伪善,他需要更多心安理得的自由。狄安代表着他所想要建构的价值的实践者,萨尔则是他所要建构价值的审视者,好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新画,而萨尔就是站在一旁的审视者,对他的画作提出想法。萨尔的思考,就是凯鲁雅克的思考。

摘要:《在路上》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雅克的代表作,它以狄安和萨尔的流浪经历作为故事的主线,狄安代表着欢腾的美国;而萨尔则是一个沉思的智者,他在认真地思考和怀疑着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所有问题,他要找寻人性的本质,找寻让人快乐和平静的根本。他就这样一路推翻着、建构着、思考着。

篇4:谁是主要人物

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在叙事类的短文中,往往出现多个人物,究竟该怎样确定短文的主人公呢?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与这件事相关的都有什么人。把事情的大意概括出来了,再把与这件事相关的人分别列出来,看一看文中笔墨最多的是哪个人物。因为作者往往会集中笔墨去表现主要人物的风采。

第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由于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等手法,因而主要人物在文中出场比较晚,或者用墨并不多,这时候,我们在分析“谁是主要人物”时就容易判断失误。因此,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还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下面的短文:

捐一个微笑

一个中学生在街头为地震灾区募捐。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前来捐款。

年轻的母亲捐了一百元。中学生突然逗小女孩:“小朋友,妈妈为地震灾区捐了一百元钱,你能为灾民捐什么呢?”小女孩儿说不出话,涨红了脸,“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中学生见自己闯了祸,一时间不知所措,满怀愧疚地看着小女孩的妈妈。这时,年轻的妈妈弯下腰,对孩子说:“宝宝笑起来最好看,所以宝宝可以捐一个微笑!来,笑一个!”女孩听了妈妈的话,果然笑了,露出雪白的牙齿。

直到小女孩的妈妈牵着她走远,小女孩还不时回头笑着。中学生数着,小女孩一共捐了七个微笑。

在这篇短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呢?有的同学会以为小女孩是主要人物,因为从题目看,“捐一个微笑”的人是小女孩;也有人认为主人公应该是中学生,因为她在文中出现得最早,并贯穿全文。其实小女孩的妈妈才是这篇短文的主人公。因为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作者的写作主要意图不是在赞美小女孩笑得美,笑得好,也不是表现中学生,而是在赞扬年轻的母亲教子有方。

请你练一练:

邮箱里的花束

小学生娜塔亚每天都帮邮递员玛丽娜分发邮件。大家都叫她小邮递员。

有位年老的女教师住在街角,她教了一拨又一拨孩子,大家都很敬重她。娜塔亚也很喜欢她,常常给她送信。

星期天,娜塔亚发现玛丽娜手里没有老师订的报纸,也没有她订的杂志和信。她有点失望。想了一会儿,她笑了,一口气跑到郊外,采了一大把好看的野花,又一口气跑回来,把它们放到老师的邮箱里。

这天,女教师看到了信箱里的花,她把它们贴在脸上,笑了。

1.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选择:

A.玛丽娜 B.娜塔亚C.女教师

篇5:主要人物表

1.孔子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3、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

5、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6、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2.孟子

1、性善论

2、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教育目的:明人伦 3.荀子

1、性恶论

2、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圣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5、学习过程:闻见思行

6、强调尊师;闻——见——知——行

7、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4.墨子,墨翟

兼爱非攻

1、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

2、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用技术。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3、论„强力而行‟,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刻苦磨练精神。

4、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5.道家

“绝学、愚民”

1、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2、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

3、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6.《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1、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

2、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

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4、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西方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1、问答法,雄辩著名

2、知识即美德

3、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2.柏拉图

《理想国》

1、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

2、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3、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3.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2、百科全书式人物

4.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古罗马教学法大师“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2、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以后,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这一时期主要的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认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学学科建立

1.夸美纽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1、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2、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教育目的:永生、现世

4、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5、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6、论述班级授课制

7、教学原则: 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8、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强调教师作用。

9、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家。(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2.卢梭

法国

《爱弥儿》

1、性善论

2、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

3、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

4、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5、学生观:儿童中心论

6、把儿童成长分为 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

3.康德

18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

《康德论教育》

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

2、教育目的:自由

3、教育万能论。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4.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1、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2、要素教育论

3、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4、个人本位论。

5、形式教育论。

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5.洛克

《教育漫话》

1、“白板说“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教育万能论”

2、绅士教育论

3、形式教育论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教育理论体系

伦理学与心理学(两基础)

3、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4、教育性教学原则。

5、教学过程4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定型。

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5阶段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

6、实质教育论。

7、社会本位论。

8、传统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

社会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2.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现代教育派

1、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持续不断改造。

2、学校即社会。

3、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内在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

4、教育过程:提倡从做中学

5、课程观: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法)

6、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7、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8、学生中心课程论。3.陶行知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4.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创立日内瓦学派,建构主义,创立发生认识论。代表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认知》。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

1、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

2、认识发生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认知本质:适应)2.布鲁纳(192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过程》

1、当代结构主义和认知学派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2、倡导发现教学法

3、认知理论:发现说认知结构论。

4、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重视倡导发现教学法。

5、学科中心课程论。3.华生

美国教育家,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外铄论)

4.奥苏伯尔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先行组织者

3、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4、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内化(上位、下位、并列结合)

5、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瓦根舍因 德国教育家,创立范例教学法。(举一反三)

6.保罗.朗格朗 1970出版《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8.斯宾塞 教育目的上:教育准备生活说,最早提出课程一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倡导科学教育。

9.凯洛夫(1893-1978)《教育学》193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0.克鲁普斯卡亚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

11.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12.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3.梅伊曼/拉伊 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实验教育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

14.比纳 法国,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P26

15.霍尔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16.桑代克

1、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2、相同要素说。(迁移)

3、尝试错误说

4、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7.乌申斯基 19世纪俄国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学观点: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统一

18.巴格莱1875-1946 美国教育家,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学科课程中心理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19.泰勒

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课程评价之父”,目标评价模式 20.斯克里文

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21.斯塔弗尔比姆 提出CIPP评价模式。22.思太克

提出CSE评价模式。

23.博比特

美国学者1914年出版《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

24.古德来赛 关于课程的定义: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25.加涅(1916-200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理论。

1、学习的层次分类:(教育心理学):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e辨别学习f概念学习g原理规则学习h解决问题

2、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6.赞科夫(1901-1977)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教学与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27.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8.斯金纳

1、程序教学论

2、操作条件反射(强化,惩罚,消退)

3、掌握学习

29.布拉梅尔德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30.班杜拉

1、自我效能感

2、德育模式:提出社会模仿模式

3、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

4、观察学习(注意,保持,行为再现,动机)

5、自律学习(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6、重视榜样法(德育)

7、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31.彼得 麦克菲尔 英国德育教育家,提出体谅模式。32.拉斯、哈明、西蒙

价值澄清模式。

33.沙塔洛夫

苏联教育家,“刚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34.洛扎诺夫 保加利亚医学心理学博士,首创暗示教学 35.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非指导教学法 36.伯克赫斯特 道尔顿制 37.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38.利托尔诺 法国社会学家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39.孟录:美国心理学家,心理起源说

40.华勒:美国学者,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

41.格塞尔:美国心理学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成熟势力或”内发论。内发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基因复制”、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4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论

1、道德两难故事

2、儿童道德划分: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9岁以下)、(习俗水平10-20)、(后习俗水平20-)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3.维果茨基

1、最近发展区

2、支架式教学(四环节)

3、内化。(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44.皮亚杰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1、发生认知论

2、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2),形式运算(12-15)

3、认知发展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的本质:适应。

4、建构主义发展观(认知建构主义)

45.海德:社会心理学家,认知平衡论;归因理论。(学习动机)46.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47.贾德:概括化理论。(迁移)48.康布斯:全人教育思想。49.布卢姆:

1、教学层次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掌握学习

50.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换说 51.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

52.动作技能的几种理论:习惯论,认知观(开环:施密特—美国

闭环:亚当斯—加拿大)生态观。

53.智力的几种因素论:二因素论(斯皮尔曼),三因素论(斯滕伯格)多元智力论(加德纳)54.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 55.一般发展理论:赞可夫

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速记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篇6:主要人物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2、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3、武松:

绰号:行者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事迹:景阳冈打虎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4、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5、杨志:

绰号:青面兽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主要事迹: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6、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7、吴用:

绰号:智多星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篇7:六下主要人物

学奕:其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顶碗少年: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他是一个强者。李大钊: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凡卡:深受剥削之苦,命运悲惨。

郝副营长:具有勇于献身精神。

鲁滨孙:他雄心勃勃,克服了悲观绝望情绪,用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克服无数困难。

周总理:反映了周总理废寝忘食,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品质。

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卖火柴的小女孩:遭遇悲惨,愿望希望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居里夫人:她淡泊名利,对科学执着追求、坚定不屈,有着可贵的献身精神,视名利如粪土。

怀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课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勇于向权威挑战和对科学的怀疑精神。(教学方法独特)

篇8:浅析《复活》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复活》问世于十九世纪末期, 是托尔斯泰穷尽十年心血而作的一部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有具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典型的忏悔形象的聂赫留朵夫形象;还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屈辱和迫害的玛斯洛娃的劳动女性形象;此外, 作者还描绘了一系列代表教会、沙皇残酷统治的人物等等。这是作者对十九世纪人民生活状态、政治体制、文化生活的一种再现。作者将每一个作品中的人物, 作为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切入点, 全面系统的从各个角度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抨击, 这是这就作品的伟大之处。同时, 作者树立的一个个鲜明而又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也是这部作品值得剖析的地方。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剖析, 来分析十九世纪俄国的社会、人民与生活。

一、聂赫留朵夫:灵魂复归之路

有学者曾说, 聂赫留朵夫并不是聂赫留朵夫, 而是聂赫留朵夫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是当时俄国社会中贵族的代表, 从小养尊处优, 生活在社会的上层, 他是他那个阶层的代表。显然, 聂赫留朵夫的生长经历与社会阅历, 也是他所在阶层大多数人的人生。因此, 聂赫留朵夫的人生转变与忏悔, 也是他所代表阶层应有的、而且是正在经历的人生。

虽然他身为贵族, 但是在他在上大学的时候, 他“原是赫伯特·斯宾塞的热烈的信徒”, 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自己的满腔热情, 他相信这个社会是有“正义”的容身之处的, 他也曾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由此, 可以看出, 年轻时的聂赫留朵夫在思想上要求进步的, 他后来所犯下的罪并不是他与生俱来的习气造成的。此外, 在爱情方面, 他对姑妈家的玛斯洛娃的爱情也是真诚的, 年轻时的他, 身上没有他那个阶层所特有的轻浮之气, 而是真诚和富有爱心的。但是当他参军之后, 再次来到姑妈家的庄园时, 几年的参军生活, 己让他变得面目全非, 他变成了他那个阶层典型的人物:享乐、利己;最明显的表现在他对玛斯洛娃的爱情上。他诱奸了他曾经相爱的玛斯洛娃, 在这之后, 他还启图用钱来偿还玛斯洛娃;而与此同时, 他还与一位贵族的妻子有染, 并准备向一位贵族小姐求婚。此时的聂赫留朵夫己经完全没有了三年之前的信仰, 而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坠落贵族的代表。

当他在法庭上再次看到玛斯洛娃时, 他的内心受到强烈的撞击。他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次“邂逅”在他人生当中起了转折的作用。看到十年前他曾引诱的玛斯洛娃时, 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十分复杂, 他突然被自己所造成的“孽债”感到自责, 进而, 他也对自己十年的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概括, 那便是:坠落。他在精神上意识到, 曾经的自己是那么的不可原谅, 是那么的可耻。聂赫留朵夫在精神的突然惊醒, 让他开始正面面对自己和玛斯洛娃的爱情与责任:面对己经没有了生命权利的玛斯洛娃, 他深深的意识到, 自己正是造成玛斯洛娃悲剧的源头, 而他有责任让玛斯洛娃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上来, 这是聂赫留朵夫对自己道德与良知的审视, 更是他救赎之路的开端。在对玛斯洛娃的救赎之路上, 上诉虽然失败了, 但是聂赫留朵夫的人生忏悔才刚刚开始。

在对社会的关注上, 聂赫留朵夫似乎也有了不同以前奢靡的生活态度的认识, 在玛斯洛娃让他走上“救赎”之路之后, 聂赫留朵夫开始关心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们。当他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艰辛生活时, 他开始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在阶级的十恶不赦, 并且对贵族阶级深深地厌恶, 他开始了对自己阶层的批判。当他在为玛斯洛娃奔走时, 他看到了监狱里肮脏、恶劣的环境, 以及法律对平民的不公平待遇, 他开始对底层大众关心起来。当他目睹了农民贫困的生活现实, 儿童与妇女不堪生活重压而夭折之时, 更加重了对自己所在阶层的愧疚。

最终, 痛苦的聂赫留朵夫在《圣经》里找到他精神的复活之路。当他到寒冷而又贫瘠的西伯利亚之后, 他与社会底层人民和先进的革命者有了深入的接触, 他的灵魂复归之路才真正的找到了住所。“别了, 旧生活, 永别了。”他决心与自己以往的生活与阶层决裂, 开始了一种不同于自己以往的人生之路, 他开始为社会沉思, 为受压迫的人民申诉。就像《福音书》中他找到的消灭恶势力的方法, “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有罪, 宽恕一切人, 照上帝的意旨为人幸福而工作”。至此, 聂赫留朵夫的灵魂复归之路得到了升华, 而他也终究找回了年轻时的自己。

二、玛斯洛娃:灵魂之重生

毫无疑问, 玛斯洛娃在这部作品中, 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她是十九世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女性的代表, 她受尽封建社会身体与精神的凌辱, 是那个时代女性与俄国人民悲惨生活的结合体。玛斯洛娃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一位劳动妇女, 更是那个时代黑暗统治下, 所有下层人民的描写。

玛斯洛娃本是一个纯洁的少女, 她本就是社会底层的一员, 在半是侍女半是养女的身份下, 她老实本分的生活着, 她是一个有着善良心地的人, 年轻的她对爱情也一样憧憬, 在她的眼中, 一切都是美好的, 没有丝毫的杂质与肮脏。但是当她爱上了那时还很纯洁的聂赫留朵夫之后, 她的命运便改变了。也许玛斯洛娃不知道, 这是她人生当中的转折点, 从此, 她的灵魂开始有了偏差, 以至最终坠落。当聂赫留朵夫引诱她并抛弃她之后, 她悲剧的人生便开始了, 当她发现自己怀孕后, 面对社会的残酷无情, 她也曾想到过自杀, 那是她对爱情对那个社会强烈的不满。但是, 她仅仅是个女人, 没有身份、没有权势、甚至没有自尊的她被社会抛弃了, 她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她开始妓女的生活, 这是生活重压之下, 她无奈的选择, 同时, 这也是她对社会的一种报复。她由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 变成了一个受尽凌辱、仇恨社会的娼妓, 她的生活就像十九世纪俄国黑暗的统治, 她只是芸芸众生受苦受难群众中的一员, 她的命运是俄国很多人正在经历的, 她是那个时代悲剧百姓的代表。心灵麻木的玛斯洛娃对社会己经丧失了信心, 她坠落、仇恨社会与生活, 并用自己的身体去向社会的不公反抗, 而她的代价是沉重的, 她蒙憋了自己的灵魂。

虽然玛斯洛娃沦为社会上可耻的娼妓, 但是她终究本是善良的。当她尝尽了生活的苦难, 受尽了精神的凌辱, 她却并没有丧失人性。当她在监狱里时, 她还经常关心别人, 对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伸出了双手, 甚至在最后她还放弃了对聂赫留朵夫的仇恨。她的灵魂开始复苏, 这光亮虽然微小, 但是她的灵魂之辉, 却是玛斯洛娃重生之路的象征。

这部小说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现状, 通过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展露出当时社会的无情, 批判了沙皇专制以及其他的官僚制度对大众人民的种种不公和伤害。托尔斯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完美体现。托尔斯泰用他的人性论的观点诠释了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 在经历了那些后, 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仅是玛斯洛娃, 追求的更是一条在寻求重生, 精神复活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 他做了, 也去积极的改变了。那夜, 涅赫留朵夫读了一整夜福音书, 经历了这一切, 他这次突然看懂了圣经和其中的教训, 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明白了只有精神上重生才能真正的复活。

摘要:《复活》这部作品, 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作者塑造的聂赫留朵夫, 是一位灵魂忏悔的贵族形象;而玛斯洛娃却是一个社会的底层妇女形象;此外还有谢基尼娜、西蒙松等一些代表俄国黑暗教会、贫苦农民的形象。在《复活》这部作品中, 作者通过对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俄国黑暗的统治, 同时, 这也是作者在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一种申诉。

关键词:《复活》,俄国文学,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蒋承勇, 主编.外国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3-185.

[2]杨正先.托尔斯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5-6.

[3]吴岳添, 赵一凡, 章国锋, 石南征, 主编.世界长篇名著精华[M].漓江出版社, 1992:842-845.

上一篇:劝学教学方案下一篇:礼仪晨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