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2024-06-05

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精选9篇)

篇1: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一、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和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1、人的不安全心理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多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的原因,而是“明知故犯”。例如,我们现场的“低、老、坏”现象反复出现,就是操作人员图省事不按章操作,当有人监督检查时,能够劳保穿戴齐全,检察人员一走,马上又会故伎重演。在他们的思想中存在一种“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的侥幸心理。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

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在生产现场,劳保护具穿戴不齐全、不采取任何措施盲目进入大罐、高空作业不进行防护、坐岗观察不认真等行为都是盲目自信、麻痹大意的表现。这种人平时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时间久了形成“我经常这样干就没出过事”的想法,平时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3)、逞能心理和习惯、从众心理

表现为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艺高人胆大”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操作规程,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例如:不系安全带上井架,安全设施不齐全、防范措施没有到位、不具备开工条件而盲目施工。还有一些人,在日常工作中用经验代替标准、用习惯代替操作规程。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明知不对,不仅不进行监督和制止,自己还照着做。

(4)、惰性心理

一些员工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少出力,常常简化程序,而忽视了安全。对生产现场出现的小漏洞、小问题不够重视,有的甚至认为出现这些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是合理的,不主动去整改。现场巡检中,对这些问题不重视、视而不见,纯粹是“走过场,完任务”,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

(5)、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一些员工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上不专心,操作中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兴奋、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增大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2、纠正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1)管理者

第一、管理干部要有主动管理意识。平时对本单位队伍现状、员工素质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管理目标、方法和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制订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员工的思想动态管理上更应具备主动性和预见性,要随时分析掌握其情绪,观察其行为,发现不良倾向,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第二、管理干部应具有较为全面的安全知识,熟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单位各岗位的安全风险、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只有具备这些素质,自己才不会违章指挥,抓安全才能抓到点子上,才会抓住关键。反之、日常的安全管理就会无的放矢。

第三、对员工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岗位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程教育,对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进行重点培训。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认真开展“反三违”和整治“低、老、坏”专项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切实吸取事故教训,遵守操作规程。

第四、在行为准则上加以诱导、用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首先要求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干部要不厌其烦的讲、踏踏实实扑下身子去抓,同时执行制度的力度要大,对违章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只有各项制度执行到位,无违章指挥,安全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事故就会远离身边。

第五、安全管理不能忽视细节。隐患无大小,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有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安全工作也应当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日常隐患排查力度,查找管理死角,堵塞管理漏洞,特别是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要下大决心进行彻底杜绝。另外,不能因目前较为平稳的安全形势而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妄自尊大思想,而应当考虑到目前机组扩充、新增人员多,再加上生产提速带来的人员紧张,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应该相应加大管理力度来应对出现的各种风险。

第六、抓好基层的管理者—班组长。因为安全隐患和事故常常发生在这些最基层的管理者身边。首先抓好班组长责任心的培养,平时要严格要求,采取压担子、定指标,定期进行考核等有效措施,使其认真履行班组安全员的职责。其次提高其管理能力,对班组长的日常班组管理勤检查、常指导,使其管理水平真正达到班组的日常安全管理、自查自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班前班后会、一日一练等班组活动正常有效开展。

(2)、被管理者

员工是现场操作者,也是各种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大的伤害者,因此抓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员工安全意识要彻底转变。因为,只有员工自身防范意识提高了,才能保证自身本质安全。分析事故案例,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要么是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造成的,要么是自身的无知造成的。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习,学习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靠规程和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二是主动服从管理,自觉克服急躁心理,不盲目蛮干。三是自觉分析岗位风险、自觉进行隐患排查,只有知道风险才会知道害怕,才能避免无知和违章,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四是严格自身要求,不简化程序操作。五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把家庭或其他矛盾造成的不稳定情绪带到工作中。六是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做到日常一切工作要为安全让路。

其次、安全工作要人人参与。因为安全事故在各种工作场所、各种工况和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全过程参与,动态监控。员工不仅要做到自身不违章,而且要主动监督和制止他人违章。做到人人参与,上下互动,齐抓共管,不留死角。

第三、强化执行力。安全管理和制度的落实是否有效关键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要靠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员工安全意识、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来保障。这些保障因素无论哪一方面不健全或在执行上打折扣,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安全管理“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无条件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安全管理“没有任何借口”,就是要做到像执行军事命令一样不折不扣的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能因管理上的问题而找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因为借口会淡化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甚至给安全管理设下屏障,类似事故就会重复发生。因此抓安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去逃避责任。

据统计,在石油行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大多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引起的责任事故,但在追究责任时,事故责任者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各种借口,井喷事故说成是地层原因或设计缺陷,其它事故要么说是设备原因引起的,要么说自己非常忙没有时间顾及,要么说自己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等等,尽量来为自己推脱责任。

殊不知,如果说是地层原因或存在设计缺陷,当初为什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为什么还按该设计施工? 如果说是设备原因,在事故发生之前,为什么不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更换? 使用过程中为什么不加强检查? 为什么事先没有制定应急预案致使事故发生后不知如何进行控制? 使用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发现而等到发生事故以后才提出来? 如果说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那为什么不培训合格后再上岗? 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任何一个为什么都可以将其推翻。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责任心、是完美的执行力,体现的是管理者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执行者不打折扣的具体行动,体现的是每一位员工对待安全的态度。

总之,安全管理是针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只要每个人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积极负责的安全态度,那么安全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的企业就会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人在从事安全生产活动或安全管理工作中是第一主动的积极因素,尤其是我们井筒工程技术服务行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历无数触目惊心的惨痛教训,虽然我们从事的风险极高的井筒工程技术服务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在不断的更新,工况在不断的变化,底下状况在不断的改变,所以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我想只要大家深入学习宣传“六条禁令”,使“六条禁令”入脑入心、入身入行,在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个细节上,践行“六条禁令”。消灭习惯性违章是我们要长期抓的一项工作,根除习惯性违章这个绊脚石也是每一个管理者、操作者的应尽义务,要谨慎那些老的违章行为得到整治,新的违章行为又产生的不良现象,只要我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从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并处理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并非是谈虎色变的工作,用严谨、严格、严肃的工作态度对待安全管理,用法律、法规、制度来从事安全管理,通过不断的排查、梳理来消除隐患,集全公司、全社会之力来保障我们的生命在阳光下健康,来保护我们的财产不受损害,只要我们用踏实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安全管理工作,我们的事故一定会减少、杜绝。

篇2: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谈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探讨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普通员工3个层次的不同作用,指出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做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培训的作用;注重安全观念的转变;对涉及安全管理的诸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作 者:樊运学 FAN Yun-xue  作者单位: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3 刊 名:露天采矿技术 英文刊名:OPENCAST MIN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X931 关键词:施工项目   安全管理   项目管理  

篇3: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中不和谐的因素表现

长期以来, 煤矿安全管理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优点是能够按照上级指令统一行动, 体现上下一致性, 便于各项管理制度的推行, 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 安全管理的指令性造成安全生产现场应变能力不足。自上而下单一传递指令的方式, 带来的是决策层对现场条件和环境变化的信息了解掌握不够及时和正确, 使单纯依靠领导决策的安全管理和措施滞后于现场状况的变化, 同时, 也形成了凭个人主观和经验来管安全的现象, 客观上造成了忽视安全科学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人为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增多的现象。

(二) 职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和调动。生产现场的职工只是被动按照领导指令进行工作, 被动落实上级有关制度和规定, 使许多制度规定不能和现场情况紧密结合, 错节现象时有发生。同时, 也使职工思想中形成了“安全是领导的事情, 与我无关”的认识, 出现了一些应付安全检查和逃避违章责任等不良现象, 安全管理和处罚很难做到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

(三)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一些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抓违章人员, 于是形成了重罚轻教的现象。因此有的被罚职工不但不能认识到严格管理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 反而产生了抵触心理。

(四) 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 因此出现了凑指标、乱罚款和违章指挥等现象, 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执法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实践证明, 这种管理方式未能很好地调动职工积极性, 不符合人本管理的要求, 也不符合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搞好企业的宗旨。因此, 探索创新出一种能够调动全员积极性的、能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式, 就成了翟镇煤矿加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从2001起, 翟镇煤矿结合实际, 立足于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运用人性假设、事故致因和学习型组织等理论, 将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以职工为本、以安全为基、以和谐为重, 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管理本能, 积极调动各种安全因素, 变安全单向指令管理为自主管理和双向制约, 理顺了职工情绪, 调动了全员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安全面貌和形势大为改观, 出现了健康发展的局面。

(一) 明确安全责任, 延伸岗位职能, 让员工实现岗位安全自律。从岗位抓起, 对安全岗位责任制进行深化, 做到安全职责与安全权力的统一、安全能力与岗位要求的统一、考核与奖惩的统一。一是客观分析职工素质, 把握岗位安全的薄弱环节。将“三违行为”分为侥幸型、麻痹型、情绪型、冒险型、逆反型、盲目型、迷信型、凑合型、松懈型等九类。二是树立安全生产认同感, 增强自主保安意识, 消除职工对安全管理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三是强化职工岗位安全工作能力。从教育引导、业务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 强化职工自主保安意识, 规范职工行为, 增强岗位人员安全工作能力。四是建立岗位安全行为自律考核机制。各区队建立“职工行为自律评估和考核办法”, 每班由班组长对职工进行个人行为自律评估并点评, 安监员对评估进行监督, 根据评估结果将职工分为甲乙丙三类, 并当月明确落实奖罚。

(二) 健全安全体系, 放活班组职权, 让班组实现管理自控。班组安全作为矿井安全的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 被适时适度地健全放活。一是推行民主选举, 打造班组安全核心。本着公开、民主、择优的原则, 在基层区 (队) 实行民主选举安全意识强、业务水平高、思想作风好的职工担任班组长。二是健全班组管理制度。给班组以充分的管理职权, 包括人事授权、分配授权和民主授权, 建立健全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巡回检查、交接班、安全技术岗位练兵、设备维护保养等制度。三是深化班组安全教育, 凝聚班组战斗力。从责任感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班前班后会教育、竞赛活动教育、思想教育上下功夫, 精心安排班组安全教育工作。四是建设学习型班组, 营造班组安全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班组做到了以老带新与以新帮老相结合, 实践学与学理论相结合, 创新与创效相结合, 组织激励与自我鞭策相结合, 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三) 创新安全管理, 构建放心团队, 区队实现了安全自管。赋予区队更充分的安全管理职能, 激励基层组织围绕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一是加强对区队长的管理与培养, 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改革区队长产生机制, 实行区队长直选制度。注重加强区队长培训, 全面提高其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宣传发动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二是创新区队管理机制, 打造安全高效的团队。在专业指导和安监部门的监督下, 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追求制度的人性化、可操作性和长远性, 建立健全区队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分析制度、正规循环作业制度、区队教育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 转变管理思路和工作机制。

(四) 整治安全环境, 规范专业评估, 专业实现了安全自监。一是将安全生产融入专业管理。确立专反映本专业月度安全工作。

(五) 确保安全秩序, 建立防控体系, 矿井实现了自主保安。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设立科技奖励基金, 对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质量小组和科技论文等项目进行指标分解、量化考核。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 每半年组织一次创新论文、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综合评审。二是加大安全科技投入, 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业副矿长、专业副总、调度室专业副主任在本专业的权威地位和重大责任, 重点抓好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区队安全档案管理、各类事故 (含严重违章、停止作业、停工反省等) 分析等工作。二是加强专业工程质量控制, 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将质量标准化建设纳入各专业区队文化建设之中, 以高质量保安全, 以优质工程促专业发展, 保障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引导职工从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起, 坚持正规操作、按章作业, 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促进安全生产。三是推行动态闭合管理, 提高安全工作实效。实行专业安全动态评估, 制定专业内部奖惩办法。专业安全评估是对本专业安全度的综合评价, 能充分将“科技兴安”理念渗透到关系矿井安全的系统优化之中,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推广应用新装备, 形成了适合矿井实际的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同时, 落实主体责任, 形成高效监督机制, 凸出“自主管理、强势监督”的思想, 形成了以矿督察员、专业监理、区队安监员为中心的三级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专家型安监队伍, 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及重大隐患侦测与排查, 并推行现场安全确认制度, 加强了对区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

(六) 理顺安全情绪, 推进处罚复议, 职工实现了自我维权。安全处罚事关职工的切身利益, 处罚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职工对安全工作的理解程度和积极性。2004年10月制定了《翟镇煤矿经济、安全处罚复议实施办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完善, 最终形成了《翟镇煤矿处罚复议制度》, 并在全矿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规范处罚复议的运行机制。按照“明辨是非, 落实责任, 处罚适当, 吸取教训, 不断提高”的原则, 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 对职工提出的复议申请进行调查和复议。二是规范处罚复议的受理范围。三是规范处罚复议申请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另外, 还详细规定了处罚复议的处结程序和结果认定标准。实践表明, 处罚复议制度的推行, 创新了安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 提升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素质, 消除了职工的疑虑和不满情绪, 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七) 安全教育自我选择, 技能培训自我锻炼, 职工安全素质得到自我提升。翟镇煤矿运用愿景引导、媒体宣传、典型激励、自助训练、深度汇谈等“十大方式”, 不断深化安全教育, 每月都有新重点、每季都有新主题、每年都有新亮点, 确保职工安全素质每天都有新提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整理归纳出适合本矿安全教育的理性灌输法、按需施教法、师徒结对法、超前教育法、典型刺激法、自我教育法等“八种方法”。投资1200万元建成职工培训基地, 建有4个实际操作训练车间, 安设培训装备20余种, 能够满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防等五个专业23个工种的岗位操作和系统训练。

篇4: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前言

“于LNG类型工厂来说,安全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工厂的生死存亡,由是,工厂的安全责任也堪比山重。如何规避安全事故,确保安全工作呢?按照“人为行为的失误一定程度上是事故(事件)出现端倪的根本原因”的相关行为性安全管理套路理论,规避事故的前提是杜绝人的失误性行为。虽然事故方面的致因理论普遍认为人、物、以及环境等因素均为事故产生的缘由,但不难发现,于根本上,还是由于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站在轨迹上的交叉论意识到,这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所在,分析国内外在化工领域行业的事故原因,也使这一理论有了实际例证。某些管理的不到位、违章指挥和作业、违反相应劳动纪律等人发出的不安全性行为继而使得事故发生概率颇大。所以,以上理论与实际都十分有力的说明了:在LNG工厂今后的安全行业生产工作之中,研究伴随探讨违规行为颇具非凡意义。

本文计划从安全心理学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操作者忽视规章制度造成的失误、不良的作业环境引起的失误、记忆受到干扰形成的失误、信息联络与确认的失误、临场动作错误、疲劳状态下的失误和异常状态下的失误等七个方面进行逐条分析,结合LNG工厂现场实际运行经验,查阅国内外相关工厂企业的事故结果分析,分析上述每种不安全行为对LNG工厂安全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并随之提出消除或降低不安全的操控举措。

1、背离准则的结果

这一点很明确的反映在具体操作流程以及路径上,无一不是简单忽略操作必要流程的错误。对LNG工厂来说,厂区内部大部分操作方法和作业程序是固定不变的,是操作手册要求的,是现场员工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们简称操作习惯。当这种“操作习惯”一经确定下来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惯性。使行为人不由自主的沿着“习惯”的轨道作出肢体动作。因此,一旦尝试着更改有关作业套路,势必会影响到工厂方面,促使其运用崭新设备以及技术,不可避免会造成部分工作人员操作不能轻车熟路。由此,在心理学看来,试图革新此类习性举步维艰。

看来LNG的工厂采取革新工艺,调整作业相应流程,变更配套设备之后,在新的实施现况下势必要由生产运行部、机械动力部、安全技术部分别组织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将新技术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安全规范普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2、不良的作业情况产生的过失

这些不良操作周围情况不容乐观,它将会不同程度带给操作员身心上的压力,同时减弱人为操作的可行性、可信性,进一步引发人为失误。LNG工厂所囊括到的劣质作业状况举不胜举。尤其是高温状况制约最为显著,LNG工厂涉及的导热油温度在三百度以上,在此类情形中,多数会引起血液供输不畅,人体机能反应迟钝,错误出现颇多。夜间LNG工厂作业环境大,不是每个角角落落都能看的非常清楚,操作人员不能准确迅速地接受外界信息;LNG工厂现场动设备繁多,一些听觉上的噪声直接引起操作员精力分散,继而难以关注到诸类警觉讯息;另外剧烈振感下诱发出视觉上不清晰的现象,从而降低双手的协调稳定,操作上的失控也在所难免;诸多的局限性操作作业情况会使得操作环境变得压抑,进一步让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难以保证。

针对以上行为,LNG工厂员工应按照标准穿戴劳保用品,按照要求保护好自身安全,根据6S管理模式塑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控制直到杜绝环境的不良影响。

3、在干扰记忆下的必然失误

(1)基于有关培训工作不到位继而引发的偏离安全作业的结局。

LNG工厂每年都会有新入职员工或者实习新员工,新职工到岗后或更换新设备、改变新工艺以后,常常出现一些操作人员忘记了新制定的操作规程中的某些内容,形成不安全行為。这类现象属于操作人员短期记忆失误,工厂应该定期组织操作规程的培训,经过多次强化培训以后可以得到预防。

(2)应激状态时忘记了安全作业程序。

操作者在正常的生产作业过程中蹴然面临着极为危险的情形,某些情形下会凭借着自身机能条件式反射从而超脱险境,某些时候也难免透过无意间判断,也就是直觉性反映所出现的刹那间行为,因而对于控制事故的作用不强。比如,LNG工厂中管道泄漏起火后,操作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常会采取扑灭火势的应急措施,而忘记应“先关闭泄漏点前端阀门,若无法关闭时可保持稳定的燃烧”这一应急要点,燃气仍在泄露时盲目灭火,有可燃混合气爆炸险情,由是,在开展评估和预报以及救援时的高风险、高难度作业时,必须针对性的进行有关培训与演练教程。

4、信息联络与确认的失误

(1)信息的联络方式不完善。当生产作业现场噪杂,多工种联合作业或两人以上共同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在距离上产生较大分离的现象。如在压缩机棚工作时,在某些时候以喊话的方法传递讯息,并且指导作业很难保证作业的有条不紊。

(2)这个作业下的讯息传输上漏洞的百出。突出体现在人员间互递讯息的方面,常有信息发出人由于时间紧迫而发出了不完整、不确切,甚至是错误的信息。造成操作人员作出了有误的操作。诸如此类的情形一旦展露出来,往往将造成事态严重性的扩大与升级。

(3)在讯息确认环节上的疏漏。当内容较多的信息发出时,往往出现信息接收人没有对信息进行确认,以致在操作时忘记了某些内容,造成不安全的行为发生。

为了防止上面失误发生,更应确保有关巡检和操作员工在对讲机上的密切联系。讯息交流之中,相应接收人员得知讯息后,要做到第一时间询问对方讯息的正确性,等到双方确定无误之后,继而进行有关操作。如若有必要的话,有关书面联系名单也是理应建立的,详实记录下有关流程与步序,谨慎避免各类事故端倪出现。

5、“临场动作错误”

一些技术上的失误进而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现,在起因上看也多是源于技术操作者自身的疏漏,比如,LNG工厂存在诸多类似阀门、类似开关乃至于是仪表排列的现象,一些操作人员们却是使用了错误的阀门、开关。这样的操作失误在缘由上看来非常具有不确定因素存在,倘若深究的话不难看出正是在工程设计的方面漏洞多多才使得开关、阀门缺失了标注的明晰。因此,工厂中应该给每个阀门、仪表、开关做好标识,并且保护好这些标识,一边操作人员能够准备的根据标识及位号做好现场判断,杜绝此类事故发生。

6、疲劳情况下难以避免的失控

简单看来,诸多操作员工难免会因为长时间作业而产生疲劳感,此时的生理乃至是心理状况都非常难以自我掌控,皆处于极度不平稳态势,尤其是一些感官方面敏感度降低,严重时还会生出幻象作祟,有些肢体动作上也会很紊乱,准确度匮乏。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就能够理解到了为什么疲劳情况会加剧事故的发生概率。

出于降低有关操作人士在工作疲劳上的失误程度,就理应逐步缓解、减轻对于员工工作的任务量要求,舒缓员工们精神上的负累。另外技术策略上,要更多地运用到机械式操作取代人工上的不便与失误。通过管理措施的实行,更要求科学配套编制有关作业规划,建立践行均衡方向上的生产以及严格谨慎参照实施法定工作作息规章,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7、异常状态下的失误

伴随着外部环境非常规下的迸发,不免让有关员工遭受刺激,鉴于在内分泌方面产生的相关含量不可同以往相比,而是产生了明显变化,具体的反映出喜怒哀乐情绪。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到人的失常心理,面临着诸如此类的现象,突出在不良的情绪刺激之下,许多操作人员所获得的讯息乃至是分析处理能力锐减,相关判断也降低了,本身所具有的理性约束力不复存在,由此存在诸多行为性错误。这样的过失立足于安全心理方面理论,即便是概定为不可把控的错误,然而紧随在有关操作人员对应训练强度增加的基础上,在人员们在相关操作流程方面的逐步熟练甚至是经验渐渐积累上,那些情绪失控所指的失误必能极大限度降低。

综上所述,虽然说对于LNG工厂的实时操控作业人士在身理心理方向上的极难操控显而易见,必须明白的是这并不是不能控制的。只需要仔仔细细的分析诱发不安全性操作的诱因,转变在生产安全性方面的监督与督促模式,革新相关监督方式,真真正正的提升在安全监督上效力的重要途径,真正把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摆在LNG工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并且针对的开展一些管理技术手段,保证管理手段层面上的水准,从而消除导致失误的因素,继而朝着解决处理事故出现的目标,实现工厂持续安全的运行目标。

篇5: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因素

【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国与俄、哈、吉、塔的关系、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来分析当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状况。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比较稳定的,但从深层次上看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威胁与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对中国有敌意的国家,我们要增加对话,减少或避免对抗,中国需要同周边国家建立尽可能多的建立融洽而不是对抗的安全关系;而对于国家间的争端,特别是领土争端,中国必须坚持自己的主权,不能有丝毫的让步。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巩固好自己的国防建设,实现国家繁荣与富强。

【关键词】: 中国 周边安全环境 和平合作 发展 经济 主权 军事

古人云:“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汉书·伍被传》)客观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世纪之交的周边安全环境,对我国在新世纪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国内稳定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21世纪初的亚太地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和主要中心之一,世界各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冲突会不断增加,因此直接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国作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大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比冷战时期时稳定得多,但从深层次上看仍隐藏着诸多忧患和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下面我们分五方面分析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中美关系

美国现在处于如何制定对华政策的辩论时期,如果进一步向右转,则在二十一世纪中期就必然对中国抱有更大的敌意。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形成“冷战”式的关系还不太可能,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双方关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过,美国不顾全世界的反对而实施“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来看,出现严重对抗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对于美国,中国也不希望对抗而希望合作。在经济领域,中美可以进行合作,在一些国际安全的问题上,中美之间可能进行有限的合作,诸如在核禁试问题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基本点,即中国和美国在战略上不大可能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原因有二,第一,中国的社会制度为美国所不容。人权问题的争执,就根源于此。按照美国的“民主和平”战略,中国只有变成美国所希望的那种民主国家,美国才有真正的安全。像中国这么大、这么有影响力的亚太的国家,政治制度不变,永远都是美国潜在的威胁。第二,中国的强大为美国所不容。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谋求的是对世界的领导作用。因此,它不愿意其他国家强大。冷战结束之初,它曾经特别担心日本和德国的强大。然而,中国是一定会强大的,所以一定会与美国利益发生冲突。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现政策,基本上还是“霸王道而杂之”。“王道”就是指与中国接触、合作、对话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中国需要在维护亚太稳定、防止核扩散等问题上进行合作,需要与中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而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也需要中国的合作。“霸道”的一面是指美国在人权、军售、台湾、西藏等问题上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目的是对中国实行遏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尽管在与美国难以成为朋友,但也未必会发生对抗。在中美关系中,中国是最不愿意挑起事端的。但美国总要有人挑起事端,这就很麻烦。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对美国挑起更多更大麻烦做好充分的准备。2.中日关系

近几年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进行挑衅活动,建灯塔,立太阳旗牌子,日本不断有政客跳出来否认二战中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桥本、小泉等人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虽然只有心理影响,但谁都知道这些人不是闲极无聊才做这样的事,这种行为是为重温军国主义之梦做准备。对于日本政界的怀念战争的行为,中国当然不能作为纯粹的意识形态问题来对待。中国必须为它最终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做准备。这种最坏的结果,就是日本再度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当然,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人对日本过去的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日本大多数人并不想重温日本过去的“武运”。这是牵制日本右转的国内力量。

任何一个国家的走向,都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反应肯定对日本有影响,且有较大的影响,但中国最终不能决定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最终的决策者还是日本政府。而现在日本正处于向处去的转折期。从发展趋势看,日本转向保守的可能性大些。日本在二十一世纪中对中国的敌意可能日趋增大。然而,中国在与日本回复邦交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宽阔的胸怀,但日本始终对那场战争耿耿于怀。虽然日本战后号称奉行和平主义,但相当一批怀旧政客是不可能长期把持“把素吃斋”的。从现实原因来说,中国的强大必定会使做过亏心事的日本感到一种压力,害怕会受到报复。这种心理最终会转化为对中国的敌意。

就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而言,最理想的前景是两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并进而在安全领域和经济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最坏的结果是日本再度走上军事主义道路,再度在亚洲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总之,中国希望与日本世代友好,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3.中国与俄、哈、吉、塔的关系

1996年四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这个协定的一方是中国,另一方是俄、哈、吉、塔四国。《上海协定》的签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五国元首一致认为该协定的签署说明五国人民希望与自己的邻国互相信任,友好相处。这一文件对保持和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和稳定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会为五国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现在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的关系,已从建交初期的不结盟、不对抗、平等互利、互补干涉内政的国家关系,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之间现在没有利害冲突。两国的边界问题也已经解决,经贸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国合作对于稳定局势、抵御民族主义的跨国影响亦有决定性作用。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俄也很有可能帮助中国解决石油需求,而中国的资金也可向俄投入。俄没有理由怕中国,没有理由与中国对抗。两国有共同的西方对手。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互为倚靠,俄要对付西面的北约,中国要对付东面的美日同盟,两国是一种非结盟的战略合作关系。4.中印关系

1998年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中印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一致同意在相互交往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得到全面的改善与发展。特别是在2003年上半年,印度国防部长和总理相继访华,温家宝总理在同瓦杰帕伊会谈时对发展未来中印关系提出了积极建议。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的纲领性文件,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标志着中印关系迈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2005年1月24日,中印双方在新德里举行了首次战略会话。但是由于两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多的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两国的关系还有脆弱的一面,存在着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出现反复乃至倒退的风险性依然存在。中印战略利益相互合作一面,尚不足以完全遏制相互冲突一面的发展,一旦出现不利于我国的国际国内环境时,印度仍可能对我采取军事行动。因此,中印之间发生局部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对此种最坏的可能性我国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预先准备。5.中国和东盟的关系

中国和东盟之间安全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在战略层次上,东盟对中国实力增长表示疑虑,担心中国谋求地区霸权;在具体问题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端,尤其是中国南海问题。中国需要与东盟的多边建立信任关系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应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大家一致认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承诺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与争端,不诉诸武力或武力相威胁。但是由于东亚仍存在着分裂主义、领土争端、军备扩张等安全威胁,因此我国仍需要时刻关注事态发展,为最坏的结果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还有很多,潜在的军事威胁不容低估,但总体看仍处于历史较好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周边环境复杂、威胁多重、动因多样、周边安全环境较前严峻,又要看到总体态势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既要认真应付新的挑战,刻不容缓地加强国防建设,又要沉着冷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一个可能长久的周边和平环境。

21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人类已经踏上了21世纪的新征程。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古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悲壮而又辉煌的篇章。世纪之初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践踏。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率领一批能人志士,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虽然实现了民主共和,但国家并未走上民主强盛的道路。新中国的建立拉开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序幕,而改革开放吹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号角。然而,中国的国家安全并非是高枕无忧,长期以来积贫积弱以及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积淀,使中国距世界强国还存在一定距离。落后就要挨打,世纪之端的八国之辱令人刻骨铭心,至今令人难以忘却。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稳妥的构筑21世纪中国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国维护自己的安全,而维护的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我认为中国的维护安全主要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

经济安全是中国需要时刻考虑的问题,因为国家的经济生活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中国现在受世界性经济波动因素的影响还不是非常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世界性因素越来越大的因素。现在西方跨国公司已经大量涌入中国。这些“巨无霸”显然与中国企业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在这种较量中,肯定会帮助一些中国企业成长起来,但也肯定会有一批企业会被淘汰出局。对于这种跨国公司的大举“入侵”,中国不但需要保护自己民族幼稚产业的成长,而且要特别防止这些“巨无霸”控制中国经济的命脉。

在实现军事现代化的问题上,中国必须加快步伐。在新的世纪中,中国必须实现国防力量和经济力量同步增长。日本的军事大国化,美国军事力量在东亚的继续存在,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现代化,都是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参照,如果中国不迎头赶上,在解决冲突的未来谈判中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以高科技为特点的安全挑战。以信息战为代表的高科技威慑力量都无时无刻威胁着我国的军事安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信息建设正在逐步进行,信息站的出现,使我们国家有了新的使命,也有了新的可能。毫无疑问,中国必须掌握自己的信息站手段,这样,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较量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肖裕声

《21世纪大国军事理论发展新动向》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8 成锡岗

《大学军事理论常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5 李少军 《国际安全警示录》 金城出版社 1997.7 李大光 《中国安全抉择》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式评估》 时事出版社2005.6 阎学童

金德湘 《东亚和平与安全》 时事出版社 2005.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

普招本科学生军事理论课

考试论文

学号 200721330021 姓名

周 剑 年级 07 大 队 专业 交 通 管 理 工 程 区队

篇6:好的习惯来避免网络的不安全因素

核心提示:如果不小心运行恶意程序或者访问不良网页,木马病毒可能会悄悄的进入你的电脑,在你输入帐号和密码时,木马就会把你输入的帐号密码发送到 者手中。 者将利用这些信息 或转移财产,从而实现非法获利。以下习惯可让你免遭木马病毒攻击:

习惯一:使用安全的电脑

<个人电脑>

※设置操作系统登录密码,并开启系统或软件防火墙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

※在使用痕迹未清除前,尽量不转借个人电脑。

<公共电脑>

※不在未安装杀毒软件的电脑上登录个人帐户。

※不在公共电脑登录网络银行等敏感帐户。

※不在公共电脑保存个人资料和帐号信息。

※离开公用电脑前别忘记注销已登录的帐户。

习惯二:运行安全的软件

※开启操作系统及其他软件的自动更新设置,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软件漏洞。

※尽量使用正版软件,非正规渠道获取的软件在运行前须进行病毒扫描。

※定期全盘扫描病毒和查杀流行木马。

习惯三:访问安全的网站

※不访问包含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网站(这些网页常常包含木马程序),

※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在确认来源可靠前,不要打开附件或内容中的网站地址。

<防诈骗攻略>

核心提示:最近两年,网络上的骗子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常常精心设下陷阱(如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或伪装成落难的老乡)骗取用户汇款,从而实现非法获利。养成以下习惯可帮助你防止上网被骗:

习惯四:切勿贪图小便宜,汇款须谨慎

※不轻信网络“中奖”、“赠送”类信息,切记不要向陌生帐户汇款。

※不要仅凭好友在网上的留言(如借钱的聊天消息)汇款,须当面或电话确认后再做决定;

※上网购物时,即使商品很便宜,也不要在收到货物前直接付款到对方帐户。(应尽可能使用“财付通”或“支付宝”等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有保障)。

※登录网络银行等重要帐户前,先确认网站地址是否和服务商提供的网址一致。

习惯五:交流中注意保护隐私

※不在网络中透露银行帐号、个人帐户密码等敏感内容。

※不在交谈、个人资料以及论坛留言中轻易泄露真实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或家庭电话等任何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

※不随意在不知底细的网站注册会员或向其提供个人资料。

篇7: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始终是任何工程高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因而对于危险系数较大和技术要求复杂的采矿工程而言更是如此。作为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因为,在采矿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井下作业环境差,而且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较多,这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除,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危及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因而在当前人性化的时代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最大化的确保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采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采矿工程建设过程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对采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的确保建设过程的安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总结,仅供同行参考和交流。

(一)采矿井巷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1、采区井巷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在进行中部车场设计过程中,巷道起坡轨主要有两种,即: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从单道起坡来看,拔口工程量比较小,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双道起坡来看,其拔口工程量就要大得多,需要增加弹簧道岔、固定道岔。单道起坡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站在岔道中间助推材料车顺利通过,故此,从安全问题出发,应该采用双道起坡,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材料车畅通地运输,操作人员就只要在打点硐室里进行操作而不会受到伤害。二是弯道井巷施工时选择曲率半径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在采矿井巷施工时,其巷道的曲率半径一般应该是12米或15米。如果在其他运巷,主要采用9米的曲率半径。如果巷道设计的拐弯过大,耙矸机钢丝绳会受到很大的磨损,从而就会因为断绳而伤人。假如所采用的是急拐弯,爆破后所掉下的矸石不能耙彻底,造成巷道上坡,从而使运输容易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故此,在选择所以巷道拐弯的曲率时,应该选择6米的曲率。

2、开拓巷道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一是巷道高度偏小。按照要求,所采用的半圆拱断面,其墙高应该保持在1.2米以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巷道墙高没有达到这个设计高度,而只有1.1米。安装高度无法与安全生产的需求相适应,特别是在巷道架线时,就很容易导致机电事故的发生。故此,巷道高度必须保持1.2米以上的设计高度。二是双轨之间的间隔距离太狭窄。按照设计要求,安全间隔应该保持在1.3米以上,但是从实际情况下,双轨安全间隔往往只有1.3米,或是安全间隔只有1.2米。因为间隔距离太小,就很容易使操作人员被挤伤。因此,应该将安全间隔在选择在1.4米以上。

(二)采掘工作施工中存在着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1、采煤工作存在着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一是反眼头小眼施工问题及对策。巷道在煤层底板,以反眼见煤的工作面为依托,在进行开采时,一般采用双向施工的方式,在连续放炮震动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空顶情况,从而产生垮帮的问题。故此,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应该选用单向施工的方式。二是切眼和分斜坡开口设计问题及对策。在采煤工作面进行施工时,没有按照设计的沿正倾斜方向或是设计长度不合格,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垮帮问题。因此,必须施工切眼在正倾斜的方向,确保设计长度符合要求。切眼与煤层正倾斜方向相互保持一致,分斜坡与主斜坡方向保持相互垂直。三是主斜坡坡度偏小。在进行采矿施工时,其坡度应设计为22度。在进行回采时,应该以中深孔为主要采煤法,而采空区则采用的是无支护方案。当主斜坡坡度无法与煤炭自溜的要求相符合时,因为受到眼前利益的驱使,有的工人会冒险到采空区出煤,因为采空区会经常掉下很多煤块,而使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让煤炭自溜,应该确保主斜坡大于23度。

2、掘进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一是改造眼的设计不到位。从可采煤层来看,要想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就应该对局部地段进行有效地改造。在设计改造眼过程中,要根据煤层、地质条件进行设计,避免对改造眼的方位、位置及坡度的设计不当。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经济效益,而没有从采矿质量方面进行注意,而随意将改造眼坡度设计为25度以上。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将改造眼坡度设计为25度以下。二是选择好运巷拔口的位置。因为对拔口的位置设计不到位,如果石门与煤层相通过,可以设计为正拔口和反拔口,会导致巷道跨度过大,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很多不安全问题大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采矿工人的安全意识缺乏,不遵守安全采矿的规章制度,容易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的违章作业,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加上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缺乏科学高效的安全应急机制,一旦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就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因此,在进行采矿过程中,必须以安全设计规范和相关安全手册为指南,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采矿作用安全有序地进行。

三、结语

篇8: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装备维修,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激励与处罚

装备维修是为保持和恢复装备良好状态和技术性能而进行的维护和修理活动。装备维修是一项相关人员业务活动过程, 既包括技术活动, 也包括管理活动。技术活动如检查、润滑、拆卸、分解、装配、安装、调试等;管理活动如制定维修方案、确定维修制度、确定和建立维修资源 (包括维修备件等) 供应、维修技术手册的编号等。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比较关注装备的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 但往往忽视维修人员本身的可靠性。统计数据表明, 相当多的装备故障并非装备本身导致的。维修人员的职业劳动是以脑力支出为主的, 包括脑力、体力和心理三方面支出的综合性复杂劳动, 其劳动不同于常规的物质生产活动, 它是一种基于深厚的知识、经验积累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的维护和修理装备的特殊劳动。研究维修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有利于优化人的行为并减少人为差错, 提高维修质量。

一、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不安全行为是指偏离普遍公认的安全方式或指定的工作方法, 而增加事故概率的行为。装备维修中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规和差错。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会给装备质量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1. 违规类型

违规是维修人员偏离装备使用技术手册、工作制度、操作程序、条令法规及一些非书面的安全规范的行为。通常分为四类:

(1) 习惯性违规。指省略工作程序, 参照非正规渠道得来的资料或者依个人经验实施维修的行为。多数情况下, 维修者实施这些行为被管理者所默许。

(2) 处境违规。指在缺少技术资料、器材、备件、工具和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为按期完成任务而采取的偏离标准程序的行为。

(3) 故意违规。指思想不敏感, 故意违反规定, 无视可能造成的后果, 或以冒险、刺激为荣的行为。

(4) 例外违规。由于特殊环境或特殊原因, 使违规不可避免的善意行为。

2. 差错类型

差错是指维修人员的行为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 其行为后果会以某种形式给装备性能带来不良影响。差错包括:

(1) 技能差错。因业务技能不熟练、理论水平低、对装备不熟悉等因素引起的差错。

(2) 天赋差错。因反应迟钝、沟通能力不强、身体心理素质差、理解表达能力等因素引起的差错。

(3) 作风差错。因疏忽大意、玩忽职守、责任心不强、准备不充分、无视制度等因素引起的差错。

二、形成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大都是由组织管理不当、计划分工不清、工作协调不好、工作秩序混乱, 以及不能正确、有效地协调维修过程中的人、机、环境各环节相互关系而引起的。具体因素分析如下:

1. 个体因素

个性特征主要包括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教育训练水平。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 在维修过程中的反应方式是不一样的, 对事故发生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可靠性。人处于紧张、疲劳、体弱、疾病、心理紧张、注意力降低、心理疲劳、情绪失常、心理幻觉等状态时, 使人理解能力减弱、动作准确性降低、操作的主次发生混乱, 极易发生各种不安全行为。

2. 组织管理因素

培养一个合格的维修人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 且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才能上岗。而要磨练出扎实沉稳的维护作风,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维修骨干, 还必须经过3~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岗位磨练。一些管理部门急功近利, 重经济效益, 轻技能培养, 导致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及时跟上装备整体高速发展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工作不认真、忧患意识淡漠、缺乏敬业精神、维护作风浮躁, 主要体现在运行、程序、监督三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管理者工作方式不当或某些不公, 会伤及员工的自尊和工作的积极性;待遇分配不公, 会导致职工心理失衡。此外, 还表现为管理制度不正规, 管理体系不健全, 人员分工职责不明确, 管理层人员的道德水平、专业素质、管理水平不高, 以及安全观念薄弱、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厚, 消极保安全。

3. 装备因素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装备的维修保障特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 而首要的是设计。一些装备的设计未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人体几何尺寸等人机工程要求或没有完善的防差错措施和识别标记, 未提供有效的人-机接口, 未考虑降低人力和训练要求, 没有减少或消除需要过分的认知和感知技能。相反, 大量增加训练或工作负荷导致任务出现差错, 降低了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人性化水平不高, 增加了人员疲劳, 易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 规程因素

在维修中, 通常遵循各项工作制度、安全规程及各种技术规程, 但装备的故障现象、装备所处的环境不一, 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产品故障有不同的影响或后果, 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产品故障发生规律是不同的, 应采取不同的维修措施。其次, 维修工作有多种类型, 资源消耗、费用需求和工作的难度、深度是不相同的, 应按一定排序选用, 有的规程设计过于复杂、繁琐, 灵活性差, 不便于记忆和实际操作。

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分为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如工作场所的照明、通风、噪声、温度、湿度, 以及所处的自然条件等, 这些因素的优劣对维修人员的安全操作影响很大。社会环境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个人问题的处理。例如, 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不如意, 产生怨气或是焦虑的情绪, 这种情绪控制不好往往被带到工作中而降低工作标准, 草率行事。又如工资、待遇、地位、家庭等发生的矛盾;业余生活过度紧张, 致使上班时间精力差;生活困难、遭遇疾病以及种种不幸, 都会引起人员情绪波动, 精神不集中。

三、改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人决定安全, 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员管理。因此抓好安全管理的落实工作, 就是要抓住人为因素的控制, 只有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观念, 提高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 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差错, 消除不安全因素。一般来说, 减少不安全行为, 增加人员的可靠性, 提高维修安全和效率, 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 改善个体状态, 提高个体可靠性

坚决反对疲劳过度工作, 不提倡带病工作。上班期间要适时休息, 注意劳逸结合, 不能疲劳过度, 要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是减少不安全因素, 杜绝人为差错的有力武器。通过合理安排体能训练, 定期检查身体, 使维修人员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进行思想道德、管理技能的教育,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将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提高个体技能可靠性的途径, 由单纯的技术培训发展为以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为核心的培训内容体系, 激发其对工作热情和单位的忠诚度, 保证维修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和装备更新保持同步。

2. 培育个体的安全意识, 形成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

通过定期的事故警示教育和各种法规学习, 强化个体的安全责任意识, 使其不断明确安全是第一要务。通过不断加强不同类型个体的安全意识, 进而形成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 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 反过来就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 使其远离不安全的行为, 提高安全水平。安全意识要从思想入手抓作风, 从作风入手抓规章制度落实, 采取切实措施把规章制度贯彻到每个工作者, 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 每个人都应提高自觉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当然, 规章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使其更加合理, 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 落实规章制度是减少不安全因素, 杜绝人为差错的重要保证。

3. 注重组织管理, 重视安全责任

安全管理是一套科学、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安全管理上要简单直观, 制度条款实施性强。要完善和强化安全责任机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 分层次、细致具体地明确领导、职工、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和责任目标。一是在管理层中引进资格认证制度, 保证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符合规定要求, 同时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强化管理层的安全观念;二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制度,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用好的制度来约束人, 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三是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 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能得到鼓励支持, 尊重个人意愿, 使人员增加对管理的参与, 增加归属感。在这样的氛围下, 安全隐患很快能被发现并得到排除, 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 积极协调, 稳妥改进维修规程

与装备生产厂家对使用方案、维修方案、技术文件进行综合权衡优化。从设计上采取措施, 保证关键性的维修作业做到“错不了”, “不会错”, “不怕错”, 使装备设计符合人机工程要求。设计上应力求结构简单, 传动链短、零件数少、调整环节少, 联接可靠, 制定合理可靠的工作制度、生产流程、工艺规程、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其中应特别重视制定防错、纠错措施及设置容错能力, 提高系统中最低可靠度零件的可靠度, 对维修频度高的装备要求可达性要好、采用成熟设计和简化设计的要求、采用通用和集成维修设备的要求等。例如, 某产品的基层级平均修复时间≤10min, 可建议产品的设计准则为:采用机内测试装置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及指示;该产品的各功能单元应为可拆卸的模块;各模块应采用快速解脱的紧固件固定。

5. 采取激励措施,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于自然环境因素, 要求管理层要针对不同季节和维修场所、时间的特点,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社会环境因素, 要求管理层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 准确掌握人员的情绪、工作态度等。

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激励, 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 如果受到充分激励, 则可发挥到80%~90%, 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作用所致。激励在人的行为发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机制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 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 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建立激励机制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台。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职位, 制定不同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和建立合理、公平的激励制度, 发挥人的潜力, 提高工作绩效。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两个要点:一是没有相同的员工。二是在不同的阶段, 人有不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的人员应当考虑个体差异, 具体分析和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 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例如在文化方面, 有较高学历的人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 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 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 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2) 正负激励并用原则。负激励制度的作用不容忽视, 是完善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部分人存在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的心理。这说明仅用表扬、晋升、奖金等正激励手段是不够的, 应当合理地运用批评、降职、开除等负激励手段, 对被激励人员产生警示作用, 产生压力和危机, 从而激发积极和能力, 提高工作绩效, 减少违规行为。例如, 工作结束后, 维修人员未按工作单进行复查和工具清点, 违反一次罚款100元, 让所有人员都知道不能遗漏清点工具, 否则就会被处罚。正常情况下, 员工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复查工具清单的习惯, 管理者其实只应用了一条负激励的约束机制, 就管住了整个维修中的一项制度落实。

四、结语

篇9: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清舱作业属于受限空间项目,具有通风条件差、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和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等特征。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清舱作业存在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隐患,一旦发生意外,施救相当困难,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其次,油轮货舱原装载的货品一般为易燃易爆的液体危险品,油舱虽然经过清洗,但是油舱内的残余油品不能彻底排尽,存有一定的数量。残余油品的可燃气体持续挥发和积聚,不采取有效通风或可燃气体置换措施,会给清舱作业构成很大的安全威胁。

再次,油舱通风效果、气温变化因素和施工作业残油清除时的搅动,也会造成可燃气体浓度增大,影响清舱作业的安全性。另外,施工作业单位的选择和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也直接关系到清舱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做好油轮清舱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油轮清舱作业期间的安全,不但需要可靠的“硬件”支撑,保证清舱作业施工设备、工具符合安全规范;更需要持续的、行之有效的“软件”予以保障,保证清舱作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保证清舱作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油轮清舱作业应当创造条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是确保油轮清舱作业安全的重要前提

油轮清舱主要火灾隐患来源于残余油品的可燃气体挥发和聚集,而油轮洗舱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完全清除油舱内的残余油品。况且油舱清洗不彻底、油舱空气置换滞后、安全检测手段不到位、气温变化因素和交叉作业影响,都会遗留下严重的爆炸和火灾事故隐患。如何消除油轮清舱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成为确保油轮清舱作业安全的主要工作。

1.油舱有效空气置换是防止残余油品可燃气体挥发和积聚的重要措施,是确保油轮清舱作业安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般装载过原油或成品油的油舱洗舱结束后,残余油品的可燃气体挥发量仍然很大,舱内可燃气体浓度大大超过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要消除或降低油舱内可燃气体浓度,唯一途径就是进行随性气体置换或空气置换。

2.油舱实时跟踪测氧、测爆检测是杜绝施工人员应对危险因素盲目估计或侥幸心理的主要手段,是确保油轮清舱作业人员在油舱内施工作业安全必须具备的重要步骤。油轮清舱作业采取油舱实时跟踪测氧、测爆检测手段,能准确地判断舱内含氧量和可燃气体浓度,可以避免人为的判断失误,能够及时调整舱室工作顺序,保证作业舱室的安全性。

3.油轮清舱项目选择符合安全资质的施工单位是排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油轮清舱作业安全性的必要程序。一支合格的油轮清舱施工队伍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的施工资质、合格称职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规范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掌握清舱作业安全知识的施工作业人员,才能保证油轮清舱作业任务的完成。

4.执行现场实时监管措施是确保油轮清舱安全的必须具备的辅助条件。现场实时监管能够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现场实时监管能够起到纠错和协调的作用,现场实时监管能够起到及时采取强制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的作用。

二、坚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保证油轮清舱作业安全的主要手段

保证油轮清舱作业安全必须坚持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把好油轮清舱施工作业“五个安全关”是油轮清舱作业安全监管的一项主要任务。

1.资质审核关:油轮清舱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核关系到油轮清舱作业的合法性,合格的油轮清舱施工作业单位必定有较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具备一定安全素质的施工队伍,能够为油轮清舱施工作业提供技术和安全保障;

2.安全教育培训关:对油轮清舱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明确交待清楚油轮清舱安全注意事项关系到安全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是保证油轮清舱业务顺利进行的基础;

3.测氧、测爆检测关:测氧、测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油舱内含氧量和可燃气体浓度,鉴别舱内含氧量和可燃气体浓度程度的一种检测手段,测氧、测爆直接关系到清舱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规范的测氧、测爆才能保证油轮清舱作业的安全性;

4.收缴火种关:收缴火种是杜绝火灾事故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油轮清舱作业实行强制收缴火种规定能够有效防止人为的故意或过失,是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5.实时监控关:实时监控是现场监管人员对油轮清舱作业过程中,对作业环境变化进行监督纠错的一种管理制度,是对安全措施不落实和违章行为直接进行干预的监管手段,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实时监控制度的落实能够有效防止安全措施缺失和减少杜绝违章行为发生。

三、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现场监管到位是预防油轮清舱作业事故的必要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是事故隐患满足燃烧、爆炸条件的结果。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消除火灾隐患是防火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油轮清舱作业过程中,由于油舱原装载油品种类不同、油舱清洗程度和通风程度不同、清舱船期的长短和施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差异等因素,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火灾事故隐患。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可变因素更多,天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残油量和油气浓度挥发量的变化和施工人员的行为偏差都会给油轮清舱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爆炸和火灾事故隐患。因此,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清除事故隐患就显得特别重要。

1.安全监管人员必须坚持清舱作业前油舱通风制度和测氧、测爆规定,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和“不达标不下舱”,保证清舱作业始终所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2.安全监管人员必须坚持“油轮清舱作业程序”,督促油轮清舱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油轮清舱作业程序进行施工作业,保证下舱作业人员身份清楚、个人防护用品穿着规范和收缴火种程序到位;

3.安全监管人员必须坚持现场实时监管的规定,做到作业不结束监管不撤岗,在监管中及时解决和纠正油轮清舱作业现场的安全问题和违章行为。

四、坚决制止油轮清舱作业中习惯性违章行为,强化事故隐患整改和违章查处意识

油轮清舱作业是为消除船舶修理期间事故隐患、提高船舶营运能力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的一项具体工作,同时油轮清舱作业安全也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是确保油轮清舱作业安全的关键。

1.个别船舶由于船期偏紧,迫使施工单位在测氧、测爆刚合格,油舱通风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就安排施工人员下舱作业,有时也会出现洗舱作业与清舱作业同时进行的情况,清舱作业安全保险系数降低,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应当予以查处、给予抵制。

2.油轮清舱项目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较少,选择范围相对狭小,当清舱船舶相对集中时,施工单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的“三超”现象就相对频繁,会给安全作业带来很大隐患,需要拓宽工作思路,创造条件在清舱施工设备改上挖潜力,促进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

3.油轮清舱施工单位由于用工制度的特殊性,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且年龄偏大,防火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给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带来难度,容易形成事故隐患,必须加强施工单位选择工作,消除人为的事故隐患。

上一篇: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播音创作基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