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

2024-08-02

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精选6篇)

篇1: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7、推和拉

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 样。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 样。

教学准备:课件、生活中有关推力和拉力的图片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

小脸蛋,捏一捏,表情丰富有变化。小气球,压一压,一不小心会爆炸。小弹簧,拉一拉,长短弯折变魔法。他们变这又变那,你猜都是因为啥?

2、自由朗读儿歌,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最后提出的问题:你猜都是因为啥?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4、教师小结:是的,这些东西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5、板书课题:

7、推和拉 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拉力和推力。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谁来做一做动作。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

2、教师:当我们做着推和拉的动作,并把它作用在物体上的时候,就产生了推力和拉力。

3、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

4、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5、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6、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1)刚才大家初步区分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推还是拉? 动作一:教师在教室门外推门而入。动作二:教师在教室里面拉开门出去。

(2)学生辨别老师同样是开门,哪一个用的是推力,哪一个用的是拉力。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是的,刚才老师同样是开门,但是在外面用的是推力,而在门里面用的是拉力。

(4)教师重复刚才的两个动作,引导学生确认老师的用力。(5)下面请同桌之间合作,一个人做动作,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看一看你们猜的准确不准确。

(6)同桌之间做一做你做我猜的游戏。

(7)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游戏进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8)教师根据刚才巡视了解的情况,有选择的邀请2到3组同学上讲台做一做你做我猜游戏。其他同学评价,进一步区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9)邀请一个学生做一做拉开抽屉和关上抽屉的动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两个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力?

(10)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式拉,用的是拉力。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11)板书: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学生读一读,明白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拉力大比拼

1、同学们,拉力有大有小,有的拉力大,有的拉力小。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班上谁的拉力大,谁到哪里小。

2、(出示拉力器)老师这儿有几个拉力器?哪些同学愿意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3、邀请3到5名同学进行拉力大比拼,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4、比赛开始,其他同学观看比赛,并且给他们排一排谁的拉力最大。

5、教师感谢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并表扬拉力最大的同学。

(二)推力大比拼

1、不但拉力有大小,推力也有大小。(出示课本第23页最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推力最大,谁的推力比较小,给他们排个序。

2、交流排序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最大,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力的结果的影响。

1、出示课本第24页最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1)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究竟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关键是要说清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小。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加上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右边的箱子是爸爸和儿子朝相反的方向推这个箱子,他们有一部分力已经相互抵消掉了,因此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推力减去儿子的推力的差。箱子是向右移动的。

2、出示课本第24页的下面两幅拔河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两幅插图,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拔河小队的拉力大,因为因为绳子中间的红布条是朝左边移动的,说明左边这一支拔河队的拉力比较大,把绳子朝自己这边方向拉动。

3、教师小结

由这几幅图看来,拉力和推力不单有大小,它还有方向,你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在用力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力的大小,还要注意力的方向。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五、课后作业

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8、形状改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探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

3、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教学准备:橡皮筋、气球、橡皮、铁丝等、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力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现象。教学过程:

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注意不重复)

3、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我们的脸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形状改变了。

5、板书课题:

8、形状改变了

6、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比如橡皮擦、铁丝、橡皮筋、海绵、气球等等。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尽量使同一种东西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演示自己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有的同学还使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家做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是的,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力的作用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那么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预测结果:有关系,没有关系

3、不管有没有关系,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橡皮筋的小实验,探究一下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

4、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钩码3到5个、挂钩、一块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实验的方法:出示课本第26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方法。

6、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

(1)注意黑板上挂钩的高度要一样,便于我们记录。

(2)橡皮筋要用新的,这样弹力差不多,便于我们统计实验的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

9、教师表扬学生在实验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小结: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用力小,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小。力的大小和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1、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用力不同,物体形状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的物体形状的方法产生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27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比较,思考一下,传统的用力方法和现代用力方法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观察图片,仔细比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过去,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气,改变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小。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可见,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

5、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

刚刚大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是的,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用力大,物体形状变化大;用力小,物体形状变化就比较小。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9、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

9、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与小汽车行驶的速度有关。与小汽车的重量有关。

3、师生共同验证第一个假设:玩具小汽车停下来与小汽车行驶的速度有关。

(1)教师指两名学生上台操作,一名学生控制小汽车的速度,让小汽车用快和慢两种速度向前行驶。另外一名学生用力使小汽车停下来。(2)学生开始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3)完成之后,教师采访另外一名同学:你让两种不同速度的小汽车停下来,用的力气是不是一样大小?如果不一样,那么哪一个用的力气大,哪一个用的力气小?

(4)学生回答问题:让速度不一样的小汽车停下来,用的力气是不一样的,速度快的小汽车,用力比较大,而速度慢的小汽车,用力比较小。

(5)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亲自验证一下小汽车停下来与小汽车的速度有关。

4、下面还有一个假设,请全班同学分小组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小汽车动起来与停下来是不是和小汽车的重量有关。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机指导。

6、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小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小汽车的重量有关,小汽车越重,停下来与动起来,用力越大;小汽车越轻,停下来与动起来用力越小。

7、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实验,已经证明了小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主要的和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及重量有关,小汽车越重,速度越快,越难停下来与动起来,而小汽车越轻,速度越慢,越容易停下来与动起来。

8、引导讨论: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关于安全行车,同学们,你想对重型卡车的司机说些什么呢?

9、理解重型卡车,所谓重型卡车是指体积庞大,载重量大,动力大,速度快的卡车。

10、全班交流讨论:你认为要想安全驾驶重型卡车,司机叔叔们要注意些什么?

11、教师总结:要想安全驾驶重型卡车,司机朋友们就应该注意,一、卡车的速度不能太快;

二、卡车不能超载行驶;

三、司机朋友不要疲劳驾驶;

四、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三、吹球游戏

1、玩吹球游戏,探究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发生哪些改变?

2、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本第30页上面的文字,了解游戏规则。

3、教师强调:吹球就是对球用力,请同学们在玩吹球游戏的时候,边玩边想一想,力使乒乓球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4、引导全班同学分成两人一组,玩吹乒乓球的游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提醒学生在游戏的同时,不要忘记思考问题。

5、小组同学之间交流讨论问题。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在力的作用下,乒乓球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改变。可以这样说,力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

7、讨论交流:踢足球时,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用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

8、全班交流讨论,弄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了解用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并且知道了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其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

10、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知道明亮与黑暗是由于光的原因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明亮的,而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

2、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3、明白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

4、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教学重点:知道黑暗与明亮是由光线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亮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暗一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教学准备:一个封闭的暗箱、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等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光线暗和光线亮的场景,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首小诗写了什么东西?

我无法尝到闻到摸到光,但我可以看到光。蓝光、红光、绿光,阳光、灯光、烛光⋯⋯ 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 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东西?(光)

光有哪些特点?(无法尝到,无法闻到,无法摸到,但可以看到。)光有什么作用?(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了解有关光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十课——明亮与黑暗。

4、板书课题:

10、明亮与黑暗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

1、(教师出示一个封闭的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纸盒里面放着一些东西,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在不打开纸盒的情况下,弄清楚纸盒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吗?

2、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自己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3、教师引导,用手电筒照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变得明亮起来,然后透过小孔就可以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了。

4、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体验一下,用手用手电筒照射纸盒上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边变得明亮,透过小孔看一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5、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验证,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这就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方法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东西是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是明亮和黑暗产生的原因。有了光,周围就会变得非常明亮,而没有了光,就会变得黑暗。这一点每个同学都有都有体验。

三。探究生活中光的事例

1、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非常明亮的光线,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暗一点的光线,那么大家知道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2、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同学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亮一些,什么时候需要暗一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情况,可以做适当的解释。预设:

看书写字的时候,要亮一些; 看电影的时候要暗一些; 睡觉的时候要暗一些; 开会的时候要亮一些……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我们看书写字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光线?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无论是过亮的光线,还是过暗的光线,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4、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眼睛呢?

出示课本第33页的五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保护眼睛必须做到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弄清楚在这几种情况下怎样做才是对眼睛最好的保护,并且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5、情境讨论:同学们,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教师出示三个情境:

一、阳光下;

二、树荫下;

三、昏暗处。

6、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先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在哪里看书,再说一说为什么。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要想保护眼睛,最好选择在树荫下看书。因为在阳光下看书,光线太强;而在昏暗处看书,光线太暗。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都会伤害眼睛,所以我们要想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就要避开阳光下或者昏暗处看书。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一张深颜色的卡纸,学生会发现卡纸上面会出现一个光斑。

2、教师引导:同学们,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会有变化吗?它的变化与手电筒放置的位置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的关系。

3、出示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

4、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4页的操作方法,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5、教师强调:尽量固定卡纸,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然后仔细观察卡纸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操作时,记好实验记录。

6、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相机做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7、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

8、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9、引导学生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学生做出自己的心猜测,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亮与黑暗》,了解了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是明亮的,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是黑暗的,同时还知道了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我们要想保护眼睛,就要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了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课后的时候,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与光线有关。

11、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

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

11、透明与不透明 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教师小结:辨别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隔着这些物体看木块。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木块,那表明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如果完全看不见木块,那就表明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的;而如果看到的木块是模糊不清的,就表明这个物体是半透明的。下面,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一下本小组学生带来的东西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物体,按照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来分类。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生分别展示本小组的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三、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的透光度。

1、教师出示两种灯泡,一种是白炽灯,灯泡是透明的;一个是磨砂灯,灯泡是半透明的。同学们,这两种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弄明白这两个灯泡一个是透明的玻璃,一个是半透明的毛玻璃。

3、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教师动手操作,把灯泡接上电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透明玻璃的灯泡发出的光比较亮,感觉刺眼,而磨砂玻璃灯泡发出的光比较暗一些,但是光柔和一些。

4、不仅灯泡如此,生活中其他许多材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下面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自己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不透明的雨伞,晴天、雨天都可以用;透明的雨伞,只在雨天选用。纸质包书皮,包裹严实;塑料包书皮,能看清书名,便于查找。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视储物箱,可以储藏私密性比较强的物品。

纸鞋盒,透气性比较好;塑料鞋盒是透明的,便于寻找鞋子。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透明的材料,有的时候却需要选择半透明的材料,还有的时候需要选择不透明的材料,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探讨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

1、我们家里在装修的时候,很多地方要选择透明的材料,还有些地方要选择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思考一下:这些地方在装修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清楚选择什么材料以及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做一些指导。

4、全班交流讨论:

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玻璃,原因是透明的玻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里更加的明亮。

卫生间的门选择半透明的玻璃,那是为了保护人的隐私,避免尴尬。卧室里的衣橱都会选择不透明的材料来做门,原因是衣橱里面一般放的是衣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用不透明的门可以避免从外面看到衣柜里面的东西。

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那是因为装饰柜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是用来供人观赏用的,选择透明的玻璃,便于供人们欣赏里面的装饰品。

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相机完成活动手册11页上面的表格。全班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相机评价并加以补充。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一些相应的材料来制作书房门、橱柜门、窗帘等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不管怎么装,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了解了生活当中的透明的、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材料,并且认识到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材料各自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相信学了这一课,对大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有一定的帮助。

12、玩玻璃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教学重点: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学准备:白色芭比娃娃玩偶、红绿蓝三种颜色透明玻璃纸、手电筒、卡通小狮子的图片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6、板书课题:

12、玩玻璃纸

7、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1、教师出示小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个小狮子有什么特点?

这只小狮子身上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

2、教师引导:本次实验的材料除了这只小狮子,还有两张玻璃纸,一张是红色的玻璃纸,一张是黄色的玻璃纸。我们先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这张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图案中的哪些部分发生变化了?

3、教师动手操作,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学生仔细观察,观察之后说一说,透过红色玻璃纸,这只小狮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小狮子变成了小狗。

5、引导学生比较小狮子和小狗,比较一下,从小狮子变成小狗,哪些部分不见了?这些部分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从小狮子变成小狗,狮子头上的毛、尾巴上的毛不见了,还有眼睛胡须都不见了。而这些地方,都是红颜色的。)

6、再引导学生用黄颜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与前一种情况一样?

7、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讨论,我们发现,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部分不见了。

四、探究消失的英文单词

1、教师出示一张英文单词卡,单词卡上有红色的英文单词以及对红色单词进行解释的黑色的文字。

2、引导一名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单词卡片上,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红色的英文单词消失了,只剩下黑色的文字。

4、教师小结:从小狮子变身,再到英文单词的消失,我们发现,当我们有色玻璃纸蒙在物体上的时候,与玻璃纸颜色一样的物体部分,就看不见了。那下面让我们带着有色的玻璃纸到自然界中去看一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现象呢?

五、玻璃纸后面的世界

1、引导学生每人带2到3张玻璃纸到外面去看一看,透过玻璃纸看看外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有结构的看,先看白色的物体,再看与玻璃纸一样颜色的物体,然后再看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一说看到的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学生带上玻璃纸到外面去看各种物体,看看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并作相向机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先白色,再同色,然后不同颜色的顺序去观察,同时要完成活动手册。

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观察了哪些东西?观察的东西发生什么变化没有?

6、教师小结:大家刚才带着玻璃纸,观察了外面的景物。发现无论哪种颜色的玻璃质看白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则不变,再看与玻璃纸颜色不一样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个结论,跟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探究狮子变身的现象以及单词消失消失的现象是一样的。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玩玻璃纸》这一课。在这堂课上,我们通过玩玻璃纸,了解了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奥秘,知道了透过玻璃纸看外面的世界,发现除了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不会发生变化,看其他颜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又是关于光的奥秘,其实只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篇2: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知道种子里有“胚”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的构造。教学难点:

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每组一套)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讨论,发表意见

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积极发现问题

2、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二课、种油菜

一、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了解油菜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教学难点:

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大花盆l~2个。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

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牙签、小铲、水、纸巾。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延伸导入

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 汇报

回答积极

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

油菜籽中有没有胚?你怎么认为? 我们来种油菜,研究?

1、讨论回答

2、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

3、按步骤种植 讨论积极 小组和作好

三、种好我们的油菜

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

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

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

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三课、油菜开花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油菜花。

1、会用镊子摘取油菜花,将它解剖并制成标本。

2、记录花蕾的形状和颜色。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镊子解剖油菜花,观察记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一朵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台纸。(每人一套)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谈我的油菜

请你根据你的种植记录,描述油菜的生长,到花开过程 学生汇报,并补充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 汇报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

二、解剖油菜花,观察 教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1、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2、学生进行解剖油菜花的实验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能提出疑问困难,实验认真细致

三、制作油菜花标本

1、指导看图34页

2、为什么要做标本?

3、标本制作注意点讨论

1、讨论怎样做;

2、动手做一做;

3、完成标本、保护方法 小组合作协调,互相帮助。

四、课后延伸

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或做标本,鼓励学生好好做 注意保护花草树木!

1、说出自己想要观察的花

2、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对课后研究有热情,更有自己的研究打算

第4课、谁给花传粉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油菜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1、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1、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与花的关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教学重点: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课前准备

教师:油菜花、棉签、干蜜蜂(没有计学具、工具箱的学校可以选择别的昆虫)、小塑料袋、放大镜。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在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标本的时候,我们不小心碰掉下来的花粉。也许只知道它是生长在雄蕊顶端的一种粉末状的东西。

学生汇报:没有想到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会与它有关。

二、观察花粉

找一找花粉在花的什么地方。(2)说说传粉是怎么回事。

1、学生观察花粉;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指沾一点儿花粉捻一捻,说一说花粉是什么样的一种物体。说说花粉的形态

2、讨论传粉的意义 认真观察,积极汇报

三、探究蜜蜂粘花粉本领的特点

1、观察蜜蜂的身上脚上,你发现什么?

2、有什么作用吗?

3、怎样证明蜜蜂的这种构造和传粉有关?

4、比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注意点

1、学生观察汇报

2、讨论汇报蜜蜂特点可能的作用

3、学生设计实验

4、根据36页提示,实验分析,汇报 讨论热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设计实验 观察认真细致

四、花和蜜蜂的关系,讨论:蜜蜂与花的关系

探究传粉后与花那部分有关,指导学生实验方法!学生汇报,说说实验的方法:

传粉后摘去:1花瓣,2花萼,花蕊,分别用塑料袋罩(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实验)敢于假设,设计实验

五、作业与延伸

1、查阅资料或观察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蜜蜂蝴蝶传粉,2、观察其他传粉昆虫的特点

3、了解植物其它传粉方式,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1、学生讨论

2、选题研究

对课后研究兴趣浓,能简单说出自己研究的设想和方法

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第5课、收获和播种

第四单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篇3: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属于议论文,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初初可要提醒你们注意以下几点哦:

首先,要火眼金睛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见解和主张。大家一定要注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它应该是个完整的句子。如何找准论点呢?一般情况下,论点会藏在这些地方:标题、开头、结尾。当然,有时它也会藏在文中某一处,甚至需要你自己加以概括。比如《成功》一文中,作者在第(4)段中用“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这一公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在《学问和智慧》一文中,作者则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出了“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中心论点。

其次,要能够精准地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论据有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则可以细分为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初初希望大家不但能找出论证方法,而且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比如《论美》一文结尾处提到“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这句话就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告诫人们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最后,还要学会品味思辨性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风格和其他体裁的文章稍有不同。那么,议论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呢?初初给同学们准备了这样的词语包:准确精练、概括简明、隽永深刻、通俗易懂等。

初初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些要点后,一定能够轻松地开启本单元的学习之旅,感悟每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

篇4: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篇5:苏教版四语上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习作3和练习3组成。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泉城》描写的是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文章第一部分先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后面部分结构大致相同。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写珍珠泉抓住它的神奇,五龙潭则体现其泉多的特点,黑虎泉展示了它的气势大,趵突泉则详细地介绍它的面积大、池水清及泉的美。作者用词准确,描绘得相当细致。《九寨沟》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牧场之国、水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桂花雨》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习作一训练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家乡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练习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熟记成语和歇后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学会本单元生字词,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4、领略文字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要在扎扎实实地朗读指导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通过看图、学生收集资料或看录像来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例文,学会写信的格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品读课文,引领学生体味文字所蕴涵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练习中的教学重点是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4、习作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写信的格式。

四、课时安排:

8、泉城

3课时

9、九寨沟

3课时

10、田园诗情

3课时

11、桂花雨

3课时

习作3

3课时

练习3

篇6: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主要由《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习作

三、练习三组成。内容趋向于说理。

《小草和大树》以夏洛蒂和她的妹妹不向苦难低头,坚持写作,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功的事情,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轮椅上的霍金》告诉我们,命运对待我们可能是残酷的,但真正掌握命运的却是我们自己。《生命的林子》记叙了玄奘在师傅的引导下,明白选择群体,选择社会,不断的去竞争,才能真正成材的道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告诉我们需要敢于面对危险,做一个创造性的人。

作文3则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

练习三的重点是学会修改一段话。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要体现人文与工具性,创设提供学生用语文的机会,因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知觉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会本单元5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33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能根据文后的问题读课文,并明确该怎样回答。

3、学会修改一段话。

4、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注意写出它的色、香、味、形。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会修改一段话。课时安排:

8小草和大树 2课时

上一篇:护士节串词下一篇:小学美术组教研个人工作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