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成功之道

2024-04-29

乔布斯的成功之道(共12篇)

篇1:乔布斯的成功之道

总结乔布斯的几点成功之道:有使命感、有眼光和执行力、专注、完美、简洁,

而这一切都通过“发现一批天才,然后和他们一起创造东西”来实现。

乔布斯

乔布斯一直对所做的事情都是有使命感的。养父母一直对他有求必应,尽量满足,所以虽然父母攒大学学费很艰苦但乔布斯本人并不感受到穷困。而年少发达更让他对金钱的态度相当超然。苦行和素食使他敏锐。他的追求是做出伟大的产品,用一句“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说动了百事可乐的斯卡利投身苹果。而他回归苹果时的一席讲话打动了当时本打算辞职的设计总监乔尼艾弗(对公司只追求最大化利润而不是欣赏好设计,感到心灰意冷),从而为他留下。

乔布斯本身并不是一个技术天才,他在少年时所做的频率计数器和扬声器在同龄人中并不算很了不起,当然智商也是够高了所以小学时校方就要求跳级。身处硅谷那个环境,从小拥有一个希斯工具箱的他对技术实现非常自信。结合对人心的把握,他总是能设法压迫工程师承诺原本想都不敢想的攻关。比尔阿特金森实现了椭圆形,他却变本加厉要一个圆角矩形,最终实现了苹果美妙的图形化界面。他的审美非常特别和超前,总是让人们发疯地追捧,也许和他高中时期的禅宗修行,以及印度之旅的直觉思考有关。作为领导的发号施令权,让他充分为设计师的精彩创意保驾护航。

乔布斯深谙专注之道。回归苹果时,苹果有1500多号产品。他大笔一挥,一条横线一条直线,确定了苹果的“消费级”“专业级”和“台式”“便携”四个专注领域。悍然砍掉“牛顿”产品,即使深知这个项目中可能蕴含着未来,为了解放项目中优秀的工程师,他也毫不犹豫,

乔布斯的完美追求可谓歇斯底里。每个产品在制作前要做出几十个模型,选择手感最好的,发布会前要确保每个细节尽善尽美。他一直追求建立的“围墙花园”就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当初也是为了这一理想才投资的皮克斯。将用户体验完整控制在自己手上,甚至延伸到了苹果零售店,连店里地板所用的石头都指定了意大利某山上的某种。

苹果产品都带着明显的与众不同的气质:简洁。追求简洁不是简单删除,而是化繁为简。将用户侧的复杂性转移到工程师侧。给用户以完美的体验。

实现乔布斯以上产品哲学的最大基础,是他的一双识人慧眼。他将人分为两种,他眼中聪明者即捧为神,反之则为废物白痴。被他推上神坛的工程师也不免战战兢兢,不知何时会面对他“狗屎” 的评论。一旦看中人才,他就无所顾忌地挖为己用,甚至不考虑对方交接班的职业道德问题(赫茨菲尔德)。对人才的激励也是得寸进尺,精益求精。以至于他身边的得力干将阿特金森教会自己的下属,对乔布斯的“这是狗屎”的评论要转化一下,理解为“告诉我,为什么这个方案更好?”

乔布斯虽然为人粗鲁,伤人厉害,但他需要用人时,绝对是个高手。他的说服力强早在小学就初露端倪,自己没带校服能说服别人脱给自己穿,在高中时就敢于用对方付费电话扮专业问商业公司要免费零件支持,挨家挨户推销Apple II对他更不是什么难事。

影响最大的有四个人。

养父让乔布斯学会对柜子背面的东西也不敷衍,因此乔布斯是要求电路板也要美观,让维修人员打开都会惊叹。

让乔布斯学会现实扭曲力场的是他的校友罗伯特弗里德兰(苹果公司名源于弗里德兰的农场)和诺兰纳什(乔布斯的第一个老板也是唯一一个老板)。

迈克马库拉奠定了苹果的营销哲学。并且在乔布斯重回苹果时依然给他指点,要像蝴蝶一样“重塑自我”。果然从ipod异军突起。

篇2:乔布斯的成功之道

摘要:苹果电脑创办人乔布斯的传奇,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在对乔布斯的了解中不难发现他的几项个人特质,比如“专注”、“完美主义”、“精英主义”、“专制”等等。如果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重新诠释理解,在行销、产品设计与用人标准上,乔布斯都有他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追求完美产品设计重用人才

苹果对人才的管理使用与微软不同,为员工提供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不是乔布斯关注的事情。在乔布斯看来,安逸是进步的大敌。所以,他用争吵和大吼来威胁和刺激员工,让他们时刻感到恐惧,进而激发他们的斗志。在苹果,员工称粗暴的乔布斯为“恐怖分子”或者“地狱老板”。乔布斯还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粗暴的老板”。可是,恰恰是这个暴躁,满嘴粗话,时刻威胁员工的家伙带领苹果成为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苹果员工对这位“性格”老板更是尊重有加。“粗暴、咆哮”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领导力,iMac的半透明包装,iPod的滚动选歌方式,Mac OS的完美界面,都是在乔布斯的咆哮下产生的。乔布斯到底是怎样管理苹果公司使其在世界上拥有这么高的威望的呢?

首先,学会说“不”

和其他科技品牌大厂如索尼、三星比起来,苹果电脑的产品种类并不算多,这是乔布斯专注的结果。他坚持苹果电脑只需专注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把这些产品做到最好。传统观念认为,企业能提供越多产品选择越好。然而每个产品势必耗损企业资源,苹果选择稳扎稳打,产品选择少却能攻下市场。

第二,追求完美

不计成本的追求完美,是乔布斯的信念,也是苹果电脑杰出设计的秘密。

1999年1月,正当苹果要推出一系列彩色iMac前夕,乔布斯正在舞台上练习他的产品发表演说。一位在场的美国《时代》杂志记者事后转述,乔布斯为了让舞台上的新产品看起来更耀眼,即使只是提前一秒钟打亮灯光,他也一试再试。

回到产品设计,乔布斯认为设计指的是产品“功能”而不是外观。为了贯彻他想让科技产品简单好用的理想,一个产品可能经历了无数

次的从头来过,他也改良了设计流程,让不同团队同时参与,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线性流程。

完美产品的最高境界是看不见的设计。苹果在意电源开关显示的亮度与颜色,在意电源线的设计,甚至连电脑内部线路的安排也赏心悦目。因为这些细节的视觉与触感,让苹果的产品独具一格。

第三,留下精英解雇笨蛋

乔布斯自命不凡,他坚信自己是一个天才。他也深知,只有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才会创造最大的价值。正因如此,苹果公司内部有着浓郁的精英主义观念。

为什么有无数精英愿意留在他身边做事?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完成其他地方无法完成的事。比如,苹果推出的任何一款电脑,其独特之处在于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完美结合。苹果几乎是业界唯一足以兼顾设计软件与硬件的企业,因为这项优势,苹果可以发展出从里到外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乔布斯的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永远可以把自己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变成现实的产品,他会找到最优秀的人来实现他的想法。

第四,聚焦与简化

乔布斯在人才管理上喜欢组织小型的“A级”工作组。他认为小的团队更容易管理和创造价值。同样,在产品管理上,他也认为只有聚焦产品,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当乔布斯重新接管苹果时,苹果销售的产品达到40种,从打印机到掌上电脑,但是每款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都很小。而且,每款产品都有很多型号,但所有这些型号之间技术上的差别其实很小。乔布斯立即召开了会议。他请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员介绍自己部门的业务和产品,以及自己所在部门的运作方式和接下来的计划等问题。在听完所有人的汇报后,乔布斯认为很多部门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他说道:“公司根本没有聚焦,每个小组都在做同样地事情”。

了解公司的症结所在后,乔布斯果断地说:“苹果要生存下去,一定要砍掉过多的项目。我们需要由焦点,做我们擅长的事情。”于是苹果开始大规模裁减项目,乔布斯回归两年后,苹果推出了这四款产品,专业电脑PowerMacintosh G3、多彩的iBook、具有靓丽外表的PowerBook,以及引起轰动的iMac。凭借这四款产品,苹果起死回生。

同时,在组织架构上,乔布斯也开始了简化和聚焦过程。这样可以做到苹果的每个员工都有人负责,从而使责任更加明确,通过合理管理发挥员工的更大价值。

“聚焦与简化”的产品管理方式,让苹果在省去很多研发经费的同时,也获得了业内人人羡慕的利润。乔布斯身上的完美主义情结与活在未来的基因使得他善于把玩这种高度聚焦产品的游戏,他不仅使苹果顺利度过了危机,同时也使苹果取得了一个有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功。

第五,创新=借用与连结

谈到创新,乔布斯总爱引用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懂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偷取”。他从不认为借用别人的点子是件可耻的事。

乔布斯给的两个创新关键字是“借用”与“连结”。但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别人做了什么。乔布斯时时关注市场动态,无论是新科技或新产品问世,在观察与了解后做改良,借用或连结,是苹果擅长的手段。MP3随身听iPod和智慧型手机iPhone是改良市场产品的结果,而当年iMac上的USB 界面,则是前所未有的借用与连结。苹果极少自己发明全新技术,他们把技术从实验室拿出来,以简单好用的方式教给一般人。

再多的技巧,终究还是别忘了激发团队的热情,那是苹果成功的源头。研发出第一代苹果电脑的团队曾经像奴隶一般工作长达3年,他们依旧热爱那种每周工作90小时的生活。因为乔布斯让他们相信,他们所设计的电脑将会改变整个产业,整个时代,他们是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艺术家,他们将无可取代。

乔布斯独行的管理与领导风格,确实带给很多管理者不同的管理方向,重新思考过去习以为常的管理原则,是否依旧适用。

篇3:乔布斯的成功之道

一、以用户体验为主导参与产品设计

国内的用户了解苹果, 大都是从苹果的i Pod、i Phone及i Pad等一系列产品开始的。乔布斯对苹果产品倾注了难以想象的热情, 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和尖端设计, 他说:“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乔布斯通过苹果改变了世界, 同时他也希望苹果产品的用户通过美妙的体验来改变世界, 因此苹果一定要生产出这种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而一个优秀的产品, 来源于优秀的创意和设计, 乔布斯天生具有艺术家的品味, 对设计具有与生俱来的激情, 每次苹果推出革命性的产品, 乔布斯都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 在从Macintosh电脑到i Pod、i Phone和i Pad的专利组合中, 共有313项被列为“主要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 而在其中的33项专利中, 乔布斯的名字被列在第一位。乔布斯告诉苹果的设计专家:“我们作设计的时候,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产品特性一目了然。”纵观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 诸如盛大C E O陈天桥、百度C E O李彦宏、创新工场C E O李开复等, 都亲自参与了产品研发并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以坚强的信念为支撑永不服输

一代伟人邓小平以其三落三起,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 始终抱着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纵观乔布斯的一生, 也曾经历过三次重要的遭遇或者挫折, 乔布斯以其过人的毅力走出困境, 并引领苹果创造出优秀的产品。

第一次当然就是被苹果驱逐。1985年5月, 因与C E O约翰.斯卡利在管理经营等方面存有重大分歧, 刚刚30岁的乔布斯失去了对苹果的控制权, 由他在1983年从百事挖到苹果任CEO的约翰.斯卡利逐渐取代了自己在苹果公司的位置。虽然, 为此乔布斯曾经抗争过, 甚至曾经想说服董事会解雇约翰.斯卡利, 但最终只能以他的黯然离开为结局。但乔布斯并未因此沉沦, 他带领其他5名苹果的员工重新创立了一家公司—Ne XT。从被苹果驱逐到二次创业, 这是乔布斯的一落一起。

第二次是他所经营的N e X T和皮克斯都陷入绝境。乔布斯离开苹果二次创业成立的N e X T公司, 始终没有取得好的利润。后来, 乔布斯又购买了皮克斯工作室 (PIXAR) , 但是由于他对电脑性能的设想过于超前, 致使皮克斯的动画专用电脑高达13.5万美元一台, 其销量的惨淡可想而知。在1991年, Ne XT和皮克斯都陷入山穷水尽的状态, 但绝境中的乔布斯依靠过人的营销天分, 向动画巨头迪士尼推销了皮克斯的作品, 借助《玩具总动员》的巨大成功, 皮克斯成功上市, 乔布斯重入亿万富翁行列。这是乔布斯的二落二起。

第三次是乔布斯知道身患癌症。2003年10月, 乔布斯在作CAT扫描时发现胰脏有一个阴影, 经复查后确认患了胰腺癌。2004年7月, 在肿瘤已长大并可能扩散时, 乔布斯被迫接受了手术。即使身患绝症, 也依然没有阻挡乔布斯对产品创新的激情, 他率领苹果设计团队研发的带有“多点触控”技术的i Phone一经推出, 便以其华丽时尚的外观及简洁易用的功能震惊了世人。这是乔布斯的三落三起。乔布斯以其强烈的现实扭曲力场, 从来没有向竞争对手、疾病屈服过,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人员学习。

三、以员工信任为基础树立权威

多年以来, 乔布斯一直是苹果的的心脏和灵魂, 他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员工及投资者的信任。在苹果公司, 许多员工对工作产生类似宗教班的奉献意识, 以在苹果工作为荣。正是这种信任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产生一种巨大的驱动力, 使整个苹果团队在乔布斯的领导下, 展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气势。电脑天才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乔布斯:“他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 但他有一种惊人的天赋, 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每当在高层管理人员之间产生争论时, 一般情况下乔布斯总是正确的, 尤其是在开发新产品或者开拓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方面, 他具有天生的敏锐性。乔布斯取得员工的信任的另一个方面, 就是他充满激情的演讲。尤其是在新产品发布会上, 乔布斯以其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 再加上煽动性的语言, 使听众相信苹果的产品的确非同寻常。许多苹果的员工以参加产品发布会听乔布斯的演讲为一种享受, 乔布斯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象国内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 都是深受员工爱戴和信任的企业家。

四、以近乎偏执的创新追求完美

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 其结局必然是走向灭亡。苹果在其使命声明中宣称:“苹果致力于通过创新性软硬件和互联网技术将最好的个人运算体验带给学生、教育家和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人士和全球消费者。”从乔布斯的身上, 我们确实看到了:创新永无止境。也许有的人还能回忆起单调的DOS命令行、黑白简单的界面, 但正是乔布斯的创新, 首先在麦金塔电脑上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及移动灵活的鼠标, 现在广泛使用的Windows系统也是借鉴了麦金塔电脑上的功能之后, 才广为流传并成为行业标准。为了使用户更方便地收听音乐, 乔布斯指导他的团队设计出了创意与工程紧密相连、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i Pod, 能够将1000首歌装入用户的口袋, 其光彩耀眼的外观、简洁实用的功能, 使苹果公司从一家计算机生产商转变成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并对全球的音乐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他对产品的创新极为注重细节, 甚至为苹果产品的包装申请了专利, 比如i P o d及i P h o n e的包装盒均获得了美国专利证书。

五、以前瞻性的理念做好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管理者, 乔布斯不仅具有对工业技术的独到见解, 还酷爱音乐、艺术, 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品味。每次在新产品发布会上, 乔布斯惯用的手段就是以科技街与人文街的交汇的画面来结束演讲。乔布斯坚信:在后PC时代的电子设备, 需要比PC更加直观和简单易用, 其软件、硬件和应用都要比在PC上更加无缝地结合。而只有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联姻, 才使苹果的产品融入了个人情感, 使用户产生较高的品牌忠诚度。每当苹果产品出现问题时, 其用户都会表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宽容和耐心。因为他们知道苹果产品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尽管这样, 但他们会继续购买。通过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乔布斯就将品牌营销做到了极致, 他告诉世界其信念就是创新、打造高品质产品, 并一直努力将最好的技术带入市场, 带给用户完美的体验。

这就是史蒂夫.乔布斯。他特立独行, 对金钱和赢利并不十分关注, 亦从不关心自己在《福布斯》排行榜上的排名, 在他那自负和个人动力的驱使下, 他要通过创造足以令世人敬畏的传奇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虽然在人格方面, 他有太多的缺陷, 但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 乔布斯所创造的辉煌难以复制、更加难以超越, 他不仅主导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 更创造了著名的品牌, 及一家持续创新、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公司。不知何时, 中国也能培养出自己的乔布斯?

摘要:苹果创造了高新技术行业的奇迹, 而苹果的成功离不开其已故CEO乔布斯对新产品的奇思妙想及经营谋略,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乔布斯作为企业领导者的成功特质, 以期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企业领导者,成功特质,乔布斯

参考文献

[1]、冯尧.乔布斯获评全球最受网络好评CEO[N].新京报, 2011-12-05 (4) .

[2] 、沈玮青.苹果持有现金762亿美元比美政府“有钱”[EB/OL]. (2011-08-

[01] ) .http://news.cntv.cn/20110801/102126.shtml.

[3] 、IT经理世界.IT经理世界:专利这门生意[EB/OL]. (2011-12-25) .http://tech.sina.com.cn/it/2011-12-25/22246560449.shtml.

[4]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 (原文:Steve Jobs) [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197-203.

篇4:向乔布斯学习管理之道

首先,学会说“不”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能提供愈多产品选择愈好。然而每个产品势必耗损企业资源(时间、人力、金钱),苹果电脑选择稳扎稳打,产品数量少却能攻下市占率(ipod约占mp3随身听 市场的7成)。

对乔布斯来说,专注的另一层含义是说“不”。当每一家厂商都推出某一种产品,提供一样的规格,苹果电脑有勇气与自信给消费者不一样的。就像1998年推出的imac,乔布斯打破当时电脑的标准规格,拿掉软盘机,并首度在电脑上使用usb介面。

虽然当时市场并不看好这项决定,但乔布斯深信,imac被 定位在“网络电脑”,使用者会选择用网络来传输、存取资料。这项改变让imac显得极有未来感,而苹果电脑也完成了创造划时代产品的目的。

第二,顾客放最后

很多企业喜欢声称他们是顾客导向,产品行销人员谦虚地使用问卷或焦点团体访谈(focus group)来接触使用者,直接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乔布斯却不信这套,他只专注于观察使用者经验,而且是他自己的使用经验。

在科技产品上展现创意,是个人意念的表达。艺术家不可能依赖焦点团体访谈来决定创作方向,消费者也无法告诉企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说,如果当年他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会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而不是一部奔驰的汽车。

美国最大的设计研究所,伊立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派屈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也明白表示,焦点团体访谈不适用于科技创新,“使用者无法告诉你他们要什么,而是应该去观察并发现他们想要的。”

第三,不计成本追求完美

不计成本地追求完美,是乔布斯的信念,也是苹果电脑杰出设计的秘密。

1999年1月,正当苹果电脑要推出一系列彩色imac前夕,乔布斯正在舞台上练习他的产品发表演说。一位在场的美国《时代》杂志(time)记者事后 转述,乔布斯为了让舞台上的新产品看来更耀眼,即使只是提前1秒钟打亮灯光,他也一试再试。

回到产品设计面,乔布斯认为设计指的是产品“功能”而不是外观。为了贯彻他想让科技产品简单好用的理想,一个产品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从头来过,他也改良 了设计流程,让不同团队同时参与,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线性流程。

完美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所谓看不见的设计。苹果电脑在意电源开关显示的亮度与颜色,在意电源线的设计,甚至连电脑内部线路的安排也赏心悦目。因为这些细节的视觉与触感,让苹果电脑的产品独具一格。

为了追求完美,乔布斯不讳言经常会碰到瓶颈。而突破瓶颈的方法,就是停下来。在制作皮克斯(pixar)动画电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期间,团队曾停工长达5个月,这段期间乔布斯仍然照付薪水让团队“游手好闲”。如果没有勇气停下来思考、重新想象,就不会有后来一炮而红的动 画电影。

第四,只用最顶尖聪明的人

乔布斯有个令人走避的恶名:地狱来的老板。他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也无法忍受不够聪明的员工。 在他最著名的每周一马拉松式会议里,他会和相关团队检查整个事业体,包含上周公司卖了哪些产品、每一个还在发展中的商品、每一个遇到瓶颈的设计,一件一件 仔细检查讨论。

你一定会纳闷,为什么还是有无数精英愿意跟在地狱来的老板身边做 事?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完成其他地方无法完成的事。比如,苹果电脑推出的任何一款电脑,其独特之处在于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完美结合。苹 果电脑几乎是业界唯一足以兼顾设计软件与硬件的企业,大部分电脑使用的操作软件与硬件厂商是没有交集的。但也因为这项优势,苹果电脑可以发展出从里到外更 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要找到最佳员工很难,想自己培养出优秀员工也不容易,最好 的办法,就是像乔布斯一样,打造一个竞争者无法取代的环境,和参与者一起完成梦想。

第五,创新=借用与连结

谈到创新,乔布斯总爱引用画家毕加索 (picasso)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懂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偷取。”他从不认为借用别人的点子是件可耻的事。

乔布斯给的两个创新关键字是“借用”与“连结”。但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别人做了什么。

乔布斯时时关注市场动态,无论是新科技或新产品问世,在观察与了解后做改良、借用或连结, 是苹果电脑擅长的手段。mp3随身听ipod和智慧型手机iphone是改良市场产品的结果,而当年imac上的usb介面,则是前所未有的借用与连结。 苹果电脑极少自己发明全新技术,他们把技术从实验室拿出来,以简单好用的方式交给一般人。

连结,则需要涉猎多元文化与丰富人生经验。乔布斯一直对设计、建筑与科技领域保有极高兴趣,他的办公室里总堆满了被他拆解过的电子零件,他甚至会仔细检 查同业大厂索尼公司宣传手册的字型、排版和纸的重量,他也经常带着团队参访博物馆以及各种特别的展览,以摄取设计与建筑领域的养分。

再多的技巧,终究还是别忘了激发团队的热情,那是苹果电脑成功的源头。研发出第一代苹果电脑的团队曾经像奴隶一般工作长达3年,他们依旧热爱那种每周工作90小时的生活。因为乔布斯让他们相信,他们所设计的电脑将会改变整个产业、整个时代,他们是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艺术家,他们将无可取代。

篇5:乔布斯成功的因素

乔布斯从他身上学到了将个人魅力转化为说服力,通过个性的力量进行劝诱、胁迫以及扭曲事实。这就是后来的现实扭曲场。

现实扭曲力场——让人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神奇能力。每个有野心的人都必须修炼的能力。

篇6:乔布斯成功的因素

他问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愿意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

凯尼恩说也许可以。乔布斯于是走到一块白板前开始演示,“如果有500万人使用 Mac ,而每天都要多用10秒钟,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而3亿分钟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

这番话让拉里十分震惊,几周过后,乔布斯再来看的时候,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

阿特金森回忆说,“史蒂夫能看到宏观层面,从而激励别人工作。”

篇7:关于乔布斯成功的秘笈

乔布斯说过:“创造性是桥梁,是纽带。”所谓桥梁和纽带便是要从其他行业寻找灵感。乔布斯曾经从电话簿、坐禅、对印度的访问、梅西百货出售的食品处理机或四季酒店那得到灵感,次数之多,数不胜数。他并不是在“窃取”创意,至多算是利用了其他行业的创意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

乔布斯成功的秘笈4:卖的不是产品,是梦想。

在乔布斯看来,购买苹果产品的人并非“顾客”。他们是心怀希望、梦想和野心的人。他打造的产品是为了帮助人们去实现各自的梦想。他曾说过,“有些人觉得买Mac电脑的人疯了,但透过这股疯劲我们能发现天才”。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顾客?帮助他们激发自己内在的天赋,你将赢得他们的心。

篇8:乔布斯的临终遗言

此刻, 在病床上, 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 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 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 毫无意义了。

我也在深夜里多次反问自己, 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 已经失去了价值, 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即我一生的金钱和名誉都没能给我的是什么?有没有?

黑暗中, 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绿的光和吱吱的声响, 似乎感到死神温热的呼吸正向我靠拢。

现在我明白了, 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 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 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 也许是感情, 也许是艺术, 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

无休止的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 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

上帝造人时, 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 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 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

篇9:乔布斯成功背后的那个男人

读沃兹尼亚克的传记《沃兹传:与苹果一起疯狂》,总觉得这个外表粗犷、内在腼腆的技术男像极了保罗·艾伦。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各自的另一半。

在《沃兹传》中有这么一段描述,说当时已经成为好朋友的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两人联手为雅达利公司设计《打砖块》的电子游戏。大伙连日奋战,不惜以患上了单核白血球增多症为代价,终于大功告成。作为雇主的雅达利支付了一笔酬金,这时问题就来了。乔布斯告诉沃兹尼亚克,公司一共付给他700美元,两人就平分这笔钱吧,也就是说,两个史蒂夫各350美金。但后来沃兹尼亚克发现乔布斯实际得到的报酬并非只有他说的700美元,而是更多,可能有一千多美元。对此,沃兹尼亚克写道:“我们那时都不过还是孩子,他告诉我的数目与实际所得并不相符,他欺骗了我,伤害了我。但是,我并没有对此非常在意。”但即便如此,沃兹尼亚克仍然认为乔布斯是他的好朋友,依然情同手足,每个人想法都不同,他不后悔和乔布斯一起为雅达利公司设计了这款游戏。单纯如孩童一般的沃兹尼亚克面对这起“酬劳风波”,他不仅没有丝毫怨恨(用他的话来说,他都没放在心上),反而试着以性格迥异处事不同来理解对方——哪怕直到今天,沃兹尼亚克“都不明白,他明明赚到了更多却不告诉我”以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和乔布斯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联手创立了苹果公司”。

既然说相似,不妨看看保罗·艾伦,他在“遭遇”被好朋友算计时,又表现得如何?在保罗·艾伦的自传《我用微软改变世界》一书中,他回忆道,打第一眼见到盖茨,就觉得这个人“真的很聪明”、“真的很好胜”以及“真的很有决心”。艾伦从小爱看文学作品和做科学实验,而盖茨常翻阅的是父母给他订阅的《财富》杂志。盖茨曾经问艾伦:“你知道管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吗?”年幼的艾伦懵然无知,但年仅十三岁的盖茨则壮志满怀地说:“也许我们将来会有自己的公司。”在两人创办微软过程中,需要股权分配,盖茨坚持认为自己在编程方面作用巨大,应该突破联合创始人通行的股权五五分的模式,由他自己独占60%的股份,对此,艾伦作了让步;几年后,盖茨又提出,他为了创业放弃哈佛学习,牺牲很多(实际上,艾伦的牺牲也不小,别忘了他为了创业也退学了),要求股份比例增至64%,无奈,艾伦又了作了让步;还有,两人签订正式的合伙协议,盖茨加了一条“霸王条款”,该条约定“如果发生不可调和的分歧,盖茨可以要求艾伦退出合伙企业”。在写回忆录时,“老实人”做派的保罗·艾伦曾不无感慨地写道:“双方占有的股份体现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儿子和一个律师的儿子之间的差别,前者尽量不争,后者争取最大化利益。”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一个人的成长、进而去了解他,除了看他的性格,也要看他的家庭。虽然老话讲“英雄莫问出处”,但在现实中,家世出身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拿沃兹尼亚克来说,他的父亲弗朗西斯·雅各布·沃兹尼亚克在洛克希德工作,是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受其父亲影响,在幼儿启蒙阶段,沃兹尼亚克便对电子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也实实在在地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指引和教育。例如,老沃兹尼亚克除了系统地讲解什么电子、中子和质子以及电阻是如何工作的,他还会向小沃兹尼亚克亲自演示如何用那些叫作“二极管”和“电阻”的元器件来构造“与门”或“或门”,以及这两个逻辑门之间需要用晶体管相连,晶体管的作用在于放大信号并且将一个逻辑门的输出导入另一个逻辑门作为输入。老沃兹尼亚克似乎早有预见,提前进行“始业教育”,教导儿子工程师是世界上最高尚、最重要的职业,作为一名工程师,你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新的仪器,让人们活得更幸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方法论上,老沃兹尼亚克的见解是,所有东西都是可检验、可证伪的。要证实某种说法,唯一可靠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来检验,唯有如此,才能通向真理之路。另外,当大多数家庭给孩子的圣诞礼物是玩具、是美餐一顿的时候,沃兹尼亚克却如愿得到的是“电子玩家工具箱”、用来组装无线电收发器的工具箱等。当读到这些细节,以及随着情节的展开看到沃兹尼亚克一步步走上“技术极客”、电子工程师的道路,人们都不会有丝毫意外——如果他都不行,试问还有谁行?

然而,这位从小就表现出天赋过人、智商达200、五年级开始精通计算机逻辑、六年级便考取业余无线电执照的电子奇才,在社交上却遭到了困境,他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这或许是大多数技术怪才、能人们“有得必有失”的人格一面。正如沃兹尼亚克在书中提到的,从小学开始到成立苹果公司,乃至日后的岁月里,他总是借助自己那些巧妙的设计与别人更好地沟通,并且在设计图纸、组装电子配件上可以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但内心无比羞涩、简单、纯朴,却从不忘随心所欲、寻求快乐、享受生活。

回到书中,按叙事内容来看,在遇到史蒂夫·乔布斯之前和在挥别史蒂夫·乔布斯之后,沃兹尼亚克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乐活人生。例如,他喜欢整蛊,不是周星驰那种的,他的在当时看来含有高科技,像电子警笛、电视干扰机、笑话热线电话等;沃兹尼亚克很随性,看人家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成功,就寻思着自己也筹办音乐节,结果可想而知,他总计亏损了约2000万美元。但这不是问题,一方面他有钱,另一方面相对于快乐,他不看重钱……最天真也最真实,这种性格使然,实际上解释了沃兹尼亚克为什么会在苹果临近IPO,竟发起一个“沃兹计划”,说白了就是拿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出来分给大家。商场逐利,常常“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然而在这两者间,沃兹尼亚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事实上,也由于这种个性,让沃兹尼亚克论事业和财富不及曾经的搭档乔布斯,但依旧缔造传奇。

看《沃兹传》,不免想到《史蒂夫·乔

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版本)。其实两个人的风格从各自的传记中就足见端倪。沃兹尼亚克生性善良、幽默乐观、重感情、淡名利,十足的科技界老顽童,传记又是亲自撰写,所以写得很实在、也很真诚,不太会在乎文本结构遣词造句或主题深刻的东西。甚至,在《沃兹传》中,当事人还大篇幅地描写了技术研发的过程,为预防读者不解,书最后还专门附录了术语表。反观《史蒂夫·乔布斯传》,由历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董事长和《时代周刊》总编的沃尔特·艾萨克森操刀,后者擅长从历史背景刻画人物命运,视野宏大叙事精巧。而乔布斯同意由艾萨克森来为自己立传,多半也是看重了艾萨克森更早前的几部人物传记的高度与水平,它们是:《爱因斯坦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传》以及《基辛格传》。

所以,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对立与补充,以此来理解两个史蒂夫是必要的。当乔布斯代表父权,是君王、是偶像、是非凡领导者的时候,一家公司总要有人去行使母权,去乐施、去好善、去密切联系群众。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沃兹尼亚克没有人气,相反,他在技术圈名望颇高,被视为“极客领袖”。

沃兹尼亚克说过,他一直都很清楚,想做一名工程师,一名设计电脑、编写软件的工程师,一个擅长讲笑话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能够教别人知识的工程师。此人生足矣。上天眷顾,沃兹尼亚克如愿以偿。

两个史蒂夫,当乔布斯以其生前对完美近乎苛求的态度告诫世人“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那么,沃兹尼亚克则像《沃兹传》封面上那副永远开朗的笑脸提醒我们“没有比快乐更重要”。

篇10:关于乔布斯的成功创业秘密

1. 开发让你反复获得成功的能力

第一个概念,就是要开发一个稳定的能力,互相强化,让你的初创公司能够在市场中抢到一杯羹。

苹果具备了四个能力,在超过十年时间里,他们将这些能力应用在了三个市场里面,分别是MP3播放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 卓越的设计。乔布斯几乎就像是一个“强迫症患者”,他把苹果的手持设备当作珠宝一样来打造。他想让不同的产品能够便捷地整合在一起工作,高质量的制作工艺,加上对细节的关注,让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他的产品。

・ 营销的魔力。苹果的广告总是令人难忘。每次新产品发布会,史蒂夫乔布斯都会亲自上阵,苹果的实体零售店让消费者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提供最好的服务。

・ 构建生态系统。无论苹果开发iTunes,构建App Store,还是与无线运营商合作,乔布斯都出色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和服务,整套生态系统让消费者愿意购买他们的硬件产品。

・ 高效供应链。这要归功于蒂姆库克,苹果构建一条供应链,其大部分产品都是富士康公司制造的,这样让苹果的产品单元成本得以下降,让其赚到高达70%的毛利率,加上低成本,在竞争中苹果有44%的价格优势。

苹果利用,并完善上述四个功能,在他们决定进入市场竞争之前,就已经牢牢抓住了MP3播放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这三大市场的份额啦。

2. 不断运转价值周期

这是史蒂夫乔布斯掌握的第二个概念,价值周期的概念是为了让公司表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一家公司如果要让这个战略应用在自己身上,必须要经历下面三个明显的过程:

・ 价值创造。 它涉及到一款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让用户渴望拥有你的产品,因此产品必须要满足用户最重要的需求,而不是把眼光局限在希望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竞争上面。

・ 价值捕获。 它需要企业在成本基础上给产品设定一个足够高的价格,而赚到的钱能够让你能够给股东以回报,给员工支付工资,给供应商打款,并且重新优化自己的业务。

・ 价值更新。 它需要企业不断过滤市场信号,包括不断变化的客户需要,出现新的竞争对手,以及更新换代的技术,公司必须要适应更新,这样才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

乔布斯在世的时候,苹果可以掌控价值周期,之后蒂姆库克接管了苹果,从最近的三年来看,苹果在价值周期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价值更新上做的比较失败。

或许未来库克将证明笔者现在所说的并不对,但是现在,如果你是一位创业者的话,还需要牢记以下三点:

第一,你的初创公司必须要具备一些能力,让你能够渡过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阶段。

第二,你还需要具备价值更新的能力,比如苹果就从之前的iPod成功转型到了iPhone上。

最后,如果你的公司无法度过价值周期,那么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篇11:乔布斯创业成功的小故事

自己没有的,就没有办法给别人。

乔布斯说:良药的味道太苦了,但病人需要这个药。

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 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

你只有相信自己在做一件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去找, 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生命的真正意义”。

所以,当乔布斯被诊断出癌症时,医生让他准备后事,但他没有放弃,因为“坚持是一种习惯”……他奇迹般痊愈了,就像乔布斯现又奇迹般重回苹果公司当老板一样。

篇12:乔布斯为什么能成功?

观察市场不难发现,可以成功的产品都要和顾客的内心产生共鸣。消费者要通过产品消费达到价值认同。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功能之外,提供精神上的愉悦。例如快速扩张的“真功夫”,除了享受餐厅本来就提供的服务(食物)外,还可以让人们联想到李小龙的真功夫,身在其中,顾客多了些想象的空间与趣味。到北京,很容易在一些大宅门里感受到宫廷的氛围,无论是门前的格格,还是店里的设计,摆设的古朴,加上京剧的渲染,顾客就直接在“宅院”的场景里多了不同的体验。

乔布斯的魅力

人们把乔布斯归为创新的奇才和经营的奇才,用李开复的评语:“乔布斯能够:

预测业界趋势

大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

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

凝聚一流人才

憧憬用户尚不自觉的需求

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

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

口若悬河地说服用户情不自禁地爱他的产品

一般能驾驭两三个上述点就可能很成功,但是乔布斯能做到8点。”

这些我都认同,但是在我看来这还不是乔布斯真正的魅力,因为这些能力使得乔布斯更像一个“神”,禀赋和能力无人企及,我内心里非常的认同这些评价,但是还觉得乔布斯有着更重要的天性,这份天性成就了他,并吸引着我。

在和好朋友江博士聊天的时候,他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关于乔布斯的故事,那个时候他还在美国芝加哥摩托罗拉公司工作,摩托罗拉公司举办一次关于公司内部创新的大会,邀请乔布斯做演讲嘉宾,结果乔布斯站到讲台上,问能否给他一把剪刀,当工作人员把剪刀给他,令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乔布斯拿着剪刀走到坐在前排的公司副总裁一级的经理人面前,把每个人的领带都给剪掉了一半,并说剪掉领带就没有束缚了,这样才可以展开创新。

江博士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当时的场景,内心里不得不赞叹,这就是乔布斯的魅力,这就是我喜欢他的根源:尊重人性中最自然的光辉。

在ipad上市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分析乔布斯领导苹果为什么会屡创佳绩,我借用乔布斯本人的观点,乔布阐明了苹果取得奇迹的缘由:我们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和创造(以及保护),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用户体验。正是这样的定位和承诺,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赋予产品顾客体验的价值。

正如上面介绍那样,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并没有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反而更多是改变一个原来就存在的产业, iPod,iPhone只是重新发明了MP3、手机而已,而ipad也是对于电脑的重新定义而已。因为在乔布斯看来,了解和理解顾客的习惯是最为关键的,他很明确的知道,任何产品应该回归到顾客的生活习惯上来,而不是改变顾客的成活习惯,当我走在洛杉矶的街道上,看到ipad的户外广告牌:舒适的翘腿坐在沙发上,在腿上随意的有一个ipad,那份闲散和自在悠然而出。

更深的理解还在于顾客拥有成本的认识和对于商业的价值认识,在ipad的广告上,你看到是这样一行字:奇妙与革命性的产品,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真的是如此,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款革命性的产品竟然是一个如此设计的价格体系,我喜欢乔布斯对于顾客的理解,也更加钦佩这样的商业设计。

对于人性自然的理解和尊重,使得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公司不断的创造奇迹,在人们传颂着乔布斯的人生哲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在内心里理解和认同这些观点:“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我们还要在行动中和产品中表达这些观点,用中国文化传统的理念,就是做到“知行合一”。

差距的来源

人们一直在关注中国企业和西方跨国企业之间的差异,很多人说差距产生的原因是源于技术、资金以及比较长的经营历史。但是我想对于顾客而言,根本的差距其实是产品的差距,不是产品功能上的差异,是产品给予顾客价值感上的差异。那么导致产生差距的缘由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是产品所承载的“价值之差”。

对于那些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产品,已经不能够简单的称之为“产品”,而常常把这些产品和生活方式等同一体。1950年代,在摩托车行业,日本摩托车便宜可靠,使用者的裤子不会沾染油脂,日本企业的竞争使到美国许多公司停产,甚至威胁其它欧洲品牌的摩托车,美国哈雷摩托(Harley-Davidson)是美国剩下的唯一摩托车生产者。但是在,却开始出现新现象,美国又重新生产美国样式的摩托车,比起日本的竞争者,美国的历史更善于给摩托车创造某种类型的故事,这让哈雷摩托依然保留着强劲的竞争地位,在富裕的社会里,摩托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而已,还可以告诉别人许多故事,诸如展现车主的品味、风格等无形的价值,哈雷摩托不仅仅是以一部摩托车,更大程度上是个性和理想的化身,是某种生活方式的表达。

的10月,在广州,每一天早上会看到“跑起来”的运动,这是耐克在这一年所牵动的全民运动,看到一双双踏着耐克跑鞋不断运动的人群,可以感受到健康、快乐和阳光,这就是耐克所追求的。菲尔.奈特(Phil Knight)推出耐克品牌后,将运动健身的灵感与渴望达到价值水平的创新性产品展示结合起来。例如耐克的气垫运动鞋展示,耐克本来可以花上千万美元宣扬产品的价值,这种运动鞋的中跟处薄而柔韧的膜中装了气垫,外面包着成型的脚框架,并附有一种动力健身系统。不过耐克只简单地展示了一下产品,却与顾客在更深、更鼓舞人心的层次上做了交流,让人在更广阔的运动健身世界里了解这一产品的真正意义,这超越了产品本身,让人感动。

上述这些产品可以和顾客连接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了顾客所要的价值,可以说产品就是顾客想象和期待的载体。按照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哈拉(C.K.Prahalad)及拉玛斯瓦米(Venkatram Ramaswamy)的说法,权力钟摆向顾客的移动使产品“不过是一种顾客体验”。就像帕拉图所认为的那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的任何具体事物的各个侧面都存在着该事物的“理念”,是“理念”使事物更长久,甚至拥有永久的意义。

事实上,追求想像的未来已经浮露。星巴克的咖啡严格来说是饮料,人们前往星巴克的真正的理由是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享受的时间,因为人们渴望属于自己。换句话说,独立才是消费者要的东西,咖啡和咖啡厅只不过提供人们一个场地和陪衬工具而已。因此,你可以在北京东方广场的星巴克里,在香港的海港城的星巴克里看到安静看书的年青人,在一个繁华的购物广场,在喧闹的人群中看书写作业,这就是星巴克的魅力。

中国等了的创业板终于开闸,一夜而诞生的众多亿万富翁让国人兴奋和羡慕,而我关注的是“探路者”这家做户外运动服饰的公司,资本市场上的神话我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真正可以让大家关注的应该是这家公司对于生活方式的认识,对于产品与生活意义之间关联的认识。在今天,户外运动所展视的就是一种跨越、融入自然、自我主宰的生活方式。与“探路者”关注户外相反,一些企业关注到人们的疲惫和需要“慢生活”的意愿,因应而生的是养生产品。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追求称之为个性的生活风格市场,今天这个生活风格市场的持续成长,无关物质的追求,而是驱向感觉的塑造。

如果企业还是孤立的看待自己的产品,显然是落后了。产品仅仅是载体而已,打动顾客的是“内涵”,是企业所要传递的企业价值和追求,许多企业需要作适当的反应和调整,当人们看到产品销售的时候,看到的应该是企业的信念,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就等于购买这品牌所代表的某种信念和态度,产品反而是随着购买这些观念而来。所以企业必须了解到产品是企业价值的载体。

从企业所追求的价值出发,而非产品本身出发,就是优秀的企业和一般企业之间的差距,随着技术的开放和市场的开放,产品之间功能上的差异不会有太大的距离,但是顾客感知价值的距离会非常巨大,就如20万的汽车和200万的汽车,在行驶功能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驾驶的乐趣、拥有的感受上,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联想上却会有非常大的差异,而这200万的支付正是这些“核心价值”在起作用。如何给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是中国企业缩小与世界优秀企业之间距离的根本选择。

结语:

上一篇:在工业经济暨节能减排汇报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药械科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