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的内涵

2024-07-26

科学精神的内涵(通用6篇)

篇1:科学精神的内涵

Mr。BY

科学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科学史,我们对科学的诞生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科学家也有了稍微深入一点的认识。在科学的发展中,伴随着一个附属产物,这就是科学精神。有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能会遗忘很多。忘记了日晷是怎么标定时间的,忘记了接触起电是怎么回事,忘记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具体是怎么描述的,忘记了牛顿到底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甚至忘记了老师的名字,曾经的朋友的名字。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永远刻在我们脑子里的。比如我对中学老师教给的知识可能很多都忘记了,但是我的中学老师,他们忘我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却深深刻在了我心里。他们是我永远的榜样。这就是一种精神。肉体可以毁灭,但精神永存!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技术史,就来谈一下伴随着科学发展过程产生的科学精神。我们要细细体会在这些伟人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慢慢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一种品质,一个信念,一种原则,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1)首先,第一个科学精神体现了渴求和崇尚真理的精神。例如,开

普勒确定行星运转轨道是椭圆的过程,托勒密验证蒸发水不能使水变成土的实验,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我宁愿找到一个因果说明,而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古希腊的科学家、哲学家极大多数是终身研究学问而很少担任官职,这成为传统。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人类从野蛮愚昧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学习这门课对我将来工作有什么用呢?看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功利性心态太强了,在学习阶段这样不利于我们的成长。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抱着一种求知的心态,不知道,我们就应该学习。同时又要善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量的阅读和听课中,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将来。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第二,怀疑与批判的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不能迷信权威,要

有理由的怀疑。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依仗理性思维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到达彼岸世界。提倡科学的理性就是反对盲从和迷信。同时,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并且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新思想是在同旧思想的斗争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和否定,就没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我们经常有句口头

Mr。BY

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老师说的。在这里不是说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而是说你在盲从,盲从关键在与‚盲‛。你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要求你这样做,你已经失去了科学精神中的两点,第一不渴求真理,第二盲从于老师的说教。

3)第三,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穷根究底的探讨,是枯燥的,是艰难的,我们要甘于寂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思考很多问题,但大部分时候,我们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就放弃了。这时,我说你不具备这第三个精神。

4)认真的态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由于球体是不是可以把质量看做全部集中在球心上呢。牛顿当时确定不出来,所以没有发表。因为他很认真。科学不能留有瑕疵。因为认真,你可以把很平凡的一桩事描绘得特精彩;因为认真,你可以让你的上司感觉你的确是一把技术好手!离你可不行;因为认真,你每月都能把收支算得很清楚,巧于安排,把小日子过得很有情调!因为认真,你及时发觉工作上的某种错误,从而,避免了很大的损失;因为认真,别人对你的办事总是抱着信任和支援,你的人缘也不赖;因为认真,障碍和矛盾被你一一和平解决;因为认真,朋友们认为你是一个负责的人;因为认真,女朋友(男朋友)对你的感情更增添了一份安心......5)勇于坚持真理。通往科学的道路充满荆棘,科学的精神同时意味着勇于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史上为科学而献身的人很多。例如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例如维萨留斯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解剖学专著《人体结构》,告诉大家男女肋骨数目是一样的,人体内没有什么所谓的灵魂石。虽有西班牙王室调解,但还是被宗教裁判所判处去耶路撒冷朝圣。回来路上,船遭到破坏,病死在一个小岛上。马克思曾借用但丁的诗句来说明这种献身精神,‚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非常崇拜古希腊神话中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并在探索科学的人生道路上实践了这种精神。

6)最后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科学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理解它。现代社会实践要求人们反思对以往科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求全面认识科学理性的作用,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及相互渗透,也促进人们对科学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篇2:科学精神的内涵

对于中西方文化各自的基本精神以及两者间的差异这个问题近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思想界讨论的热点,早在戊戌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就对此进行认真探讨,例:严复认为“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西人首明平等”、“西人以公治天下”等。到五四时期,许多思想家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论述,如陈独秀19曾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探讨并总结道“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纵观这些观点以及与东方文化的比较,学者们的立场多为扬西抑中,宣传西方文化精神积极的一面,当然这样的认识局限于当时人们对于西方文化有限的认识和复杂的国情,自是有其片面不足的一面。

对于西方文化及精神,我认为其有别于中国文化的在于文化中科学精神的主导地位。自古希腊时期即产生的`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引发西方人对于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畏惧与膜拜,同时也激发他们征服和驾驭自然的雄心。之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科学发现和论述,自然科学在西方文化中占到了主导地位。也是在那基础之上,才可能建立起今天现代科技的辉煌大厦。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和探求真理的执着。思想凌驾于信仰之上,逻辑和科学凌驾于迷信之上,科学、法律和宗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支柱。我想,这才是真正西方文化及科学精神的内涵,相较之前的片面认识,那些真可谓是误谈了。

篇3:论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发展

1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 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 就不可能凝聚力量, 不可能成就伟业, 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日耳曼精神”、“法兰西精神”等, 都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在开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同时,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它是民族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动员和鼓舞人们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发展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一面旗帜。古人说过“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这标志着早在远古时代, 国人就有了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被赋予多种表达方式。“遥望中原怀故土, 静观落叶总归根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所有这些名句, 都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酷爱自由, 追求进步, 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 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 对卖国求容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 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 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涵。

团结统一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 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以来, 中国各民族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而自豪, 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 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 反对分裂的颂歌。中国从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有分合离乱, 但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

爱好和平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平等相待, 友好相处, 求同存异, 团结合作,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是举世文明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上, 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四海之内皆兄弟”、“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这些中国先哲的著名言论, 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海纳百川的宽宏胸襟。历万难唐玄奘印度取经, 传经书鉴真东渡扶桑, 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 通中外严复翻译西洋书, 这些典型的事例, 是中华民族积极与异域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勤劳勇敢是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 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 是兴家的传家宝, 是兴国立世之本, 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正如古人所说:“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兴业惟勤”。勤劳又是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畏强御”、“勇者不惧”, 就是要求人们面对艰险和强暴, 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勇于义而果于德, 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 坚持正义, 要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赴汤火, 蹈白刃”在所不辞的见义勇为精神。中华民族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 缔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说, 它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 体现为“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世制”、“与时偕行”、“与时俱新”、“日日新, 又日新”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只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 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 战胜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

在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 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 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其中, 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国家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要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前提。它们相辅相成, 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2 民族精神的发展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断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强调,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们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革命精神, 对于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 倡导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精心培育和倡导了“64字”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等, 并要求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要大力弘扬为社会治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 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4:科学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内涵 科学精神 创新品格

0 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个精辟论断,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概括,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十七大报告完整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这一概括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1.1 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体系,指引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既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面临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及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突显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时代内涵和中国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这个体系具有严整的逻辑结构和层次。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关键,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近期奋斗目标为基础,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宗旨,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系统地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改革开放论为基石,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总体布局,涵盖祖国统一与外交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内容的完整的理论成果,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次,这个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针对人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民主与党的领导等问题上呈现的争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

第三,突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价值观。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发展的目的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感召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在一起,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会在一起,把历史经验与时代精神、世界趋势与民族理想联系在一起,促使中华儿女站在当今社会主义事业巨大成就的起点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以开阔胸襟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它们的重大发展。它不是脱胎于固有的套路和陈旧的范式,也不是源于抽象的思辨。它是鲜活的实践经验的提炼,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它来自实践,与时俱进,进而又指导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创新,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在的创新品格。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客体问题,提出并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主体问题,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主客体结合在一起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创新与突破性的发展,是需要和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索的当代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篇5:科学精神的内涵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是艘船,改革开放是风帆,科学发展为春风,人民富裕最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金钥匙,解放思想是总阀门,改革开放是车轮子,和谐小康是金屋子。手持金钥匙,打开总阀门,踏上金轮子,走进金屋子!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百姓眼中的科学发展:领导干起来,环境好起来,群众富起来,生活美起来。●科学发展就是风正了,气顺了,劲足了,人民生活滋润了。●不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儿,就弹不出和谐社会这个曲儿。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心里装着老百姓,永远保持先进性。

●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解决民生是最大的事情。●关注民生是焦点,服务民生是热点,建设民生是重点,民生工作无终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心情敞开,眉头展开,胆子放开,膀子甩开,步子迈开,和谐幸福自然来。有一种力量叫科学,有一种进步叫发展,有一种资源叫团结,有一种幸福叫和谐。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人的优点放大一点,把人的缺点缩小一点,和谐就会多一点;把私利看得小一点,把群众利益做得大一点,和谐就会丰富点。●和谐之“和”(口有禾)要求人人有生存权,和谐之“谐”(皆有言)要求人人有发言权。权益来自法制,法制保障和谐。

12、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不发展,不和谐;慢发展,难和谐;盲目发展失和谐;科学发展真和谐。●追求自己的发展不能妨害社会的和谐,追求人类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的和谐。

13、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什么? 答: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进步。

●从思想观念上破除“坐井观天”的偏见,在小地盘上干大事;破除“鼠目寸光”的短见,从难点中找亮点;破除“守株待兔”的成见,不断创造新优势。●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谁在思想上领先一小步,谁就会在发展上领先一大步,思想解放者活,观念封闭者死。

1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贵在“科学”;创新是自强动力,贵在“自主”;为民是根本宗旨,贵在“落实”。

●缺乏自主创新的发展,是短命的发展;掠夺资源的发展,是损命的发展;追求面子的发展,是要命的发展。

1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抓人才是抓今天的经济,抓科技是抓明天的经济,抓教育是抓后天的经济。●经济发展,人才为本;人才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创新为本。

16、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制胜武器;谁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谁就占领了产业高端。●说一千,道一万,经济落后是白干;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就是加油站。

17、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发展要成功,科学是真经;发展求质量,标准不能忘;发展求效益,干事讲规律;发展讲科学,社会才和谐。

● “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了,生命缩短了”,发展就不科学了。

18、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实现科学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农民收入用加法,企业负担用减法,城镇建设用乘法,节能减排用除法。

●产业化是立交桥,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市场;信息化是高速路,一头连着传统,一头连着现代。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宝山能挖几代?致富要想别招;莫待山穷水尽,千古骂名难逃。

●科学发展就是要走出“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怪圈。20、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答: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学发展就是要给自己挣个金山,给子孙留个青山。绝不能“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绝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

●良好的环境比金子还要珍贵,蓝天、绿地、青山、秀水是无价之宝。宁舍千元钱,不舍一分田;宁饿十顿饭,不毁一亩林。

21、什么是循环经济?

答: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淘汰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发展是面镜子:盲目发展,满目疮痍,断了子孙路,绝了后代粮;科学发展,生机勃发,循环利用可持续,一代更比一代强。

●既要经济数字,又要生态数字,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和谐发展,既要小康生活,又要健康生活。让地球的负担小一点,让自然的微笑多一点,让生态得以喘息,让子孙后代得以持续发展。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起来;小花园,靓起来;新农民,笑起来。钱袋子,鼓起来;小生活,富起来;新农民,乐开怀。●新农村,变化大,科学发展定规划。屋顶装上太阳能,卫星天线空中架,娱乐活动集体搞,种啥就到网上查,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心里乐开花。

●山头戴绿帽,山腰穿花袍;不烧柴和草,沼气进了灶;解决用水难,水管送家园;家乡生态好,农民开口笑。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是什么?

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农村快跑需要城市领跑,城市快跑需要农村助跑,城市起飞不能让农民兄弟掉队,城市发展不能忽视农民兄弟的贡献。

●引导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配好三把“金钥匙”。坚持“干点”与“盼点”对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坚持“班子”与“路子”并重,凝聚群众脱贫致富的合力;既抓“口袋”,又抓“脑袋”,探索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24、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什么?

答: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村科学发展要抓好“五行”——金,增强集体实力;木,抓好植树造林;水,加强水利建设;火,抓好食品安全;土,严格保护耕地。●科学使用金土地,勤恳耕耘有朝气,农业发展科学化,创意耕田保经济,致富经验写传奇,见证农民新活力。

25、什么是现代农业?

答: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过新年,刮东风,科学发展建奇功,蔬菜大棚长年绿,四季菜果全供应,城里吃上放心菜,农民钱包鼓又增。●水是宝中宝,庄稼离不了,河北水源缺,用水讲科学;节水灌溉实在好,大水漫灌受不了。

26、新型农民的标准是什么? 答: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爱读书,爱看报,中外大事都知道;选良种,省耕地,种田也用高科技;深加工,占市场,建立产销经营网;自己富,带大家,新型农民人人夸。

27、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答: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哪里有个好支部,哪里群众能致富;哪里的干部不行,哪里的百姓受穷。

●践行科学发展观需要三盆水:一盆水洗脑。解放思想换脑筋,思想一新,遍地黄金;二盆水洗脚。迈开双脚往基层走,心想百姓,多办实事;三盆水洗手。干干净净做人做事,靠制度管人、管钱、管事。●考评干部既要看“年头”,又要看“劲头”;既要看“能力”,又要看“潜力”;既要看“文凭”,又要看“水平”。

28、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需要着力提高的四种能力是什么? 答:着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

●社会要发展,干部是关键,“三拍”干部不能要,不听群众意见,不顾单位实际,想起事,一拍脑门就干,干成了,一拍胸脯就吹,干砸了,一拍屁股就走。

●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搞服务、在一线干工作、在一线解难题、在一线抓落实。

29、为什么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要把权力转化为领导发展的能力、激励发展的动力、谋划发展的智力、推动发展的实力。●科学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时代进步的航灯塔;不讲科学好比列车没有车头寸步难行,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好比迷航的货轮,难以驶向正确的彼岸。30、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线,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普及,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重点工作,巩固和拓展第一、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落实是战略变成战果的转化器,是宏伟蓝图走向实施的双脚。让科学发展的蓝图从墙上走下来、从抽屉里走出来,走向基层、走向群众,走到好中求快的实践中去。

多向一线跑,工作才能落实好,多到基层群众中,百姓所想记心胸;多到问题困难地方去,惠民工作出成绩。

31、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基层干部要有妈妈的心,婆婆的嘴,闲不住的两条腿。要走进田间地头,坐上百姓炕头,温暖群众心头。

●办再多的事,群众得不到实惠,不干;交再多的朋友,没有群众,不行;创再多的利,群众没份,没用。

32、我省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北科学发展。

●思想上唯实,作风上踏实,谋事事上务实,为民上求实,品行上诚实,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科学发展观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上。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干事、创业、为民,奏响科学发展最强音;跳出河北看河北,不断调整充实发展思路,构筑科学发展新格局。

33、学习实践活动中应做到哪四个贯穿始终?

答:学习要贯穿始终,创新要贯穿始终,整改要贯穿始终,面向群众要贯穿始终。●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时不难,难在一股劲干到底;个别不难,难在上下左右都使劲。●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自强不息”的干劲,“知难而上”的勇劲,“革故鼎新”的创劲。

34、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六个更加注重”是什么?

答:更加注重务求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群众参与、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科学发展就是合情合理地发展。合情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就是要符合群众的意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不可一拍一合,发展不能一朝一夕,科学发展不是一模一样。

●不求一时乱拍手,要使将来多点头。不求一时多鼓掌,要使将来少摇头。

35、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六新”具体目标是指什么?

答:科学发展认识有新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有新增强,解决突出问题有新突破,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党员干部作风有新转变,推动科学发展有新成效。●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其实就是要呼出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二氧化碳”,吸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鲜氧气”。●科学发展真实在,农村发展好又快;科学发展进万家,农民兄弟把家发;科学发展人人爱,“三农”建设百花开;科学发展要普及,农村开创新天地。

36、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总体分几个步骤开展?

答:整个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乡镇、街道机关集中活动时间6个月,其他单位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4个月。集中活动基本结束后,安排2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相关工作。

●过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学习实践一学二查三整改。●学习调研要弄懂道理,分析检查要理清思路,整改落实要解决问题,活动成效要群众评议。

37、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抓好的五个重点是什么?

答:深化科学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改进干部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挂在嘴上没有用,装到心里以备用,拿在手里要会用,落到实处才管用。

38、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应注重解决好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注重解决好“五性”问题,即要解决好操作性、灵活性、广泛性、实践性和针对性问题,切实把活动抓得住、抓得准、抓得好,做到准备充分、启动有力、活动集中、领导到位、效果明显。

●千条路、万条路,事在人为是正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只说不干是假把式,只干不说是傻把式,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真把式。●少说想干什么,多说干了什么;少说这不行、那不行,多说怎么样才行。

39、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学习调研阶段,主要抓好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分析检查阶段,主要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两项工作;整改落实阶段,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和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

●三个环节六件事,准备充分抓扎实,科学发展求实效,群众满意是标志。

●不求读书多少本,只求掌握精髓与根本。不求点子多少条,只求抓到关键见成效。不求形式多少样,只求思想更新大解放。不求措施有多少,只求群众满意是目标。40、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应坚持什么样的先进性标准? 答: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本职工作有一手,群众有难不袖手,同事之间握紧手,名利面前莫伸手,党员干部有“四手”,发展路上大步走!

每一天都不闲过,每一件事都不拖拉,每一分资金都不浪费,每一项工程都实实在在,每一种恶习都不染身,每一个接触过的群众都满意。

41、“万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要做到哪“三个一”?

答:要组织县以上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开展“万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做到“三个一”:为帮扶村和困难群众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办一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开展一次访贫问苦活动。

●调查研究是个宝,科学决策离不了;深入基层住几天,社情民意全知晓。●一百句您好,不如把事办好,一千个微笑,不如见到实效,真正想为人民服务就要将爱民之心、为民之责化为惠民之举、利民之为。

42、“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答: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说一千、道一万,科学发展要实干;新举措、新思路,党的领导是靠山;动真情、使真劲,群策群力克时艰;聚民心、凝民力,全民共建好家园。

●科学发展不是筐,东西不能任意装,实事求是定方向,和谐创新奔小康。

43、构建新型和谐社区的目标是什么?

答: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改革开放大发展,居民收入翻几番。以人为本政策好,男女老少尽欢颜。科学发展做指导,人人甩开膀子干。与时俱进科学化,社区前景更灿烂。

44、中央提出的“三保”是指什么? 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科学发展观,理论作指南;小处来着手,大处去着眼;经济为根本,民生永优先;全面讲协调,持续重长远;和谐共构建,国泰又民安。

45、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答: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思想观念由“吃资源饭”转向“淘市场金”;经济结构由“一枝独大”转向“多柱擎天”;城市环境由“污染严重”转向“生态家园”;管理方式由“简单粗放”转向“科学精细”。

46、当前我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发展要做到质量好、数字实、速度快,在好和实的前提下越快越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环境是第一品牌。

47、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途径是什么?

答: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在产品的研发、工艺保障、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瞄准先进技术和水平,找出差距,稳步推进。

●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才能创造高能量“经济磁场”。●区域竞争是产业之争,产业之争是企业之争,企业之争是产品之争。

48、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要素聚集的载体、城乡统筹的引擎、发展环境的标志、改善民生的体现。

49、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五个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表面看是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城镇面貌的“大变样”,本质却是观念的“大转变”、精神的“大洗礼”。对一个城市、一个县城来讲,就是一场“革命”,必须突破“思维定式”、改变“路径依赖”、破除“保守心态”。

50、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绿化加文化,绿化才能常态化;绿化加规划,绿化才能规范化;绿化加美化,绿化才能现代化。

篇6: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摘要:红船精神是继五四精神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培育和创造的又一独立精神形态,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在革命年代主要体现为“首创、奋斗、奉献“,改革开放后,在传承与弘扬革命年代红船精神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曾进一步将其发展和凝练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红船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和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当前,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红船精神,对于把握“四个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红船精神;

科学内涵;

时代价值;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及无数爱国青年、仁人志士毅然接过“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曲折历程中,历尽艰辛,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走俄国人的道路”。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条游船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在这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劳动人民凭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早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一身正气,救民水火”“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相结合,凝聚成特定的红船精神。这种精神是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首创性、原创性的精神形态,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船精神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后,国际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社会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我国自然经济、手工业、农业生产等都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困苦,国家积贫积弱。加之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束缚,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列强觊觎、内忧外患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1840一1921年的80年间,无数仁人志士从“睁眼看世界”产生变局思想,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再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努力到“救亡图存、民族复兴”进行了艰难探索,秉承着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变法维新”、“济世”等精神,又先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思想。同时,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进行了不屈不饶的英勇斗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农民、手工业者发动的“义和团”运动,直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遗憾的是,这些斗争都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段艰辛的历史也证明:中国农民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在他们的领导下,民族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也为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中国从将此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解决历次资产阶级革命所未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先驱者——李大钊的大力倡导和宣传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组织社团、开设课程、创办刊物、创办工人夜校等,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如:1918

年4

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湖南长沙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作为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中心,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国内影响最大的一个革命团体;1919

年9

月,周恩来、马骏等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作为青年爱国学生的进步社团,很快成为天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和反帝反封建的中心。从1919

年起,李大钊又先后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北京女高师范等校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努力向在校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

年3

月31

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组织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述为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经过长期的理论宣传和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等也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先后分别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季期间,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于1921年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位于嘉兴南湖边上的“红船”,也因此成为了伟大历史的见证物、标志物而永载史册。在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真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艰辛历程中,也形成和铸就了光辉灿烂的红船精神。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一样:“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与之密切相关的红船精神也更加光芒四射,受到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上世纪60年代,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两次重访南湖,即兴赋诗。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勉励我们“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刊发五千余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对红船精神作了进一步阐释。此后,社会各界对红船精神的学习和研究也跨上了一层新的台阶,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船精神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仁人志士呕心沥血探究救国真理,无私奉献、努力奋斗而凝聚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相结合最早的产物。它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深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是一种创新精神。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了“创造中国新社会”的序幕。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所形成的最早的革命精神之一,具有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内涵。习近平同志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在“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艰难环境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所期望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未来到。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封建保守势力仍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康有为等人也要求定孔教为“国教”。面对这股反动逆流,大多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为令人失望,他们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意识。为此,他们在文学艺术界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反动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吸引了许多爱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共同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下。

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曾讲道“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这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随即逐步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世界形势和中国的现实问题。他们积极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身体力行,为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李大钊在其《Bolshvism的胜利》一文中强调“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提出了最早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在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学习研究、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其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姿态,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批中国先进分子又创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革命史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思想灵魂,对整个红船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境界,坚定地信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追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党员坚定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

共产党的创立也正是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救国真理的探索和对马克思主义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的具体体现。反动势力将共产主义视为祸患流毒,将共产主义者视之为“赤化分子”、洪水猛兽,一直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在艰难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依然冒着危险,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过程中,又遭到敌人暗探的袭扰。但是这些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坚持理想信念,几经周折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顺利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经过28年长期的浴血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

在这批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员中,有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会员,在实践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董必武、林伯渠、贺民范等人;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的领军人物;五四运动前出国留学的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海外的经历促使他们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还有在五四运动时期成长起来的左翼青年学生;湖南以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生以及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等人

。这一代从新文化运动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他们普遍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大多数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理想的征途上,建党时的50多名早期成员历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大浪淘沙”,先后有21人牺牲或在革命岗位上病逝,16人因各种原因选择了脱党退党,但脱党后又恢复党籍参加革命工作的有5人,除此之外有8人被开除党籍,到革命胜利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4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经受住了考验,充分证明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也表明这个群体是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集中代表。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以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作为从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早期共产党人,他们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国家”、“抛家舍业干革命”,为革命斗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生命赞歌。无数革命先烈和党的优秀儿女传承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惜流血牺牲,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一大批先进的爱国知识分子和无数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为民、无私奉献铸就了红船精神的显著特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时强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我们党的建党初衷,和最根本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自创建之时起便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唯一宗旨。党的一切奋斗都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夺取政权,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建立新中国以后,巩固执政地位,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真是因为如此,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八千多万党员;从一个弱小的党成为一个伟大的执政党,并带领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三、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起,伴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共同构成了我党在曲折前进的征程中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船精神可谓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其他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正是红船精神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时至今日,红船精神仍然焕发着熠熠光辉。

红船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结成的特殊的观念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的方法论断,成功的经验总结,和具体而生动的工作方法,为我们在处理各种问题上提供了指导和方向。红船精神蕴含着党的建设的丰富经验,为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政治本色,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力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坚定信念、凝聚人心、开拓进取、合群奋斗,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四个全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新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带来了严重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域差距,加之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不断涌入,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传统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奢侈享受等腐朽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日渐出现在我们官员的身上,反腐倡廉工作迫在眉睫……面对这种种问题,弘扬红船精神显得尤为必要。只有不断学习红船精神,了解革命先烈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远离贪腐,从行为上拒绝奢侈;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一心一意的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才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公平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前改革由“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切入到制度层面、利益调整层面和自我革命层面等深层问题,触及了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强化权力制约等一系列“硬骨头”问题,越往后改,难度越大,越需要啃“硬骨头”。为了加速推进改革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群众都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全部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必须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识,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在改革创新中突破观念束缚、突破发展瓶颈、突破开放局限、突破利益藩篱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学习、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

为了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深刻的领会中国梦的真正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宗旨。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深入学习红船精神的同时,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不断赋予红船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四个全面”,动员和激发广大群众干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Animals Party下一篇:教师感悟随笔:评日记后与孩子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