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明清与近代部分

2024-07-06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明清与近代部分(通用2篇)

篇1: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明清与近代部分

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5)

明清与近代部分

明清部分

一、明代诗文

明初较重要的诗人是刘基和高启。明前期“台阁体”盛行期间,一枝独秀的是爱国诗人是于谦。“台阁体”之后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主张宗法杜甫,开明代拟古运动的先河。明中叶后出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反对“台阁体”诗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发起声势浩大的文学拟古运动。明末的不少诗人参加了抗清斗争,较有代表性的爱国诗人有陈子龙、夏完淳等。

明初较优秀的散文家是刘基和宋濂。刘基有寓言小品集《郁离子》;宋濂长于人物传记和记叙文,代表作为《秦士录》和《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反对前后七子文风的重要散文流派有“唐宋派”和“公安派”。“唐宋派”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文笔叙述平凡的事件和刻画人物。《项脊轩志》是感情深厚、真挚动人的代表作品。

“公安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代表。他们受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影响,提出“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创作以袁宏道的游记最出色。明末的小品文高手是张岱。他的《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都是传世的名作。

二、明代小说

明清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尤其是白话长篇小说。明清长篇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六大白话小说为代表。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明代戏曲

明代戏曲的主要是传奇,既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明中叶的三部著名传奇是:梁辰鱼的《浣沙记》,描写范蠡、西施的爱情故事,反映吴越两国兴亡;李开先的《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王世贞的《鸣凤记》,写本朝夏言、杨继盛等朝臣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两个戏曲流派: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强调戏曲的文采情感;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强调戏曲的音律本色。

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是汤显祖,他的最杰出作品《牡丹亭》代表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成就。

※汤显祖的《牡丹亭》

《牡丹亭》全称为《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记》,共五十五出。《惊梦》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她的心理刻画。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塑造杜丽娘形象的关键情节。是游园惊梦唤起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热烈追求美好爱情的性格特点。游园惊梦细致地刻画了杜丽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启迪下的复杂心理活动。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着重写她热爱自然和青春,却因初出绣房而娇羞的复杂心态;后三支曲子将她面对春景的惊喜和由此感发的对青春流失的无奈和不甘,展现得十分委婉动人。杜丽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的结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充分地揭示了杜丽娘复杂微妙的心理波动。

四、清代诗文

清前期的代表诗人是钱谦益、吴伟业和稍后的王士祯。清初,钱谦益首开“宗宋”之风,而吴伟业主张“宗唐”;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成为诗坛盟主的是倡导“神韵”的王士祯,和他同时而又可以并称的是学习宋诗成就最大的查慎行。清初作为明遗民的爱国诗人有顾炎武、吴纪嘉等。清中叶能开创新格局的诗人有袁枚和赵翼。袁枚论诗主“性灵说”。清中叶较有成就的诗人还有郑燮、黄景仁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句的作者是赵翼;“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诗句的作者是黄景仁。清初散文三大家指魏禧、汪琬、侯方域。《李姬传》《马伶传》是侯方域的代表作,《江天一传》《大铁锥传》是魏禧的代表作。

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形成于康熙、乾隆年间、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核心是倡导作文的“义法”。所谓“义”,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核心是当时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法”是指文章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雅洁。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传诵的散文名篇。

五、清词

清前期的三大词人是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陈维崧效法苏轼和辛弃疾、词风豪迈雄放;他词作篇什之富为古今词人之冠。朱彝尊作词推崇南宋姜夔、张炎,创立浙西词派。纳兰性德词风近似南唐二主,艺术成就最高。清中叶,张惠言强调词的比兴寄托、创立常州词派。

六、清代小说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素材多来自流传于人民群众中间的口头传说。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借花妖狐鬼,广泛地讽喻了社会现实,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进步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歌颂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蒲松龄的《促织》

写因为皇帝好斗蟋蟀,各级官吏纷纷进贡邀宠,里胥假机聚敛,造成民间家破人亡的惨剧。这一类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揭露了政治的黑暗。

蒲松龄的小说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一些优秀篇章中,作者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说所虚构的恍惚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小说的叙事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虽亦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有时还巧妙地融入白话成分,既不破坏总体的语言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说的对话难以摹写人物神情声口的毛病,这是很难得的成就。

七、清代戏曲

清初戏剧家李玉的传奇《清忠谱》将明末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的斗争搬上舞台,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反映市民阶层群众性政治斗争的剧作。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康熙年间的两部传奇:洪升的《长生殿》,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抒写南明亡国之痛。近代部分

一、近代诗文

近代文学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1840——1919)的文学。近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极为复杂,但基本内容是反帝反封建。

近代文学的体裁,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现代文学中所具有的各种文学样式,在近代文学中都已具备。鸦片战争前后的诗坛,一是“宋诗派”,二是张维屏、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张际亮等爱国诗人。龚自珍是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诗揭开了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序幕。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诗人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和理论主张,一度取得诗坛主导地位,重要诗人有康有为、梁启超、蒋智由、丘逢甲、黄遵宪等。黄遵宪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口号。

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中涌现出了一批革命诗人,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是秋瑾。梁启超是“新体散文”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新体散文,尤其是政论散文抨击社会黑暗、鼓吹变法维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积极进取精神;文风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强烈的战斗性与鼓动性,是适应改良运动宣传需要的产物。教学辅导(5)测试题

1、分析《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唱词的艺术特色。

2、简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分析《聊斋志异·促织》的艺术特色。

4、分析黄遵宪《哀旅顺》的思想感情和构思特点。

篇2: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明清与近代部分

宋元部分

一、北宋诗词散文

1、基本常识:

北宋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特点和南宋时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宋诗缺乏唐诗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是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因此,宋诗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宋诗和唐诗相比,也有创作风格的不同。大体上说,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用抒情方式表达,以情韵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胜。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浑厚博大;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实,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唐诗语言流丽;宋诗则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以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针对“西昆体”的流弊,发动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清除了“西昆体”的影响,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他们的创作也初步显示出宋诗的自身特点。

北宋后期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的诗人,创作了一批内容深刻、气象一新、境界独辟的诗篇,使宋诗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王安石和苏轼之后,出现了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此派因南宋初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之所以称为“江西诗派”,是因为此派创始人黄庭坚是江西人。“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整个南宋诗坛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学习“江西诗派”和反对“江西诗派”的论争。

词发展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据《全宋词》所载,宋词作品近二万首,作者一千四百余位。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等。北宋词至柳永而出现改观;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作家。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八位古文家。宋初仍流行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骈文,宋仁宗时,欧阳修主盟文坛,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与欧阳修同属“唐宋八大家”的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都先后参加了这场运动,并各自在散文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苏轼是宋代最有成就的散文家。各体散文都有很高造诣。(2)主要作品: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的词承袭南唐余风,多为抒写男女恋情和流连光景之作,婉曲深情是其主要风格特色。识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本词写一个远行者在征途上的感受,借闺中别情抒发离愁。本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以递近层深之笔加强感情的表达。上片开头三句,展开一派初春景色,是旅人途中所见。第三句承上启下,由春景过渡到离愁;春风已暖,原野上春草散发着香气,旅人正摇动马缰,走上征途。

四、五句写途中所感。这么美好的季节不能和所爱的人一同度过,却要离别远行,怎能不生离愁呢?这离愁不但没有因路远时长而冲淡,反而随着时空距离的加大而更深了,正像沿途的河流,无穷无尽永不断绝,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想再没有这样恰相吻合了。梅谢柳新、草熏风暖、春水迢迢,是乐景,用来反衬离愁,以情景的反差来增强抒情效果,打动人的心灵。

下片转换角度,就闺中人着眼写离愁。首二句刻画闺中人形象,以下三句是旅人设想的闺中人心里话。她说,不要上楼倚栏远望吧,能望到的不过是芳草青青的平原,即使望到平原尽头,又有青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已在青山之外,如何望得见呢?旅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爱人的离愁,又由爱人的离愁而想到她会登高望远,想到她明知望不见却仍要倚栏凝望,这样就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他的离愁,而且感情层层加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2)柳永的贡献

①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②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③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④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前赤壁赋》

①这是一篇散文赋,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赤壁是指黄州城外的赤鼻矶。因“鼻”、“壁”音近而讹,非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这一点苏轼是清楚的,但在本赋中他仍把这里当作当年赤壁大战之地,只不过是便于抒发内心,假借赤壁之名而已。识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解释:“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且夫:况且。造物:指天,大自然。无尽藏:这里指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适:享受、满足。

句意为:况且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可以随意耳听眼看,取用不完。这才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我和你且来共同享用。②这篇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当时他行动不自由,生活较困苦,内心很苦闷。他在文中借游黄州赤壁,驰骋想象,抒发了在谪居生活中,对人生的见解,表达了复杂矛盾的心情。

作者以水、月为例,认为对于宇宙、人生可以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去看:从变的方面看,盈虚、消长、荣辱、得失,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从不变的方面看,则一切都无增无减,没有变化,事物都是无尽的,而物各有主,不可强求。因此,人生应随遇而安,不必介意于生死、荣辱、是非、得失。这种齐生死、等荣辱、同忧乐、无是非的思想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成为作者在险恶的境遇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既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又包含了超脱和乐观的情怀。本文仅仅依托月夜泛舟的特定情景,借景抒情,因景喻理,使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章采用主客对话、伸主抑客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来结构全篇,以作者内心矛盾的展露、解决和感情的起伏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以写景为主,先交代与客人夜游,继而描写清风明月交织成的江山美景,然后写出主人(作者)由此而生的飘飘欲仙之感。用笔不多,却描绘出一幅恍若仙境般的明月秋江图,为以下的感情抒发和哲理阐发设置了背景。

第二层(二、三自然段)通过客人悲凉的箫声和对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之中。客人的议论,是在抱怨个人的无所作为,叹喟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渺小,其实反映了作者思想上悲观的一面。在客人的议论中,上文所描绘的清风明月的江山美景都染上了悲伤的色彩。如:“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用以渲染当年曹操被周瑜所困的情景;永恒的长江、明月成了他哀叹人生短暂的对立物;江上的清风在他听来也成了“悲风”,情、理与景物融合无间。

第三层(四、五自然段)主人仍从眼前美景立论,以“水”与“月”的例子,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为自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找到了支持,反映了作者思想上达观超脱的一面。听了主人的议论,“客喜而笑,洗盘更酌”,说明主人的议论胜利了。结果是主客都感到轻松愉快,烦恼烟消云散,表明作者思想感情上达观战胜了悲观。

③本文之所以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还得力于语言上的创造性。写景、铺叙都能抓住事物特征,用新鲜生动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言组合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句子骈散间行、韵散结合,流宕灵活,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感,与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阐说哲理等题材,都可写入词中,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词风格多样,尤其是他率先打破传统的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豪放词,具有一种恢弘豪迈、纵放不羁、亢爽劲健的气象,富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他另有一些词则表现出清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

二、南宋诗词散文

1、基本常识:

(1)南宋前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四位诗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南宋后期的“四灵派”和“江湖派”都以反“江西诗派”的面目出现。“四灵派”又称“永嘉四灵”,是指永嘉(温州)的四位诗人,因他们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称“四灵”。他们是: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江湖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该集中收录的基本上都是游食江湖的在野诗人的作品。宋元易代之际,诗坛涌现出了一批爱国的遗民诗人,文天祥是杰出代表。范成大晚年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就很高,使他在文学史上赢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其中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爱国主题。或抒发以身报国、驰骋沙场的慷慨情怀,表现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或无所畏惧地揭露、批判统治集团投降政策的罪恶和危害;或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以无限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陆游兼擅各种诗体,而以七律最为出色。

(2)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等。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豪放词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求典雅、重音律的词风,代表词人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宋元之际著名的遗民词人有周密、张炎、王沂孙、汪元量、刘辰翁等。

(3)南宋优秀散文大都根植于苦难而动荡的时代土壤。南宋前期能代表自己时代的散文作家当推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南宋覆亡前后,文天祥等人,满怀沉痛的亡国之感,和至死不屈的精神,发而为文,显示了宋代散文的最后光辉 ※《永遇乐》(落日熔金):

(1)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南方时某一个元宵节所作。识记:“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体会词中的今昔对比手法和以美景反衬哀情的手法。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其词多写闺情相思。金人入主中原,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其词转为抒发内心哀痛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2)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①感情浓烈,抒情细腻,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形象地反映生活感受。

②语言清新朴素,擅长从民间口语中提炼出个性独具的词语,音节自然和谐,雅俗共赏。

③词风以婉约为主,又有神俊建爽的一面。※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为唐琬而作的,也有人认为与此无关。后说近是。不管怎样,其中总是包涵了作者对人生的某种真切体验,才能把一对被阻隔的有情人的心理,写得如此感人。

陆游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对陆游的诗歌需要注意到一点,就是:陆游虽然自号“放翁”,其实正统观念还是较强的,所以他的诗歌无论表现报国的热情还是日常生活的情趣,大体上都是相当“纯正”而很少出格的地方;换言之,陆游在抒发感情的时候,显然受到理智的约制。因此,他的诗歌中的情感内容不够丰富复杂、活跃多变。这一点同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但性格不那么循规蹈矩而富于豪杰气概的辛弃疾相比,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2)辛弃疾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辛弃疾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束缚,壮志难酬,忧愤深积,于是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辛词深刻反映论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现实,抒发了希望抗金统一的豪情壮志,表达了有志难骋、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尖锐批判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误国。辛弃疾南渡后,有一半时间罢官闲居农村,他的部分作品描写了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擅长于农村题材的大词人。

(3)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①辛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调。他善于创造雄奇阔大和瑰丽奇伟的意境,作品中常常充溢着奇情壮思。同时他也创作了许多具有清丽、飘逸、甚至缠绵妩媚风格的作品。

②辛词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常用比兴寄托手法,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身世之感寄托在香草美人、儿女之情上,把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委婉。

③辛词的语言极具创造性。他有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继苏轼之后进一步打破了词与诗文的界限,善于熔铸经史、驱谴诗文入词,使事用典,往往随手拈来。

三、金元诗词

金代文学的突出成就是出现了杰出的大诗人元好问。

四、元代散曲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四位杂剧作家。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剧曲用于剧中的曲词,用于清唱的称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联缀而成的一套曲子。无论小令或套数,一般都须句句压韵,并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散曲和词都是以曲谱填词,但散曲与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散曲可以加衬字。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这支小令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阳图,于苍凉景色中,反映出旅人漂泊的愁思。作者精心地将一系列的景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末句以人物透入物态,融合画面,振起全篇,使画面给人以深远的联想。

五、宋元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用的底本,是宋代的通俗小说。宋代话本主要分为小说和讲史两大类。小说话本多是白话短篇,讲史话本多用浅显文言,初具长篇小说规模,是后代演义小说的滥觞。

六、元代杂剧

元杂剧的发展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杂剧的兴盛期。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康进之等。他们的作品都有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语言本色、雅俗共赏的特点。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窦娥冤》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其它如《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王实甫的《西厢记》也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此外,马致远写昭君出塞故事的《汉宫秋》、白朴写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梧桐雨》和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私订终身故事的《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根据水浒故事改写的《李逵负荆》等,也都是传世佳作。后期是元杂剧的衰落期,创作中心南移到临安(今杭州),不仅作家数量减少,而且思想性、艺术性也较前期逊色。后期作家追求辞藻工丽,失去了前期杂剧语言的本色美。此时期最优秀的剧作是郑光祖以浪漫笔调表现青年女子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斗争精神的《倩女离魂》。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体制特点是:

(1)结构。一般每剧四折,另可加一楔子,楔子或置剧首开场,或置折间作过场。

(2)音乐。用北曲演唱,每折的曲辞限用一个宫调。即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并须一韵到底。

(3)演出和角色。每折都包括唱、白、科。唱由一个角色(末或旦)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或作表情动作(科)。其行当角色,最基本的末、旦、净。末扮男角,旦扮女角,净扮“花脸”和喜剧角色。

(4)每剧结尾有“题目正名”,总括全剧内容,以末句为本剧题目。※关汉卿的《单刀会》

《单刀会》有一种抒情诗剧的特点。它的剧情很简单:鲁肃设宴约关羽过江,企图强迫他交出荆州,关羽明知其意,却不肯示弱,单刀赴会,怒斥鲁肃,智退伏兵,安然归去。剧中通过描绘关羽的英雄业绩、慷慨豪情,突出了英雄主义的主题。同时,作品也突出地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如关羽过江时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对于剧情并不重要,实是作者借剧中人物来抒情: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驻马听》)

历史的行程是惨烈的,而惨烈的历史转首成空,这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地方;但是,即使如此,英雄也不能放弃他们在历史中的行动,而必须在历史中建树自己的业绩,这是令人感到亢奋的地方。所以,这一段唱词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王实甫《西厢记》

(1)《西厢记》故事出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个故事曾被改编为多种文艺形式。王实甫《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吸取前人成果,精心创作而成。《西厢记》杂剧以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故事,在体制上是一个创新。

(2)本剧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思想感情。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次写她对张生离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在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3)本剧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这折戏主要刻画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作者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次井然,细腻感人。景物描写生动,曲词自然华美。

全折可分四层。第一层为前三曲,写莺莺在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以下八曲为第二层,写离宴上莺莺哀怨悱恻的离愁别绪。再下六曲为第三层,写莺莺即将离别的心情和对张生的叮咛嘱咐。第四层为末二曲,写莺莺与张生分别后留恋低徊不忍即去的悲痛心情。

在表现手法上,中间二层曲文侧重于直抒胸臆,开头和结尾的曲词将抒情和写景交融起来,既为全篇渲染了缠绵哀怨的气氛,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开始第一支曲子《端正好》就为送别的特定环境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点染。蓝天白云、遍地黄花、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红叶满林,这些色彩斑斓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暮秋的景色,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这种环境气氛既能勾起人的离情别绪,又能衬托出离别所造成的痛苦心情。经霜的枫林变成红色,这在为离别而痛苦地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看来,竟是被离别之人伤心的泪水所染红,不言而喻是血泪。客观的景物,既抹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又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最后一支曲子《收尾》以夕阳残照下的四围山色映衬离愁,并以夸张手法把离愁写成车载不动,将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的形象,耐人寻味。

全折文辞华美,妙语佳句层出不穷。其中《端正好》、《滚绣球》、《收尾》等曲文,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语言虽经雕饰,但不失自然本色。

教学辅导(4)测试题

1、简述苏轼诗歌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苏轼《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简述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分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的艺术特色。

5、简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6、分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艺术特色。

7、简述李清照词的成就。

8、分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9、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山怀古]》。

11、简述关汉卿《单刀会》的剧情梗概,分析本剧中关羽的形象。

12、简述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梗概,分析本剧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对莺莺心理的刻画。

上一篇:去游乐场玩作文下一篇:灵山县龙岗中学扶贫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