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

2024-07-22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精选6篇)

篇1: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分析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提出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方式,完善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途径

运动训练课程属于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运行训练课程体系要具有多元化与多样化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运动需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改革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

3.2学分制课程模式。学分制课程模式在选课的基础上,将学分作为计算单位量化学习成果,通过学分累积的方式衡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成绩,将选课、学分、平均学分融合在一起,形成评价指标,落实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我选课和自我管理,拓展学生学习时间的自由程度,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课程设计方式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形成一生一表的模式,提高成绩查询的便利性。在课程构建中,依据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将运动训练课程分为学分组成、学习内容、时间以及平均方式,量化各个课程指标,进而构建系统化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行初期将必修课程时间设置为2年,随着学分制课程应用和发展,在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渐提高后,将必修课程时间设置为1年,其余3年应用选修方式,潜移默化取替体育运动训练的强制性,进而实现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改革。

3.3俱乐部模式。俱乐部模式从本质上是对自主选修模式、学分制模式的补充和辅助,为了取替运动训练的强制性,在以上课程模式成熟发展后,逐渐应用俱乐部模式,这是我国大学体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俱乐部模式对大学体育教学硬件条件较高,在自主选修模式和学分制模式应用发展中,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为俱乐部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条件基础。在教练员自身素质方面,从引进、培训两方面入手,制定优胜略汰机制,完善进修培训方式,促进教练员的自我完善和自身建设,提高教练员综合素养。在会员活动方面,新入会员办理俱乐部证,凭证参加活动,遵循相关制度,限制会员参加活动次数,会员作为俱乐部主体,受管理权力,并参与到专题讲座中,综合理论和实践,提高运动训练综合质量水平。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得出:4.1现阶段,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存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限制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发展。4.2结合现状分析,提出调整课程内容、完善竞技制度、促进自我管理等措施,改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明确改革思路,保证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秀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周弘.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

[3]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1:94-97.

[4]黄晰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7,17:16-18.

篇3: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训练中的影响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西方, 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与训练方式, 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 让学习者通过挑战自我及团队学习的方式参与, 从而挖掘团队精神及完善个人品格。我国大学生因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 使得其个性张扬, 团队意识淡薄。高校作为一个社会人才的输送方, 其不仅需培养学生的各项知识技能, 还需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及进取精神, 提高其综合素质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新课程, 其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 还能对学生的心理、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二、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即一种锻炼培训方式, 最早起源于二战时间的英国, 从宏观角度来讲拓展训练能通过特定的训练方式, 增加参与者的意识见解, 培养身心, 提高精神毅力。拓展训练具有灵活性、适应性、挑战性、刺激性、开放性、趣味性、组织性及计划性。拓展训练并非简单的体育和娱乐, 其强调做中学,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去学习、感悟及提升, 其实以体验为主体, 以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其把个人挑战项目与团队合作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精神。

三、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拓展训练能最大的激发个体的潜能, 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 心理抗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其不仅让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还在精神上、能力上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故拓展训练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挖掘学生潜能

我国大学生入学之间的主要以学习、考试为主, 很少参与综合性质较强的体育训练中。因缺乏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各项潜能还有待开发。拓展运动中一些较难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大学生们潜在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了解到自身在团队的重要性。拓展训练能更好的让自己挖掘自身的长处, 从而更准确的在团队中定位。这种训练模式也能让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更加的适应社会, 并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定位, 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效的规划。

(二)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在大学期间学生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开创学生思维是现在高校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拓展训练能通过拓展分组拟定口号, 设置小组目标, 通过短时间任务式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协助的同时, 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生源来自四面八方, 因不同的生活习惯、成长环境及家庭背景使得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目前, 我国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抗压能力相对较弱, 而不同程度的压力会造成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 如焦虑、悲观、抑郁等。当今很多国家运用体育锻炼来改善学生的心理情绪, 拓展训练会挑战学生的竞争、对抗能力, 其艰苦的训练环境及紧张的氛围会有效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增加学生的意志力, 并在竞争中养成谦虚谨慎、沉着冷静的好品质,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

(四) 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当代大学生多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 具有较强的个性, 进入大学群体生活后, 不善于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是拓展训练中最重要的能力体现方式, 在某些项目中需要团队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团队合作中, 学生们会了解相互信任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会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中, 学生真实的体验相较于课堂填鸭式的讲解更能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意义。

(五)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单一的知识水平已不在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唯一标准, 大学期间人才的培养也从单一的知识水平的灌输转向多方面综合素质培养。拓展运动中各种训练活动能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运动技能、思想与道德修养、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与自愿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培养,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总结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增添拓展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 培养养创新精神, 完善人格, 陶冶情操, 磨炼意志,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活力和创新力, 而这种素质体现更是现代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所需。

参考文献

[1]罗峰, 赵亮, 辛阳等.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2011, (3) :187-188.

[2]李吴磊.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探索, 2013, (9) :65-66.

[3]韩来国, 吴俊英.体育拓展训练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7 (4) :160-161.

[4]宗有智, 常同礼, 秦翌雨等.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探究[J].价值工程, 2011, 30 (7) :264-265.

[5]赵小坤.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评《高校体育教学及其常见运动项目健身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5, (19) :后插11.

篇4:论大学体育能力的训练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

二、身體锻练能力的培养 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三、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

四、运动能力的培养 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 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篇5: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

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而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而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校要将体育成绩作为录用标准,同时学校要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成为了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将核心力量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力量训练

1.1核心力量训练的定义。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一为核心,二为力量训练。核心是指人体的躯干,人的躯干由脊柱骨盆和周围的小肌肉群组成,就人体来看,核心应该是指腰―骨盆―髋关节。除此之外,腹横肌、竖脊肌、腹直肌、腹斜肌、背肌下背肌和骨盆组成人的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即可以提高人的力量的体育训练,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定义为对人的腰―骨盆―髋关节以及其周围的核心肌肉群进行协调的一种训练方式。

1.2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保持活力的肌肉是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专业或者非专业的动作或体育项目都需要依靠肌肉来完成。人完成各种动作的发力、协调肢体和降低重心等都需要核心肌肉群的支持。核心力量强的人可以说是具有良好的运动天赋,它们可以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加速减速以及控制身体的稳定性。上述描述的这些不仅是对专业的运动员来说,对在校学生来说同样适用。现代大学生更喜欢宅在宿舍打游戏、玩电脑,而不喜欢出去活动,所以,运动量越来越少。在这种现状之下,将核心力量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体育课的目的不同于其他项目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成绩,而是为了让大学生强生健体。大学体育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

2大学体育教学核心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配套的器械资源。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更新,还应该进行实践,将核心力量训练落实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但是如今在大学校园之中,教师和学生虽然在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但是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十分依靠训练器材的训练方法,在缺乏相应器械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完全合理的实践的。而现在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缺乏,缺少体育器械,现存的器械性能无法满足训练需求。没有相应的器械和资源,核心力量训练很难在大学体育教学之中有效的实施。

2.2没有完善的教学模式。虽说现在有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是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完善和严格。在现代教学方式和科学的教学内容之下,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重视。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求学校能够提供一种合适的环境,能够适应其发展的教学环境。而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还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改革的形式化,现在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情况对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大学体育课中的实施造成了严重的限制,让这种方法难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顺利实施。

2.3核心训练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针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情况,各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主要是教师等教职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思想高度在提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同时高校学生的觉悟也在提高,学生自己也在不断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体育课的体育教学就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需求说明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而学生的兴趣正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动力所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限制了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体育教学中强化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应措施

上面我们分析了核心力量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存在的问题,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缺乏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核心力量训练无法有效实施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下是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3.1强化训练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核心肌肉群,为吸引学生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兴趣以及认同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亲生体验核心训练方法的基础训练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感知核心训练方法对自己身体带来有效的、实际的强身健体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核心力量训练带来的好处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加强体育锻炼。例如,大家都知道在跑步之前老师都会要求大家进行拉伸,即慢跑、压腿等动作,通过这些准备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自身肌肉的变化,对自身的身体情况和活动机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做拉伸和不做拉伸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跑步运动,比较两种情况之下身体的变化和反应,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加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认同感。

3.2配备相应的器械和专业的体育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前面已经提到,核心力量训练需要相应的专业的体育器械,除此之外,专业的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做到,第一,购进相应的、专业的、先进的器械,同时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的对这些器械进行排查、维护和更新。第二,学校应招聘对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熟悉的、专业的教师,同时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器械充足的情况下,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训练量,旨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有效的训练。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交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应到学生正确、积极、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3.3以学生为主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现在大学的体育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能够将教学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有一个了解。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身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训练项目以及不同的训练强度。这样既有利于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能让核心力量训练的实施更加高效化。

4结语

通过以上的阐释,我们知道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有重要意义。虽然核心力量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专业的分析,从不同的方面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彬,刘斌.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146-150.

[2]解正伟.辩证系统观下核心力量训练相关问题探析[J].体育学刊,2016,23(5):122-128.

篇6: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

一、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研究的意义

现今的学校之所以开展体育课,就是为了不断的增强学校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培养全面的“四有”人才而奠定基础。而我们所谓的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伤。所以,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彻底的消除这种现象。学校开展体育课的本质目的在于增强现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在课堂上逐渐掌握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实际上,大学生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是否做足了准备活动,以及是否正确掌握运动的正确技术和运动服饰与器材的应用。医学资料表明,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部位都在学生的踝关节、腰部、膝关节、肘骨节等等这些常用的活动强度高的承接关节。这些关键关节的损伤危害众多,如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与保养,势必会导致伤口的恶化或是病情的加剧,甚至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由于学生们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准备活动以及服饰的多样都使得运动的损伤率大大提升。再加上,没有专业的老师从旁协助,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又低,使得损伤问题更加严峻。因此,良好的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发生的损伤进行适当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二、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运动医学的知识。由于课余体育训练没有专业教师的知道,学生又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运动医学的知识,使得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低下,缺乏前期运动的准备工作。对于已产生的运动损伤又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使得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时常发生。

(二)训练缺乏科学性,运动量过大。由于学生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的运动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多数学生的训练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着自己的心情进行训练,这就使得训练缺乏统筹的管理,导致了学生运动过量,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三)准备活动不足。由于大学生大多数都是活泼好动,身强体健,往往认为自己不用做任何的准备活动就可以进行体育训练,这种心态的普遍存在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增加的`原因。 (四)运动内容安排不合理。由于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完全是因人而异,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运动的内容千奇百怪,没有合理的统筹性,使得运动损伤大大增加。

(五)运动技术问题。由于学生缺乏专业导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运动时,技术动作不熟练、不规范、技术动作错误和违反运动规律,增加了运动的损伤。

(六)其它原因。由于每个学校的资金与运动场地、服饰、运动器材、气候均不同,使得学生的运动环境也不尽相同,不达标的体育环境势必导致了运动损伤增加。

三、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增加运动医学在校的传播。作为大学院校,学校要高度重视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卫生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损伤意识,让学生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合理安排运动量。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运动时间表时,要有科学针对性,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进行运动的统筹安排,减少训练的运动损伤。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学生一定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学校的教学在体育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运动保护意识,把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灌输给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的活动特点,相应的采用适宜的准备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各部机能中枢的兴奋性以保证运动时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合理安排运动内容。学生要合理安排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机的提高学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学生要科学额的遵循自身的特点,采取有机的运动结合,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五)增强体育的技术含量。学生在做每个运动之前,要对这个运动进行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要认真学好动作的要领。

(六)增强运动的硬件设施。学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运动意识的同时,学校也要不断提升运动器材的设施,加强场地器材管理,重视陈旧器材的维修。

四、结束语

上一篇:伤感唯美哲理句子下一篇:小兵张嘎读后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