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2024-07-07

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通用8篇)

篇1: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哈工大(威海)工程学习小组

【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对礼仪方面认知、态度、执行度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的“知礼而不习礼”问题与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模式、社会风气、人生观、社会观等息息相关。要想改变现状,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不溺爱、不放纵、不浮夸,倡导文明用礼,知礼并习礼,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促进大学生真正地成为国家栋梁,内外兼修。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礼仪现状;对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礼仪是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想要成功所必备的。礼仪修养可以衡量人的气质、文化、知识水准、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视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礼仪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尤为重要。良好的礼仪表现有利于展示自身的优秀素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校园中,我们不时能感受到身边的不和谐:餐厅中随意插队,宿舍里垃圾乱丢,见到老师时的无视等等。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不容乐观,社会上质疑与批判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在校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和“忧点”。于是我们开展了这次对大学生礼仪行为和礼仪意识情况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力求寻找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改变现状。

一、对大学生“知礼而不用礼”的现状调查

在最近几个月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程学习小组对本校大学生在礼仪认知、执行度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以大

一、大二年级学生为主。调查方法采用了调查问卷、样本分析、网络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12 份,回收率达 91.56%,且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一)礼仪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比较有限,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有一些失礼的行为,但是好的方面是大部分同学能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失,只是缺乏一些外在的礼仪指导。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礼仪的具体规范并不是很了解,表示完全了解同学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3.80%,甚至还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另据采访调查得知,在这些完全了解礼仪知识的人群中,对礼仪知识也只是限于一些常规的礼貌、礼节,系统的礼仪知识仍然相当缺乏。其实有很多大学生还是比较注意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的,在平时很少失礼,这在调查结果中占了63.2%,但仍有接近四成的同学经常失礼或拿不准哪些是失礼行为,这说明礼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

同时,从表中我们还能发现,大学生也并不是不在乎自己的文明表现和外在形象,有将近78.1%的同学认为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觉得学校应该多多开设讲授礼仪知识的课程来供学生学习。另外,十分注意自己平时的礼仪行为的学生有116人,占67.5%,表示比较关心的有52人,占31.7%,而毫不顾及的同学只有3人。这说明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礼仪修养还是有要求的,但还不能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体现在生活中,没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二)礼仪实践情况

而在礼仪实践调查中,大部分同学对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了反感,这反映出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

调查显示,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过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的不礼貌行为;而大学生们对于发生在课堂内的一些无礼行为的反应是强烈的,如提前占座却迟迟不见人影、上课吃东西、说闲话等,这在调查人数中占73%;也有一些大学生在作息时间内在走廊或寝室内制造噪音而影响同学的正常休息,调查发现38%的受访者对于不打扫寝室卫生,私人物品乱摆乱放的行为表示了厌恶。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行为造成了寝室混乱,甚至还影响了寝室和谐。此外,随意翻看他人的私人物品、经常爆粗口、在寝室内抽烟等现象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同样反映出礼仪素养的缺失,既给他人带来了烦扰,也使自己形象受损。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存在着不容轻视的不讲文明、不守纪律、不尊重别人等的不良现象,不过大多数同学在表示厌恶的同时能告诫自己不要这样做,由人及己,懂的反省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能力正在提高。

(三)礼仪教育情况

针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明显匮乏,缺乏重视和常态化,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推进。

礼仪教育通过对礼节、仪式等程序性的灌输,教会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进而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因此,礼仪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引导以及大学生们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礼仪素养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问及“礼仪教育在高校难以推广的原因”时,认为“学校不重视”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8.8%,这说明学校确实在这一方面有缺失,还有提高的空间。并且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觉得“礼仪问题”是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影响下产生的,可见,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都欠重视,不够系统化和常态化,效果并不显著。而要养成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熏陶和引导,大部分同学希望学校能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之余获得更多的礼仪指导和教育,多举办教育性讲座或开办相关选修课,更深入的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和培训,这在受访者中占了68.3%。

二、原因分析

从调研结果中看,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情况并不乐观,在意识和行动上都有礼仪缺失的现象。笔者在调研分析后,归纳出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欠缺

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并没有建立兄弟姐妹间的伙伴关系,独占家庭中的一切,就更加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家长又对孩子疼爱有加,甚至溺爱,过度关心孩子的生活,无论如何都要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礼仪修养本应该是从娃娃抓起,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大旗,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专长的培养,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教育训练孩子的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心、意志力„ „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过于放纵,导致孩子长大后行为散漫;不懂礼让,也不会承担个人对家人、他人及所在团体、社会应有的责任,不懂得关爱和感恩。

(二)学校的影响

学校对如今的大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大多是轻德育重智育的应试教育。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挥杆下,升学率依然放在了各学校发展的第一位,所以德育环节相对薄弱,思想教育课往往以灌输为主,枯燥无味。更何况礼仪教育的价值在于实践,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学校德育教育的矛盾正在于此,实践与理论相脱离,造成知行不一的现象。而通过调研也恰恰反映出这些问题,受采访的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合能够注意到一些礼仪问题,而在寝室等相对私人的空间则会出现更多的礼仪问题。这说明 “知礼行礼”的观念只是流于形式而非深入人心。

(三)社会对礼仪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九零后,是伴随中国崛起最快的几年成长起来的。在疯狂追逐GDP的社会大风之下,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被浸染的唯成功至上。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其他东西漠不关心甚至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而这恰恰体现在礼仪交往方面的缺失。

功利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了浮躁的风气,忽略与周围同学,朋友,师长之间应有的礼仪。比如为了抢路快行而相互推搡,在公共场合嬉戏打闹发出很大噪音而影响别人。等等这样的事可能都是因为社会风气浮躁,唯成功至上的思想造成的个人自私,与急功近利。

三、建议举措

知书达理,以礼待人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中存在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其素质优劣将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总体水平。而一个文明道德水准与知识技能水平严重不均衡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改善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文明礼仪水平,家庭,社会,尤其是学校,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施行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可以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并纳入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教育。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把重礼守礼的观念植入到学生的内心, 引导大学生养成重礼仪、讲礼貌的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开设“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面试礼仪”等专门礼仪课程,进行一些专项礼仪的培养和训练,指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大学生要逐渐学会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既能“知书”,又能“达礼”。

(二)开展形式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营造文明氛围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仅仅从理论上进行规范和引导,只是让大学生在理论上知礼,还不能够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行礼。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校团委和学生会、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校报、广播等途径展示名人礼仪事例,树立文明榜样,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组织小品、情景剧表演,聘请礼仪专家学者举办礼仪讲座,弘扬文明礼貌之风,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学校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增进学生的自我修养。

(三)将学生礼仪表现纳入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自律”和说服教育,学校也需要制定系统的的礼仪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并把学生礼仪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定、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中,必要时还要对不合礼仪的行为作出惩处,做到教育与奖惩相结合,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制度的推行,即使不能彻底根除大学生的行为陋习,但也可以逐渐减少和消除一些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自觉朝着知礼、守礼、行礼的当代大学生形象靠拢。

(四)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社会风气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积极组织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绿化城市、美化城市蔚然成风。但人们的文明程度是否普遍提高了呢?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创建文明城市,硬指标重要,软指标更重要。人的文明程度就是一个软指标,我们怎样让人更加文明,人的礼仪修养、综合素质如何得到更大提升,这是问题的根本。因此全社会要加大宣传文明礼仪的力度,大力倡导礼仪,要持之以恒,要建立起激励人们做文明市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让人人都很自然的、自觉的来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形成社会风气,让一些无礼行为、不文明现象没有条件、没有土壤、没办法滋生。如此一来,身处社会的大学生都能受到感染,自觉朝着知礼行礼的方向提升自己。

家庭的溺爱、学校教育体制的忽视、社会不良风气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文明礼仪方面的认知及执行度,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放纵,任由问题随意发展。这是现在在校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解决,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去重振社会风尚,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知礼并习礼。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探究_葛仲夏;[2]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_王静;[3]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探究_刘洋;[4]社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_刘文杰.[5]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_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情况的调查_姚礼萍.

篇2: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对川硐镇青岛第一希望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问卷”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学生对自身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不够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礼仪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美誉,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种种影响,导致当今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文明礼仪素质低下,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们的社会、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认识还过多地集中在知识、技能的层面。在我们的校园里,上完课学生蜂拥而出、教室里桌椅东倒西歪、上下楼横冲直撞、大型活动之后地上一片狼藉等现象比比皆是。社会上也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对孩子进行礼仪培养的不和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进行“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力图使学校的教育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入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态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步伐。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碧江区川硐青岛第一希望小学六

(一)班全体学生,共37人。

2、研究方法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问卷式进行。发放37份,回收37份,回收率100%。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小学生家庭礼仪方面的现状;小学生社会礼仪方面的现状。

三、研究结果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学校文明礼仪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遵守。譬如,在学校看到老师,你会经常问好吗?我校有92%的学生会主动问好;在同学之间相处时,大部分学生相处能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不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原谅他人,例如,有人不小心打了你,你会怎么做?只有43%的学生表示不会介意;当遇到同学之间打架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事不关己,只有少数学生劝阻或告诉老师。学生礼仪表现突出的方面,得益于学校的日常教育。但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礼仪的缺失,比如,遇到同学之间打架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事不关己。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在校的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

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德,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多年来,该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大力弘扬“面对垃圾弯弯腰,我为环保作贡献”和“诚实做事,诚信做人”的美德。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97%的学生有良好的购物习惯;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看到地面上有纸只有19%的同学会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加强社会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明礼、导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爱护环境的思想,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美德。同时,我们还

将一如既往加强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等诸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和同情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一般地说,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因此,对大多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只有32%的学生家长能够在其孩子面前以身作则,41%的学生家长能够对其交友情况进行指导,很多家长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没有给孩子健康成长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所以说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四、讨论与思考

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是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优良的学习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寻找方法和对策,具体如下:

(1)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了解,注意时效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注意观察,发现小学生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并做好记录、登记,然后探索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对具体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纠正。(注意不文明行为尽量不责任追究至具体某同学,否则不利于长期实行,而此做法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全面、及时引导好学生。)

(2)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根据《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3: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一、高校礼仪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09年6月至10月, 研究者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教育现状展开了调查。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发放与访谈两种方法: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涉及高校12所, 回收问卷594份, 有效问卷586份, 有效回收率为97.7%;并对2名著名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师、9名高校人文素质教师、30名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访谈。

(一) 关于礼仪教育的认识

就礼仪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言, 被调查者中, 认为礼仪知识不重要的仅占6.7%, 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礼仪素养方面尚需提高, 认同在大学里必须开设礼仪类课程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7.8%。在其后的访谈中, 作为有着25年教龄的高校人文素养教师A在提到当今大学生礼仪修养时就感慨道:“现在的大学生礼仪修养方面日益淡薄, 一届不如一届, 校车上就常有学生占着座不给老师让座的现象。”已毕业的200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B在谈到自己求职历程时这样说道:“细节决定成败, 找工作的时候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礼仪素养很重要, 我有几次的求职失败直接和自己不佳的礼仪表现有关系。”确实, 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礼仪素养在求职竞争中的地位也逐渐被重视。

调查结果说明, 大学生认同礼仪教育, 明白其重要性, 并能认识到自身礼仪修养的不足, 有提高的愿望。

(二) 高校礼仪教育现状

随调查而进行的社交礼仪常识测试, 学生平均得分为71.8, 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值, 以其中“电话礼仪中, 事情谈妥后, 应该由谁先挂电话”为例, 错误比例就达到88.2%。49.5%的学生表示曾因为自己礼仪上的不周而造成过不好的情况, 48.3%的学生曾在举止礼仪上被别人提出过批评, 40.6%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礼仪方面总体不乐观, 需要改进。

在高校教育管理者及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求职过程中, 礼仪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某著名合资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师在提及招聘过程中遇到的大学生礼仪素养问题时, 颇有感触, 说:“现在的大学生在礼仪修养这一问题上很淡漠, 过于追求英语、计算机之类的等级证书, 而忽视了最根本的自身修养的积累与提高, 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确实, 在求职过程中, 礼仪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 “它往往体现于求职者的应聘资料、语言、仪态、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 是求职者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对于能否实现求职者的意愿, 能否被理想单位录用起着重要作用”[2]。实际求职过程中, 很多大学生因为欠缺相关礼仪素养而错失很多良机。尽管, 在每年求职高峰期, 部分学校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求职指导讲座, 但毕竟是杯水车薪, 且学生缺乏长期礼仪素养积累而流于表面形式的展示, 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高校礼仪教育呈现出薄弱状态。对于促进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礼仪与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及实施, 目前还很欠缺, 尚未形成相关的礼仪教育体系。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C, 在谈到大学生礼仪素养时说:“我们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 但是没有这样的学习途径, 尤其是我们工科生更是如此。”确实,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77.5%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礼仪类课程, 在这类学生中, 理工类学生占了58.4%, 文科学生中也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专业如行政管理、高级文秘等专业开设了“公关礼仪”等课程。60.5%的学生表示很少有接触礼仪知识的渠道。

综上, 在调查中, 我们可以明确感觉到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普遍被大学生认识并接受。但是, 显示的种种数据都指向了一个事实:高校礼仪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系统、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实施, 高校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 切实开展高校礼仪教育, 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是摆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联系调查结果, 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入手, 在对高校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校礼仪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 大力宣传, 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 从大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 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礼仪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 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提高心理承受力;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 提高文明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实际上, 对于礼仪修养, 从小学阶段至大学阶段的相关教育单调而概念化, 流于外在形式的强调, 忽略了礼仪修养的本质与重要作用。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为什么要进行礼仪教育、怎样进行礼仪教育理解不深;而学生也只是片面地将礼仪理解为见面问好、排队等形式上的宣扬。因此, 要加强高校礼仪教育, 就必须加强宣传工作, 强调礼仪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使全社会重视礼仪教育。同时, 对于学生, 要强调礼仪教育的目的, 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礼仪素养的重要性, 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努力提升自我的礼仪修养。在具体实施上, 注重从大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教育入手, 摒弃口号式、概念化的宣扬, 切实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 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作为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 更应该强调为人师表的示范性与教育实施的技巧性。教师的外在举止、衣着、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关注和仿效的对象, 高校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礼仪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 学校和教师都不应一味地强调学科成绩, 应该把礼仪修养等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生评优等的考核标准之一。

(二) 开设礼仪素养课程, 与人文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

随着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被逐渐认识, 并必将对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产生影响。但在实际调查中, 77.5%的学生表示没有学习过礼仪类课程, 此种现象在理工类学生中尤甚。60.5%的学生表示很少有接触礼仪知识的渠道, 仅有7.4%的学生表示接受礼仪知识的途径来自于课程学习, 这无疑点出了现今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礼仪教育需要相关课程的支撑, 课堂学习对于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同寻常。目前的高校礼仪素养课程教育局限于诸如“高级文秘”等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 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 故而, 在课程设置时应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普遍需求。对于特定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文秘等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社交礼仪”或“公关礼仪”单一课程的设置, 应拓宽范围, 将涉外礼仪、公务礼仪、日常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知识都纳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 应广泛开设系列的人文公选课程, 如“现代社交礼仪”、“跨文化交际礼仪”、“实用公务礼仪”、“形体与礼仪”等课程, 让学生按需自由选修。同时, 辅以人文素养类课程如“民俗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演讲与口才”等, 加深学生对礼仪素养课程的理解。

(三) 开展多项礼仪活动, 创设良好校园人文氛围, 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校园良好人文氛围的创设也是高校礼仪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稳定的、潜移默化的, 在加强文科课堂教学的同时, 不可忽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学校应该加强校园良好人文氛围的培育, 多组织一些礼仪素养讲座、活动, 诸如可由团委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文明宣传月活动, 让大学生切实感受礼仪素养的真实性与重要性;也可以罗列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礼仪缺失点, 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 积极支持相关人文社团的创建和发展, 为高校礼仪教育构造出和谐、明快的人文氛围, 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此外,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 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提高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 除以身作则外也需要要多加宣传, 以此促进学生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

对高校礼仪教育现状的关注、应对及系统的策略研究必将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关注的重点, 也只有真正重视礼仪教育, 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交、公务礼仪包括涉外礼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增强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明伟.礼仪教育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N].中国教育报, 2008-8-4.

[2]王奕.论求职过程中的礼仪素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 (3) .

篇4: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人际交往。而在人际交往中各种礼仪必不可少。所谓“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在大学期间,进行礼仪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十分必要,并且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892.26

一、仪修养的概述

1、礼仪修养的内涵

礼仪修养的内涵礼仪,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就是礼节和仪式。它具有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与差异性。修养是指一个人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另外还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礼仪修养一词,便是礼仪与修养的结合,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貌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

2、礼仪修养的价值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社會,是信息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团体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接触和往来越来越频繁。不仅仅只是从前的政治军事往来,现在更多的是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各式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交往。我们身边不仅生活处处需要适当的礼仪方式,在我国走出去的过程中更是需要礼仪修养来达到满意的目的与效果。从这里来看,加强礼仪修养的价值显而易见。

3、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首要的便是可以弥补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缺失。加入礼仪方面课程,可充实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其名副其实。我国现在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等,若是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提高上来,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将指日可待。大学生能沿袭从古至今发展而来的礼仪准则,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愁无人继承。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不容乐观。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比较规范,但是他们对于自身礼仪修养的满意程度较低,而且对礼仪修养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其次,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着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大学生想要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但是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平台与途径,从而放弃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此外,当前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学习的引导有所欠缺,大部分家长与学校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对礼仪修养持漠视的态度。

三、大学生礼仪修养对策

1、开展专业性培训,充实学生的礼仪修养知识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在礼仪修养方面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对礼仪修养方面主修课程的开设比较欠缺,尽管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礼仪课,但也是作为非重点课程而存在的,对学生的礼仪修养不重视。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对现存的课程制度与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可以设立相关的礼仪修养与德育培养的相关课程,而且还要对相应的教育形式进行评价,从而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健康合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可以开设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穿着礼仪课程等,而且还要邀请专业的老师与教授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与可行性。

2、礼仪教育走进课堂

学校是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最重要的地方。各个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采用切实有效的课本,安排相关课程,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在选用教材时,应注意内容全面、符合实际。我认为其教材至少包含形象、仪态、见面、沟通、位次、面试、涉外等几个方面,与社会实际相呼应,例如,在着装礼仪中,应根据实际,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着装要求。在面试礼仪中,具体到面试时的敲门、站姿、走姿、坐姿等各个细节。除了理论教育,各高校要适当安排一些礼仪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离不开学校的正确指导,学校在平时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抵制不良风气的不利影响。

3、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组织相关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质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礼仪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应开设专门学习礼仪的课程,多举行有关于礼仪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礼仪课堂和有关于礼仪的活动中。可以让全校师生一起寻找在礼仪教育、人际交往方面做的不到位和有欠缺的地方。可定期组织关于礼仪教育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4、积极监督不文明行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有效的规范制度能够对不文明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监督,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文明自觉,那么文明礼仪修养的形成则任重而道远。因此,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监督很难改变诸如过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的现象。因此在学校中应该积极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这样对校园和谐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制订相应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进行宣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5、加强高校教师、辅导员老师的道德礼仪修养

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大学生眼中往往是最重要的,倍受学生关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意教师的每一言和每一行,并且会加以评论。教师的好的言行举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瑕疵的礼仪教育也会误导自己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爱护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和会对其他

人造成的影响。

6、营造积极践行礼仪的校园氛围

“讲文明,树新风”的礼仪实践活动应该在校园内积极开展,通过这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礼仪修养知识。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宣传栏贴一些文明小贴士,或者在宣传屏幕中播放礼仪示范的节目,使学生能够认真践行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文明用餐以及节约水电等这些小事,从而在学生的思想中种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结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加入,但是不尽人意的现状需要我们一起改变,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所以,让我们一起聚焦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做一个具备礼仪修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艳.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6):159-161.

篇5: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礼仪的重要性。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于2011年6月对一中、二中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一中、二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及状况报告如下:

表一:一中、二中文明礼仪调查

校园中看到垃圾,在没人在场时,你会去捡吗?

A会

一中69.8% B偶尔

一中30.2% C不会

一中0

二中32% 二中58% 二中10%是否有闯红灯、骑车带人、跨越隔离栏等违规行为A没有 一中96.2 B偶尔

一中3.8%

C经常 一中0

二中46%

二中52% 二中2%校内、外见到老师是否主动打招呼

A经常 一中86.8% B很少

一中9.4% C没有 一中3.8%

二中48%

二中52%

二中0

你座在里面,出来时跟同桌说

A对不起,让一下

一中90.6%

B走开,让我走 一中0 C不说话,硬挤 一中

9.4%

二中68%

二中16% 二中16%

有人不小心打了你,你会? A打他一下 一中

3.8%

B要对方说对不起

一中16% C微笑一下不介意

一中81.2%

二中34%

二中32%

二中34%

上下楼你会

A大声说笑,唱歌

一中0% B靠右行,慢上慢下

一中

81.1%

C快走,赶时间 一中

18.9%

二中6%

二中26%

二中62%上公共汽车时你经常

A遵守先下后上

一中45.3% B抢着上车

一中0% C让别人先上

一中54.7%

二中54%

二中12% 二中34%

观看演出时,表演结束后 A热烈地鼓掌

一中

94.3% C不鼓掌 一中5.7% C不好就喝倒彩 一中0%

二中82%

二中12%

二中6%

路上或车上,你手中有垃圾你会

A乱扔 一中0% B找没人地方扔 一中0% C放到垃圾筒里 一中

100%

二中18%

二中20%

二中62%

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你的看法

A违纪不可为

一中100%

B经常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中0% C被别人欺负,我肯定会还手

一中0%二中40%

二中24%

二中36%

从上表可知,有69.8%的一中同学在校园中看到垃圾会主动拾起来,说明一中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而二中只有32%的学生会主动拾起来,而58%的同学则只偶尔会,甚至还有10%的同学不会捡,由此可以看出二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一中有96.2%的同学没有违

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而二中同学则有54%的人有过或经常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有86.8%一中同学能主动与老师问好,而二中同学则开始忽视礼貌问题了。有86.8%的一中的同学、68%的二中同学从里座出来时会对同桌运用礼貌用语,而在面对有人不小心打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办时,81.1%的一中同学选择微笑一下不介意,分别有34%的二中同学选择打他一下和不介意,由此说明,二中学生做事比较冲动,而一中学生能遵守老师的要求。有81.1%的一中学生上下楼能右走慢行,62%的二中同学有人时右走慢行,无人时则随便走;而对公共汽车这个问题,一中学生100%的能做到遵守先下后上或让别人先上的原则,二中同学则有84%能做到;对于观看表演后四二中分另有94.3%和82.7%的同学能尊重表演者热烈鼓掌,只有6%的二中学生存在喝倒彩的现象。对于处理手中的垃圾,一中学生做的比较好,而二中学生则出现了18%的乱扔现象。在处理同学之间打架斗欧等暴力行为时,100%的一中学生认为违纪不可为,而二中则有60%的同学对此不重视甚至采取还手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二中的同学被动性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注意,去积极的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三、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三、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中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出现了反复现象。

中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就会有波动,中学生的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甚至有的学生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对还是去做。因此,对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不但是耐心,而且是毅力,做到持之以恒。

2、中学生文明礼仪存在着性别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男学生的礼仪行为普遍不如女生,其根本的原因是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差异。调皮好动、思想活跃的男性多,温文沉静女性多。这只是性别上的差异而不能定义男生不如女生,但却说明了男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要难于女生。因此,我们要针对男女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发展性。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不如低年级孩子那么大方自如。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悉的人又没感情,运用起来又不大自然。但这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

篇6: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素质 现状 措施 正文: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整个社会文明直接的、间接的和全面的表现,包括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礼仪是人类社会自己交流的语言基础,是人类与自然界交流的重要内容;礼仪规范了基本的社会秩序和规则,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往的基本工具和重要内容。可以说,礼仪它是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我国社会现在正是处于价值转型的时期,公民的礼仪水平整体上还很低,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是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骄傲,无论是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还是在道德、品格、修养等方面,都应起到表率的作用,来引领知识创新和影响他人素质,争取当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差不多都是80后和90初的孩子,他们都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起来的,是具有特殊性格的新一代,他们是独立的、开放的、对新的事物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很强的创新意识。是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在礼仪方面应当具备更高的素质,然而,遗憾的是有些大学生不但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知之甚少, 而且在行为上常存在礼仪失范现象: 1.缺乏对个人形象美的正确认识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因此人们对于美的标准的定义和理解各有千秋。但是作为大学生,不仅没有客观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定位,而且还去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与前卫:发型奇异、浓妆艳抹、服饰松垮古怪或过于暴露等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 此外,尽管大一入学即进行了相关的军训活动,但许多学生的观念里面依然认为站姿、坐姿随性慵懒才是符合潮流, 因此校园里也常常见到缺乏朝气、行动拖沓的学生。这些行为表现都十分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2.缺乏作为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意识

在大学里, 迟到早退、上课随意接听电话,吃东西,聊天,抄袭作业及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个人的学业缺乏必要的重视;同时对任课教师也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自律与纪律意识淡薄,对校规校纪视若无睹。3.缺乏必备的公共道德意识

教室的课桌文化、墙壁文化流传已久;随处乱扔杂物、公共场合过于亲密;上下公车拥挤抢座,从不让座,不守交通规则;对长辈、亲友不会问候,不懂谦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等现象比比皆是。4.缺乏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

80后和90初的一代在成长中拥有比以前一代更多的呵护,自我意识的过度强化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只从自身需要出发,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考虑集体的利益;遇到问题往往追究外界的因素,很少从内因着手;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人际关系渐趋恶化。缺乏网络文明道德。信息快速大发展的21世纪,电脑和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娱乐、休闲的崭新领域,网络人际关系也随之出现。作为对新事物敏感且迅速接受的人群,大学生们在网络这一新领域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礼仪缺失的问题,网络上的恶意谩骂、网络欺诈、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或暴力图片、利用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时有发生。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缺失的原因

(一)礼仪知识的缺乏和提高礼仪修养的意识不强

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关。礼仪修养严格说来应该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趋势,使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专长培养,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道德教育抛落一旁。家长们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就会对孩子像众星捧月一样,对他们百依百顺,不管孩子在其他方面是否缺失,他们都置之不理,不在乎,这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造成孩子有一个不健全的心理。有些成绩好的同学专横跋扈,骄傲任性;有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平时受不到重视,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压抑、懒散、不思进取的心理。这种对教育的扭曲,这种只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观念,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后果。回顾一下我国的教育历程,从小学到大学,就没有把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来训练。这当中必定有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但是在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这样的问题再不得到重视,再不亡羊补牢,那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事情啊!大部分的大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心里根本就没有要提高礼仪修养的意识,他们只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情,是没有关系的。

(二)各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存在差异,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

本科和专科院校的教育重点放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理论知识的上面,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高职和师范类院校就不同了,尤其是高职类院校,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重点是放在学生未来将面临的职业需要上,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误区,造成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也不能取得实效。这也是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一些活动,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项专长,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促使其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建设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弊端,再加上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使很多人变得非常现实,显性利益驱使人更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对礼仪修养这样的隐性利益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人们对礼仪修养不屑一顾,有的甚至讥笑、讽刺挖苦。再加上历史遗留的一些政治经济理念的影响,使得讲究礼仪修养、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四)就业压力,动摇了一些大学生成人成才意志,阻碍了礼仪修养培养教育的推进

当前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有些抬头,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社会上有“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虽有些消极,但能说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环境、就业岗位不容乐观。这种就业压力导致有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成为不好好学习,不思进取,对什么都没兴趣的理由。因此有的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想普及礼仪知识的教育和训练非常困难。除一些特殊专业外,一般开设此课程或有关礼仪行为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当然这里也存在教学方法改进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男生对此更没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

1、礼仪的基本理论

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须先着眼于从宏观上进行礼仪基本理论的系统教育。没有礼仪的基本理论,礼仪教育就缺乏应有的根基而浮于表面无法深入人心,无法从根本上塑造人的品德达到精神上的升华。礼仪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礼仪的概念;礼仪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礼仪的本质、核心及特征等;礼仪的功能;礼仪的修养,即礼仪的学习和养成等。

2、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创造的许多独具特色的礼节、仪式、风尚、习惯、规章、典制等礼仪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许多有关礼的经典、诗文、格言、故事、音乐等都是丰富礼仪教育的文化资源。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主要包括:重礼讲仪的良好风尚,以知书识礼为美德;礼仪价值的正确思想,把明礼事礼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礼仪规范的合理内容,将人类千百年来凝炼起来的精粹吸取下来;礼仪修养的先进典范,以之作为学习、践行礼仪的榜样;中华民族礼仪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心。

3、礼仪的具体规范

礼仪的具体规范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仪是以规范为核心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礼仪的价值就在于它通过自己的规范能动地指导、调节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大学生礼仪上的欠缺,首先就表现在对礼仪规范的认识不足,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的基本理论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在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从而掌握礼仪的具体规范。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具体规范内容包括:个人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学校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国际礼仪规范;其他礼仪规范。

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礼仪是每个青年所应该特别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资本,它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一位哲人说个,礼仪不用花钱,却可以赢得一切。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种种礼仪失范行为,要想重塑他们的礼仪理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能及构建和谐社会,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礼仪讨论,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意识

观念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我们应该借助北京文明奥运这个契机,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意识。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大学生直接参与礼仪讨论,增强他们的礼仪认同感,为他们积极学习礼仪知识、有效践行礼仪要求创设有利的内在动力机制。

2.开设礼仪课程,丰富大学生的礼仪知识

礼仪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明显。课堂教学是进行系统礼仪知识教育的良好途径,各高校应把礼仪课设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求教育者应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外,还应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仪表的修饰,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3.完善管理制度,杜绝大学生中的不礼貌行为 礼仪以自律为特征,但自律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他律逐步获得。各高校要完善管理制度,为礼仪教育的加强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切实实行,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把是否讲礼仪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标准等。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礼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礼仪竞赛、文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通过广播、电视、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 轶事,推动学校文明建设;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引导全体学生等等,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5.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效果

任何教育过程都是内化与外化两个阶段的有机统一。在进行礼仪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礼仪实践活动,使内化的礼仪知识外化为大学生的礼仪行为。实践 中,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重大典礼仪式、成立礼仪性社团并开展活动、参加重大社会活动(如奥运服务工作)和社区服务活动等,使大学生逐渐养成讲礼仪的习惯。

总之,礼仪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技能和条件,应通过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礼仪课程、教师引导示范、开展多样的礼仪活动等强有力的措施,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一位真正有教养的人。参考文献: [1]潘清.社交礼仪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9月第6卷第3期

[2]吴蕴慧.礼仪课程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体现.职业与教育,2008;09 [3]王健飞,《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篇7:大学生创业现状及调查分析

□苏盈盈(经管1204班)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我国的就业形势却异常严峻。据中国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中国目前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已达1.2亿人,这个惊人数字约占大陆劳动力20%。近几年,国内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和新增就业人口的缺口有几百万,也就是说,在旧的失业人员大量存在的同时,每年仍将新增几百万新的失业人员。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文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文章通过社会学方法,以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为重点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和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改善,不仅依赖于大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及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各大高校的创业培训、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

创业环境

创业融资

一、前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甚至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一起被列为“就业难”群体。于是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但是行动力和成功率显然不高。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比例高达70%,而实际创业者不足的1%。

当今我们大力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其中创业是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创造性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并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实践过程。也可以理解成创业者白手起家,创办属于个人、家族或团队的产业,并使所创之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创业一般具有开创性、动态性、合作性、持续性和艰辛性等特点。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个人创业对于培育整个社会的创新精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速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能狭隘地仅仅将它作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手段。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探究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疑虑,同时获取在校大学生们对创业的一些看法和见解,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够了解相关信息,真实反映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提供一些改进和解决的可行性的措施及办法,以期能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现状,缓解当下就业压力,为社会注入更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生力量。

二、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及分析方法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湖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本次调查在湖师宿舍、食堂、教学楼和图书馆这四个地方进行,而且随机选择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学生以及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及所学专业的差异性,在调查的过程中,对题目及注意事项进行人为性补充说明,保证了问卷填写的质量。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还随机对有的大学生进行了补充性访谈。

2.2 调查方法

在确定“大学生创业现状及调查分析”这一调查主题后,根据社会学研究方法来设计问卷。在此次设计中,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文献收集等具体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来几个初步结论,这些结论是调查报告形成的重要参考依据。

抽样问卷调查,是社会学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在这里由于不能对黄石市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针对湖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加以调查研究。我争取在实际调查中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了解湖师大学生对创业的的态度想法和准备,从而全面地、有计划的收集、整理、分析获得的数据。

2.3 问卷设计

在这次问卷中主要以封闭式选择题为主,辅以开放式问题。这样更易于回答者操作,同时也便于研究者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涉及到相关的因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面临的创业环境,创业能力的培训与教育等等,这些都很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成效。鉴于此,调查中我重点考察的是大学生的创业构想以及在当下创业环境的期愿准备。

2.4问卷整理与统计

总计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98.50%。所有调查对象当场填写问卷,现场回收所得数据,真实、全面。为了保证问卷的严谨和完善,在正式调查之前,在校园范围内进行了30份的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正式调查结果,采取专业软件Excel 以及Spss进行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三、调查结果与现象分析

3.1初步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我把调查结果相应地分类为创业意识、创业环境和创业融资三个部分。

3.2 深入分析

3.2.1 创业意识--创业热情渐涨, 但创业意识欠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支持, 有效地激励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 特别是国际创业浪潮的兴起, 更助长了这种激励效应。如比尔•盖茨等创业“英雄”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杨致远、张朝阳等人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创业潮流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如今,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 但是, 最后真正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就调查情况来看, 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高,77.6%的同学都表示会考虑自己创业, 最终能下定决心走上这条路的却不足 2%。即使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在不少学生的身上也显示出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等缺陷。

1.被动性。目前, 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 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许多大学生之所以自主创业, 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根据调查报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普遍表现为“生存型”, 而不是“机会型”。“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 体现为抓住市场机遇和主动占领市场, 而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2.片面性。不少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也并不尽如人意, 或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 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托起创业的朝阳;或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 认为是下岗工人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或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谈, 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盲目性。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 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时髦。一方面, 他们把创业作为互相攀比、竞争的手段, 而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或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成熟条件,“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 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 他们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 一味追求热门行业, 例如在谈及创业意向时, 80%的学生选择了 IT 业。

3.2.2 创业环境

1.社会大环境

首先,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50%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大学生本身缺乏经济基础和来源,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其创业资金多源于家庭提供或同学拼凑。尽管各级政府已出台许多优惠政策,但目前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广泛地得到政策的扶持。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负面影响。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虽早已被废除,但人们潜意识里的封建思想残余认为自主创业非正经就业之道。“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使学生视考取公务员为上乘就业途径,如未取,则以经济效益好为标准而择业,有57%的学生选择了合资或外资企业。此外,在就业和创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50%的女生认为就业歧视完全不合理并强烈反对,50%的男生认为就业歧视是有原因的,可以理解公司的做法。由于性别优势,男生创业也比女生创业更容易得到认同。再次,企业各界的社会责任有所缺乏。考虑到自身的经营成本等因素,企业各界往往聘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很少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机会,更不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业内人士的专业指导,因此,大学生很难取得创业所需的经验和技能。

2.高校内部环境

首先,校园创业气氛相对不足。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其态度与大学生的创业实施状况息息相关,其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从学校的相关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校园创业文化营造等方面可以看出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是鼓励和支持的。但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再加上就业率影响到学校下一招生等各种原因使高校更关注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率,所以高校的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校园创业气氛相对不足。其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缺乏知识、技能和信息是创业的很大障碍。仅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创业意识,自我锻炼创业技能,很难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规模。目前有不少高校虽然都开展了相关的自主创业讲座和活动,但是鲜见自主创业类课程的开设。就业指导人员一般引导毕业生努力去找工作,很少为毕业生分析自主创业的必要性及解释相关的创业政策等信息。

3.大学生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的创业选择。首先,家长认为大学生要以学习为重。部分家长认为大学生既然是学生就需专心学习,不宜过早到社会上创业。他们认为在校生到社会上创业必然要分散精力,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业。其次,家庭很难给予大学生以创业支持,尤其是精神上和资金上的支持。从精神上来说,家长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才去创业,因此在精神上不支持大学生创业;从资金上来说,普通工薪家庭或农民家庭很难拿出一大笔资金帮子女创业,除非家里本身就经营企业,家长本身就是企业主。

3.2.3 创业融资

截止目前,银行融资仍然是我国企业外源融资的主渠道。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在当前的条件下,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对于他们进行创业融资十分重要,但是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和大学生进行业务往来,主要原因是:

一、大学生一般没有可供抵押的财产;

二、所有制限制。大学生创业一般使用的都是微量资金,而商业银行更愿意和使用资金数额大,贷款风险小,贷款利润高,财务制度健全的大中型国企打交道"既能获得可靠的利润,又由于同属于国有企业不必承担额外风险;

三、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很大,而他们刚刚踏入市场,其信用也无法保证。另外,由于无利可图或者事倍功半,各商业银行也不愿花人力、财力去跟踪和建立大学生的信用体系。

3.3 调查的局限性说明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探寻大学生创业现状,但具体实施起来面临许多的困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由于实施上的可操作性。由于人力、物力等限制,加上抽取的样本量较小,仅随机抽取了湖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还不足以反映当下大学生创业现状。我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近期有关大学生创业情况的新闻报道,对这一方面的遗憾进行了一定的补充。鉴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普遍性。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不是很乐观,因此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利于改善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4.1 提高创业意识,培养过硬的自主创业素质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起现代就业观念。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 敢于选择专业以外的自己喜欢的岗位, 改变“求稳”的偏见, 树立创业意识,敢于自主创业。首先,在思想上做好创业的准备。大学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又要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创业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在知识上做好创业的积累。创业规划应该尽早确立目标,63%的学生认为在大三时就应该考虑创业,8%的学生认为在大一时就考虑。大学生宜早做创业规划并抓紧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假期实践时间,为自己的规划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既要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又要重视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如认知技能、交往技能、管理技能、创新技能等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再次,在心理上做好失败的承受准备。好的心理素质是整个创业过程顺利发展的推进剂。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4.2 社会各界致力于改善创业环境

4.2.1 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多的创业政策。政府要利用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完善创业的制度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对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创业指导与帮助。其次,大众传媒机构应强化创业观念。大众传媒机构作为政府的喉舌,应配合国家政策,大力传播创业观念,培育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4.2.2 提供专业的校园创业教育

首先,大力营造校园创业气氛。高校应从精神、制度、行为及物质等方面大力营建浓厚的创业气氛。建立创业扶持体系,创建创业园区,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奖励机制,争取相应的基金,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为学生自主创业开辟道路。其次,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就业指导者应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精神,使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再次,加强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适当增加一些创业相关课程,组织和举办各种创业宣传、报告和讲座等活动鼓励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

4.2.3 争取稳定的家庭创业支持

首先,转变就业观念。家长不仅要自身转变观念,还要及时帮助子女转变就业观念。家庭要帮助大学生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鼓励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胆创业。其次,尽量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家庭应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坚强的后盾,不仅在经济上尽量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家庭的鼓励和支持将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很关键的因素。

4.3 健全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

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它们的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基本人身保险、个人创业融资风险分散机制、失业保险、户籍管理等制度。成立专门的组织和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帮助和指导。完善金融领域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密切相关的具体制度。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层次,改变我国的银行结构单一的现状。大力发展经营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融资模式。

五、结束语

大学生这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群体,始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寄予厚望,他们的创业活动也理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使大学生从被动的求职者转变为主动的就业者,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战略,也为国家实现自主创新,从而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甚理想,有许多可以逐步改进或完善的环节和地方,但是相信,随着社会各界思想观念的更新和金融领域的逐步改革,随着人们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研究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创业必将推向前进并最终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参考文献】

[1]邹渝.《大学生择业就业指南》

[2] 杨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3]余学伟.《浅论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培养》

篇8: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09级、2010级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任务。

1.2.2 访问调查法

访问我校部分学生和教师, 以了解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

1.2.3 问卷调查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 其中包括学生对自身礼仪素养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礼仪行为的评价、学生个人礼仪表现、学生社交礼仪表现等内容, 对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 367份, 其中2009级1 127份, 2010级1 240份, 回收问卷2 367份, 有效问卷2 367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4 数理分析法

所有资料的录取和处理包括频数分布、χ2检验等均用SPSS 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自身礼仪素养的评价 (见表1、表2、表3)

统计结果反映了学生对自身礼仪素养的初步评价, 可以看出, 我校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占大多数, 而且2010级学生比2009级学生的礼仪素养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养成认识不足, 尚未形成讲文明、行礼仪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有时会注意礼仪和礼节, 有时又会忽视它。少数学生平时既不讲文明礼仪, 也不注重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主观上愿意成为一名“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 而那些持中立态度和否定态度或平时不太主动培养自己文明礼仪习惯的学生, 应是我们加强教育的对象。

2.2 学生对教师礼仪行为的评价 (见表4、表5)

从表4可以看出, 在2009级、2010级2个年级中, 认为教师在升旗仪式和课堂教学中有很好表率作用的学生的比例均较低, 且2009级学生的比例显著低于2010级, 其比例分别为25%和36%。另有结果 (见表5) 显示, 2个年级中认为教师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3%和37%, 另外, 2个年级中分别有14%和21%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与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有98%的教师自认为课堂上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形成明显反差。这是一个值得全体教职员工深刻反思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 (1) 部分教师不太重视升旗礼仪。 (2) 教师在课堂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礼仪表率作用尚有不足之处, 或尚未被学生感受、察觉到并接受。 (3) 高年级学生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多对教师的评价逐渐降低, 可能与他们的礼仪认知水平、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升有关。

2.3 学生个人礼仪表现 (见表6)

表6反映了我校学生对中职生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看法。可以看出, 对有失礼仪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持不认可态度的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持认可态度的学生比例, 这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对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均有正确的认知;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认知偏差或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从表中还可看出, 持认可态度的学生比例2010级低于2009级, 而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010级高于2009级, 表明入校新生比较注重自身形象, 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放松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明确, 在我校学生中开展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很有必要, 并且新生入学时 (第一学期) 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2.4 学生社交礼仪表现

2.4.1 升旗礼仪 (见表7)

从表7数据可知, 有相当多 (2009级、2010级均为51%) 的学生不注重升旗礼仪, 这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完全相符。表明我校学生在升旗礼仪上做得不到位, 应将升旗礼仪作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我们还应进一步研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4.2 尊师礼仪 (见表8)

由表8可以看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问候教师的礼仪习惯, 对于一名学生而言, 见面时主动向教师问好, 是最基本的交往礼节。因此, 对中职生开展“尊师敬长”的养成教育仍然是他们人生中非常必要且非常重要的一课。

2.4.3 课堂礼仪 (见表9、表10)

表9、表10是我校学生课堂礼仪的部分表现。从统计结果可知, 仍有部分 (2009级20%、2010级12%) 学生认为上课旷课、迟到是自己的事, 与他人无关, 或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这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上课迟到、旷课除了影响自身学习外, 还是有失礼节的。此外, 学生在课前准备和向教师行立正注视礼方面也做得不够好, 并且高年级学生不如低年级学生。因此, 学生的课堂态度和课堂礼仪是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环节。

2.4.4 同学礼仪 (见表11、表12、表13)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在同学之间交往时存在的礼仪问题突出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 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时会粗口谩骂对方, 且高年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有些学生甚至动手打人。究其原因, 这与他们处于该年龄阶段冲动、好斗和独生子女缺乏谦让、宽容的性格特点有关,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同学之间交往时的礼仪;另一方面, 有40%左右的学生在宿舍午、晚休时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这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尚缺乏在宿舍要尊重他人的礼仪意识, 做事我行我素,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此, 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中, 同学之间的尊重教育亦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该项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2.4.5 出行礼仪 (见表14、表15)

在出行礼仪方面, 我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 (29%) 学生上下楼梯时随意行走, 而不是靠右顺序而行。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礼仪知识, 没有养成良好的出行礼仪习惯, 或者平时没有注意到在该场合应有的礼仪问题。

2.4.6 食堂就餐礼仪 (见表16)

表16是对学生食堂就餐礼仪状况的调查。由此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在食堂就餐时绝大部分都能做到自觉排队和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该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3 结论与建议

(1) 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成为一名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的愿望, 并愿意参加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因此, 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符合学生的主观愿望和成长需要。

(2) 我校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仍有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礼仪认知, 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 开展“构建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校本德育体系”符合当代中职生和我校目前的德育现状, 这对提升学生的礼仪认知、促进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和提高全体师生的德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在“构建以文明礼仪为引领的养成教育”活动中, 全体教职员工应切实做到言传身教, 发挥表率作用, 切实注重日常行为细节和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示范作用。

(4) 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礼仪认知, 从中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看, 无论是仪容仪表、集会礼仪、升旗礼仪, 还是尊师礼仪、课堂礼仪、同学间礼仪, 均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专业角度看, 学生尚未建立起明晰的职业礼仪意识。这正是我校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基本切入点。

(5) 高年级学生的礼仪现状不如低年级学生。因此, 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从新生入学抓起, 贯穿在其3年的中职学习生涯中, 而且针对不同年级, 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

(6) 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学生喜闻乐学的礼仪读本《礼伴我行》。以此为基本指引资料, 充分调动和发挥班主任、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建立起学校统一性与班级特色性相结合的实践体系。

(7) 以创建“和谐班级”、“文明宿舍”, 争当“品优生”、“十佳住宿生”等为基础,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校德育特色, 贴近班级实际的管理工作制度。

上一篇:通信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大纲下一篇:职业生涯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