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2024-05-25

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精选6篇)

篇1: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作为一名“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作队员到驻点村已经二十几天了,虽然自己生长在农村,驻村前也进行了培训和自我充电,但依然对“怎么算美”、“怎么指导洁美乡村建设”有些迷茫。带着这些问题,经过二十多天走访调研,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和学习体会,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从“建设美丽中国”认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5月2日的全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以“美丽广西”为主题,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切入点,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我区具体化。结合上述精神,可以看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从这个高度来理解“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就能提升认识,领会活动内涵,更好的把握“美丽广西”和“清洁乡村”的关系。

“清洁乡村”是切入点,是客观基础。如何“清洁乡村”,即通过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开展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建章立制,保护好天蓝、树绿,水清、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创造一个良好的农民生产生活的环境,让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建设生态文明,使乡村真正洁净、舒适和宜居。

“美丽广西”是主题,是前景目标。何谓“美丽”,即美好而靓丽,概括起来包括山清水秀、清洁宜居的生态环境之美,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美,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之美,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团结友爱、和睦幸福的乡风之美。乡村的“美丽”,不仅表现在住宅、田间、水源等固有物质形态,还应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乡风文明等社会环境层面。

“美丽广西”和“清洁乡村”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清洁乡村”的基础,“美丽广西”是无法实现的,就无法达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缺少“美丽广西”的目标,“清洁乡村”就没有了主题指引,容易偏离方向,就无法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任务。“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既要有外在有形的村容环境治理,也要有内在底蕴的乡风文明建设,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新风工程”,其实质是以清洁环境推动美化村容村貌,以清洁乡村实现培育文明卫生新风,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谋篇布局,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全面、协调、长效可持续发展。要把活动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紧密结合,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发挥农村的生态资源、人文积淀、块状经济等优势,结合城乡区域特点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创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促进清洁乡村与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长效可持续发展。

坚持干部引导、农民主体。在整个活动中干部要紧密联系广大农民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农民为主体,既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保护农民的权益,要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完善垃圾处理、水利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执行好这项“作风工程”、“民生工程”。

坚持统筹兼顾。“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人员经费、清洁美化、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历史、人文、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要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完成好“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目标。

三、当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两个误区”。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在5月2日的全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动员部署后,全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如火如荼的推进,八桂大地各乡村正紧锣密鼓的美化改造、修建施工,当前特别需要提醒各级“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组织领导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和正确指导,避免走入“两个误区”:

第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

目前有些地方在清洁乡村整治过程当中,更多考虑的是村容村貌外观的改善,片面地追求除旧求新,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将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破坏,一些古建筑、特色建筑被拆掉、古树名木等被砍掉,古祠堂古戏台被刷上水泥,古村落全部“焕然一新”,同时一些人文传统、风俗民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未能得到很好传承和保护。这种无序拆掉旧房,盲目刷新建新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建设,寻其根源就是思想观念上没有认真领会“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内涵,把清洁乡村建设仅仅看成是单一的物质空间建设,程式化的求新,操作层面上是统一补偿后任由农户自拆自建或由村委统一拆建,缺乏发改局、建设局、文化局等有关部门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指导,导致出现不可修复的破坏,令人痛惜!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新与旧的统一,是天人合一,是村落与自然的和谐,是村容和人文、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不仅要实现村庄、田园、水源等固有物质的洁净生态和设计布局,更要彰显乡村的特色文化内涵,需要通过嫁接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将孝廉、农耕、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等文化融入到清洁乡村建设之中,提升建设的内涵和品质,不但要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使乡村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乐园。

第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不是搞“千村一面”。

目前有些地方,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只单纯追求房新了、路宽了、灯亮了、地干净了,甚至出台标准来规定每个村子里面必须外墙统一刷白,必须要有一个小广场和小公园,必须水泥硬化道路多少米,这样搞“一刀切”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城市化建设生搬硬套在乡村上,缺乏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布局,在规划建设上简单粗放,将导致出现“千村一面”,导致各具特色、风情不同的特色乡村将面临消亡。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全区各地的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多模式、多形式的洁美乡村建设,要与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紧紧依附各地特有的山水资源、产业资源、农耕资源、民俗资源以及乡土建筑资源等进行提炼和定位,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成干净宜居、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美丽名村、魅力名村。

篇2: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x月x日,自治区质监局驻xx县xx乡xx村工作队、村“两委”连夜召开全体会议,集体传达学习自治区深化“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具体部署工作,扎实推进20xx年“访惠聚”最后阶段工作,确保取得圆满成效。

自治区质监局驻xx县xx乡xx村工作队队长xx分别传达学习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xx、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在自治区深化“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和自治区《关于深化“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全体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言,谈学习心得体会。

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访惠聚”驻村工作实际,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篇3: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徐一同志主动衔接, 争取相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四川省农业厅、财政厅为达川区申请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申报2016年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2个:其中, 科技扶贫专项“秦巴山区无花果机械化种植模式应用与示范”资金60万元;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联合达县太吉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科技扶贫专项“青脆李丰产栽培示范及扶贫应用”资金60万元;共计120万元。帮助达州市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2017年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秦巴山区绿色生态林果及林下牧草种养产业综合科技扶贫示范”资金40万元。同时, 徐一同志还在自己的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争取到支持, 向花石岩村赠送了插秧机、耕整机等一批5万余元的农机具。

爱心扶贫暖民心人文关怀显温情

徐一同志在驻村工作中, 走村串户, 了解群众的疾苦, 奉献爱心, 抚慰群众, 传递正能量。在春节之际, 他带着领导的关怀, 对贫困户进行了节日慰问, 送去粮油等慰问品。2016年9月, 花石岩村贫困户周述洪6岁的儿子周熙祥不幸被确诊为白血病, 周家四处举债, 生活不堪重负。徐一同志了解到此情况后, 第一时间将此情况汇报至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院党委闻讯积极行动, 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建国同志随即安排院工会开展相关工作并组织爱心捐款活动。在院工会2016年9月27日发出倡议后, 全院职工积极响应, 纷纷慷慨解囊, 募集到善款4 820元, 随即徐一同志连夜赶赴达州市, 于2016年9月28日将善款交至贫困户周述洪手中, 以解燃眉之急。

工作务实真扶贫群众满意成效显

徐一同志没有领导的架子, 没有城里人的娇气, 常常到农户家中了解生活、生产等情况, 帮助百姓谋发展。驻村仅2个月, 就建立了工作台账80余条, 记录日志80余篇, 报送信息13条。达州市电视台对徐一同志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无花果种植产业作了题为《达川区龙会乡:无花果熟了》的专题报道。目前, 花石岩村已形成了无花果种植20.00 hm2、青脆李种植40.00 hm2、肉牛养殖存栏80头、花卉种植3.33 hm2等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人平收入达3 000余元, 已有282户815人成功脱贫。

思路清晰脱贫攻坚信心足

篇4: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良医却久病漫漫求医路

我最早的一次腰痛出现在大学一年级,也没什么原因,只是左侧腰部隐隐作痛,时好时坏,请校医院的医生诊治,贴了几次膏药,疼痛有所好转。由于当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对此很不以为意。只是一年年过去了,腰痛依然断断续续地发作。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跟随国内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从事脊柱外科工作。一台大型腰椎外科手术往往要站五六个小时,晚上回家后腰痛得睡不着觉。当时的权威书籍上基本解释为腰肌劳损,提倡做燕子飞等腰背肌锻炼。我坚持了一段时间,腰部左侧的疼痛没有明显缓解,自己也丧失了耐心,就听之任之。腰痛严重时,请中医大夫做过几次按摩,感觉还是有效的,但渐渐的效果也不好了。又试过理疗、做过几次针灸,总觉得当时好几天,过后还是一切照旧。

我请教了几位国内知名的脊柱外科专家,但失望地发现,他们所推荐的方法我都已经试过。吃了一些药,主要是肌肉松弛剂和止痛药,但一停药,疼痛很快复发。我查遍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资料,为自己做了包括x线、cT、磁共振在内的所有检查,并在自己身上反复研究。最终我给自己作出了诊断:第四、五腰椎之间的左侧小关节紊乱,于是又试行牵引治疗,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正骨治疗,依然无效。最后我放弃了治疗。

久病成良医——顿悟

转机在两年前出现,我调任康复科主任,放弃了手术,开始用各种非手术的疗法治疗脊柱的疾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在欧洲从事腰背疼痛基础研究多年的著名专家王健教授。他提到,国际上对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病机制做了极其深入的研究,认为多数腰痛的主要原因是多裂肌的功能紊乱。当“多裂肌”这三个字入耳时,我觉得脑中有如雷轰电掣一般,17年痛苦的经验、千余次手术的实际观察、几千例门诊的经验,突然融会贯通——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的眼光已经完全被局限于骨头上了。是的,多裂肌,这一条条指头粗细、紧紧贴附在椎板周围的小肌肉,正是我腰痛的问题所在。

全新的理念

一直以来,我把各种脊柱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理解为日积月累的磨损,却从未深思过其中的原因。现在,我终于认识到,肌肉的功能紊乱先于骨骼的磨损,是早期腰背疼痛的原因,但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会产生椎间盘和骨骼的病变。

在我们背部,大家都可以摸到的强健的大块肌肉,医学上称为“动力肌”,当我们搬取重物时,主要是这些肌肉在发力。而在身体深层、我们触摸不到的地方,紧紧贴着椎骨有一些小型肌肉,称为“局部稳定肌”,其中最主要的肌肉就是多裂肌,这些肌肉并不强壮有力,但对椎骨起着很好的控制和保护作用。打个比方,如果把一节节紧密联结的椎骨想象成为一艘航行的龙舟的话,局部稳定肌是龙舟上负责掌控方向的舵手,动力肌就是那些奋力划桨的桨手。即使龙舟再坚固、桨手再强壮,如果舵手不能很好地控制方向,东撞西碰之下,这龙舟也就不免伤痕累累了。同样的道理,局部稳定肌萎缩、无力、控制失灵时,我们就会感到颈痛、腰痛了。

肌肉出了问题,打针吃药是很难好的,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以恢复局部稳定肌的功能。我为自己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通过系统的运动康复,终于摆脱了困扰自己长达17年之久的病魔。我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腰部的保护,如养成下蹲干活的习惯而不是弯腰干活,长时间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得很开,尽量将一条腿放在跟前的小凳子等物体上以使髋部微屈(这样可以减轻腰部受到的压力)。二是进行了一个阶段(每周3次连续6周)的系统训练,主要是利用积水潭医院引进的德国的Tergumed脊柱康复工作站、挪威的悬吊运动训练设备练习腰部的稳定肌。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进行巩固性的练习,有几个训练动作向大家推荐一下:仰卧在床上,左腿屈曲,然后腰背发力,以左脚、双肩为支点,将右腿、臀部、背部抬起,右腿还可以在空中摇摆几下增加腰部控制的难度,做20~30次,再换成以右脚为支点完成相同的动作;每日练习提肛收腹60次,提肛收腹后应维持30秒以上时间,同时保持正常的呼吸频率,不要憋气;仰卧床上,使用一个直径60厘米左右的训练球,用双腿夹住,然后屈曲髋部将球夹起在空中左右前后摇摆60次;俯卧在床上,背部发力使头颈和双腿向后伸,即所谓的燕子飞,但同时上肢、下肢一定要交替摆动以锻炼腰部负责控制的稳定肌。我使用以上的技术,不仅治好了自己,还治愈了大量颈痛、腰痛、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给病友的忠告

我通过药物、手术治疗了数以千计的脊柱疾病患者,又采用最先进的保守治疗技术治疗了很多患者,可以说横跨手术与保守治疗两个领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单纯的颈部疼痛、腰背疼痛时,采取科学的运动训练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的,而由于这种先进的理念尚未普及,患者往往会走人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片面追求各种被动的治疗方法如药物、理疗、推拿按摩等,凡事等医生“照顾”。二是但求一劳永逸,希望手术解决所有问题。殊不知,如果病痛是由肌肉病变引起,在骨头上动手术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还有很多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对疼痛采取默默忍耐的方法,不主动寻求积极的治疗,殊不知,水滴石穿,由于肌肉不能很好地保护脊椎,可能导致脊柱迅速的病变,最终丧失保守治疗的机会,只能采用手术治疗了。

篇5: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驻村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央组织部驻台江扶贫工作组总结提炼的“十步法”值得借鉴。

第一步:明政策、知决策、学方法。学习中央和省州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学习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具体决策和工作安排,确保吃透上情。在此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以往优秀驻村干部的典型经验。

第二步:熟人头、多沟通、建联络。了解所在县乡两级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和帮扶工作体系,搞清楚谁牵头、谁主管、谁负责,具体职责是什么。了解本工作系统在县里、乡里有没有基层单位。如果有,主动对接,如果没有,与相近的工作体系建立联系。了解乡村两级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掌握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及相关工作部门的成员、前任驻村干部尤其是第一书记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主动建立联系。

第三步:察地情、阅史情、摸人情。实地察看地理环境,熟悉所在村的交通区位、村寨布局、交通路网、山川河流、林塘田土、商店、卫生室、小卖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标志性建筑等。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清楚该村的建制历程、名人名事、民风民俗、文化禁忌等历史情况。深入群众了解人情关系,了解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级组织运行情况,以及村里的人口规模、宗族分布、贫困程度、致富能人、在外的成功人士等。

第四步:紧互动、细观察、抓底细。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交流,认真听取大家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与村里的党员和日常生活中的活跃分子广泛交流。交流的同时,要注意察言观色,多角度分析,结合乡镇干部和前任驻村干部提供的信息多方印证。

第五步:交朋友、识准人、捋问题。要抱着主动与大家交朋友的心态,真诚打交道,逐步拉近与大家的关系。对心存期待和冷眼旁观的人要分类,看清他们的出发点、诉求和动机,尽量把他们都团结和争取过来。要把在与大家交流中反映的问题捋出来,归好类,分析原因。

第六步:跳出来、问计谋、求外援。在吃透情况、摸准人情关系、交好朋友、找准问题后,要带着想法从村里走出来问计求策,与县、乡分管领导和帮扶部门充分沟通,与本单位领导、同事和原籍本村的在外干部主动交流,争取各方面帮助。

第七步:融进去、求共识、树典型。走完上述六步后,驻村干部一般会对本村发展形成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路径考虑。此时要加强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沟通,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通过适当方式转换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识。形成共识后,及时把议定事项形成条目,落到具体的班子成员头上,分开去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抓两头带中间,树好典型,以点带面、以身说法。

第八步:办实事、惠民生、暖人心。注意用好用足扶贫政策,从规范农村低保发放、粮食补贴发放、贫困户识别等民生工程、民生资金工作入手,抓好民生政策落实。要注意关心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失独家庭和因灾因学因病致贫家庭。要积极解决安全饮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寨道路硬化等群众生活困难。

第九步:定计划、帮产业、助项目。驻村干部要在争取各方资助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下功夫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帮助所在村选定发展产业的方向,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下功夫抓好1-2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积极做好土地林地确权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篇6:一名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员的思考

从即日起至9月底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中国兰州网相关专栏进行刊发。10月份组织评选并对优秀稿件进行奖励。

三、征文要求

1.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为主题,围绕如何开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等工作任务,向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双联工作驻村干部征集故事、感想、体会、经验等。

2.内容要翔实,事迹鲜活生动,认识深刻,感情充沛,文笔流畅。亲身经历、同事事迹、身边故事均可,字数原则上在1500字以内。

3.征稿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征稿电子邮箱:兰州日报:876428704@qq.com;兰州晚报:751731324@qq.com。投稿人须写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通联方式。

4.严禁剽窃他人作品,如发生版权纠纷,由投稿者承担责任。主办方对投稿作品无偿拥有展览、发布、编辑修改及用于公益宣传的权利。

四、其他事项

1.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农办主办,兰州日报社、兰州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要求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组织发动驻村干部踊跃投稿。

2.活动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名,除颁发证书外适当进行物质奖励。

上一篇:离别五年级日记下一篇:群众路线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