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024-05-15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共8篇)

篇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确的对待学生一些偏激的行为,那么师生关系就能妥善解决。比如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

我教六年级语文,也是班主任,上学年有个女生学习也不错,但性格非常偏激,她一直都不认真听我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很差,无论我怎样鼓励都没有用,原因是她一直认为我和她五年级的老师讲课方式不一样,所以一直不肯接受。有很多次在作业中说些让我伤心的话,我还一如既往的去鼓励她认真学习。有一次她在作文《说说我的心里话》中写出了对我的所有偏见,我读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批到:你是个坦诚的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跟老师交流,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也希望你能以后多多向老师提出建议。从此以后,我发现她认真听课了,毕业时还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说她以前对我有偏见,请我原谅她。我看了信舒心的笑了,教育原来就这么简单。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篇2: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现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性的人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篇3: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心理因素就是通过影响这种参与主动性来实现对知识习得的影响的, 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就是通过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意愿来实现的。英语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英语学习效果与心理状态紧密相连。 (张海鹰, 1999) 因此, 要让学生学好英语, 首先必须解决好心理问题。然而长期以来, 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而对心理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许多中职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1. 学习动机缺乏

中职学生的一个普遍性的特点就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这点在英语学习中表现的也很突出。中职学生毕业后, 只有一小部分考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绝大多数要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一员, 这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学习英语外无压力、内无动力, 既没有学习的欲望和要求, 也没有学习的紧迫感, 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

2. 学习情绪消极

有的中职学生因英语基础差、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而产生焦虑, 常为学习英语而惶恐不安, 上课时怕被老师提问, 思想难以集中, 严重影响了学习, 学习差又会引起新的焦虑, 使不少学生陷入焦虑与学习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3. 学习信心丧失

有些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有认真学习的决心, 但在英语学习和考试中体验到了太多的失败, 认为自己不具备外语学习的天赋, 缺乏自信和对自我客观、公正的评价, 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我们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教师心理场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关系, 并用恰当的方式来调适学生的心理场, 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教师积极的心理场影响学生的心理场, 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过分焦虑感,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是中职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理论综述

1. 心理场效应原理

心理场效应原理:在物质世界里, 存在着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场是物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整个物质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形态的场, 如在自然界, 有地球磁场、重力场;在语言学领域, 有语义场等。场具有相互作用和空间特性。人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心理学中, 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著名心理学家勒温 (Kurt Levin) 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总是在一种生活场景中发生的, 并由来自该场中心的力所决定的。人的心理场的空间不仅包括个体需要和心理环境, 他们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需求和紧张是构成个体行为动力的主要因素。一个人如果有某种动机或需求得到满足, 这种紧张就会变得松弛, 所以, 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的。勒温还认为心理场存在着向量并可能导致移动, 即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团体中的个体心理场间密切相关, 即个体的行为和状况与团体中其他个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 英语教师心理场的构成要素

根据勒温的理论, 可以作以下引申:凡是有课堂存在的地方, 就存在着教师心理场。所谓教师心理场, 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方法、策略向学生传递有关的认知信息, 然后经学生加工处理后, 又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储存或反馈。 (张大均, 2005) 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形成心理场团体。其中, 教师的心理场起何种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乃至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心理与身体一样具有未成熟、不稳定性, 但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但缺乏持续性;做事常情绪化、爱冲动, 却没有明确的动机。

教师正向的心理场作用对处于身心可塑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有影响的, 并且意义重大。根据心理场理论, 英语教师的心理场又可细化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 (语音语调、语言知识、口语能力、跨文化知识等) 、教师的外在因素 (风度举止、教学激情、沟通能力等) 、教师的内在心理因素 (性格倾向、意志品质等)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科学性、趣味性、准确性、逻辑性、启发性等) 等构成。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杭州市余杭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 因其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方面很难把握, 故本调查主要涉及英语教师的外在素质、内在素质和教学行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根据心理场原理和中职英语教学实际, 笔者设计了《英语教师心理场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调查问卷》 (见附件) 。调查问卷包括英语教师的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英语教师的心理因素对学生影响、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影响、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共23个项目。笔者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8名不同教师任教的8个班级, 有357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346份。

(2) 访谈。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被访者对中职英语教师心理场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看法和被访者提供影响的事例, 以及被访者对调查问卷所涉及内容的看法, 如被访者对具体项目设置的针对性和可信性以及问卷调查完整性等方面的看法。

3.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杭州市余杭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357人, 他们分别来自高一、高二和高三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遴选这所中职缘于它的典型性: (1) 规模大, 班级多, 学生样本数目大; (2) 学生成绩居全区职业学校中等, 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

从被调查的中职学生的观点看, 教师的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具有很大的影响。英语教师的外在因素、英语教师的心理因素、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等具有“很大”影响的比率都达到60%以上。

从具体项目上看, 中职学生认为, 英语教师对他们影响主要集中在:第4项“教师的亲和力”、第5项“教师的不耐烦情绪”、第11项“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注程度”、第12项“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程度”、第14项“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关注程度”、第17项“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第20项“学生出现错误, 英语教师采取启发纠正方式”等。

中职学生他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或“很大”的集中度较高。他们关注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以及对他们的态度。

2. 访谈

被访者、中职学生认为老师的心理场是存在的, 并且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影响的, 所持观点基本上与问卷调查所选观点相一致。由于访谈中被访者提供了许多与调查问卷所列项目相关的具体事例, 使得调查更具有互动性, 因而调查变得更加深入和具体。

五、结论与教学策略

以上调查、访谈和分析表明, 中职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心理场, 并且教师的心理场对学生是有影响的。要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我们就必须努力构筑积极的教师心理场。如何构筑和运用积极的教师心理场来影响学生的心理场, 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过分焦虑感,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可提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 提高教师素质, 构筑积极的强势心理场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心理场的核心和基础。英语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内外在素质和心理素质, 才能形成强势的心理场。强势的教师心理场有益于形成课堂积极的心理场, 有益于学生形成思维活跃、气氛浓厚的学习状态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英语教学是按照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的原理指导教学的一种活动。因此, 中职英语教师还必须熟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 了解教育规律, 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和学生观察、记忆、思维、兴趣、习惯以及性格等心理现象。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学规律, 中职英语教师才能根据学生智能发展和英语知识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这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 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础。

(2) 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共同交际者, 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坚实的基础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句型以及语法) 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英语基本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 。教师可多听英语原声录音带, 模仿标准语调, 多读英语课文培养语感,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可参加定期举行的各级、各类英语演讲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 提高口语水平, 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还可外出听公开课、示范课, 参加研习班、培训讨论会等, 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不断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3) 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广大中职英语教师要积极参加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高素质。职后的继续教育有不同层面和不同渠道, 如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和有关外语院校举办的外语进修班;各地各级教研部门开展的各种中职英语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各级外语教学研究会举办的优质课竞赛、讨论评比、学术研讨等。根据具体情况, 中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如脱产、半脱产和在岗, 长期和短期, 面授和函授, 国内和国外培训相结合。

2. 全面关注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 它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外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体现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外语学习, 学习效果好, 而无动机的外语学习往往成为一种负担, 学习效果不佳。 (冯忠良、伍新春, 2000)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机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积极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是外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学生在乎老师是否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心理变化等方面的关注。他们也在乎老师对他们的学习需求的激发。根据心理场原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现行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人物传记、新闻报道、剧本等文体。要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愉快情绪, 形成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 并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我们就得根据不同内容, 把课文分别设计成竞赛课、表演课、辩论课、想象课、赏析课、创作课、实践课等不同课型。同时还应注意, 课堂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每个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使那些英语较差的偶有其他特长的学生也能有所作为, 也能捕捉到成功的快乐。

(2) 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给空间的支持与保证, 任何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王世庆, 2004) 中职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 灵活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 为学生提供多种实现自我多价值的有效途径, 以满足其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 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 (Situational Method) 也叫视听法 (the Audio-visual Method) , 就是只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 (莫宝庆, 2007)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尝试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让他们体会英语的实用性、可亲近性。在教授《英语2》 (基本版) Unit 4 Sports and Games时, 笔者进行了以下设计:

活动背景:Unit 4 Sports and Games的教学刚结束, 2012年校秋季运动会即将举行, 校广播站正在招聘义务体育解说员。

活动情景: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作为一名义务体育解说员, 你正在声情并茂地解说一项体育项目。

活动内容:解说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活动目的:通过查询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 复习表示体育运动的词汇,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明确奥运会体育项目名称, 选择一项喜爱项目并详细了解其相关知识。

分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来分组, 4人为一组。因为有的学生喜欢swimming, 有的学生喜欢the high jump, 有的学生喜欢basketball, 还有的学生喜欢the 100-meter race等。

语言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语言知识:与奥运会体育项目相关的词汇。

活动步骤:

A.学生通过报刊、图书和网络等途径查询和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英语名称, 填写表格。

B.每小组选择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如这项运动的起源地、参加人数、有关规则等。

C.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作为解说员讲解, 其他各组学生作为观众提问相关问题。例如:What’s the name of the sport?Where is the game from?Which place will the sport be held?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this game?Can you tell us the rules about it?

D.根据各组代表的介绍和回答, 全班投票选举“最佳解说员”。

这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利用了学生喜爱的校运动会来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 由于平时对体育活动的酷爱, 学生对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很熟悉, 即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敢开口。同时, 通过解说方式让学生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顺利地掌握奥运会体育项目词汇和相关知识。这样贴近生活的场境, 使学生对原本枯燥、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既容易学习和掌握, 又可娴熟自如地加以运用。

(2) 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简称TBL) 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强调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 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去思考、发现, 进而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

在教授《英语1》 (基本版) Unit 8 Travel时, 笔者将课文知识与旅服班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 布置了“制作旅游行程单”这一任务,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任务活动背景:学生已完成Unit 8 Travel这一有关旅游单元的学习, 对相关的旅游词汇和表达法有一定的掌握。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著名旅游城市杭州, 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乡土资源, 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的任务。

任务活动内容:帮助一对来自美国的Black夫妇, 设计安排一次杭州之旅并制作旅游行程单。

任务活动目的:把课本中所学旅游相关的词汇与句型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达到训练实际英语运用的能力。

任务活动准备:确定旅游目的地, 选择交通工具, 明确旅游开支。

分组方法: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

语言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语言知识:与旅游相关的词汇、旅游英语的表达法。

任务活动步骤:

A.确定旅游目的地, 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详细情况。

B.选择一个好的旅行社, 确定最佳行程路线和日程安排。

C.确定食宿与旅游景点项目。

D.列出出游必备行装及注意事项。

E.制作幻灯片, 便于在班中展示。

F.口头陈述整个旅游计划 (可由组员分工, 每人口述计划的一部分) 。

在完成“选择一个好的旅行社”时, 学生比较了各个旅行社提供的报价 (cost) 、旅游路线 (route) 、旅游景点 (scenic spot) 以及导游的素质和经验等;在完成“旅行中携带的有用物品”时, 学生则从必要的证件、服装、日常用品、药品、设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完成“旅游中的注意事项”时, 学生经过讨论作出了以下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任务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A.Contact you family on arrival and keep in touch with them.

B.Look after your bags in public places.

C.Eat fresh fruit and drink clean water.

D.Always get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members.

E.Try to start learning the local language immediately to help you with shopping.

最后将制作的旅游行程单 (略) 张贴在教室内。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并由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也要根据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比, 评出一、二、三等奖。

学生以学习任务为中心, 通过学习小组亲密协商完成任务, 感到“有话可说”。任务型外语教学减少了学生学习困难, 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而一次任务的完成带来的成就感, 将会激发学生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取得更大的学习成就, 形成良性循环, 优化他们学习外语的心理环境。

3. 加强情感交流, 调适学生心理环境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在情感过滤学说中提出, 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入并不是全部吸收, 学习者的动机、学习语言的态度、自信心、忧虑程度等各种心理因素对语言输入有筛选。他提出一切语言的输入只有通过情感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 并为大脑所吸收。

从调查结果看, 中职学生很在乎老师是否关心他们, 以及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情感交流, 外语课堂应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把教材当做语言读本, 还应当做情感读本和思想读本,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在学习课外阅读文章《The Necklace》时, 笔者在提供了整篇小说的概要之后, 组织学生对故事中主要人物进行开放式的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And can you tell the reasons?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Mathilde是一个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 不喜欢她;也有的说同情和佩服Mathilde, 因为她把项链弄丢之后, 想尽一切办法去赔偿这串钻石项链, 很有责任感;还有的认为Loisel (Mathilde’s husband) 也很虚伪, 因为他明知家境不好, 就不应该把这份请柬带回并告知Mathilde……然后学生结合实际, 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交流:If you were in Mathilde’s position, what would you do?师生坦诚相对, 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情感互动高潮。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 重视教学过程和细节, 提高教学效果

汪中求先生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学细节、重视学生的接受方式等, 显然是很重要的。

调查结果显示, 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学行为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采取粗暴的批评方式, 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认为老师没有给他们“留面子”, 对错误偏不改正;对学生的错误采取默认方式会使学生认为老师的责任心不强, 对他们采取忽视的态度;老师没有准时上下课, 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 认为老师没有时间观念, 没有关注他们的感受。

这些虽然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却涉及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 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些细节处理得当与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是因为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是教师心理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并恰当处置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表明, 中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心理场和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存在着关联, 正面强势的中职英语教师心理场对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调适他们的心理环境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果有较大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师应该研究学生成才规律, 重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专业素养, 提高自身作为教育者的素质;精心设计教学, 灵活变换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需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改善英语教学的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强势正面的教师心理场, 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场效应, 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促进学生成才。

附录:英语教师心理场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调查问卷

填写说明:

请将问卷答案填写在题号前的方格内。问卷的答案无所谓“对”或“错”, 请务必问答所有的问题。如果您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回答某些特定的问题, 请尽量做出判断并继续后面的问题。

请依据您的第一印象迅速作出判断, 完成本问卷大约需要8分钟~10分钟。

基本信息

您所在的学校:

年级及班级:

性别:

专业:

一、教师的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的风度举止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2.教师的教学激情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3.教师的沟通能力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4.教师的亲和力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二、教师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5.教师的不耐烦情绪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6.教师的暴燥情绪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7.老师的温和情绪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8.教师的意志品质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9.教师的外向性格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0.教师的内向性格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影响

□11.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注程度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2.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程度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3.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关注程度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4.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关注程度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5.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热情程度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四、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16.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7.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8.学生出现错误, 英语教师采取批评方式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19.学生出现错误, 英语教师采取默认方式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20.学生出现错误, 英语教师采取启发纠正方式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21.学生出现错误, 英语教师采取不当场指出, 事后纠正方式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22.英语课英语教师准时上课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23.英语课英语教师准时下课

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较大

E.很大

摘要: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学习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英语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英语教师心理场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影响举足轻重。因而, 教师要研究成才规律, 探索英语教师心理场和学生英语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建立最佳教师心理场来激发职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调适他们的心理环境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心理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2]苗慧.“教师心理场效应及其意义与策略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5) .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态势语是指人们为传情达意的需要而做出的种种姿态、表情、手势等,因而它又叫无声语言或人体语言。在日常的表达中,态势语言可以使说话者更加引人注目、富于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

笔者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教师,在长达20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长期组织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首先正确地使用态势语可以增加课堂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养成一种专注学习、欣赏并尊重别人劳动的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行为传递资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资讯传递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有声语言加55%的态势语言。由此可见,态势语言在课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情感态势语最集中地体现在眼神和面部,然后就是体现在丰富的手势语上。

其次,正确运用态势语可以制造出一种师生和谐共处的平等气氛,让学生于知识的吸收过程中体会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会团结友爱合作。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际空间距离有亲密距离(15厘米~45厘米)、个人距离(45厘米~75厘米)、社交距离(120厘米~210厘米)、公众距离(750厘米为上限)。亲密距离可以相互接触,一般是给特别亲近的人准备的,个人距离就是个人的隐私领地,即在这个范围内不可能轻易接触到对方,但可以保证进行一定程度的私人交谈。

再次,正确使用态势语言可以制造激情,让学生于课堂学习中产生一种珍爱生命、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健康心理。

态势语言具有直观形象性功能和暗示性功能,它能化抽象的概念、情感为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化繁琐的语言文字表达为简单、直观的动作和姿态,易为同学们理解记忆。态势语言的暗示功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态势语言还可以替代有声语言直接表情达意,简明扼要地实施鼓励赞许批评等评价行为,及时教育被教育者认识美丑、正确爱憎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的审美观与人生观。

态势语言是人心理活动的表现,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正确使用态势语言可以直接表情达意,及时鼓励或者终止某些现象和行为,教育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由此可见,态势语言不仅可以替代有声语言直接表情达意,简明扼要地实施鼓励或者批评等评价行为,还可以及时教育被教育者认识美丑、正确爱憎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的审美观与人生观。

总之,态势语言在教学中有着不可轻估的重要作用,正确使用态势语言无疑可以让教师的形象更加完美真实、让知识的传授更加直观宜人、让受教育者收益更巨更丰。它和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共同构建起课堂神圣的语言殿堂。但是,态势语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如若使用不当,轻则破坏课堂气氛、以至不能正确传授知识;重则不仅损伤教师职业形象,而且还会误导学生的行为,破坏学生的审美,甚至会造成对学生心理与人格的伤害而衍生更为恶劣的后果。

篇5: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翟万友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客观;

5、个性结构完善;

6、人际关系协调;

7、社会适应良好;

8、人生态度积极;

9、行为表现规范;

10、活动效能吻合。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社会因素,2、职业原因,3、个人因素。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恪守的信条。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标准和发展性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客观;

5、个性结构完善;

6、人际关系协调;

7、社会适应良好;

8、人生态度积极;

9、行为表现规范;

10、活动效能吻合。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根据教师织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的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造。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尢为重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能够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一视同仁。积极乐观的对待个人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原因

(一)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途径,也是各异的,因此,表现也是多样的。

其一是生理、心理症状。(1)抑郁。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2)焦虑。主要是忧虑,非特性的焦虑,预期焦虑等,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不能忍受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期存在就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成就感降低,把工作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领导。

其二是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这是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会发生认知偏差。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很强,常常被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致深,如抄别人作业,用钱雇人写作业等等表现,教师面对现实,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的反应。发脾气,出口伤人,甚至出现违法事件,打伤学生等。

其三是职业行为问题。表现为(1)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备课不认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教学活动中表现的问题置之不理。(2)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进步。(3)对教学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开始厌倦、恐惧教学工作,试图离开岗位,就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师另觅职业的人大有人在。这种怨职情绪在教师之间互相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气势。

其四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力让情感和身体的衰竭,导致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教学工作诸方面经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但总得不到成功,进步,他人承认的回报,便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必然职业倦怠。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1、社会因素。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普及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冲击教师的心理。其次,教师劳动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强,教师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不能保障,农村、山区学校非常明显。再者,《教师法》虽然颁布,但不发教师工资,侮辱、欧打教师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原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3]。社会对教师职责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办学的非教学任务过重,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等。这些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

3、个人因素。有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和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而安的的教师更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生活诸方面会有很多变化,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调整,如果调整不好,家庭、婚姻关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三、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宣泄式体罚的机会。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有很多教师也反对体罚学生,也深知体罚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但是当自己的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体罚出现。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是由于自己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是将自己对其它方面的情绪反映宣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由教师的不良情绪状态带来的体罚结果,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这样的体罚不但会比较严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是非的观念糊涂,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3、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对学生的心理虐待。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恨教师的主要方面不是简单的体罚,而是更痛恨心罚—心理上的处罚或虐待。学生经常受到成人的心理虐待,心理受到的伤害很深,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光彩。(例子略)

有对别人心理虐待习惯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的人总是愿意挖苦,讽刺、打击别人,或是总是设法侮辱比自己强或自己看不上的人,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受伤害的当然是学生了。所以学校的领导要关注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了素质教育。

(二)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

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因此,对教师提出八点批语意见:(1)教师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2)混淆事实与谣传;(3)轻易做出结论;(4)忽视变化了的情境;(5)盲从肯定假设;(6)用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7)主观性的判断;

(8)投射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八条批评意见提出,指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错误。但是,即使是少数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消极的环境足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言行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

1、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产生于人际环境,一个充满友善、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健康稳定的人格,将会使学生保持一个稳定的而愉快的心境,进而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帮助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适当志趣水平,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并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合理的情感表现。存在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技巧,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表现欲望。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与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相关。自我将效能感强对目标的承诺也就会提高,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自我内在激励。这一方法或对策会给教师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5、教师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重要,美的重要。把自己的美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理性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科知识,更主要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整体形象。

篇6: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当前正值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之新时期。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会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究问题。

我们常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曾经有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中的一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言教不如身教”。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具有“向师性”,什么都会向教师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自然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如果具有双重人格,不仅本身会成为道德上的伪君子,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会对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对教师的品行产生怀疑,使教师的教育不但无效甚至产生负效应。有时教师的“一个镜头”就会胜过一周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

我们会看到,当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亲切地说服教育、耐心地辅导讲解、仔细地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十分高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他们能够从教师的一招一式中、从作业批改到辅导学生时的一丝不苟中,体会到老师所付出的心血,以及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他们的学习潜力将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挥出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反之,当教师情绪不稳定,教学修养不高,或其它原因反映出随便、不仔细、不规范时,就会造成学生松松散散,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且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纠正的,这种不良的心理态势,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这其中也包括教师的。有些教师有时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贬低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失去自信,造成厌学、弃学的后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有些教师的偏心,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致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于”,大多数中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这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疏远。而受到教师偏爱的好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对教师的.不公平做法表示不满。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素质的调整和完善

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思想,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全面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致。

1.改变思维定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年来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学生的文化成绩好,考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人数多,教育教学工作就做得好,否则就不行。

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的思维定势。这除了要改变各级行政部门的评价体系以及升学模式以外,作为教师首先应从心理上适应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开展。只有彻底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教师才能自觉地教育学生合理的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工作。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压力:减负了学生只贪玩不好管理、学生减负教师加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受得了吗等等。其实,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大量的“高分低能”现象,就能悟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性,就能使自己的心理逐渐放松。有了心理准备,减轻了心理压力,即使是教师的负担加重了,当教师的也能乐意去接受,工作起来也就会有轻松感。

2.完善心理品质

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识、兴趣、情绪、能力、性格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因为教师对“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取决于思维是否具有敏捷性和深刻性,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又要求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广阔性。另外在学生减负与素质教育中,也存在心理适应与思维品质培养等心理素质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对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所认识,及时地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的思维既具有广阔性,又具有深刻性;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灵活性;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敏捷性,适应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及时、敏捷、灵活地确定新的工作方案,变换工作方法,并当机立断地实施到新的工作中去。

顽强的意志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每个教师应把自己磨练成一个不畏艰苦,意志坚强的人,以此来感化自己的学生。

教师还要心胸博大、兴趣广泛,认真探究学生心理的兴趣,用自己广泛的兴趣去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保持舒畅乐观的心情,使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健康、智力、思想品德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发挥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特殊功能。

3.合理调控情绪

教师情绪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信息接受和反应的水平,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心理科学知识,加强思想修养,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挫折而垂头丧气,也不因胜利而沾沾自喜。

当然,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神仙,其情绪自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其不至于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和影响。曾报导有一位有经验的女教师,在其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来到教室,但自己的心情十分悲痛,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她首先说“对不起,我母亲昨天去世了,心情不好,请同学们原谅。”于是她得到了同学们的谅解,意外的是这一天课堂纪律特别好,教学效果也特别好。事实说明,这位女教师的处理是恰当的。

教师只有做好心理调整和完善工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变革中站稳脚跟,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总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林会.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探究[j].保山师专学报,(2).

[2]白桂香.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3]李红军.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j].世界教育信息,(7).

[4]王丽君.变革社会中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7).

abstract: healthy psychology is a basic element of accomplishing educational teaching work and finishing talents cultivation task.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eachers must hav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eachers must renew educational ideas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ccording to changeable situation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ed for the work.

篇7: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摘 要】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粗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对上学感到厌弃。采用合作探究等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摒弃自己的自卑感,促进学生更好的与人交流。因此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农村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既分析了农村教师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也分析了农村教师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问题。

 

篇8: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为人处事的原型。学生通过观察学习,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会诸如控制情绪, 处理冲突, 化解矛盾, 调节人际关系, 等等。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不成熟或有缺陷, 无疑是误人子弟。学生在宽容的教师那里可以学会宽容, 在暴躁的教师那里可以学会发怒, 在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那里学生会怎么样呢?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交流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 它在人际交往中有联络感情形成态度的功能。教育过程是一个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过程, 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沟通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接纳、理解、尊重等积极情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相互尊重, 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不以貌取人, 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 以诚相待, 关爱有加,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喜爱等积极态度, 有助于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 更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事的优秀品质, 不是靠灌输给学生, 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 没有爱心, 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 无视学生的主动性, 他们思想狭隘, 斤斤计较, 胸无大志, 遇困难退缩, 见荣誉就争, 面对这样的老师, 学生们会去争名夺利, 忘记了做人的坦诚。

二、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 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在人际交往中常会因一时的情绪不好, 说了一些过头的话或做出一些过头的事, 使得人际关系受到损伤,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 受影响的将是当事人双方, 如果发生在师生的交往中, 那么受影响的就可能是众多的学生, 而且可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所以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 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 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有报告指出:一个情绪不稳、不能有效自制的教师就不该让他留在学校里面。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始终保持饱满高涨的工作热情, 对学生一视同仁, 表现出关切尊重高度负责的态度, 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 随时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影响学生, 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事豁达、乐观地去对待生活。

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情绪调节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的情绪维护在中等强度的积极状态下, 更有利于学习和思维的创造。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们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 不断进步, 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剖析教材,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课堂气氛, 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 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 他们愿意学习,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 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并有所创新, 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老师, 一般都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某校初一年级学生过去对历史课十分讨厌, 可是现在对历史课突然变得喜欢起来。原因何在?因为历史课换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 她是师范学院的毕 (下转67页) (上接70页) 业生, 而且是一个优秀运动员。课下, 她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 她非常注意自己和孩子情感上的交流, 常以自己的欢快、机智和风趣博得孩子们的信任。课上, 该教师精通业务又学识丰富, 讲得深入浅出, 生动感人。为此她很快赢得了学生对她的好感和兴趣。这种兴趣通过情感的迁移很快就转变成对历史课的兴趣, 许多学生暗下决心, 一定要学好历史, 一定要像那位女老师那样做一个不仅外表美, 而且内心很丰富的人。所以老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来讲,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有些教师, 虽然没有把扮演道德榜样做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 但价值观内含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决不可能避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足够的自信、明确的目的, 信赖别人, 与人为善, 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 才能一贯认真备课, 准时上课, 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上一篇:关于早上励志语录 早晨问候语励志下一篇:医院保安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