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24-06-23

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核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综合知识

一、单选

1.原子核的线度只有(毫米、微米、纳米、几十飞米)

2.以下哪个是α例子的放射性核素(I、H、Rn-222)

3.U-235达到稳定核素是(Pb-206,Pb-207,Pb-208)

4.中子通过哪个核素的自发裂变产生(Cf,Cs,Sr)

5.快速运动的正电子通过物质除了发生与电子相同的效应外,还会产生(两个

0.511Mev的γ湮灭辐射)

6.入射γ光子同原子中外层电子发生碰撞,入射光子仅有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他脱离原子成反冲电子,光子能量减小,变成新光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7.中子的俘获是((n,p),(n,r),(n,e))

8.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绝大部分首先在(燃料原件内)转化为热能。

9.U-238核裂变阈能是(1.4Mev,0.5Mev)。

10.当加速器加速电子与物质作用时,会产生(韧致辐射,α辐射)

11.通常在能量大于(1Mev,10Mev)电子加速器会产生中子。

12.通过测量产生放射性核素的是(反应堆、加速器)。

13.测厚仪使用(β射线、γ射线、α射线)、14.工业辐射照射一般采用(重粒子加速器、电子加速器)

15.加速器运行时,还存在(臭氧,辐射)微波等危害。

16.中子发生器的主要危害是中子(氚,氢)。

17.伴生放射性矿勘探一般采用(地球化学法,生物地球化学法,一般普通勘探法)

18.气体离心法与扩散法成本相比(远大于,远小于,等于小于,大于)

19.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为(2.4mSv)

20.受照深部剂量是指(0.07mm,10mm,1mm)

21.每单位有效剂量引起的(急性照射,慢性照射,致死癌症)概率称为标称致死概率系数。

22.核应急管理方针是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23.我国对核事故应急实行中央、地方政府和核设施营运单位三级管理体系。

24.气冷堆放射性核素主要是(氚,惰性气体,气溶胶)

25.失去所有安全保护措施之后可能的风险是(剩余风险,可接收风险,潜在风险)。

26.PSA-2是指(堆芯严重损坏,大量放射性释放,产生重大后果)

27.ASCOT评价可以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个别交谈和进行讨论,亦可以(座谈,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二、多选

1.比结合能曲线特点(中间高、两头低,达到8Mev极大值后缓慢变小,A<30时曲

线上升,A≤25时,加大坐标单位)

2.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以自发的发生β-衰变,生成(质子,电子,反中微子)

3.天然辐射源主要是(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

4.反应堆是(中子源、γ射线、α射线、β射线)源

5.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中辐射安全问题(放射源选择,剂量选择,病人管理,让家属

原理病人,源的使用安全)

6.核子湿度密度仪用于准确测量各种土、沥青混凝土等的(密度,含水量,湿密度)

7.感生放射性包括(材料、空气、水、土壤)

8.钠冷快堆特点是(钠的中子吸收截面小,导热性好,沸点高,熔点高,低压堆芯

下的高热效率)

9.源的纵深防御是达到(防止可能引起的照射事故,减轻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故后果,在事故之后,将辐射源恢复到安全状态)

10.比释动能适用(α离子,β射线、中子)

11.次级限值适用于(小于16周岁的职业照射,孕妇照射,浅表照射,深部照射,摄入限值)。

12.仪器刻度的方法是(与标准仪器比对,用已知辐射场标定,用标准源标定,用标

准的环境测量)

13.制订环境辐射监测大纲应遵循的原则(放射性包容和流出物的有效性控制,浓度

和照射量的变化,本底水平的调查,鉴别污染的来源)

14.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参数(气象,水文,土地利用,人口分布,民族)

15.辐射安全概念包括(保守设计,设备可靠性,人的因素考虑,安全文化,PSA的应用)

16.核安全文化是由(体制,个人响应)组成。

17.安全文化是(价值观、标准、道德、法律,可接受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18.单位安全文化弱化雇员问题是(过长工作时间,未受过适当培训人数比例偏高,对工作理解差,对承包商管理差,待遇低)

19.IAEA安全文化评价组提供的支持有(标准的ASCOT研讨会,扩大ASCOT研讨会,多国ASCOT表彰会,对自我评价的支援,ASCOT审评)

篇2: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发言稿

积极开展审评发挥支撑作用

XX年上半年,xx核安全中心(以下简称“xx中心”)在国家核安全局的正确指导和引领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围绕《XX年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和全年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项目计划,按照“严慎细实”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民用核设施和核安全设备审评及监管技术支持、法规技术文件制修订等各项工作。

半年来,xx中心从严开展技术审评,认真参加监督检查。努力做好AP1000、EPR等新建核电厂调试监督技术支持,加强重要问题研究及能力建设,加强核安全机械、电气设备技术审评,积极参与法规体系和监管工作制度的优化完善工作。

下半年,xx中心将重点做好相关核设施许可证申请文件的技术审评,做好AP1000、EPR等新建核电厂调试监督技术支持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堆法规导则制修订、监管文件体系建设,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的科研和能力建设项目。

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工作

XX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核电安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环境保护部核电安全监管司(以下简称“核二司”)持续推进核安全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和精细化,使核电安全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XX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我国核电厂和研究堆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半年来,核二司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继续组织编制《XX年度全国核电厂和研究堆监管计划》。及时研究和制定重要监管政策。持续加强核安全监管的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AP1000依托项目、田湾核电厂3、4号机组等核电项目首次装料申请的审批工作。做好日常核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全国核电厂、研究堆质量和安全。

下半年,核二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强化党建工作。二是加强核安全监管政策的研究。三是抓紧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四是做好运行核电厂的核安全监管。五是做好在建核电厂的核安全监管。六是做好新建核电厂的核安全监管。七是继续推进核电厂经验反馈工作。八是加强国际核安全合作。

深化国际合作支撑中心工作

XX年上半年,国际司核安全国际合作处践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对外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对内有效促进中心工作”为目标,加强基础性工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提升工作高度,核安全国际合作为政治外交和重大战略做出积极贡献。落实习近平主席“推广国家核电安全监管体系”倡议,支撑核电“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二是深化合作内容,继续与法国开展全方位合作,强化与美国在AP1000核电厂调试监督方面的合作。三是发挥大国影响,在《核安全公约》第七次审议会议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公约履约顺利推进。四是加强内部建设,核安全国际合作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优化。

篇3:2011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 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 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依法监管, 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 减少职业危害,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努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奋斗目标

相对指标:主要是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 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

绝对指标:共计26项, 包括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等。

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各类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特别重大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

职业健康工作目标:要求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规定的目标。

煤矿瓦斯抽采量, 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等预期性指标。

总体要求

按照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重要讲话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为核心, 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依法监督, 以“三深化”和“三推进”为重要抓手, 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继续降低事故总量,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

重点工作

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组织宣讲

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 组织开展第1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各级安监机构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宣讲团, 深入基层、深入企业, 结合《通知》下发以来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宣讲, 解疑释惑、破解难题, 推动《通知》各项政策规定的全面贯彻实行。

加强监管

认真落实《通知》关于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的规定, 落实安监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切实加强对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指导。各地对照《通知》规定, 对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领导人员现场带班、班组安全建设等进行全面检查, 指导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 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严查事故

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到位。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 落实督办责任, 提高督办效率。对瞒报、谎报、迟报事故以及事故后逃逸等行为, 要依法从重从快查处。对1周内发生3次较大以上事故的省份要发出警示通报, 发生重大以上事故的要采取约谈、通报和召开现场会等, 加大警示问责和督导整改力度。所有较大以上事故查处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告, 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在事故查处过程中更加注重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 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调查报告的说服力;更加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提高事故调查和结案效率;更加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亡羊补牢、举一反三, 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更加注重查处重特大责任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 有力推动安全责任落实。

加大宣教

加大宣教培训工作力度, 建立“面向基层、贴近实际、题材多样”完善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 着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继续实施“三项岗位”和企业全员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诚信企业、安全社区、安全保障型城市、安全文化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扶持发展安全文化产业, 繁荣安全文化市场。

深化依法监督

打击违法

以“打非治违”为有效手段, 深化依法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进行生产经营和建设、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关闭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 严肃纠正“三超” (即工业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交通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 等违规违章现象,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打非”专项行动的成果。

严惩违法

按照张德江副总理提出的“四个一律”的要求, 严惩非法违法行为, 敢于碰硬, 绝不手软。要着力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的“打非”责任, 发现一起严肃查处并公告一起。对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而导致事故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强化执法

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背后的“保护伞”“黑势力”。进一步加强安监机构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强化执法责任、完善执法手段、落实执法措施, 认真研究解决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效应对安全生产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严峻挑战, 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治理违章

深刻吸取一个时期来整合技改煤矿事故多发的教训, 严厉打击和认真治理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非法违法与违规违章行为, 督促指导地方明确兼并重组产权主体转移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主体, 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组织实施, 确保安全主体责任不缺位, 坚决杜绝一些整合技改煤矿假整合真生产、边技改边生产现象;认真治理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违章现象, 严防违章开挖、野蛮施工等导致管网泄漏燃烧等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等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认真治理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与运行中的违规违章现象。

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煤矿安全

煤矿要认真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精神, 强力推进瓦斯先抽后采和综合治理, 切实抓好水害防治和井下防灾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提升防范抵御瓦斯、水灾等事故灾害的能力。

非煤矿山

非煤矿山要加快淘汰落后, 2011年要再关闭整合一批隐患严重的小型金属与非金属矿山, 再治理1 000余座危、险、病尾矿库。化工安全

危险化学品要集中治理危及公众安全的重大隐患, 2011年所有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的化工企业都要制定搬迁或关停计划并抓紧落实, 继续健全完善苏浙沪、环渤海地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区域联合监控机制。

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要加快推行工厂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

冶金行业

冶金企业要继续加强煤气安全管理, 开展高温液体安全隐患治理。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要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 尤其要认真整顿交通运输企业, 健全和落实运输安全责任制, 同时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 深化平安畅通县区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整治等活动。

综合监管

针对存在的隐患和突出问题, 继续深入开展建筑施工、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消防等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各级安监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卫生、社保、工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切实履行调整后的职责职能, 建立监管队伍, 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健康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治理。

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科技推广

在矿山企业强制推行井下防灾避险“六大系统”。在非煤矿山推广机械通风、中深孔爆破、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等技术和装备。在冶金机械制造企业推广行车定位、冲压机防坠落装置。在道路运输领域推广卫星定位动态监控和联网联控, 所有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 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都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渔船要推广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在三等以上尾矿库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开发, 抓紧矿山重大事故预防预警与控制、化学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烟花爆竹自动化制装药、粉尘与高毒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事故快速抢险及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技术支撑

制定实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能力建设规划,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监管监察能力。加快建立完善与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作用, 把安全生产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可靠基础上。完善和规范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监管办法, 充分发挥其作用。

推进企业安全达标

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达标。从2011年起, 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促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从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个基点抓起, 推动专业和企业达标, 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夯实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

企业安全达标

危化品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 煤矿等其他高危行业企业必须在2011年底前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重点企业要达到一级标准。冶金机械等其他企业必须制定达标规划, 确保3年内全部达标, 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

健全安全标准

各级安监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综合监管、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 健全完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要分行业制定达标规划, 实施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注意抓典型, 先在本行业 (领域) 选树若干个达标示范企业, 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 逐步扩大覆盖面;要把达标创建活动与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基础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结合起来, 逐步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不断加强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在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上见到实效。

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为关键环节, 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继续抓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支持和促进地方立法, 建立完善“规范完备、门类齐全、针对性强”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

齐抓共管

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标本兼治各项政策措施, 认真落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安全风险抵押、责任保险等制度, 从规定之日起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新的工亡职工赔偿标准。研究扩大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范围, 为矿山井下防灾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道路交通动态监控等争取税收优惠。认真落实国务院《通知》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 公安、交通、国土资源、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以及工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指导职责, 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完善监管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继续推动建立基层安全生产执法队伍, 推广乡镇街道建立安监站 (所) 、实行委托执法的经验。建立完善“覆盖全面、监管到位、监督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 着力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和政企结合、条块结合的原则, 抓紧建立完善“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处置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着力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矿山救援队

重点抓好先期建设的河北开滦、山西大同、黑龙江鹤岗、安徽淮南、河南平顶山、四川芙蓉、甘肃靖远等7个国家矿山救援队建设。依托大型企业, 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 建设国家 (区域) 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田应急救援队。继续加强公安消防、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水上搜救、船舶溢油、民用航空、电力等行业 (领域) 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对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应急管理体制

加强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和政府对事故灾难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和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工作, 加强预案管理, 搞好应急演练。办好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援大会暨第三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

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在全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 通过表彰先进、选树榜样、多方激励等方法途径, 尤其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 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今年下半年要启动5年一届的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明年工作会召开之时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表彰。

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安监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强理论学习,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 自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思考谋划安全生产工作, 积极破解安全发展难题, 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 倡导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力戒浅薄浮躁、形式主义。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安全发展的理念,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为核心, 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 加强安全监察监管, 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着力降低事故总量,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努力开创“十二五”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通知》

深入贯彻执行《通知》要求, 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通知》为做好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坚强保证。因此, 要紧紧抓住机遇、深入贯彻落实, 有效推动各项工作。

持续宣传

健全完善一整套机制和制度, 通过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 深入持久开展学习宣传, 领会好、执行好《通知》精神。

落实责任

继续抓紧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强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切实加强煤矿领导现场带班、隐患治理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等重要制度的落实, 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组织调研

定期组织专项调研督导活动, 通过督促检查煤矿企业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具体做法, 了解各地贯彻落实进展情况,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和加强的意见建议, 务必把国务院《通知》的要求都落实到位, 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扎实推进“打非治违”

强化安全监察监管, 进一步推进“打非治违”行动深入开展。紧紧围绕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及有关要求,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扎实推进“打非治违”。

“打非”重点

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和事故多发地区、基建技改、整合重组煤矿为重点, 抓住关键, 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 该停产整顿的要坚决停产整顿, 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

执法机制

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完善联合执法机制, 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打非”工作不力、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特别是包庇纵容非法违法行为、因非法违法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人, 要严肃追究责任。

规章制度

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加强煤矿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严肃处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执法计划

完善落实执法计划, 依法严厉打击煤矿无证无照生产、不具备安全条件擅自生产、关闭取缔后“死灰复燃”及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非法违法行为, 严肃查处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违规违章现象。

深化煤矿瓦斯防治

强力推进先抽后采、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进一步深化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按照张德江副总理重要讲话要求,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明确指标

以落实保护层开采和大面积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为重点, 督促煤矿企业严格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把能否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作为评估煤矿是否具备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能力的重要指标, 提升矿井防治技术水平。

开展监察

认真落实《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 督促煤矿企业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自我评估体系, 组织各地开展瓦斯抽采达标监督检查和专项监察, 建立和完善瓦斯抽采管理和考核等制度, 督促高瓦斯和突出矿井严格落实瓦斯应抽尽抽、不抽不采的要求, 对抽采不达标的矿井实施停产整顿。

瓦斯防治

今年将出台新的规定, 将所有煤矿分为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大类, 取消低瓦斯矿井等级, 所有矿井一律按瓦斯矿井管理。要加快瓦斯灾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重大装备的研发, 推广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 进一步实施瓦斯防治示范“双百工程”, 推进所有煤矿建设瓦斯防治工作体系。

抽采达标

严格落实“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要求, 切实做到“三严格、三加强”, 即:严格遵守采掘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加强作业现场瓦斯实时监测监控, 加强通风管理, 加强现场劳动组织管理, 有效防范事故。

政策引导

要认真执行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规定, 组织落实好国债补助资金支持的煤矿瓦斯防治和安全技术改造项目, 加强协调、推动落实瓦斯抽采达标、发电上网加价、利用补贴政策等落实到位。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技改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要求, 研究制定相关措施, 严格安全许可, 扎实推进工作。

兼并重组

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小煤矿, 督促指导参与兼并重组的各方, 明确主体, 落实责任, 加强管理, 加大投入, 提高水平, 防范事故。

完善机制

坚持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新建、在建和整合技改矿井, 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技术防治水平等因素, 科学进行规划设计和安全评价;经论证现有技术难以有效治理的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其他灾害严重的矿井, 要下决心停产整顿, 有序退出。

严格执法

各地区要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13部委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资源整合技改工作的通知》要求, 对相关矿井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严格执法, 对那些借整合或技改之名、行违法违规组织生产之实的矿井, 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推进安全基层管理

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强化安全基层基础管理。

安全质量达标

不断推进以“三达标” (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 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选树典型, 总结经验, 适时命名表彰一批示范企业。同时, 对2011年底达不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最低等级的煤矿, 一律停产整改;限期仍未达标的, 要依法予以关闭。

加强班组管理

要遵照张德江副总理重要讲话要求, 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核心, 以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为重点, 研究出台《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 督促指导企业研究编制建设规划和管理标准, 切实发挥班组长安全生产前沿阵地作用, 真正实现“五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班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班组、安全防范技能落实到班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组、党和政府对煤矿工人的关怀落实到班组) 。同时, 加大宣传力度, 迅速掀起一个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新热潮。

领导带班下井

把企业执行该制度情况作为煤矿安全执法的重要内容, 对达不到《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要求的, 要严肃问责。

隐患排查治理

督促指导各地区、各煤矿企业认真执行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建立并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存在重大隐患的, 必须停产整改, 并要实行整改效果评价, 确保整改到位。

小煤矿机械化

各地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4部门《关于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 制定发展规划, 推进组织实施。

安全教育培训

出台《安全培训规定》, 规范安全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三项岗位人员”要持证上岗;煤矿职工必须全部培训合格, 企业要严格依法依规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力

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建立与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切实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六大系统”

全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步伐,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推进实现分期建设的目标, 逾期未达标的, 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强化安全职能

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责任制, 宣传好、贯彻好、应用好《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 强化企业总工程师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 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 落实安全技术管理责任, 加强企业安全技术队伍建设。

开展科技攻关

围绕瓦斯、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预警和防治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产学研科技攻关, 大力推广煤矿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 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 提升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提高事故调查处理水平

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进一步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以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进一步提高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严肃查处事故

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要求和“四不放过”原则, 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即:更加注重分析研究事故深层次的技术和管理原因, 提高事故调查质量;更加注重事故调查过程中的协调沟通, 提高事故按期结案率;更加注重完善挂牌督办制度, 落实事故后约谈、现场分析会、事故通报和跟踪督导“四项制度”, 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位;更加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问题, 并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严格追究责任

做到“四个加大”, 即: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导致事故查处力度, 加大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引发事故的查处力度, 加大对事故瞒报、谎报、迟报、逃匿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加大对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严厉查处腐败

加大煤矿事故举报信息核查力度, 加大对重特大事故背后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 并要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加强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察监管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各级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机构要深入开展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争先创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积极投身于创先争优活动, 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党风廉政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 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推进政务公开, 强化监督, 廉洁从政。

执法效能

篇4: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篇5: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以下简称《通知》) 为核心, 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依法监督, 以“三深化”和“三推进”为重要抓手, 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继续降低事故总量,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

篇6: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1.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

自2010年9月省农委正式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以来,全省各地按照 “要积极加快监管机构建设,还没有建立专门监管机构的市(州)、县(市、区),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积极协调,抓紧推进”的整体要求,经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各市(州)明确了行政监管机构,已有近10个县(市、区)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全省农业系统省、市、县三级共有专(兼)职行政监管人员近百人,同时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各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农产品质检站也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管理等工作。按照农业部要求,积极推进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监管机构试点建设,2011年年底,在双阳区等9个县(市、区)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得到有效强化,初步构建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农业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者为第一责任人,行政监管处(科)为组织机构、事业单位为监管工作具体承办机构,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的监管体系。

2.推进制度和工作机制协调规范

一是落实责任。2011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省农委与各市(州)农业部门签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属地化监管的各项职责;二是明确分工。2011年制定了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工意见》,进一步明确委内各处室工作职责;三是完善制度。2011年修订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在全省筹建了10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基本实现每一个乡镇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1名义务监督员;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在同14个省(区、市)建立了省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联动制度的基础上,2011年落实东北四省检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农业合作协议,牵头会同省水利厅、省畜牧业局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认证等工作与东北四省区相关监管部门建立紧密的协商通报工作制度;五是筹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完成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筹建工作;六是在省食安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与省内其他食品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全力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食品安全督查、推荐省级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应急事件处置等各项工作。

3.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

2011年全省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省农委于2011年5月印发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开展蔬菜农残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强化“三品”质量监管专项行动。一是在6月份,按照农业部的部署,组织省农业总站和省土肥站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肥料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产品是否取得农药、肥料登记、标签与登记核准内容是否相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农业部相关部门;二是在深圳大运会期间,省农委要求全省各地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排查,准确掌握本地在深圳大運会期间供深农产品信息,确保大运会期我省供深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从9下旬至10月初,在全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紧紧围绕省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四是自10月下旬起,结合“十一五”期间国家农业标准化项目验收,组织监管和技术人员深入长春、吉林、四平、松原、通化、延边等6个地区10个县(市、区)进行专项整治督导。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在专项整治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904场次,发放宣传、技术指导材料129万份,张贴各类宣传公告近6万张,开展蔬菜速测抽样1.9万次。

4.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实提高

一是完成了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申报立项工作。下发了《关于征集2011年吉林省地方标准农业计划项目的通知》,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推广部门开展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工作,筛选出127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向省质监局申报立项、审批。目前已批准立项53项;二是完成了部分地方标准审定工作。全年已完成54项地方标准的审定工作,超出年初计划的1.7倍;三是开展了吉林省农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指导省内相关事业、科研院校等单位筹建了11个吉林省农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得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复;四是重点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示范推广工作。组织、指导德惠市、敦化市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了2005年以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项目验收工作,年底前完成11个项目区(县)验收工作,已将相关材料报送国家农业部。组织公主岭等市对2012年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进行申报。

5.推进农产品安全监测和风险抽检科学实施

一是开展例行监测。2011年已开展例行蔬菜、水果监测3次,蔬菜抽检合格率为96.5%,水果为100%,开展食用菌例行监测1次,合格率为98.9%;二是指导开展秋菜上市准入示范,长春市对全市城区秋菜生产基地采取送检与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速测数量近4000个,对秋菜基地送检及抽检合格的秋菜农户发放《无公害秋菜市场准入证》,确保秋菜上市质量安全;三是做好国家抽检组织工作,协助辽宁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完成对我省长春、通化、延边三市(州)四次抽检工作。对每次国家和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市(州)和县(市、区),并致函市(州)分管农业的领导,同时通报当地工商等部门,组织相关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从2011年全省例行监测和抽检整体情况,以及农业部对我省抽检情况看,我省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保证安全消费。

6.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序进行

全省按照建设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在省发改委和省农委计划处的指导下,一是2011年继续推进县级质检体系建设,组织国家投资第三批18个县级质检站开展设备统一采购招标工作。组织对前两批12个县开展了项目建设收尾调查,对仪器设备查缺补漏,督促尽快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内容。2011年新增的7个县级质检站建设,正在协调省发改委落实地方债券配套资金,组织项目单位进行初步设计;二是向国家申报了2个国家级专业质检中心(参茸和玉米)、3个市(州)级质检中心、3个县级质检站基本建设项目;三是向农业部申报了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1个区域性、1个专业性),已通过国家初评,参茸专业风险评估实施室已实施首次风险因子排查工作;四是会同省水利厅渔业局、省牧业局质量标准处共同组织参加全国基层质检人员大比武活动,我省农业系统获最佳组织奖,二名参赛选手分获单项二等奖。

7.推进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启动运行

2010年10月9日,世行贷款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正式签约,2011年是项目启动实施的第一年,在省世行办的统一部署下,一是对省和市(州)10个质检中心基础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已完成省级中心扩充修改、初设报批等工作,初设正在接受省发改委审查;二是配合省世行办,开展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机构确认工作;三是配合世行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世行项目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项目的评审,已于10月上网公示;四是指导项目实施市(州)、县开展有关培训项目实施,据初步调查,已有白城、永吉、柳河等项目市(县)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开展了农民培训工作。

8.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将“12316热线”作为全省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诉电话,已于8月向社会公布;二是在国家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公告后,利用“12582”信息平台进行公益和科普宣传,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信息4条,每条信息发送至270万农户,并利用零公里信息报,刊发《致全省农民的一封公开信》,张贴公告5万多张;三是为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订阅了70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杂志;四是在《吉林农业》杂志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宣传专栏。交流各地整治工作经验和做法,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五是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6月15日,省市新闻媒体记者一行,走进朝阳区乐山镇中兴村千顷蔬菜基地、长春市农博园、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实地采访。农业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上的一些问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中直及省直12家新闻媒体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导。“宣传周”期间,全省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宣传活动174场次,现场群众达26900人次;张贴公告28806份,现场发放宣传材料84490份,通过媒体宣传75场次,培训132场次,培训10397人次。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篇7: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4月8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有关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培训[2011]72号)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0]90号) 安排,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将于9月3至4日进行。2011年考试内容按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2011年版) 》的要求执行。考试大纲有关内容可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www.chinasafety.gov.cn) “注册安全工程师”专栏查询。

篇8: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市农委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监管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内容,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有效监管,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9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9个、县级13个;有水稻、大米、葵花、蔬菜20多个品种。全市共开发认证有机食品112个(不完全统计),开发认证绿色食品30个,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5个。洮南绿豆、洮南辣椒2个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洮南黑水西瓜、洮南万宝粉丝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向日葵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時,这些品牌的打造,树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市农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是积极配合省农委继续推进县级质检体系建设,组织国家投资4个县级质检站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土建工程;三是启动运行世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配合市农发办世行科开展培训项目实施,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开展了5期农民培训,受训人员达300人。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4.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落实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按照“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的原则,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011年修订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下发5个县(市、区)执行,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完成的应急体系。在全市筹建了115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实现每一个乡镇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1名义务监督员。先后完善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白城市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白城市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白城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消费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5.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5.1突出了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为切实保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组织各级农业检测机构加大对当地的大型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大棚及大型超市的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力度,同时各级检测机构还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对当地进入采收期的蔬菜深入现场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口。全年检测蔬抽检合格率为98%。同时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3次例行抽检,高风险蔬菜、棚膜蔬菜、地产蔬菜、秋菜5次抽检,水果3次抽检及食用菌1次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99.8%、100%。对每次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县(市、区),同时通报工商等部门,组织相关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2011今年全省例行监测和抽检整体情况看,全市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保证安全消费。

5.2开展了“三品”专项整治行动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杜绝非法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全市各级绿办深入“三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内部认证产品包装物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二是检查是否有包装物的专管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三是检查是否有严格的包装物的出入库记录;四是检查绿色食品包装物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商品称和商标名称是否与获准证书上标注的相符;五是检查是否存在超期用标或冒用标识现象;六是用标产品产量是否超过证书批准产量等。全市累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77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基地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做到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和市场 “三品”生产销售情况抽查检验,总体情况良好。通过整治,“三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三品”自身赢得了信誉,维护了“三品”的公信力。

5.3加大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 2011年是农业部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执法年,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市农委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9月,组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和高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对各农资市场、经营网和市场摊点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检查专项整顿。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74人(次),累计检查农资经销业户2317个,印发宣传资料15.2万份,查处各类案件240件,涉案金额65.84万元。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6个,查获不合格种子19900公斤、肥料1050公斤、农药5709公斤,挽回经济损失690.10万元。检查中未发现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9下旬~10月初,在全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紧紧围绕省农委、市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10~12月,按照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印发了《白城市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保障秋冬生产顺利进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2012年农业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6.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农委及各级农业部门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走入直播间”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业投入品经销业户、技术人员、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检验检测中心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大力宣传质量安全知识,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技术等,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电视讲话1次,发表专题文章86篇,出动宣传车122次,发布手机短信20万条,网站发布信息1240多条,报刊专版2万份,发放宣传、科技资料10万份,张贴横幅宣传标语56幅,利用集市设立现场咨询850次,接受咨询宣传13500人次,累计发放《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和有关政策、科技资料近5万份,举办培训班36次,培训人员5320人次。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篇9:2011年核瑞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一、部署周密, 领导组织有力。

今年以来, 不少地方党委、政府对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继续给予了重视和支持。山东省委、省政府强调,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在胜利油田召开“发现50年、产油10亿吨”表彰大会之际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 一如既往地支持胜利油田建设。山西、黑龙江、山东、广西、贵州、甘肃等省区领导同志分别就加强本省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做出了批示, 提出了要求。天津、河北、江苏、山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 (区、市) 研究下发了年度工作要点或工作安排, 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省 (市) 专门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 吉林、甘肃部署深入推进“平安油区”建设。多数地方围绕“两节”、“两会”和迎接建党90周年等重大活动, 对油气保护工作做出了专门部署。为保障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深圳大运会、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安世园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安全顺利, 上海、广东、西藏、陕南、新疆等省 (区、市) 把油气安全保护作为一条重要战线进行了研究部署, 环粤、环藏、环陕、环疆等有关省 (区、市) 也做出了相应安排。

二、重点突出, 打击整治有力。

各地坚持“打防结合、以打开路、以打促防”的方针, 继续把打击整治作为首要环节来抓, 日常工作与集中行动相结合, 既解决了涉油问题, 又形成了强大震慑。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上半年各地共查破涉油案件5340起, 打掉涉油违法犯罪团伙190个, 打击处理有关违法犯罪嫌疑人员2049名;取缔、关闭土炼油炉和非法涉油厂点253个、非法呆油井点73口、非法废旧物品收购站点107个;清除管道违章占压物17处;查扣盗运原油车辆1420台, 收缴油品8410吨。江苏、广西等涉油问题非重点地区坚持“露头就打”, 对新发生的打孔盗油案件迅速出警, 组织力量全力侦破, 基本做到了“发一起、破一起”。天津、河北、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新疆等省 (区、市) 将完成部际联席会议挂牌督办事项作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硬要求, 逐一明确了任务、目标、要求和时限, 逐一协调落实了工作责任地区和单位, 新疆自治区还以区政府办公厅的名义给有关市、州发出了督办函。今年5月份以来, 天津、河北等11省 (区、市) 深入组织开展了“灭鼠行动”。吉林专门召开会议, 协商建立了“灭鼠行动”部门、警种协作制度。山东组织力量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陕西在西安等8个市 (区) 组织开展了油气田整治专项行动, 还派出工作组长期驻扎重点油区加强督导。行动开展以来, 有关地区已查破涉油案件2020起, 抓获涉油违法犯罪人员911名, 打掉团伙149个, 查处取缔涉油非法厂点、土炼炉120处, 查扣非法贩运车辆484台, 查缴各类油品4410吨。尤其是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陕西、新疆等地, 通过挖线索、打现行、攻积案等方式, 接连查破了一批涉油大案、要案, 河北、山东还抓捕了不少涉油在逃人员。

三、目标明确, 防范控制有力。

各地以“防恐、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为目标, 突出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设施, 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强化了防范控制工作。北京、上海等地深入总结、继续固化奥运、世博安保成功经验, 切实加强了重点巡护等工作。天津安排警力驻守重点管道企业, “零距离”加强检查指导。辽宁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 将辖区涉油厂点全部纳入了工作视线, 全面实行了跟踪监管制度, 还督促管道企业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大型穿越、线路阀室和易发生打孔盗油案件的地段明确了看护责任人、落实了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广东在重点单位、重要部位推行了“五个一”工作机制 (即组织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本基础档案、指定一名责任民警、制作一个巡查记录本、落实一个倒查责任制) 。广西将管道保护日常监管责任落实到了沿线派出所和社区民警, 组织完善了重要目标基础台帐, 建立健全了风险评估和隐患查改制度。上海、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陕西、新疆等省 (区、市) 企地密切协作, 制定完善了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了实战演练。今年6月份, 各地深入开展了“安全检查月”活动, 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广西、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 (区、市) 还组织工作组深入一线督导检查, 行动中各地共检查单位2547家、重要部位7356个, 发现隐患2760起、整改2553起。青海省海西州组织对可能藏匿原油的院落、出租房屋进行了检查, 共查获袋装原油120袋、360余公斤, 车辆5台, 捣毁收油窝点6个、化油池3个, 缴获原油31-3吨。今年上半年, 各地签订联防协议634.1份, 新增保卫组织117支、3048人, 新增技防设施600套, 组织应急处突演习89场次;石油企业就投入安保资金4460万元, 增设技防设施1302个, 增加防范力量2512人, 组建专职管道巡护队伍999个。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山东、河北分别发生打孔盗油案件123起、79起, 共占全国总数的83.8%;黑龙江、山东分别发生开井盗油案件415起、189起, 共占全国总数的88.9%。二是部际联席会议挂牌督办的事项进展不大。部署的3个区域联合会战中, 目前只有河北牵头的津冀鲁会战已部署开展起来;部署在重点地区每季度开展的一次路检路查集中行动中, 目前只有天津、河北、辽宁、河南、陕西、新疆等地在局部地区有所动作。三是各地在办理涉油案件中普遍存在对涉案线索未查尽、对盗窃源头和销赃窝点未查清、对“幕后”和“保护伞”未触及等问题。四是少数地方在探索管道保护新模式、新机制中存在过度强调警企协作的倾向, 有的甚至将管道企业的主体责任转移到派出所及民警身上。五是从上报情况看, 少数地方末对今年工作做部署安排, 明显敷衍应付。

上一篇:十佳下一篇:审计局开展非涉密网络保密管理专项检查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