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发展理念心得

2024-07-15

树立新发展理念心得(通用6篇)

篇1:树立新发展理念心得

*区非公经济比较发达,有个体工商户27288户,私营企业9305户,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80%以上,是区域经济的优势和活力所在。目前,有经阁铝材、**蜂业、**茶业、**建材、**板材五个全国驰名商标,聚集了新的社会阶层全国人大代表、十七大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一批有影响、有地位、有实力的统战代表人

物。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树立开发开阔开明的统战理念,努力营造亲商容商扶商的发展环境,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区经济社会建设和“第二次创业”大潮,为推进繁荣和谐精美新**建设增添更强劲的动力。

一、以开放的姿态亲商,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尊重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了一方经济,创造了大量税收,增加了就业岗位,理应受到尊重。要以开放的姿态亲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受尊重。

一是加强联系沟通。交友联谊、以情感人是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要放得下架子,抛得开面子,主动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交朋友,加强同整个非公经济人士群体的联系与沟通,从思想上认同他们,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关系上密切他们,把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的创业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户重点企业,积极为非公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心交友,以情感人。

二是发挥娘家作用。非公经济人士掌握着很多的生产要素、信息资源,但大多属于分散式经营。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要注重发挥娘家作用,将他们有效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加强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联系,争取部门重视,维护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间加强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提升其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促使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进一步发展,探索各地驻长商会与本地商会有机契合的途径,达到互助、互推、互进。

三是体察政治诉求。体察政治诉求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可有效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更好地引导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抓住长沙市在**区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试点的契机,探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法,积极稳妥地通过人大、政协、工商联、侨联等做出适当安排,提高其政治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列席区委、区政府全会,担任政府经济顾问、行风评议员、社会监督员。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注重吸收优秀企业主和员工加入党组织,为非公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二、以开阔的胸襟容商,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荣耀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所从事行业、所处环境的制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对他们,要多看主流,少看支流;多看大节,少看小节。对一切有志干一番事业、来投资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关心、鼓励、大度、宽容,不求全责备、苛刻要求,使他们受保护、有荣耀、做贵宾。

一是营造创业氛围。在全区组织科学发展、创业富民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掀起科学发展、创业富民的热潮,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树立“舍得眼前利、谋得百年财”的战略眼光,“筑巢引凤”,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使他们在**区发展有广阔的舞台和天地。适时召开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大会,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水平大提升。

二是褒扬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推荐一批“优秀建设者”参加全市、全省、全国评选,并广泛进行宣传。大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视同仁地参与“劳动模范”、“十佳青年”、“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的评选,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创业热情。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人士中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创业历程,通过榜样带动,典型引路,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是引导塑造形象。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启发他们“忆创业之路,明致富之源,立进取之志”,引导他们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树立新时期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的良好形象,更好地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三、以开明的举措扶商,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利益,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凡是来**区发展的非公企业,要做到跟踪服务,以开明的举措给予扶持,让他们放

手发展,放胆赚钱,放心发财,使他们有干劲、有发展、有奔头。

一是政策上支持。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平的制度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和修订限制其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做到“法不禁止即可行”。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制定奖励

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型、外向型非公企业扩大规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健全融资机制,加大扶植担保基金力度,通过项目对接为企业融资,支持非公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管理上引导。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机制、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内在动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对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检测工作,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消费者满意为宗旨的名牌评价机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升员工素质,帮助其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技能、农民务工等培训。

三是服务上优化。政府要用“企业家政府”精神取代“官本位”观念,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主动及时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做好服务。注重抓好“五个服务”:抓环境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坚决退出凡非法定必要的审批许可,为非公企业开设“绿色通道”,让每一户企业进得来,发得财,壮得大,留得住。抓项目服务。建立商务联系,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进入招商主战场,通过挂靠引联,寻求生存发展空间。抓宣传服务,加大为非公有制企业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节会、博览会、展销会、经贸活动等宣传企业产品。抓科技服务。为非公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咨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抓维权服务。成立“非公有制企业法律维权中心”,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各种维权服务,当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篇2:树立新发展理念心得

谋求新发展 奋力开拓国土资源工作新境界

—— 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方先知

(2016年2月17日)

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系列重要会议、全国国土资源工作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及“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研究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安排部署2016年国土资源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徐守盛书记、杜家豪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省委深改组会和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基础数据建设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中国(湖南)矿物宝石博览会、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审计整改等工作,对各个时段各个方面的工作给予及时明确的指导。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亲临今天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省人大、省政协和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的领导也到会指导。我们还邀请了9名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参加今天的会议。对于领导们的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15年工作与“十二五”发展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决策部署,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及时有效保障了各行各业用地需求。着眼发展大局落实“有保有控”的差别化用地政策,严格规划计划管理,狠抓节约集约用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4万亩,供应土地33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总价款928亿元,处理闲置土地628宗3.3万亩,优先保障了水利水电、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新兴产业等一大批项目顺利落地。长沙、永州等地处理闲置土地的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推介。

(二)切实加强了耕地保护与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积极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和“补改结合”政策,批准建设占用耕地项目1583个,占用耕地9.1万亩,全部按要求落实占补平衡。环洞庭湖和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进展顺利,25个农村土地整治连片推进示范县建设步伐加快,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00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展顺利。

(三)深入推进了地质矿产工作转型发展。加快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投入地质勘查资金6.2亿元,实施勘查项目231个,新发现矿产地12处。5个页岩气区块的勘查工作加快推进,成功实施页岩气钻井8口。大力推进重点矿种、重点矿区资源开发深度整合,完成7个煤矿区和35个非煤矿区整合工作。矿业权市场建设不断完善,花垣县大脑坡矿区铅锌矿普查探矿权以5.68亿元创出我省商业性探矿权出让历史新高。

(四)扎实构建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投入资金14.7亿元,安排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42个,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00个,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1.1万户。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58起,紧急转移7113人、避免人员伤亡4570人、避免经济损失3121万元,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本世纪以来最低值。岳阳临湘、邵阳绥宁等地经受住了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的严峻考验。启动了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补充调查。结合“一号工程”,实施了一批省级“矿山复绿”示范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五)着力提升了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形成了丰富海量的地理国情成果。全面完成市州数字城市建设,市县一体化数字县域建设稳步推进。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持续推进,HNCORS网和“天地图∙湖南”电子地图应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式授牌开园。

(六)积极推动了法治国土建设。大力加强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卫片执法情况纳入市州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79件,省政府对违法较为严重的7个县市区进行了约谈。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9件,行政诉讼案件47件,无错案、败诉案件。信访工作法制化进程加快,网上信访工作全面展开。省厅机关、株洲市局和韶山市局等单位被评为2015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七)大力推进了国土资源改革。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基本整合到位。扎实开展基础数据、流程设计、信息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浏阳市、澧县、芷江县开展县级改革试点,并成功实施统一登记发证。审慎稳妥推进浏阳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推进简政放权,开展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将18项审批事项纳入省直管县试点赋权目录。稳慎推进厅直属单位分类改革和相关公司脱钩改制。

(八)全面加强了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学习中央重要文件精神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部门实际,强化问题导向,组织召开高标准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全系统大力倡导“大地情怀、泥土精神”,营造了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益阳市局政务窗口、双峰县荷叶国土资源所等单位被评为2015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坚持抓机关带系统,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厅在省委组织的2015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位居前列。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结合精准扶贫开展结对帮扶,密切了干群关系,改进了机关作风。

2015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全省国土资源“十二五”工作圆满收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既有付出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我们以国土资源人特有的“大地情怀”和“泥土精神”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攻坚克难的锐气胜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任。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助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围绕全局抓保障,共批准建设用地 171万亩,确保了沪昆高铁湖南段、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上海大众长沙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需求。积极探索重大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县政府的主动作用,顺利实施湘桂、衡茶吉、沪昆等9条铁路的征地拆迁工作,投入征地拆迁资金95.93亿元,完成征地13.3万亩,拆迁房屋657万平方米。不断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开展土地出让专项整治行动,供应土地194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总价款4659.4亿元。建立完善地方土地储备机构和机制,储备供应土地近50万亩,实现土地价款2500亿元,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有效财力支撑。投入各类地勘资金45.7亿元,新发现矿产地81处,成功实施页岩气钻井22口,形成了15处大中型矿产资源基地,推动矿业经济转型发展。测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测绘工程,构建了以“一网一库一平台一产业”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各地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管理部门搭建了近200个专题应用系统,促进了全省信息化。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维护了全省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投入246.4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505万亩,有力促进了我省粮食连年增产和现代农业发展。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目标考核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对钨、稀土等优势矿产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持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矿山数量从“十一五”末的8477家减少到6901家,其中煤矿由1120家减少到400家,开发秩序得到根本好转。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成为展现湖南矿产资源大省的闪亮名片。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22个县市区全部实行土地网上招拍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达到31%。实行用地计划与供地率挂钩,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在全国推介了长沙新河三角洲复合开发模式、隆平高科节地型产业发展模式、武广高铁黎托客运站立体综合开发等节约集约用地模式,重点保障了开发园区“135”工程标准厂房集中建设用地,有效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39个,投入资金2.2亿元,形成了一批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完成140多个矿区的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有色金属、黄金、钢铁、石墨等资源产业逐步向集约集群发展转变。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维护群众资源权益,增进了民生福祉与生态文明。全力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用地计划、项目资金等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征地补偿动态调整机制,全省补偿标准提高了30%左右。规范集体土地上征地拆迁管理工作,严格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四访一包”和积案化解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当作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争取了国家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特别支持,使我省成为获得全国重点支持的三个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覆盖全省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投入近30亿元资金实施了包括宁乡大成桥地区在内的近千处重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清除了一大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1.3万户。建设起了覆盖全省城乡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群测群防队伍达到3万多人。全面展开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资兴等三个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郴州等两个国家级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郴州临武三十六湾等500余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21万亩土地恢复了生态。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夯实基础,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省本级征收各类税费549亿元,争取中央资金103亿元,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得到充分应用。全面完成全省首次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被列为全国试点省份。省本级安排1.3亿元专项服务于乡镇国土资源所能力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实现了远程报件、网上审批。执法监察体制机制不断调整,基层执法能力逐步加强,建立“两法衔接”、“供应会审”、联合执法等共同责任机制。科技创新和综合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老干、后勤、群团和宣传等工作有序开展。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打造了一支务实肯干的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懒庸散”专项整治和“转作风、解难题、树形象”专项行动,一批“四风”问题得到解决。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规定,选人用人风清气正,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从严加强机构编制职数管理,深入开展“三超两乱”整治。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条不紊推进,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干部监督管理不断加强。牢牢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关心指导的结果,是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土资源厅党组,向长期关心支持国土资源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领导和同志们,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不强,土地闲置、低效、粗放利用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守住耕地红线的压力越来越大;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治理监测与保障生命安全任务十分繁重;地质勘查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任务艰巨;资源开发整合、秩序整顿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土地、矿山领域的违法行为仍然多发,涉土涉矿信访矛盾复杂,维护群众权益的压力在加大;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很多方面亟待加强和规范。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2016年重点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宏伟蓝图,中央、省委系列工作会议对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做好国土资源各项工作。

“十三五”时期,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理念增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新动力,以协调理念构建国土资源保护开发新格局,以绿色理念开辟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新途径,以开放理念拓展国土资源合作发展新空间,以共享理念实现国土资源惠民利民新成效,全面提高国土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资源保障与服务。主要目标是:

——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00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低于3000万亩。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面积700万亩,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60万亩。

——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向控制。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对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实行需求与供给双向调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565万亩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50万亩以内。亿元GDP新增用地消耗面积降低到国家确定的目标值。“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比例提高到95%,五年平均供地率达到70%。

——优化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格局。强化矿山开发整合,采矿权总数控制在65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5%。发现和评价矿产地50处。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矿产平均开采回采率、主要矿产平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

——初步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100个以上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开展1000处以上重要地质灾害治理,实施30000户左右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搬迁。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55%、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50%。

——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发展。全面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动态监测国土空间变化,完成“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国土资源云”和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城市由以建设为主向社会应用为主的转变。大力推进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全省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

——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2016年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2020年形成覆盖城乡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和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体系。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融资试点。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宏观管理与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完善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发展大局,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做好用地保障。一是实行“有保有控”的用地政策。实行差别化、精细化用地管理政策,重点保障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和民生实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等方面用地需求。对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一律停止批地,废除产能过剩行业的用地优惠政策。二是强化规划计划和标准管控。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控制新城区和开发区规模无序扩大,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改革土地计划管理,实行三年滚动编制、按年考核调整,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逐步增加存量用地指标。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三是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挤进国家笼子。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做好衡阳、岳阳、湘西自治州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

(二)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守住耕地红线。切实领会绿色发展理念、藏粮于地战略的深刻内涵,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一是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落实“补改结合”政策,实行耕地指标网上交易。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先建后补、以补促建”土地整治模式,探索形成整治增加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补改结合的机制和办法。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三是注重耕地质量保护。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适度扩大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项目试点范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既要从“图上”落到“地上”,又要将信息标注到证上。

(三)突出节约高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通过全面提升土地节约和高效利用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一是强化地方政府的节地责任。制定出台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决定。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考核制度,将建设用地总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继续开展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二是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今年全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0万亩左右,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量下降必须达到国家确定的目标值,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进行问责。分地区、按产业制定用地标准,定期开展节地评价。三是有效盘活存量土地。开展全省土地市场去存量专项行动,加大对闲置土地的盘活再利用,降低批而未供土地比例。对未完成闲置土地处置的要扣减用地指标,并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建立去存量的长效机制,将前五年批而未供土地控制在批准面积的30%以内。

(四)优化地质工作布局,加快发展绿色矿业。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地质工作布局,增强矿业发展可持续性。一是适应新常态调整地质工作布局。继续做好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勘查,拓宽地质工作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民生工程等领域的服务功能。二是强化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完成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做好页岩气勘查,谋划矿泉水等新型绿色矿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我省地质勘查市场,完成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探索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矿业权评估、储量报告编审和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完成长株潭城市群地质资料信息“两化”工作与重要钻孔属性数据库建设。三是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深入推进矿产开发秩序整顿,关闭退出一批落后小矿山。推进重点矿产、重点矿区的资源开发深度整合,提高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抓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加强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产和尾矿开发利用的技术攻关与应用。从资源配置、审批发证、融资抵押、技术升级等方面支持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业产业园建设,发挥产业聚集作用。

(五)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升地理信息资源保障服务能力。一是全面实施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重点城镇和地区快速更新。全面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争取省市县分别编制完成地理省(市县)情地图集。确定长株潭绿心、矿山复绿遥感监测等一批重点专题和区域,省市联动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继续推进市县一体化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促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二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经济发展要求,大力推动全社会地理信息消费。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为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发挥地理信息产业园在成果转化与信息资源产业化方面的功能作用。三是推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交换共享。完成省政府关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立法计划,加快推进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共享标准的编制以及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推进省市两级地理空间和国土资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提升地理信息资源服务保障能力。市县两级要积极拓展数字城市专题应用服务,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从重数据生产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转变。要结合全省乡镇区划调整,编制完成全省新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地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地图。五是认真履行测绘行业监管职能职责。健全和运用行业诚信体系,开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测绘工程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

(六)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全力服务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我省扶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上来,牢牢扛起这项重大政治责任,立足部门职能全方位给予支持。一是要加大规划计划支持力度。及时将重大项目和扶贫开发重点工程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计划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优先保障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支持湘西地区开展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二是要充分发挥耕地保护项目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耕地保护项目资金进一步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优先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政府投入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提高扶贫开发重点县耕地开发项目投资标准,加大新增耕地后期管护投入,鼓励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三是要大力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优先将扶贫开发重点县列为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县,全面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治理和能力建设五项工程,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促进居住在地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很差的居民实施异地搬迁。四是要积极支持地质生态资源开发。优先部署安排重大基础地质调查,优先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开展地质找水工程。加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发展一批综合配套的大型矿业经济基地,做大做强一批重点矿业企业。五是加大基础测绘工作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市县一体化数字县域建设,加快重点扶贫地区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一是加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核心,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能力建设五大工程,对240处以上地质灾害实施工程治理,对3000户以上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进行搬迁避让。抓好汛期防灾、应急管理和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等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强化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人为引为地质灾害。依法查处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二是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结合“湘江一号”工程,积极参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矿山复绿”行动。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带动地方和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严格督促采矿权人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八)加强法治国土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建设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敢于担当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做好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二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基层动态巡查责任,改进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把查处整改作为重心,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展警示约谈,严格责任追究。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加大国土资源领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市县执法监察能力建设,推动执法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纠纷及内部监督作用,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依法予以撤销或确认违法。四是切实维护群众资源权益。健全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地上附着物补偿方式。严格征地程序,强化全过程规范管理,健全征地信息查询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五是开展“国土资源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年”活动。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大积案化解力度,下大力气整治重信重访问题。

(九)坚持创新引领,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一是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根据《湖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湘办发„2015‟43号)的要求,建实建强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完善国土资源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加快建设市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抓好登记资料移交和业务交接,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持续发证能力。总结推介浏阳、澧县、芷江三地试点工作经验,确保所有市本级和超过50%的县市在6月底前实现颁发新证、停发旧证,其它县市在11月底前全面实现。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登记信息实时互联共享。健全不动产登记配套制度,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立改废”意见,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二是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启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调查,适时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三是做好浏阳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边试点、边总结,确保今年在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四是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双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和“三线”(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为基本约束,开展空间规划编制研究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探索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五是配合做好供给侧改革。围绕去产能,盘活企业存量土地,促进“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处置,对产能过剩行业严把用地用矿关口。围绕去库存,分类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房地产供地计划。围绕降成本,合理确定地价水平,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出让方式。围绕补短板,重点做好全省补齐县域经济、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方面的资源保障。六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机制改革。推进矿产资源审批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及相关制度。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力度,全面清理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推行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应当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承担的业务交给社会,增强厅直属事业单位履职和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本系统全省性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

(十)夯实基础基层工作,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做好地籍工作,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启动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及数据库更新。加快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验收、汇总分析、成果应用。强化财务管理,做好规费征收和预算管理,构建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财力保障新机制,严控“三公”经费,强化内部审计,确保资金安全。推进科技创新,围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重大难题,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做好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步伐,大力做好省市两级空间数据统筹与整合,启动“国土资源云”建设。完善和运行好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电子政务系统,推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加强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国土资源重大政策、资源省情、先进典型等,加大对外宣传广度深度,讲好国土资源故事,传递国土资源正能量。实施省地质博物馆提质改造工程,筹备抓好第四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与群测群防队伍建设。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鼓励各地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推行“一乡一所”建设模式,提升国土资源所服务能力。做好群团工作,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

三、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能力,树立亲民务实、奉献担当、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一)围绕“两学一做”,着力加强思想建设。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联系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贯彻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的政治生活当中去,推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岗位奉献,切实增强学习力、实干力、创新力和落实力,全面提升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能力,争做讲政治、守规矩、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

(二)围绕善作善为,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国土资源部决定今年深入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重点提高领导干部“懂全局、管本行,抓重点、破难题,抓落实、求实效,崇廉洁、拒腐蚀”四种能力。就我们系统而言,一是要坚持主动作为。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正确履行职能职责,要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散、懈怠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二是要坚持创新作为。坚决破除思维定势,摆脱思维依赖,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敢于在破中立、在变中新、在新中进,要多形式、分类别、高效率地加大培训力度,大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浓厚氛围,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促进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既从微观上精通业务、管好本行,又从宏观上观大势、谋大事、懂全局。三是要坚持依法作为。全面加强国土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继续简化审批,优化服务,完善制度。加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力度,让国土资源法制权威得到显现。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围绕问题导向,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一是要强化问题导向。盯住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等方面不严不实的问题,结合巡视、审计和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就注意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一条一条落实,一项一项整改。今年要根据省委安排部署,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聚焦解决理想信念动摇、纪律规矩松弛、权力私用滥用等突出问题和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严不实问题。二是要做到持续发力。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意识。警惕“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坚持新问题和老问题一起解决。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开展经常性作风督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群众联系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督查落实机制,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集体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实际问题。三是要狠抓工作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出成效。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凝聚推动工作落实的合力。要严格督察问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分工、有责任、有考核、有赏罚,促进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四)围绕廉洁作为,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要把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党组(党委)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意识,推进“两个责任”全覆盖。围绕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分解和落实机制。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既挂帅又出征;党组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层层立标杆、做示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年”活动。深入学习党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纪党规印刻在党员干部的心上,让廉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生活方式。三要加大监督巡查和查办案件力度。加强纪检监察力量,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巡查办法》与《党风廉政约谈办法》,对部分市州局、厅机关处室和厅直属单位开展巡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集中整治和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查办影响恶劣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

篇3: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创新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创新的这一论述,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拓展了创新的内涵,并对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总体要求。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指导实践。实践永不停息,理论之树常青。我们要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38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首先得益于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需要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不断对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做出新的概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改革发展的自觉性、 前瞻性、有效性。

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 才能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全面融合,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相对固定下来,逐步形成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比较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美国能够长期保持全球科技领先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激励科技创新的环境。一方面,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美国,企业不创新就难以生存下去。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在科技创新的萌芽阶段、完善阶段以及工程化、产业化阶段,分别有天使投资、种子基金、 风险投资(VC ) 私募股权投资(PE )、创业板市场等,为创新者提供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 重视发挥政府作用。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有重大带动意义的创新工程,与企业合力攻坚,带动了全球科技进步。比如,美国政府提出的曼哈顿工程带动了核工业发展,星球大战计划带动了航天航空业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实施的新能源计划和制造业复兴计划,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我们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缩小同美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就应当先把他们的做法学过来,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在创新上的协同作用。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创新精神是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更加璀璨的根本原因。当今世界, 创新正在引领全球变革,给中国发挥文化资源丰富优势,从各个方面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强国建设,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以文化创新带动各方面创新,使中国文化和中国创造逐步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加快农村、中西部和社会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过大, 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发展差距上。因此,区域差距的本质也是城乡差距。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镇,这是一大亮点。但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仍高达2.7∶1,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尽快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成为“十三五”时期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包括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这是中国当前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 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明了方向,抓住了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发展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条件。目前城乡居民基本权益不平等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产权不平等。城市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已全部商品化,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和使用的土地、厂房、设备、住宅等,都允许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而农村的土地、住宅等产权制度仍不完善,农户对土地和房产等的财产权仍未落实。因此, 农民就不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城市化过程中不动产增值的收益。这是城乡居民基本权益上最大的不平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二是户籍制度中隐含的福利不平等。尽管2.8亿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农村户口身份,他们享受不到城市户口所附加的各类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三项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和住宅制度的重大突破,赋予了农村土地和农民住房以商品属性,明确了农户对自己住房的所有权、对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法人财产权,为发挥市场对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体制保障,为农民在城乡之间自主选择居住地和户籍、通过转让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获得财产性收入打开了一扇大门。“十三五”期间,如果能做到以农村土地用益物权为抵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投入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将在城市资本的堰塞湖上打开一个缺口,由此激发出的巨大需求潜力不仅可以对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将使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推动城乡收入差距大幅缩小。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是结构性矛盾的又一表现,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市政、文化、 体育、信息等公共服务满足不了广大人民需要。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原因在于过去主要靠财政投入,财力不足导致发展缓慢。“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改革投资体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使公共服务投资也能获取合理回报。这样,就能把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吸引到公共服务建设上来,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坚持绿色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当前实践看,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举措。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舒适宜居的环境,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 也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能够把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吸引到环境治理上来,使环保产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谁污染谁付费制度和第三方治理制度等,其核心就是建立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机制,使投资环境治理和环保科技研发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同时,要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使所有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绝不让认真执行排放标准的企业吃亏、弄虚作假偷排的企业获利。 事实上,我国环境治理,既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缺的就是一个机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放在建立治理污染的体制机制上,增强了人民对改善环境的信心。更要看到,用发展环保产业的办法来治理环境,也打消了一部分人在认识上的顾虑,不再认为增加环境治理的投资必然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把环保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把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优美的环境等共享产品也计算为GDP ,是我们在发展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战胜雾霾、还我蓝天碧水定能尽快得以实现。

四、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目标,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提出来的,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第一,要搞好内外需协调,坚持进出口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逐步实现从出口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出口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要扩大服务出口,尽快改变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在全球市场疲软的情况下, 要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创造出口需求,努力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出口;通过国际并购,利用国外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通过购买海外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权,打破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通过到海外搞加工贸易,带动国内零部件出口;通过到国外承揽工程,带动国内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出口。要通过海外投资,针对进口的大宗物资,如石油、铁矿石、 大豆、棉花、棕榈油等,建立稳定的海外生产供应基地和港口、仓储、运输设施。第二,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扩大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开拓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第三, 要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一方面围绕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投资结算工具和储备货币在海外的流通量,扩大人民币与其他国家的双边互换规模;另一方面在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水平的同时,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第四,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同时重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五、坚持共享发展,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38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处于较高水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政策步骤,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帮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获得了大幅提高,已经到了突出强调共同富裕的发展阶段。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三五”时期,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当务之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决战决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现在,很多沿海城市都存在招工难现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一个劳动力都能掌握一门劳动技能,鼓励异地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捷径。对那些缺乏劳动力的困难家庭,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则宜采取社会保障兜底的方式,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使他们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篇4:新发展理念催生新发展理论

构建经济发展新理论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考验。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作为西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无法解释中国的发展问题,更不可能破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这就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发展新理论。

构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新理论。作为发展经济学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一直被推崇为指导发展中国家从落后状态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状态的经典理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一些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这一发展模式,如保持工资的较低水平以增加企业利润,扩大企业投资以加速工业化等。但是,这些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迈进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面对我国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时遇到的经济转型等难题时,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解释力和应用价值。这也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未能及时实现经济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原因之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指导我国在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经济转型的新理论:一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从不协调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三是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四是从注重“引进来”的单向开放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全方位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经济学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工业化道路,即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也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等对推动增长的重要性,以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突出知识和信息技术对增长的重要价值,但它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主要解决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新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而忽略了知识经济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同时推进信息化和知识化,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就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将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元经济结构问题提供方向和思路。一是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协调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智慧城市建设协调互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协调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走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四是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巨大市场,为信息化快速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构建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经济学虽然注重技术创新对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重点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学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创新。后发优势理论对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推进技术创新是可行的、有效的,因为这类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通过学习和引进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加快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这一路径,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需要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的情况下,学习和引进技术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就越来越小,因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学不来、引不进的。同时,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也使发挥后发优势的空间越来越小。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指导我国从以下几个方向丰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一是在一些科技领域占领全球科技制高点,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或前列;不仅要推进应用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整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寻求科学或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二是既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推进技术创新,也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推进技术创新。三是通过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四是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环境。

打造经济发展理论新体系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将在以下两个层面引领打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新体系。

在整体层面,基于新发展理念这一有机体系,把既有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和观点系统化为理论学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在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许多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等等。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背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和条件,以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构架,可将以上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系统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体系,主要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具体层面,每一个发展理念构成一个具体的理论子体系。例如,创新发展理念超越了以往把创新主要理解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局限,提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创新四大基本要素,形成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这个四位一体创新体系的理论含义是:科技创新需要以重大理论创新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一切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的结果,是文化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创新促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后三者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前者,如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化的繁荣,理论创新丰富了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则形成我国独特的改革文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丰富实践和经验,为理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条件,理论创新成果需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中接受检验和得到完善。

获取经济发展理论话语权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将为我国在世界上获取经济发展理论话语权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彰显理论的科学性。这是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继承性和包容性决定的。继承性体现在:把创新置于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是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一脉相承的;协调发展则源自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平衡理论,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以及“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理论等;共享发展理念则是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的深刻思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等重要思想的科学继承;等等。包容性体现在:创新发展理念借鉴和吸收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有益成果,将其提出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等纳入创新发展的子系统。此外,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提出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科学成分也被吸收到了创新发展理念中,等等。

形成独特的概念、范畴、逻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中国贡献。这是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性决定的。这一理论基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发展理论。例如,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作出新的修正和发展,提炼出独特的概念、范畴以及理论体系,赋予其新的内容,是我国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也赋予发展经济学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理应在世界上获得经济发展理论的话语权,使我国拥有与经济发展硬实力相称的理论软实力,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篇5:树立新发展理念心得

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全省审计工作会议总结了2016年全省审计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审计工作任务,明确了做好今年审计工作的措施和要求,达到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的目的。2017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促进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定位,突出审计工作重点,精准发力,按照今年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传达学习好会议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是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找到其中的相承点、结合点和共同点,进一步强化对当前新发展理念新常态、新任务的科学研判,强化对审计工作重点方向的把握,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将会议精神融入到审计中长期规划和今年计划安排、审计体制改革、审计全覆盖、审计资源整合、审计项目实施等工作中。各级审计机关把学习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迅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及时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做好会议精神的汇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切实推动审计工作改革发展。

二是与今年工作计划、项目安排结合起来。按照会议精神,通过审计项目中长期规划、分类管理和滚动轮审,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不要安排过满,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留有余地。通过采取上下联动、横向整合路径,灵活采用“1拖N”项目实施、大数据审计和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和成效,努力克服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按照会议要求,加大国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民生资金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力度,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

三是与稳步推进省以下人财物管理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2017年要全面推开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这项改革时间紧迫,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起责任,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实施方案和我省的方案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二、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是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将推动中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隐患,注重揭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要坚持深入把握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既要坚持依法依规加强审计监督,坚持问题导向,查深查实查透问题,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地客观看待问题,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上、放在推动改革发展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凡是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凡是重大违法违纪的,凡是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的,凡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凡是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的,要坚决揭露查处,大力推动整改问责。对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要坚决促进总结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要坚决揭示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三是要深入把握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任务、新举措,承前启后、锐意创新,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要把创新作为更好履职的动力源泉,作为事业发展的坚强引领,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坚持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审计发展活力,让创新成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常态,成为贯穿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主旋律。

三、切实抓好审计管理,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一要创新审计理念思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按照法律规定,研究制定本地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坚持“滚动计划、有效整合、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定审计项目总体计划,努力做到对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审计对象每3到5年至少审计一次,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w,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审计监督,充分体现和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组织方式,对本地区的重大审计项目,要上下联动、统一组织、整体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对常规性审计项目,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做到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要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统一配置审计力量,加大不同专业干部的工作融合,组建灵活机动、运转高效的审计组。

三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推广使用金审工程建设成果,在使用上下功夫。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部署,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拓展大数据审计应用范围,全面实施“集中分析、发现疑点,精准定位、重点核实、综合提炼”的大数据审计,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查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全面运用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定期报送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和实施情况,强化对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审计成果的准确及时统计,全面真实反映审计工作绩效。

四要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依法规范审计行为,防止工作的随意性,规范和约束审计自由裁量权。要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强化方案制定、现场实施、复核审理、定性处理、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促进审计整改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落实各环节的责任,出现审计质量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要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规范审计组和审计干部的审计现场行为。对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要定期总结,重点评估审计目标实现、审计重点把握、审计程序遵循、审计方式方法创新等情况,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五要持续加强审计整改。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审计整改暂行办法》关于审计机关在整改方面所负的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审计整改检查机制,加大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整改或者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督促其整改。要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审计工作报告内容和审计公告事项,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落实在领导审计整改工作中的职责,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形成整改工作机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帮助相关部门、单位明确各自的整改责任,健全完善整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案件线索的查处力度

首先,要提高认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相当一部分审计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就账查账、就财务收支论财务收支、满足于查出几个问题“交差”的阶段,特别是查处案件线索的意识还比较淡漠,并且存在三种片面认识:一种是“与己无关论”,认为查处案件线索是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的职责,审计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大动干戈;第二种是“无所作为论”,认为审计机关的权限、手段十分有限,当前的经济犯罪大多是窝案、串案,案情盘根错节,审计机关无能为力;第三种是“得不偿失论”,认为案件线索难查办,审计成本高而效果不一定好,得不偿失。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片面认识?归根结底在于部分审计干部对审计监督的地位、作用和本质认识不到位。因此,我们要把审计人员的思想统一到能在查处案件线索中发挥作用的正确认识上来,使查处案件线索真正成为审计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

第二,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一是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要善于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的大局来开展工作,善于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中心工作来思考问题,善于用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原因,自觉冲破就账查账、就财务收支论财务收支的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二是用立体的思维方式。审计人员应从事物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分析研究问题,要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要像分析研究立体几何问题那样去分析研究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三是要有系统思维方式。通过分析事物要素问的内在联系,更快更准地发现问题线索。搞审计,千万不要“查死账、死查账”,正面无法突破,就可以从侧面突破。四是要有开阔的思维方式。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问题的产生、发展做出大胆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细心求证,就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有关线索。

第三,要有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抓住审计重点,不能让其惑。犯罪分子为了掩盖其违法犯罪的事实,总会设置种种“障眼法”。审计人员必须始终抓住审计重点,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二是抓住关键线索,不能让其断。有时,一两个关键线索往往是影响案件查处全局的决定性因素。发现线索不易。而能不能抓住线索则成为案件查处成败的关键。三是抓住关键资料,不能让其毁。审计人员常说,审计揭露问题难,发现案件线索更难,取证落实难上加难。案件查办时,如果一些关键资料毁掉,案情将变得异常复杂,取证会更困难,线索就可能中断。四是抓住“线索人物”,不能让其走。所谓“线索人物”,是指案件中向上直接联系幕后任务,向下控制前台人员的人。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这类人员,往往是案件突破的关键环节。五是要活学巧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迅速发现案件线索。与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相比,?算机审计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分析搜寻问题线索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五、努力建设好班子和队伍,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规章,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精心维护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提高领导审计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把班子建设成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谋创新的战斗集体。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围绕党的建设,全体审计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经常性的教育管理为目标,着力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审计现场,全覆盖、深层次、严要求抓好党建制度落实,把每个党支部、每个审计组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要依靠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监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发挥模范带头示范作用。

三是要始终坚持以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不断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信仰就是灵魂、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纪律决定一切,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要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用好“三项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引导树立担当意识,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充分激发广大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审计队伍履职能力。要坚守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着力提高综合分析和审计业务能力,着力强化专业技能和攻坚突破能力,以能力提升推动审计事业发展。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细化分解廉政纪律相关规定,按领导分工明确应承担的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检查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坚持“零容忍”态度,加大廉政纪律、审计纪律巡查和回访力度,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警示,及时处理解决。要扎紧制度笼子,坚持阳光审计,自觉接受党委、人大、政府的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巡视、专项检查等外部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六、搞好审计宣传,扩大审计影响

一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同志要把审计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想进一步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审计宣传工作。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这项工作,随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措施。要建立健全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形成完善的信息与宣传工作网络,机关内部各部门要形成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责任体系,确保审计宣传工作抓紧抓实,取得成效。具体从事审计宣传工作的同志,更要积极努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更加勤奋扎实地不断把审计宣传工作向前推进。

二是不断加强审计宣传队伍建设。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加强审计宣传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注意选拔政治觉悟高、文字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同志充实到审计宣传岗位;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将宣传工作纳入单位和干部考核范围,并对通讯员队伍的基本职责和定位、培养管理和发展壮大等做出明确规定;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强相关人员平时的学习与积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组织他们到审计现场参观学习、到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业务交流。首先,审计宣传人员自身要做到不怕吃苦。很多信息需要跑路,需要费神费力,需要挑灯夜战,有付出才有回报;其次,不能等米下锅,做好审计信息工作,应当找米下锅。既要加强与本单位业务部门的联系,又要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综合信息部门的联系。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各类文件和讲话精神,明确审计工作当前的任务、方向,紧紧围绕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计业务的需要,紧紧抓住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及时了解不同时期的用稿要求和重点,从千丝万缕的工作脉络中去捕捉审计工作亮点和问题类信息材料,提高审计信息的采用率。

三是加强审计文化书屋建设。书屋虽小,却能承载文化大世界。各级审计机关既要重建设还要重管理,确保书屋常建常新。对建成的书屋,要不断加以充实,保证好书源源不断,推动大家思想、观念和知识更新。有条件的,每年可以挤一点经费,扩大图书品种,比如政治方面,经济理论方面,财政、金融、审计方面,历史、文学及其他方面。这样审计干部就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希望市县审计机关努力把审计文化书屋建设做好、做实,为提升审计干部素养创造条件。

篇6:《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章中,习近平提出五个“着力”,对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深邃道理进行了全面透彻阐述,为全党在发展问题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指引。

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些困难,需要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时刻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就像邓小平同志讲过的那样“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落实落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要求我们广泛汇聚民智、倾听心声,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取得更大成效。

上一篇: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罗马酒店(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