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培训

2024-06-28

公文培训(共6篇)

篇1:公文培训

公文写作培训—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

培训时间:2天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推荐:

主要特点:详细阐述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的操作精髓 案例指导:分析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内训的经典个案 案例训练:掌握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的技能提升方法 行动建议: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的实战模拟练习提升建议:引爆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潜力的行动方案 培训背景:

为了吸引当今繁忙商务人士的注意力,你必须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清晰、有意识的书面沟通。您将能收获必备的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技巧,克服长篇累牍,学会识别和避免写作中常见的误区,获得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使您的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更具说服力和专业化。

培训大纲:陈馨贤老师的《公文写作培训—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课程主内容概括 1.各种商务书面沟通的格式 * 书信 * 电邮 * 备忘录 * 报告

分析: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案例!解析: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内训案例!案例: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课程案例分析!

2.计划一份书面商务沟通的3个必要问题 * 为什么要写这份书面沟通 * 你希望读者给你什么回应 * 读者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讨论: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经典案例讨论!分组: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案例学习指南 分析: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学习中的八大陷阱!

3.SOFAR构造书面沟通内容 * 称呼行 * 起始与背景段 * 信息与事实部分 * 回应要求段 * 收尾段

互动: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案例评估 分享:某集团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案例 分享:哈佛经典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案例分析示范 4.高效商务英文写作的技巧 * “ABC”法则

* 如何表现出礼貌与体谅 * 语气的选择 * 自然与真诚的措辞 * “KISS”原则 * 避免陈词滥调 * 加入重要事实 * 结构化的信息

* 正确选用主动与被动句式 * “CLEAR” 原则

分享:企业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三步走!

案例:联想(中国)公司的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案例 讨论:明天的道路——企业如何做好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

5.公文写作培训—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之电邮礼仪

6.困难情境的书面沟通 * 说服的信 * 应对投诉的信 * 拒绝要求的信

分享: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四部曲!分享: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内训五步骤!分享:企业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六技巧!

分析:某药业集团所面临的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难题!

7.金字塔法结构化书信内容

公文写作培训—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总结。更多学习文章进入:http://了解学习。陈馨贤老师的公文写作课程大纲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

相关文章学习:

陈馨贤_公务员公文写作基础常识简介:http://

篇2:公文培训

一、常用上行文种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公务文书中的上行文,从单一角度看,主要是“报告”“请示”两个文种。“意见”这个文种,是一个具有多重行文方向的文种,它既可以上行,又可下行,还可平行。本章中仅对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请示”“报告”进行分析指导。

(一)“请示”的写作技法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个上行文种。它虽与“意见”(上行的)“报告”同属上行文,但三者之间“同轨不同迹”。

“请示”与上行文的“意见”非常近似,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它们都是要求上级对自己所提的事项或问题,或给予批准,或给予指示,或予以认可,即这两个文种的行文方向与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统一性,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离散性,主要表现在所提的事项与内容不尽相同。“请示”的内容较多涉及的是“人、财、物、机构、编制、出境出国”以及工作中遇到需上级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或应由上级加以审批的事项等具体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硬件”;而上行“意见”的内容则多是对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指示或支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

“请示”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基本分为两类:一是直请性的请示,即直接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指导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按分公司规定,拟写请示前的事由须征得上级有关部门或领导的同意,原则通过后,方可正式行文;二是批转性的请示,即把有关某一方面工作的意见,以“请示”上报给上级机关,要求批转给有关单位予以办理。

1.“请示”的结构与写法

请示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1)标题。主要是写明所需请示的问题,即“事由”,再加“请示”二字。例如:《关于开立银行账户的请示》《关于提供借款担保的请示》《关于×××风电场工程开工的请示》等。

(2)正文。一般分作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写“为什么要请示”,即请示的原因、背景,也就是请示问题的依据、出发点和目的。例如:××××公司报送给分公司本部的《关于解决××××公司所属各单位融资困难的请示》一文的开头首先陈述了下列情况:

“受国家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公司所属各单位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形势,具体表现……。鉴于以上严峻形势,为了确保××××公司所属各单位基建、生产工作正常开展所需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特对有关问题请示如下:……”。这段文字,属于“请

示”的撮要,交代了请示的依据,即“受国家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讲明了请示的缘由,即“××××公司所属各单位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形势”;明确了请示的目的,即“为了确保××××公司所属各单位基建、生产工作正常开展所需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然后通过一个过渡句“特对有关问题请示如下”转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写“请示什么问题”。内容比较简单的采取全文一贯到底的写法,一气呵成;内容较为复杂的采取“分条列项”的方法加以表述。

(3)结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语气要谦恭。请示的目的是要求上级给予批准并做出回复或加以“批转”,所以结尾应写作“妥否,请批示”。

要求上级批转的请示,事先要代替上级拟好批语。2.“请示”写作要点提示

(1)要准确理解“请示”的行文对象。“请示”的行文对象必须是自己的上级机关,不可把“请示”与“申请函”“告知函”混为一谈,更不要把上级机关里的一些职能部门与“上级机关”等同。

(2)要把握“请示”的内在逻辑。一份请示不论文字长短,其内在逻辑均是由“为什么要请示”和“请示什么问题”两大部分组成。“请示”的结尾用语,按照分公司规定,通常是写“妥否,请批示”;要求上级加以批转的请示,一般写作“以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办理)”等。

(3)坚持“一文一事”。即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机关及时、专一地进行处理;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多头请示易使主办与协办单位之间相互推诿,延误批复时间或者由于批复意见不一致,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将有权批准该问题的单位列为主送,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送,以便对方了解情况。不能把党、政上级机关一并列为主送,应当按照党政各自的分工范围,或以党委、党组的名义请示上级党委,或以行政名义请示上级行政机关。

(二)“报告”的写作技法

“报告”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文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宜。“报告”不是单一的文种,是由若干具体文种构成的一个组合体。

1.“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由于报告多种多样,在写法上很难划一,现就分公司日常工作中上报频率较高的报告类型进行介绍。

(1)专题性报告。专题性报告的内容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及结尾组成。标题要明确反映出所报告的专题事由,由“事由”加上“情况报告”或“报告”字样组成,如:《关于取消脱硫旁路及增设SCR脱硝装臵情况的报告》《关于×××项目工作的情况报告》等。正

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又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情况-问题-意见”,这种形式多系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二是“情况-作法(经验)-不足”,这种形式适用于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如《关于获得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抵免所得税的报告》,开头介绍了该公司在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下,积极研究税收政策,加强税收管理,并在掌握税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工作中取得了实效成绩,这就是“情况”;通过过渡,转入“经验”部分介绍,部分报告在“经验”之后会加上一些工作中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撰写这类专题工作报告的“不足”部分时,文字既要概括,又要简短,完全属于一种表态性的词语,切不可归纳成几个问题,又具有针对性的找出几点意见。结尾通常要写上一句结语,如“特此报告”等。

(2)综合性报告。综合性报告的内容结构一般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标题由“时间概念”加上“工作情况报告”字样构成,如《关于二○一○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综合报告》。正文要把握好三点内容:第一,要有一个概括说明全文主旨的开头,这个开头在写作技巧上可采用起句立意的手法,开门见山,先把一定时间内各方面总的工作情况,包括依据、目的、总的行动和对整个工作的估计等加以概括介绍;第二,要有一个内容比较丰富的主体,主体也就是报告的核心部分,在这个部分里,要把各个方面的主要情况,并列地拉开段落,每一个大的段落即表述一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在具体写法上,应包括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效果,尽量使用数字说明和概括性的材料,做到言简意赅;第三,要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结尾,综合报告的结尾与工作总结的结尾不同,后者要讲究既简短又概括,属于表态性的结尾,而前者却要检查这个时期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

(3)检查报告。检查报告的标题是对发生的事故、错误情况加以概括形成“事由”,再加上“检查报告”或“检讨报告”字样而形成。正文通常由“四段式”组成。第一,写“情况”,即所犯错误、所发生事故(事件)的基本情况;第二,写“原因”,包括发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第三,写“责任”,即造成事故(事件)的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第四,写处理情况和今后意见。对已经作了处理的写明处理情况,尚未进行处理的要提出今后处理意见;对错误的责任者,可按照责任大小、问题的轻重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不单指对人的处理,也包括改进工作,堵塞漏洞等方面的措施。

2.“报告”写作要点提示

(1)切实把握“报告”的写作规则。“报告”的内涵决定它在写作上的通用规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段式”,但应注意的是“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必然由于不同的内容表现为多变的状态,主要有:情况-做法-问题(意见)、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情况-问题-建议等。写“报告”要切实掌握“三段式”的基本要求,这对提高撰文效率且达到眉目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时效,情况真实。注重时效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必须及

时迅速,不能拖沓。报告承担着向上级机关反映信息及决策的反馈作用,上级机关要通过报告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动态及变化,掌握决策的运行情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报告是决策的基础条件之一。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如果不注重时效性,就很有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要使报告充分起到决策与执行之间的“桥梁”作用,除了注重时效之外,还必须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由此可见,真实是报告写作之本。

(3)语言简洁,篇幅短小。“报告”的篇幅要短,就要充分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表达方式。要使“报告”短小精悍,就应“避繁就简”这里讲的“繁”,主要是指现象拼凑,事实罗列,也就是通常讲的“流水账”;这里讲的“简”,是指注意综合分析、寻求规律、讲究提炼、显示本质。总之,要字斟句酌,力求精炼,以少胜多。

二、常用下行文种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公务文书中的下行文,主要包括决议、决定、指示、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批复与批示。本章仅对工作中常用的“通知”“通报”“批复”“批示”“会议纪要”进行分析指导。

(一)“通知”的写作技法

通知是党政机关常使用的一种公文。通知适用于发布有关规章和制度,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由此可以看出,通知文种的适用范围极广,具有发布性、指示性和中转性的功能特点。

1.“通知”的结构与写法

“通知”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其写作模式及要领也不尽相同。(1)发布性通知

发布性通知的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名称(行政公文中省略)、被发布的规章或制度名称和文种三要素组成,如《关于印发<×××××公司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暂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公司巡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正文一般应当载明两层内容:一是明确指出所发布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施行或生效日期及相关事项说明;二是提出贯彻执行的希望或要求。在具体表达次序上,开头都要通过一个“提前”句式,使用“现将”二字,把所有发布的规章、制度展现给阅者,如“现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企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遵照执行。”在主体部分,一方面可强调它的重要性及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要提出贯彻执行的要求。

结尾主要有两种情形,或是要求下级反馈贯彻执行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是用来宣布规章及制度的时效,其写法有的是“从即日起施行”,也有的是“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并写明原有相同的规章、制度同时废止等。

(2)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的标题都是标准式的,即由“制文机关”(行政公文中省略)、“事由”与“文种”三个要素组成,如《关于贯彻落实分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正文的写法其普遍形式,一是既有一个独立且简短的开头“撮要”,又有一个总括全文中心并要求下级及时反馈执行情况的结尾,中间主体部分由若干并列内容组成,呈现“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由于是指示性通知,因而在文中可以使用“不得”“要”“不要”“必须”等模态词语,表意十分明确,语气坚定有力,令人不容臵疑,这对于确保通知内容的贯彻执行是极为必要的。

结尾部分主要是对有关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希望和要求。(3)批转、转发性通知

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标题通常由批转(转发)文件的机关名称(行政公文中省略)、主要内容与文种三个要素构成,如《转发集团公司关于×××公司××机组扩建工程档案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的通知》《关于转发<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等。在撰写转发性通知的标题时,经常会遇到几个“通知”重复出现的问题,如《××公司转发集团公司转发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事由)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对于这种情况,为了防止重叠和繁琐,按照惯例,可以省略中间层次(即集团公司)和自己所使用的两个“通知”,只保留文件发源处的一个文种“通知”,加之行政公文要求凡是有红色版头的文件,在标题中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故可将该标题简化为《转发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事由)的通知》。为了弥补如此变通后可能出现的遗憾,应把被删除掉的中间层次写进公文的开头,如“近接集团公司于×月×日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关于××(事由)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1‟×号),现转发给你们……”由于标题中已有“通知”字样,不会引起歧义,更不妨碍主题词中对文种的标引。

正文通常要写明三层意思。一是表明对被批转文件的态度,二是强调阐述批转该文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要提出贯彻执行的希望和要求。

2.“通知”写作要点提示

(1)要讲求实效,切忌滥发通知。由于发布通知是要求所属机关单位贯彻执行或周知的,其目的在于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因此,要特别注意发布的必要性,讲求实效,严禁随意滥发,严格控制发文的数量,做到量度适中,以确保“通知”的严肃性。

(2)要明确无疑,切忌主旨含混。发布通知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需要贯彻执行的,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做到主旨明确,结构严谨,用语通畅,令人一目了然,同时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文件指示精神,还要合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

况,否则就会从根本上损害通知的质量和效用。

(3)用语要庄重、切忌平淡无味。指示性通知用语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庄严郑重、语气肯定、不容臵疑,为此要大量使用一些祈使句,如“坚决……”“尽快……”“必须……”“严禁……”“要切实……”“严格……”等,要使用一些成语和四字格的词组,这类语句简短意明、节奏爽快,有利于增强坚定有力的气势。不要因为要庄重而回避修辞,切忌语言平淡无味。

(二)“通报”的写作技法

“通报”属于知照体公文。规定其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从实践来看,“通报”也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文种。

“通报”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在表达手法上重在叙述事实,寓理于事,以事明理。通过对社会实践中发生的正反两个方面事实的陈述,来对人们起到示范、指导、教育和警诫作用。“通报”的特性还表现在它的发布形式上,从其使用情况来看,有时是由发文机关直接进行表述,称为“直述式通报”,有时则由发文机关将下级机关的报告、通报、典型材料、简报、经验介绍等以“通报”名义加以批转,称为“转述式通报”。其中前者为单体行文,而后者是复体行文,或称“以文载文”,即将下级机关的来文作为附件,以“通报”为主件,表述一些发文机关的评价性意见。

1.通报”的结构与写法

直述式通报的标题是由“制文机关”(行政公文中省略)、“事由”与“文种”组成,如《关于××××公司连续发生多起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转述式通报的标题,应由“制文机关”(行政公文中省略)、“被转发的文件名称”及“文种”组成,如《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司火灾事故的通报》,若被转发文件的文种系“通报”,则应省略自身使用的“通报”文种,避免“通报”重叠。

正文按通报内容的不同,写法也有所差别。一是表彰性通报,其正文基本上是由“情况”-“决定”-“希望”三个部分内容组成。所谓“情况”,即表彰的缘由,也就是“为什么要表彰”,在这个部分中采用概括的手法,介绍被表彰单位或个人的先进模范事迹,以此作为制发本通报的依据;所谓“决定”,即表彰的具体内容,如授予的荣誉称号等,这是正文的第二层内容;最后是提出希望与要求,既包括对被表彰者的有关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的要求,也包括对别人别单位向被表彰者学习的要求。二是批评性通报,开头先要概述事情的基本情况,亦即“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探因求源,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具体因素,第三层内容是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处理意见或情况,最后提出希望或要求。三是指导性通报,这种通报与指示性通知十分近似,开端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最后是解决问题的几点要求。

2.“通报”的写作要点提示

(1)要注意典型的真实性。由于发布通报的目的在于用典型事实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引导、教育,既可以是正面典型,也可以是反面典型,因此写进通报中的内容必须是具有广泛代表性或者是反映当前社会上某种错误倾向、具有反面教育意义的人或事,以及能给人以启迪、警示作用的事件。同时,要特别注意其真实性,绝不可人为地拔高或贬损,否则就难以使人信服,从根本上损害通报的质量和效用。

(2)要向深处挖掘。通报的写作,特别是表彰性和批评性通报的写作,要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挖掘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责任归属,以揭示问题的实质,概括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应当汲取的教训,要注意触及事件的本质,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否则无法起到以典型事例指导工作的目的。

(3)要明确直述与转述,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侧重。直述式通报侧重于叙事,兼以必要的说明;转述式通报则侧重于议论,属评价性文字,应注意这种评价性文字不是对下级来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指导下级机关工作。

(4)要区别指示性通知与指导性通报。区分的关键在于弄清所依据的事实是某一方面的情况综合,还是刚刚发生的某一典型事例。虽然都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均要求下级去办,但如属前者应用“指示性通知”,如系后者则可用“指导性通报”。

(三)“批复”与“批示”的写作技法

在公文中,“批复”与“批示”均是审批性的文种,即对上报的文件加注批语、作出批示。两者间也有一定的不同:一是法律地位不同,“批复”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的一个主要文种,属于“法定文种”,而“批示”则不是;二是审批文件的对象不同,“批复”是答复下级的“请示”而使用的文种,与“请示”是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而“批示”是针对下级报来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类(如计划、工作要点、方案、安排、规划、设想、纲要等)、“报告”类(如工作报告、情况报告、调查报告、检讨报告等)及各种简报、快报等文件,就其中的某一成功之点、问题之处所做的批语,对推动下级工作、解决问题具有启迪、参考、借鉴、警诫的作用;三是行文方式不同,“批复”的主送单位是行文“请示”的单位,如具有普遍意义,可将“批复”抄送其他下级一并周知,“批示”若具有普遍意义,可将原上报文件的单位与其他下级单位一并列为主送,不存在主送、抄送之分。

“批复”按其内容的不同,分为核准性批复、指示性批复、答复性批复。1.“批复”与“批示”的结构与写法

“批复”与“批示”的标题,在行政公文中由“事由”与“文种”组成,如《关于××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关于××公司增补党委委员的批复》。

“批复”“批示”的正文,一般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引语”,即

首段文字通常包括来文的“机关”“标题”与“发文字号”,如“《关于××公司××机组工程开工的请示》(××ׄ2011‟×号)收悉”等,引语之后,随即是一个过渡短语,如“经研究,批复如下”“现就××问题批复如下”等。二是“内容”,如内容较少可不分段,内容较多则要分段按层次表述。

2.“批复”与“批示”的写作要点提示

(1)针对性要强。“批复”“批示”都是针对下级上报的“请示”或“报告”等文件而制发的,因此内容必须与后者所提的要求与陈述的情况紧紧相扣。在写“批复”时,首先要引“请示”的来文时间、标题和发文字号,这样就使来往的两个文件自然地联结在一起,然后根据所提请审批的事项,亮明观点和态度,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表示,凡属同意一般都不必再写理由。在写“批示”时,既要对“报告”表明态度,以示表扬推广、批评扼制、提请注意,又要根据需要或对问题有所补充、或进一步提出要求,要紧扣来文,言及其事。

(2)严格掌握行文对象。“批复”的行文对象是来文请示事项的单位。当“批复”的内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拟抄送给其他下属单位时,也只是抄送给直属的下一级机关,一般不再扩大。“批示”的行文对象不像“批复”那么严格,它可以是直属的下一级,也可以是把所属的几级单位一并列入主送。

(3)灵活运用结构形式。根据“批复”“批示”内容的不同及文字的多少,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但其内在结构必须是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要解决问题,甚至还夹有对问题的分析。

(4)坚持一文一事。无论是“批复”还是“批示”,都应坚持一文一事的原则,一份“批复”针对一份“请示”,一份“批示”针对一份“报告”。

(5)要正确理解“函代批复”。对于下级机关的“请示”,由上级机关进行批复时必须使用“批复”,但当这种批复是由上级机关的办公室代行时,由于它们之间属于平级关系,故通常用“函”代行“批复”来进行批复,如《关于××(事由)的复函》。

(四)“会议纪要”的写作技法

“会议纪要”是法定文种之一,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的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是对会议的目的、要求、主要精神及决定的事项加以文字归纳整理,以上传下达、统一认识、推动工作。

会议纪要在行文关系上,可采取转发(印发)或直接发出的形式,类似通知,发给下级贯彻执行;也可以报送给上级,类似会议情况报告,向上反映情况。

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机关审定制发,要求内容详尽具体。会议纪要在兼有反映情况、沟通信息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指挥的权威性。按照其内容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指示型会议纪要”与“通知型会议纪要”。

“指示型会议纪要”即就某一较大范围或重要的工作会议所整理的会议纪要。这类纪要,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专题性的,既包含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意见,又有对某一重要工作或重大事项各种思想认识的统一,还有对今后工作的具体部署与安排。“通知型会议纪要”,即用来宣布会议决定事项的纪要。这类纪要大都是各类机关领导层集体开会决定问题后使用的传达会议决定事项的纪要,也叫办公会议纪要。

1.“会议纪要”的结构与写法

“通知型会议纪要”的标题由于具有特定的版式,所以一般不再另有标题。只有“指示型会议纪要”才会显示会议名称或中心内容的标题。“通知型会议纪要”如“×××公司1月份总经理办公会纪要”。“指示型会议纪要”如“×××关于××××工程开工专题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开头,又称前言。通知型会议纪要,由于大都有固定的排版格式(如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员等),故比较简单。指示型会议纪要的前言,就相对复杂一些,如加入会议的中心议题以及会议的指导思想等。二是主体,有三种写法:按孤立的问题顺序,逐个问题地写,也可综合起来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也可以按会议所研究、决定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写。三是结尾,一般是写会议提出的希望、号召等。

2.“会议纪要”的写作要点提示

(1)巧设布局,多彩多姿。除通知型的日常办公会议纪要,大都有较为固定的写作格式外(通常由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和决定事项组成),对指示型会议纪要,不论是综合性还是专题性的,都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综合性的会议纪要,由于内容涉及较为复杂,故在结构布局上,除自然情况外,内容多采用“三大块”的写作形式,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对当前工作形势的分析,对今后工作的打算等。专题性会议纪要,由于内容单一,故多采用“撮要分条”或“分条列项”的结构形式。

(2)明确宗旨,突出中心。一次工作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明确宗旨,即会议所集中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一次工作会议,在具体讨论中必然会产生几种不同意见,不能把这些意见都纳入会议纪要,而应根据会议的宗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集中反映符合会议中心要求的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少数人的正确意见。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研究了”“会议认为”“会议决定”等提法,加以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对有分歧的意见,除学术性研究会议纪要外,是不可写入纪要的。

(3)讲究用语,注意条理。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上报的会议纪要,就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下发的会议纪要,则可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

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这是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一个主要区别。会议记录一般要把每个人的发言尽量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则需要有一个对会议讨论意见的综合、分析、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条理化、理论化的过程。所谓条理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分类归纳、层级清晰;所谓理论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尽量给予理论上的概括。

(4)实事求是,做好记录。会议记录必须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改内容,不能添枝加叶。在写作当中,遇到需要增减的地方,要经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同意,必要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会议记录是产生会议纪要的基础,也是整理会议纪要的原始性主要素材之一。只有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才有利于会议纪要的整理,并保证纪要的质量,做到准确无误。

(5)行文方式,单复结合。通知型会议纪要,由于有固定的红色版式,所以他们大都是单体直接行文,且不加盖印章。指示型会议纪要,一般多是复体行文,即在上报或下发时,分别使用“报告”或“通知”做文件头,“会议纪要”作为附件随之运行。复体行文,党政机关应分别按照各自的公文处理法规的相关规定,使用标准的公文格式,如单体行文,行政机关应使用“会议纪要”的特定格式。

文章修改符号及其用法

秘书要掌握的文章修改符号:

1.删除号:

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2.恢复号:

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

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臵。4.改正号:

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增添号:

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重点号:

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7.提示号:

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8.调遣号:

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

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10.并段号:

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缩位号:

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前移号:

文字前移或顶格。

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修改文稿时也可以参照使用。

1.删除号: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2.调位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臵。

3.增补号: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4.提行号: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臵上。

5.压行号: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6.复原号: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7.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臵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8.连续号: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9.空行号:>、< 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篇3:公文作者与公文读者关系解读

关键词:公文,作者,读者,功用,心理,关系

公文作者与读者都是特定的

1.公文作者具有专任性

公文以“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公布法规和规章, 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 请示和答复问题, 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为基本职能, 这一职能决定了公文必须由专人制作和发布, 即公文作者必须是法定作者 (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力或承担义务的组织及其领导人) , 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 除此之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制发公文。

2.公文读者具有特定性

公文读者 (即行文对象) 也是特定的, 一般分为两类: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主送机关指的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一份公文的读者是谁, 从起草时就已有明确的指向: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以及社会大众。公文写作这种读者的指向性是由公文的工具性功能所决定的, 是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

3.公文的实际读者远大于收文机关的范围

公文的基本运转流程是从机关到机关。任何一个机关既是公文作者 (发文机关) , 也是公文读者 (收文机关) 。除此之外, 社会大众也是公文的重要读者。当今社会, 各个机关、单位的公务信息都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多渠道获知, 这使得公务信息由封闭性运转 (即公对公) 变为开放性传播。社会大众不仅是公文的阅读者以及部分内容的执行者, 还是公文质量和执行效果的监督者。公文内容的影响力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而增大, 对发文机关的形象也有不同于以往的影响。

因而, 公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由重视拟写变为既重写, 更重读和用。要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不能只从起草者的角度写自己想写的、想说的, 而是要换位思考, 让读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 接受并执行公文的内容, 充分发挥公文的特定效力。

公文的直接功用性要求起草公文应当换位思考

1.公文写作活动具有直接功用性

公文作为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管理活动、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属性, 使得公文带有极强的功用性。这种功用性被表达得直截了当:下行文要求行文对象贯彻执行、令行禁止;上行文要求行文对象了解下情、作出指示;平行文要求行文对象互通信息、商洽合作;广行文要求行文对象周知遵守。

由于公文的阅读对象是明确的, 公文作者要求该范围内的所有读者要准确领会行文意图, 不得产生歧义, 追求的是公文的直接效用。所以, 公文只有在作者与读者对公文目的、意图的认识达成一致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2.公文读者的阅读活动具有特定功用性

对于文学作品, 读者的阅读活动带有欣赏性和创造性, 个体领悟能力不同, 对作品内涵的解读以及从中获得的审美感悟也各不相同, 作者不会也不能要求读者对作品得出与他或其他读者一致的认识。而公文读者在阅读公文后, 不仅要知晓其内容, 还要根据公文要求采取相应的行动:或遵守或执行或回复等。如果公文读者对公文内容的认知与公文作者的行文意图高度一致, 则公文的执行效果和处理质量都会非常高。反之, 则会引起公文读者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 使公文无法真正发挥其特定效用。

因此, 公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换位思考, 有意识地将读者的理解能力、接受心理等因素纳入写作思维活动当中, 从而促使自己准确定位公文主题, 提出切实要求, 合理安排材料, 运用恰当表达方式, 在传达与接受之间找到平衡点。

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城市化战略格局, 其中一项工作任务是提高城镇建设水平:“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段带有艺术化的文字将城镇建设水平的具体标准表述得栩栩如生, 一改公文原有的呆板枯燥的形象, 读者容易理解, 便于执行到位。

精心拟制标题, 引导读者思路与行文目的达成一致

一份高质量的公文既能清楚准确地表达发文机关的行文意图和要求, 又能使行文对象对公文的内容透彻领会和执行。因此, 起草公文先要明确主旨, 用标题引导读者思路, 一环扣一环, 层层推进, 最终得出与行文目的一致的认识。

1.公文标题事由部分要能一锤定音, 让读者明了行文意图

公文标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该文的核心内容, 拟写标题的关键在事由部分。“事由”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读者一看标题就能明了该文的主旨。比如某份公文的标题经过两次修改:《关于安全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严防恶性事故发生的通知》, 之前的标题平直呆板, 缺少目的;改后的标题显得颇有气势、针对性强、目的明确、主旨突出, 便于公文读者理解、贯彻。

2.正文中一级小标题应当显示段旨, 引领读者思路

正文如果内容多、篇幅长, 应分层阐述主旨, 其表现形式就是用序号加上小标题。这些小标题既分解了公文的主旨, 同时又能表明公文作者对该项工作的结论, 从而唤起读者注意, 引领读者顺着作者思路去接受该文的倾向性结论。比如某省住建厅在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报告中, 使用的小标题如下:

一、推进城镇化

二、城市 (县城) 垃圾、污水处理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四、建议

作为一篇主动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报告, 上述四个一级小标题仅仅说明了汇报的工作内容, 却不够准确凝练, 未能表明工作成果, 即工作完成得好坏。作为上级领导, 这样的小标题不能使它得到任何引导性, 还要花较多时间阅读每个一级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然后自己归纳结论, 作出评判。对于公文作者来讲, 工作会陷入被动, 本来是做出了成绩的, 但锦衣夜行, 未能明确展示出来;对于公文读者来说, 阅读这样的长篇报告花费了很多时间, 而得出的结论未必与公文作者的初衷相吻合。基于以上问题, 可以将该报告的一级小标题作出如下修改:

一、贯彻中央文件, 加快推进了城镇化的建设进度

二、多数市县超额完成了垃圾、污水处理考核指标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项指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四、关于上述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修改, 每个一级标题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在这样的标题引导下, 上级机关才会得出公文作者希望给上级留下的好印象并认可这些结论。

阅读心理的差异性对公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不同

公文读者虽然具有明确指向性, 但行文方向不同, 其读者的阅读心理也有差异。

1.简———向上请示要求说理精准、请求适度, 篇幅短小

请示内容的重点在于请示理由的说明和请示要求的尺度上。公文作者在多数情况下唯恐理由说得不够充足, 缺少说服力, 要求难以获得上级批准;要求尽量提得高出实际需求一倍以上, 预留出被上级打折、降低的空间。这样的请示反而容易招致上级机关的反感, 效果适得其反, 达不到请示目的。作为下级机关, 其上级机关只有一到两个;但上级机关要面对的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下级机关, 工作繁忙, 阅文时间有限, 希望“开短会、说短话、阅短文”, 处理公文往往带有求简心理。因此, 好的请示应顺应上级这种心理, 在说明理由时可强调形势上的必要性和时间上的迫切性, 在提出要求时可遵循尺度上的合理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原则。合情合理, 篇幅不长。同时, 用语谦恭, 诸如“拟”“宜”“可否”“请”之类的词语要常用, 以示对上级的尊重;在提出要求时, 还要给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或办法供上级决策时参考, 获得上级机关批准和指示的可能性与时效性都会大大提高。

2.敬———向下指示要求明确无疑, 切忌含混, 兼顾各方利益

下级机关对上级来文抱有敬畏心理, 对文中所提要求会认真贯彻执行;同时也希望得到上级应有的尊重和体察。因此, 下行文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文件指示精神, 做到“师出有名”, 主旨明确;布置工作、提出要求时还要合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调动公文读者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行文目的。

为了使公文读者对行文目的一目了然, 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使用恰当的结尾用语, 如“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或“请研究执行”等, 要求不能提得含混不清。

3.尊———平行文作者与读者间关系对等, 要求说理有节, 用语平和

平行文的行文对象是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 由于彼此没有领导与被领导或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公文读者的心理相较于下行文和上行文就显得复杂、敏感, 更多的是一种求尊心理。因此在向对方请求支持、帮助、答复时, 叙事要清楚, 说理要有节, 用语要平和, 相互尊重, 使对方充分理解并能引起感情共鸣, 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

在内容层次的安排上, 也要揣摩对方见文后的心理, 采用不同写法。比如在答复对方来文时, 如果是肯定性的, 则在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表态, 然后再叙述其他相关事宜;如果是否定性的, 开头可先简要恳切地说明理由, 再表明否定态度, 使对方感到否定是合理的、可以谅解的, 不至于产生误解, 保证今后可以继续合作。

4.易———广行文面向社会发布, 要严肃对待, 简短通俗

广行文中“公告”和“通告”的作者是不同的。“公告”的“公”字代表的是党和国家, 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管理机关才有资格使用;“通告”的“通”字是传达的意思, 地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 (如金融、税务、教育、工商等) , 根据自身权限发布周知事项, 应当使用“通告”。因此公文作者在选用广行文的文种时要严肃对待, 不可乱用。

广行文是面向全社会的告知性文件, 它的行文对象是社会公众, 行文目的是广而告之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撰写广行文应当短之又短, 语言通俗易懂。如果长篇大论, 穿靴戴帽, 就不仅违背了“告知”的本意, 而且公众难以掌握, 当然也就难以遵守。

随着公务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传播渠道的增加, 如何使用公文这一重要工具快速、准确、有效地加强公务管理, 是各级机关、单位必须关注的一个新焦点。党政机关不仅是公文的作者, 也是公文的读者;不仅要树立主体意识, 还应增强受体意识, 使写作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为实现公文的直接功用性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桂维民, 岳海翔.公文写作[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9.

篇4:公文培训

【关键词】指令性;知照性;语体;词汇特征;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公文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技术手段、制发单位、工作缘由、制度规范。近年来,从语体角度对公文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某词类在公文中的运用的研究,如刘玉福(2007)对公文语体专用词语的研究;对公文下位语体的研究,如曾凡云(2010)探讨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分布等。虽然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很少,但给我们展示了各种语体研究的方法,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狭义的公文专指国家有关部门正式规定的公文文种。笔者参照最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文种,同时参考《现代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简明教程》对公文的分类,将其归纳为7大类,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就是其中的两类。前者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发,用以确定工作的开展和对重大事项做出安排的公文;后者是用来在特定的对象中通知事项、通报情况、提出要求的公文。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两类公文的词汇特征作定量的统计与分析,以考察其语体方面的差异。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语体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路,为应用写作的教学提供帮助;也希望能为公文工作者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词语提供参考意见。

二、语料的选用和方法

语料来源主要取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标注语料库;少量取自中国知网,是对前者的补充。为了体现公文的总体特征,本文选取语料时,尽量使其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使得语料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过对语料的筛选,所得语料总字数为87661。为了减少影响研究的干扰因素,保持平均每篇语料约为1000字,每小类的总字数约为1万字。

三、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词汇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两类公文在词汇特征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词长分布、词类选择、词语运用等方面。

(一)词长分布

如表2所示,两类公文的词长分布并不均匀。双音节词最多,单音节词次之,单双音节相加,比例约为90%;三音节词与四音节词则少得多;五音节及以上的词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利福尼亚州等,所占比例更小。

指令性公文双音节词所占比例高于知照性公文,单音节词比例则相对较低。而单音节词比双音节词更具口语色彩,可以说明,前者的书卷化程度高于后者。这与其受文对象及权威性特点有关,前者的受文对象一定,主要是国家机关、行政机关等,而后者的受文对象广泛;前者权威性、强制性、严肃性较强,一经发布,其下属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落实,不得违背。如命令(令)就是权力威望的体现,“令行禁止”“军令如山”即表明了命令的权威性、强制性。因此,指令性公文的书面用语、双音节词较多。

指令性公文和知照性公文的平均词长分别为1.82个音节和1.84个音节,前者稍低于后者。一般来说,平均词长越小,表明文中的长词越少,文本也就更加通俗易懂,可读性越强,语言变化更少。因此,指令性公文长词较少,用词变化较少,文本可读性较强。这与对指令性公文四音节及以上音节的统计结果一致,其所占比例低于知照性公文。

(二)词类选择

不同的词类在文本中的使用频率是构成文本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对比分析两类公文的词类选择,可进一步了解两者文本风格的异同。

从图1可知,两类公文的词汇密度相近,实词所占比例差异不明显,均约为85%。其中,名词和动词所占比例高,比例之和约为65%;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等比例小。拟声词、叹词在语料中没有出现,与袁辉、李熙宗在《汉语语体概论》中提到的拟声词和叹词基本不存在于公文语体之中的结论一致。

为了进一步考察两类公文在词类方面的特点,我们又对其中的一些词类作了具体的对比与分析。名词和动词在所有词类中占比较高,所以两者比例的高低更能说明各类公文的语体特点。两类公文名词、动词的对比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看出指令性公文的名词和动词的型/次比较低,使用的词型较少,这也说明其内容较为集中。其名词和动词占总词次的比例高于知照性公文,因为它的实用性强,制发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更多的动词来做出决策、下达命令等。名词出现频次较高的有:国家、企业、农业、人民、问题等。这些词语的高频出现再次验证了公文本身固有的性质,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频出现的动词有:要、是、有、发展、应等。指令性公文严肃、庄重、原则性强,选用词语必须明确表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因此,常用“要”“应当”等能愿动词。

两类公文的虚词使用情况差别不大。助词在虚词类中比例最高,分别为7.22%和6.87%,主要是“的”的频次最高;“将、进一步、已”等副词在两类公文中大量出现,一方面使得语篇带上了较浓的书面语体色彩,另一方面,这些意义单一、在古汉语中常用的副词的使用,使语言更为典雅、庄重。公文中的陈述句最多,但却很少使用语气词,且只是在“通报、通知、决议、决定”等文种中出现了表示语气的“了”。介词在两类公文中出现频率相当,相对其他虚词小类高。高频使用介词是由公文语言的简洁性、严肃性、固定性特点决定的。介词具有引介对象的作用,介词结构能使语言表意更加准确、明了(图2)。

知照性公文涉及较多的时间、地点、具体的场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通知所办理的事项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受文机关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成。因此,知照性公文中会有较多的处所词、时间词、数词、量词等,如表2,知照性公文中这些词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指令性公文。

(三)词语运用

简洁明了的公文,才易于让人们看懂,才能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其效用。公文语言的简洁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上,使用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缩略语等正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图3)。

从图3可知,指令性公文的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所占比例都高于知照性公文,成语、习用语的比例较高,从上文对四音节词的统计也可以看出。现在的文章很少使用文言,但在公文中还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成分,如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公文表达出的庄重色彩、简明特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此。缩略语由较长的语词缩短省略而成,因此可使语篇简明,而模糊词语的恰当使用,也能使语言更加准确,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因此,指令性公文更为简明扼要。

对超用词、罕用词、词型覆盖面等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语料内容方面的差异。指令性公文的超用词比例较高,罕用词较少,词型覆盖面稍大,说明其词型使用集中,同一个词型的复现率高。超用词多、罕用词少,则其词型变化就较小,词型覆盖面较大。对两类公文词型覆盖面的统计,也显示前者的词型覆盖面高于后者。

四、结语

通过对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词汇特征的计量对比与分析,发现在词长分布方面,两类公文的词长分布不均匀。前者双音节词占比高于后者,单音节词占比低,这可以说明,前者的书卷化程度略高于后者。在词类选择方面,名词和动词在实词中占比较高。前者名词和动词的型/次比较低,使用的词型较少,说明其内容较为集中;后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处所词、时间词、数词、量词等出现较多。在虚词中,“的”的高频出现,使得助词的比例较高;其次是介词,使用介词结构可以满足公文简洁性、严肃性等特点的需要。在词语运用方面,恰当地使用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等使得两类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关于超用词、罕用词和词型覆盖面的统计,也表明指令性公文的内容较为集中。

参考文献

[1]刘玉福.公文语体专用词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分布考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陆亚萍,詹丹,张彪.应用文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现代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简明教程》编写组.现代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5]袁晖,李熙宗. 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附注: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语体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3CYY038]的资助。

篇5:公文培训总结(冯洋)

冯洋

经过了黄雄杰老师讲的大学生公文培训,我了解到:公文,顾名思义,“公”——公务、公事;“文”,文书。我们所学的公文是高校团学工作公文写作。既有正式规定文种(如请示、报告等)也有一般常用应用文(如计划、总结等)。此次培训主要讲了公文的常见类型:通知、申请、请示、计划、总结等。就拿通知举例,通知:就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件(时间、事情、地点、对象等),组成部分有:称呼、正文、落款;内容要求:称呼:通知对象,标题:使用小二或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正文:四号宋体,署名:(小三 宋体 加粗)日期(最右侧)。

此次培训重点讲了应用文写作。分为公文文体:要规范;应用文体:中心是内容跟写法;新闻文体:主要是标题、导语、结构。我学到了写作时:(1)主题要鲜明。可以套用“谁‘关于’什么事‘的’文种”这种结构。应用文可用单、双标题,其中双标题:上标题写中心,下标题介绍对象、范围、内容等,注意双标题不能重复,标题用二号字以上,加黑。新闻文体,注意标题的处理:引题、正题、副题。(2)材料要翔实。用事实说话,用数据典例支撑主题,在这里黄老师还举了专升本的例子。(3)结构要清晰。排位要清晰、文章结构及思路要清晰。那么,公文应该怎样写呢?公文的思路:1.为什么写,15%。2.写什么内容,80%。3.有什么要求,5%。应用文的思路主要为:总分总。黄老师讲了起句立意法,即概括的把要点写在一段的最前面,要注意动宾和主谓结构的应用。最后,我从黄雄杰老师最后讲课的部分学到了要把握好文章段落的处理形式。如:小标题形式,不同段的处理形式,同段的处理形式。黄老师讲的序号的应用(一、(一)1.(1))和装订文件只装订两颗钉等细节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通过这次培训,我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写应用文要求,同时也发现,写作之道博大精深,写好应用文也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篇6:公文培训总结

我是电大毕业的,在参加工作之前,领导告知以后的工作岗位是出纳兼文秘。担心我不是科班出身,更不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工作中难度较大,便将他多年来对公文处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悉数传授给我,对我完成了“岗前培训”。还记得参加工作半年后,恰逢年底,领导让我写一份工作总结,第一次的重要工作,还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的。父亲扶我上战马,并送我一程后,此后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就被我“承包”了,直到我休产假后才有所变化。

听老师们讲解着写作公文的方法、特点、规律,逐一在对照寻找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还可以圈点的闪光处,经过这样的梳理,心中恍悟,原来那篇文章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真是不得不佩服老师们的指点和经验之谈。

课堂上听老师讲一些因公文出错而闹出的笑话,有的徒增笑料,有的却是造成了恶劣影响,忍俊不禁之后,不由得深深地感恩父亲,多亏他时时的提醒和敲打,我这个马大哈才避免了许多错误,当初能够较为严谨地按照父亲的叮嘱处理着自己手头为数不多的那些公文,年轻的我,无法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得心应手,凝聚着父亲难能可贵的远见卓识;更无法体会和懂得,那些宝贵的经验是父亲智慧与心血的结晶,而今听到几位老师们分别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那么亲切与熟悉,因时间有限远远不如父亲那般周密与细致,才知道自己多么像一个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愚人。

对父亲公文写作处理经验的学习,更多来自于共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对于各位老师们经验的学习,则在于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理论(现在有了专门的秘书学)的系统性,吕老师的讲解是对以往的知识信息进行梳理的过程,让原来混乱、模糊的知识点有了清晰的队列;而姬老师更为专业的讲授,则让我对公文的写作产生了层次感,它不仅要注意到点与线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要有层面、次第。好比盖楼一样,先要有规划和图纸,再打好地基,修出框架,然后是添砖加瓦,最后才是外装修。文章的规划和地基体现着作者的格局、气魄,框架和砖瓦活体现着作者的表达能力,装修则体现着作者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哪一项弱了,文章都不会出色,关键在于要按顺序一项项去完成。

以前的工作中,基本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去完成公文的写作,通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就写到哪,没有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有时甚至写完了才发现文章已经不是最初想要写的内容,言不达意了。虽说这和我这几年总写随笔、小记有关,散而不收,但更多是因为内心的茫然,自己也抓不住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写文章更多地是排遣迷茫和宣泄情绪的方式和过程。而今知道和学习了前人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好像一下子插上了翅膀,理论与实践结合后,让人内心是如此的明朗。

姬老师在讲课前重点向大家推荐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并总结毛主席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写作的一生,领导的一生。对于毛主席的才华与智慧的倾仰是由来已久了,只是以前一直以为高不可攀,没有勇气去读。自从这几年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开始学习中医,学习易经后,感觉到自己的胆气是越来越足,连世界公认难以学懂的中医与易经,我都敢学敢用,还怕什么著作读不了啊!况且跟着爱红社虚受老师学周易时,他不止一次地称赞过,毛主席的智慧与魄力,离不开他对周易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学习他著作的同时,不也是在体会易经的应用吗?我一定要挤出时间学习体会一下毛主席的“大格局”!

吕老师和姬老师都强调了公文写作的规则与规律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真正想写好文章,写作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多读、多写、多改”是离不开的。这个经验估计很多人都知道,难在践行。记得上学时语文老师们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可高中毕业二十年来,自己读过几篇文章?如果不是为了女儿的教育,我也不会有幸开始经典诵读。在陪伴孩子诵读的两年多,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身心居然是那么愉悦。而这两年来为了参与到学习经典后的分享中,自己动手写了几十篇分享稿,在虚受老师的指点下,从最初的“骨感美人”慢慢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起来,当然离“有情有感、鲜活生动”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有幸再次在公文培训中得到这两位老师的指点,我对以后写好分享稿和写好公文都更有信心了。

读和写都是对文字熟悉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亲近文字,去体悟每个字符所包含的思想的携带的信息,就好像在认识和了解每一个朋友,掌握他们的相貌特征、嗜好习惯、思想性格,然后与他们经常交流沟通,就容易产生共鸣。有了这样的情感,文字才能与我们融合为一,才好成为表达我们思想情感的精灵,我们心念一动,文字便呼之即出,哪里用得到苦思冥想?而这不也正是姬老师所讲的“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不正是“人文合一”的境界吗?

上一篇:我的班主任日常工作下一篇:林肯葛底斯堡演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