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雨点说课

2024-09-03

小小雨点说课(精选11篇)

篇1:小小雨点说课

三年级音乐《小小雨点》说课稿我说课的主题是《音乐,因生活而精彩》!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留给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智障学生心理、生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认知、概括能力缺乏,只有直观的、生动的、切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才能被他们所接受。今天我所展示的这节《小小雨点》音乐课就是利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育的思想,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一)生活情景激发导入

我运用实物生活场景引发智障学生兴趣,让学生说一说、看一看、悟一悟。启发学生联系平时生活对小小雨点的观察,边歌唱边舞蹈。

(二)生活体验学唱歌曲

通过游戏等方式让智障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后,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在学生歌表演时我参与其中,做到师生互动,以情感染学生。我把自己当作了小苗、小树、花儿、鱼儿,尽情地唱游,与智障孩子们一起轻快地舞蹈,让学生唱得轻松,跳得愉快,共同营造出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三)生活创编展示自我让智障学生创编生活化的歌词、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引导学生懂得不只有小花和小苗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样智障情感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拓展,培养智障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让智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音乐知识的无穷乐趣。总之《小小雨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因素,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给学生良好的艺术熏陶。“生活就如泉源,音乐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音乐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智障学生音乐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音乐为之而精彩!

篇2:小小雨点说课

我是可爱的小雨点,我是可以给别人带来欢笑的小雨点.

你们知道我这个可爱可以给别人带来欢笑的小雨点是怎么形成的呢?

篇3:《小小商店》说课教案

《小小商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把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小小商店》属于第四领域——综合与实践。小小商店这课是以学生的购物经验和已经学习的关于加、减法计算和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民币换算和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能力,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计算和高品质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呈现分两个层次。第一层:通过购物情境呈现3个在购物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提取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搜集解题策略。第二层: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经历購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难点是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分析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经历购物的过程,积累购物的体验,在“模拟现实”中学习“现实的数学”。学生既懂得了如何购物、如何推销,更学会了精打细算,快乐生活。“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2.在问题中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在购物实践中,我不仅关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应对与解答,更关注学生不断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发现其中的可贵之处,看到学生不断地成熟与精明。学生也在取钱、换钱、找钱的实践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学会了购物的策略。

3.在实践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了如何取钱及换钱、找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在合作中学习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语)”。购物前合作探讨购物策略,购物中互相帮助,共同面对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购得自己称心的物品。购物后交流心得,介绍经验。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

5.在数学活动中育人

我抓住一些契机自然地教育学生在借钱、用钱中树立正确思想。学生在购物中学会了合理购物、勤俭节约以及诚信的品质,在购物心得交流中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减少资源浪费,如何统筹考虑购买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物品。

三、说教学程序

在具体的教学程序上我力求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展开学习。

1.调查咨询,丰富体验

每位学生自带物品充实商店,并制作价格标签。学生可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咨询获取价格常识,使他们主动接触生活、了解社会,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2.分类整理,创办商店

学生自主布置小小商店的三个特色柜台:“玩具总动员”“我爱文具”“家家乐翻天”。名称富有童趣,吸引孩子踊跃参与。

3.提纲挈领,热心导购

全体学生报价,明确物品的价钱。接着课件出示几个问题,学生搜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接下来的购物领路导航。问题的设计逐层深入,从钱的够不够到需要带多少钱再到可自选物品,考虑一定数额的钱如何最优地发挥作用。这正好符合生活中人们购物时的逻辑考虑,从用钱到预算到省钱,教会学生生活是需要统筹考虑的,先预算,再消费,做到用之有道。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考虑中领悟了一定数额的钱,要想买到更多的东西,应该选择质优且价廉的物品,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教育。

4.示范购物,感性领悟

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两位小朋友示范购物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购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体会到购物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自己所需,物品价格和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物品。售货员要根据商品的价钱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给顾客多少钱。

5.自主购物,交流心得

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有些同学做售货员,其他同学做顾客,我做银行职员,人人参与购物,合作解决购物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充分体验如何取钱、换钱、找钱,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教师一方面关注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以及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当学生实在无力解决时给予帮助,最重要的是充当银行职员角色,为学生换币、顺利购物提供帮助。组织学生填写记录表,交流购物的经过,请遇到困难的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成功解决问题的。学生在经验介绍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能动地建构了知识。

篇4:《小小雨点》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小小雨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充满着天真浪漫的童情。全曲为四二拍子,大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密集,旋律欢快、充满活力,描绘了小小雨点从天空上落下来时,小花朵与小麦苗高兴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从《小小雨点》密集、轻快的节奏,级进、小跳的旋律等艺术要素中体会“小雨点”活泼跳跃的形象。根据艺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发声及演唱方法,乐于参与艺术的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唱歌曲《小小雨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艺术活动,能正确选择雨声为歌曲《小小雨点》伴奏。

(2)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

2、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中感受自然带给人们的美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雨点》,并能够通过声音及动作表现。难点:创编适合的歌词表现歌曲。

4、教学准备:学生自制沙锤

二、教学过程

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三、教学手段:

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结合多媒体动画创设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从多媒体动画中去感受,发现和判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边看动画边听雨声,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学生明白自然界的万物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并能很直观的分辨出适合《小小雨点》的伴奏雨声。运用多媒体动画范唱歌曲《小小雨点》,去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导入

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说你在图画看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边看动画边舞蹈。

(二)情感体验学唱歌曲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在学生歌表演时老师参与其中,做到师生互动,以情感染学生。我把自己当作了小苗、小树、花儿、鱼儿,尽情地唱游,尽情地欢笑。与孩子们一起轻快地舞蹈,让学生唱得轻松,跳得愉快,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歌词创编展示自我

让学生创作歌词、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引导学生懂得不只有小花和小苗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样孩子情感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拓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5:活动二十 小小雨点

活动目标

1,感受并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小雨,花,鱼,苗之间的关爱之情

2,能借助律动熟悉歌曲旋律,利用图画记忆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师根据歌曲旋律自编律动,教会幼儿。

2,彩色粉笔,雨点首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练声,引出活动主题。

(1)放歌曲《小小雨点》伴奏带,幼儿跟教师做律动。

(2)教师弹琴,幼儿练唱声曲《大雨小雨》。

(3)由练声曲《大雨小雨》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哗啦啦的大雨,下的太猛,花草树木,小动物都很害怕;而沙沙沙的小雨,轻轻地落下来,花呀树呀都很喜欢,还有小动物快乐的跟小雨点做游戏呢!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小小雨点》

2,教师帮助幼儿学习新歌。

(1)放歌曲录音,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提问:这首歌唱了些什么?

(2)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并根据大意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

(3)带领幼儿看图有节奏的念第一段歌词

(4)教师指图,幼儿小声跟唱,第一段唱时注意“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这句的强拍和弱拍。

(5)继续用“画图法”和“整段带唱法”教唱歌词二,三两段,画出图二,图三。

(6)启发幼儿根据图示,找出三段中重复出现的歌词

(7)完整演唱歌曲。幼儿可以根据图示记忆歌词。

(8)引导幼儿处理歌曲:“沙沙”要唱的轻而有弹性,“乐得……”要唱出喜悦感。3,幼儿边唱边分角色表演,进一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愉悦情绪。

(1)请几名幼儿带上首饰扮演“小雨点”,其余幼儿围成三圈分别扮演“花,鱼,苗”。

篇6:一年级音乐《小小雨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想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歌曲的动感和美妙之处,近而帮助学生记住歌词,达到学后不忘的效果,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充满美的感情。音乐课若是枯燥无味是令人无法容忍的。有位音乐教育家曾经讲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他说,如果把流行歌曲放到教材里,用我们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先识谱再学歌词,那么流行歌曲可能是流行不起来的。这真是一语道破了我们教学中的迂腐做法,如果我们花多些心思变通教学形式。

研究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改善教学细节,哪怕是带感情的演唱演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动人的身体语言、充满关切和询问的眼神等,真情的投入与调动,总是能吸引孩子的,让孩子们在平等、生动、活泼和充满音乐美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就会使孩子们今后永远热爱音乐,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得到扩展,从而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足蹈是人之常情,把律动、舞蹈加入到歌曲教学中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音乐是声音语言、舞蹈是人体语言,歌和舞是自古以来就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能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在《小小雨点》一课中,就充分地借助了舞蹈的基本功能,在歌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歌词模仿小雨落在花园里,落在鱼池里、落在田野里,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我编了一段律动加舞蹈,“小雨”做着扩指动作向花园里洒水,“小花”托腮摆头“乐的张嘴巴,”“小雨”扩指洒水,落在鱼池里,“小鱼们”双手一前一后做“摇尾巴”动作,脚走小碎步,“小雨”落在田野里,“苗儿”做发芽拱出土动作。“向上爬”分开双手,舒展身体等这些基本舞蹈和律动动作,让同学们边唱、边舞,即记住了歌词,又深动形象地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情绪处于自然、欢快的气氛中。

篇7: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小雨点

第一单元 春来啦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2上课时间:2013年2月25日 教学内容:

学唱《小小雨点》 教学目标:

1.会唱《小小雨点》这首歌,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小小雨点》这首歌的节拍,能体会这首歌活泼、欢快的的情绪,并用轻快、跳跃的声音表现出来。

3.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能正确选择或自编身势动作为二拍子歌曲 《小小雨点》伴唱。教学重点:

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小小雨点》 教学难点:

能体会这首歌活泼、欢快的的情绪,并用轻快、跳跃的声音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一套、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一年有四季,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课件出示春天的图片)。

生:春天。

师: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小朋友也在春天来临时变得更活泼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春天,一起跟美丽的春天跳个舞吧!

二、律动《嘀哩嘀哩》

师:小朋友跳得真好,你找到美丽的春天了吗?

生:小草发芽了,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三、新歌教学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美丽的春天吧。(教师播放课件中的下雨声)师: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了? 生:小雨、下雨。

师:你们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沙沙沙 沙沙沙„„)师:请你们用沙沙的声音和老师一起来唱。(老师弹奏音阶,让学生跟着做练声练习)

灌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师:你们的沙沙声真好听,现在啊,有一滴小雨点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为大家唱一首歌。请你仔细听一听,小雨点都落到哪里了?

(教师播放歌曲)师:小雨点落到哪里啦? 生:落到花园里、田野里。

师:小朋友听的真仔细。让我们跟着小雨点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小小雨点》视频)

师:老师也很想和歌曲中的花儿一样快乐的歌唱,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唱吗?现在请小朋友来唱小雨点的沙沙声,老师来唱歌词。

(多媒体出示曲谱)师生接口唱学习歌曲(教师先唱,学生只要会接“沙沙沙沙沙”就行了)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请你们听老师唱,看看这两句旋律有什么不一样?

(师分别唱歌曲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并用手势表现高低音)。生:第二句一直往上唱,第四句唱上去又落下来。(老师多媒体用色块显示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接龙唱,你们唱: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我来唱: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下来你们唱下一句,老师唱最后一句。

(师生开始轮唱)

师:有了小雨点的滋润,你们觉得花儿、苗儿的心情怎样? 生:很开心。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首歌曲? 生:开心快乐!

师:那快乐的声音应是怎样的?应跳跃地唱还是连贯地唱?你们认真的听一听。

老师对比演唱两种唱法(连贯的、跳跃的)生: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创编。

师:花儿、苗儿有了小雨点的滋润,可开心了,你能加上动作来表现他们欢快的心情吗?

学生边唱歌曲边表演

师: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体会到了欢快的情绪,这小雨点的作用真是太大了!

灌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师:那么,小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还有谁也在接受小雨点的滋润?你们现在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创编的。(播放FLASH)现在我们也把自己想到的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词)学生分小组表演唱:

(落在池塘里,小鱼乐得摇尾巴)(落在小河里,青蛙乐得呱呱呱)(落在森林里,小树乐得快长大)(落在田野里,小草乐得笑哈哈)„

五、拓展

师:同学们创编的歌曲真好听,今天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小雨点》,关于春天的歌还有很多,小朋友还会唱哪些呢?

学生唱一唱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的歌曲。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首,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几首春天的歌曲)老师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flash。学生欣赏歌曲。

六、总结

篇8:《雨点》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点》,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它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文章洋溢着童贞、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本单元为春光篇,它们描述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雨点》位于四篇课文中的第二课,上承《春笋》,下接《小池塘》《春到梅花山》,是一篇从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新课例。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纪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又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生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本着这种理念、对教材的钻研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雨点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读,从读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雨点的快乐心情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用不着老师引导学生去逐句讲解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选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表演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上课伊始,我猜谜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生活的认识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时,我展示雨点的美景,把孩子们带到绿意盎然的荷塘边,唤起她们对春天,对雨点的热爱之情。这种独特的美的享受,带给他们的是非同一般的成功与喜悦,这之后,我又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检查识字,在交流中把识字教学落在实处。

2、精读课文——自主读

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安排学生欣赏动画,自主朗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再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并且将自己当作一滴滴小雨点,融入课文的各个角色,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也为下文想像说话打好伏笔。

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最后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配以音乐,增强语感,领悟情境。所以,我组织学生合作阅读,展开讨论:你觉得小雨点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心情很快乐?在学生熟读课文,领悟到雨点可爱、春天乐趣后,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学生还读不到位,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请同学们用心去听录音是怎样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的。

3、积累语言 理解内容——合作读

这篇课文篇幅简短,容易朗读。我又为学生创设一种竞赛气氛,看哪一组学生读得好,配合得好,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分角色读、课本剧表演读,比赛完后,进行评议,及时表扬鼓励,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又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4、拓展课文 培养想象——练习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启发学生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会有什么变化?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课我形象直观地抓住重点词语,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同学理清了思路。

篇9:雨点说课稿

点》说课稿

安宁市连然小学 刘水燕

一、说教材

《雨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清新质朴、充满童趣的小诗,全诗共四句,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的不同状态。文章洋溢着童贞、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又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生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因此,我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雨点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其中,朗读和生字教学是重点,而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构想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用不着老师引导学生去逐句讲解分析。然而,要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精准、文字的优美,体悟诗文的韵律,朗读是关键。而要在朗读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雨点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状态、不同情调,动词的品悟又是关键。“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被作者凝练得的无比精准而又无比优美的一系列动词中,不光向读者展现了雨点在不同环境里各具特点的动态,更生动形象地把雨点——这个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灵气的物体以不同的神态带入学生的视野。基于以上的考虑,我有了这节课的教学构想:在“小雨点儿旅行记”情境互动式教学中引领学生展开“读——演——悟”一体化的探究式学习,以读为训练主线,以表演为辅助手段,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最终目标,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思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碰撞中得到凝练。

四、说教学环节

基于这样的教学构想,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点连接1)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雨中世界,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雨滴的声音,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这是下雨的声音。接着让他们欣赏雨点的美景。之后,我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生字新词,并重点指导“雨”字的书写,给读得好的小组加一颗雨点。告诉小朋友们这节课要举行雨点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雨点最多。接着,我将课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朋友,小雨点是一个天生的旅行家,最爱到处游玩了,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旅行呢?”让“雨点”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会说话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让小朋友和“雨点”一同旅行。在旅途中,他们共同活动,一起谈旅行感受,一起互相倾听心声……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学生开始了自主、生动的学习体验。

2、自主读文,整体把握,是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且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当“小雨点儿旅行”的情境创设成功,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安排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它在那里干什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上“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组成板书主要脉络,接着引领学生自主朗读,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并且将自己当作一滴滴小雨点,融入课文的各个角色,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也为下文想像说话打好伏笔。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 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3、巧抓动词,表演感悟,踏上与文本对话的独特之旅。(点链接2)

(1)、抓住动词,表演感悟,感受动词运用的精妙,体验小雨点旅行的快乐。

在“小雨点旅行记“的情境中,我启发同学们边读文边想象:如果现在你就是小雨点,能把你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感受表演出来吗?瞧,一名学生自告奋勇上前来,戴上老师递给的雨点头饰,边演边说:“池塘里的水多清呀,多静呀,我可要睡觉了。”伸了个懒腰后,做出了睡觉的姿势。相继有学生在师生的合作下表演了:“咦!小溪里的水叮咚叮咚地流着,好像带着我散步;”“呀!江河里的水匆匆地流淌,好像带着我奔跑;”“嘿!海洋真大,我随着波浪一上一下,真像在跳舞。”根据学生的表演,我适时配上小雨点的神态图,(张贴神态图)帮助学生理解了“睡觉、散步”(边说板书)等动词,快捷地进入到了课文角色。【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人人是演员,人人参与,在表演中理解词意,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动词运用的精妙。在情境体验中读出了语感,体验到了朗读的快乐。】

(2)、表演中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最后,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演一演,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演过三遍后,对课文内容已基本记住了。我又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老师读课文,他们演,让其他同学感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

【表演能使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在发展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以演助读”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学生深入体验角色的情绪变化。显然,这种体验越深入,就越有利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节课后,同学们都变成了“小雨点儿”,带着去“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中旅行的不同感受,开始了难忘的语文实践之旅。

4、提炼生活,丰富想象,实现对文本的超越。(点链接3)【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力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在教学《雨点》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们带着对小雨点儿的热爱,带着旅行的快乐,幻化为一滴滴充满灵性的小雨点儿:“可爱的小雨点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看看你们的身边,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们还会落在哪儿?又会怎么样呢?”鲜活的画面、激情的语言,刺激着孩子们跃动的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极富童趣的诗句。

生: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跳芭蕾。生: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生: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生:雨点落到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

一句句精妙的诗句从稚嫩的口中冒出来,语文不再是生硬的词句,也不是深奥难懂的语段,文学创作也不再是作家的专利,孩子们就在这样鲜活、灵动的课堂里学习了语文,也爱上语文。我想,这才是我们这一群语文教学工作者最根本的奋斗目标。

5、随文识字,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文短小有趣,几乎每个生词都与理解课文相关。我一改往日的集中识字为随文出现,随见随认随记的方法。对于生字的理解识记,我引导学生或编顺口溜、或联系字意、或做动作、或采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灵活识记。比如:“落”。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常常错写成上下结构“三点水”,所以我联系小雨点下落帮学生理解为“雨点落进草丛就藏在了草里”。再比如“散步”、“奔跑”等词,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表演动作,并通过现场版画小雨点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在表演和简笔画勾勒中,逐步将词语理解准确、到位。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课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组成板书主要脉络,用小雨点儿的四个动作图“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进行主线勾勒,既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又有效地突出了动词在文中的重要地位,为背诵有困难的同学理清了文章思路,同时,也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打开了创作大门。

篇10:雨点儿-说课稿

刘海静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是雨水滋润了万物,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设计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读到悟,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3、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像,体验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大小雨点儿。因此,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就以童话为平台,以我们和大小雨点儿一起旅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与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结合点,想他们所想,言他们所言,摒弃传统的为文学文的形式,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世界,卸去学语文的负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爱学”,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且愉悦。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蓝蓝的天上住着云妈妈,她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雨点娃娃,这些雨点娃娃啊可喜欢旅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背着降落伞和雨点儿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产生迫不及待想学习的兴趣。课题“雨点儿”是一个儿化音,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一个较难读的音节。因此,我将采取范读及手势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并指导学生呼叫“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名字来多次练习,达到读准、读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期。在阅读之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妈妈”的形式给学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学会三读。

1、一读:读通顺,句子较长的多读几遍。

2、二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三读:知道大小雨点儿分别去哪里?

三个环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读中悟铺设基础。

(三)、自主识字,学会合作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相对来说识字量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我设计了雨点儿闯关的游戏环节,即以大小雨点儿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难关为点,出示生字。要求学习运用以往的拼音知识,分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时,启发学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来识记字形,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词句结合,读中理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个不恰当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语文上,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紧接着“生字关”,引导学生闯“词语关”。把“数不清、飘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词语形式出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明白“数不清”是指多,“飘落”是指轻柔,在生活与学语文间构架起桥梁。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重音、停顿的指导,采用同桌听读、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爱表演,由“回答”一词拓展开去,让学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号划出大小雨点儿问与答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分角色朗读,找朋友赛读,为动画配音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兴趣盎然地读,读出童真童趣。

(五)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为学贵有疑”。能针对课文质疑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情境:说着说着,大小雨点儿就到达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伞,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在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雨后美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如: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钦佩、或欢迎之情。同时,启发学生想像:雨点儿还会飘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森林里的树啊、小动物们会怎样想?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激发想像、发展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因想像而开阔,越是联想得丰富,对课文中雨水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就越透彻,回到对课文的朗读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书写训练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注意起笔及笔顺规则,写的端正、匀称。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因此,在课文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设置了两道课外延伸题: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乐!不过,我要请你们帮我查一查:我是怎样变成天上的雨点儿的?

2、了解我,请做一做:种一盆花或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缩影。此课板书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一次提炼。同时,我将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动手画出雨后其它动植物的变化,把板书进行丰富,让他们在画中领悟有了雨水,世界变得更美的道理。

八、总结

篇11:雨点职称教学说课稿

《雨点》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掸,

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颇有趣味。

进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雨点一起来体验水池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那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观与文本的对话呢?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感情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将课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雨点”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会说话的对象,让小朋友和雨点一同旅行,感受雨点的不同变化。这样,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而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感悟品味,美读移情

进进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触摸语言观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一入情一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在《雨点》这篇课文中写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教学时,让学生边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老师用语言渲染,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水池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在此基础上感悟“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四个饱含意蕴的词,并适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特的旅行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提炼生活,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式”的课堂中自觉地学语言、用语言。在教学《雨点》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用图片唤起孩子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儿的?仿编诗歌,把观察生活和想象连接有机结合。孩子本身对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从而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自己的内部语言体系,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我想这样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观看 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下一篇:丰收的秋天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