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2024-07-18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共13篇)

篇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习验算之前,设置了一个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得数后,很自然的有一个疑问:“算得对不对呢?”从而产生了验算的要求,使加法的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学习的。

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以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分析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付的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验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去写验算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算理。

篇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周中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篇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将来学习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重要基础。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学会估算, 初步养成估算习惯。学生需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想

复习课不好上。一是学生不如平时授新课积极, 二是教师习惯了老调重弹, 三是题海战术压垮人, 学生做着累, 老师讲着更累,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复习离不开对旧知的温习, 离不开做题。那么, 如何让学生乐意温习, 快乐做题, 在温习与做题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使课堂活起来, 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 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 构建快乐学习情境, 创新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 我结合福娃与奥运的大背景, 依据小学生喜欢看《奥运福娃漫游记》这一动画片的心理特点, 我设计了一个“福娃漫游数学城”的学习情境, 分别设立了口算城、笔算城、估算城三座城堡, 每一座城堡里都有一个福娃带来的“奥运小知识”, 通过了解北京奥运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学习用口算、笔算、估算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把数学知识融入奥运信息中, 既引导学生了解奥运, 关心奥运, 又学会了用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 在生活中学习计算, 在计算中体验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本节教学时, 我把数学知识都融入在奥运信息中, 让学生从中提炼问题, 感受数学计算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估算复习时, 我设计了买篮球和排球的情景, 通过让学生估算解决,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用到估算, 处处有数学。

(三)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教学中老师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 以奥运信息和奥运精神贯穿全课, 培养学生的奥运情感和奥运精神

本节课数学活动设计有几大亮点:以“福娃漫游数学城”引入新课, 以“奥运小知识”贯穿全课, 以“欣赏歌曲《站在世界领奖台》”结束本课。整节课渗透了一种奥林匹克精神, 渗透了一种“我为奥运加油”的情怀。

三、媒体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基于这一基本理念,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奇、富于幻想的特点, 我设计了“福娃漫游数学城”的第一张幻灯片, 而后又分别以“口算城”“笔算城”“估算城”三张童话城堡情境图片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每一座城堡里都有奇妙的数学知识等待着学生去挖掘。最后在一曲《站在世界领奖台》的歌声中快乐而又振奋地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我的课件没有转移注意力的声音, 没有喧宾夺主的动画, 但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 有组织教学的层次感, 有教学内容的条理性, 真正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这一目标, 很好地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

课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本技能, 学会正确估算, 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意识, 渗透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技能, 达到熟练口算和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估算, 养成估算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以“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 我们和福娃一起漫游数学城”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

(1) 贝贝带来的奥运小知识。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三名国家金牌数如下:美国 (35枚) ;中国 (32枚) ;俄罗斯 (27枚)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能会有多个问题, 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解决)

(2) 口算城

引导学生通过口算尝试解答以下问题。

7000-3000=400+360=34+56=

82-48=97-43=52+16=

33-25=6000+2000=6000-2000=

800-350=90+60=150-70=

(3) 笔算城

(1) 奥运小知识

给学生提供以下知识:北京奥运村占地约80公顷, 背靠760公顷的森林绿地,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让坐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

(2) 神笔算算算

410+250=760+440=160+580=

720-390=540-340=960-470=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以上试题,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并奖励优胜者。

(4) 估算城

(1) 奥运小知识

北京奥运会共有205个国家参加。大约 () 个国家, 金牌一共有303枚, 大约 () 枚。其中 () 是 () 的近似数, () 是 () 的近似数。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10日说共有55支运动队的约1300名运动员目前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备战奥运会。上面这则信息哪些数字是准确数, 哪些是近似数?

(2) 我是估算小能手

398+703≈457-349≈1099-729≈691+202≈

写出估算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反思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4:“万以内的加法”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索万以内加法(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算理。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加法(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计数器、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1.口算。(要求:学生抢答,并汇报口算思路。)

23+34=     43+33=     34+54=     51+25=

18+24=     27+36=     57+13=     39+24=

2.笔算。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二、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我国有许多珍奇的动物。(课件出示主题图。)有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麋鹿和狐狸属于哺乳类,那么这三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书中的统计表。)

师:认真观察这份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3: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4:爬行类比鸟类动物少多少种?

三、互动新授

1.根据问题,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进位加法,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蕴含的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道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谁会列算式?

生:271+122=

师:这道题你为什么用加法呢?

生:求鸟类与爬行类动物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那你为什么选择271和122这两个数,而不选择其他的呢?

生:因为爬行类动物有122种,鸟类动物有271种。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好,解决问题信息很多时,我们要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来解答。结果是多少呢?(学生口算出271+122=393。)

师:口算的结果是393,正确吗?那到底对不对,我们不妨用列竖式的方法验证一下。完成练习纸上的这一题,写完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师: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小组合作探索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加法,借助计数器理解算理。

师:再来看这个问题 ,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呢?

自学提示:(1)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2)小组交流计算过程。

师: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计算过程?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1+1=2,在个位上写2;十位上7+3=10,在十位上写0,并向百位上进1;百位上2+1=3,在百位上写3。(随着学生汇报老师进行板演。)

2  7  1

+       3  1

3  0  2

师:31的3为什么要与7对齐?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因为3在十位上,所以要与271中的十位上的7对齐。

师:百位上的3是怎么来的?

生:十位上3+7=10,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上2加1就等于3。

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再来理解一下:十位上原来有7颗珠子,再拨3颗,就是10颗,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请看,此时十位上一个都没有,所以十位上写0。注意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并画上小1。(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上“1”,重点强调。)

师:对比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你能发现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第一题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第二题是三位数加两位数。

生2:第一题计算时不用进位,第二题是有进位的,但它们都是加法。

3.探索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加法。

师:看来这两道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想再给你们出一道更难的,敢接受挑战吗?271+903,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

师:具体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师: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了不起!虽然加数在千位上没有数字,但千位这个数位依然是存在的,结果千位上的数字要写出来。

2  7  1

+    9  0  3

1 1  7  4

师:认真观察,你能发现这一题的结果与前两个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这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示课题:万以内的加法。)

4.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算法。

师:通过上面的三道题,在笔算万以内的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自己先想一想,想好了在小组内说一说。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上课时笔算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除了数位不同以外,其他方法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对于加数是四位数的式子,你们会算吗?五位呢?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自己探索并掌握了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玩玩智力大闯关吧!

第一关:列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76+121=      543+93=       723+426=

第二关:啄木鸟治病。(书上练习八第五题。)

师:说一说哪里错了?为什么会出错?

第三关:解决问题。

养鸡场有公鸡162只,比母鸡少82只,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第四关:在( )里填数

( ) 9   6                      2 ( ) 3

+   1 ( ) 2                 +      ( ) 5

3   2   8                     3   0   8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一、利用旧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因此,本课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然后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二、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开始时我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启发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让学生展开新知的探究,在教学例2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这里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但课堂上学生能否有效进行交流和讨论,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指令明确、任务具体。课堂上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不会感到茫然。

三、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

整个课堂,我一直在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他们的好胜心。比如学生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即例2时,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说:“这么难的题你们也会啊,没遇到什么困难吗?你们可真了不起呀!老师想再给你们出一道更难的,敢接受挑战吗?”课堂上我还会在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处巧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为例1不进位,例2要进位,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什么进位,向哪里进位,学生一定要弄清楚。于是我说:“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百位上的3从哪里来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在述说的过程中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四、习题设计有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创设闯关情境,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和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让学生去进一步理解算理,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找错的过程也提醒了学生在自己的计算中也要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教学环节上的安排不够详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节节相连,节节紧扣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安排上没有充分详细的安排, 教学设计的预设不充分。对于各种问题的出现,教学设计中没有充分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因此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解决,使教学设计超出预期时间,学生没有达到充分理解和锻炼计算能力的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不断完善课堂,让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学得更扎实。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民胜小学)

篇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连加

篇6:《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的。如:倒减、无退位、全部做成退位。

3、面对这样的错误,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理。通过学生板演,让学生抓典型的错例,教师分析其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是知识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 误。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能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让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养成细心计算的 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篇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加、减两位数。

2、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养成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初步形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口算。

2、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措施与方法】:

1、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从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口算方法,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出加减法估算方法;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比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理解估算会用估算。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9~10页例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进行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今天要去园博园参观啦!

老师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汇报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看到这两个问题,你能列出两个正确的算式吗?(生说算式,师板书:35+34=

39+44=)师明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你能口算吗?先独立思考做一做,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学生独立口算,再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法。

师:请研究完的小组来汇报吧!35+34=这道题,你怎么想? 生1:我们先算35+30=65,再算65+4=69。生2:我先算34+30=64,再算65+4=69。„„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在算式上标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见教材第10页例1(1)下的思路图)。师:39+44=这道题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生1:我想44可以分成40和4,39+40=79,再算79+4=83。生2:还可以将39分成30和9,44+30=74,74+9=83。生3:39可以看作比40少1,44+40=84,再从84里减去多加的1等于83。

生4:30+40=70,4+9=13,70+13=83。„„

师:我们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生1: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拆成整十和一位数,另一个数先加整十数,再用得数加一位数,口算出最后结果。

生2:也可以先把它们中十位数字相加,再把个位数字相加两次的和相加就是最后的结果。

教师给予肯定并总结:真聪明!看来,口算时不论怎样拆数,都要想办法用整十数和另外的数相加,这样口算起来会容易很多。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第11页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世博会”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能再扫除一个障碍,去“世博会”的车就可以出发了。

二、【探究新知】

1.教材例2,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11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乘坐世博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先算65-50=15,再算15-4。(2)先算65-40=25,再算25-8。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3.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性的板书)4.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6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法,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退位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到世博园的商品店去看看,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教材第14页例题: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你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汇报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几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2)下午比上午多卖多少个“海宝”?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问题列出两个正确的算式吗?(生说算式,师板书:380+550= 550-380=)师: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几百几十)师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1)师:380+550=这道题,你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与同桌交流再汇报。

生1:我把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来进行口算,得到93个十,也就是930。

生2:我是列竖式计算的。师: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

生:因为十位8+5=13,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3+5=8,8+1=9,所以百位上不是8,而是9。

(2)教师小结:笔算时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在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其他同学的?点出重点并板书:满十进一。

(3)师:同学们会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了吗,那好我们来做几道题。

360+540

310+280 170+280

190+120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1)师:同学们真不错!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刚才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还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生1:我们还提出了“下午比上午多卖多少个?”这个问题。生2:列式是550-380=

师:550-380等于多少,该怎样算呢?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结果吗?自己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2)反馈计算方法。师:谁来汇报呀?

生1:我们还是把550、380这些几百几十的数看成几十几个十,然后进行口算得出170。

生2: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对于这道笔算减法还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问:为什么百位是1不是2? 师强调:以前个位不够从十位退一当10,现在十位上5减8不够减,就从百位退一当10和十位上的5合起来是15。最后算百位上是5减1等于4,4减3等于1。现在我们知道了下午比上午多卖170个,反过来也可以说上午比下午少卖170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出重点——并板书:退一加十(3)练习。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课件出示:460-320

630-510 240-170

360-280 学生进行笔算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集体订正。

师:只要我们记住这些,计算的时候认真仔细些,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又对又快。下面就让我们来试试看。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相同数位对齐

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教材第15页例4)【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 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说说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9289

698

7061599

806 801

997 2.口算。

200+500=

800-600= 700+100=

1000-50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4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生3: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影院坐得下吗?

师:请同学们细心读题,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你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汇报。生1:我们组用笔算的方法,算出221+239=460(人),441<460,所以巨幕影院坐不下。

生2:221接近200,239接近200,200+200=400(人),221+239的结果大约是400,441>400,所以我们觉得巨幕影院坐得下。

生3:221接近220,239接近240,220+240=460,所以结果大约是460,441<460,巨幕影院坐不下。

师:你们对三种方法进行一下评论吧。

生1:第一种好,算出准确得数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生2:第二种好,把两个加数都看作它们的整百数,加起来简单。生3:第三种好,结果更接近正确的数。

师:哪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1:第一、三种方法能解决问题。

生2:我喜欢估算,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算起来更简便。生3:虽然第二种方法好算,但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误差太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总结:估算要用到前面学过的“近似数”的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需要注意的是估算的策略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2.写估算算式时应注意什么。生1:要找对近似数。

生2:同一个数可能有不同的近似数。师:这里需不需要我们计算出精确结果? 生:不需要。

揭示课题:当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时,可以只计算一个近似的结果,这就是“估算”。

板书课题:估算

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和作用。

师: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时候,先找到两个数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用口算算出它们的和或差,就得到了原题的估算结果。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估 算

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40。

220+240=460,441<460,坐不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以及估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所学知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估算意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选择恰当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我们比比看,看谁整理得又全面又清晰,还突出了重点。

二、【整理知识】

1.师: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小组2:还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小组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分为进位的和不进位的两种情况,笔算减法又分为退位的和不退位的。

小组4:这个单元还包括估算的知识,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看一看课件上我们的知识网络图,无形之中我们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口算来进行复习。

三、【巩固应用】 1.口算。

师:首先我们进行口算,比试比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教材第19页第1题。

学生口答,让学生说出前两道题是怎样算的。2.笔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复习了上周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谁能分别编几道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不进位和进位的,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不退位和退位的题目?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如:120+350=

120+390= 360-210=

360-290=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并进行投影展示订正。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教材第19页第2题,做对一道,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笑脸。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

书柜上层有320本书,中层有250本书,下层有190本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0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80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0+180=510(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0+510=840(只)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鸡蛋没孵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840=60(个)(3)完成教材第19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口答订正。

生1:632-441,我把632看成630,把441看成440,630-440=190,所以约等于190个。

生2:我把632看成600,把441看成400,600-400=200,所以632-441约等于200个。

师:我们可以用所学的估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20+350=

120+390= 360-210=

篇8:《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一、明确复习目标

本单元的复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同学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并能准确、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二、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学习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学习小组的总结结果。具体可归纳整理如下。

不进位加:两位数加一位数(例34+3);一位数加两位数( 例6+42);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例32+21); 两位数加整十数 ( 例35+50)。

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例45+62);和的个位为零(例43+27);两位数加一位数 (例28+6)。

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例37-21);两位数减一位数(例36-4);差的个位为零 (例37-17);差的十位 (最高位 )为零(例35-31)。

退位减 :两位数减 两位数 (例41-26);整十数减 两位数( 例60-34); 两位数减一位数 ( 例42-7); 整十数减一位数 ( 例70-6)。

连加:例27+35+21。连减:例74-30-16。加减混合:68-24+29。带小括号的运算 :例73-(46+17)。

笔算100以内加减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三、复习课实施策略

在复习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复习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单元的复习。

1.创设有效 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有很大差别,教师要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要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设计的复习方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再配合归纳、总结已学的知识,进行计算题训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计算能力。

2.通过复习课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错的地方,出示有针对性的题目(是平时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计算结果错误的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所在并进行纠正。查漏补缺不单纯是找出错误进行改正,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现错的原因,针对错误类型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分析归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有三种:第一种是数位不对齐,原因是没按法则计算,对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按法则步骤进行计算;第二种是进、退位错误,原因是计算中的重、难点没有掌握,对策:点上进、退位点,并记住加上进位1或减去退位1;第三种是看错加减符号,竖式抄错数字,忘记在横式上写得数等,原因是粗心大意,对策: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知识水平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抓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 括及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概括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 从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狠抓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时一道计算题会有几种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计算规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及计算能力。

4.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练习题目,即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基础性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编出题目进行计算,采取小组共同研究、探讨编出各类计算题并进行计算。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板演汇报结果,然后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综合性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算式填空:在下列算式中的“ஐ”中填上合适的数:24+3=ஐ7;ஐ+31=37;32+24=5ஐ;25+40=ஐ5;43+62=ஐஐ5;43+17=6ஐ;27+6=ஐ3;37 -21 = ஐ6;36 - ஐ =32;27 -17 =1ஐ ;41 -26 = ஐ5;60 -32 = ஐ8;41-7=3ஐ;60-6=5ஐ。编题计算 :用23、24、25、26这四个数 (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应用问题解答:1妈妈今年43岁,女儿今年14岁,妈妈比女儿大多少岁? 2大鸡有43只,小鸡比大鸡多3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解答。

进行系统复习后,学生系统掌握了知识内容。通过查漏补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精心设计复习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学要做到: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计算能力;通过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关键词:数学;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6-01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孩子难以学会学好。如果这个重难点不突破,对将来孩子的计算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新颖有趣适合学生个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计算方法。现根据已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希望能为各位家长辅导孩子提供方便,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加强对孩子的个别辅导,以弥补孩子在学校中学习的不足。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方法一:“凑十法”9 + 4=9+1+3=13

“凑十法”的主要特点是:看大数,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再加剩下的数。要熟练掌握这方法首先要把得数是10的加法记熟了,如:9+1=10,再次是要熟练把数分成两个数相加,如:4分成1和3。这方法的难点就在于要分清把小的数拆成几和几才有利于凑成十,如:4一定要分成1和3,因为9+1刚好等于10。凑十法的优点在于能多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数的拆法。缺点在于一时学生掌握难度大,要慢慢的训练。

方法二:“五五凑十”6 + 8 =5+5+1+3=14

“五五凑十法”的主要特点是:当两个数都大于且接近5时,把这两个数都拆成5+,如:6=5+1,8=5+3,6+7=5+1+5+3=5+5+1+3。要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主要是要熟练大于5的数分成5和几就行了。“五五凑十法”的优点在于比“凑十法更容”易掌握。缺点在于只局限于等于5和大于5的数的加法。

方法三:“多加减补”9 + 5 =10 + 5 -1 =14

“多加减补”的主要特点是:先把9看成10后与5相加,再把多加的1减掉。这是“多加减补”的方法,这里蕴涵假设的思想。也可以这样理解:8=10-2 ,用10-1来替换原式中的9,算式转换为10 -2+ 5,再调整运算顺序为10+5-1,这里蕴涵着替换的思想。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复习了得数是10的加法,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处到假设法,替换法,加法运算顺序等。缺点在于和“凑十法”一样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

方法四:“记数添数法”把9记在心里,再接着数到6个数。

9+6=9+1+1+1+1+1+1=15

“记数添数法”的主要特点是:先把大数9记在心里,然后再添数1,边添数边数手指头,添到6为止。“记数添数法”的优点是:廷续了10以内的加法比手指头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缺點是:没有什么思考空间,单纯的机械计算。

教无定法,同样学也无定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凑整化简”的思想,在做题时应结合每道题不同的特点来灵活选择。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最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从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入手,学生容易了解,如:1+2=3反过来就是3-1=2,3-2=1。又能够廷伸到以后二年级的乘法口诀求商法。这个方法的缺点在于:要求学生的思维要高,反应要快,有个别学生记性不好或反应能力差的,要掌握这方法不容易。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学习来容易记住,简单又好理解,还能为以后多位数的退位减法设下伏笔。但这个方法的缺点:学习这方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的,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

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平十法”的优点在于:大多数学生容易掌握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研究学习。这方法的缺点:学生在用这个方法计算时容易养成扒手指的习惯。

方法四:“多减加补”13-9=13-10+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再次让学生复习凑十法。它的气点就是:只能局限于小位数的计算,以后计算多位数这方法行不通。有个别学生容易加补上的那数忘记加上了。

方法五:“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优点:这个方法比“多减加补”的方法更容易记,也比效不会出错。缺点:只能局限于小位数的计算,以后计算多位数这方法行不通。

篇10:《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一系列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培养了数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复习的方式上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让易错或不理解的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辩清,能分清。复习除了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要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系统化,网络化。另外复习课并不是简单地回忆所学的知识,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在比较大小结束后没有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而是直接开始其它知识的复习,在这里错失了使学生加深理解的机会。

篇1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102-103页。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 360 450 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篇1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设计

兰光小学 余祥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1、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3+1= 23+30= 32+9= 32+30=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主题图(边说边展示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二年级一共有4个班;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一条船上限乘68人。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要想知道二(1)班、二(2)班能不能坐下,应该怎样想?怎样算?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3+30=53 20+30=50 53+1=54 3+1=4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参加固原市“五个百”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学设计

学 校:六盘山镇东山坡小学

姓 名:屈萍莉

篇1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片段一:新旧碰撞强化算理内化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是算错了,生复查计算过程。

互动交流:(1)辩一辩:各抒己见,亮明自己的算法及算理。

(预设方案:可能会从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方面解释)

(2)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3)想一想:②③两种算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计算有矛盾吗?

算法强化:请是②或③做法的同学再次板演,师提醒生用直尺打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延展: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展示两种做法,督促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习“小数加法”前学生已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了算理:数位对齐,低位加起,满十进一。教学现场表明,正因为学生合理调用了这些知识储备,才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以往的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心理学称之为“倒摄抑制”。备课前我就在思考: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学生是怎么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的?随机调查显示:20名学生中有10人看到4.75+3.4时脱口而出“7.79或5.09”,这说明学生已习惯做加法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或囿于末尾对齐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今天的学习是对加法计算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是颠覆后的传承。

尝试计算4.75+3.4,恰如课前调查,出现了三种迥异的算法。教者顺势推波助澜把学生的这种元认知充分放大,引导学生通过检查计算过程,激发学生从估算、转化成元角分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质疑反思,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去理解、分析、判断,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即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从而建构小数加法的正确计算方法。

片段二:多样练习扎实技能训练

1.说一说。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它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1)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2)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填一填。

□+□=10

6.赛一赛。

友情提示:小组接力,各人确保计算正确,后面同学要先检查前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再算。

(1)学生接力(2)检查评比(3)情感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关于计算技能训练的反思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算理、算法、技能训练是计算教学的三大要素,技能训练主要解决“算得又对又快”。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练习数量而不太考虑形式,用枯燥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下,一节有实效的计算课需要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增进算理理解,训练技能技巧,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中的计算技能涉及小数点对齐、小数化简、口算、估算及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教者设计了一组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建构生成。如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算一算”中17.56-7.56以强化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自觉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三类题进一步内化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奥运会射击成绩、射阳至盐城路线选择;“填一填”中开放的问题答案强化了学生的口算和估算技能;“赛一赛”中小组接力不仅有效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

上一篇:完整版_教育学考试大纲下一篇:对语文新课改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