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2024-07-19

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通用11篇)

篇1: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论环境信息公开化

阐明了环境信息是典型的公共信息,环境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从而进一步说明加速环境信息公开化的必要性.

作 者:王真 WANG Zhen  作者单位:滨州市环境监测站,山东,滨州,256618 刊 名:黑龙江环境通报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 年,卷(期): 32(1) 分类号:X32.29 关键词:环境   信息   公开化  

篇2: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试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

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企业会越来越多,我国企业也不断地走向世界,会计在不断向国际惯例接轨,这都要求我国要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会计如何考虑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如何披露是建立环境会计的重要研究内容.

作 者:李u Li Xuan 作者单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16刊 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TAX COLLEGE年,卷(期):16(6)分类号:F2341关键词: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环境报告

篇3: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根据上级部门三级等保要求, 为了促进和规范曙光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的信息化建设, 我院于2012年年底启动了围绕医院核心业务系统HIS、LIS、RIS (PACS) 系统深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专项工作。本文就三甲医院等级保护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难点、思路、方法和过程进行论述, 以期抛砖引玉, 为后续各兄弟医院等级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基本的建议和思路。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须满足等级保护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并且能落地执行和不断改进。一个健全且运行良好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 促使医院领导层坚持贯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为医院的信息安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提供支撑与保障。

(2) 强化全院医护人员信息安全意识, 规范医院整体的信息安全行为。

(3) 对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在医院信息系统受到侵袭时, 确保业务持续开展, 并将可能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 满足医疗行业和监管机构要求, 保护国家或区域医疗信息安全, 维护社会医疗秩序稳定。

2.医院信息安全现状与管理体系建设难点

长期以来, 三级医院一直比较重视医疗、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的业务信息化投入, 医院信息系统覆盖医院的每个部门, 涵盖病人来院就诊的各个环节。然而, 对医疗信息安全与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投入相对不足, 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多依赖于外包公司。而外包公司的良莠不齐、追逐短期市场和利益的短视行为又决定了多数医疗信息应用系统仅局限于功能的实现, 而忽视了应用系统的安全开发和安全功能的实现。与发达国家和其他行业相比, 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三级医院从业人员虽接受过良好的业务操作培训具备娴熟的信息系统使用技能, 但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一些老医生和老专家信息安全意识更无从谈起。

如何在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投入有限、医院对信息安全保护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来弥补业务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种种不足?如何在老医生和老专家能够记住复杂的中医处方, 而记不住开机密码的情形下建立符合等级保护要求又能切实可行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这些无疑是医院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难点所在, 也是最为考验每一个医院信息从业人员智慧之所在。

3.克服管理体系建设难点的主要思路

克服上述种种难点的主要思路主要有三点:

一是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工作上升为一把手工程, 整改建设过程首先必须要取得一把手的认可与支持。

我院在本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中首先建立了以院长为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主管信息化的副院长为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顶层管理机构, 为后续等级保护整改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 针对医院职工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的现状, 我们加强了对全院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导入培训和信息安全技能培训, 并将这种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常态化的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列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制度的形式保证了这种培训的长期贯彻执行。极大地强化了全院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日常安全操作技能, 使得信息安全意识和等级保护安全管理深入人心。

最后, 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专业的安全咨询服务公司。本次等级保护整改建设招标工作中,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经过多方论证, 决定本次等级保护整改建设项目的服务商需要具备以下资质:

·具有深厚的信息安全与系统集成背景;

·具有信息安全服务资质;

·具有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团队和相关的等级保护建设整改案例;

·具备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开发经验。

事实表明, 优秀的安全咨询服务公司对等级保护标准有着确切的把握, 对安全加固拥有丰富的实施经验, 在项目时间紧, 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与我院信息项目建设小组成员协作, 圆满地完成了等级保护安全整改建设项目。

4.等保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法与步骤

ISO 27001总的指导思想依据是“PDCA” (PLAN、DO、CHECK、ACTION) 的“戴明环”管理思想, 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强调的是建立一个持续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图1) 。

依据此安全管理框架, 我院建立的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体系在响应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兼顾该管理框架PDCA的持续改进模式, 在《曙光医院管理制度文件评审及发布制度》章节中, 规定了管理体系文件的PDCA持续改进过程, 以保证我们建立的管理体系能适应我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变化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要求。

我院建立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参照标准的安全管理建设整改工作流程, 如图2所示。

(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与准备

策划与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种前期工作。针对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 进行了多次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初步了解管理体系建设内容与目的;拟定管理体系建设计划, 初步确定体系主体框架;结合我院医、教、研、行政等各部门管理设置现状, 明确主管领导和信息安全的各责任部门以及各安全管理岗位的人力资源配置。

(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现状评估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结合等级保护三级系统基本要求, 对HIS、LIS、RIS (PACS) 等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调研和评价, 评估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业务软件等各类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结合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产生差距项汇总, 分析差距项目所涉及的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医院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

(3) 确定安全管理策略,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规划和建立符合三级等保系统基本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吸取ISO 27001的管理精髓, 根据医院实际管理模式来编写全面响应三级等保系统基本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制定了《曙光医院环境和资产管理》, 《曙光医院人员安全管理》、《曙光医院系统建设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执行过程表单, 等保管理体系涉及38项, 共116个。

(4)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以后, 我院按照体系文件的控制要求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批准并发布实施, 信息安全领导及工作小组加强运作力度, 开展全院级的安全体系培训与交流工作。并逐步启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各自管控范围内的试运行。在此期间, 根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 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加固与整改工作, 充分发挥安全体系的各项功能。

(5) 自查和调整

在管理体系试运行期间,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通过问卷形式和实际访谈监控体系的运行情况, 就监控、运行以及体系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深入分析问题, 找出问题根源, 及时汇总并上报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召开管理体系审核和修订会议, 修改不完善的过程记录文件和不合理的管理流程, 以达到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

5.结语

我院在本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项整改建设活动中, 根据等级保护标准要求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并将我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系列管理文档作为上海地区三甲医院等级保护建设的模板, 下发至市内各三甲医院, 作为本次等级保护建设的主要参考资料。至2013年7月底, 在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 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我院基本完成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 并通过了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的首次等级保护测评, 成为上海地区首家高分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三甲医院, 为地区三甲医院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展现了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成果。

参考文献

[1]程秀权,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电信网技术》2007年9月第9期:8-12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9年10月

[3]梁昂昂等, 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 201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征文

[4]李文兢, 浅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与ISO27000系列标准的异同,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第20期4841

[5]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公通字[2007]43号) [S]

[6]GB/T 22240-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S], 北京,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7]GB/Z 22364-2009,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S], 北京,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报批稿) [S], 北京,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9]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北京,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0]韩颖、吴文敬, 《第三级等级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 2012年第08期第45卷;77-79

[11]《关于全面展开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办综函[2011]1126号文)

篇4: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个人信息;网络;法律保护

一、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概述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是指个人在网络上使用网站提供的服务时所填写的个人资料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资料的概念可以从抽象概括和具体列举相结合的方式来定义[1]。从抽象方面,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个人有关,并且具有识别个体特征功能的符号系统;从具体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就是那些因个人进行网络行为而产生的反映个体特征的关联性信息。

二、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侵权的主要形态

1. 收集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作为商业工具

许多网络服务商利用免费的商品或服务为诱饵,诱使用户将自己的个人资料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登记于网站上,从而收集了大量用户信息[2]。与此同时,一些人将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再卖给他人,从中获取非法利益。个人信息交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司之间相互交换个人信息,另一种则是个人资料的买卖。

2. 新兴技术对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的侵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无疑对于网络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侵权提供了方便。除了被广泛应用的“Cookie”,许多软件和黑客程序也被用来收集和获取个人信息。这些新技术快速、准确,其侵害范围大,给被侵害者带来的损害也更加严重。

3. 不当泄露个人信息

这一类侵害形式的主体有两种 : 一是自然人,一是网络服务商 ( 即是为各类开放性的网络主要指国际互联网提供信息传播中介服务的人[3],这两类主体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他们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高效性,大量收集个人信息。

三、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比较研究

1. 美国

美国对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其隐私权价值观念的建立密不可分。关于美国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的保护,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1) 立法保护1974 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隐私权法》(ThePrivacyAct)这部法律可视为美国隐私保护的基本法,它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收集和使用个人资料的权限范围,并规定不得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任何有关当事人的资料。1986 年通过的《联邦电子通讯隐私法案》(ElectronicCommunicationPolicyAct)则成为处理网络隐私方面的重要法案。

(2)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似乎是更为普遍的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的方法[4]。一方面,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行业规则,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特殊的个人信息,也会制定特定的法律规范。

此外,美国还采用了类似行业自律的方式来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

(3)判例

由于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因此其也通过判例确立了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即所谓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的一些原则。例如在 1993 年加利福尼亚州 BourkeVNissanMotor 公司一案中,确立了 Email 中隐私权保护的一般原则 :“事先知道公司政策 (知道 Email 可被别人查阅 ) 即可视为对隐私权无合理期望。且所有者、经营者对本网络的访问不构成截获。”

2. 欧盟

相比美国来说,欧盟对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手段主要是立法。主要法令有欧盟议会 1995 年通过的《欧盟个人资料保护指令》(EUDataProtectionDirective) 和 1996 年欧盟理事会通过的《电子通讯数据保护指令》,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特别条款。这一方法获得了许多国家认可,也由此引领了世界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浪潮。

四、分析与启示

目前世界各国对网络个人信息立法保护是全面且重视的 ,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这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权意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主导的“美国模式”, 多强调行业自

律模式, 因此美国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立法条块分割 , 各部门之间依据的法律不统一, 保护的标准也不统一, 并不足以统一、全面、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而由欧盟成员国为主导的“欧盟模式”则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立法的规制模式, 在该模式下 , 各国或经济组织进行专门的统一立法 , 使得法律的实施有统一的依据与标准, 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来说更为有利, 但欧盟成员国的全面立法和以国家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体制也面临挑战和困境, 如何在更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和跨境性的网络环境下有效地适用执行它们则成为欧盟所面临的难题。纵观境外国家和地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我国可借鉴相关经验 , 同时结合我国的法律体系特点, 制定符合我国目前互联网发展特点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建立强制执行机制 , 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实施机构来负责该部法律的实施, 对一些特殊领域可借鉴美国的做法, 采用单独立法进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比如针对未成年人设立的特殊保护机制等等。同时, 要强调行业自律, 切实保护个人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利明. 人格权法研究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新宝.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蔡明福.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篇5: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论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最有力的支持之一,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从公众参与的内涵及法律依据着手,说明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分析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虽然环保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还很低.通过分析其原因,指出只有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实现有效的公众参与才是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

作 者:韦芳 胡迎利 万涛 Wei Fang Hu Yingli Wan Tao  作者单位:赣榆县环境保护局,江苏,赣榆,222100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2(10) 分类号:X24 X197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环境权益  

篇6: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文章通过对福州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项目的`总结分析,根据山区公路的工程特点,提出了山区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概括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作 者:张仪 Zhang Yi 作者单位: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福建,福州350001刊 名:科学之友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11)分类号:U416.366关键词:山区公路 环境保护

篇7: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促进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交通信息化在交通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进程中越来越凸显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

作 者:范正金  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厅 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年,卷(期): “”(2) 分类号:U4 关键词: 

篇8: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电能生产环境的保护。该系统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到各个企业的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对于通过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从而得出所有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这样通过长期的监测,就能对企业进行及时的监督,防止企业随意排放,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对降低污染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对电力工程建设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简介

随着用电的不断增加,电力的行业的前景比较客可观。但是我们不仅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电力体制的改革,对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加强。在对电能生产企业的污染物的排放上,可以把折价的方法的列入到管理系统中。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情况的监测和电能生产环境的监测。如果企业引进并采用了电能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就可以对自己企业本身的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对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控,如果污染比较严重,要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方案。企业也能够通过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坏境成本的预估和如何进行污染治疗能够达到企业费用最小化。同时,如果监管部门进行查看各个企业的生产环境的污染情况,企业也能做的很好,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对于电能生产的环境监管部分,由于国家正在实施对企业污染的认定标准,所以通过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就可以提高监督的力度和准确性。利用该系统国家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的得知企业的污染情况,从而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加以治理和加重罚款。这样,对于电力工程建设中进行电能环境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2 电力工程建设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结构特征

2.1 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对于企业的生产中的污染重要有烟气和废水这两个部分组成。对于企业排放的废烟,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可以对排出的废烟进行采样,然后利用管道系统送到分析仪器那里,进行监测废烟的浓度和温度,以及这些烟气的流速和压力这些的指标。根据这些测算分析出来的指标就能够对废烟的排放量进行分析计算。关于废水的监测方法,就是通过在线的分析测试的仪器进行采集信息和数据,然后废水现场的采集的数据和现场的状态都会被集中的送到数据监控的中心和上级的监督部门,再由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最后的分析和定夺。

2.2 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对于电能生产环境的监测信息系统主要是由监测仪器和监控中心这两个部分组成的,这是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构造。在监测仪器中,其中主要包括了采样的设备和各种测量分析的仪器,还有包括有数据的采集器。而主要的监控中心,则是由一台PV机和其他的外围的一些设备组成的。这个设备一般安置在污染物的现场的监控室里面,如果污染源的数量比较多,那么相应的监测仪器的数量也相应增多。监测器的数量取决于污染点的数量,然后根据污染源现场收集的数据传送到监控室,接着进行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从而达到故障的定位和预警以及实时情况的监控情况。对于平时传送的数据还可以进行储存和备份,这样如果上级的领导需要查看监控情况,可以及时的提供数据。

3 电力工程建设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信息传递过程

3.1 数据在数据采集器和电厂监控设备之间的传递

在目前的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中,数据主要是在数据采集器和电厂内部的监控设备控制中心之间进行传递。可以采用直接的电缆进行相连,然后传输数据,它的优势是传输的速度比较快,错误率也比较低,而且数据的传输是不耗费传输费用的。但是它的传输的距离有限是其局限性所在。它可以进行传输把污染的废烟的数据在采集器和电厂内部监控设备之间进行传递。还可以采取厂内的电话网进行传输。这种方式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可行,只要有电话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但是它的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也有可能因为信号不好导致传输的中断。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废水的数据在采集器和电厂内部监控室之间的传输。

3.2 数据在总控制中心和分支之间的传递

现在的厂里的资金的支出情况不同,就导致了网络的设备的配备的情况的不同。数据在总控制中心和分支之间的传递是采用GSM的技术,可以利用远程数据无线发送器来传送数据,再通过无线接收器把各个分支机构进行连接,数据在总控制中心和分支之间就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4电力工程建设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软件的作用

4.1数据的显示和查询

电力工程建设中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显示和查询。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实际的地理图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被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分析。这个显示的数据主要包括有环保的数据值和一些参数指标。在显示的数据中有一种是告警的数据,它主要是根据颜色的不同来区分数据。如果想要查看实时的具体数据就可以通过点入界面中相应的图标,然后就会看到当时的表格或者是曲线图的监测数据。通过呈现这些具体的监测数据,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变化的趋势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这些显示的数据基本是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就可以清楚明了的知道环境的污染情况。还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通过查询数据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一些统计信息,对需要的数据保留,不合适的数据可以进行修改。通过电能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也可以设置用户的自定义的查询,这些会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数据。

4.2数据分析和随时查询数据

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可以对历史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厂里的监测数据可以进行汇总,然后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一般数据分析的结果会以图形或者报表的形式显示出来,这样监管部分就能很快的知道环境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的或者不合格的要及时马上进行解决。在该系统中,可以将数据解码层显示的不同情况的数据提供给前台,一旦有需要的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随时找到想要的信息。

4.3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网络的应用

在电能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可以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对于系统的维护作业的系统主要有用户管理的子系统还有数据管理子系统以及参数设置子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用户组别,然后对每一个组别的管理权进行划分,不同的用户组各司其职,然后定期汇总,监督是否需要维护的部分,这就是用户管理的子系统。对于数据管理的子系统,主要是利用图形的界面,来让用户进行简单易行的监督工作,这些数据还可以进行备份和输出和输入,这样就不至于重要的数据的丢失。对于参数设置子系统主要是通过人机交流界面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日常的维护工作。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系统中,网络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来进行及时的维护。

5 结语

目前电力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很重要,但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的监测,因此,电能生产环境监测系统被应用到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中。该系统可以实时的监测企业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于企业可以使用该系统进行自身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对国家监督部门该系统也是加强电能生产环境监督的重要保证。所以,对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污染物的监督、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现在我国的经济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因为工业的生产需要,所以污染物会被排到河流和江海中。这些企业排放的废弃物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对环境会造成重大的破坏。现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对于电能生产环境监测的部分非常的看重,要加强对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从而保证企业不排放不合格的污水。这样一来,我们的电能生产环境就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实现电力工程的可持续的发展。

篇9: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民法保护 责任承担

一、个人信息的法律界定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

个人信息是指“一切与个人身份特征密切联系的可以识别的本人信息的总和”。其中包括作为自然人的生理、心理、智力,个体、经济、家庭、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与个人身份及特征密切相联系的信息,也即可以反映个人的身份、健康、家庭情况等的数据和描述记录,以及个人收入、财产、信用、消费等的书面或电子信息,本质上属于我国民法上的物。

(二)个人信息的外延

我国部分学者在关于个人信息界定的问题上,认为“个人信息”即是“个人隐私”,笔者认为这显然是把两组概念的实质特征相混淆在一起。个人隐私最为核心和最准确的内容应当是个人生活的安宁性和个人隐私的保密性。而根据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不只是包含个人隐私等私人生活范畴的信息,还包括并不构成隐私的个人的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等一般个人信息。因此介于其与个人信息的联系和区别,“个人隐私”定义明显缩小了个人信息概念的外延,个人隐私属于个人信息的下位概念,个人隐私包含于个人信息中。

二、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起步较晚。个人信息的系统化保护是在因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引发了种种法律问题的冲击下才逐步走上立法议程。2005年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工作启动,,但就此工作积极策划并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自2005年提交至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以来,一直处于研究阶段,尚无实质进展。2008年两会上继续提出的“个人信息急需立法保护”的建议得到多數呼应。现实召唤法律而统一保护立法尚未成形,我国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只能在一些法律、司法解释和法规规章当中发挥零散有限的效力。例如,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对隐私权间接保护的条文,可以视为现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一般条款。这些对个人信息予以隐私权保护方式的条款不仅远已不符合现今社会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也不能给予保护立法充分实际的理论支持,因此亟待填补法律上的空白。

三、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对策思考

(一)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主要体现在对信息处理利用的规范和侵权后果的承担上,因此信息保护立法中应该是限制性规定多于权力性规定,并且主体及保护范围非常重要。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即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也就是保护客体,是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的个人信息。作为民法上物的个人信息,是与信息主体的人身和财产有密切联系的身份性的事情。个人信息的财产利益体现在对信息的收集利用所表现出来的流通关系上,个人信息的人身利益则体现在作为自然人代表的个人信息不经授权被私自收集及不正当使用带来的人身权纠纷上。

(二)关于对个人信息适度收集利用的方法

在我国,由于流通个人信息造成的泄露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个人权利的正当保护。因此,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自由流动的协调关系,是立法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根据我国法律的立法传统以及个人信息的内在属性,个人信息立法中首先应该贯彻的是直接、明确、公开、正确、安全原则。直接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应该在原则上直接向本人收集,以此保护并体现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的所有权;明确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收集时原则上要有特定而明确要求,并限制授权主体的权利;公开原则是指在收集、处理、利用个人信息时应公开,以此规范信息收集主体的行为并保护本人的知情权和修改权;正确——信息收集主体有义务保持收集的个人信息完整、正确并及时更新,以此加强收集方的责任和信息主体的正当利益不被扭曲;安全——收集主体有义务使个人信息应处于安全的保护之中,避免发生信息的泄露、意外灭失和不当使用。此外,还应该强调个人信息的利用要严格限定在收集原定目的范围内,不得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将其移作它用,变更前须得到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

(三)关于个人信息的侵权责任的承担

侵权责任的确定以侵害的权利内容为依据。个人信息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个人信息作为可以识别当事人的资料,反映出来的讯息与当事人的人身权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人格权是个人信息保护目的的重要方面,对个人信息的不当利用首先表现在对当事人人格权的侵犯上,其次表现在对当事人正常生活的干扰上。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赋予个人信息以财富的性质,不管是对信息主体还是信息收集主体。信息主体通过对自身信息的支配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信息收集主体也会以手中信息流通换取利益。由于个人信息兼具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双重属性,其体现出来的权利内容即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是财产权和人格权,并且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维护信息主体的正常生活——偏重人格权。保护个人信息,最后要落脚于对非法侵害者相关责任的追究上。由于个人信息包括个人隐私,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责任承担可以借鉴对个人隐私侵害时的责任承担。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侵犯隐私权的责任方式有五种: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精神损害赔偿。细究之下,其惩罚力度不足以对侵权行为发挥有力的警戒作用。所以,在发生个人信息侵权时,应个人信息加以隐私权和财产权的双重保护,相应而产生的是侵犯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后的民事责任问题。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可比照名誉权的责任方式处理。

参考文献:

篇10: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论强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摘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际国内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地方共同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黄河三角洲地区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 者:袁香英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环境保护局,山东邹平,256200期 刊:大科技・科技天地 Journal:SUPER SCIENCE年,卷(期):,“”(4)分类号:X3

篇11:论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

http://2005-8-16 15:32信息来源:空管在线

前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成为衡量民航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空管系统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民航专业领域,为迎接全球信息化挑战,提高空管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必须加速推进我国空管系统的信息化进程,统一全局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以进一步促进空管系统的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历史赋予中国民航新时期建设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现状

全球大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和其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得以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成因之一便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迅速完成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互联网的扩展,拉动了IT产业的发展。而这两方面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其企业信息化水准的提高。

当前,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企业做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信息化进程,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构筑全社会的电子商务的基础,更是企业自身走向现代化的基础。

既然企业信息化如此重要,那么,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抽样调查表明,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而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到2004年,美国国内没有利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企业将会失去首选供应商的资格。

随着中国企业将无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则更显紧迫:中国已加入WTO,国外先进企业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而中国企业也将越来越会在国际的大舞台上与国外企业一较短长,在这种形势下,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不仅将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由于中国尚属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采用起步较晚,实际应用与国际水平相比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起步至今,用户的需求多以简单应用为主,用计算机

处理一些相对独立的业务,信息系统并没有和企业的整体运作紧密结合。

民航环境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和民航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开,民航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民航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较快,各地区空管局的信息化系统已初具规模,在总局空管局和部分地区空管局都相继建立了一些信息网络系统,在一些业务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总起来看这些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缺乏底层通信平台及统一的应用平台的支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共享和利用,严重影响了信息作用的发挥。

总局空管局作为全国民航空管业务的主管部门和运行保障系统的服务单位,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需求的特点,是国家、行业的信息化工作重点部门和信息产品应用大户。在民航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空管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空管安全,有序、高效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已经建成以民航总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为骨干,连接各省(市、区)局和主要航站的全国民航自动转报、分组交换和卫星通信网;平面电报,数据通信和国际数据的交换、传输、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航空气象和航行情报实现专业信息产品网络化服务;部分地区完成雷达数据联网;航空公司和机场运行信息初步实现本地服务网络化、产品化和标准化;取得一批有自主版权的产品;形成一支维护和开发队伍;信息服务部门的运行管理机制也有新突破。从总体上看,空管信息系统已经为业务未来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航总局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空管系统已经建成了包括民航专用转报网、分组数据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在内的三大通信网,初步实现了航行情报、气象等专业信息的网络化服务。网络化的雷达数据交换得到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实现管制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部门提供了空中交通信息服务。但这些系统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专业化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现有空管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结构薄弱、通信资源利用率低、接入系统刚起步、信息化整体观念比较落后,现有的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能力差。空管系统信息化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强调服务,加速空管信息化建设。

但是,支撑中国民航管制事业发展和参与国际航空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的实力毕竟不够强大,信息工作面临着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单位缺乏依靠自动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动力;生产运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规律,宏观规划相对滞后,建设和应用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和一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传输网络基础结构薄弱、通信资源利用率低、接入系统比例失调;信息价值取向比较单一,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创新重视不够,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能力不足;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制整体运行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民航运输生产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实现中国民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空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以三大管制中心为代表的一批信息系统的相继

投产,必将对空管和民用航空运输生产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空管行业信息建设将逐步转化为空管行业信息产业,为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服务提供手段和资源。空管系统要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和全民航工作的大局,解决部分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工程,发展信息技术,保持信息优势,提供信息服务。

空管信息化,要坚持更新观念、统筹规划、加强领导;要以改革为动力、明确责任、落实标准、突出重、分别实施;要在空管信息服务竞争中赢得主动,在主动中求得更大发展。

以空管信息化工作总体要求为指导,根据民航总局《中国民航信息系统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结合空管工作实际,认真落实“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专共结合、安全有效、责权清晰、互利互惠”的指导方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培训步伐,建立与航空运输市场和空管信息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功能专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信息服务和经营产业化的空管信息服务体系,形成空地一体化的结构,确保信息传递高效和可靠,为促进管制向统一指挥发展,运行向集中保障过渡,为民航运输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空管信息化工作,坚持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把空管发展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到依靠人员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保障飞行安全为前提,以提高空管工作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空管信息化总目标是:在充分发挥已有信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以空管信息系统为龙头,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于一体,安全开放的全国民航空管骨干信息化平台;发展信息融合技术,提高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形成面向所有管制单位、面向总局和地区空管局业务管理部门、面向航空运输企业的基本应用格局;在信息化标准、政策、法规、人才、管理和组织体系,以及以网络信息产品为主导的新型信息服务整体能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民航先进水平。具体目标为:

——利用1年时间,完成全国空管信息传输网络总体结构设计,在3年内,建成技术体制、运行标准统一的干线传输网。

——利用2年时间,完成七个地区空管局信息系统接入网建设,各级空管部门通过统一的、支持多种业务的局域网、地区网和全国民航空管互联网络信息交换中心,向各航空公司、机场提供通信、雷达、导航、气象、情报等综合信息产品网上服务。

——利用3年时间,建成面向空管和面向航空运输企业的基础性信息资源系统,飞行计划、雷达、导航、气象、情报、航班动态和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全国覆盖和应用。在5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和比较完整的空管信息化应用体系。

——利用4年时间,培育空管信息市场,5年内,网络信息服务业达到一定水平,并初步建成和建立一支适应空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和发展机制。

——利用10年时间,建立完整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民航空管信息化体系。

三、整体框架

空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空管信息生产、分发、传递、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空管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空管信息传输网络是空管部门和航空运输企业充分利用空管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是空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网络主要用于传输飞行计划、雷达、导航、气象、情报、航班动态和业务管理数据库及其产品、电子邮件等。

1.传输网络的构成传输网络按管理权限分干线网和地区网,按用途分公用网和专业网。

干线网是利用民航专用通信网和国家公用通信网,由总局空管局(电信公司)和七个地区空管局作为主节点,基于业务量形成星状、网状混合结构,具有较强传输能力和足够传输

带宽的、覆盖范围广的传输网络。具备多路由自动迂回功能,其他节点通过主干节点接入。

地区网作为干线网的接入网,由地区空管局和空管中心(站)的局域网组合构成。公用网是利用民航专用通信网或国家通信网络资源,面向公众提供民航信息资源服务的传输网络。

专业网由管制、通信、雷达、导航、气象、情报、航班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传输网络构成,主要面向各级空管部门应用。由民航建设、管理、经营、并主要面向民航应用的传输网络。

上述网络应具备接入、交换和传输话音、数据、图象等多种业务的能力,实行集中和分层管理。

由民航总局空管局统筹规划,统一技术体制和运行标准。网络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维护)实行总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分工负责制。

2.信息资源

空管信息资源是指与空管安全生产和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管制信息、航班信息、飞行计划和动态、气象信息、通信雷达导航信息、航行情报和业务管理信息等。上述信息要符合各专业标准和规范,覆盖面满足生产和管理活动的需要,规范资源应用流程,并保证其完整、准确、安全和唯一。

3.应用

形成面向空管安全生产的业务应用系统、面向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面向社会公

众的信息服务系统。其中业务应用系统作为基础,保持信息的标准、规范、开放和共享。

4.管理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分级运作体制,形成可有效协调全局性、基础性规范和资源分配的统一管理模式,由总局空管局统筹、与地区空管局责权利相结合的规范化空管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系统。结合系统各层面及地理分布特点,实行科学化管理,原则上地区空管局负

责本地区网络、应用、增值业务的建设、维护工作;涉及全局性质的规划,如IP地址、域名、标准、接口、规范等由总局空管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各专业口负责本专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并提出涉及本专业接口规范标准,专业之间的信息的相互服务和对外信息服务,应由专业信息集成部门统一提供。空管信息化既要遵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标准、规律,也要遵守空管、通信、导航、气象、情报和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规范、标准、规律,以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分工明确和标准规范的目标。

同时,空管信息化建设要重视公共基础性设施和重大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协调空管各专业部门之间在信息源的布局、信息采集、信息接入和传输、信息处理和管理、资源共享和互相服务等问题上的关系。空管各专业部门应按照空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统一要求,建设和管理好各自负责的专业信息,并为其他部门和用户提供专业信息服务。

面向航空运输企业的生产信息系统,第一,实行互利互惠制,逐渐实现航班计划、飞行动态数据共享;第二、逐步转为股份制经营有偿服务。

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产品服务系统,第一、同所有空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第二、遵循信息行业规范,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第三、产权清晰,以独立法人形式运作,实行股份制经营和服务。

四、实施原则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坚持发展和实际相结合,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重点应用项目和配套设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专业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在技术上采用先进的、开放的、成熟的技术;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重视网络和信息的管理,坚持集中管理和分层管理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重视开发、维护、应用队伍的培训建设。其次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必须体现建设民航信息产业的指导思想。在绝对保证空管安全指挥和应用的前提下,可以引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模式,推动空管信息产业化的发展。第三,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提高空管保障能力的观点,树立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意识,大力拓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组织机构

各级领导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全国民航空管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没有领导的重视,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和不断深化,难以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难以优化信息资源和开拓服务市场。

当前,要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工作组织体制,建立健全总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落实规划各级实施主体单位,加强网络管理和信息服务单位的建设。

总局空管局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空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和发

布有关标准及建议,规范和统一空管信息化工作管理和技术标准;组织评估各地区空管信息化发展计划;组织、推动各地区空管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和协调各地区空管信息化工作等;组织空管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培训和交流。

地区空管局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评估本地区空管信息化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空管信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本地区空管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和协调本地区空管信息化工作,组织本地区空管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培训交流等。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因此,转变观念、转换经济体制、转变传统的思维方法、认识理解知识经济,积极思考企业在何处能创造价值、怎样获取价值、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本企业的价值定位等新型理念,正在逐步被现代企业家们接受,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就是充分利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与传统的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相结合,使生产管理、设备更新、资源配置和市场服务等一系列企业运营计划随时调整至最佳状态。

上一篇:专业硕士培养方向下一篇:作风纪律整顿会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