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关于情绪对话

2024-08-20

英语关于情绪对话(共8篇)

篇1:英语关于情绪对话

A:Oh,hey,yalin!B:Hey!A:you look depressed.what happened? B:nothing,i’d rather not talk about it.just don’t ask.A:come on.relax.talk to me.B:all right.I’m feeling very nervous.I just had a test and I’m not sure how well or how badly I did.what’s worse,because of it,I can’t concentrate on preparing next exam.A: it’s no use to worry about it.don’t let it to get you,better ignore them.you’ve done the test and you can’t change any of your answers.B: that’s true.I really should go home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test, but I’m feeling tired.I don’t want to take the test.A:come on,to keep you in high spirits.let’s go and get a coffee together.That will help you to wake up again!B: ok.I feel like sitting down and having a chat.How have you been recently? A;oh, you know me.I’m always happy!If I think I’m getting into a bad mood, I will call some friends and have a chat.B: that’s a good idea.but I usually just sit at home alone and get increasingly moody.With the passage of time,I think I’m the slave of mood now.A: I hate spending too much time at home.I get bored of it really quickly.I’m always excited about going out to party or other social events and meeting people.B: perhaps I stay at home too often.I should go out more and keep mind wild open,then there will be a new world and I won’t be lost in the feeling.A:I’m glad to hear that.Good luck for the next exam.B:thank you.It’s very nice to talk with you.See ya!

篇2:英语关于情绪对话

I had a busy weekend.I did my homework on Saturday morniing.After lunch,I had a nap.In the afternoon,I visited my gandmother and helped her with the housework.In the evening,I did my homework and then surfed the internet.On Sunday morning,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a park and we had a picnic there at noon.In the afternoon,I washed my clothes and cleaned the room.I read books and then watched TV in the evening.I really had a wonderful we.

篇3:英语关于情绪对话

关键词: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为教学出发点,摆脱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锻炼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

一、创设情景,导入对话

在进行对话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对话情景。在上课之前与学生们进行铺垫式的对话引入,在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进入对话情景。例如,对话主体围绕水果或其他食物开展时,教师在课堂就可以携带对话中提到的食物来上课。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向全班提问:“what’s these in English?”然后告诉他们在对话学习和模仿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这些食物,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被调动起来,对话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准备。

二、步入情景,理解对话

英语对话教学是一项积极的、互动式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力争让对话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借助现阶段已经较为普遍的多媒体工具,将所要教授的内容多方位地呈现给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对话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辅以录音播放,然后让学生跟读,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眼睛、嘴巴、耳朵能够同时上阵,学习效率自然很高。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以提问的方式来使学生步入情景当中,教师可以问学生: “what kindof ill do you know?”让学生踊跃回答,学生答到了课文对话中提及的内容就可以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样一来学生们从生活的角度来学习对话,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

三、运用情景,练习对话

练习对话是提高对话能力的关键环节,如果只学习不实际锻炼或是锻炼的程度不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口语能力差,学习成哑巴英语的情况。在最初的锻炼之前,学生要以正宗的英语录音为学习对象,主要从语音和语调上学习纯正的英语发音方式。在两到三遍的跟读学习之后就进入到学生的锻炼时间,有些学生在跟读之后还会有些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全班进行集体朗读,再给没有掌握对话的同学一到两次的学习机会,之后就可以请学生依据对话的人数需求自行结组练习,最后让所有组别上讲台表演。教师要注意在此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最终表演的失误之处要及时指出,督促学生课下及时矫正发音上的偏差之处。

四、假设情景,创编对话

在对话学习进入到一定的阶段后,学生的对话能力有了一定的水平。此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编对话能力,这也是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应教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编创的对话一定要有现实意义,放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起到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作用。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框架也不要将学生限制得过死,要正确地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在所有组别创编并表演完毕后,教师要依据对话的合理性、丰富性等方面给每个组打分,对表现优异的组别进行表彰,对表现欠佳的组别进行鼓励并引导该组在以后的编创对话比赛中再次开动脑筋。

五、依据情景,运用对话

对话锻炼始终是要为口语交际服务的。教师应该寻找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口语锻炼带到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的外企中参观,感受真正的英美对话氛围。或是邀请外教经常来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有真实的锻炼情景和运用对话的机会,这样能够实现从口语锻炼到实际交际能力提升的本质转变。

篇4:关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问题探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问题;探析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最初阶段,其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起步较晚,现在还是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比如,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教育体系,没有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没有认识到对话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向前发展的脚步。

一、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点把握不当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责任。因此,在进行小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度”,要知道教学中的重难点。譬如,有的小学英语教师创设出了这样一个情境,A:What dose BOB wear today?B:He wears plants and T-shirt,A:Does BOB wear business suit?B:BOB never wear business suit,he always wear gym suit.英语教师就这段话进行讲解,分析never与always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别对这两个词汇进行造句。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学生对always和never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会灵活运用,更是因为缺少口语练习,逐渐让学生养成敢写、不敢说的不良习惯,从而导致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没有一个合适的情境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以此来保证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质量。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完全了解到情境教学的内容,只是盲目地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就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设置了太多的情境,扰乱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对话交流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

在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应该深刻地了解其内容和注意事项。因此,在进行英语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情境教学,要从整体性出发,从而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文章的整体情境与对话设定的情境进行无限的想象,在情境对话中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以便于更好地提升自身英语对话水平。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果自己有一个机器人,最想让它干什么?或者一个扮演机器人,一个扮演boss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表演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对话能力,让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2.合理分配时间

由于我国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评定学生水平的标准,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单词、句型,完全忽略了对话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渐下降,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话教学,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此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出合适有效的情境,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英语的独特魅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乐说,让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日益提高,以此来促进我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郝炎民.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艺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篇5:英语情景对话(关于世博)

A foreign woman with sunglasses come to me,when my boyfriend and I are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F: Excuse me,do you know……

I: Oh,you are Miss Sue form the United States.F: You know me?

I: Yeah,do you remember that,two years ago,I was you tour guide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F: Ah……yeah,you are Miss Zhang,nice to meet you again!

I: Nice to meet you,too!What can I do for you?

F: Oh,I just got off the plane.It’s inconvenient for me to visit with my luggage.Can you show me the place where I can deposit my luggage?

I: With pleasure.Go down this street you’ll find a desposit center at you right hand, where you can deposit your luggage.F: Thank you very much.By the way ,do you have spare time?

I: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help?

F: Er,I want to know Shanghai more,I want you to be my tour guide again.I: I’d like to.But I’m terrible sorry that I don’t know much about Shanghai.Maybe my boyfriend can hellp.He lives in Shanghai.He happens to have a vocation recently.I think…… hey ,here he comes.I: Hi,this is my foreign friend,her name is Sue.And this is my boyfriend.W:Glad to meet you,I’m Wei.F: Glad to meet you,too.I :Wei,would you like to be her guide to visit the pavilions.W:Of course.You can give me a call when you are available.My phone number is ***.F: Thank you very much.Now,shall we get something to eat?

I: Sounds great.W: I think that’s wonderful,too

篇6:关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

小学英语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对话教学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两个Let’s talk,如何上好这些对话,成为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一个重要问题。我从对话教学的准备、呈现、操练与表演对对话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对话教学的准备

每个对话都是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交际过程,其中有些句子和单词是学生们熟悉的,有些句子和单词是学生们陌生的,需要教师新授的。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对话,教师们可以采用对于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操练,而对于新授的单词和句子则单独先拿出来,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降低了学生们学习新对话的难度。比如说在PEP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个对话;

A:Hi,Chenjie.I have a new schoolbag.B: Really?What colour is it? A: It’s black and white.Look!B: Wow!It’s a panda.How nice!

A: I have many books.An English book,a Chinese book and…… B: A fat panda.May I have a look? A: Sure.Here you are.这个对话中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过,而真正比较新的知识点就是单词fat和感叹句How nice!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对旧的知识进行了相关复习,具体分为3个小点进行:(1)对于单词English book ,Chinesebook ,notebook,story-book book,mathbook ,进行复习。这五个单词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所以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可以结合前面的Let’s learn 和 Let’s do进行复习。之所以先复习这一块内容也正是考虑到了前后知识的衔接。(2)关于颜色的复习:What colour is it?It’s …可以结合彩色笔或者对教室里的颜色进行提问。也可以设计一个Guessing colour的游戏来增加趣味性。(3)对于句型:I have a …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Sure.Here you are.则重新组织为一个小对话,让学生加以操练。而这个对话也是学生在三年级课文中接触过的,所以难度不大。通过以上三小点的复习,达到了对于旧知的复习,下面就是新知的引入问题:(1)单词fat重点强调字母a的发音。(2)感叹句How nice!关键在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做完了这些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对于该对话教学的准备工作,下面便是呈现。

二、对话教学的呈现

对话教学可以通过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和观看VCD等几种方式来呈现。有条件的可以几种方式一起采用,这样通过多渠道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多方位地感知语言。

三、对话教学的操练与表演

对话教学该如何巩固关键在于操练。语言的学习是要有一定的语境的,因此在操练巩固阶段应该尽可能地在教室里再现对话。可以在黑板前挂上相关的教学挂图,可以让同学们佩带上相应的人物头饰,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教具。在操练巩固阶段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操练对话。很多时候,老师们对于这个过程认为可有可无,只是走个过场,结果学生们没操练一会,就草草收兵,可想而知这样的操练效果。对话的表演是对学生对话学习的最高要求。对话表演的前提是学生对对话已经非常熟悉,能够做到脱口而出,但表演不等同于背诵课文。很多学生上来表演的时候,是在竭力背诵课文,因此就没什么表情,给人的感觉是吃力又痛苦。表演需要学生能够有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有时候为了增加幽默感,可以采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在四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对话: A:Is this your bedroom? B:Yes,it is.A:It’s very nice.B:I have a new eraser.It’s a fish.A:Hey!Your cat!B: Is she in the study? A: No,she isn’t.B: Is she in the living room? A:No,she isn’t.Look!She is here.B: She is in the kitchen.在这个对话的表演的时候,我就用卡纸制作了四张标有:bedroom,living room,study,kitchen的卡片,然后把它们放在教室的四个地方,以作为卧室、起居事、书房和厨房。还制作了人物Chenjie 和Sarah的头饰,另外制作了一条鱼。在表演的时候在黑板上挂好该课的挂图。在表演前给同学们足够的准备时间,允许同学自由的选择搭档。当开始表演的时候,我先与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表演,当同学们看到鱼被猫叼走的时候,一个个都哈哈大笑。当我们表演结束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个个看得很高兴。纷纷都要求上来表演,接着我就请学生分组上来表演,我发现他们一个个还演地真不错,他们地表演天赋都彻底发挥了出来。

篇7:职场关于合同的英语情景对话

A: Can you help me make sense of this contract? I don’t quite understand this phrase…

B: Let me see, “The two undersigned are in agreement to the following terms. Party A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furnishing Party B with materials as follows.” Well, that’s a pretty complicated way to say you both agree to something and sign your names to certify.

A: So is I sign here, that makes me Party A, right?

B: Yes. Then you have to abide by all the requirements listed in this contract for Party A.

A: What about what it says her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agreement are void in the case of natural disaster or acts of God.”

B: That means unless something very big happens, like an earthquake or a tsunami, you will be bound to the contract and can’t get out of it.

A: That serious, huh?

B: Sounds like it. Before you sign this contract, I would go over it with a fine-tooth comb if I were you. Make sure it’s what you want.

A: Good idea. I’ll probably have to get a dictionary!

上述对话是A关于英语合同的一些细则向B求助的过程,其中Party A(甲方)、the two undersigned(签名双方)、acts of God(不可抗力)、terms and conditions(条款和条件)、in case of(以防万一)都是英语合同中一定会涉及到的词汇,大家必须牢牢掌握。

许多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套用专业的合同模板,在下方“阅读原文”中安格英语老师提供了一般代理协议书的合同模板,如果大家在平时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建议大家可以保存下来为日后的工作带去便利。

★ 英语情景对话关于看电影

★ 外贸英语:情景对话

★ 职场衣着英语对话

★ 情景对话:如何用英语请客?

★ 关于哈佛学院校园英语情景对话

★ 职场口语出差英语对话

★ 职场英语取经口语对话

★ 职场英语:广告宣传活动对话

★ 校园英语情景对话:哈佛-耶鲁橄榄球赛

篇8:关于“对话教学”的对话

一、“对话”的目标: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这个过程包含着四个对话主体两两相对、相互交织的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教师与文本,也就是一共有彼此交织的六对矛盾。辩证法告诉我们,多种矛盾彼此交织,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并不相等,其中必有一对且只有一对是主要矛盾。在阅读教学的六对矛盾关系中,哪一对是主要矛盾?众所周知,教师一切教的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的对象。只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是主要矛盾,其他种种都处于服从地位,是次要矛盾。换言之,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核心,不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也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是为了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那么,“对话教学”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语文课程定性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于是有人主张,今后的阅读教学就要把一篇篇课文视为习作例文,研究其写作方法,然后迁移于写作练习,即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局限于学习课文的写法——这其实只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式而已,持此观点显然误解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极大窄化了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的目标具有多元性,《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必须在此得到具体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又专门针对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培养学生广义的“理解能力”都是阅读教学即“对话”的多元目标中的核心目标之一,这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题中之义。

何为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对话理论源自哲学解释学。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说。对于理解的内涵,解释学中看法不同。一种观点认为,理解就是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即重建作者的原意,使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思想在理解者头脑中得到复现。解释者应该消除自己的成见,注意作品的历史背景,进入作者的个性,把握作者的意图、情感和观念,从而更好地还原作品的原意。这是旧解释学的“复原说”。另一种观点认为,作品不能独立于读者之外,作品的意义处于“待生”状态,对不同读者而言其含义是不尽相同的。理解的目的不是去把握作品的原意,而是产生新的意义。换言之,理解是读者个人视界与文本视界碰撞沟通后,实现了“视界融合”,生成了新的意义,从而也扩大了读者原有的视界,形成新的个人视界。哲学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将这种“视界融合”视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是哲学解释学即新解释学的“意义创造说”。

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引进哲学解释学的“对话”理论,只是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强调应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而不是主张可以漠视或者任意解读甚至曲解作者原意。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就明确要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因此,阅读教学中寻求作者原意,行之有据,无可厚非。只是当学生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阅历等走进文本时,所体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必然融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与作者所要真正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存在若干差异,实际上那也就是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若视之为“原版”、“原装”、“原汁原味”,或认为真正、彻底走进了作者心灵,那是一厢情愿。

一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语言文字负载的信息,即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二是理解语言文字本身,即认识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前者就是哲学解释学所谓的理解,后者则不包含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解之中。但前者即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教学或“对话教学”必须达成的核心目标之一。

暂且不问孙老师执教《目送》是否达成三个维度整合的多元目标,也不问其中的理解是否包含上述两个方面,单问学生与文本“视界融合”这一目标是否达成呢?

《目送》摄取了作者“目送”儿子和父亲的六个镜头,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思考和彻悟。“目送”儿子和父亲的文字后面,都有一段完全相同而构成复沓的饱含深情和又充满哲理的议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结地”,“不必追”更是思想感情的“聚焦点”,也无疑是领悟或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窗口:尽管你牵肠挂肚,但孩子总要长大,他终归独立于你,渐行渐远,这是成长的规律。不应过分纠结,即使百般无奈也必须坦然放手。尽管你万分难舍,但亲人总要老去、离世,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轨迹,你无力改变。不必过分沉溺于痛苦和自责,与亲人死别,哀伤过后应学会释怀。这是两个“不必追”所要告诉我们的,亦即《目送》的主旨——当然这也是“视界融合”的结果。

孙老师执教《目送》,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主旨的感悟是: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揭题质疑。就“目送”,学生提出了“谁在目送谁”“为什么而目送”“目送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等问题。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目送——儿子——小学——中学——大学,我目送——父亲——年老——病重——去世。第三个环节,深读课文,领悟意蕴。这是本堂课的核心环节,主要做法是,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过程,逐步相机呈现表达自己感悟的文字让学生朗读。最后教师布置练笔:“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才醒悟——拿起笔,写一句话,怎么想就怎么写。悟到什么就写什么,三分钟完成。”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巡视——期间孙老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看你们平时发个短信、写个微博,到挺会写。”表明学生写情不佳。之后让8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练笔,结果有3位学生没有写出一个字。其他几位学生中,有一位学生写道:“原来人生不过如此。”与作者的情感或课文的主旨风马牛不相及。有两位学生分别写道:“当生命终结,你才觉得那个背影值得珍惜。”“失去了才会珍惜。”二者共同的关键词“珍惜”与“不必追”,说得严重一点,那是南辕北辙。只有一位女生这样写道:“一切终会失去,毫不留情地失去。人都有这一天,当它到来时,谁都无法阻止,唯有珍惜。”本来前面部分与课文的主旨还算靠谱,可惜最后归于“珍惜”,眼看走近了,却倏忽转身走远。除了揭题和初读环节外,这课末练笔几乎是课中学生表达感受或理解的唯一机会,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所得的唯一机会。但从学生无法解读或解读的结果与文本南辕北辙的情况看,他们并未真正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亦即尚未实现“对话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对话”的条件:与走进文本匹配的“前理解”

读者理解文本前已有的阅历、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等,即读者固有的视界,哲学解释也称之为“前理解”或“先入之见”。哲学解释学认为,“前理解”是理解赖以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读者总是携带着个人的“前理解”走进文本,与之展开平等对话,并实现二者的视界融合,于是产生了理解。“前理解”正是理解的起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为缺乏“前理解”;一个读者能够从文本中理解到什么和理解到什么程度,也取决于“前理解”。不同读者阅读同一文本,或者同一读者不同年龄阶段阅读同一文本,获得的意蕴因“前理解”的不同而生变化。有个典型的例子,著名作家毕淑敏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安徒生的《人鱼公主》,读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她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对此有过详细的叙述和感悟。“一部人文经典,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预留了无限广阔的阐释空间。从不同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读出不同的意蕴。正是在这各不相同的阐释之中,人文经典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2]

但是,这不意味着无论读者拥有怎样的“前理解”都一定能与文本产生视界融合,都一定能实现理解,即都一定能与文本进行平等对话。平等对话,需要发言,也需要倾听。无视文本意义或作者思想感情,任意解读,甚至故意曲解,都不是真正的视界融合或平等对话。伽达默尔说:“谁想理解,谁就从一开始便不能因为想尽可能彻底地和顽固地不听文本的见解而囿于他自己的偶然的前见解中,谁想理解一个文本,谁就准备让文本告诉他什么。”[3]因此,视界融合必须有契合度的要求,契合度不高,意味着视界融合尚未实现,或者是虚假的融合。而实现较高契合度的真正意义的视界融合需要先决条件,那就是两个视界的接近或能产生交集。或者说,理解不仅需要“前理解”,而且需要相匹配的“前理解”,否则理解无从产生,对话无法进行。安徒生的《人鱼公主》是童话故事,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换言之,本来就预留了“待生”的意义,因而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可以与之实现视界融合。但并非所有文本都这样。以下的事实有目共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小红帽》等儿童文学文本每能获得共鸣,但难懂《红楼梦》等鸿篇巨著;多数成年人可以读懂文学作品、科普作品、通讯报道等,但难懂非自己专业的学术论文。难懂的原因就在于不具备与理解文本相匹配的“前理解”。

学生个体“前理解”虽具有差异性,但特定学段学生的“前理解”还是具有普遍性。因此,教材选文必须尽量关注不同学段学生普遍的“前理解”或现实视界,选择合适的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1]早在百年前,叶圣陶先生就认识到这一点,“教者心赏某文,玩索有素,未必即可选为教材,因学生读此文,其所摄受未必同于我也”,所以主张“必学生宜读之文而后选读”。[4]在这一点上,尽管现行教材并非无可挑剔,但总体上多数选文还能适切不同学段学生。《目送》是孙老师自选的课文。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自选课文本无可厚非。但应考虑文本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如果是所有课文都是自选还必须考虑其系统性,如果是作为教材的补充则必须考虑与教材课文的呼应等等,特别是千万不能忘记考虑是否适合特定学段学生的“前理解”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等。

关于《目送》,有各种解读:“龙应台在说‘不必追’三个字的时候透着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和感伤,却也有一种毅然的勇气与放手的坚定在。”[5]“作者一语道破了她对生命和人生的真实体验。这里有与生命本质直面相对的坦诚,有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也有生命中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痛,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迷茫和落寞。”不必追“三个字既有遗憾,又有坚定,也有一份痛彻心扉后的淡然。”[6]“当亲情的失落已成生命中无法更改的结果,我们在落寞惆怅之余,就当慧眼看穿,达观处之: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因为生育的功劳就永远赖在儿女的情感世界里;儿女也不应该永远把自己看成父母心灵的一切,从父母的怀抱中索取所有的温暖。”[7]这些解读有同有异。“异”是因为不同读者的“前理解”部分不同;“同”既因为不同读者“前理解”部分相同,也因为他们都注意倾听文本。因而,这些解读都与文本具有相当高的契合度。这是视界融合,也是平等对话的结果。

而在孙老师的课中,学生要么完全无法读懂课文主旨,要么读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珍惜”——显然缺乏足够的契合度。为何?总体上小学生缺乏与理解这一文本相匹配的“前理解”是最重要的原因。《目送》饱含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意蕴深长,耐人寻味,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体验,确实不易读懂。在本次研讨会上,在笔者周围,就有数位尚未为人母、人父的年轻教师发问:《目送》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术业专攻、已为人师的教师尚且如此,何况年幼懵懂、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三、“对话”的活动:以让学生走进文本为中心

既然学生与文本对话才是主要矛盾,既然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是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对话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应尽量给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中心,其他种种对话都必须让位或服从于此。但在孙老师《目送》的课上,我们看到的是,在课文关键段落的教学中,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除了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的句子外,主要是让他们朗读教师解读文本的文字。以下是教目送儿子上中学、上大学的片段:

师:我眼随他的影子在移动,我的心随着他的影子在移动,我的魂随着他的影子在移动,我的爱随着他的影子在移动,然而我的儿子呢?读一读。

生:“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师:是啊,我多么希望在这个时候,在临走的刹那之间,能够回一次头,哪怕是一瞥,也心满意足啦!可是,他没有回头,一次也没有回头。(师板书:不回头)也许,不是儿子的绝情,儿子就需要这样义无反顾地走出国门,也不是儿子的无义,儿子就需要这样,往前走,不——回首!孩子们,但是,作为人母,我还是那样的牵挂。儿子从小学到中学,一天天地在长大,他从我的手心里在慢慢地逃离,这仅仅是空间上的逃离吗?好,我们拿起书来看。他现在21岁——

生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意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师:这是儿子与我空间上的逃离。

生继续读: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师:这是儿子与我心灵上的隔离呀。隔天,隔水,隔云烟,隔肚,隔心,隔海天。我和母亲就这样,在不断地隔离,母亲在偷偷地看我,而我在看海啊!(师板书:看海)看茫茫的人海,看生活之海,看得我两眼灰蒙蒙,看得我内心沉甸甸。(出示幻灯片: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我都站在你身后,不喜不悲。)孩子,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读

生:我都站在你身后,不喜不悲。

师引读: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出示: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情都站在你身后,不分不散。)

生:情都站在你身后,不分不散。

师引读: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出示: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爱都站在你身后,不磨不灭。)一起读!

生:爱都站在你身后,不磨不灭。

师: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不见我——男同学读黑色的字,女同学读蓝色的字。

男女生分读。

师读:(出示:时光流逝,日子在滑落,到了时刻就要分手,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师读没画线的,生读画线部分。

师:(出示:一次次的目送,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原来:孩子是借父母这张弓射向远方的箭。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妈妈,不必追!)

师:(出示:一次次的目送,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原来:每个孩子都会单飞,都会自立。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妈妈,不必追!)

师:(出示:一次次的目送,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原来:孩子只有背朝父母,才能面向前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妈妈,不必追!)

师:孩子们,我目送儿子,儿子从小学,中学,上大学,一天天离我而去,作为人母,目送人子,他告诉我:你不必追!

孙老师对《目送》感悟之深刻,着实让人惊叹;其感悟结果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更让人艳羡。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课堂上的孙老师,就是一位才气奔涌、情思勃发的诗人!但若说这就是阅读教学、对话教学,就不能让人信服。“阅”是“察看”之义,阅读教学本应让学生直视文本,用心从文字中生成意义。可是,在孙老师的课上,表达教师感悟文字的大段呈现挤占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没有多少时间直面课文语言,没有多少空间可以静思默想,无法自己从文本中生成意义,更无从表达也没有多少机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课堂,的确展示了教师与文本精彩、深刻的对话,但少见其他种种对话,尤其不见本应处于核心地位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需要精通教材;但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学生的态度和学生的反应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了解学生和教材的相互影响,不应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8]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身份就是促进者、指导者,而非文本的代言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1]以此审视,孙老师执教的《目送》,仍然是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此时教师依然是文本的代言人——这也是练笔环节学生要么无语,要么清一色“珍惜”的又一原因——尽管此番代言充满激情和诗意,非同凡响,让人叹为观止;尽管孙老师的诗化语言和激情渲染,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和强烈感染的作用。

任何阅读都是读者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但阅读不同文本,对结果的追求其实并不相同。对于文学文本,提倡创造性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必然和应然的现象,追求标准答案的做法必须予以杜绝。但对于科学作品、议论文、通讯报道、法律或政策文件等非文学文本,却需要正确解读,必须致力于寻求作者的原意。国家课程标准就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尽管解读结果也是读者与它的视界融合,但追寻其意义的唯一性、权威性天经地义。这也是“标准”的题中之义。绝不敢妄言本人已正确地解读出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对话的意涵,受“前理解”水平所限,或许谬之千里。但斗胆表达浅陋之见,是为诚心与孙老师对话。谬误之处,敬请批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3,22,32.

[2]赵义良.老故事的新读法[J].博览群书,2009(2):61-65.

[3]洪汉鼎.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J].河北学刊,2008(1):53-62.

[4]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G]//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47.

[5]孙宁宁.素颜修行深情目送——读龙应台的《目送》[J].名作欣赏:学术版,2011(2):82-84.

[6]王周平.人生,原来是一场场目送——龙应台散文《目送》赏读[J].读与鉴赏,2010(12):5.

[7]梅其涛,杨世源.渐行渐远渐无踪且行且悟且放手——《目送》探读[J].读写月报:高中版,2010(9):11-13.

上一篇:“三违”人员处罚标准讲解下一篇:法律援助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