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工实务真题

2024-07-22

中级社工实务真题(精选6篇)

篇1:中级社工实务真题

2015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试题

(附答案及解析)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2.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问题: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近年来,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小孩;夜晚狗的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委会通过调节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后,提出建立“养狗自律会”的设想。他们在居民区张贴拟成立“养狗自律会”的海报,发放宣传单,征求居民的意见;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两周后,“养狗自律会”正式成立,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民意调查.形成了“错时遛狗、粪便自清”等自律公约。同时“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一段时间后,不仅养狗扰民问题基本得以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高。问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目标? 2.结合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将答案对应相应的序号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社会工作机构计划为街道辖区内的低保家庭提供社会救助服务。社会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庭在遭受意外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因而陷入困境;有的长期病患者家庭缺乏健康保障,引发很多情绪问题;有的家庭怕被人看不起,不敢与邻里交往,不愿参加社区活动;有的家庭能力不足,对未来没有信心;有的家庭想为社区做点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

针对低保家庭问题复杂多样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决定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在重点分析了服务对象的个人能力和支持网络状况后,社会工作者协助低保家庭了解本街道及周边地区各类服务资源分布情况,并将这些资源与他们有机对接;为陷人情绪危机的服务对象提供临床干预;为失能的服务对象持续开展身心健康和长期照顾等综合性服务;为有多重问题的家庭开展转介和跨领域的服务。同时,注重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参与服务和运用资源的能力。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低保家庭的主要需求。

2.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现了个案管理的哪些特点? 第五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某工业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时了解到:有的工厂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有的员工受伤后才意识到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有的员工虽然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有些企业管理者则抱怨员工缺少安全生产意识,不愿意佩戴防护用品。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员工中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服务,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求:

设计一份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方案(只需把需求评估、小组目标、招募组员和小组活动内容填入专用答题卡的相应表格内)。

参考答案 第一题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包括:(1)维持身心健康的需要。

(2)减轻生活负担及经济压力的需要。(3)自身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4)家庭教育的需要。(5)休闲娱乐的需要。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

(1)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协助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部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的活动,定期开展义诊、免费健康检查等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留守妇女的健康意识。(2)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成立互助小组等方式,促进留守妇女之间的交流,及时化解她们心中的郁闷,减轻她们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3)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联合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或相关民间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主题讲座活动等,传授实用技术、法律维权、医疗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畅通融资渠道,支持妇女创业,培育和扶持妇女互助合作组织,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4)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在村里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增设相应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设备,促进留守妇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留守妇女的多种兴趣、爱好。第二题 答题要点: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来看,小红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由小红身上有多出瘀伤可以看出,小红在家里曾经遭受并且可能仍在遭受暴力虐待。

(2)被忽视。由案例中小红近期的衣着及行为表现,以及其家长联系不上等等,都可以看出,小红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处于被家庭成员忽视的境地。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

(1)询问。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向小红询问,或者向小红的老师、同学和邻居等人询问,来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

(2)咨询。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儿童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小红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3)观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小红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来获得相关的资料。(4)家访。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小红进行家访,以求获得在机构面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5)利用已有资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小红的成绩单、品德鉴定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第三题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以下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养狗扰民问题时,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每一步都由居民商讨自行解决,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最终养狗扰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协调居民与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相应的问题,同时调解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居民社区意识的提高。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社会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注重挖掘社区里的资源,培养社区骨干,“养狗自律会”即由社区居民骨干组成,同时利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社区组织的相关优势,共同修建相关设施,满足社区的需求。2.

第四题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低保家庭的主要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现了个案管理的以下特点:

(1)它是一个过程,建立在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信任的关系基础之上。(2)运用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知识,协助陷于危机之中的服务对象。

(3)主要目标在于确保对复杂、具有多重问题以及失能的服务对象提供持续性的照顾。(4)通过临床干预来减缓因为疾病和失能所带来的情绪问题。

(5)注重运用社会工作的转介和倡导技巧,是一种跨领域的服务传输方法。(6)所服务的目标人群需要各种社区服务或长期照顾服务。

(7)需要对服务对象的功能性能力和支持网络加以评估,作为提供服务的依据。(8)肯定服务对象自决、个人价值和尊严,以及参与决策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第五题 答题要点:

篇2:中级社工实务真题

一、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小李的就业目标不一致。小李的的择业观存在偏差,其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必须从修正小李的就业观入手。(2)对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第一,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第二,从父母入手,动用家庭资源督促李某尽快就业。

第三,针对李某学历较低,建议并帮助其参加业余学校学习或职业培训。第四,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新动向,新需求,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据此,社工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1)该社区有哪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

正式的资源:社工;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 非正式资源:邻里;家庭

(2)为向低保户家庭提供有效服务,社工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第一,针对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的低保家庭,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政策框架内,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经济援助。依靠社区福利中心的专业力量对低保户医疗、护理、心理疏导、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第二,针对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的低保户家庭,依托社区福利中心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鼓励邻里之间多沟通,积极参加社区企业就业市场招聘会,动员企业多深入社区开展就业岗位及待遇宣 传。

第三,针对有些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的低保户家庭,社工应从树立正确就业观入手积极宣讲低保政策,指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认识到低保政策的目的,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及脚踏实地的劳动获得幸福生活。

三、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家人虐待时,不知如何处理;而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针对以上情况,老宋对小杜开展督导。(1)逐一列出支持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社工常面临的压力: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来自社会对社工认识的压力。

小杜的具体压力: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老宋应针对以上情况,给予小杜情感上支持,帮助其顺利走出困境,增强信心。

(2)逐一列出教育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教导社会问题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提供专业性建议与咨询。

第一,针对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的困惑,老宋要告诉小杜这是大多数新社工的经历,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引导小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投入实践。

第二,针对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老宋要向小杜传授老年人的一些基本知识及老年社会工作的一些技巧。

第三,针对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家人虐待时,不知如何处理;而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的困惑,老宋要逐一进行分析与回应。被家人虐待的事要进行确实调查,确认后帮助老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人身安全,并学会做起家人的工作。老人不合理要求的事情,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知道寻求资源的事情,鼓励小杜运用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在政策框架内满足老年人的合理要求。

四、某基金会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资金支持,指定医院手术。住院期间,大 多数家长对以后手术康复以后升学、就业心存忧虑,心理压力大。针对上述情况,医院社工部安排实习社工拟定一份“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活动方案,以协助家长更好的应对压力。第三次活动方案如下:

目标: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和过程:(1)暖身活动(2)对上次活动内容进行回顾(3)将组员分两组,讨论压力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4)观看患儿护理知识片,教授家长护理知识(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照顾患儿的情景,告知夫妻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6)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

1、根据活动目标,指出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具体内容的安排与目标偏离。目标是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减压的方法与技巧,可具体内容和过程是教育照顾患儿的一般常识。

2、完善该方案:(1)暖身活动

(2)邀请专家具体指导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减压的方法与技巧。

(3)请术后成功融入社会的患儿家长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4)观看有关患儿成功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录像(5)就如何更好地减压这个话题相互讨论(7)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五、社工发现某子弟学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便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就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但该项政策并未费及打工子弟学校。

社工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

针对以上情况,社工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

分别以“直接接入”和“间接接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直接介入目标:教育学生与家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因病陷入贫困的家庭渡过困难。间接接入目标:改善社区环境,倡导政府政策将打工子弟学校纳入政策惠及范围,把社区建设成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直接介入策略: 第一,与学校配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与社区配合,引导学生及家庭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第三,对部分因病致贫的家庭根据政府的政策给予适当的帮助。间接接入策略:

第一,发放“给全体居民的一封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改善社区卫生设施,深入开展“文明与您同行”活动,通过播放卫生不良导致的疾病宣传片或宣传单张呼吁社区成员共同营造社区卫生环境。

篇3:中级社工实务真题

笔者立足于四川团省委建立的这支灾区社工队伍, 研究自2008年十一月以来灾区社工的工作情况与效果, 灾民的反馈以及管理层的反思, 从三个角度深入剖析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组建社工队伍

自2008年五月四川受灾以来, 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进入灾区进行心理干预等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 灾区民众的心理状态从应激阶段、灾后阶段渐渐过渡到恢复与重建阶段, 各地社工队伍伍在完成前期灾区服务后逐步撤出四川。在这种情况下, 四川省团省委联合团市委、团县委建立灾区社工队伍与志愿者队伍, 以承接灾区服务工作、发展本地社会工作。

对社工队伍的建立与管理主要由团省委权益部负责。在此之前, 权益部的品牌项目是“12355心理咨询热线”, 主要服务人群为青少年, 目的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维护合法权益, 促进健康成长。地震后, “12355心理咨询热线”获得香港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美慈等慈善组织的技术与资金支持, 社工与12355综合性服务平台一同发展。

(一) 招聘

前期团省委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宜宾、乐山、雅安、资阳、阿坝等受灾市州建立了73个“12355心灵驿站”, 招聘了140名志愿者2。

2008年十一月团省委以能立足当地、拥有技能、长期服务为原则, 招聘2名管理者和13名专职社工。其中13名专职社工分布在成都、绵阳、阿坝等3个地震重灾市州和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安县、北川、平武、青川、汶川、茂县等10个地震极重灾区县3, 社工队伍正式成立。社工队伍中, 一个专职社工负责一个灾区的服务工作, 办公地点在团县委, 具体活动一般在“12355心灵驿站”开展, 并且有志愿者辅助配合。

团省委在招聘社工人才时没有专业背景的限制。现灾区共有社工16名, 专业背景各不相同。笔者访谈的文社工、陈社工分别为新闻、中文专业, 工作前他们对社工了解甚微, 不知道该专业具体理论与方法。刘社工也为非社工专业, 但她说工作前对社工基本了解。三名受访灾区社工皆表示选择这份职业一是由于就业压力, 二是本身来自灾区, 想为家乡重建做点事。

(二) 培训

2008年十一月至2009年三月与2009年九月两段时间里, 团省委组织社工队伍接受专业培训, 培训老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各地高级专职社工以及港方专家组成。培训内容覆盖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课程, 包括《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等, 老师及专家向培训对象介绍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理念, 促进专业价值观内化以及对主要工作方法的了解, 通过一对一指导使培训对象学习掌握具体专业技巧。

与团省委合作的慈善组织也组织了多期培训班, 包括“12355李家杰珍惜生命心灵服务社工培训班”“美慈·12355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培训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12355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培训班”“蓝剑彩虹之家·12355心理辅导培训班”。虽然培训对象以志愿者为主而非专职社工, 且内容偏心理学专业知识, 但社工队伍成员皆参与培训。

三位访谈社工皆对培训的内容、形式与效果表示满意。陈社工说培训流程是上任前接受集体培训, 然后去灾区实践工作2至3个月, 再到成都接受培训, 专家会对他们期间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给予回馈、建议, 平时他们可以通过电话与邮件与专家联系以寻求帮助, 这种形式的培训进行至今。他表示最初自己完全不知道工作从何入手, 专家在培训中详细讲解了如何给灾民打电话、如何第一次上门走访, 他觉得在实践中非常受用。例如, 他说, 第一次走访他就不会明确说明目的, 以免引起灾民戒备, 而是以“看望”形式询问一些简单情况, 与老人聊天时关心他们身体“小毛病”, 这样的方式很能取得灾民信任。陈社工表示培训内容虽然不可能立刻在实践中运用到, 但随着工作的推进, 总会有用得上的时候。文社工通过培训对社会工作有了基本认识, 他特别赞赏专家与社工一对一互动的教学模式, 内容方面他觉得学习小组工作对日后工作中十分有用。刘社工表示经过培训后, 她已能带领志愿者进行个案走访。

二、灾区社工工作方式

前期管理层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为社工队伍设定了明确工作职能, 即通过基线调查确定帮扶对象、通过走访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方案、通过招募、发展和培训本地志愿者实施帮扶方案4。通过实践, 社工的职能向具体与全面发展, 包括值守“12355心灵驿站”, 为来人、来访、来电提供咨询、判断、转介等服务;与相关部门联系, 通过调研、走访, 将辖区内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分类, 并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在辖区内多形式地开展心理服务活动, 抚慰灾区群众的心理。

(一) 走访

走访是灾区社工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地震中房屋、公共设施严重毁坏, 许多民众失踪死亡, 这给灾民带去了重大经济及精神创伤。待大部分灾民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后, 社工需要尽快在板房区走访, 收集人员信息, 包括经济损失情况、生理情况及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然后进行分类, 及时上报有自杀倾向、自杀未遂或有家属自杀情况的人群信息。与团省委合作的慈善组织、专业组织及高校的专家会对心理状况严重不良者进行干预, 并指导社工对剩下不同人群采取有效的心理帮扶措施。

社工与帮扶对象建立起信任关系后, 会定期进行回访跟进, 平均每月一次。回访目的依旧为收集信息, 并通过陪护与聊天稳定帮扶对象的心态与情绪。每一次走访社工需填写详细而具体的《走访情况登记表》, 每月定期上交至团省委。每个案例结束时, 要写一个简短的结项报告以反映服务对象的情况变化。

在访谈过程中, 两位社工表示第一次走访最艰难。文社工2008年十一月起在北川工作, 至今已走访近200人次。他感叹建立信任的过程很不容易, 常常会遇到意外情况。文社工说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 他跟灾民在交谈时间和内容上都逐步变长、深入。陈社工2009年4月起在阿坝工作, 由于当地交通状况欠佳, 灾民多居于山区, 每月走访最多6次, 少则2、3次, 不能走访的对象他会定期打电话保持联系、更新信息。当问及是否感到工作量过大, 他们均称没有, 虽一个人负责一个灾区, 但“12355心灵驿站”专家、志愿者会协助, 并且社工在灾区主要作用是“桥梁”, 即观察灾民以将情况上报至团省委、专家, 而非亲自提供专业的个案、小组服务。

(二) 管理与宣传

灾区社工队伍与团省委“12355心理咨询热线”综合性服务平台共同发展, 并且社工开展诸多活动时都需要当地“12355心灵驿站”的人员与场地支持。“12355心灵驿站”设有接听座席, 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就业创业、志愿者咨询、个案服务、投诉等六方面的接听服务, 工作人员配置包括专职接线员、志愿者和心理专家。社工与驿站联系紧密, 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与宣传。

在香港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的支持下, 团省委专门针对预防自杀成立“12355李家杰珍惜生命心理咨询热线中心”, 为扩大知名度切实服务灾民, 热线中心展开一系列宣传活动, 包括设计印制服务手册、宣传海报和广告衫;在广元、什邡、绵竹等灾区的板房区、十字路口、高速路等地设计制作一批户外广告;与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合作, 开设心理栏目5等等。社工队伍成员参与宣传工作, 通过宣传热线电话使有困难的灾民了解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信息的途径, 达到转诊及自杀预防的目的。同时, 社工通过社区慰问、走访服务等活动对共青团进行宣传, 由于灾民对社会工作认知度极低, 社工便依靠团省委的信誉与影响力进行自我宣传。

访谈得知, 灾民普遍没有听说过社会工作。受访社工称第一次接触灾民不会介绍自己是社会工作者, 以免产生误会。文社工最初尝试介绍自己身份使得灾民很疑惑, 他们以为他是心理医生来“看病”, 产生很强抵触情绪。陈社工几次给灾民张大哥展示自己工作证并解释后, 张大哥依旧很疑惑问他“社工到底是啥子”, 并坚持认为社工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社工队伍虽很多时候在共青团名号下参与活动, 没有明确打出“社工”旗帜, 但通过走访、其他形式接触, 现在灾民已经越来越熟悉与接纳社工。

(三) 开展服务活动

社工借助“12355心灵驿站”场地开展小组活动, 活动策划由驿站心理专家制定并撰写, 提交纸团县委审批修改, 申请到活动经费后社工再与驿站志愿者一起带领活动, 服务群体包括学生、老人及成年且同质性较强灾民。另外, 社工参与以共青团名义组织的社区慰问、心理咨询等活动, 为灾民提供物质支持与心理服务。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是重点受关注社区。社工开展服务活动一方面为了抚慰灾民心理, 缓解抑郁或躯体化症状, 避免出现自杀危险, 重建灾民生活信心, 另一方面为了在服务对象中发掘能够转换为志愿者的人群, 以扩大社工队伍伍的辐射范围, 营造灾区互助氛围。

文社工说大部分活动都是在“12355心灵驿站”开展, 驿站配备有沙盘、图书和电脑等活动器材, 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人。文社工需要与当地学校联系定期邀请十个左右学生做小组活动, 但当笔者问及小组主题, 他不能明确说明, 只表示形式以游戏为主, 内容丰富, 如“大风吹”“乒乓球过河”等。而针对老人, 考虑到服务对象安全与生理状况, 活动开展会比较困难, 一般为茶话会, 社工与志愿者陪聊或陪护。文社工表示这两类服务对象做完活动后回到学校与社区交流就是对驿站和社工一个极佳的宣传, 现在“12355心灵驿站”和社工在北川已普遍为灾民所接受与信任。陈社工说阿坝的三个驿站与当地三所高中合作, 驿站设心理治疗师, 接受学生咨询, 特别是面临高考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他说驿站的心理专家会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自己则通过驿站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 不会亲自介入。

三、服务评估与工作考核

社工服务 (小组活动) 评估主要为服务对象对活动的满意度、期望调查, 以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为手段, 来评定活动开展效果。

社工队伍的工作考核由团省委与工作地团县委负责。2009年考核目标为每个社工确定帮扶名单不低于30人, 走访不低于20户, 开展帮扶活动不低于10次, 发展志愿者不低于10人。具体内容包括:社工严格按照各市 (州) 及区 (县) 作息时间工作;每月25日前将本月工作调查问卷、走访记录、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等材料上报至省中心;走访心理帮扶对象每周需不少于4次、每月不少于20次, 每次走访后将走访情况以信息的方式报省中心备案;省中心将根据市 (州) 团委意见及省中心考核情况, 于年底评选出1至2名优秀社工, 并为其颁发优秀证书及奖金6。合作慈善组织亦参与评估, 但采用不同考核方式, 且结果仅作为组织的资料收集, 不与社工业绩、薪金挂钩。

在服务评估方面, 当笔者问及问卷的科学性时, 文社工与陈社工表示问卷由驿站心理专家设计, 他们只负责活动完后分发给服务对象当场填, 问卷以选择题为主, 针对活动每一环节游戏的满意度调查, 最后一道主观题收集服务对象对下次活动的期望, 填问卷期间工作人员不会回避现场。而刘社工说并没有对服务对象或服务效果进行评估。

在考核机制方面, 三位社工表示比较满意。陈社工认为以走访记录作为考核比较合理, 考核流程很明确, 并且上交材料能直观反映出工作状况, 管理者也会定期到驿站来视察。文社工表示考核是双重的, 一方面来自团县委, 一方面来自团省委。管理者前任部长反思说最初考核面临诸多质疑, 基线调查主要通过灾区医院寻找到帮扶对象, 但许多医院在地震中全部损毁, 病人的档案、资料全部被埋在了废墟里, 无法找到帮扶对象;走访方面, 青川和阿坝受地理交通因素限制, 社工难以完成20户走访任务;在开展帮扶活动上, 由于帮扶对象都是分散居住, 集中开展活动难度较大。后根据社工反馈情况, 团省委对具体工作考核做调整。

四、经验与反思

访谈对象对自身工作与经历有许多思考, 在实践中他们遇到过诸多问题, 有些已通过探索获得解决, 有些依旧存在, 这些经验与反思是灾区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结晶, 笔者对此进行总结与整理。

(一) 专业化的问题

团省委在招聘时并没有专业限制, 导致社工队伍成员专业背景不一。但受访社工表示, 通过培训来填补专业知识缺陷也能胜任工作, 且工作过程中他们并未有专业知识匮乏的感觉。同时, 管理者表示组建专业社工队伍以现在的条件比较困难, 一是四川高校较少开设社会工作专业, 社工人才较少, 从外地聘请成本高, 并且不会四川方言会降低灾民的接纳度致使工作不便开展, 二是招聘限制过多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灾区社工主要起“桥梁”的作用, 沟通灾民信息与专家反馈, 并非亲自提供服务或咨询, 工作内容专业性较低。并且社工不独立, 策划、开展活动需要倚靠驿站, 且需获得团省委与团市委同意, 大多数活动并未针对服务对象需求设定, 且缺乏明确主题, 社工在其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志愿者或者行政人员。

(二) 职业伦理的本土化困境

社工队伍由团省委组建, 其工作内容与性质带有行政化色彩。社工每月需将走访、开展活动获得的灾民信息即使反馈至团省委, 灾民与社工间并没有达成保密协议。另外, 西方社工规范要求案主与社工不可发展私人关系, 工作与生活分离。但在四川灾区, 社工需要与灾民建立起友谊, 通过“朋友”这层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工作。陈社工说自己会将联系方式留给灾民, 他们平时经常会打电话向他求助, 有时事情小至进城问路也要打电话询问, 并且常常是在他下班时间。当笔者问道会不会有将工作代入生活的感觉, 陈社工表示不会, 他和灾民已是朋友了, “做人朋友多就是好事”。三位受访灾民也表示, 和社工渐渐成了好朋友, 也习惯他们到家里来做客。

社工队伍的非专业化、中国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特色以及灾区的特殊情况都削弱了社会工作伦理与规范对当地社工的要求, 其中某些工作方式是为适应本土化而作的调整, 值得思考与借鉴。

(三) 下一步计划缺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同地方灾民的心理状况分化明显。北川的文社工反映当地灾民开始逐步暴露出心理问题, 之前一年由于大部分灾民忙于房屋重建等体力劳动, 灾民“没心情去想”, 现在一切安顿妥善许多灾民渐渐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的现象。而阿坝的陈社工表示当地灾民普遍心理状况恢复良好, 只有极个别困难户由于经济压力大而情绪受影响, 但政府已给予扶持, 灾民们对政策十分满意。而三名受访灾民皆称自己并不太明确对社工服务的期望, 有经济帮扶就很不错。

针对不同状况的灾民群体团省委与社工没有采取相应服务措施, 基本依照以往工作模式继续行事, 并且受访社工都表示很迷茫, 不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 工作缺乏远期规划。现在灾区社工基本工作内容依旧是走访, 驿站心理专家和志愿者仍然在咨询服务和小组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 社工的工作内容与角色的定位限制了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灾区已有部分社工辞职, 这种人才流失现象无疑对灾区社工队伍的建立起消极作用。

(四) 群龙无首的“乱”状

地震后进入灾区的社工工作者十分多, 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已撤出, 但一些机构组织依旧留下社工对灾民做跟进观察。在北川现有中国科学院、国际医生、进德公益、NPI公益组织、国际美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的社工20多个, 文社工表示不同机构的社工同时展开相似的工作, 非常混乱。以走访为例, 他以共青团社工的身份去走访收集资料, 许多灾民就很反感说刚刚都来了好多人, 问的问题也差不多, 他们已不愿再配合。文社工说灾区社工没有一个统一组织, 大量人力物力被浪费, 还使得灾民对社工产生负面情绪, 不过近期团省委正与NPI、中科院等洽谈合作事宜, 准备整合灾区社工力量。

五、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四川省“12355·李家杰珍惜生命心理热线社工服务队”的研究, 笔者针对一些现存问题提出建议。

四川省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社工组织以整合当地社工力量, 集中人力物力高效提供服务, 例如江堰市社会工作协会已于2009年一月成立。社会工作可由此从政府部门分离, 独立发展后能较自由开展活动, 内容逐步专业化, 社工的角色渐渐由“桥梁”向指导者、治疗者/辅导者、倡导者、教育者和增权者转变。

社工的界定不清限制了其专业化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虽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 但实际上决策中的“社工”是一种泛指, 并未对从业者的专业背景有要求。在实践过程中, 灾区社工的工作内容、扮演角色等都与志愿者相差无异, 未体现出专业性, 考核机制中也没有关于专业伦理与规范的评核。但另一方面, 以四川省团省委这样以团系力量发展社会工作的举措, 即使专业性欠佳, 但却是一种蕴含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尝试, 是否有效、适应还待时间的检验。

周期性培训对灾区社工的发展起了良好推动作用。培训一方面填补了新聘社工专业知识、技术的空缺, 另一方面提供渠道反应社工实践中所遇问题, 专家给予反馈建议后使得整个工作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灾区社工在当地的知名度与接纳度不断提高, 现每个灾区仅配备一名社工, 虽受访两名社工均表示工作量适中, 没有过大压力, 笔者分析那是由于大部分社工专业工作内容都被“12355心灵驿站”的心理专家与志愿者分担, 社工并没有在灾区重建中真正发挥出专业作用。社工队伍应当扩充, 工作内容亟待重新定位, 社工须获得更多自主权, 包括策划活动、申请资金、带领小组、服务评估等等。

参考文献

[1]张敏杰, 重视灾区社会工作, [J].社会科学, 1998年第12期

[2]陈涛, 王小兰, 社会工作者在汶川地震灾后介入中的角色分析, [A].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

[3]四川省团省委权益部内部资料

[4]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三版) ,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

篇4:中级会计实务:收入的讲解

一、收入和利润知识结构图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变化不大,主要考点有:不同方式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以及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注意该章有可能与财务报告章节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测试。

三、重点考点讲解

(一)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考生注意:该考点应加强理解,特别是第五个条件的应用。

(二)各种销售方式下收入的确认以及计量

除一般的销售方式以外,应特别注意以下销售方式的处理:

1.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时,在销售时不确认收入、售价与成本价之间的毛利计入“其他应付款”;在回购期间,应根据回购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分期确认“财务费用”。

2.有关商品折扣、折让、退回的处理:

(1)销售商品时给予的商业折扣不影响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销售时给予的现金折扣,在折扣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财务费用”;

(3)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的收入、调整成本;

(4)销售退回,需要分情况处理:未确认收入的退回,需要冲减“发出商品”即可;

(5)已经实现收入的退回,根据发生的时间冲减当期收入或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

3.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的处理:

销售时全额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在销售的月末,按照预计退回的数量调整收入、成本,注意由于退回产品的毛利在“应付账款”核算,在实际发生退回时,再进行处理。

(三)劳务收入的核算

1.勞务交易结果可以可靠估计

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进行计量,在计量时需要注意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先累计计算再进行调整。

2.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可以取得收入时,按照可以取得的收入为上限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无法取得收入时,不确认收入,将发生的成本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即可。

(四)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建造合同的种类

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2.建造合同的计量

注意使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处理,特别注意在发生潜在损失时的处理,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核算。

篇5: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略

01

熟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实务主要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该目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考生既要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要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内容

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和程序,以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还有在不同服务领域开展的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等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

(三)考试题型

根据大纲要求,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型全部是主观题,根据历年考试出题情况分析,一般会有5 个大题,每个大题分1-3 个小题,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主要分为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案例分析题会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资料,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对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按要求进行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一般会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各个阶段上具体方法的运用。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这些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二是各类对象在不同领域中面临的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这些会从一些理论视角提出问题,让考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方案设计题也是给出一个案例情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命题的思路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方案,如个案介入计划;二是针对小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小组工作计划书;三是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社区活动策划方案。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要分两步走: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着重分析给定的案例情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案主需求;二是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需要掌握个案介入计划、小组工作计划和社区活动计划的基本要素,按照相应的格式设计即可。

掌握考试要点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的考点,可概括为“158”考点,“1” 就是要求考生掌握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5”就是要求考生掌握5 类特殊群体社会工作实务,“8” 就是要求考生掌握8 个特殊领域社会工作实务。

(一)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部分

这部分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部分,也是历年考点最多的知识点,同时,这部分内容也贯穿了其他各部分内容。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部分需要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基本过程。

1.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分析框架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基本模式中,需要考生重点掌握一些问题分析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是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以及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等社会工作实务中常用的理论分析依据,能根据这些理论的不同侧重点分析案主的相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二是需要考生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提供一些结构化的全人服务策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例题】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领取最低社会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 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蔓延, 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 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 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 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解析】该题第一小题考核考生能否从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视角来分析问题的成因,第二小题考核考生能否运用增能理论来提出一些服务策略。从案例中的表述来看,第一小题可以从人与环境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般会有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分别展开论述即可。第二小题则可以从增能理论的角度来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一般会有改变服务对象认知、重新认识自身优势、培训技能、互相支持、输入必要资源等方面,再具体展开论述,论述时适当考虑可操作性。

2.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在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还需要考生重点掌握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即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并能根据案例给定的情形分析出案例中四个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同时,要求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在设计服务方案时要明确四个基本系统的基本框架,在该框架内去思考具体的服务策略。这需要考生熟悉四个基本系统,善于从四个系统的角度去分析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

【例题】某大型社区内建有餐饮一条街,一些小饭馆开设室外大排档,营业到凌晨,有些顾客大声喧哗,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部分居民向社区居委会反映,社区居委会出面与商户沟通,但商户说他们只能提醒顾客,人家不听也没有办法。有居民给“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打电话,有关人员出面后,情况略有改善,但几天后又恢复原样。实在无法忍受的居民开始直接找大声喧哗的顾客交涉,经常因言语不和而争吵起来。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起居民与顾客打架的事件,社区矛盾日趋突出。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计划进行调解介入。

问题:结合案例,逐一列出在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解析】在这里主要考查考生对行动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案例中,在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包括: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商户以及公安、城管和工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3.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基本流程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基本流程部分主要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等六个基本环节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方法与技巧,在给定的案例情形中善于运用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对案主的问题和情形进行分析和处理,如能运用生态系统图、家庭结构图、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预估案主的问题及成因,从直接介入或间接介入的角度提供介入计划,妥善处理结案时遇到的各种困境等。这个部分考得比较细,需要考生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熟练掌握,才能在答题时保证有清晰准确的思路。

【例题】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

问题: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 【解析】本案例分析题第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儿童社会工作的熟练程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从儿童保护的角度来分析案主面临的风险”,主要就是受虐待、被忽视等风险。而第二题考的就比较细,需要考生非常熟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第二步预估时收集信息的常用方法,如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等,如果对这些方法不熟悉,此题就很难得分。

(二)特殊群体的社会工作实务

特殊群体的社会工作实务主要涉及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等五类群体的服务。对于这部分考点内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每个群体的人生任务、成长特点和需求以及针对这个群体的服务方法和技巧。这部分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复习时要结合每个群体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复习,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只有熟悉了这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答题时才能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技巧依法分析问题、依法解决问题。同时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每个特殊群体的问题分析和服务技巧中会有一些相关的理论依据,如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发展论、游戏治疗模式;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生涯辅导、认知发展论;老年社会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人生回顾疗法;妇女社会工作的性别视角、赋权;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模式等,这些理论依据都是历年的考点和热点,需要考生加以重点复习。

【例题】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老年人这个群体常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掌握程度,尤其是老年人受到虐待的类型及行为表现分析,同时也考查考生对具体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本案例中,只要考生熟悉了老年人容易受到的虐待类型,答题思路就比较清晰了。一般而言,老年人容易受到的虐待类型有:身体虐待、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经济虐待和他人疏于照顾等。围绕这几个类型,根据案例中的情形,对其行为表现给予概括即可。此类题型提醒考生注意每个不同群体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共性困难和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同时能根据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策略。

(三)特殊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

特殊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包括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等八个社会工作实务领域。针对该部分内容,需要考生掌握每个领域所涉及的主要人群的基本特征、所面临的基本困难和需求及相关服务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技巧。这部分也需要考生熟悉各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才能在答题时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答案,如社区矫正制度、优抚安置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婚姻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同样,在该部分也需要考生注意每个领域分析问题涉及的一些理论视角,如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ABCDE 理论、危机干预模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的增能理论与优势视角,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抗逆力,学校社会工作中的抗逆力理论、个案管理等,这些也是历年的一些考试热点和难点,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加以重视。

【例题】社会工作者在某工业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时了解到:有的工厂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 有的员工受伤后才意识到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有的员工虽然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有些企业管理者则抱怨员工缺少安全生产意识,不愿意佩戴防护用品。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员工中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服务,让企业员工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

设计一份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方案(只需把需求评估、小组目标、招募组员和小组活动内容写出来即可)。

【解析】该题是一个方案设计题,考查考生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设计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题目要求并没有提出设计一个完整的小组工作服务方案,而是选择了方案中的一部分让考生来回答,这是近几年方案设计题新出现的命题方式,希望考生引起重视。

把握题型特点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由于是主观题型,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近几年的考试题型趋势,其考试题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性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题型,无论是案例分析题还是方案设计题,都不是简单地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分析框架、综合能力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和相关服务群体及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常识等知识点来设计问题,需要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来给出相应答案。

(二)逻辑性 在近几年的考试题型中,案例分析题或方案设计题在设计问题时,并不是笼统地问考生有什么问题,该怎么办,往往前面都有一个限定语,需要考生严格按照限定语的逻辑去思考和答题,否则就会偏题。如前面案例题中的提问: “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依据人在情境中的基本观点,分别从社区居民、环境、社区居民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设计具体的社区服务方案”。这些都有很明确的逻辑导向,需要考生在答题时按照逻辑导向去设计答案。

(三)细节性

近几年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考得越来越细,开始注重在一些细节上来设计题目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务细节上的操作能力。例如,案例分析题中出现“结合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像这类题型就是考查考生的社区工作具体工作技巧的运用;而在方案设计题中,有时候也不一定让考生设计一个完整的方案,有的可能就是让考生设计其中的某几个环节,如:“设计一份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方案(只需把需求评估、小组目标、招募组员和小组活动内容填入专用答题卡的相应表格内)”,像这类题型,就是考查考生对小组工作细节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培养复习应试技巧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是对考生社会工作实务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考查实务能力,还考查考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需要考生在复习应试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教材,沉着应考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是本科目考试的指导教材,需要考生对该教材全面复习,熟悉考试大纲规定的各知识要点,考试时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二)严守理念,不偏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尊重、平等、价值中立、保密、案主自决、生命至上、促进社会公平等基本价值理念,这些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操守和专业使命。因此考生答题时,要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分析案例中的具体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相应的工作方案,以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在答题中不要出现有违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字眼或措施,否则会被视为不符合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而被扣分,严重违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答案或观点可能被判零分。

(三)细读题干,答及所问

在案例分析题或方案设计题中,很多题型已经不再是笼统地提问“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拟定一个服务方案”,而是前面会给考生设一个理论限制或知识点限制,如:“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直接介入策略来调解矛盾?”“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像这些提问方式都是给考生设定了答题限制的,如果不仔细审题,很有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非所问。所以在答此类题型时,一定要将限定词先解释清楚,再答具体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答题不偏题。

(四)布局谋篇,思路清晰

社会工作实务全部是主观题,这就需要考生在答题时要认真布局谋篇,保证逻辑清晰,答题要点突出,才能得分高。一般答案例分析题时,写了“答:”之后,要有一句开头语,最好的办法是将题干提问的那句话摘录下来,然后再用数字顺序将答题要点罗列出来。答方案设计题时,一般也是分两个部分: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说明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二是具体服务策略,这部分可以根据个案计划书、小组计划书、社区活动策划书等样式展开答题。在布局谋篇上,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在答题纸上,一定要按照题号顺序填写答案,不要自己擅自改动序号。

(五)合理划时,确保答完

在答题过程中要合理划分每道题的答题时间,确保把每道题都答完。从历年的考试题来看,社会工作实务考试一般由五个大题组成,前面四个是案例分析题,最后一个是方案设计题。所以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要合理划分,确保每道题都要答上。千万不要因为某道题容易,又是自己熟悉的,自己就在那道题上洋洋洒洒,花费大量时间,结果没时间做其他的题,最后导致丢分。也不要固守在一道难题上冥思苦想,浪费时间,建议先易后难,把自己会做的先做了,再来思考难一点的题,确保每一道题都有你的答案,这样得分概率就高一些。

篇6:中级社工实务真题

一、社区服务中的方法

1、了解居民需求。

2、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3、提供专业辅导。

二、社区救助中的工作方法。

1、为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

2、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信息咨询。

3、就业辅导。

三、社区卫生中的工作方法:

(1)为居民提供就医帮助。

(2)协助居民树立新健康理念。

(3)协助居民维护环境卫生。PPkao 考试 网

四、社区治安中的工作方法:

(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调节纠纷。

(2)以小组工作的手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制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3)创伤辅导。作方法:

(1)社区居民领袖教育。

(2)社区积极分子教育。者”的教育。

(4)社区“冷漠居民”教育

上一篇:安全工程师下一篇:公关员职业技能考试技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