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体会

2024-08-04

学习与实践体会(通用9篇)

篇1:学习与实践体会

学习管理与实践心得体会

我常常困惑,人的力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我们为何常常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惊慌失措,无从观在成本与利润的衔接点上找到我们需要的平衡,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只有——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不错。即使已经参加工作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对知识的学习。相反,作为企业的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一些开阔心智的书籍,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工作中去实践。聪明的人,总是善于用别人的智慧来填补自己的大脑。今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的学习《管理与实践》一书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矿肥的学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我看到了我们开磷的今天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老一辈开磷人付出了不少的艰辛,作为当代开磷人更应该具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开磷的发展中去,我深信,只要我努力,千亿开磷一定会提前实现。

下面,就是在学习之后对自己提出的几点要求,希望借此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开磷员工。

一、与开磷同呼吸、共命运,坚守职业与使命。

既然我们几辈人选择了在开磷工作,就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如果一个员工不能站在理想的高度上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能满腔热情的去工作,那么他成功的机会就非常渺茫。对于绝大多数具有上进心的员工来讲,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工作更应该是天职,是神圣的使命。

然而,现实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被人忽视、没有被安排在好的工作岗位上、没有高工资、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等怨言,一副很受委屈的样子。其实,你有没有认真的审视过自己:你真的应该被安排在那个你所认为的重要位置、领到你所期望的工资、得到别人的重视吗?不劳无获,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付出就没有理由索取,当你伸手向企业、向领导要这要那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的审视过自己你为企业付出了什么?你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吗?如果没有,那就没有资格埋怨别人,要怪只能责怪你自己;如果没有,你就应该抛弃埋怨,积极进取,努力培养主人翁意识,热爱你所在的企业,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尽你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多做贡献,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看到你的努力,你也会得到所期盼的一切。

二、坚决服从安排,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不是一个自由的组合体。它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制度、有目标的合成体。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不能也不允许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服从是天职,也是企业对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即使领导的某个安排你内心无法接受,也要告诉自己丢掉不满情绪,因为企业不只有你一个人,它是一个大集体。个人往往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往往先考虑自己,你所看到的、你所关注的也许只是你个人或者是所在小组的利益,这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领导则不同,他所考虑的是全局、是整体。所以,对于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很多时候,很多我们开始并不能够理解的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自断后路、义无返顾地去执行,原本想不通的事情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从而激发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反而促成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高标准、严要求,苦练专业技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一个人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过硬的基本功。还记得上学时,老师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关系是泥饭碗,是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是会锈的;本事是金饭碗,是会升值的。”当今社会的竞争愈来愈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能。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最紧缺的就是具有专业能力较强的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待自己,对待工作,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要满足于已经掌握的,这个世界是多变、快变的,要努力寻求更好、更快的专业技能和技巧,提高自身竞争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才有可能从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四、努力培养团队精神,善于更要乐于与他人合作。

在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变的越来越重要。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个单独的优秀人才的力量。所以,现代企业招聘员工,虽然都有一套很严格的标准,但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团队精神。就算这个人是天才,如果其团队精神比较差,这种人也没有企业愿意用。不能与同事友好合作,没有团队意识的人,即使有很好的能力,也难以把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甚至,由于其自高自大、排斥他人,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一个人能力再强,总有能力不能达到之处,团结才有力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会把事情做的更好,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自信乐观,积极向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失去了自信而失败。创造出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是最初的那点勇气,而是一种自信乐观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向前迈一步,再迈一步,终会达到成功的颠峰。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凡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不要被设想的困难吓倒,要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一个人应该自信而不自负,执著而又不僵化。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的走,稳稳的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走的最远的人。

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我们在小学就接受的教育。谦虚是美德,人类如果失去谦虚,那么自信就会变成自大。自大就是自满,自满就会失败。或许因为我们还年轻,没有多少经验,所以比较容易骄傲和急躁,办事也总是急于求成。但是,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不论过去你取得了多少骄人的成绩,即使是在某一方面很了不起,也不能说是已经彻底精通,因为知识是无穷的。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必将很快就被同行赶上和超过。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满足于现在,不思进取,停滞不前。而是应该最大可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把一切好的主见即刻付诸行动。凡事都要敢于尝试,如果不试一试,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斤两。虽然也许最后试出自己的重量不过二三斤,但我们也会得到自己的东西。哪怕是小小的进步,我们也算是取得了成功。有理想没有行动是一个梦,有行动没有理想是一种浪费,理想加合适的行动可以使人取得成功。

找到自己的个性并肯定它,按照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去塑造自己,加以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开磷员工。

篇2:学习与实践体会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几乎都体现在语文和数学上,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

本学期,我们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讨活动,从理论视角切入,使我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发现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得这样有声有色,让学生如此兴趣盎然。

篇3:学习与实践体会

一、初中历史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 一)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美国的教育专家施瓦布最早指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他指出: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 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究实际的积极态度。”这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 与探究性学习相适应, 是教师所运用的一个基本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具体的问题或者学习的任务出发, 通过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 掌握对各种历史知识和资料搜集整理的能力, 并能够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 进而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解释。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相关技能, 提高其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是认识问题的基础。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就必须进行实践。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 主动摸索, 发现问题,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就是学习实践的过程。

2. 建构主义理论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依据, 它认为, 理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做的解释或者假设。而真正的解释源自于学习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经过总结得来的。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将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系建构的过程, 而不是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 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该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3. 主体性教育理论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教育者通过组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引导启发受教育者, 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并实现自我的合格人才。在主体性教育实践中, 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 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 一)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

1. 遵循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原则

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想象力丰富, 思维十分活跃, 情感世界十分丰富, 有着较为朴素的爱憎观。因此, 初中生就像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璞玉, 如果雕塑的好, 都可以成为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因此,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课堂的设计以及课堂氛围上, 都能够对其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 遵循探究性学习过程结构的原则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科学探索, 而科学探索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因此, 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应当参考科学探究的结构过程, 依据本学科的课程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3. 立足于初中生学习认知能力

进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也就是主动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技巧, 具备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4. 与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特点相结合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 具有主体性、实践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必须结合这些特征进行教学, 而不能偏离这些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 并能够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 二) 实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的途径

1. 探究性学习在常规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在常规课堂上, 渗透教学方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渗透教学的关键在于, 教师在教学前精心设计所要探究的问题, 把探究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 开展辩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 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活动课中的实施途径

历史活动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 是适应新课改要求而开设的。在历史活动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应该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主模仿历史场景或者历史事件, 扮演不同的角色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模仿历史的活动, 提高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水平, 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培养热爱学习历史的兴趣。

3. 探究性学习在课下的实施途径

在课下, 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 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通过主动阅读历史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历史问题等, 使自身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素养得到提高。

三、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有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 如何避免历史探究学习的模式化, 如何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素养, 如何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水平, 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说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勇于探索, 不断反思,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本着为学生成长成才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教学工作。

四、结语

目前, 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在新的形势下, 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 已被人们所熟知, 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但在实践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 希望能够促进探究性学习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0, (05) .

[2]胡德顺.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 2010, (07) .

篇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学生在开展某个主题活动前,先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但只是单纯让学生找资料,却没题目,没要求,学生就会感觉到“天马行空”,无所适从。我就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的要求。

如在“献给母亲的歌”这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课,我们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整理编成资料小册子,再给小册子起个名字,并要说出起名的理由,再为这个小册子设计一个封面;第二,各人在家中采访母亲生儿育女的甘苦,收集母爱的各种表方式,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去理解这些母爱的表达方式,根据采访母亲的相关内容,评价自己的母亲;第三,搜集与母爱有关的诗、词、美文、格言、俗语等。

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要把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目的明确地去寻找资料

每次活动我至少给学生两周的准备时间(有的可以更长,如我们的“我向生活学语文”活动是贯穿全学期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将个体研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这样既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我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一组查找描写母爱的诗歌,二组查找散文,三组查找新闻报道中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四组查找动物世界中表现母子之情的作品,五组查找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六组查找与母亲有关的格言和俗语。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

的很多,其他的问题(知识点)所知了了。

三、引进竞争加分机制,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可以让各组进行竞争,各组搜集的资料要竞争,各组的研究成果汇报要竞争,之后各组间还可举行全面的知识竞赛,每次评选出来的优胜小队都要在班级记录中加分。

汇报课的过程是:

(一)齐唱《真的爱你》

(二)男女对读英汉不同的对妈妈一词的解释(有十条之多,他们提前已抄在后面的黑板上)

(三)讲妈妈的故事

①动物世界的母爱《斑羚飞渡》(黄雁嫦把此文已编成故事,并背过了,讲得声情并茂)。

②人类的母爱(尹京的一篇文章《母爱无价》。讲自己对母亲的误解、怨恨,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背过)

③名人的母亲(刘伟宏讲《傅雷的母亲》。)

(四)说说自己搜集到关于妈妈的名言警句

①第一组接龙,每人说一句(每个人都有名言摘抄本)

②第二、三组一起读有关母爱的诗歌。

③第四组接龙每人谈一句对母亲祝福的话

(五)独唱《妈妈的吻》

(六)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恩你想对母亲做些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几位同学发言。其中卢嘉业同学的发言很动感情,说自己上学期去游戏厅去打游戏机,浪费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退步。)

课堂上可以为他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利用展示台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各小组选择的角度有所不同:有的小组用配乐朗诵的角度来赞美母亲;有的小组用图片展示、电影片段的形式来表现母爱;有的小组利用唱歌的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有的小组甚至邀请母亲参与以增进母子感情。这堂课学习气氛活跃,并在课堂之中获得体验,获得自我展示的舞台,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的探究过程。多媒体的交流展示,既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将探究性学习和互联网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既要选好组长,培养活动骨干,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我们通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综合性学习经常需要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活动,所以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这样会加剧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五、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六、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篇5:学习与实践体会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做到知行统一,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班级德育目标

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国家、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设想或规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设定、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德育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思想情况,既要有班级目标和班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班级的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切忌无目标的德育教育。“临渴掘井”是搞不好德育教育的。实践证明,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是班风班纪最差的班级;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该班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学校的后进班级。

二、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无论是品德课,还是语文、数学、科学、音、体、美等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每位教师备课、授课都可以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寓德育教育于其中。因此,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取得共识,利用各学科蕴含的教育元素,对学生适时开展德育教育。如《地道战》一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是怎样抗击敌人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科学教学中,学习《保护大自然》一课时,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谁破坏大自然,就是破坏自己的生命之源。在音乐教学中,在学唱《祖国爱我,我爱祖国》这首歌时,让学生知道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第二大河黄河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摇篮,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训练队形,学好本领,锻炼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更多的事。在美术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懂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在祖国浩如烟海的悠久历史中汲取知识的力量,受到英雄人物伟大人格的熏陶感染,使自己不断丰富起来。

三、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让每个学生都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并让他们了解国旗的有关知识。升、降旗仪式上,通过介绍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等教育。国旗下的讲话,还可以讲述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在天安门升旗时的情景;香港、澳门回归那一刹那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奥运会上,运动员大哥哥、大姐姐夺冠后,在比赛场上升国旗的庄严场面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国旗是国家尊严的标志,增强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教育 班队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长期、近期的德育活动目标。如:每月可以搞一次大的活动,两项小活动。如:举行“祖国,我爱你”诗歌朗诵、举办“家乡变化真大”、“家园,我为你骄傲”、“小树苗,我们比高”、“我是安全宣传员”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深受教育。近几年来,我们对学生开展了“一讲三轻五做到”养成性教育,“一讲”即讲卫生;“三轻”即脚步轻轻、说话轻轻、举止轻轻,使校园内“动”、“静”结合;“五做到”即做到按时上学、放学,注意路途安全,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做到尊老爱幼、见面问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做到集会快、静、齐,爱护学校公物。

五、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育

传统节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佳时机。“妇女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制作一份礼物回家献给妈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又能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好品质。“植树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植

一、两棵树,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森林,同时,又可以借机宣传预防森林火灾,使学生明白不能野外用火。“清明节”举行扫墓活动,为国献身的革命前辈们献上一个花圈、花篮,借此,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加倍珍惜。“五一节”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使之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能致富”、“勤劳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等道理,并乐于参加劳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可采取送节目,送礼物等形式,使他们感受到博大的师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九月十日教师节”,正值开学,可以召开师生“谈心会”,使学生收回放野的心,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并可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知道回报。“十月一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题教育,让学生懂得怎样的行动才是爱祖国,自己如何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我们要灵活抓住各种节日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

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一点我不必多说。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爱并尊重学生。教育的全部奥秘是如何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爱孩子。”实际上,只要我们走下讲坛,走进学生中间,也就能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只要真心地爱学生,真正对学生投入了真情实感,就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一种爱护。

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进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都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但学生犯了错误,违反了纪律,我们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然学生的错误一般也不是什么大错。应当看到学生的错误往往并不是个人品质和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从学生的一些负面行动中分析、判断出隐藏在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学生犯错往往只是因为好奇、贪玩、自制力差造成的,这是学生天真活泼的体现,也正是学生的可爱之处。如果学生都像成人那样中规中矩、成熟稳健,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对学生多点大度和宽容,就会从学生的错误中看到可爱,就能从学生的缺点里看到完美。

2、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疏导,发怒和责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才能把事态的发展引入正轨。而且不仅要自己做到,还要让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和班主任一起来做思想工作。班主任和教师更要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

有一天,我早早地进入教师,地上有几片纸花,还有一片片未打扫干净的尘土。我没有立刻让学生重新打扫,而是自己拿起扫把打扫干净了。期间,有的学生过来帮忙,我说“不用了,我自己来吧”。第二天我继续打扫,连续几天后,我们班的卫生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自觉性也有了提高。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权利”,当错误发生时,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耐心适时地给予引导。同时要努力寻求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如果我们只盯着他的缺点不放,他就永远只能呆在自己的阴暗角落,而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他,并且耐心地去引导他,他就能从一个所谓的差生变为一个人才。

在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特别好动,上课也不集中精力,总爱违反班级的纪律,但他非常愿意给班级修理东西,于是我经常在班内表扬她,这让他对班级越来越关心,我还适时地与他心平气和地谈话。久而久之,不仅在对待班级方面,在学习上他也不断要求进步了。

3、言传身教,不要总用“管”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要重视他们的自尊心。如果用“管”的心态,教师往往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以道德的化身去和学生交流,这样师生矛盾就不可避免。要把自己的爱和欣赏巧妙地传达给学生,不露痕迹地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欣赏你、喜欢你。总是以说教的形式教育学生的话,会让你关心的学生不自在。当要教导学生应该怎样做时,教师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

记得在某次我们学校的阶段性测验之前,教室里要准备考场。学生从总务处搬来了十套桌椅,因为好久不用,所以上面有很多灰尘。我向学生借了一块抹布,把每套桌椅都擦净了。学生们不解,就问我“我们又不坐为什么要擦?”,我就顺势回答学生,“如果你去别的班,这么脏的椅子你会坐吗?”学生不说话了。以后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地像对待荷叶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每个学生都有非常敏感的自尊,我们稍不注意就会刺伤他们脆弱的心灵。

篇6:学习与实践体会

研究生生涯转眼间过去了六分之一,时间就是这样,总是在不经意间稍纵即逝,不敢有丝毫懈怠。总结这学期各门课程收获,也是对自己这段时间来表现的自我探析与自我评价。并且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也对这门课程提一点不才的建议。

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周老师授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让我感受颇深,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活了22年,亲身体验和感触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一切其中的缘由都在周静老师的这门课中得到了答案。让我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了我们“具有特色”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科学化。民主化的政治得到了实践与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形成了自由、民主、文明的社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将强有力的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建议: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这门课程提出了不才意见。周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视频和图片的手段细致而生动的阐述了课程的要点,让我感觉非常的有吸引力。政治学的书籍是从小学到大的,都是一些理论和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所以学习这门课程会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不停的写,而学生只有在下面默默听。这样的教学模式缺少和台下学生互动交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记得上课的时候,周老师说过,这是她第一次带这门课程,她非常辛苦的查各种资料,尽全力想把这门课程带好。我体会到了周老师内心的急切与不容易,最初几节课的懒散与不专心,让我也深感惭愧。但是后面的课程,我认真仔细的听课,做课堂笔记,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课程蕴藏的哲理与知识宝库,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这门课是有史以来我学政治类课程体会最多,学到的知识最多的课程。这一切都归功于周老师的细心认真的备课与讲解。

篇7:综合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了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高中也不例外, 我们在01级综合班开展了以《南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实践与体会。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题选择设计方案

我们采取的是“师生共同启动课程” 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并根据综合高中班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遵循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原则,我们教师指导小组经过反复比较遴选后,确定研究的主题为《南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南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研究,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南宁,增长知识,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题指导小组的六名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为了做好开题报告,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撰写讲稿,制作课件,我则负责上台演讲。终于,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师开题报告成功了,在五个研究课题当中,选择我们课题的学生占了三分之一。

接着,课题组的学生进行了自由分组,利用暑假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讨论子课题的研究方向。经过归纳、提炼,确定了八个相关的子课题:“南宁生态旅游现状的调查”、“扬美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埌东开发区的环境与发展”、“南宁市特色食品”、“南湖公园固体垃圾处理现状及意见”、“中山路小吃的品种与历史”、“南宁交通干线空气的监测情况调查”、“扬美古建筑研究”等。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讨论,修改拟定了子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

课题组举行了学生子课题开题报告会,各小组的代表纷纷上台演讲。

(二).课题实施自主探究

1.实地考察

课题组师生利用周末赴扬美古镇参观考察,扬美的古朴民风、文物古迹、碧水金滩、特色小吃、宋代民居、清朝一条街等使学生们大开眼界,大家拍摄了照片,采访了当地人,品尝了小吃,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满载而归。此外,各子课题的同学还分别到了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农科院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南湖公园、埌东开发区、中山路小吃街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2.走访专家

研究“生态旅游”的同学采访了农科院的工程师;研究“扬美”的同学采访了我校的班校长(正好班校长就是扬美人);研究“古建筑”的同学采访了注册建筑师;“埌东开发”小组的同学到新城区政府有关部门去调研;“空气监测”小组的同学到市环保局走访专家,并跟随技术人员到民族大道进行空气监测的取样及实验;“小吃品种”小组的同学走访名家小吃的传人;“南湖垃圾处理”小组的同学咨询了环卫部门的负责人。

3.收集资料

各个小组都进行了分工,同学们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有的上网查询、下载资料,有的到图书馆、书店查阅相关书籍报刊,还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自制了调查问卷,对不同层面的对象(老师、同学、家长、亲友、市民等)进行了调查,获取了许多相关数据与信息。

(三).课题总结展示成果

各子课题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归纳、提炼,完成了结题报告或论文,各学生结合参与研究的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收获,写心得体会,并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小组对各子课题及个人的研究性学习状况,按照重过程、重实践、重科学、重创新的原则,进行评价。

为了课题的顺利实施,我们通过各种量表来监控和管理。建立了课题档案,研究的全过程及时做好记录。经统计,课题组共完成了师生活动记录表45份,研究计划9份,访谈、调查表28份,实验记录 9份,教师指导表 12份,结题报告或小论文8 篇,研究学习体会 36篇,拍摄相片68张。

二.研究性学习的成效与体会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与教师的收获与体会不少。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综高学生往往习惯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缺乏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而研究性学习是在开放的环境,自主探索过程中学会学习,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理解去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强化了自主意识。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小组确定子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实地考察、走访专家、撰写结题报告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使同学们体会到了“学到用时方知少”,激发了求知欲,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综高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差,普高教材相对他们来说,偏深偏难,学习成绩的不近人意,导致了对文化课学习没有信心,没有成就感。而研究性学习给了他们动手实践,获取成功的机会,使之得以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比如王庆庆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大理想,这次活动当选为小组长,她兴致高、干劲大,负责拟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撰写结题报告,带领组员多次到实地考察、拍摄照片,走访专家等,很能干。她说:“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最重要的收获是使我恢复了自信心,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看到大家通过各种努力所得到的成果,我很开心,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种活动。”

(三).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加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学们学会了从图书馆、网络、电视等获取信息,采访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并且学习如何对各渠道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截取、归类、整合、分析。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提高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外出调研采访,要求学会人际沟通,学会交往。合作探究,同学之间要搞好团结。研究“南湖公园固体垃圾处理现状及意见”的小组当初在活动中,曾出现一些矛盾和争吵,阻碍了课题研究,小组长周美兰同学及时协调,大家化解了矛盾,统一了思想,齐心协力,按质按量完成了子课题的研究。

(四).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而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民主、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回想在课题活动中,不少学生想去扬美古镇考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决定利用周末组织课题组学生去扬美。然而偏偏 “扬美古建筑研究” 子课题的几个学生临时变卦,找借口不愿与大队伍去,我当时觉得他们无组织纪律性,太不应该。过后一反思,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拥有自主探索权,他可以不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去活动,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

(五).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让教师激发起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提高了科研意识和能力。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提高了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熟悉并掌握课题实施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同时学习借鉴上海、江苏等地先进学校的实践经验,结合综合班的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由于课题是跨学科的,研究的问题和指导的内容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因此指导小组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商讨解决问题,研究指导工作。指导研究性学习使教师从个体走向了合作,从单学科走向了多学科,通力合作,联合攻关。指导研究性学习,使教师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性学习的启示与思考

(一).选题要切合学生实际

综高学生在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方面比普高学生差一截,他们好动,兴趣广,社会调查型的研究课题比较适合他们。可选择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实践性较强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应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起点低,易入手,便于每个综高学生都能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满“研究”的信心,获取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要加强指导

篇8: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一、初中化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化学知识有很广泛的范围, 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化学,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初中化学知识涉及面较广, 才有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加强研究和学习, 并且从中收获知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必然会开展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 学生能体会到初中化学知识的魅力, 进而充分地掌握化学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

(一)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在初中化学中, 有很多的化学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 部分教师只是讲解实验的过程以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而真正给同学们操作的时间非常少。我们知道, 在中考中, 初中化学实验的分数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初中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具备安全意识。所以, 我们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 小组成员分工实践。小组队员之间需要先安排好同学做好资料查找、化学实验器材的摆放、化学用品的称量等工作。接着, 根据初中化学中教师教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地实验。最后, 大家一起观摩实验过程, 记录实验数据。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可以集中每位同学的优势, 进而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二) 以个人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虽然,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是很重要的, 但是另外一种方式也是研究性实践学习的主要方法, 那就是个人学习的实践形式。小组合作有的时候需要各位同学的学习时间点进行配合, 但是个人形式则完全避开了这一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学习实践。例如, 初中化学中的元素教学, 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元素, 并且对它们进行研究。学生回到家中通过对食盐、酱油、陈醋、白糖的研究, 发现所谓碘、钙、谷氨酸钠、苯甲酸钠就是化学中的元素或者是化学物质。以个人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力。

三、研究性学习中的体会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必然会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我们要对这种体会进行详细的分析, 然后总结一定的经验, 这样就可以为初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以此来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体会一: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

初中生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 他们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有些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足, 就不认真学习。我们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应该加强研究性实践教学, 以此加深学生的体会。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研究性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例如, 不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 都会导致整组实验的失败。学生想要为自己的小组出一份力, 就会积极学好化学, 并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就会提醒学生, 自己在初中化学中哪一个知识点较弱, 就应该认真学习它, 从而明确了学习目标。

体会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活当中处处都是知识, 如果学生的观察力很好, 那么在学习中也会牢记教师所讲过的知识点, 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我在前文中提到, 初中化学的知识面是比较广泛的, 但是他们之间的知识内容是有所联系的, 学会知识的迁移, 就能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个人形式开展的研究性实践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观察能力, 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禁锢学生的开放性思想。学生拥有一定的观察力, 不仅利于他们的初中化学学习, 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

总之, 我们应该重视在研究性实践教学中总结出的体会, 让学生通过感悟初中化学的学习体会, 认识到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研究性学习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才能进一步为初中化学教学贡献力量。

摘要:从宏观方面来说,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 我们离不开化学知识的运用, 并且以贴近生活的视角来看, 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化学教学, 在初中阶段就帮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 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与体会

参考文献

[1]韩学锋.谈谈怎样教好初中化学[J].学周刊, 2011 (30) .

篇9:学习与实践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学习;体会

G633.51

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可以称为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师为主心,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决定学习方法、评估学习成绩,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转,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往往极其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改精神提倡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方法自主的学习,教师也把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进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虽然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可是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现实的差异

1.1基础教育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性、品格的完善、提高与升华

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身心的、个性、人格的完善,潜能的开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各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基于此点,初中历史教学与改革必须围绕实现以学生展为本,重构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与学生未来工作与生活有价值的基础知识,构建一个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1.2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自然科学学科与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分科课程教学中;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曾企望通过课程的整合以形成综合课程,使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得以具体落实,但学科长期割裂的现实难以突破,因之,这一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教育。

1.3历史在初中教学中不受重视

历史在初中是一副课,长期应试教育和教育行为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学生与家长不重视历史、片面强调分数、升学的价值,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训练,使学生成了机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精力去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所以说解决好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现实的矛盾,才能使历史教学有真正的出路。

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与设置探究性课程相关连。探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探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而不必拘泥于是否单独设置探究性课程和单独排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式的探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当前学校教学的实际。

提出探究性学习的背景,就在于力求突破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标准答案唯一性”的思想禁锢,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创新的本质,是对原有事物及现有状态所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改变;而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围绕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养。从这个角度考察,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一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与假设能力,二是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三是怀疑与批判能力,四是具有价值的选择;从而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假设与提问的能力提高,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历史知识的结构,既包括纵向时间及因果关系的链式结构,又包括民族、国家、地区等横向空间和内容上的综合性,具有知识层面的多元化和无限的包容性特点,这就给予课程教学内容采撷与剪裁增加了难度。为了实施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必须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使之既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在新的历史知识体系构建中,笔者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注重历史内容的广度而不追求其专业深度,以形成多方位、多视角观察问题的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历史的时代特征而不追求面面俱到,有限的课时,不允许对每一个时空及交叉点上的全部历史过程进行全面阐述,而只能捕捉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通过对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以掌握觀察、认识历史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思维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注重历史资料和历史过程的剖析,尽量避免给出唯一的或武断的结论而让学生硬记死背,通过剖析,既增加兴趣,又培养了能力。

3.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历史的体会

3.1只有创设情境,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一切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历史特点,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提出或者精心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在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促使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合理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只有明确质疑点,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的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本的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正确的认知方法和历史观念。

3.3提高学生的求索新知识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大胆的探索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概括的能力。

4.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已被人们所熟知,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探究性学习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

[1]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06)

[2]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上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课题方案下一篇: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