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

2024-05-18

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共8篇)

篇1: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

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中共***区委组织部

女干部队伍建设是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把配齐女干部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党政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功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区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

一、我区领导班子女干部基本情况

一是全区领导班子女干部基本情况。我区历来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目前,全区处级领导干部队伍中女干部151名,占总数的29%。其中:处级正职领导44人,占处级正职领导总数的27%;副职107人,占副职总数的30%。区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到了60%,区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到了88%。

二是镇(街)领导班子女干部基本情况。全区23个镇(街)班子配备女干部52人,占镇(街)领导班子总数的27%,女性党政“一把手”11人,占镇(街)党政“一把手”总数的28%。11个镇班子成员配备女干部25名,全部配齐;12个街道班子成员女干部全部配齐,共配备27名。

二、我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基本做法

一是造好环境,营造女干部成长的良好氛围。健全女干部选配工作定期分析研究制度,历次招考录用干部都要求关注女干部,要求处级领导班子后备女干部的比例不低于后备干部总数的30%;借助《妇女〃儿童》等媒介,公开女干部培养选拔政策措施;开展“巾帼文明岗”、“十佳女能手”等评选活动,表彰各条战线中的优秀女干部;积极宣传在抗洪、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女干部,在社会上营造女干部参政议政和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强培养,帮助女干部提高自身素质。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明确要求女干部人数不低于30%,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她们进行理论培训和专业培训。近2年来,先后培训处级女干部47余人次。坚持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交流任职、岗位轮换,选派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基层一线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去任职、挂职,以及抽调参与急、难、险、重等重大工作等方式,让女干部经历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增强她们实践经验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008年以来共抽调了33名女干部参加全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占抽调人数的40%,交流轮岗的118名干部中女干部就有41人,占到总数的34.7%。

三是及时使用,增强优秀女干部干事激情。在全区处级领导班子调整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女干部的选拔任用放在重要位置,对有潜力,有专长的女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在优化配备上,建立后备女干部人才梯队,对女性比较集中的部门加大选育力度,对优秀女干部进行跟踪培养,使符合条件的优秀女干部进入处级后备干部

队伍,不断提高女干部工作积极性。去年以来,提拔处级领导职务的女干部有28名,占到提拔总数的32%。

三、存在问题

一是女干部的比例总体上偏低。就目前我区女干部统计数据来看,总体比例依然偏低。由于受到机构、编制的限制,还有一个街道暂未配备女干部,总体而言,女干部进入领导队伍数量依旧偏少。

二是女干部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女干部特别是女领导干部分布还不够合理,依然存在低职多、高职少,从事党群、文卫工作多,从事经济、建设的少等情况。

四、对策举措

一是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加强本区女干部的发现培养。积极利用科教文化区女干部资源优势明显的特点,首先要善于识别和挖掘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其次要同时在法院、检察院、教育、卫生系统等优秀女性人才较多的部门发现女干部,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大胆选拔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善于管理、有领导能力的合格女干部;最后要不断加大在基层一线发现和选拔女干部的力度,使优秀女干部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调配和使用。坚持“重点干部重点培训”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优先安排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想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是积极创新干部选拔方式,在更大范围选拔引进女干部。通过公开选拔、人才引进等形式,突破地域、部门的限制,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中选拔优秀的女干部,对一些专业性强,区内相对缺乏的干部,积极与上级部门、其他单位联系引进。

篇2: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广开门路,拓宽视野。可采取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的办法建立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的女干部人才库,通过考核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掌握女干部中的优秀人才,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和学习情况,一并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同时,注意定时定期调整充实后备干部库,不断更新干部资源库。

二是创新形式,加强培养。应将把女干部的培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在财力、物力、师资上予以支持。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参加各类专题培训班学习,着力提高年轻女干部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发挥党校的作用,着眼培养复合型人才。组织有潜力的女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篇3: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

一、强化干部选拔, 公正选人用人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广开渠道, 高起点吸纳, 采取多种办法, 给干部提供合理的成长空间。

1. 坚持从基层选拔干部, 优化队伍结构。

针对干部队伍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确定引进人才的“三不”原则:专业不对口不进、学历和工作水平低不进、年龄偏大的不进。近年来, 先后从基层审计机关公开选调30岁以下财政、金融、基建投资、计算机等专业人才16人;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和安置军转干部30人, 其中引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1人, 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目前, 该厅45岁以下中青年干部达到60%。

2. 重用优秀人才, 定期交流轮岗。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始终坚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注重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把干实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 既兼顾老同志, 又考虑中年业务骨干, 同时大胆提拔重用优秀年轻干部, 做到老、中、青相结合选拔人才。2009年年底, 新提拔处级干部38名, 中青年比例占92%。为使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 该厅机关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轮岗交流, 正处级实职岗位23个, 交流19人, 占83%;机关副处级实职岗位33个, 交流22人, 占67%;机关其他人员交流轮岗100人, 占63%。

3. 差额选拔干部, 提高选人公信度。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坚决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程序严谨, 步骤严格, 增加环节, 在全体机关干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 再由各个处室推荐, 然后处长和分管厅长分别谈话推荐, 汇总推荐情况后, 参考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情况确定差额考查人选, 最后该厅领导进行差额酝酿和集体票决, 广泛听取民意, 充分发扬民主。

二、强化干部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始终把干部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和实践锻炼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培养机制。

1. 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河南省审计厅建立了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的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一是“全员”, 二是“全程”, 三是“全包”。“全员”即全员集中培训, 人人参加。从2005年起, 已连续6年每年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员集中培训, 聘请审计署和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讲授宏观经济、政治形势、廉政建设、审计业务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干部的大局意识、宏观意识, 拓宽知识面。“全程”即把阶段教育、学历教育和职称教育全部纳入干部个人的终身教育体系, 针对审计人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需求, 制定每一阶段相应的学习目标。“全包”即对不论哪个时期考试通过的学历教育、职称考试、职称评审等费用, 该厅机关都予以报销。

2. 推行实务导师制, 加强实战能力培养。

审计业务专业性强, 为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积极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 每个审计业务处确定2-3个审计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计算机水平高的同志担当导师, 开展对新进人员“一对一”和“传帮带”岗位练兵活动, 促使青年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针对近年大型审计项目涉及专业多、难度大、专业人才不足的实际, 打破原有处室、地区界限抽调不同专业审计业务人员组成审计组, 在审计组内实行以老带新、以审代培、以干代训的办法, 锻炼培养审计业务人员, 既节约了培训成本, 又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种方式, 一大批年轻同志成为审计工作中的骨干。

3.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按需施教。

河南省审计厅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同审计项目计划一起, 在2011年年初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统一部署, 统一安排。在培训内容上, 针对不同岗位, 确定不同的培训重点, 对综合部门的干部和后备干部注重选送参加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对审计业务干部注重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南京审计学院、河南省审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审计业务培训;各审计业务处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通过以会代训、以审代培等方式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有重点地开展市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中级计算机审计培训等。每年各类业务培训达30多个班次, 培训1500人次。

4. 坚持挂职锻炼, 丰富工作经历。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审计干部的培养锻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推荐优秀干部上挂审计署机关, 下派到鹤壁市淇滨区、项城市乡镇等挂职锻炼。几年来, 先后有5名同志分别到审计署挂职一年, 3名同志分别到淇滨区挂职两年, 12名同志到项城挂职、驻村。这些同志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受到了该厅党组的重用, 其中一名提拔为厅级领导, 三名提拔为正处级实职, 四名提拔为副处级。

三、强化干部管理, 注重激励约束

为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河南省审计厅不断健全和完善择优任用、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 给干部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1. 完善考核办法, 提高评价质量。

近年来, 河南省审计厅不断探索建立以职位为基础、以职责为中心、以业务能力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审计机关公务员专业化考核评价办法。目前已形成集审计业务、党务、廉政、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为使考核更具有针对性, 从2008年开始, 将干部考核工作延伸到审计一线, 在审计现场考核, 一改过去在办公室述职、划钩的传统考核方式, 丰富了考核内容, 拓宽了考核范围, 提高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2. 推行百分考核, 实施优胜劣汰。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注重加强中层干部的管理, 对该厅机关各内设处室实行年度百分考核制, 第一年排名靠后的处室, 由处长向厅党组说明原因, 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 处长由实职改为虚职。排名最后的, 处长不能参加当年的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

3. 健全约束机制, 实行任前谈话制度。

河南省审计厅党组注重加强对新提拔干部的管理和约束, 要求凡新提拔担任处级职务的干部, 在任职通知下达后到上任前, 必须接受厅党组组织的任前集体谈话。集体谈话内容涵盖工作学习、行为规范、责任作风和廉政建设, 由该厅党组书记和纪检组长分别对新任处级干部提出希望和要求。

4. 强化激励机制, 调动干部积极性。

河南省审计厅每年均开展争创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文明处室等评选表彰活动, 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较好地发挥了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并综合运用表彰、考查学习、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工作热情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篇4: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

一、后备干部的选拔

(一)选拔方法

根据现有的国有企业人员管理体制,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两级后备干部分别采用不同的选拔方式:公司级后备干部选拔由上级部门组织,人选主要通过民主推荐、考察审定的方式产生;中级后备干部选拔由国有企业自行组织,选拔过程中多引入竞争的方式,可将其归结为“五关六步”工作法,“五关”是指资格审查、专业素质测试、领导面试、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公司党委审定,“六步”是指推荐加“五关”的五项内容。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中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注重运用了两种方式,将尽量多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纳入考察范围。首先放宽入选范围。如2009年3月,投资集团启动深化组织、劳动、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对集团公司总部所有包括中层管理岗位在内的126个岗位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参加竞聘人员的范围从投资集团总部扩大所属18家全资、控股企业,通过拓宽干部选拔范围,促进了投资集团人力资源的活化管理,激发了基层青年人才的活力。其次运用多种选拔途径,更加广泛地发现人才。选择采用领导推荐、单位民主推荐、公推、自荐四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投资集团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视野,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二)注意事项

为使选拔过程公平公正,选拔结果科学合理,在选拔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后备干部选拔开始前,必须先对各层级现有和需要的干部职数进行分析,做好后备干部人员规划,提出需要配备人选的数量和培养方向。二是注重克服公开选拔过程中出现的表现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既要做到公开公平,又要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才,将临场发挥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三是要将定期选拔与不定期选拔结合起来,将一届领导班子任期或三年作为一批后备干部的培养期,班子到届或每隔三年开展一次后备干部选拔。对上个培养周期结束时未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也将与各种形式推荐的人员一起重新参加后备干部选拔。在后备干部培养期间,将结合公司发展、人事变动情况,按需补充后备干部。四是将各级正职后备干部的选拔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项目确定下来,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防止出现到使用时就感到副职易配、一把手难选的现象。

二、后备干部的培养

(一)培养方法

一是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后备干部培养应从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着手,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投资集团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培训和送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分层次对后备干部进行轮训。集中培训以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知识培训为主,送外培训以业务知识培训为主。理论培训应贯穿后备干部培养过程的整个三年。选拔结束后对入库人员进行综合知识集中培训。要进行培训需求调查,针对培训需求情况不定期召开前沿理论知识讲座,并按需开展后备干部外派学习。如投资集团通过不定期在星期五开办“广投讲坛”内部讲座,邀请全国各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讲授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等知识理论,为后备干部搭建一个文化、知识、经验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后备干部到其他大型国有、民营、外资、合资企业参观学习,注重开阔视野,提高现代管理能力。

二是工作实践锻炼。当前,国内企业常用五种实践锻炼方法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定岗压担、多岗转换、上挂锻炼、下派任职、应急磨砺。企业应结合实际,针对经营销售、人事党务、技术研发、生产采购、战略财务五类不同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分别采取其中几种方法进行定向培养(见表1)。其具体操作方式是:①安排后备干部到重要岗位上经受考验、制定较高目标对后备干部加压培养;②开展不同岗位分工之间的交流,包括跨类别之间的交流,如政工到行政、行政到政工,研发到生产、生产到研发,进行多岗位培养;③开展基层到机关、机关到基层,子公司到本部、本部到子公司,工厂车间到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到工厂车间的上挂下派培养;④有意识地让后备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去解决矛盾,进行应急磨砺能力培养。针对后备干部培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后备干部因地制宜实行上挂、下派、外派、交流或轮岗多种锻炼,为后备干部提供发挥才干的舞台,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提高后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同时,集团公司借推进项目贮备和建设之机,把项目建设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注意事项

一是后备干部培养要有计划性。后备干部一经确定,就要以其今后上岗所必须达到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为目标,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并把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层次越高的后备干部,其培养计划性就应越强。因此后备干部培养应与后备干部选拔周期相统一,三年一个整体发展规划,一年一个详细操作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是后备干部培养要有针对性。在对后备干部进行实践锻炼前,必须对后备干部个体进行分析,了解其培训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已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干部,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要求;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在培养方式的选择上,还应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对外贸、研发、技术、财务等专业性较强的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宜采用跨系统交流的形式,应以定岗压担和同一类别内不同分工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

三、后备干部的管理

(一)信息档案管理

后备干部选拔入库后,首先应为其建立信息档案资料,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简历、职业发展意愿、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等,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今后的任用提供参考,并用于定期分析,为大规模调整和补充后备干部提供依据。在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应配合好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做好信息变动的及时上报工作,以确保后备干部库中人员信息的准确。

nlc202309051243

(二)考核与奖惩

后备干部名单不应一成不变,应实施动态管理,在培养周期内对他们进行考核与奖惩,实行优胜劣汰。在培养周期内,对已经被列入名单的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逐年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及时列入近期可使用范围,并将其调整到同职级的重要岗位,赋予一定的权限,这既是奖励也是考验。同时将那些在考核中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反映较差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三)职业发展

对于后备干部的职业发展应做好几项工作: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一帮一制度,建立阶梯型上升通道。要将公司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和后备干部的职业发展意愿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指定培养人,建立一帮一培养体系,对其进行职业发展辅导。在岗位出现空缺时,按需提拔成熟后备干部,在岗位没有出现空缺时,可任后备干部为上级职务助理,进行上挂锻炼。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将后备干部队伍作为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优先考虑,创造条件及时启用成熟者。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职责划分

后备干部既是在原单位工作的员工,又是公司的储备干部,这一双重身份决定了后备干部管理应实行组织人事部门和所在单位上下级共同承担,这就存在一个职责划分的问题。后备干部管理中职责划分的关键是要明晰各级工作的重点和交叉工作如何有效结合,如图1所示。

(二)注重备用结合

当前,许多单位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备多用少、备用错位”的现象,不仅没能助推公司的人才发展,反而给公司的人力资本造成巨大的浪费。为有效解决后备干部备用不一致的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好入口关,紧密结合公司对各层次岗位设置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拔配置后备干部,挑选素质较高的人选。二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减少因培养方向错误而造成企业和个人人生成本的浪费。三是要特别重视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各级正职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真正下功去培养正职人选。四是建立后备干部优先使用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提高备用结合率。五是探索建立最长备用期制度,各级后备干部的最长备用期不超过6年,超过最长备用年限得不到提拔使用,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特别注重提拔使用备用时间较长的干部,对备用时间达5年的干部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为这些后备干部的提任创造条件。

(三)营造能上能下的用人环境

各级后备干部的职业发展不仅与自身能力有关,还受到上一层级岗位职数的限制。呈金字塔形的领导岗位设置决定了后备干部上升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在上一层级职位没有空缺或增加时,后备干部只能一直是预备,必须让上一层级流动起来,打开干部队伍“出口”,才能形成人才队伍的各个层级的系统联动效应,为后备干部的使用提供有利条件。解决后备干部职业发展和干部职数限制的矛盾,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主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让现职干部中不合适的人员进行自然淘汰,给成熟的后备干部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如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初步建立了集团公司总部中层管理人员退出机制,将年龄偏大、身体或能力不适应领导岗位的人员安排至非领导岗位,腾出一定数量领导岗位,提拔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责任心强、富有开创精神的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逐步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二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明确干部在同一单位连续任职以及担任同一领导职务不得超过的最高年限,解决干部不犯错误不下来的问题,使干部“能下”的问题制度化。三是提倡“无功就是过”的观点,用实际业绩来评判干部是否称职,对实际业绩差、称职率低、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直接解聘,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四是推行转序列人员管理。坚持民主测评,对管理能力差、群众满意度低,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一定造诣者,调整出干部队伍,纳入专家序列进行管理。

(作者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篇5:昭苏县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昭苏县坚持教育、锻炼、使用并重,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平台,积极探索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重教育,树品行。按照大规模培训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机构主阵地作用,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国情、区情、县情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每年从科级干部中选送一批35岁以下的干部参加州县党校集中培训,同时在各乡镇、县直单位选拔一批30岁以下有潜力、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县委举办的年轻后备干部培训。近两年先后举办了优秀年轻培训班7期,培训年轻干部338人次,在南通市委和泰州市委党校为昭苏县84名中青年后备干部专门开设了3期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重锻炼,强能力。坚持在信访、社区、农村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制定了《昭苏县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轮岗锻炼实施办法》、《昭苏县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农村挂职锻炼实施办法》等制度,积极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乡镇帮助工作,丰富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增强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科技副乡镇长、乡镇长助理等岗位接受锻炼,使优秀年轻干部通过挂职锻炼磨练意志,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提高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选派了26名年轻干部任乡镇长助理

和科技副职,18名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97名新分配公务员到村(居)挂职锻炼,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了平台。

篇6: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华安县组洪詹晴)

一、解放思想,树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在年轻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才资源开发上,一是要讲求效益。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机遇难得,急需年轻干部迅速健康地成长。要充分认识到不讲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效益,就是对人才隐形浪费,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效果,提高年轻干部在培养选拔中的成才率。二是要讲求“时代性、梯次性和专业性”。时代性即培养选拔标准既要体现新时期“三个代表”的标准,体现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梯次性即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子建设需要,形成多年龄段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合理梯次配备。专业性即要围绕“五支队伍”一起抓的目标,不同行业的年轻干部的培养及其成长应符合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并要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加快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要总揽干部工作全局,树立“大后备”干部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学历界限,建立一个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的后备干部人才库:身份构成上既有机关干部,又有企事业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门类构成上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层次构成上既有县级后备干部,又有科级后备干部;梯次构成上既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同时,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各类、各层次年轻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干部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基础就越牢固。

三、健全机制,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是理论培训制度。要充分利用党校、干职校等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轮训;要鼓励在职干部学历再教育,健全青年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从而,以理论培训全面提高青年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二是一线锻炼制度。实行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积极拓展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领域,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特别是向非公企业延伸,要逐步安排年轻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锻炼,协助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度,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通过多领域的延伸、多岗位的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健康成长。三是考核考评制度。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实绩考核综合评价机制,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核、系统评价和动态管理,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准确、严格地考察、测定、评价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从而,既有利于使他们有“压力”和“动力”,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实践锻炼中开拓争先、争创一流业绩;也有利于在动态培养过程中把握 1

篇7: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建设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是一个“老、边、穷”山区县。2009年以来,炎陵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促进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位争先”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一、缘 起

近年来,中央一再就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2009年,中央颁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炎陵县是老、边、穷、山区县。前些年因财政困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引进少,且流失严重等问题一度成为阻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领导干部队伍年龄整体老化。截止2008年底,县直机关单位没有一个“70后”的一把手,全县没有一个35周岁以下的党政正职,党政平均年龄48.2岁,持“天花板”,心态的干部大有人在。二是学历整体偏低。在公务员队伍中,全日制第一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占到了87.1%。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建设规划、旅游营销、金融管理、项目包装等专业人才。四是部分干部思想保守、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缺乏争先的勇气和激情,缺乏干事创业的状态。因此,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用竞争的手段选好人、选准人、选能人,着力改变现有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难以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 施

2009年来,炎陵县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省委“三个不吃亏”和市委“三个有”的用人导向,推出了一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组合拳”。

一是科学谋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开展了公开选拔、乡镇竞争上岗、“四公开六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乡镇副职等四个批次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2009年,县委拿出20个县直单位职位(4个正科级)分别面向省、市、县实行公开选拔,对6个乡党委书记、2个乡长职位拟任人选,通过笔试、面试、测评、考察等程序实行竞争上岗。2010年,县委对县直单位空缺的24个职位(6个正科级)实行“四公开六差额”选任,面向全省、市、县公开选拔科(局)级领导干部7名。2011年,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县委在全面掌握乡镇中层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信息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10名乡镇副职。四个批次的竞争性选拔共吸引了近2000名干部参与竞争,大部分职位竞争比例达到30:1以上,其中县农办副主任等职位竞争比例达到70:1。根据职位的需求和特点,既把人才引进的范围扩大到全省、全市,又让全县符合条件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充分调动了本地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乡镇竞争上岗、“四公开六差额”选任干部和竞争性选拔乡镇副职中,凡符合任职条件和竞职资格的,均可作为提名推荐对象,并综合运用个人自荐、领导举荐、组织推荐三种方式进行提名,进一步规范了干部初始提名权。职位设置上,既有一般副职岗位,又有重要部门副职岗位,还有乡镇和县直机关党政正职岗位,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

二是有序实施。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体现民主,量化分析,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做到人岗相适。一是精心组织面试。在公开选拔面试环节,我们从外地邀请专家担任评委。在乡镇党政正职竞争上岗和“四公开六差额”选任中,采取“大评委制”。面试评委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随机抽取的“两代表一委员”、社会人士等担任。在竞争选拔乡镇副职中,邀请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市直机关领导担任评委。二是实行量化计分。乡镇正职竞争上岗按照3:5:2的比例,将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综合计分。全程差额选任的提名、推荐、竞职、考察、酝酿、决定六个环节实行全程差额,形成了“X进5”、“5进3”、“3进2”、“2进1”的竞争局面。三是注重人岗相适。在选拔过程中,通过笔试“竞知”、“竞智”,面试“竞性”、“竞技”,考察和民主测评“竞德”、“竞绩”,综合各项数据后,适当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进行调配。

三是强化监督。一是全过程进行监督。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乡镇副职过程中,县纪委、监察局及新闻媒体全程进行监督。对干部群众关注的方案、程序、环节、结果、人选,准时“亮相”,在互联网和电视上进行公示、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差额选任中做到了“四公开”,即公开选任职位、选任条件、选任程序和选任结果,使干部群众明白“哪里要选人”、“以什么标准选人”、“怎样选人”、“选了什么样的人”。二是多方式进行监督。在竞争上岗和差额选任中,我们邀请选人单位主要领导带队组团旁听,公开选拔面试中邀请选人单位领导和“两代表一委员”担任全程观察员,在公开选拔、差额选任考察环节中,要求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一起参与人选考察,以确保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三是结合实际出台相关规定。出台《干部交流调整“七不准”》,以严肃的组织纪律,坚决遏制干部在提拔升迁中搞请客送礼、迎来送往、突击花钱、挥霍集体财物等不正之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两个满意度”的规定》,对实名推荐干部、民主推荐干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三、启 示

炎陵县四个批次的竞争性选拔干部相互衔接、各有侧重,通过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为建立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一是尊重主体才有源动力。传统的选人用人只是组织上的事,干部个人是“局外人”。而竞争性选拔则把干部本人作为主体,在保障个体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同时,可以通过参加笔试、面试或演讲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示平时不易为群众了解和组织掌握的才华、能力与水平,用个人活生生的形象去赢得群众的认可和组织的认可。实践证明,这是竞争选拔最吸引人、打动人、提高人的关键所在。

二是充分竞争才有生命力。传统的用人方式是“伯乐相马”,竞争性选拔则是“赛场选马”,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炎陵县对在竞争性选拔工作中脱颖而出但未被任用的优秀差额人选,采取“直接任用一批、择优储备一批、向上级部门推荐一批”的办法,有效防止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实践证明,通过竞争性选拔,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散、懒、玩、浮”等不良作风得到了有效整治,“学习、实干、团结、拼搏”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阳光操作才有公信力。传统的选人用人,群众都不知情,属于保密范畴。竞争性选拔则通过主动借势于媒体,能公开的程序及时公开,该发布的消息及时发布,需承诺的事项及时承诺,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增进了解,减少猜疑,主动参与,才能有效防止不当炒作,形成推进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还要从机制上体现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四是党管干部才有保障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认真负责地把好资格关、考试关、考察关等,特别要加强对竞争过程的组织监督,严厉遏制和惩处请客送礼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确保让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忠诚党的事业,真正让广大党员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炎陵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但是,改革向来不是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的关系、积极推进改革与稳妥组织实施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操作细节,降低干部选拔成本,避免人才无序竞争和浪费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妥善研究解决,才能真正让竞争性选拔干部不致流于形式、成为空谈。(中共炎陵县委组织部)

新时期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组织工作的水平,而且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成效。最近,党中央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间发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益阳市组织系统 “创建先进组织部门,争当优秀组工干部”主题活动也全面开展,新形势下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意义尤显重要。结合南县近年来的一些主要做法,就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浅探如下。

一、我县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以“两个满意”为目标,坚持把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理念创新,搭建组工干部成长平台

县委组织部创造性地提出 “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干头、待遇上有想头”的“三有”理念,让组工干部“有为有位”。一是让组工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在提倡“甘为人梯”奉献精神的同时,更多地让组工干部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自觉把繁重的工作变为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去年来,部机关先后有1人提任副县长,1人提任乡镇党委书记,2名“80后”女干部分别提任县纪委常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副局长,还有1人进入部务会,3人在组室长的位置上压担子锻炼,组织部门抓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果得到了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可。二是让组工干部在事业上有干头。“组织部不是休闲所,更不是养老院”,每一位组工干部都应当是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都应当在组织部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多方位得到锻炼。通过实行定岗定责制度,明确了每位组工干部负责的具体工作,增加工作责任;建立每周工作小结和下周工作安排汇报制,明确工作思路和打算,做到条理清晰、忙而不乱;完善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设置组工干部考核目标,开动每一位组工干部头脑,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三是让组工干部在待遇上有想头。积极创造条件,为组工干部争取符合政策的待遇。同时,部领导高度重视人文氛围建设,营造了一个严肃活泼、团结紧张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组工干部婚礼生日等喜庆日子,一束鲜花、一条短信,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繁忙的工作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馨舒畅,愉快地工作、生活。

2、载体创新,提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县委组织部注重寻找有效载体,努力提高组工干部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注重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部务会成员把加强学习作为加强班子建设、推进组织工作、树立组工干部形象的头等大事来抓,健全完善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完善了部内议事、决策机制,健全了部务会议、情况通报、征求意见和班子成员之间谈心等制度,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切实提高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带头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抓住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热点、难点,经常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注重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王彦生、尹中强等先进典型的同时,组织到湖南省第一监狱接受警示教育,通过正面和反面相对比,引导组工干部思考讨论深层次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采用聘请专家教授作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鼓励干部自学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提升学习效果,今年7月邀请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晨光教授作了专题讲座;部机关开展了“你荐书,我买单”活动,为每位组工干部购买了7本读物,丰富了组工干部视野。这些贴近时势、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学习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今年来,共举办专题讲座2期,组工干部讲课11次,撰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文章58篇,发放书籍140余本。三是注重硬件建设,改善组工干部办公环境。今年,投资5万余元添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对“南县党务网 ”进行了改版维护,提高了业务工作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对现有的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进行了整修和更新,使部机关的办公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四是注重信息调研,提高组工干部总结提炼能力。建立了信息工作五项制度,即目标责任制度、上稿奖励制度、重要专报信息约稿制度、信息工作联系相关部门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强化信息队伍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组工干部总结能力与写作水平。今年来,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近300条,省级以上采用12条,省级采用60多条,市级采用150多条。其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五抓”》等8篇文章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坚持科学发展 加速后发赶超》、《真情走在民心路上》被《湘组研究》刊载,《组织部门坚持科学发展应做到“三破三立”》等文章被益阳日报刊登,《关于我县村级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被市组部评为组织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南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三等奖。五是注重组工文化建设,提高组工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先后举办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演讲和卡拉OK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今年益阳市组织系统举行的演讲和羽毛球比赛中,部机关参赛选手分别捧回了演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羽毛球男子单打第一名和团体第二名的荣誉。同时,重视和讲求组工干部个人修养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契机,开展了“五讲五比,争做表率”活动,巩固提升了学习实践活动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成果,组工干部自觉抵制外面不良风气的侵蚀,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组工文化活动,坚定政治信念,做一个心胸坦荡、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人。

3、机制创新,激发组工干部潜在动力

为使管理更加科学,县委组织部从创新机制着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近年来,部机关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包括《部务会工作职责》、《组室工作职责》、《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接待制度》、《公文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等。同时,还相继出台《部长接待日制度》、《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使组工干部队伍素质和组织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创新联系机制,进一步加强相互协调沟通。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做好对上汇报、对下指导,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采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使信息反馈做到及时、准确;建立组工干部轮流领学制度,每月由各组室轮流安排人员授课,机关干部将自己认为对组织工作有促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同大家一起交流,取长补短、互促互进;建立了调研信息报告相互“借脑”机制,遇到重大紧要的文稿材料,办公室、研究室人员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创新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活力。制定和出台了创新工作、信息调研、宣传报道等一系列具体激励政策,鼓励组工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将一些新思维、新举措、新理念及时应用于实践当中,大胆开拓创新,及时总结提炼,充分展现自身才华,调动组工干部活力。2009年仅信息调研奖励一项就发放奖金 6千多元,进一步激发了组工干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总的来看,我县组工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组织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抓自身建设,使组工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一是思想政治素质比较高,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执行政策比较坚决;二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人员比较整齐,具备一定的组工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上进心和创新意识比较强,有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工作作风比较扎实;四是纪律性和原则性比较强,能够坚持公道正派,有较高的职业情操和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具有较好的公众形象;五是工作创新的力度比较大,能够较好地结合实际,既坚持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又注意协调各方面关系、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县委组织部在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有的组工干部在能力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尽管这些差距和不足仅仅是反映在个别组工干部的身上,但也会影响到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组工业务的深化创新、影响到组织工作服务中心效能的充分发挥。

1、创新意识不强。组织工作必须讲政治、讲政策、讲原则,并且部分工作保密度高、程序性强,客观上造成了一些组工干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心理,面对新时期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惯于用旧观念、旧框框指导工作,创新意识不够,新思路不多,不敢大胆地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不愿也不敢在纪律允许的框架下越过“雷池”。

2、理论素养提升不够。组织部门工作任务繁重,组工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但往往身不由己,工学矛盾突出。并且,现阶段组工干部的业务培训也没有一套系统、规范和科学的培训机制,重用轻培,导致部分组工干部出现了“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理论素养无法随着形势发展得到提升。

3、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高。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基于“来了就能干”的思维,习惯直接从党群部门选调熟悉党务、政工等业务的干部,而从经贸等部门进人相对较少,导致组工干部对经济工作不熟悉,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质量不高。

4、工作激情不足。组织系统内部往往存在着提拔干部、解决职级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的现象,致使一些组工干部产生了“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想法,感觉只要守好“摊子”、不出“乱子”、迟早都会有“位子”,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工作激情缺失。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软环境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结合当前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组工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加强思想修养教育。深入开展“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的大讨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自觉培养高尚的思想政治品格。继续开展向王彦生、尹中强、杜洪英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教育组工干部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不断改造世界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更好地造福人民。二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周立波故居、德昌公园、厂窖惨案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经常性组织组工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认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道德情操,使组工干部在思想上接受深刻的“洗礼”,提升党性修养,三是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经常开展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教育广大组工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

2、加强业务水平建设,打造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宽平台

一是注重教育培训。要组织组工干部学习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等业务知识,广泛涉猎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国际贸易、法律、现代科技、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当前重点学习好创先争优活动及《四项制度》的相关精神,做到业务 “专”、知识面 “博”。同时,要改进创新教育培训方法,通过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上级部门领导、组织部门老同志专题讲座,安排组工干部考察取经、学习培训、跟班锻炼,鼓励以“5+1”、“8+2”方法自学等方式,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二是注重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完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企业挂职,让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练成长。对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年轻组工干部要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担当重任。三是注重综合培养。聘请法律、财税、管理、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定期进部讲学,建立和实行组工干部轮流讲课、撰写调研文章、创新奖项等制度,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的学习、思考、语言文字表达和经济管理等综合能力。实行部内组室间轮岗交流、内部多岗位锻炼等制度,进一步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使组工干部全面了解熟悉组织部门工作业务,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和能力。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构筑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新机制

加强组工干部自身能力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创建先进组织部门、争当优秀组工干部”的内在需要,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科学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测评机制。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正确评价是全面了解组工干部能力的依据,可以探索建设能力测评机制,包括推行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经常性测评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推行能力结构测试,了解知人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意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二是建立组工干部竞争机制。要完善能力测评和民主测评制度,通过评议,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干部调离现工作岗位,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对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要破除论资排辈思想,大担提拔使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建立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特别是在同一岗位上从事干部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同志,要适时进行交流,避免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引起惰性,因老眼光、长期接触与工作对象建立“私交”,影响对干部公正评价,影响到干部的正确使用。三是制定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监督制约制度。八小时之内建立健全学习、工作、作风等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组工干部的管理考评。八小时之外要加强对组工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管理,了解组工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发现不良的行为、作风苗头,及时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中共南县县委组织部 曾小强)

良马捕鼠 何如跛猫--选人用人怪相探析

古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先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显赫,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看不起朝中的文官博士。与霍去病同期为官的东方朔,时任太中大夫,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官。他很不赞同霍去病对文官博士的看法。本想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意见告诉霍去病,又恐怕霍大人难以接受,反而自讨没趣。于是,他便发挥自己善于辞令、诙谐幽默的特长,旁敲侧击地对霍去病说:“干将英邪,天下之利器也,水断蛟龙,陆断马牛,将以补屩(音juē,草鞋),曾不如一钱之锥;骐骥騄駬,天下之良马也,将以捕鼠于深堂,曾不如跛猫!”东方朔这番话的大意是:干将莫邪那样有名的宝剑,是天下非常锐利的一种武器,使用它在深水中可以杀死蚊龙,在陆地上可以杀死牛马,但如果用它来补草鞋,竟然连一文钱买的锥子都不如;毛色青绿、日行千里的各种骏马,都是闻名天下的宝贵之马,但如果让它们到深宅大院里去捉老鼠,竟然连瘸腿猫也不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地不断发展,人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类企业,都将人才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的人才事业迎来了一个更加充满生机的春天。然而,我们在选才用才、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良马捕鼠”的怪象,没有做到择人任事,体现人尽其才。比如: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争相当“村官”,硕士、博士忙着考公务员,机械制造厂招工必须持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以上文凭等等。我们不否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导致了多元化的就业,但是,良马捕鼠何如跛猫?人各有能,善用人者无弃人,不善用人者栋梁之材不如炊饼武大。因此,选才用才和人才本身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择人任事,务使人尽其才,千万不可错位。否则,“良马捕鼠”的怪象就很难绝迹;人才无用的怪事就很难避免;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怪圈就很难跳出。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怪相的发生呢?

量体裁衣。“量体裁衣”理论蕴含的道理非常简单,简而言之就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百业有分工,人才各不同。我们在选人用人方面应该根据岗位特点、工作性质等细化选材标准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机关也好,企业也罢,在选用人才方面都应多一点辩证思维,少一点形而上学。事实已经证明,并将更加雄辩地证明,高学历并不一定代表高水平、超能力,党政领导干部未必都需要具备博士学位,即使是资深博士也未必都适合当党政领导干部;文官未必都能当武将,武将也不一定都能当文官;适合中专、中技生干的事,本科生、研究生未必能干好。什么岗位就用什么样的人,不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一个只适合做基础财务工作的人,让他担任财务总监,必定是漏洞百出。一个具有全面管控能力的人,却让他做一般事务性工作,就造成了人才浪费,甚至是人才流失。“量体裁衣”理论蕴含的另一个道理就是“用人不能盲目追高”,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不是只要觉得是人才就引进,也不管适合与否。因此,解决“怎么用人”的问题关键是要量体裁衣,量才录用,方能体现人尽其才,实现“双赢”。

良禽择木而栖。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资源。因此,只要找好真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好岗位,应看清在哪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大学毕业生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就“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曲线就业”。别人当村官你也跃跃欲试,别人报公务员也趋之若鹜,应该冷静分析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实事求是,适则取,不适则舍,从长远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为人才而不是人力的职位上。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骑驴找马固然没错,可是,并非随便找一头驴就能找到千里马。所以,解决“我为谁用”的问题一定要坚持良禽择木而栖。

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这都是属于自己的本领。人无完人,也不存在绝无用处之人。重要的是如何展现自我,如何在机会来临时候,毫不迟疑,鼓起勇气抓住它,一步步向成功靠近。“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只要不荒弃所拥有的特长,努力学习它,将它融化为自己的一部份,你就算有一技之长。只要用你特有的处世方法去展现自己,用你的能力让人对你“另眼相看”,何愁“英雄无用武之地”?笼统地说“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均为“良马”,也许难免“拔高”之嫌。但说其中大多数相当于“良马”大概不算为过。眼下,社会各方面都特别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环境很好,氛围很浓,所以,广大青年朋友应该铭记“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大胆创造、勇于创新,不要害怕创造中的失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你的人生,换一个角度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焦点,展现自我,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默默坚守,为之奋斗,终将成功。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中共常德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王建喜

从民调结果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日前,中组部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0年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对组织工作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75.17分,比上年提高1.34分;对组工干部评价的满意度为75.54分,比上年提高1.13分;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为72.92分,比上年提高1.63分;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为71.81分,比上年提高1.46分。这是在2009年比2008年提高的基础上,满意度各项主要指标又一次全面提高。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如何选人用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干部群众议论的焦点。选好人用好人更是组织部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要点,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关键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组织部门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到具体的干部人事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公开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条件。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要倡导“阳光责任操作”,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阳光化、责任化。要不断扩大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群众参与范围,将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切实以民主的广度来提高选人的公开度,以民主的深度来提高用人的准确度。

公平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所在。这次的民调结果显示,受调查者对“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成效的认可度对比去年提高了27.4个百分点,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成效的认可度比去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因此,要针对干部群众对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改革措施认可度比较高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遴选干部力度,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形成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完善差额选拔方式,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切实做到不单靠考试取人、不单凭演讲取人、不单以票数取人,真正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拔尖。

篇8:试论企业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使用

一、更新观念, 突破用人观念上的障碍

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是影响选拔任用女干部的最大障碍, 这一障碍不破除, 会影响到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用人观念障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衡照顾观念。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总认为女同志由于性别决定了其在家庭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选拔干部时, 对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后备干部, 则优先考虑男同志, 使女干部处于次要位置。二是求全责备观念。看女干部看缺点、看毛病、看小节多, 看本质、看大节、看主流、看潜力的少, 甚至以偏概全。三是论资排辈观念。选拔任用女干部时, 重资历、轻能力, 资历成为个别部门选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首要标准。突破用人观念上的障碍, 要在认识上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从上级硬性要求的“要我选拔”转变为“我要选拔”;从“不敢大胆使用”转变为“大胆使用”;从“放羊式”培养转变为规范程序培养;从“时松时紧”的随意性选拔转变为“常抓不懈”的常规性选拔;从求全责备转变为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要充分认识选拔女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考虑女干部的选拔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思想境界和宽阔胸襟看待人事更替, 用发展眼光去审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 真正做到不拘一格、惟才是举, 大胆启用那些虽有缺点、有失误, 但确有能力、有水平、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敢冒风险、事业心强的女干部。要破除陈旧的台阶观念, 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 对于优秀的女干部要打破惯例、破格提拔, 努力为女干部搭梯子, 让她们“小步快跑”。

二、选育结合, 培养高素质的女干部队伍

1. 抓舆论, 促观念转变。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宣传“四有”精神, 宣传女性参政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激发广大女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 树立竞争意识;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宣传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 提高社会对妇女参政的认识, 形成有利于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社会氛围;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确保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抓后备, 促人才储备。

要着力实施“蓄水”工程, 多管齐下选才。通过开展“巾帼建功”竞赛、技能展示等特色活动, 为妇女人才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拓宽选人识才的渠道。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自我推荐等方式, 从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强领导才能的先进人物中物色女干部, 建立女员工人才库, 打造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女性后备干部队伍, 使女干部队伍有充足的“源头活水”。

3. 抓培训, 促素质提高。

一是加强理论教育, 提高理论素养。要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内容、基本任务和措施要求, 建立并严格执行学习制度, 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组织女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增强分辨是非、理论是非的能力, 提高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二是加强共产主义理论和党的宗旨教育, 树立公仆意识。采取学党史、参加革命博物馆、挂职锻炼等形式, 教育女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增强群众观念, 坚持群众路线, 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好务、用好权, 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三是加强新知识的培训, 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组织女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开阔视野, 深化她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增强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能力。

4. 抓锻炼, 促能力提升。

在抓好女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 加强后备女干部的实践锻炼, 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培养目标, 本着纵向锻炼培养和横向锻炼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挂职锻炼、岗位交流等多种方法, 分期分批安排女干部到工作第一线去, 接受锻炼和考验。通过实践锻炼, 丰富她们的工作经验, 提高她们的管理能力素质, 为以后走向领导岗位, 适应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三、要求明确, 大胆选拔女干部

1. 要健全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措施。

在选拔任用女干部时, 要做到“五要”、“五优先”和“四统一”, 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五要”即“讨论调整领导班子时, 要有女干部的使用方案;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使用女干部;职务调整、岗位调换要兼顾女干部;外出培训、考察、挂职锻炼要安排女干部;环境复杂、工作难做时要支持女干部”。“五优先”即男女干部同等条件时, 优先选用女干部;干部职数缺额时, 优先考虑女干部;调整、组建新班子时, 优先配备女干部;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时, 优先确定女干部;干部培训时, 女干部参训优先。“四统一”即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要形成“共同开展调查研究, 统一思想;共同开展推荐活动, 统一步骤;共同制定工作目标, 统一部署;共同落实成才措施, 统一培养”的工作思路。

2. 要建立完善女干部选拔办法, 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

按照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可比性、公正性较强的选拔标准, 使女干部站在同一选拔线上比高低。与此同时, 要建立“三考一严”的女干部选拔制度, 考察看民意、考察看政绩、考试看学识、严格按程序。考察看民意, 就是把群众公认原则具体化, 建立健全民意测验和民主考评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干部制度, 注重听取和分析意见;考察看政绩, 就是对女干部所取得的政绩进行全面考察, 正确评价女干部对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贡献, 全面客观地看待女干部的优势, 辨证分析女干部的政绩的能力, 全面衡量女干部在整个领导班子中的任用, 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考试看学识, 就是采取考试这种具有客观性强、标准明确、能够量化和比较鉴别的方法, 为选拔女干部提供充分有科学依据。

四、优化环境, 使女干部沿着健康轨道成长

对优秀女干部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组织部门要尽量为优秀女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优化班子结构, 营造女干部健康成长的“小气侯”。对拟安排女干部任职的班子, 要在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的基础上, 重点配好配强一把手。一把手培养女干部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丰富的领导经验。二是恰当安排工作, 做到人事相宜。要根据女干部个人的知识、智能、经验、特长潜能等优势, 为其选择合适岗位、安排恰当职务, 最大限度发挥女干部之长。三是上岗前辅导, 为其引路子。组织部门要在帮助女干部分析自己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 主动给她们理清工作思路, 介绍工作单位、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 帮助她们分析工作现状、找准工作重点,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研究开展工作的策略艺术、方式方法, 增强她们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四是上岗后跟踪, 及时指导。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考察、检查她们的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并将考察结果及时反馈给她们, 以便弥补不足, 迎头赶上。五是困境时鼓励、顺境时提醒, 促使女干部沿着正确和轨道健康成长。女干部遇到难题或身处逆境时, 组织干部要主动上门交流思想, 帮助她们分析得失、正视缺点, 多鼓励、多加油, 促使她们在磨练中成长、在逆境中成熟。女干部处于顺境、春风得意、飘飘然时, 要及时“泼冷水”、“拉袖子”, 让其在掌声中保持清醒头脑。

摘要: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 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发挥她们在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中的作用, 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 保障实现妇女的政治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2023七年级下学期班务工作总结下一篇:经营场地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