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迁移申请书

2024-08-20

企业迁移申请书(精选8篇)

篇1:企业迁移申请书

企业异地迁移申请书

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本企业因投资发展需要原因,经股东决定,拟由现住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与永安街交叉路口国泰大厦二层A区209室迁往新住所:福州市南屿镇旗山路3号旗山文城三期1#楼1106单元。

本企业郑重承诺:

1、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接收之日起1个月内,提交住所变更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2、在办结住所变更登记之前,不在新住所开展经营活动。

3、本企业住所变更登记后,半年内不再提出住所的变更申请,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

福州景峰汇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法定代表人:

申请时间:2016年11月7日

篇2:企业迁移申请书

标题:企业迁移申请

内容注明迁移原因、原地址、迁往地址、原所在管辖等。

篇3:企业迁移申请书

一、如何辩证认识企业迁移问题

(一) 企业跨区迁移是必然的经济规律

二十世纪的一些东亚国家及地区是借助产业转移和企业迁移而加快了发展, 创造了经济奇迹。通过企业迁移, 把传统落后的企业迁出去, 同时把代表产业时代水平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及时进入, 否则会有产业空洞化的担忧。

浙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 原有一部分优势正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 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和要素性矛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浙江经济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在高基点上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是浙江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要素的保障、人类环境的保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又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张力、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压力, 浙江民营企业跨区迁移是明智务实的战略选择。企业迁移后, 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激发更为持续的发展动力, 推动要素配置从内源型向全球化转变, 从而加快浙江经济发展。

(二) 企业迁移的互补反哺作用

要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企业外迁, 要以自省心态对待企业外迁, 更要以合作的精神引导企业外迁。要有企业外迁也是产业链延伸“外扩”的辩证观点, 不可片面地将企业外迁理解为“外逃”;要有对政府服务、优惠政策等主观原因进行自省的反思心态, 不可一味怪罪企业的无情及其他政府的殷勤;要有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竞赛, 着眼于区域资源优势互补、统筹区域发展、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情怀。

同时要看到浙江外迁企业的反哺作用。浙商将富裕资本与省外境外优质资源相结合, 顺应了市场经济产品流动、信息流动和资本流动的天然禀赋。他们在对当地作出贡献的同时, 也对于浙江产业延展、产品辐射、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发挥了积极的反哺作用, 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和增源力量。外迁企业通过建立销售网络, 打通了浙货的销售渠道, 扩大浙货的外销售量, 拉动了浙江产品的外拓和外销, 是外迁企业反哺浙江经济的基本形态;通过外迁企业的市场传导, 促进了浙江优势产业的辐射面, 进一步强化了浙江的产业优势;外迁企业及时、准确地把各地市场信息传递到浙江, 及时感受到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为浙江产业提升及市场改造升级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转型方向, 牢牢把握住全国商品市场发展的制高点。

(三)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浙江经济发展

土地和资源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迁移企业不单单看中市场, 更多是土地、电、煤炭资源以及后发地的政策优势, 通过外部资源弥补浙江在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上的“软肋”, 突破了瓶颈制约。政府过去一直想靠行政办法但终难解决的补充浙江资源短缺的问题, 现在迁移企业正通过市场方式解决。通过企业迁移, 可以充分发挥浙江人擅闯市场的优势, 更好的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同时借助大城市及西部地区的特殊优势, 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 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让过度竞争、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 为浙江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腾出空间, 实现浙江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升级换代。另外, 政府应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及其对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 大力推动浙江企业外迁与内迁的双向流动, 推动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 实现我省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四) 企业“用脚投票”可推动政府改革

企业迁移是一种企业追求利益的自发行为, 当企业对某地投资环境不满意, 或投资环境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发展预期时, 用迁移这种行为, 以“用脚投票”来促进政府改革。政府不应用行政命令左右企业跨区域流动, 而应在转变政府角色和功能、改变运作规则上下功夫, 应着重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和政府竞争中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从而降低企业迁移的阻力、减少企业迁移的障碍。只有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商务成本、施政成本的不断降低, 才能留住本地企业的外迁及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的投资项目, 最终实现双赢。

二、企业迁移问题的对策

环境就是生产力, 环境就是竞争力。只有改善发展环境, 降低商务成本,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才能防止中小企业边缘化倾向, 才能把更多省外优质资本、优势企业引入浙江, 进一步激发外迁企业返乡投资创业热情, 使在外浙江经济与浙江经济实现互动发展。

(一) 完善投资政策, 构筑平等的发展政策

要积极实施政策优先的发展战略, 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各级财政安排扶持个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个私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实行特定地价、特定政策、个案处理, 实行优惠地价;民营企业发展用地与外资项目同等对待;利用税收杠杆, 通过减免部分所得税, 提高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企业的比例, 继续保持并加大“垫、降、保、补”的政策激励力度。此外, 政府要全面清除个私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份不平等的准入条件, 要对全省市场主体设限问题进行一次大清理, 对政策制定问题进行一次大集成, 对投资的商务成本问题进行一次大调减, 切实构筑统一平等的发展政策。

(二) 提高政府服务, 构筑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 增强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要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减少审批项目, 减少审批环节, 简化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时限, 增加审批的透明度, 推行审批代理制度和“一条龙”服务, 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进一步规范各类收费行为, 减少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 降低收费标准;要学习借鉴江苏、上海等省市的经验, 进一步营造引商、亲商、留商、兴商的良好发展氛围;要积极组建信息平台, 提供投资政策、投资信息, 大力宣传浙江精神, 宣传浙商形象;要充分发挥个私民营企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凸显凝聚力和号召力, 积极引导在外的浙江人和浙江籍企业家组建个私民营分会和商会, 加强在外浙江籍人之间以及在外浙江人与浙江本土的交流与沟通, 变“浙江人经济”为“浙江经济”。

(三) 加强土地管理, 缓解土地瓶颈制约

浙江人多地少, 浙江在土地方面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紧张、土地成本过高, 耕地面积只是江苏省的42.5%。浙江一些地方的中心城区及乡镇建设规划滞后再加上用地指标紧张, 许多企业由于申请不到土地而无法进一步发展, 错失企业发展良机, 并且土地价格飞速上涨, 使企业无法承受。因此, 要营造低廉的商务成本优势, 加强用地管理, 提高土地利用率显得尤为突出。要保持土地供应总量, 调整农保田范围, 调剂用地指标, 优化供地结构, 重点向大项目倾斜, 满足企业用地扩容的需要;要进行整顿规范, 用市场原则调节土地供应, 杜绝圈占及浪费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在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的基础上, 积极推行预征土地, 搞好筑巢引凤, 以提高办事效率, 实现滚动开发。

(四) 加强产业与区域规划,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市场、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的因素在吸引企业投资中依然在发挥作用, 然而地方性生产互补体系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正在不断受到重视。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具有直接影响, 改变了各地区生产要素的供求比例, 从而使要素禀赋发生变化。一个地区在分工协作产品配套、技术服务、材料供应等方面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其商务成本自然会下降。以产业规划为导向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 适时地推出各项政策措施, 将有力地促进企业在区域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同时也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 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重视产业和区域的合理规划, 加快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促进行业与企业的配套, 促进生产要素更合理地流动, 形成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进一步增强浙江地区吸引企业投资的竞争力。应采取措施推动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 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 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形成密切合作,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 完善融资制度, 提高融资便利度

众多浙江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等, 这些先天不足限制了浙江企业从银行贷款。另外, 由于浙江民间资本丰厚、民间融资较易实现, 浙江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或亲缘关系进行资金融资, 但私下融资直接带来的结果是金融秩序的混乱, 其运行成本、交易成本和风险都要高于正式金融业,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依然不够宽。银行的贷款难加上民间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生产资金的匮乏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发展。有资料显示, 至少70%以上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信用度的低下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 而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 可以有效应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从而为中小企业扩展各方面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

(六) 保护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以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为主, 全面建设生态省, 打造绿色浙江。在经济发展中, 污染大、技术落后、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和浪费使用的问题要坚决杜绝, 达不到绿色生态要求、技术落后的企业应该淘汰。建设生态省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 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 培育生态文化, 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另外, 营造适合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不同地区投资者来源地不同, 因此为投资者创造的生活环境也是差异性的, 应针对当地投资者的具体偏好, 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摘要:企业迁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主要由于地区间资源的稀缺性所导致资源环境的差异及企业本身的逐利本性。企业迁移对迁出地区影响的优劣, 要从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区域经济的升级发展等科学的观点辩证认识, 本文最后针对所存在问题给出了对策性建议, 把握企业迁移规律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迁移,辩证认识,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工商局课题组.从企业外迁看浙江民营企业生态环境.浙江经济.2004.16

[2]、陈建军.“东扩西进”战略与浙江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 2002 (1) :

[3]、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8) :

[4]、单东.困扰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三大因素[J].浙江经济, 2005 (3) :

篇4:企业软件向云端迁移

SaaS频现大手笔并购

SaaS服务的优越性毋庸置疑,经济、灵活是其主要卖点,Salesforce.com依靠SaaS模式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并为传统软件唱起了挽歌。然而,传统软件商由于担心SaaS服务威胁自己的传统市场,出现“左手搏右手”的尴尬局面,在推广SaaS服务时顾虑重重。不过,这种状况在今年应该会有很大改观,SaaS市场正在成为软件巨头们新的必争之地,进而有望带动这个市场进入快车道。

这是近期发生在SaaS领域的几起重大并购:去年12月4日,SAP宣布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uccessFactors,全部现金支付。这是继SAP 2010年5月斥资58亿美元收购Sybase、2007年斥资48亿欧元收购Business Objects之后又一次大手笔。就在SAP收购SuccessFactors之前的2011年10月份,Oracle以15亿美元收购RightNow Technologies。而不久前,Oracle再次表现出它对SaaS市场的兴趣,以19亿美元收购人力资源管理SaaS服务商Taleo。

表面上,这几起收购事件似乎没有多少联系,被收购的3家公司业务并不相同。Taleo、SuccessFactors是提供人力资源管理SaaS服务的云服务商,而RightNow Technologies是一家类似Salesforce.com、主要提供CRM的SaaS服务厂商。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还是把它们联系到一起,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收购的几家厂商都指向SaaS,而且收购都是不惜重金。这很可能意味着,SaaS蚕食传统套装软件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

传统软件商的应对之策

根据Gartner的最新研究报告,2011年SaaS市场收入大约为120亿美元,预计2015年有望到达200亿美元。尽管市场规模在高速的增长,但用户担心不少,特别是数据安全、隐私问题以及相关法规的缺失等,致使Oracle 和SAP的高端用户对托管或者云服务兴趣不大。而另一方面,与传统套装软件动则上百万美元的投入相比,SaaS订阅的订单要小得多,钱也难挣得多,因此,很多软件厂商并没有真正重视它,特别是那些日子过得很滋润的大型软件商根本看不上眼。而今SAP、Oracle如此大手笔,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分析,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一批SaaS厂商的迅速崛起威胁到了传统套装软件市场,传统软件厂商不得不认真应对。最近几年Salesforce.com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带动了一批SaaS企业。SaaS服务商Workday就是其中之一,它与伟创力和金佰利等跨国公司签下了大单。去年12月它与金佰利达成协议在金佰利全球范围内部署其HCM(人力成本管理系统),涉及全球5.7万名员工。

虽然目前SaaS市场主要集中在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但是,Salesforce.com等SaaS服务商正雄心勃勃要将自己的财务系统等更为核心的应用推广到这些大型企业中。而SAP收购SuccessFactors、Oracle收购RightNow和Taleo可以看成是传统软件厂商的应对之策。SAP收购SuccessFactors后不仅将通过后者确保其在SaaS市场人力资源领域的一席之地,以应对Oracle以及Workday等的挑战,同时还可以透过其用户群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甲骨文收购RightNow主要针对了竞争对手Salesforce.com,因为RightNow公司的Web以及社交客户体验产品将与甲骨文自身的呼叫中心技术进一步融合,而收购Taleo则明显有着应对SAP的含义。

据悉,被收购的这些SaaS厂商中,SuccessFactors和RightNow都有非常不错的市场表现。SuccessFactors目前在16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500家企业用户,使用人数达到1500万。今年约为3.32亿美元,预计2013年实现收入5.02亿美元。在HCM领域,SuccessFactors 握有比Workday更大的订单,涉及42万员工的西门子HCM大单就是其中之一。RightNow是可以与SalesForce.com和在线营销软件生产商Constant Contact展开竞争的另一家大公司,其2010年营收超过1.85亿美元。与SuccessFactors和RightNow相比,Taleo经营似乎逊色一些,在2011年截至9月份的前9个月中,Taleo的收入为2.241亿美元,增长31.8%,不过净亏损1360万美元。但是,财大气粗的Oracle依然果断出手,除了看好HCM领域之外,应对SAP的用意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SaaS除了在CRM、人力资源、办公等传统领域保持强劲的扩展势头,引来SAP、Oracle等厂商的大手笔收购之外,另一个变化是SaaS慢慢向核心业务系统渗透,比如涉及企业生产管理的ERP系统。

去年4月,微软宣布其在线ERP产品Dynamics ERP的4个版本将通过其Azure云服务提供,标志着继NetSuite和SAP的Business ByDesign之后,微软也在SaaS ERP市场迈出了重要的步伐。SaaS市场的领头羊Salesforce.com则通过与Infor、Workday合作切入ERP市场,此前它还与Unit 4 Agresso合资成立了FinancialForce.com,提供在线财务和会计服务。

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SaaS市场尽管SaaS服务商并不少,但良莠不齐,缺少像Salesforce.com、RightNow这样的重量级厂商,市场一直不温不火。而如今,随着SAP、Oracle、微软等传统软件的高调进入,很可能会激活中国的SaaS服务商的热情,进而推动中国SaaS服务市场的快速成长。

篇5:迁移申请书

由于XX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地址发生了变更,由XX迁移至XX,所以公司工商注册机关从XX市XX工商局迁移至XX市XX工商局。望XX工商局予以理解。

特此申请

XX公司

篇6:户口迁移申请书

本人xx,x岁,身份证号码:xxxxxxx户籍:x省x县x乡人。

本人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xx大学毕业后,留在xxx工作两年。目前在xxx公司,从事xxx工作,由于本人工作的关系,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xx区购买了房子一套,位于xxx花园xx栋xx单元xx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本人工作需要,特申请将在xxxx路xx号的户口迁到xxx辖区xx花园xx栋xx单元xx室。

望早日批复!

xxx

篇7:购房迁移申请书

【迁移申报材料】:

迁移户口申请;接收单位证明;

拟迁移户口人员户籍证明及户成员关系证明或公证书;

申请人和拟迁移户口人员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留存复印件);

房产证原件(留存复印件)。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供以下材料:

自建房:土地使用证;土地、规划部门批准建房的有关材料。

购买成套商品住宅:商品房购销上税发票原件(留存复印件)。

单位租赁给本单位职工使用的公有住房:单位证明;收取房屋租金发票或有关凭证。市外迁入外埠农业人口与本市农业人口初婚申请入农业户口应向其配偶户口的所在地派出所交验的证明材料:

(1)入户申请书;

(2)申请人、被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

;(3)结婚证书;

(4)申请人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及村、乡(镇)证明

;(5)被投靠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及村乡(镇)证明。

办理外省市迁入本市的户口,应向迁入地派出所交验的证明证件:

(1)迁入人的户口迁移证、准予迁入证明和居民身份证;

(2)市局、分(县)局开具的入户证明;

(3)迁入户的居民户口簿;

(4)18周岁以上人口交本人正面免冠一寸光纸黑白大头照片两张;

(5)毕业分配应持报到证和接收单位局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的报户口证明和接收单位证明。老

人投靠子女申请入户应向其子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交验的证明材料:

(1)入户申请书;

(2)入户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3)入户人的居民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

(4)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

;(5)其他相关证明。

【申请书范文一】

XX派出所:

我叫XXX,今年XX岁,现住XXXXX地,身份证号XXXXXXX,

我于XX年XX月XX日,在贵辖区XX街XX号XX楼XX单元XX号购买了XX单位开发的房产,为了今后生活方便,根据国家的户籍政策,拟将我的户口迁移到该户址中,随迁人员X人。

特此申请,望批准。

申请人:XXX 年月日

【申请书范文二】

XXXX公安局(或派出所):

本人XXX,XX岁,XXXXXX人,于XX年X月X日于贵辖区XX处购买了XXX平方的住房一套。根据XXX规定和本人需要,特申请将在XXX处的本人及妻子X孩子X的户口迁到贵辖区XX路XX号X小区XX楼XX单元XXX室。望领导早日批复!

申请人:XXXXXX

篇8:企业迁移的模式及其区域效应

企业迁移是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企业区位的再选择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近几年来,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企业的跨区域迁移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伴随着产业升级, 企业外迁速度明显加快, 这其中不仅有中小企业, 更不乏国内著名的大企业。中西部地区则成为企业迁移的主要承接地。企业迁移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者, 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但目前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迁移的动因、影响因素等方面, 对企业迁移的模式及迁移对区域本身影响的研究相对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 研究企业迁移的模式及区域效应, 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以及各地政府出台合理的迁移空间引导政策, 推进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区际迁移的模式

企业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 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企业, 资源、成本、市场等要素各异, 企业迁移的动机、路径与模式也不尽相同。从企业主体的视角来看, 企业迁移存在着生存推动型迁移、机会诱发型迁移与政策导向型迁移三种模式。

1. 生存推动型企业迁移

生存推动型的企业迁移, 主要是企业基于资源约束与成本压力进行的被动式迁移。这种迁移往往表现为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的迁移。主要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部分生产环节迁移, 以及在外地投资建设新厂等。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企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与政策条件发展了起来, 但是随着区域经济不断提升, 东部地区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并且面临着资源日益短缺、劳动力与工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日益上涨的发展瓶颈。在这些条件约束下, 企业就会呈现出向资源更丰富、劳动力与土地等生成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迁移与聚集的态势。这种迁移既包括从城区向郊区的迁移, 也包括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的迁移, 以及向省外的迁移。当企业迁移成本小于迁移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时, 企业的迁移行为是必然的。一些企业实行整体搬迁, 另有一些企业在将传统产品生产转移到资源丰裕与低成本地区的同时, 在原地区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从而在迁出地与迁入地比较优势同步实现。

2. 机会诱发型企业迁移

机会诱发型迁移主要是指企业成长型迁移。一些企业在中小城市, 或是欠发达城市发展起来后, 原有区域的市场、政策与人才因素的欠缺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为了谋求更大的生长空间与竞争优势, 企业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这种迁移往往是企业的主动迁移。主要迁移方式包括整体搬迁、研发中心迁移、营销中心迁移与总部迁移等。国内承接这种迁移比较集中的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另外一些区域中心城市也往往成为本区域企业迁移的承接地。这些大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大多科研力量雄厚、信息资讯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拥有完善的金融、物流、贸易、流通、咨询、策划等现代服务体系和相关的支持产业。发达区域优越的产学研环境与人才聚集优势, 为机会型迁移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良的科技和智力资源。

以长三角地区服装产业为例, 近几年, 上海加大产业聚集力度, 在长宁、杨浦、虹口、浦东等区域集聚了纺织控股、雅戈尔、美特斯邦威等知名企业, 以及东华大学、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 积极推动纺织服装时尚产业发展, 并向科技创新、品牌营销等产业高端延伸, 国内服装业众多知名品牌, 包括彬彬、报喜鸟、森马、七匹狼、波司登等企业, 纷纷把营销、研发、物流中心迁移到上海, 在上海形成了时尚产业的集群发展。

3. 政策导向型企业迁移

政府的政策主导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区位选择同样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政策导向型企业迁移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企业所在区域为了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 给高阶产业的成长与发展留出更广阔的空间, 实行“腾笼换鸟”政策, 对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 以及与区域发展不相适应的产业, 实现限制发展与强制搬迁的政策,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 低层次产业不得不实施被动迁移。另一种是低梯度地区为了承接产业转移与企业投资, 实行“筑巢引凤”政策, 通过打造产业园、改善投资环境、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吸引区域外的企业进入本地区发展。特殊的优惠政策拉动了企业迁移的进程, 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政策优惠而选择的政策追逐型主动迁移。除了各种政策优惠, 许多地方也给自来企业以较高的政治与社会地位, 令迁入企业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迁入企业经济上的收益与社会地位的获得, 也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企业的迁入。

二、企业迁移的区域效应

不论对迁入地区还是迁出地区, 企业迁移无疑会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企业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 也不可忽视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1. 企业迁移对区域发展的正效应

(1) 产业升级效应。企业迁移无论是对迁出地区还是迁入地区来讲, 都有产业升级的效应。对于产业处于高梯度的外迁地区来讲, 外迁企业大多是在本地区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随着高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环境的改变, 资源紧缺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逐渐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瓶颈, 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 只能迁移到资源更丰富、更具比较优势的低梯度产业地区。对高梯度地区而言, 企业外迁一方面直接转移了低层级产业, 另一方面也为培育高层级产业的培育与成长留出了空间, 并为吸引高层级产业的迁入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过程, 实现了迁出地区的产业升级。

而对于迁入地区而言, 由于产业梯度的存在, 这些地区往往发展相对落后, 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对丰富, 但资本、技术短缺, 产业发展水平低。高梯度地区企业的迁入, 可以带来大量的资本与技术, 使得迁入地区能够快速积累发展所需要的紧缺生产要素, 促进就业, 推动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 促进迁入地区产业的换代与升级。

(2) 产业联动效应。通过企业在区域之间的迁移, 可以带来区域间产业链的重组与产业之间协同与联动。特别是当企业将不同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等不同环节迁移到不同的区域, 通过市场错位, 资源互通, 优势互补, 可以带来不同区域之间的横向合作, 形成同一企业跨区域的产业联动。

另外, 某几类资源相近的企业通过迁移聚集在一起, 形成优势产业的集群, 可以产生凸显的优势。特别是当行业中龙头企业迁移到某一地区后, 一方面会产生配套效应, 带动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跟随迁入, 另一方面又会通过示范效应, 影响同类企业的加盟形成产业集群, 从而在不同区域形成专业化的生产与分工, 通过专业化生产进一步促进不同企业在区域之间的产业联动与协作。

(3) 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是一种外部经济效应。企业迁移中的技术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在实施迁移后, 其先进技术被迁入地区相关企业模仿、消化、吸收, 从而导致迁入地区产业的技术进步, 并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一般而言, 技术溢出效应能过三个渠道实现:一是竞争效应, 即企业的迁入加剧了承接地区的市场竞争, 迫使其他相关企业不得不更高效地使用它们的资源与与技术,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示范效应, 即企业的迁入为承接地区企业提供了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 当地企业通过与技术先进的迁入企业的接触, 模仿、吸收、学习迁入企业创新的经验与教训, 既可以提高技术水平, 也能够减少试错成本;三是员工流动效应, 一般而言, 迁入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理念, 员工在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上也优于本土企业员工, 通过员工在迁入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 员工掌握的先进技术也会随着转移, 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无论哪种途径, 都将促进迁入地区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推动迁入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企业迁移对区域发展的负效应

(1) 迁入地区的发展锁定。在目前各地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压力下,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招商目标的实现, 往往对引入的企业不加分辨, 对哪些企业合适在本地区发展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与考虑, 对前来投资的企业没有甄别与遴选机制, 而奉行一路放行的原则。但是除了机会诱发型迁移, 迁移企业往往属于发达地区的淘汰产业, 还有一些迁移企业往往将落后设备、淘汰装备移至承接方, 而其产业高端生产技术仍保留在原高梯度地区。这些企业的大规模迁移可能使承接地区处于垂直分工中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低端, 不仅不能带来技术进步, 并有拉大输出地与承接地技术差距的威胁。因此, 迁入地区在承接企业迁移时, 应结合引进的技术, 立足在自身技术的开发, 否则, 会成为转移地企业转移衰退产业和技术的长期对象, 这会使承接地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受制地位, 并使得地区发展陷入锁定的风险。

(2) 污染转移。污染转移是指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将污染转移给其他落后地区的行为和情况。在企业迁移的过程中, 迁移企业由于受到原地区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压力, 企业整体或是将一些污染较高的生产部分迁移到在环保、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意识, 以及限制措施欠发达的地区, 使得污染随着企业的迁移而发生转移。近几年来, 污染转移现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外资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企业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牺牲了迁入地的社会利益, 对生态脆弱的欠发达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 对环境治理往往束手无策, 从长期看, 并不利于迁入地的可持续发展。

(3) 迁出地区的产业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指由于核心企业的转移而发生的产业断裂性或地区空白现象。产业空心化常常表现为某地大型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外移, 一方面使得原企业部分员工失业, 短期内难以适应新的就业, 带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下滑,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原地区与之合作、配套、外包的中小企业生产萎缩, 失业增加, 甚至出现倒闭等情况。当发达地区由于政策原因强制不符合本地区发展的企业外迁时, 大规模的行业性外迁, 如果没有伴随新的高层次产业的同步介入, 就很容易导致区域内暂时的产业断裂与内心化。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 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加快企业迁移的步伐

企业迁移是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形式, 反映的是企业价值链在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其实质是企业的区位再选择过程。企业迁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此, 企业迁移的过程, 也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企业合理的区位选择, 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同时, 企业迁移也是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 大规模企业迁移的发生, 是产业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 地方政府要实现产业升级, 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 就需要重视与加快企业迁移的步伐。

2. 迁出地要做好迁出与迁入的同步

从短期来看, 企业外迁对迁出地往往带来就业与税收的减少, 并可能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因此, 迁出地应该在企业外迁的同时, 做好对高层次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实现企业的外迁与迁入同步, 防止由于产业断裂与空心化的出现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伤害。但从长期来看, 低层次产业的外迁, 对地区发展是有利的, 只有低产业的外迁, 才能真正实现“腾笼换鸟”与产业升级。

3. 迁入地要创造条件做好承接工作, 同时预防污染的转移

对迁入地而言, 首先, 要根据地区发展需要创造良好条件吸引符合本地区发展的企业迁入, 做好对迁移企业的承接工作。其次, 应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成长的环境, 创造条件使迁入企业能够集群成长。最后, 还需要建立甄别与筛选机制, 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掠夺式开采和浪费使用的企业设立门槛, 防止污染转移。

4. 加强对企业迁移的调查与分析, 引导企业合理迁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企业的迁移现象会越来越频繁。因此, 地区应做好对迁移企业的调查与分析, 分析迁移规律, 总结迁移经验, 将企业迁移与地方发展目标结合, 引导企业合理迁移。

参考文献

[1]魏后凯, 白玫.中国企业迁移的特征、决定因素及发展趋势[J].发展研究.2009, (10) :9~18.

[2]朱华友、孟云利、刘海燕.集群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动因及其区域效应[J].社会科学家.2008, (7) :43~50.

[3]刘怀德, 艾斌.企业迁移的动因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12) :50~53.

[4]陈伟鸿.民营企业迁移的类型及其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1 (6) :154~156.

[5]白玫.企业迁移的三个流派及其发展[J].经济学动态, 2005 (8) :83~88.

[6]国家统计局企调总队, 浙江省企调队.浙江企业缘何纷纷外迁[J].中国国情国力, 2005 (03) :16~17.

[7]吴波.区位迁移与企业成长理论与实证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2.

[8]申恩平.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迁移行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9]Robert Plant.An empirical analysis:venture capital clusters and firm migr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2007, 12 (2) :139-163.

上一篇:物业化管理协议下一篇:中华好少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