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法制课教案

2024-06-26

二年级法制课教案(共6篇)

篇1:二年级法制课教案

二年级法制课教案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反邪教警示教育课堂。看到“邪教”两个字,大家会想到些什么呢?那到底什么是邪教呢?今天的课就从“法轮功”讲起。

1、观看一下当时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的情景,一边看一边想想上面四个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指出李洪志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实质和违法性。(1)她们为什么要自焚,自焚不痛吗?(2)为什么去自焚的只有普通信徒,而李洪志自己及其“高层人物”不去呢?(3)请结合短片,围绕生命和家庭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4)如果天安门广场自焚的当事人就在你面前,你最想对她说什么?

2、介绍外国邪教组织和世界各国取缔邪教组织、打击邪教违法犯罪的情况。除了我们国家的“法轮功”外,大家还知不知道其他国家的邪教组织?为什么在美国这样如此经济发达的国家竞有这么多的邪教组织呢?

3、介绍我国对处理邪教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二)基本知识第一个知识点:什么是邪教?过渡:通过刚才的讲述和观看短片,大家对邪教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什么是邪教?我们应当怎样给它定义呢?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漫画。第一幅漫画:打着宗教旗号从事非法勾当 第二幅漫画:教主自我神化第三幅漫画:散布“世界末日说”第四幅漫画:建立非法组织,发展、控制成员 教师小结:通过围绕上述漫画进行讨论,我们对邪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所谓邪教就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不是宗教团体,不是道德修行组织,更不是健身体育运动。尽管中外邪教光怪陆离、门类繁多,但他们的本质都是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第二个知识点:邪教有什么危害?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对邪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家知道邪教邪在哪里?它有什么危害吗?

下面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谈谈邪教的危害。

一、践踏人权,残害生命

二、精神控制,剥夺自由

三、泯灭亲情,破坏家庭

四、扰乱治安,破坏稳定

五、勾结外敌,反共反华 老师提问:邪教可以说是罪恶累累、罄竹难书,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个方面,你还能列举出它的其它危害吗? 第三个知识点:邪教组织的传播途径有哪一些?(1)制作、传播邪教传单、图片、标语、报纸、书刊(2)制作录音、音像带(3)制作、传播宣扬邪教的光盘DVD、VCD、CD(4)利用互联网大面积传播邪教组织信息;(5)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条幅,或者以书写、喷涂标语方式宣扬邪教,造成较大社会影响;(6)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 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致人死亡; 第四个知识点:我们应该怎样防范和抵制邪教?相信大家都不希望受到邪教的侵害,那怎样才能远离邪教呢?防范和抵制邪教的关键是要增强防邪意识,掌握抵制邪教的方法。首先要崇尚科学,学习无神论知识,树立无神论思想,增强自我抵抗能力;其次,要健康生活,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要学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防邪意识。对邪教歪理邪说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绿色上网,拒绝网上邪教宣传。

2、智慧地抵制邪教。遇到邪教非法活动,包括组织邪教派对,色相拉拢,钱物贿赂,暴力挟持等非法招募活动;电话骚扰,滥发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散发邪教宣传品(传单、小册子、光盘),网络邪教宣传等非法宣传活动;攻击网站、通讯卫星,侵扰正常宗教活动等破坏活动,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报警。遇到有人拉你入邪教,不要隐瞒自己不信邪教的观点,因为态度暧昧会使他们对你纠缠不休。

3、带动亲人朋友远离邪教。如果你的亲人朋友误入邪教,要及时给予关爱,不要歧视他;积极争取其他亲友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做好教育劝导;给他看反邪教宣传资料,引导他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如需要提供帮助,可查询中国反邪教网。

(三)巩固反馈同学们,为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让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

(四)课程总结

1、反邪教诗歌,齐齐读,齐齐唱。

2、小品的作品征集。,歌文卫结语: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能够充分认识到邪教的本质和 危害,自觉抵制邪教歪理说的侵蚀。为加强对中小学生反邪教宣传教育,市防邪办、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决定每年3月份为全市中小学校反邪教宣传教育月,今年宣传教育月活动的主题是“反邪迎亚、促进和谐”,口号是“从我做起,带动亲友,抵制邪教,构建和谐”,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个活动,以实际行动,争当反邪先锋!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祝同学们学业进步,谢谢大家

篇2:二年级法制课教案

武关驿小学

向文瑾

第一课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3、出示学校对各方面的要求:

上学:(1)按时上学;(2)穿校服(运动服)回校;(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4)短衫要束在裤子里,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六、七月可戴队徽(队徽要戴在左胸));(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7)星期一穿白鞋;(8)不穿没袖的衣服、拖鞋;(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午餐、午睡:(1)排队取饭,不争先恐后。(2)不挑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爱惜粮食,不浪费。(3)及时把饭盘放回原处。(4)午睡安静,抓紧时间休息。

早读:(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3)自治自理能力强。(4)按时完成、缴交各科作业。

集会:(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3)热情参与活动。(4)离场时,凳子拿在左手上。

早操:(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午间广播:(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2)认真听,跟着读。值日:坚持每天“二扫”:晨扫、午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作业布置

1、进一步学习武小学生在校一日要求。2、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第二课 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 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 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第三课 预防不法侵害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2.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3.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第四课:变质食品卖不得

教学目标:

1、知道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2、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举例导入

丁丁10岁生日时,妈妈给他买回一盒生日蛋糕。不料,当天晚上丁丁打开准备吃时。发现蛋糕底部已经长了一层白毛。丁丁拿到商店去换,可售货员说,商店对售出的食品一律不退换。

请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丁丁的生日蛋糕已经变质了。变质食品如果吃下去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我国《食品卫生法》第7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根据这条规定,丁丁完全可以要求商店退换蛋糕。我国有关部门对部分易腐易霉易变质的食品从生产到售出也是有一些时间限制的,比如对奶油裱花蛋糕,根据季节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售出期限。在夏季,从生产到售出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因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而造成食品霉变,应该给予退换。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思考题:

小明仗着个儿大,力气大,强行用一支破钢笔换了小军的一支新钢笔,小军当时害怕极了就换了,可后来小军觉得太吃亏,想换回,请问小军可以换回吗?为什么?

第五课 拒绝毒品

教学目的:

1、了解禁毒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

2、培养学生分辨是非,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案例一 一次,小张在营业性D厅吸毒,被同学小王发现。小王劝说小张不要吸毒,小张不但不听,还引诱小王也吸毒。小王见劝说无效,就说:“你吸,我告诉老师去”小张怕小王告发,就将小王骗至厕所,用水果刀强迫小王与他一起吸毒,小王很害怕„„„„

[问题一]小张、小王的行为有没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有,违反了哪条?

[教师小结] 小张的行为违反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32条“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和第37条“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问题二]小张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教师小结] 吸毒是违法行为。引诱、教唆、强迫他人吸毒属于犯罪行为。《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从重处罚

[问题三]如果你是小王,你怎么办?

(可以请两位同学接着演下去,也可以用一句话回答。)

案例二 毒贩王某寒假约张某(初一学生,14岁)、李某(初一学生,13岁)从某县城到昆明旅游,返回前送给两人每人一个漂亮的旅行包。在归途中警察从张某和李某的旅行包中搜出海洛因共400克。

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 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构成犯罪。张某和李某由于贪图小利才不知不觉被贩毒分子所利用,他们也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天上不会无故掉馅饼,小心不法分子的陷阱!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第六课 校园中的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

2、这些书你们看过吗?为什么?

3、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就与我一起到校园看看。(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第3和第13条,学生齐读。

(二)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老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出现“笨”“傻”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词语。

4、引导学生老师有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办?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苦衷,从而达到体谅老师的目的。

三、总结全课,感情升华。

1、老师总结板书。

2、向学生推荐百集动画片《小小律师》。

3、课件出示《小小律师》的片尾曲歌词,学生配乐齐读。

第七课 少年儿童的被抚养权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儿童的被抚养权。

2、依法维护自身被抚养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那么不幸失去父母的孩子,或者父母因经济困难、身体有病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未成年人怎么办哪?

二、明确法律

1、我国《婚姻法》规定,遇到这种情况,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的哥哥、姐姐如果有抚养能力的就应该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并且有经济能力抚养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按照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也可以要求他们支付生活费和教育费。

2、再如果这些亲属都没有能力或者说都不在了,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时候还有党和我们的国家,你们可以找到当地人民政府,国家和政府有法律规定的义务来帮助你们。同学们一定都知道在今年的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在这次自然灾害中有很多的小朋友都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成为孤儿,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承担了对未成人的保护义务的。

3、举例:如经常有父母当孩子惹他们生气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当然,同学们就应该知道了,父母的话只能是气话。但是,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做了呢?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时父母就违法了。同样,也有的孩子不满父母的严厉管教,扬言要同父母断绝关系,这样的做法在法律上也同样是行不通的。因为,除了依法定程序,子女被他人收养外,父母与子女间的身份关系,是不能消除的。

三、小结

所以说,如果有父母亲不抚养自己的子女的话,那么他们做法是错误的,是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向有关部门主张自己的权利,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

第八课 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2、依法维护自身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不让你上学了,该怎么办呢?

二、了解受教育权

1、对于你们的这一权利,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规定:

“年满6周岁的孩子,不分性别、民族和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经济比较落后和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让年满入学年龄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可以让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2、所以,如果有的家长因经济条件不好,或者孩子的成绩差而不让孩子继续读书,那么,未成年人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3、很多的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婚后,直接抚养未成年人一方的父母因经济困难,而对方不肯支付教育费导致未成年人辍学的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对方父母都是被判承担教育费的。

三、课堂小结:

篇3:二年级法制课教案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安全,从小养成安全、健康的运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科学预设艺术生成》一书,水平一(二年级)体操棒单元第5课时,本单元属于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教材。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棒操的基本动作方法,还能利用体操棒做多种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与游戏;本课发展了学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规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安全、合作与创新意识。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模仿出简单、实用的挑棒、劈棒、刺棒等动作,为了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本课以情境贯穿整堂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棒操教学中,教师采用标准形象的示范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欲望,为以后学习轻器械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水平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模仿力与表现力,但同时也存在着精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依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本课以情境设计贯穿整堂课,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其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严肃与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体验了合作与创新带来的乐趣,也激发了运动潜能,提高了运动能力。此外,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规范了拿棒、放棒、练棒的方法,教育学生不能拿棒乱打、乱闹,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道一切活动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

篇4:二年级美术《吊饰》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吊饰,能利用不同的媒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貼等手法,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资源:⑴教师:电脑设备、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绳子、中国结、民间吊饰实物。⑵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小吊饰、彩色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橡皮泥、绳子、水彩笔、树叶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它们?这样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吊饰与生活的关系。然后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来问大家:“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来猜猜它们叫什么?”最后我揭示谜底,出示课题。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问:“它们为什么叫做吊饰,而不叫坐饰、摆饰呢?”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吊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叫做吊饰。

二、分步讲授新课

1.吊饰的结构。欣赏课题(教师所做的吊饰)。分析吊饰的结构。

老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吊饰的主要部分称之为主体部分。然后又根据吊饰的概念引出悬挂部分和装饰部分。

2.吊饰的制作步骤。⑴看吊饰问:如果让你做,你先做哪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应先做主体部分。⑵和学生共同探究主体部分的制作。①学生思考并回答吊饰的主体部分可以是什么形状。平面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动物外形等;立体形:圆柱、圆锥等(师板书);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师引导并板书,学生思考并回答;③探究装饰部分和悬挂部分的制作。师生共同探讨在什么部位装饰及怎样装饰。悬挂部分可以有几种悬挂方式。

3.欣赏联想。欣赏课件学生的作品,启发联想。

三、小组合作,愉快表现

两人或四人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吊饰。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悬挂、主体、装饰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出要求:①安全方面;②卫生方面。教师提出建议:师生合作开店——吊饰坊,学生的作品送到店里。师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播放音乐:喜洋洋)。

四、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顾客选出自己最想买的吊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改进意见。作者说明创作意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

欣赏课件。感受其他材料制作的吊饰。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材料,试着用其他材料做吊饰,做好后可以送到店里来。

六、板书设计(略)

篇5: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第二课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第三课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第四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第六课 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七课 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第八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九课 你也是小公民 第十课 考试不能作弊

第一课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内容:学生在校一日要求。教学目标

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教学重点: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供选择的主题: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3、出示学校对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1)按时上学;(2)穿校服(运动服)回校;(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4)短衫要束在裤子里,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7)星期一穿白鞋;

(8)不穿没袖的衣服、拖鞋;(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课间:(!)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午餐、午睡:(1)排队取饭,不争先恐后。(2)不挑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爱惜粮食,不浪费。(3)及时把饭盘放回厨房处。(4)午睡安静,抓紧时间休息。

早读:(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3)自治自理能力强。(4)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集会:(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3)热情参与活动。(4)离场时,凳子拿在左手上。

早操:(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2)认真听,跟着做。(3)队会轮流组织,形式多样,自主管理。

值日:坚持每天“二扫”:晨扫、午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

1、进一步学习石龙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2、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第二课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准备: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第三课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内容: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出: 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学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遵守公共秩序。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3、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第六课 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课 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内容: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第八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

1、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遵守法律,无论谁违法都要依法追究责任,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

2、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

二、新课过程

1、总结学生的答案,由此向学生介绍法的含义。

2、向学生解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3、介绍什么是法律援助。

4、介绍书中的案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法律面前不存在特权现象。

三、课堂小结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遵守法律,无论谁违法都要依法追究责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第九课 你也是小公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的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争做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公民,遵守法律。

2、让学生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约束自己,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社会上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观看图片,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

二、新课过程

1、讲解公民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

问学生是否是合格的小公民?询问学生知道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有哪些吗? 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就要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乐于助人。文明用语少不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文明用语大比拚。

问候用语有哪些?感谢用语有哪些?赞美语言有哪些?祝贺的用语有哪些?道歉的用语有哪些?

3、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合格的小公民

4、请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做汇总。

三、课堂小结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必须从小做起,时时处处讲礼仪,注重文明礼仪规范,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第十课 考试不能作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考试作弊是道德问题。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作弊是不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课时安排:一课时 新课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案例,请学生评一评案例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并描述原因。

二、新课过程

1、看了案例之后,请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什么是作弊行为?作弊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询问学生所知道的作弊方式有哪些?如果自己身边出现作弊的行为,应该怎样对待?

3、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作补充。

5、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趁机教育学生知道作弊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是道德问题,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课堂小结

篇6:二年级上册法制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歌。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唱《义勇军进行曲》。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歌,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小朋友们,升旗仪式上,你唱歌吗?

国歌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唱好国歌,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要求。唱国歌没必要放不开或担心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二、新课过程

1、学法之道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2、立法之源

国歌的来历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1949年9月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

3、守法在线

《义勇军进行曲》是伟大祖国的国歌。

圆圆上一年级的第一天,学校就组织新生学唱一首歌,老师说是《义勇军进行曲》,圆圆感到这就是那首妈妈经常爱唱的歌。妈妈告诉圆圆,《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国家的国歌。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歌曲,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唱这首歌,唱起国歌,就会想起祖国过去遭受的侵略与苦难,就会想起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形象,就会感到今天社会主义的强大和繁荣。

4、学与用

看学生用书第13页上的图片,汶川地震后,孩子们在废墟上唱国歌,小朋友,你会唱国歌吗?你知道国歌其中的含义吗?

第五课 如何自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家庭中存在的各类隐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隐患的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一个安全,放心,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教学重、难点:

认识家庭中存在的各类隐患,培养学生对安全隐患的处理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头皮撞伤如何处理?

头皮擦伤仅为头皮表层部分的损伤,伤面不规则,有少量的出血或血水渗出。处理时可剪去伤口周围头发,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1000毫升水中加9克食盐烧开即成)洗净创面,抹干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一般不用包扎。如擦伤创面较大,创面污物较多,应到医院处理。

2、孩子被猫抓伤应注意些什么?

由于养猫的家庭日渐增多,许多孩子喜欢和猫一起玩耍、游戏。家长应采取措施,防止孩子被猫抓伤或咬伤而发生猫抓病。猫抓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较轻的全身性感染,以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为特征。这种病毒在猫的唾液中存在,但猫自身并无症状,可由其排泄物将病毒传递给儿童。当儿童被猫抓、猫咬或仅仅被猫敌之后即可被感染而发病。猫抓病的潜伏期约8~10天,发病时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可出现各种皮疹,如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紫癫等,脾脏肿大。猫抓或咬处症状显著,可先出现丘疹或脓样疖病灶。随后,猫抓或咬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疼痛,继之化脓。

3、小儿鼻出血应怎样急救?

(1)指压止血法: 如出血量小,可让病儿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的压住病儿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儿用嘴呼吸,同时在病儿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2)压迫填塞法: 如果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不要松松填压,因为充填太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4、儿童溺水后如何急救

夏季,家长常常带孩子到水边玩耍,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发生溺水。如果溺水后水灌入呼吸道内,会引起窒息,5—6分钟后呼吸、心跳即可停止;也有因为喉头痉挛或心脏停跳立

即死亡者,所以抢救应争分夺秒。

离水上岸后,马上用各种方式使其呼吸道内的积水倾出,比如把孩子腰部抱起背向上,手足下垂,并不断地颠动;或把孩子头脚下垂地俯卧在大人肩上,大人来回跑动,可以把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并有助于呼吸通畅。然后迅速地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另一个抢救者可做胸外心脏按摩,方法是把手掌放在孩子的胸骨下端剑突以上(即胸部下正中处),进行冲击压迫,用力 不要过猛,每分钟约60 ̄90次,这样可以促使心脏排血到周身去。人工呼吸与心脏按摩 应持续进行到心跳出现并有自动呼吸为止,同时积极联系送往就近的医疗单位抢救。

5、小儿鼻腔进人异物怎么办

当儿童玩耍时,常将糖纸、果核、果类、钮扣或其他小物品塞入 鼻腔而造成鼻腔异物。当异物塞人鼻腔后,小儿往往难以自行取妇,又怕家长斥责而不敢告诉家长,因此,异物常在鼻腔存留甚久而不被发觉,直至发生了鼻腔炎症、发臭、流脓血分泌物才被家长发现。若遇到幼儿一侧鼻塞、鼻臭、流脓血分泌物时,应想到鼻腔异勺,及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取出异物。

第六课 雇佣童工干活违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允许非法打工的。3.情感目标:培养维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允许非法打工的,培养维权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5岁到17岁的孩子,正是享受童年欢乐和学习乐趣的时候,然而许多孩子却无缘享受这些幸福,他们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二、新课过程

1、学法之道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2、立法之源

世界无童工日

6月12日是“世界无童工日”。2002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90届国际劳工大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12日定为“世界无童工日”,呼吁世界各国密切关注日益严重的童工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守法在线

2000年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披露了浙江省临海市一些私营业主非法雇佣童工的特大恶性事件。据报道,这些童工最大的13岁,最小的仅10岁,每天要连续工作15个小时,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而且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这些老板和工头把骗来的孩子当作苦力使用了几个月,却一分钱也不给他们。后来,这些儿童得到了解救,老板、工头也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4、学与用

同学们,你身边有雇佣童工的现象吗?如果你发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第七课 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辨别哪些是好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并教育孩子好的习惯坚

持下去,不好的习惯就要马上改正。

2.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好处,保证健康,减少疾病。3.不偏食、不挑食,做一个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健康人。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增强了学生要养成良好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新课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看着学生,做深沉状)

2、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相信你们也很苦恼,那让我来告诉你吧!有一部分是基因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注重你的饮食行为习惯,那你知道什么是饮食行为吗?

3、请生在书上勾画出来,抽生答后并齐读。二.讲解新课

(一)、初步感知,什么是饮食行为

1、说说今天早餐你都吃了些什么?是怎么吃的?

2、抽生回答,那你知道你们吃的这些东西是否健康呢?

3、完成调查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请纠正。

(二)、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1、老师也带来了几个资料,请同学们小声的默读,了解不良饮食行为带来的危害。例 举3个案例来说明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大。

2、其实以上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仅仅只是冰山的一角,它还会造成更多的 危害呢?不良的饮食行为还会跟我们带来哪些危害?抽生答

(三)、怎样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知道了哪些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哪些是好的饮食习惯。那生活当中,你们做的怎么样呢?夸夸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有没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需要改进呢?(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哪些不良习惯需要改进)。

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不良饮食习惯的人,你应该怎么去跟他说,你该怎么做?

2、诊断台

(1)、判断下列那种饮食行为是健康的?为什么?学生自己完成书上23页练习后抽生回答。(2)、学会己测标准体重,看看自己的身高体重比例是否标准。(3)、课后为自己准备一个饮食计划

三.教师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懂得了很多好的饮食习惯。回家后,再好好想想,还有哪些好的饮食习惯?你们可以把他们做成漂亮的小卡片,贴在餐厅里,提醒全家人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饮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

2.多吃高纤维的食品(各种果蔬类的食品)3.少吃饮料、零食、甜食、油炸食品 4.睡觉前不吃零食 5.进食要细嚼慢咽 6.在医生指导下节食。

第八课 你有玩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也有玩耍的权利。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知道未成年人不是只有学习,还应当适当的劳逸结合。3.情感目标:培养维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也有玩耍的权利。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权利,父母应当尊重和理解儿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二、新课过程

1、学法之道

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缔约国认识到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的权利,缔约国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该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

这段话说明了玩是儿童一项不可忽视的权利。

2、立法之源

《儿童权利公约》在联合国的各项事务中地位相当突出。是历史上规范儿童权利内容最丰富、最全面的一项公约,也是最为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一项公约。没有一项公约会像这个公约一样在短短几年内就有191个国家正式加入,每一个国家都是最高领导人极为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我们中国是第一批签约国。

3、守法在线

王超今年8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从上幼儿园起,爸爸妈妈早就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把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在短短的三年幼儿园期间,王超先后学过画画、书法和钢琴。上了小学一年级之后,爸爸妈妈对他管教更严了。除了每天晚上必须写两个小时作业之外,星期天、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别的小朋友都盼望过星期天、节假日,但王超却毫无兴致。有一次,王超对爸爸说:“我不愿意参加那么多学习班。”爸爸却说:“儿子啊,我都是为你好啊,你只有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来学,才能超过别人啊!”王超

说:“我想玩都不让我玩,还说为我好,我每天都昏沉沉的,学的什么都记不住,这样的学习简直是在折磨人!”

2000年9月,学校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减轻小学生课外负担的会议精神,王超听到了令他高兴的消息:必须减轻小学生的负担,要给小学生留有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这时王超的爸爸妈妈也认识到,假期让孩子玩一玩,不仅是孩子的权利,也有利于孩子增强体质,扩大视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学与用

在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中,一个叫刘晓原的4岁女娃娃唱的一段《大雪飘》,征服了观众、评委。最终,刘晓原获得金奖,成为最受欢迎的票友。从此,一个4岁的孩子,凭借一曲《大雪飘》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名人”,成了破“记录”的小明星,着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原来,刘晓原的父母都是京剧票友,爸爸唱小生,妈妈唱梅派青衣,两个人经常在家里唱念做打,但从不刻意培养孩子,也许是受爸爸妈妈的影响,刘晓原从小就对京剧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好玩好动的晓源爱模仿,她经常扯起床单披在身上,然后做出各种造型,让妈妈猜是京剧梨的哪个人物,一会是《霸王别姬》里的虞姬,一会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孩子啊眼里这仅仅是好玩。但就是在玩中刘晓原学会了许多京剧唱段。

如果刘晓原的爸爸妈妈不鼓励她学京剧,刘晓原还能获得成功吗?

第九课 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辨别哪些是好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并教育孩子好的习惯坚

持下去,不好的习惯就要马上改正。

2.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好处,保证健康,减少疾病。3.不偏食、不挑食,做一个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健康人。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增强了学生要养成良好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均衡的膳食,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我们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常行为中,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饮食安全与卫生,预防疾病呢?

二、新课过程

播放音乐,学唱儿歌。《饮食卫生歌》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暴饮暴食最不好。

从小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又强壮。

合理的饮食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地安排一日三餐,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2、吃饭要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吃过多的零食。

3、不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喝生水,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毒蘑菇菇、发芽的马铃薯、白果等,以防食物中毒。

5、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农药、杀虫剂、鼠药等,防止意外中毒事件的发生。

6、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远离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7、勤打扫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在疾病流行季节,不去空气不流通和人多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

8、有病要去医院就诊,不要乱服药,服药要在医生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9、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捂住口鼻。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及掏嘴。

第十课 公共财物需要人人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允许非法打工的。3.情感目标:培养维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允许非法打工的,培养维权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作为一名小学生,爱护公物是一个人崇高品质的体现,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写照,爱护公物能显示一个社会的风尚,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

二、新课过程

1、学法之道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5条规定:爱护公物,不再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乱画。损坏公物要赔偿。

2、立法之源

损坏公共财物,违法!

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一个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样,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维护公共财产安全,也是法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的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有关法律命令禁止。

3、守法在线

爱护公共财物

一天,小猴和他的哥哥小熊去公园游玩。到了公园,小熊一边给小猴指路,一边向小猴介绍风景。公园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一群群鱼儿在里面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走啊走啊,他两来到两根红柱子前面,小猴子心想:这么漂亮的红柱子,我何不在这上面写上我的大名,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知道我曾经到这里游玩过?于是,小猴把两条腿绕在柱子上,身体向另一边的柱子倾斜,手在左边一根柱子上写了:“孙小圣到此一游”这7个字。小熊看见了,告诉小猴不要在柱子上乱涂乱画。小熊说:要想这里风景好,就不该在柱子上乱涂乱画,柱子是公共财物,要是每个人都这样乱涂乱画,风景就不美了。

小猴惭愧地低下了头,认识到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最后把自己写的7个字擦掉了。

4、学与用

有一天冬冬刚跨进教室门,就听到课桌椅在说话,桌子说:“前几天我的小主人用笔在我身上乱涂乱画,弄的我全身很脏,昨天他又在我身上用小刀划了几下,我真痛啊!现在全身伤痕累累。”椅子接着说:“是啊,我也如此,我的小主人整天把我摇啊摇,现在我的腿受不了了,一条腿快断了。”同学们,你听了上面的谈话有何感想呢?你作为课桌椅的小主人,有没有像文中小主人那样呢?

第十一课

户外活动安全隐患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预防和处理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2、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处理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活动难点: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大自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节假日不少同学喜欢一起或和家长一起投身于大自然怀抱,接受阳光、空气、水的沐浴,体验和感受野外生活的乐趣。这不仅能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能在集体活动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群体意识,是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大自然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野外活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快乐的野外活动由于你的粗心也许能酿成一场灾难。因此,掌握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

二、“真实再现”

教师引导过渡:野外活动我们很快乐,但是,残酷的大自然往往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我们忽视了安全隐患,危险到处存在。

1、小组研讨《真实再现》中的案例,交流所得。

2、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教师小结:同学们,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安全问题应时刻牢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周全,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行动在线:

活动一:野外危险“大搜索”:

1、为保障野外活动的安全,使我们自身不受伤害,你能说说自己的野外遇险经历?并谈一下感受。

2、学生讨论后列举野外活动安全危险或者讲述自己的野外遇险经历。

学生讨论-----我的遇险故事 野外脱险经验-----大搜索 活动二:防范危险

1、在野外活动存在的各种危险中,需要防范哪些可能发生的危险?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野外活动的危险因素:自然环境、生物、受伤、社会性危险、交通事故。。。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带有普遍性的和典型性的野外安全问题:触电、防火、中暑、迷路、溺水、虫咬、滑坡、洪水等。

4、确定野外活动四大危险:中暑、迷路、溺水、蛇咬。活动三:中暑怎么办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2、谈话引导:

通过前面的一些活动,大家了解到野外活动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到野外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些问题,重在预防。其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救护技能。

3、教师总结:顺口溜

夏季中暑找阴凉,解开衣服散热量,喝些盐水擦身体,酒精擦身自颈上,毛巾外敷降体温,病情严重送医院。

活动四:迷路怎么办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2、小组研讨交流,然后推选代表集体交流。

第十二课 坏习惯会惹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坏习惯会给我们带来麻烦。2.能力目标: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我们给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保持,坏的习惯就要改正。

二、新课过程

1、学法之道

小学生坏习惯排行榜 1.浪费水电纸和粮 2.打架骂人,不礼貌 3.上网吧,玩游戏 4.乱涂乱画,不爱护公物 5.走路看书,闯红灯 6.娇气,依赖性强 7.乱扔垃圾,乱吐痰 8.贪玩,不认真完成作业 9.不尊老爱幼,不尊敬师长 10.搞恶作剧

11.吃“三无”小食品 1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立法之源

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1.你刚学会刷牙时,每天用不用爸爸、妈妈提醒你刷牙呢? 2.你从几岁开始刷牙?今年你几岁?你已经刷了几年牙了? 3.现在你是每天还需要爸爸、妈妈提醒你刷牙吗?

现在为什么不用提醒了?因为已经形成习惯了,习惯是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经常会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相同或不同的习惯,有的好有的不好。

一些同学认为,习惯好坏是小事一桩,没什么了不起,更与法律沾不上边。这话不对,好习惯可以形成好学上进的好品质,会使人健康成长。而不良习惯,比如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无视法律法规等,如果不下决心克服,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的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要知道,很多人违法犯罪,就是从不良习惯开始的,不良习惯与违法犯罪离得很近,况且有些不良习惯本身也是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由此可见,习惯的好坏绝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同学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的习惯,以养成好习惯、杜绝坏习惯。

3、守法在线

多为他人着想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某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东正在家里看书,堂哥陈向从外面买了些香蕉回家。陈向自己先吃了一只香蕉,又随手点燃一支烟吸起来,还问陈东道:“喂,陈东,要吃香蕉吗?”在里面房间看连环画的陈东,听说吃香蕉,便跑了出来。这时又来了一个陈东的小伙伴赵枫,三个人便边吃香蕉便闲谈。陈向和陈东有乱扔废物的坏习惯,他们住在沿街三层楼上,几次因为扔废物砸到过路人,被人责骂,但他们不接受教训。首先是陈向,把烟头随手往窗外一扔。不一会儿,楼下传来一个妇女的喊声:“楼上是谁扔东西?”接着陈东把香蕉皮又随手往窗外一扔。过了一会儿,传来一个小孩的哭声:“妈呀,痛呀,摔得痛死我了·······”

“喂,楼上是谁?”

陈东和陈向知道出事,却装作不知道,故意打开录音机听歌曲。下面又传来几声叫喊,他们还是不理不睬。不久,响起了猛烈的敲门声。门开了,门外站着赵枫的妈妈和妹妹。

“你们在干什么?”赵枫的妈妈气恼的责问。

赵枫开始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站起来说:“什么也没干!”“什么也没干?”赵枫的妈妈把衬衫的袖子一举,说:“谁丢的香烟头,把我衣服烧了个洞。”又指着赵枫妹妹的头说,“看看,踩在扔下来的香蕉皮上,把你妹妹的头也摔破了!”“嗯,这„„这„„”陈东心里明白,一下子结结巴说不出话来。陈东和陈向的行为属于违反社会公德和损害公共利益,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切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陈东哥两儿做事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别人,既是一个坏习惯,也违反法律。扔个烟头、香蕉皮尚造成这样的后果,如果扔下去的是块玻璃,是个瓶子呢?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

学陈东哥两儿,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多为他人着想。

4、学与用

王阿姨拿来一盒礼品到小丽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王阿姨谈话。小丽打开礼品盒,发现里面有她爱吃的火腿,就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嚷着叫爸爸陪她到公园玩儿。

故事中小丽有哪些坏习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第十三课

户外活动安全隐患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预防和处理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2、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处理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活动难点: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到户外郊游、野营、游戏、锻炼,接触的空间更加广阔,进而出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的危险因素也增加了。户外活动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呢?

二、新课

1.郊游、野营要服从老师的指挥,活动中不要随便单独行动,以免掉队,发生意外事故。2.登山时应有老师会家长带领,不要随便攀登悬崖峭壁。不要在危险的山崖边照相。要穿运动鞋或防滑鞋。

3.要去正规、安全的游泳场所游泳,不要到不知水情的河流、湖泊中游泳。不会游泳的不要下水,不要在水边嬉戏。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饱食、饥饿、剧烈运动后不要游泳。4.要在正规、安全的滑冰场滑冰,滑冰时要戴好帽子、手套,注意保暖。不要在冰场上嬉戏打闹。

5.去游乐场所要有家长或老师带领,要去经国家检测合格、安全、正规的游乐场,要听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安全守则,不打闹,不做危险动作。

6.做游戏时,要远离公路、铁路、建筑工地、工厂生产区、枯井、地窖、防空设施,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靠近水井、粪坑、沼气池等,不做危险的游戏,如攀爬塔、电线杆、屋顶、高墙,不用木棍打斗,不互投砖石,不滑楼梯扶手,不燃树枝、废纸等。

7.不要在公路或铁路两侧、临时安装电灯、电闸的农村场院、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8.夏日外出活动要多喝水,戴上遮阳帽,随身带一些防暑药品,以防中暑。

9.手脚冻僵了,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让手脚缓和过来,千万不要在炉火上烤火灾热水中浸泡。

10.不慎掉进冰窟窿,不要哦惊慌,要大声呼救,不要乱扑乱打,年龄小的同学要呼喊大人相助。

11.被蛇咬伤,要立即用皮带、布袋、手帕、绳子等在伤口上方3—5厘米的地方绑扎,用清水冲洗伤口,服蛇药,紧急时可用嘴吸出毒液或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12.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要立即在伤口上方用手帕、绳子等扎紧,用清水或肥皂水、蒸馏水冲洗伤口,迅速到医院诊治,咋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13.发生骨折时,不要乱动,更不能对受伤部位拉拽、按摩,可用木板、木棍等物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并立刻拨打120电话求救。

14.被蜜蜂、黄蜂等蜇伤后,先拔去毒刺,用清水或肥皂水、盐水清洗伤口,可将大蒜、生姜、韭菜捣成泥状涂在患处,或立刻去医院诊治。

15.不要上树掏鸟,不要下河洗澡,不要爬到墙头或屋顶上轰鸽子,以防摔伤。同伴溺水,要迅速呼救,不要盲目下水救人。

16.在公园游玩时,不要攀登假山,划船时不要在船上打闹。不慎落水要大声呼救。17.不要独自去游乐场玩。坐过山车、碰碰车等要有大人陪伴。

上一篇:怎样做到办理主人翁精神下一篇:家乡的端午节-小学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