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2024-07-18

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共8篇)

篇1: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淮河路社区开展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培训总结

我中心于2015年5月26日在负一楼片医工作室开展了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教育的培训,参加本次培训的有我社区管理的精神病人家属及全体片医工作人员。

我市二七区疾控中心根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要求,为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我中心举办了这次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培训班,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帮助家属了解精神疾病及成因、药物治疗、康复途径、日常相处技巧及心理调适方式。通过家庭的力量,搭建自助互助平台,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生活品质;强化家属的监护职责,落实管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这次活动疾控中心邀请了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黄建萍专家和刘华伟专家来我中心讲课,专家们通过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讲解了精神康复中常见问题、家属如何更好与患者进行沟通、常见的精神症状识别和副反应处理以及患者行为问题发生处理情况等心理卫生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精神患者家属对精神症状的识别能力,增加了精神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的监管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康复,更好地服务患者,促进他们的康复。

通过专家们生动详细的讲解,使到会的家属们加强对精神疾病治疗及家庭护理等方面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家属们纷纷表示感觉受益匪浅,是一次及时且有用的学习。

篇2: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并为本科室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实践性指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1例精神科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行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能为精神科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家属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减少精神科医疗纠纷。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精神科;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c)-0121-03

Effect of refined management applied to the psychiatric ward on family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YUAN Jie LIU Min-yun ZHENG Li-song CHEN Rui-lia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Third Veteran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Boluo 51615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ne management applied to the psychiatric ward on family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and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linical nursing.Methods 3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4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psychiatric nursing mode was provided to control group,while fine management nursing was provided to research group.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families was recorded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family satisfaction of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fine management nursing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but also improve the family satisfaction,reduce the medical dispute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Department of psychiatry;Family satisfaction;Nursing quality

精神科疾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行为及心理活动紊乱[1]。精神科患者情绪、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精神科护理的难度[2]。因此把控好精神科护理的各个环节,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成为精神科护理的关键[3]。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强调社会分工精细化与服务质量精细化,进一步深化传统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4]。笔者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5],故设计本研究,旨在研究精细化管理与常规管理应用于精神科的效果差异。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1例精神科患者,设为研究组。所有患者住院当天均经精神科常见量表测评,再辅助多种常规检查,确诊为相应精神科病种,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精神病学》教材中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均接受精神科相应病种常规治疗;家属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家属知晓本研究全部内容并签署同意书。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种及家属文化层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模式,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及对症护理等内容,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以“精、细、严、准”为原则的精细化管理该模式强调医护、护护间协调合作,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素质;而量化管理本着公平、公正、标准的原则,有利于明确护理目标,规范护理行为。精细化管理的量化考核可科学评价护士的专业素养及沟通能力,让护士重新审视自身护理水平,激发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有所侧重,转劣势为优势。“精、细、严、准”是精细化管理的四大特点,不完全等于广义上的精细化管理。这四大特点应用于精神科精细化管理有其特定的意义,“精”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与完美,实行科学管理,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优质、完善、细致的护理服务;“细”即细化护理服务内容、管理层次及执行操作规范;“严”即把关护理流程,严格控制护理服务错误与误差,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标准及医院制度;“准”即准确无纰漏,护士行医嘱用药,注意药剂用量。

篇3: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的1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 且自愿参与本调查者。其中首次住院组84例, 多次住院100例。首次住院被调查者父亲40人, 母亲34人。其他亲属10人, 年龄 (50.6±12.7) 岁。与患者一同居住的60人, 不同住的24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5人, 高中及以上的29人, 职业:干部20人, 工人20人, 农民44人, 家庭收入情况〉≥2000元/月的33人, ≤2000元的51人。家庭类型:单亲家庭的有5人, 核心家庭的有76人, 重组家庭的有4人;多次住院组100例中被调查的父亲52人, 母亲32人, 其他亲属16人。年龄 (53, 4±11.6) 岁, 与患者同住者65人, 不同住者35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59人, 高中以上者41人, 职业:干部18人, 工人29人, 农民53人, 家庭收入情况>2000元/月45人, ≤2000元/月55人。家庭类型:单亲家庭的10人。核心家庭的有95人, 重组家庭的有5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 (2) 自行设计的家属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性别, 与患者的关系, 家庭类型 (单亲, 核心)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以及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

1.2.2 调查方法

由精神科资深的4名主管护师负责。首先由工作人员向家属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 意义, 被调查者应当场独立完成问卷。文化程度低的由工作人员协助完成。共发放问卷184份, 回收184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中以父母的焦虑, 抑郁程度高, 核心家庭中的焦虑情绪高达80%, 重组家庭最轻, 仅为1%。

首次住院者比多次住院者更易产生情绪障碍,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显示:两组患者父母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我国正常人群SDS评分及SAS评分[1]。而首次住院患者父母更易产生情绪障碍。因此医护人员对于首次住院的患者父母及时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多讲解有关精神卫生发面的知识, 并指导家属具体的解决问题, 给予必要的照顾。尊重家属, 对其言行表示理解认同。其实作为精神患者的父母可能比患者更痛苦, 因为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可能体会不到这种痛苦, 而父母的体会是尤为深刻而痛苦的。

3.2 两组住院患者父母应对方式的比较分析

首次住院组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多次住院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 说明首次住院患者的父母对疾病的关注程度高, 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笔者的调查与沟通可以看出:其大多采取的是“满怀希望的期待康复, 向医护人员积极寻求帮助, 以及有关的信息支持, 以及怎样巩固疗效预防复发”。而多次住院的患者父母大多采取顺其自然, 没有办法,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治就治;接受现实, 自我安慰;有的会认命。当发现子女有精神障碍而首次住院时, 父母大多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想办法, 希望尽一切可能治愈疾病。而当再次或多次住院后, 父母对精神疾病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由于症状的多样化, 尤其在各种幻觉妄想的支配下, 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激行为, 有的打人损物, 有的孤僻懒散, 有的紧张失眠, 还有的会出现自杀自伤行为。面对反复住院而不能完全康复的孩子, 有的父母会出现消极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家属讲解更多的精神科专业知识, 帮助其了解有关此病的进展, 并告知家属如果好好治疗, 按时服药, 在缓解期是能够一样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的。多做健康宣教, 适当的时候可以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 给患者及家属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动力, 营造一个乐观的氛围。

3.3 两组住院患者家属发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调查与交流中笔者发现, 核心家庭中父母年龄偏大, 患者年龄偏小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易出现情绪障碍, 以焦虑为主。原因可能是父母认为自己年事已高, 体力和精力有限, 既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患者。而精神疾病大多病程长, 又反复发作, 因而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使家属的焦虑加重。更让其头痛的是, 孩子年龄偏小, 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 今后的人生之路还很长, 以后是否能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 能否正常的结婚生子, 该病是否会遗传, 由于本病的痊愈的机率非常小, 怎样预防复发以及怎样降低复发率, 也是父母们急于要知道和掌握的。

综上所述, 父母是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其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调整, 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信心, 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其的认知能力。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以便更好的了解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使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 并配合治疗护理, 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 以早日康复, 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5-42.

篇4: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关键词】精神分裂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15-02

引言:精神分裂症,病因不明,常涉及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世界的不协调。精神病一般容易复发,病情可能加重或恶化。患者一般神智清楚,但在面对剧烈刺激与压力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认知障碍。有的患者在经治愈后可能会出现好转,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也可能彻底治愈,但是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衰退或精神残疾[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更是备受煎熬,他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关爱精神分裂患者,关爱他们的家人,让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有爱的社会,有“人情味”的社会。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调查377例家属患者,其中有效问卷为356份,356例患者家属中,男性173人,女性183人。年龄为19~80岁。203例为患者的一级家属,156例为婚姻关系。门诊患者167例,住院患者199例。

1.2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4年12月精神科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属

1.3方法

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成员、与患者关系等,每月组织一次主要照料者心理健康的系统讲座以及如何预防患者复发等医学知识。

二结果

2.1 356例患者家属精神卫生水平

2.2 356例患者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

2.3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表现

2.3.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涉及知觉、情感、思维、行为、意志等方面,每个患者情况差异很大,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状况也不尽相同。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较为冷淡,容易抑郁、焦虑甚至愤怒。精神分裂欢者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社交活动较少,更愿意过着一个人的生活,他们很孤独,很偏执,同时这类患者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如记忆力衰退,失眠,认知功能发生障碍等。

2.3.2前驱期症状

前驱期是指没有出现太明显的精神行为异常到精神分裂症异常以致出现严重的精神分裂的一段时期。在精神分裂初期,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这是精神分裂患者典型的症状表现。睡眠障碍是指睡不稳、已惊醒等。在初期还有可能出现患者性格的改变,可能变得孤僻,不合群,敏感多疑。患者可能不想见人,发呆,对人冷漠,兴趣变淡,情绪多变,无故发脾气等前期症状[2]。

2.4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程度

356名调查者中85.6%的人表示不会与精神分裂患者结婚,因为他们认为精神病患者会给他们带来不幸,不幸的婚姻,不幸的未来。大家都认为精神病患者是凶残的,认为和他们结婚可能影响到后代,而且作为他们人生中的一员,有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很羞耻,觉得与这样一个人结婚便在朋友、亲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别人也会歧视他,这样的话婚姻成了遮遮掩掩的大黑幕,反而让患者受到更多的压力与不良刺激,反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都能感受到这种歧视,给他们带来更加严重的精神创伤。

三讨论

经研究显示精神分裂患者家属对健康卫生知识水平的了解程度不同,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1知识缺乏多数家属受教育水平低,不了解精神分裂患者患病的初期症状,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2社会偏见精神分裂患者无论在上学,就业,社交,婚姻等方面都会受到来自社会一定程度的歧视,所以当人们发现有这样的病例时,大多数选择遮掩着,抱着消极过日子的态度,而不是积极就医的态度,更不用说主动去寻求有关精神卫生知识的书了,这样反而让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了。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水平的了解程度和社会对精神患者的关爱程度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患者家属掌握越多的精神卫生知识就对患者多了一份预防,少了一次复方,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越多,也能使他们身心愉悦从而调节病情。因此加强人们的精神卫生知识、完备精神卫生体系、人人都多一份爱心,是我们对精神分裂患者能做到的,望他们的明天在我们的呵护下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元林,王进义,林泽涯,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延迟就诊情况调查[J].中国医疗前沿,2010,4(23):52-53.

[2]潘文燕,杜宝国; 楊建明,等.23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途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1,6(10):41-42.

篇5:致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一封信

——致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一封信

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朋友们: 您们好!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预祝您们新年好!春秋季是精神障碍患者高发时节,为了您们能很好地控制疾病,我们真诚地告诉你们以下知识,请务必学习、领会并运用:

一、正确认识精神障碍疾病。精神障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不是装出来的,就如同原发性高血压一样,通过自我调节是治不了的,所以我们全社会都必须关爱和帮助他们,故国家将持续开展蓝丝带活动。

二、精神障碍只要科学规范治疗,是可以像高血压一样通过科学治疗而得到很好地控制的。同样可以工作、结婚、生子等,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是一名抑郁的精神障碍患者,一直坚持规范治疗,生活得很精彩吧!

三、作为患者,树立信心,务必坚持服药。无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能擅自停药或减药,必要时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同时,应做到饮食和起居规律,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不能酗酒。如果病情较为稳定,最好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或者社交活动。

四、作为家属,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必须认识因监护不力而承担的《精神卫生法》及《侵权责任法》的法律责任。一是督促按时、按量服药。二是监视呵护,避免精神病人独居生活,给病人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诱因。了解复发的表现和特征,如睡眠不好心烦、易发脾气、疲倦、情绪低落、兴奋紧张、食欲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逃避他人、不注意仪表、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习惯的异常改变,应及时复诊。三是情况紧急时拔打求助电话——派出所()卫生院()综治部门()

您们的幸福是的我们共同追求,让我们提振信心,携手共建美好新生活!

老河口市卫生计生委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院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对公众的宣传

篇6: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一、何为精神疾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特点和症状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在精神科门诊及主要患者中占2/3。

1.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1)起病缓慢,早期不易被察觉。(早发现,早治疗。)

(2)慢性过程,病程至少超过三个月,部分患者可达数十年。(家属坚持治疗,配合医务人员。)

(3)反复发作,患者在配合医生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水平,在一定的条件的影响下病情可能复发。(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2.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1)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2)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等。

(3)行为紊乱:动作和行为无明显的动机和目的,杂乱无章,不可理解。(4)睡眠障碍

3.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1)只想自己待在屋子里,不愿与人相处(2)多疑,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3)毫无理由的悲伤、压抑、痛苦等(4)感兴趣的事越来越少(5)不愿上学或上班

(6)会产生奇怪的念头,如自己能看出别人的想法等(7)睡眠障碍(8)焦虑、害怕、独处、急躁等

(二)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时常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躁狂发作时会觉得可以支配整个世界,可以成功。抑郁时又觉得身陷绝境,再也无法摆脱。患者在兴高采烈和悲观沮丧的状态之间来回摇摆,而处于这两种情绪的间歇期会比较稳定。1.躁狂状态

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评价很高,思维奔逸,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受自己控制的聪明,能干大事。典型的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

2.抑郁状态

抑郁时患者感觉自己无用,没有理由的罪恶感,注意力及思考问题能力丧失,难做决定,焦虑,反复想到死或自杀。典型的三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三)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

癔症的临床表现:

1.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情感爆发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2.抑郁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3.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等。

(四)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临床表现(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悦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语速明显减退,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临床表现行为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4)认知功能受损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长,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等。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

三、如何应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常见问题

(一)在家庭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监督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服药到胃,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或减少药量。如果想调整药量,最好带病人找医生复查,征得医生同意。

3.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中毒反应,有些抗精神类药物容易引起便秘、血压降低、头昏、嗜睡、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如出现有轻微药物副作用,稍减剂量即可。如反应较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服药期间家属应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4.关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要有规律,恰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严格的要求病人,能做的事情让患者自己做。

(二)家庭中应避免哪些误区

1.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可能出现服用大量药品自杀的想法,所以,所有抗精神类药物都应由家属保管。

2.不让精神患者从事任何的劳动。

这样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其社会功能明显下降,患者整日无所事事,胡思乱想,可能使病情复发。家属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自力更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3.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开外界环境

这样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家属衰退。家属应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4.过于溺爱或放任不管。

过于溺爱会使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衰退等。厌恶、嫌弃患者,会使其产生攻击、破坏等行为,导致病情复发。解决办法是培养患者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

5.病好了还需吃药吗?

在临床治愈1-2年内,精神症状还有可能复发。所以一般情况下,精神病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服药2-3年。如果病程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的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

6.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能抽烟?

篇7: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摘 要: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病程多迁延、易复发,其特有的病程特征,给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精神病患治疗与康复的重要保障。因此,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那么,社工如何介入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地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沈涛、周荣山和孙燕的《精神分裂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一文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工具对48例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将SCL-90测定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并与EPQ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往往表现为易焦虑、抑郁、恐怖和各种躯体化的不适感等,易表现过于强烈的身心反应及表面快乐内心悲哀的矛盾心理,且不善于表达和缓解自己的负性情绪。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患者本身的长期监护与预后情况,更是连接医患之间对精神分裂症诊疗及防治的一个重要桥梁。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训练等,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联络,及时地发现和疏导心理问题,是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李红丽、吴江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CL-90在躯体化、人及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这6个因子均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研究得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必须对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减轻家属的心理负荷。

王义芳、兰淑芳和韦章丽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一文中,运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积极应对因子分低于常模,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常模;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因子分中躯体不适、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分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康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其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情绪,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技巧和应对措施,有利于改善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对患者的帮助和照顾,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现有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

2.1 护理干预

王云仙,田红琴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度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一文中,总结了4点护理对策,分别是:第一,掌握有关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知识。正确评估患者家属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程度,运用相关知识可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掌握对社会支持进行评价手段,考虑其类型、来源、数量和利用度,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协同患者家属控制社会支持量。第二,建立与家属之间有效的支持关系。护士要积极主动的为家属提供患者病情及精神病的有关信息,充足的信息支持可以帮助家属减少无效应对;同时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家属心理动态,注意其心理感受及反应,利用各种沟通技巧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与家属建立信任、友善、更有效的支持关系。第三,加强患者家属间的交流与沟通。同一应激状态下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患者家属处在同一应激状态下,不同的应对方式通过相互交流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第四,调动有效的社会支持来源。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传统的观念和偏见,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常常受到严重的歧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地位被降低。因此,我们要依靠各种组织、团体的帮助,给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帮助及支持。鼓励精神病患者家属在面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时,积极地争取、勇敢地接纳,以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家属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获得较全面的照顾和支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缓解内心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

2.2 心理干预

邱海燕,陆小平,王金莲等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效果研究》总结出五点干预措施:第一,向新入院患者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重点讲解病区各项活动安排,如病区每天组织康复期患者做广播体操、定期组织患者郊游等,让患者及家属感到住院生活丰富而有意义。第二,向家属介绍我院的专科医疗水平及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使家属了解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都是可以信赖的。第三,责任护士每周组织家属进行一次集体心理干预,讲解精神科护理知识,同患者及家属一起分析患者发病过程中各种症状表现,引导其对自身精神症状的认知及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向家属提供危机干预的知识及应对措施,纠正家属在于患者交流过程中对患者的责怪或过多的情感介入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第四,医院每月由主任医师为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并发放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手册。第五,组织康复期患者家属对新入院患者家属进行现身说法,互诉自己的情感历程,使其在康复期患者身上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因此,面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家属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这有利于减少家属的负性心理,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家属及社会的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健康教育

吴士玲的《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一文中,制定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护士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分两阶段进行:即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均由健康教育护士负责。第一,住院期间,对患者家属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科普讲座,课后耐心地倾听并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主要内容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家庭精神卫生;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护理、生活技能培训;预防复发的措施,如何处理应急事件等。第二,出院后对患者家属进行个别健康教育,每月定期复诊1次,复诊时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为:强化院内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家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和作息时间、达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正确处理生活应激事件;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总之,加强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和对患者态度的改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治疗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加强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模式探索

张大文,谈国林,周琪等的《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中,探索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的介入方法是:第一,成立患者家属俱乐部,由社工介入以专业价值理论和技巧协助恢复和发挥自身潜能,给患者希望、信心和决心,教给患者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来矫治患者不良的行为及心理以达到求助者自助并在自助中发展的境界。第二,成立社会帮扶体系,由社工介入,联合残联、社区、乡村成立社会帮扶体系,适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访视,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每月1次)。第三,根据个体情况选用个别心理治疗,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提高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程度(每月1次)。介入的结果是,通过社工的广泛介入干预,提高了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缓解了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得出的结论是社工的介入和社工理念的引入为精神分裂症系统治疗提供了新的力量和方法,对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李丽红,王凯,朱华等的《社会支持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一文中,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在社区康复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福田区社会支持模式对改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社会支持模式包括: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家属的疑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家属和患者进行有关精神疾病常识的健康教育,使家属学会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不良的应对方式,放弃了对患者过多的忧虑和过高的期望,能以较平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第三,促进社区医生对患者定期的访视,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不仅可以为家属提供相关的应对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调动家属参与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使家属了解家庭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改善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增进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得出的重要结论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社区康复的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社会支持模式,使家属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社区是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开展社会支持最重要的阵地,在社区开展以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对患者进行访视为主的社会支持模式,有利于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研究评述

从上述国内学者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现有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这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索,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这些心理问题,目前国内学者相关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医护人员的干预,主要从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介入。而国内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少之又少,可见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主人活动,它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和多方协同。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是否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认知行为模式、心理治疗模式和社会支持模式,在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解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尴尬处境,缓解其面临的经济、心理和社会上的压力,促进病患家属积极参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同时增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关于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克服不利因素的能力,挖掘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实现社会工作“增能”的理念。关于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国内文献还少之又少,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篇8: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护理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支持,社会支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 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 给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和痛苦, 而病人病情的康复程度又与家庭支持系统密切相关, 故根据病人家属的不同心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 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Phillips等对中国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进行调查, 采用Camberwell家庭问卷 (CFI-CV) 评定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在1 491人中有899人 (60.3%) 存在中度至重度的耻辱感[1]。家属常常感到耻辱, 担心家丑外扬, 他们往往认为精神病是“吓出来的”“中了邪”, 是鬼神附体[2], 因而对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常常持怀疑态度。因此, 对疾病和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帮助家属正视现实非常重要。李菲菲等[3]在实施家庭干预中, 通过精神疾病知识介绍帮助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正视精神病, 有效地缓解家属的羞耻感;王西林等[4]建议, 定期召开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座谈会, 听取他们的心声, 鼓励他们介绍照顾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经验和体会, 以利于精神上互相支持, 减少羞耻感。

2 改善生活, 创造舒适的环境

尽量避免外界不良环境, 远离喧嚣与污染, 多去环境优美的地方, 在家中布置天竺葵、桂花等舒心解郁、消除疲劳之品[5]。女性家属可选用振奋精神、舒缓压力的香水 (娇兰、伊丽莎白、卡文卡莱) [6]。徐学帮[7]建议, 可以通过音乐疗法 (舒缓身心) 、有氧运动 (运动后肌肉收缩和激素释放使人处于放松状态, 如游泳、慢跑) 、色彩疗法 (新鲜的花卉) 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营养均衡, 少食咖啡、浓茶, 平时多食绿色蔬菜, 多喝水, 摄入富含糖类 (多食香蕉) 、富含维生素B (所含烟酸能减轻焦虑、疲倦、失眠) 、维生素C、矿物质的食物, 以减轻烦躁、焦虑情绪;睡眠不良者可睡前饮热牛奶或燕麦加蜂蜜或静坐、热水泡脚, 以消除疲劳, 促进睡眠。

3 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亲属间的高情绪表露 (过度情绪反应) 都会促进疾病的复发[8]。张立新等[9]通过对家属进行情感表达的护理教育, 增强了病人家属对病人异常行为及整个家庭紧张气氛的应变能力, 调整了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提高了家庭职能。牧之等[10]建议, 为防止焦虑等不良情绪传染, 家属尤其是照顾者可以和家人一起分析、讨论得到宽慰和劝解, 从而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化解不良情绪。汪珍珍[11]认为, 家人要随时关心家庭成员的身心发展, 尊重其个性, 给予帮助和引导, 无论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交谈, 通过言语及动作, 让家人知道你的关爱, 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时要寻找一个共同认可的方式, 互谅互让, 创造一个和睦、健康的家庭氛围, 减少生活应激事件的发生。

4 调整情绪

王玉学[12]建议, 可以通过环境调节 (看喜剧) 、自我鼓励 (用已知的治愈的精神分裂症例子鼓励自己) 、适度发泄和转移不良情绪。牧之等[10]认为, 可以通过大笑、大哭、大吼、跳舞等发泄的方式以及冥想 (集中在想象物而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打盹、按摩 (同一方向旋转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 、深呼吸、洗浴减压等。情绪转移要及时, 不要沉溺不良情绪中太久, 要立即行动起来。

5 寻求社会支持

遭遇严重的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困扰, 而自己无法解决时应向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已有研究表明[13],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所获得社会支持越多, 心理障碍就越少, 应对压力事件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牧之等[10]认为, 可以通过寻求情绪支持、信息支持 (交流意见, 听取建议忠告) 、实际帮助 (共同来分担照顾工作和资源) 来缓解心理困扰。

6 心理干预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开始注意到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问题。吕春梅等[14]认为, 对家属进行适当心理支持与干预, 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家属的心理压力。王美玲等[15]通过研究证明, 心理干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心理健康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郑勤等[16]认为, 定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环境和复发率。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且有助于病人的康复[17]。

上一篇:戊戌变法教学实录下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站文明服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