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2024-05-27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精选9篇)

篇1: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员(代表)大会制度

一、为了保护合作社社员的合法权益,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永寿县瑞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社员(代表)大会由全体社员(代表)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

三、社员大会职责:

(一)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三)审议批准业务报告;

(四)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五)审议批准本社理事会、监事会的业务报告;

(六)决定本社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

(七)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

(八)决定聘任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资格、任期;

(九)听取理事长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十)决定本社其他重大事项。

四、社员代表从全体社员中选举产生,组成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履行社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社员代表任期2年,可以连选连任。)。

五、社员(代表)大会由理事会(理事长)负责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六、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社员(代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

七、社员(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本社社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社员表决权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八、遇下列情况,可以临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

1、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社员提议;

2、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

3、理事会提议;

4、社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

九、社员(代表)大会对有关议案进行表决时,实行“一人一票”制。社员(代表)因故不能参加时,可书面委托社员代理,一个社员最多只能代理两个社员。

十、社员(代表)大会所议事项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社员、理事、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篇2: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社员管理制度

一、入社管理

1、入社条件和程序。凡是从事与本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符合理事会规定的入社条件,志愿加入本社,承认并遵守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即可书面向本社提出申请,填写《入社申请书》,经本社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在社员花名册上登记,颁发社员证,即成为本社社员。

2、社员比例规定。本社社员中,农民必须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五。

二、社员义务

1、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2、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3、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4、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社员共有财产;

5、不从事损害本社社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6、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社员所拥有的债权,抵消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消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社员的债务;

7、承担本社的亏损;

8、社员共同议决的其他义务。

三、社员联系

根据全社社员居住分布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实行每个理事、监事(或者社员代表)分工联系社员制度,进行社情员意上传下达,开展生产经营指导服务,确保信息畅通,运作有序。

四、学习培训制度

1、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学习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合作社相关的生产技术等。

2、学习培训时间。每年全体社员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六次。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管理人员、社员代表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有重要、紧急的学习内容随时安排集体学习。

3、学习培训方式。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自我组织培训与接受其它组织培训相结合,专题学习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学习培训要求。学习培训要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考勤、有笔记、有测试、有奖惩。

五、社员退社、死亡、除名管理

1、社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三个月(团体社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六个月前)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填写《社退社申请书》,方可办理退社手续。退社社员的社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在本会计决算后一个月内,办理退社财务结算。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社规定退还记载在该社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并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2、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1)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2)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3)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第(2)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给予相应赔偿。

3、社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一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填写《入社申请书》,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退社处理。

篇3: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形成机制

1. 社员之间的信任形成

中国的农民进行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的人际关系。[2]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 人际关系仍是社员间信任的主要来源。合作社社员间信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信任发展的初期阶段, 社员之间人际关系较弱, 信任的程度较低, 合作社需通过一定的组织制度来规范社员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 每个人都充当着一定的角色, 而每一角色都隐含着一些责任与义务。个人值不值得信任, 主要看个人是否诚实地按照每一角色所内含的义务与责任办事, 即以礼行事。在初期信任发展的基础上, 社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紧接着, 社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进入第二阶段, 即工具阶段。在这一阶段, 其他社员是否诚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影响着社员对其信任的形成, 双方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 有条件地付出, 但不会只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社员信任发展的最高阶段, 即感情阶段, 双方在互助的情感交流层面, 能真诚地和对方交往, 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成为信任的来源。

2. 社员对合作社管理者的信任形成

领导者是联结合作社所有社员的纽带, 因而社员对领导者的信任是合作社内部信任的核心。有学者将合作社的领导者分为“能人型”领导者和“干部型”领导者, 并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者而言, 其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同, 由此导致信任建构的方式也不同。[3]笔者认为, 无论是“能人型”领导者, 还是“干部型”领导者, 合作社社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社员之所以愿意加入合作社, 是因为他们相信加入合作社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从领导者方面来说, 领导者与其在以往生活经历中长期保持的情感联系、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或者某方面的资源优势是促使信任产生的“催化剂”, 社员相信能够从与合作社领导者交往中获得经济利益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由此可见, 社员与领导者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互惠预期, 即相信合作社能够给双方都带来利益。如果领导者凭借自己的能力, 使合作社运营良好, 绩效显著, 且利益分配得当, 社员在与领导者交往中感受到自己经济利益的增长以及利益分配公平, 则社员对领导者的信任会得到强化。可是如果合作社运营状况不好或者利益分配不公平, 即使与领导者有着情感联系的社员其信任程度也会减弱, 甚至退出合作。在长期的良性互动中, 社员与合作社领导者的信任得到加深, 情感联系也得到加强。有学者认为, 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有三个要素来支撑, 即信任的需要、信任的实施和信任的确认。[4]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在合作社内, 社员信任的需要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即增加收入, 这是社员加入合作社的前提。领导者与社员的情感联系、人格魅力以及资源优势等是社员对领导者信任实施的条件, 而合作社良好的绩效以及社员收入的增长则是信任的确认, 进而为信任的再次建立奠定了基础。

3. 社员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形成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 让社员形成对合作社组织长期而稳定的信任是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关键。社员对合作社信任的强弱与社员是否认同合作社有很大的关系。社员加入合作社的初期, 虽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经济利益, 因此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信任是有条件的。比如当市场价格较高时, 部分社员可能会选择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市场。如果合作社不能达到社员的预期目的, 社员便有可能会丧失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 甚至退出合作社。在此阶段, 社员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进行合作, 容易受到机会主义行为的干扰。为了合作社的有序运行, 合作社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社员的行为, 使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有制度的保障。社员通过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 与领导者进行沟通, 对合作社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而且社员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合作社组织优势所带来的收入增长, 这其实是社员验证自己对合作社的心理预期的过程, 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也因此得到强化。随着与合作社联系的日益密切, 社员切实感受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合作社社员的家庭收入普遍有了很大的增长, 而且合作社与社区相结合, 慢慢地与社员的日常生活也联系起来, 社员认同并接受合作社的组织文化, 将自身的发展与合作社的发展融为一体。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形成的影响因素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任及其机制的研究比较少, 不能形成体系来支持理论研究。本文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内部信任影响因素时, 参考了前人对于组织内部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并考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特定组织由于性质与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信任方面的独特性。信任的形成是一个交互的过程, 信任双方都对信任的形成产生影响。

1. 来自信任主体的影响因素

当我们从信任者方面来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影响因素时会发现, 这些因素比较细小而繁杂, 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学有着联系, 因而要逐一列举出来比较困难。本文考虑的是那些对信任的形成起比较大影响作用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有:个人经历、相对易损性和趋信度等。

(1) 个人经历。一个人的经历, 如他所接受的教育、合作经历以及其他对个人影响较大的事件等, 会对个人的信任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其中对个人的信任行为影响最直接的当属个人的合作经历。本文把个人以往的合作或者与合作有关的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合作对象的主观印象统称为合作经历, 合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在下一次合作中对于合作对象的态度。一般说来, 如果社员以往的合作越是成功与愉快, 那么他就越容易相信别人。

(2) 相对易损性。信任就好比是做决策, 当一个人做出信任的决策时, 不仅要考虑信任对象的品德、声誉以及自己与信任对象的关系等, 而且还要考虑相对易损性。相对易损性是指这样一个概念, 它是指信任主体做出信任的决策时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在信任主体所拥有的资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说来, 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越多, 那么相对易损性就越小, 个人越可能持一种开放、乐观的态度, 越愿意冒险相信别人。

(3) 趋信度。为了区分信任行为, 应从两方面来考察:第一, 是否愿意实施信任;第二, 信任的程度有多深。面对同一个人或物, 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信任行为, 有的人选择信任, 而有的人却选择不信任, 即使都选择信任, 信任的程度也有可能不一样。如果只单独考虑信任主体, 那么趋信度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趋信度是一种信任态度, 就是一个人相信别人的一种趋向。一个人的趋信度越高, 那么他就越容易相信别人。趋信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信任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 以及个人的经历与性格等。在农村, 由于农民的家庭状况、所受教育以及合作经验等不同, 其趋信度也不一样。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趋信度对信任行为的影响作用随着信任主客体关系的加深而变弱。

2. 来自信任客体的影响因素

(1) 来自其他社员的影响因素。社员之间的信任属于一般的人际信任的范畴, 但又有其独特性。本文参考人际信任的生成机制以及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社员的可信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能力因素、人品因素以及合作态度等。能力因素主要有相关专业技能、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等。人品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声誉, 一个忠诚、正直、善良、信守承诺的人容易赢得别人的信赖。此外, 合作态度对社员间信任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合作社社员如果拥有良好的合作态度, 这将有利于社员之间的沟通, 那么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更容易在社员之间分享和传播, 这能够加强社员之间的信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员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 如果其他社员合作态度良好的话, 合作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大大减少。

(2) 来自领导者的影响因素。领导者是维系组织与社员的“桥梁”, 是组织信任构建的主体。在与员工的信任关系构建中, 领导者占主导地位, 负有主要责任。影响社员对领导者信任的因素主要包括: (1) 领导者能力。能力因素主要指相关专业知识、在某一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人际脉络等。领导者的能力在社员对领导者信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领导者的品德。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既具有很强的能力, 还得拥有良好的品德。领导者恪守承诺, 办事果断, 大公无私, 把社员的利益放在首位, 社员才会真心拥护。 (3) 领导者对社员的态度。只有领导者对社员友善, 不时给予社员帮助和支持, 与社员关系亲密, 才能获得社员的友情和信赖。

(3) 来自合作社组织的影响因素。在合作社组织方面对社员信任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作用的有合作社规范、文化与绩效等。合作社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具体;第二,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公平。这些规章制度包括产品通过合作社的销售份额、盈余返还机制、惩罚条款等, 规定了社员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社员是否感觉公平对信任会产生重要影响。此外, 诚信、友爱、开放的合作社组织文化和良好的经营绩效会提高社员对于合作社的信任。

3. 来自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

(1) 沟通机制。沟通机制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式以及沟通的频率。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信息在合作社内的传播, 加深合作社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 是合作社内部信任产生及提高的必要条件。

(2) 相互关系。合作社内部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合作社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成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的紧密度。中国农村的信任结构仍是以关系信任为主, 人际关系能够影响社员的趋信度以及合作社成员之间的沟通, 人际关系越好, 趋信度的影响作用越小, 成员之间的沟通质量越高, 沟通的次数越多。此外, 如果合作社的发展显著提高了社员的经济收入, 发挥了社员的主人翁精神, 融入了社员的日常生活, 那么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就越高。

(3) 相似性。相似性是指合作社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社员价值观与合作社组织文化的相融程度。一般说来, 成员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社员与合作社组织文化的相融程度越高, 合作社内部的信任度会越高。

三、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对策措施

1. 加大对合作社的宣传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赖合作经济思想的传播以及农民合作意识的觉醒。有学者指出, 由于受合作组织变异历史的影响, 我国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恐合”意识, 不相信合作带来效益的机制。[5]因此, 对合作社的宣传旨在激发农民的合作意识。向农民讲解家庭承包责任体制中单个农民无法进行技术创新、市场谈判能力薄弱等方面的缺点, 让农民明白合作的目的在于解决单个农民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划算的问题, 农民的产权不会受到合作的影响, 让农民走出合作的误区。农民对合作社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能够提高农民的趋信度, 农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行合作。

2. 选举优秀的合作社领导者

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 领导者承担着传播合作经济思想、指导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创新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等职能, 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对合作社的绩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领导者就像合作社的“桥梁”, 把社员与合作社组织连结起来。社员对于领导者的信任在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如果一个合作社拥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这能够提高合作社的内部凝聚力, 增强社员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 并将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领导者不仅要懂得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 而且要能够了解农民的需求, 知道怎样和农民相处, 因此合作社的领导者最好来自农村。

3. 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制度

合作社应建立以理事会、社员大会、监事会为主的现代治理体系, 规范股金设置, 规范民主管理, 规范盈余分配, 从形式上建立规范的合作社, 改善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的信任关系。合作社的财务要向社员公开, 让社员能够清楚合作社的资金使用情况, 减少不合理资金使用行为的发生。让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发挥社员的主人翁精神。建立一套稳定、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 并且严格认真地实施绩效考评, 提高社员的组织公平感。

4. 加强合作社内部沟通

沟通是合作社内部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良好的沟通是信任产生的基础。沟通能够增进社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使合作社内部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而人际关系的改善又能够促进社员之间的沟通, 在沟通与人际关系相互促进的循环中, 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便会得到提高。同时, 沟通能够使社员更加了解合作社的规章制度, 合作社的各项政策在社员之间执行起来也变得更加容易。加强合作社的内部沟通, 关键是要发挥合作社领导人的引领作用, 逐渐形成公正、开放、诚信的组织文化。

摘要:信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本文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角度出发,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问题, 分析了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形成机制, 并分别从信任方、被信任方等角度探讨了影响合作社内部信任形成的因素, 最后从社员的角度提出了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社员,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 2008, (11) .

[2]赵泉民, 李怡.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合作经济——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8) .

[3]杨灿君.合作社中的信任建构及其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4]高玉林.信任建立与信任结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2) .

篇4: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关键词:农民生产专业合作社;社员;履约;影响;因素;关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1.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415-04

收稿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3BJY106)。

作者简介:温斐斐(1988—),女,辽宁丹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与管理研究。E-mail:578062361@qq.com。

通信作者:王礼力,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与管理、投资经济研究。E-mail:wllxbnl@163.com。2007年我国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日渐成为连接单个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载体[1]。然而,目前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关系并不稳定,很多农民社员与合作社的关系更像是市场买卖关系,双方按照契约农业的思路进行操作,一旦其他市场主体的收购价格高于合作社提供的价格时,很多社员还是会毁约,将产品销售给其他市场个体[2],来源于“农户层面”的风险成为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根源[3]。尽管社员因此获得短期的利润,但是由此产生的契约风险使合作社的整体利益受损[4]。由于违约的法律诉求成本较高[5]和市场信誉机制的有限性[6],合作社大多选择“沉默”地接受这种利益受损的情况。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联合更多农户获取规模收益[7],农户违约频率增加不仅使农户增收和合作社发展受到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也会受到影响。

合作社社员作为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必然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等因素。黄胜忠等研究表明,成员个人特征是影响合作社成员承诺的主要因素[8]。吴超群等通过对四川省参加合作社农户的实证分析,认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关系的显著性因素;此外,合作社盈余返还机制对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稳定关系也有显著影响,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关键因素——价格波动则是非显著性因素,这是由于调研的局限性使然,并否定价格波动是影响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稳定关系的重要因素[9]。有的学者还认为,农民更愿意以比市场价更优惠的价格销售给合作社[10-11],由此可以推断社员对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程度也是影响社员是否违约的因素之一。此外,根据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农户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农户行为选择会产生影响。高启杰认为,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等综合性服务是农户行为改变中的动力因素[12]。李彬也认为,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农资服务和技术服务对降低农业契约风险有作用[13]。 郭晓鸣等指出,融合要素契约特性的商品契约能够使合作社的契约关系更加稳定[14]。有的学者在研究社员对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时,也将服务因素考虑在内[15-17],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将服务因素从生产环节的角度作进一步划分。

从已有理论研究来看,社员是否履行与合作社之间的契约是社员基于自身需求的一种行为选择,它必然受到社员本身的个体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的力度会改变社员的行为选择。然而,将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服务进行细化,并从实证角度分析不同服务对社员履行契约行为影响的文献并不多。

本研究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社员履行契约行为选择为视角,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的方法,量化社员履行契约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找出制约社员遵守契约的关键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模式的设计提供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2013年6—8月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开展实地调查。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选取关中地区11个区县中发展较好的50家果蔬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4家国家级示范社、14家省级示范社、20家市级示范社、12家县级示范社,每家合作社随机抽取5~6名合作社社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85.8%。

1.2模型解释与变量说明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契约选择的影响因素归结为4个方面,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2.3模型估计结果的解释

2.3.1社员受教育程度对社员履约行为影响显著在农户个体特征的2个变量中,社员年龄对社员是否违约没有显著影响。而在模型1、模型2中,社员受教育水平对社员履约行为的影响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而且从回归系数来看,社员受教育水平对社员履约行为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社员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倾向于违约。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的社员,收集信息能力和掌握技术能力较低,使他们缺乏争取利益的动机,阻碍他们行为改变[18],稳定的交易更符合他们的想法。

2.3.2社员接受到合作社提供的产中、产后服务对社员履约行为的影响较大在模型1、模型2的回归结果中,产前环节提供的集中培训服务和农资供给服务都不显著,说明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技术服务对社员是否违约的影响不大。根据2个模型估计结果,施肥标准指导和田间指导次数分别在10%、5%水平上显著,说明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的产中环节服务对社员选择违约有显著影响。而且,根据模型回归系数,产中环节服务对社员履约行为有正向影响,产中环节服务力度越大,社员越会选择遵守契约。从模型1、模型2回归结果来看,产后环节统一粘贴商标品牌服务和农产品运输服务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社员农产品品牌意识较高;合作社是否为社员提供运输服务对社员履约行为有显著影响,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实践中,很多社员由于运输成本较高并不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而是最终把农产品出售给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的收购商。在产后环节服务中,合作社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服务对社员履约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解释是陕西省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对果蔬类农产品检测服务,合作社是否提供农产品检测服务对社员的影响不大。

nlc202309032306

2.3.3合作社盈余返还对社员履约行为选择没有明显影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社员是否参与到合作社的盈余返还对社员是否选择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社没有显著影响,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小农户更重视眼前利益[19-20],农户更偏好直接获得收益提升,不太愿意等待一段时间再获得返利,尽管利润返还制度更加正规和稳定。

2.3.4价格因素对社员履约行为有较大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市场价格波动对社员是否违约有显著影响;而且从回归系数来看,价格波动情况对社员履约行为有负向影响,市场价格波动频率越高、幅度越大,社员违约的可能性越大,这是由于农户的投机心理导致,农户可以从价格波动中获得较大利润,尽管也存在失败风险,但是投机心理促使农户更愿意冒险。社员对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度对社员履约行为有极显著影响。从回归系数来看,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度对社员履约行为有正向影响,且Wald 值、exp(B) 都较大,说明社员对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度越高,社员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这在实践中也可以得到证明。在调研的50家合作社中,泾阳锦绣天成蔬菜专业合作社没有出现社员违约现象,而且社员对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度最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该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的收购价格是按照高于交易时市场价格的10%来确定的,这与其他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或按照预先确定价格收购不同。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以陕西省关中地区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5个社员样本数据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合作社社员履行契约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社员个性特征中受教育水平对其履行契约行为影响较显著;合作社对社员提供的产中、产后环节的服务对社员履行契约行为的影响较显著,而产前环节的影响不显著;合作社是否为社员提供盈余返还对履行契约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和社员对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度影响较显著。

3.2政策建议

3.2.1合作社加大对社员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对社员履约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产前服务的影响较小,合作社应适当调整对社员的服务结构,将产中、产后环节的服务作为主要服务阶段,适当降低产前环节服务力度。比如,合作社可以增加田间指导次数,减少集中培训次数,合理配置合作社资源,达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3.2.2政府应当对合作社的运输交通工具进行专项补贴合作社能否为社员提供农产品运输服务对社员履约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很多合作社由于资金紧张,无法购买农产品运输工具,政府对合作社的财政补贴也不一定被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因此政府部门可针对合作社的运输工具进行专项补贴,达到专款专用,解决合作社缺乏运输工具的现状,从而降低合作社社员违约的可能性。

3.2.3鼓励合作社实行动态定价机制根据分析结果,社员对合作社收购价格的满意度是影响社员是否违约的最显著因素,因此制定令社员满意度高的定价机制将会大大降低合作社的契约风险。始终按照高于市场价格交易是一种可选的机制,不过每个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不同,高于市场价格的比例可根据各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制定。

3.2.4尝试改革合作社盈余返还机制根据分析结果,合作社的盈余返还力度对社员履约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而且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合作社没有实行盈余返还机制,或盈余返还只针对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实行,大部分社员没有享受到合作社盈余返还的好处,因此可尝试改革合作社的盈利返还机制,具体改革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立群,曹利群. 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 经济研究,2001(1):69-75,83.

[2]邵科,徐旭初. 合作社社员参与:概念、角色与行为特征[J]. 经济学家,2013(1):85-92.

[3]李彬,刘明芝. 订单农业违约风险评估——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9):37-40.

[4]王军.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制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1(5):25-32,95.

[5]Beckmann V,Boger S. Courts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 in transition agricultural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Poland[J]. Annual Conference Pap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2002(9):27-29.

[6]生秀东. 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J]. 中国农村经济,2007(12):35-39,46.

[7]Duan M M. The role of formal contracts with weak legal enforcement:A study in the Chinese context[J]. 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2,10(2):158-186.

[8]黄胜忠,林坚,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承诺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7.

[9]吴超群,贾宪威. 影响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关系的因素分析——基于四川参合农户视角[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38-10340.

[10]孙亚范,余海鹏. 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苏的调研数据[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8.

[11]刘同山,孔祥智. 关系治理与合作社成长——永得利蔬菜合作社案例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13(3):3-10.

[12]高启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60-64.

[13]李彬. 农民专业合作社视角下的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管理[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91-95.

[14]郭晓鸣,廖祖君. 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形成机理与制度特征——以四川省邛崃市金利猪业合作社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10(5):48-55,84.

[15]雷小翠. 农户选择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大田作物为例[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6]肖友利. 成都市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17]郭红东,袁路明,林迪. 影响社员对合作社满意度因素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32-36.

[18]张启文,周洪鹏,吕拴军,等. 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3(3):98-104.

[19]苑鹏. 对公司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讨——以北京圣泽林梨专业合作社为例[J]. 管理世界,2008(7):62-69.

[20]曾明星,杨宗锦.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68-70.

篇5: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一、社员(代表)大会由全体社员(代表)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

权力机构。

二、社员大会职责:

1、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

3、决定社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4、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5、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6、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7、审议批准理事会、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

8、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9、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做出决议;

10、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

任期;

11、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社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12、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三、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社员(代表)

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本社社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社员表决权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四、社员(代表)大会对有关议案进行表决时,实行“一人一票”制。社员享有一标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或与本社交易量(额)大的社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附加表决权的票数,不得超过本社社员基本基本表决

权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社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第次社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社员。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由单程决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社员(代表)大会,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监事会提议;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篇6: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四川省资中县三块石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工作总结

四川省资中县三块石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原三块石猪业协会的基础上,经资中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于2007年6月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块石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公民镇三块石场镇,合作社由公民镇高石坝村养猪大户邓勇发起。经社员大会选举,邓勇为合作社理事长,黄艮金等5位养猪大户为副理事长。合作社现有社员1257户,存栏生猪16200余头,存栏良种母猪2000余头,其中养有良种母猪50头以上的有28户,年出栏优质肉猪300头以上的有36户,500头以上的16户。2008年合作社出栏生猪58600余头,其中优质肉猪32800余头,户均增收8321元。

一、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实行“五统一”运作模式

为保护广大社员的经济利益,增加社员收入,合作社建立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园区。为提高社员生猪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合作社按照《内江市畜禽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积极推行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该示范园区被内江市科技局、市畜牧食品局授予优秀畜牧养殖科技示范园区。

合作社为了保证生猪质量和使广大社员达到利润最大化,要求社员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生猪品种。都饲养优质二杂母猪,优质三杂肉猪,具体作法是:合作社将种猪赊销给社员,待种猪产仔后,仔猪以下低于20元/公斤的保护价回收或社员自养;统一使用投入品,凡社员购买合作社配送中心的饲料、兽药,均实行优惠,每包饲料(40公斤)优惠10—20元,同时,要求社员严禁使用禁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统一饲养管理技术,对社员一律实行免费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与此同时,要求社员进行生猪圈舍改换,合作社为社员积极争取政策,求得党政重视和支持;统一防疫消毒,对社员饲养的生猪都要按免疫操作规程,进行防疫注射,对猪圈定期进行消毒;统一生猪收购,社员生猪出栏时都不经过中间环节,而由合作社统一对外销售,由合作社出面去寻找市场,直接把生猪销售到肉联厂或屠宰场。合作社组织生猪外运,不收取社员任何费用,再加上年终结算后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如此一来,社员养一头生猪可多赚90—100元。

二、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猪生产技术规程

在中加小农项目的支持下,合作社充分利用“农民养猪田间学校”在三块石开办的时机,对广大社员进行养猪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根椐养猪社员的需求,学校改变了传统授课的培训方式,采用农户参与式培训方法,切实解决了社员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年来,已举办了培训班50期,共计培训成员和农民2580余人次。

严格规范执行生猪生产各项技术规程。合作社在县、镇畜牧部门的帮助下,一是制定了生猪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程,预防、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和禁、限药品清单,分发给社员,并要求社员严格执行。二是统一印制了配种、产仔、饲料、用药、预防、消毒等9个表格,发给社员,要求他们对生猪生产全过程时行记录记载。三是对养猪大户社员还要求设立专门的兽医室、消毒室、无害化处理区、隔离室等设施,以确保养殖安全。

合作社聘请了乡镇畜牧站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实行承诺制服务。合作社有2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技术服务工作,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将承诺服务内容制作成大广告牌,还在主要路口、交通要道设立了承诺牌,向社会公开,同时每名技术人员还专门印制了便民连心卡,分发到每个社员手中,卡片上在技术人员的电话号码和投诉电话,如社员有什么问题就可以打电话找技术人员解决,技术人员一时解决不了的,必须及时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员帮助解决,如技术人员服务不到位,可打电话向畜牧主管部门投诉。

三、探索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

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合作社为了保证社员利益,提高自身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市场化生产。合作社在内江福润、资中福元等肉联厂设有销售户头,可将社员生产的肉猪直接销售到肉联厂,并实现了优质优价。目前,据测算,一头土二杂猪社员可获纯利200—400元,一头三杂瘦肉型猪社员可获纯利500元左右。

四、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强化社会监督

合作社向广大社员作如下郑重承诺:一是社员所需饲料,由合作社统一组织,享受厂价优惠,其过程受县工商局、县畜牧食品局、公民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的全程监督;二是社员饲养的商品肉猪交合作社统一外销,社员不出运费;三是合作社为社员服务不收任何费用。合作社为了促进养猪事业发展,促进社员增收,调动广大社员的养猪积极性,利用今年市场猪价强势的有利时机,特举办养猪竟赛活动。对前二十名养猪能手实行现金和物质奖励,对前五名每年有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奖励。

五、合作社成绩显著,受到各级党政表彰

2008年,合作社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成绩突出,社员户均在养猪业上增收8321元左右,合作社被内江市委、市政府评为“内江市优秀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称号。

合作社为了提高社员生猪养殖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猪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县、乡镇畜牧部门帮助下,首次在全市建立了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被内江市科技局、市畜牧食品局授予优秀畜牧养殖科技示范园区。

为了提高农民社员的生猪生产技术,合作社在中国——加拿大农业合作社项目的帮助下,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养猪农民田间学校,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四川日报》、《内江日报》曾予以报道。

为了创资中生猪品牌,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合作社正在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着手在资中公民镇进行生猪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生猪饲养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同时,本合作社也代表内江市,接受了国际标准委关于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的检查验收。

本合作社社员、监事长马孝怀代表全国养猪户座客中央电视台《三农记忆》栏目,该栏目是国家2007年“三农”工作的盘点,中央、地方都高度关注养猪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作社,乃至资中、四川在全国养猪的知名度。

六、下步合作社的工作打算

由于合作社刚成立不久,合作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运作还不很规范,在制度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没有收取社员费用,合作社运作等工作经费十分短缺。合作社社员都是普通农民,他们的观念、思想意识、团队精神还较差,需要进一步培训教育。国家在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扶持、支持力度还不够,希望能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养猪社员融资、贷款难。希望国家在生猪产业融资上放宽条件,给与更多的贷款支持和开辟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养殖缺资金、贷款难等问题。

篇7: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大会纪要

1、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本社章程。

2、选举 为本社理事长。

3、选举 、、、、

为本社理事。

4、选举 、、、、

为本社监事。

5、其他事项。

设立人签名(盖章):

篇8: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异质化,发展对策

1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异质化形成原因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是指在合作社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成员自身资源禀赋、参与动机和成员参与行为的差异,合作社分化为核心成员和小农户两大社员结构[1]。

1.1成员资源禀赋的异质性

资源禀赋的异质性是指成员在加入合作社之前已经形成的特征的差异性。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方面,风险偏好等心理方面,资本、设施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以及人际交往与社会网络关系方面内容[2]。

我国是非常典型的以小规模为主的农业大国,随着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效益的传统优势日益递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农业生产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妇幼化态势。与此同时,一些农业经济人、龙头企业以及民间资本相继进入农业领域并牵头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代表在农业发展和解决 “三农”问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员资源禀赋的异质性主要是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加速了整个农民群体自身的分化,各个农民个体在消费、收入和职业上开始存在区别。二是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加入,导致社内成员背景来源不同,作为农民群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资源是劳动力以及小额资金,但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则为合作社提供的是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精英人物等稀缺资源。因而,成员资源禀赋的异质性是产生社员异质化的本质原因。

1.2社员动机的异质性

首先,由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成员存在天生的资源禀赋差异从而导致其入社动机不同。如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加入合作社完全是以营利为目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则是为取得更为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或谋求农产品销售价格上的优势。其次,政府也是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入社动机异质化的根源。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随着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整和宏观上的监控,尤其是对农业经济发展上的密切关注和特别重视,促使各地政府也开始加强对农业的关注。如何让农户的小生产与城市的大市场有效的连接起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走向致富之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就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快让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增强农民集体经营的优势,带动农业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有效组织, 所以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以鼓励其成立和发展。然而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存在着诸多差异性,所以加入合作社的动机五花八门。

1.3成员参与行为的异质性

传统的合作社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为改善其自身在市场谈判中的不利地位而自愿形成的联合组织,成员在参与合作社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许多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大多以投资者的身份相继牵头组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核心资本的同时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目标多元化,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但由于农村资金的稀缺性导致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极易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从而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垄断权。在社员异质化的情况下,农户由于自身所处的弱势地位逐步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龙头企业、民间资本则根据自身盈利需求而不顾农民利益对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导致合作社整体目标和社员行动出现分歧。

2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合作事业不断深入的发展,成员异质化是难以避免的,而且会愈演愈烈。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化导致合作社目标多元化,普通社员参与积极性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定程度的社员异质化也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不同类的成员能够使得其拥有的资源优势互补,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能够同时获得保障。因而,在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化问题上我们应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规划。

2.1在新型合作社模式中重点发展股份制合作社

股份制合作社的最大特点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分配上实行按交易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对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分红,股份合作社内部则按实际交易额返还利润。农业产业化是带动农村经济的引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民间资本和龙头企业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手段和方式。但股份制合作社也容易产生霸权行为,即外来资本投资者完全掌控着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营。因此在股份制合作社针对社员和外来资本进行不同的股权设置,将股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权针对合作社的内部成员分配,其享有表决权,但不参与盈余分红。优先股则针对全体社员分配,参与合作社盈余分红, 但不享有表决权,社员和外来资本依靠出资额和交易额进行盈余分配。股份制模式保障了农民的所有权和对外来资本和龙头企业的控制权,从根本上应对成员资源禀赋差异。同时这种模式将外来资本、龙头企业和农民三者放在一条利益链上,使得合作社在主体多元化的同时目标归一,社员共同促进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2.2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依然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不成熟,但基于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民间资本和龙头企业的加入能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力、资金、技术的协调发展。当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是,首先,如何去识别那些只为自己利益而忽略农民利益的个人和组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对其进行限制。其次,政府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心只谋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该抱有 “宁小毋假”“宁缺毋滥”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也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要对社员入社持有股份比例做出严格的控制,制定最高上限; 二是在盈余分配上严格遵守 《合作社法》的规定不可超过可分配盈余的40% ; 三是针对核心成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核心成员在技术和资金上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合作社应针对其建立起额外的剩余索取权和管理薪酬激励制度,使其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普通社员的利益。

2.3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意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出现社员异质化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在外部资本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就自动退出了合作社行政管理,部分社员即使愿意参与管理,但迫于无法同外来资本和龙头企业进行资金抗衡而被迫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为此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 1) 增强对农民进行有关合作社认识方面的宣传, 强化农民的主体和合作社意识。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应鼓励农民自主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尽快走上发展之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初加工和销售对接活动,保护农民在合作社的主体地位。毕竟外部企业和个人的加入,虽然能够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但却背离了合作社的办社宗旨。

篇9: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托当地已成形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和比较优势,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据苏州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拥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04家,出资总额105.36亿元,社员125.31万个。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努力探索如何进一步创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机制、金融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支持手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面实现苏州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合作社发展后劲。通过对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发现,部分农业生产集中区域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合作社业务的开展。如一些农机合作社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基础条件差、机库棚、机械维修、农机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奶牛合作社急需各种高规格的牛奶检测仪器和储奶设备;果品、蔬菜合作社特别缺乏规模较大的储存和保鲜的仓库和加工保鲜设备;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收购、仓储、后加工也一直是困扰粮农的问题。这些仪器、加工设备、仓储建筑一般而言原始投入资金需求较大,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很难有足够的财力进行设施建设或者购置设备、仪器,致使很多业务难以开展,农业效益不能完全体现,也影响了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后劲。

发展规模小,易产难销,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实践来看,单凭合作社个体发展,很难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其产品、渠道、促销等方面均有问题存在。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即使合作社想在管理、营销、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多下功夫,也受到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缺乏等条件的制约,从而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利润空间。其次,在渠道拓展方面,仍然是农民自己销售居多,或者通过合作社与加工龙头企业对接,而与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产销关系的模式,又使得专业合作社普遍丧失生产和经营的主动权,利润空间被压缩。最后,农民合作社之间由于缺少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农资、物流、仓储、科技服务等资源的不足,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单个经营主体的市场应变、市场议价能力较弱,丰产不丰收、优品不优价现象时有发生。

人力资源亟须提升,领导人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思维。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察,领头人多为村干部、种养大户、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家等,有的懂经营,但不善管理;有的具备一些企业管理经验,但对经营农业缺乏认识。当前最迫切需要是懂技术、市场营销又能精通企业和财务管理的人才,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的发展规模和收益水平,也难以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来吸引这方面的人才。

财政扶持面广量小,金融服务瓶颈突出。由于财政扶持资金的有限性,专项资金规模较小,扶持资金少,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从标准的设立来讲,在扶持方式上,基本上以示范项目为主,扶持环节也大同小异,目标指向具有较强的雷同性。这样的补助方式,在合作社的发展初期还是必要的。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因此,改革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提高财政扶持政策应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市场调控能力,创新财政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效机制,是新形势下对财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融资难问题不仅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在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中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同样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现行政策很多资产不能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而生产规模小、抵质押资产不足、信贷风险不对称等现实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性企业不受金融资本的偏爱,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成为制约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构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政府公共财政应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和工业逐步转向农村和农业,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公共财政应该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土地出让的收入应该专门拨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探索财政补贴、免税以及信贷扶持等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办法。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并配套相应的奖补措施。

搭建市场合作平台,畅通各类协调机制。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工作思路。当前,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手段比较简单化,大部分采取直接拨款补助的方法,不能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与研究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对接的问题,物流体系与仓储加工质量认证和保障问题,资金投入与金融服务短缺的问题等等。从实践出发,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不能全部由政府行政部门大包大揽。政府应着重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地区性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载体建设以及经常性、具有平抑物价作用的大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永久性的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具有现代技术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人力资源培养平台的建设等等;而市场化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要积极充当行政服务和财政扶持有形之手的角色。

加强人才技术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源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继续加大加快构建基层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发展农林水类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鼓励本地高等学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和开设农林水类专业的成人培训教育。对于大学生和科技型人才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可以制订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

积极引导逐步强化对合作社财务核算的监督管理。首先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政府部门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知识培训或提供专业咨询,帮助建账建制,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按照规定设置并进行财务核算,才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乡镇村各级政府组织要积极推动合作社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鼓励合作社成员开拓新的资本金来源渠道,弥补合作社运营资金的不足。一方面创新农业合作社股金筹集机制,增强其内部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的灵活机制,以提高合作社资金实力。同时要利用逐步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来提高合作社资金筹集能力。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突破融资瓶颈。现代农业的特征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同时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比较效益。针对农村金融的特点和农业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2013年7月苏州市财政局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拨款2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搭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平台(农发通产品),利用“拨改担、拨改贷”方式,放大财政支农杠杆效应,与专业化担保公司共同承担市场风险,专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小额贷款担保。此举增强了金融资本“下乡”的信心,解决了农业生产型企业的担保难问题;而利用专业化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对融资项目的事前评估和经营效益分析,使得相对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向更趋合理,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上一篇:电火花实训总结下一篇:初中当错过还能重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