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

2024-07-22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通用7篇)

篇1: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

电视摄像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胡林萍班级:10级新闻1班组别:成绩: 合作者:朱琼琼,田超云,黄君怡,崔思瑶指导老师:倪健实验日期:11月15日

实验题目:摄像基础

实验目的:

1.认识摄像机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熟悉摄像机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

1.熟识使用摄像机的注意事项

2.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掌握各项要领

实验步骤:

1.借摄像机,开始实验

2.老师介绍摄像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3.小组成员依次熟悉专业摄像机的构成、开关按钮,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法

4.小组成员依次练习摄像机操作,调整;熟悉三脚架的结构与操作;练习各种执机方式,掌握其要领

5.相互分享,交流心得

6.结束实验,归还摄像机

实验心得(要求300字以上):

这次户外实训课让我发现了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并不是自以为那样对这款摄像机已经很了解了。平时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听着,听到的时候是知道的,过后又忘了。比如之前几次接触摄像机,边听老师讲边了解,一个按钮一个按钮的,当时是都会了,这次自己摸索,总感觉自己都知道那么一点点,又了解的不确切。所以还是要真正的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是觉得自己会了。

小组之间相互学习讨论的感觉十分棒,一个不懂,会的人就手把手教,印象很深刻。通过这次实训课,我进一步熟悉了摄像机的构成,各按钮作用及使用方法;熟悉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比如:P2卡的格式选择调整和格式化、白平衡调整、变焦、手动/自动聚焦以及声道音量电平的调整等等;进一步熟悉了三脚架的结构与操作方法;练习了各种执机方式。

像电视摄像这类专业课,只会课本理论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毕竟理论只能是引导,以后真正要用到的是专业实践,比如拍摄一部片子。

篇2: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

·摄像机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摄像系统三部分构成。·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光—电—磁—电—光的转换过程,摄像机的工作即成像、光电转换和录像的过程。

·焦距即焦点距离,是光学镜头的中心到摄像管前的靶面或固体摄像器件成像装置靶面(前表面)之间的距离。

·光圈是镜头里面用来改变通光口径、控制光通量的机械装置,它由一组弯月形的薄金属片组成。

·景深: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这一点上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成像。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比较清晰。这种被摄景物中可以成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是景深。·决定和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光圈、焦距和物距。

光圈口径越小,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反之,光圈口径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

镜头焦距越短,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物距越远,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也就越小。·摄像机主要由镜头、寻像器、话筒、主机(机头)和附件五部分构成。

· 摄像机的镜头分为四种:标准镜头、广角镜头(短焦距镜头)、窄角镜头(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

标准镜头:镜头视场角为50°左右,焦距为25mm左右。)在纪实性节目中被广泛使用。

广角镜头:视场角大于60°,镜头焦距小于25mm的镜头。)当摄影师要表现被摄物地气势,造成大小、高低、对比强烈甚至夸张的画面效果时往往采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窄角镜头:镜头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放大倍率大,景深小。适用于拍摄远距离被摄物的局部和细节,但由于其对调焦的要求很高,摄像机的抖动往往被放大,不适宜手持,肩扛拍摄。变焦镜头同时具备长短中焦距镜头的造型功能,视场可以从窄角到广角连续改变(画图)

·聚焦也叫对焦、校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清晰的成像,根据它与摄像机间的距离,调整镜头的焦点,使景物能在成像平面上清晰地成像。

·摄像机的使用和拍摄注意事项:1开机预热 2光圈控制3聚焦 4变焦控制5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6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5—10秒7拍摄的画面长度应比实际用的长度长8多拍一些辅助镜头9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10在拍摄时认真做好场记

·摄像机的三大技术指标:分解力、灵敏度、信噪比。

分解力:是指摄像机分解图像细节的能力,一种是水平分解力,一种是垂直分解力。摄像机沿水平(垂直)方向分解图像细节的能力

灵敏度:一般以同一照度条件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的光圈大小来衡量。)在照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的光圈越小,摄像机的灵敏度越高。

信噪比:是指摄像机在标准照度(2000lx)下所拍摄的视频信号(亮

度与绿路)的峰值与视频噪波有效值的之比。信噪比越高越好。·视点:既是摄像机的拍摄位置、角度,也是观众被安排观看事物的位置,它决定着观众的眼睛朝哪里看以及看到什么。选择最佳视点必须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解决从哪个方向去看的问题 二是解决从什么高度去看的问题 三是解决从多远去看的问题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

景别由摄像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和光学镜头的焦距两个因素决定。景别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固定镜头: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变、光轴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画面,即画面框架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呈现出的电视画面。·固定画面特点:1画面框架静止不动,画面外部运动的因素消失2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停留细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固定画面功能:1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2固定画面对静态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3有利于强化画面的内部运动4具有绘画和装饰作用5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6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感。

·运动画面(运动拍摄)即是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变拍摄方向和角度以及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到的画面

·运动画面的特点:1画面表现的运动型。2时空表现的完整性。

3视觉感受的真实性。4心理体验的一致性。

·推镜头:推摄是指根据拍摄的需要,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前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广角到长焦的变化)是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方法。

·推镜头的画面特征:1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2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3落幅是重点

·推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突出人物,突出重点形象;2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之间的关系;3推进速度的快慢影响和调整着画面的节奏。

·拉镜头:拉摄是摄像机不断地远离被摄对象,或变动镜头焦距来拍摄(从长焦距逐渐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拉镜头的画面特征:1形成视觉后移的效果;2被摄主体由大变小,环境由小变大。

·拉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2画面构图的多结构变化;3形成对比、反衬、比喻等效果;4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结论性的镜头、转场的镜头。·变焦距镜头与机位推拉镜头同异

从画面的运动特点和形式上看虽有着相似之处,但是镜头的推拉和变焦距的推拉效果不同。比如在推镜头技巧上,使用变焦距镜头的方法等于把原来的主体一部分放大了来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场景无变化,只是原来的画面放大了。而移动镜头的推镜头等于接近被摄物体来观察。画面里的效果是场景中的物体向后移动,场景大小有变化。

·摇镜头:简称“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变,借助于摄像师自己的身体、三脚架上的活动底盘(云台)或其他辅助器材,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产生拍摄角度和画面空间变化的一种拍摄方法。·摇镜头的画面特征:1机位固定,但拍摄角度变化;2保持空间关系不变;3可以调整观众的视线。

·摇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2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系;3表现特定的情绪。

·移镜头:简称“移”,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的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移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开拓画面空间,表现宏大场面;2表现某种主观倾向,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3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跟镜头:“跟摄”,“跟拍”,“跟”,是指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分为前跟、后跟(背跟)、侧跟三种情况。·跟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2引导观众视线的变化;3形成变化的画面构图。

·升降镜头:升降拍摄是指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

·升降镜头的特点:1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多构图效果;2带来画面空间的调整。

升降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有利于表现高大的物体;2有利于表现纵

深空间的点面关系;3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整;4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综合运动拍摄:是指把多种形式的运动摄像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拍摄的方式。

·综合运动镜头的特点:1产生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2人们展示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综合运动镜头的画面表现力:1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空间和人物活动;2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运动有利于表现完整的时间流程;3有利于表现丰富的画面内容。

·色温是指在不同温度下光源发光的色彩

·照度(E):指每单位受光面积(S)所接收的光通量数,是用来描述被摄体受照表面被照明的程度。

· 亮度(B):表示发光表面(或景物的反光表面)在人眼观察方向的明亮程度,也表示发光表面在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的发光特性。·直射光,又称“硬光”,是指可以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顺光,又称平光、正面光,是指与摄像机同一方向照明被摄体的光线。

·侧光,又称侧面光,是从与被摄体左右成90°的侧面射来的光线。·逆光,也叫背光、轮廓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使得被摄体面向摄像机的一面几乎都处于阴影中。

·顶光。是从被摄体上方照射下来的光线,形成了被摄体上亮下暗情

况,也就是被摄体在水平面的亮度要高于垂直面的亮度,使得同一被摄体的亮度间距大,反差也大,可以产生浓重投影。

·脚下光,也称下反光,是从被摄体下方或底部向上照射的光线。·电视摄像用光的种类:

按照光源的种类分:自然光、人工光、混合光 按照光的性质分为:直射光、散射光

按光的投射方向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和脚下光

按光的造型功能分:主光、副光、背景光、修饰光、效果光、眼神光。·电视摄像布光的种类:静态布光和动态布光

静态布光在补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人物面部的方向,这样在设计布光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使人物面部线条清晰、立体感强、暗部层次细腻,分为三维空间布光法和群体布光法。

·在三维空间布光法中主光的光源最强,它的位置取决于所布光目的以及想要突出的外部因素。一般使用单只聚光灯,否则会形成双重影调,削弱布光效果。副光强度弱于主光,避免破坏主光所造成的形象。轮廓光采用逆光照明,一般强于主光,这样既可以勾勒被摄体的边缘轮廓,表现其形态,也有利于呈现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

在对女性照明时,最好避免垂直面或侧面的照明。应采用顺光照明,可增加面部亮度,淡化面部粗糙的结构,减少面部影调层次,利于表现女性柔美的气质,还可以利用逆光,使其秀发更加醒目动人,为画面增加一种神韵。

在对男性照明时,多采用顺侧光、侧光照明,可以增强造型效果,突出男性面部结构,刻画男性的阳刚之气。对于秃顶或头发稀少的男性,最好不用顶光照明。也要避免过多的逆光。

·电视摄像构图特点:变化运动性、多点固定性、简洁明确性、整体一次性

·构图要求:1要鲜明地揭示主题 2要有力地突出主体 3要巧妙地形成均衡4要大胆地打破成规

·在电视画面中承担起形象载体任务的元素,即电视画面的结构元素,一般包括: 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环境、空白等。

·主体是指电视画面中所要表达的主体对象,是内容和主题的主要载体。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运用布局 2运用对比 3运用引导 4运用角度

·所谓静态场景,是指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场景。静态场景与固定镜头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静态场景是从被摄体主体的角度说的,固定镜头是从拍摄手法的角度说的。静态场景可以运用固定镜头拍摄,也可以运用运动镜头拍摄。

·电视摄像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纪实性)摄像和虚构(创作性)摄像两大类型。

·出画入画的定义:所谓出画入画,就是让主体运动出画面或者运动进画面。

·出画入画需要注意的问题:方向匹配;景别匹配;镜头固定。轴线包括:1关系轴线2方向轴线3运动轴线

·“越轴”技巧

1表现主体变向;2中性镜头;3运动镜头;4特写镜头;5方向为主;6主体变化。

·课件上越轴基本方法

篇3:谈谈电视摄像构图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经营位置”, 还是摄影中的“取景”, 都只是部分内容, 都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 所以画面构图是摄影技术范围内摄影师最不愿意讨论的问题。人们公认, 有些人生来就有对一幅构图完美的图画的感受力, 而另一些人却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对于构图, 只讲授几条基本原则就够了, 此外再教也无用。俗话说:“画无定法。”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 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有些电视作品, 虽然主题选择得很好, 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但由于在构图上不够讲究, 光线处理上没在意, 表现形式上欠思考, 作品出来没有气势和意境, 感动不了观众, 这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个章法, 缺乏生动的艺术构思。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验摄像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构图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 通过摄像机的取景框构成画面造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 我们又如何在有限的荧屏内进行合理布局, 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画面构图的和谐感———均衡与统一

画面均衡是指经过艺术处理的画面构图所具有的那种稳定、完整、和谐的感觉。摄像艺术的均衡不单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对称、平均, 主要是艺术上的坦然自若, 是变化中的均衡。由于电视画面通常是运动的、活生生的, 因此, 电视画面的均衡主要是艺术上的均衡, 是变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均衡不等于分配, 把主体置于中间, 或者对称排列, 这样虽然均衡了, 虽然有稳定感, 但太过呆板, 缺少变化。摄像构图的均衡, 绝对不是对称的, 而是对立统一关系, 过分追求绝对对称, 会使画面毫无活泼的气息。在画面布局中, 影响均衡的因素很多, 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数量、形状、走向, 运动物体的方向, 影调的深浅, 色彩的浓淡等。再者电视是一次性构图, 不管画面在构图上是否理想, 拍摄完后就无法改变。当然了, 电视画面除了固定镜头拍摄外, 还常常用推、拉、摇、跟、移、甩等技法拍摄画面, 在这些运动拍摄的镜头中, 过多地顾及运动状态中的画面均衡是很难做到的。电视片《望长城》流动的长镜头摇摇晃晃, 但通过声画同步, 主持人参与到生活流程之中给纪录的事件一些抒发的空间, 给观众一些回味的余地, 也能给电视纪录片带来新的审美品格。

二、构图中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对比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 对比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在构图中, 对比是指有效地虚与实、色彩的冷暖, 任何有差异的东西都可以构成对比。在摄像构图中应用对比手段, 可以突出主体, 增强视觉印象, 渲染气势, 增强艺术感染力, 还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例如, 反映部队生活的电视专题片《戈壁春意浓》, 利用江南美景映衬下的一群少女与二站靶机上的工作编成一组镜头。虽然是同一时间, 内地已经是春暖花开, 而战斗在戈壁滩的指导员却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为国防科研默默地工作, 通过绿色与荒凉、春暖与寒冷,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需用语言表达, 已经突出了主题思想。所以, 电视上利用对比手段远优于图片, 应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三、画面的变化构图———角度

角度, 就是镜头拍摄时的“视点”, 也可以说角度是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构成的。以拍摄角度来解决构图问题, 这是拍摄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拍摄有正面拍摄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三种方法。上述三种角度是指摄像机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可分为平摄、仰摄和俯摄。如想把物体拍摄得很高大, 只要把拍摄位置靠近一点, 用仰角拍摄, 技术上也可用广角镜头或超广角等, 就可夸大被摄物。如想把场面拍得大一些, 使画面显得辽阔广大, 只要把拍摄位置选择在高处, 用俯角拍摄, 就会得到结果。如想把物体拍得具有立体感, 除了选择灯光位置, 拍摄角度选择在物体的侧面, 立体感就出来了。

四、鲜活艺术构图———运动

画面的动感是人的运动知觉在画面形象上的反映。摄像动感大致分三方面:画面内部运动、画面外部运动、画面综合运动。电视摄像经常拍摄运动中的物体, 即使是固定的物体也能通过摄像机的运动, 使静止物体运动起来。在运动中构图是电视摄像构图区别照片的显著特点, 一个镜头是由许多画格组成的, 在运动摄像中如果把运动状态的画面分解成若干个不同景别的画面, 构图很可能有许多毛病, 但它们连接起来, 构图则是成功的。所以摄像师在构图时, 不能从照相的眼光出发, 必须从连续的运动出发, 设计好画面运动过程的构图。如果利用推、拉、摇、移、跟技法拍摄电视画面, 只要起幅画面和落幅画面符合构图要求, 镜头准确地做到了平、准、稳、匀, 达到面画均衡, 拍摄时使用的节奏、速度又是合适的, 那么, 这个镜头就是成功的。

篇4:电视摄像用光处理技巧

在电视摄像中,用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构成画面影调色调、渲染气氛、美化画面、突出视觉中心、引导观众注意力的必备条件。摄像师必须能够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地运用光线,正确而有效地选择光线效果以及运用各种照明效果,是电视节目摄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电视摄像光源的分类

在电视摄像中,除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中的火焰光源(柴火、烛火等)之外,对电光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到电视用光,室外拍摄虽多采用日光照明,但有时也需要用适当的电光源作补充;室内拍摄,在很多情况下都要依靠电光源来进行照明。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照明性质。其光源强度、光谱成分、显色指数以及光线距离、角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自然光是随不同照明时刻、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而变化多端的光线。人造光的照明性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光条件为依据,在模拟自然光照明的各种效果的基础上,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照明条件,创造更丰富的照明效果,发挥更大的优越性。

二、电视摄像光线方向的应用

光线方向,即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和脚光五种光线形态。

(一)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光源从摄像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被摄对象表面均匀受光,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顺光拍摄人物面部可以消除细微的阴影,掩饰皱纹,光效显得平淡光亮,但缺少立体感和质感,明暗层次变化小。

(二)侧光,光线方向与摄像机镜头光轴形成一定角度,从摄像机侧面照向被摄体,拍摄对象处于明亮与暗面之间。侧光方向明暗对比大,反差鲜明,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物体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是画面空间造型的最佳光线。

(三)逆光,又叫背面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于被摄对象身后时,被摄对象处在逆光状态。逆光拍摄能突出景物立体形状,使主体与较暗的背景分离,有利于营造空间深度,增加透视感和画面气氛,能拍摄出感人的画面效果,被认为是最富艺术表现力的光线方向。

不过,逆光拍摄,容易使人物脸部太暗,或阴影部分看不清楚;运用不当还会产生主体色彩不正确、曝光不足等现象。如果不是在追求一些特殊的效果,应尽量避免逆光拍摄。

(四)顶光,光线从摄像机镜头光轴的垂直面上方照向被摄体,即在顶射时刻拍摄的光线方向。顶光照明能取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条件下人物头顶、前额、鼻梁、上颧骨等部分发亮,而眼窝、两颊、鼻下等处较暗,嘴巴处在阴影中,表现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和生活实景光效。[1]

(五)脚光,光线从被摄对象的底部或下方发出。脚光常用以表现和渲染特定的光源特征和环境特点,比如夜晚的湖面反光,篝火的真实光效等。

三、电视摄像布光技巧

电视摄像用光是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在电视节目拍摄中,正确采光和布光是节目表现的必要条件。

(一)一点布光法。在摄像拍摄中只使用一个照明灯具作为光源。这种方式简单方便,如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现场,通常使用一支碘钨灯或电瓶灯从适当的角度照明,已足够照亮被采访人物以及相关的景物。

(二)两点布光法。在摄像拍摄中使用两个照明灯具分别作为主光源和辅助光源。

1.主光,即照明中最明亮的、起主要作用的光源。用于显示拍摄对象的基本形态,表现画面的立体空间和物体的表面结构。一般来说,为了形成一定的明暗反差以突出立体感和质感,因此常使用聚光灯发出的直射光作为主光的光源,使物体表面产生光斑和闪光。同时主光必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同时根据实际拍摄条件和节目设计要求作灵活安排。

2.辅助光,用于减弱主光造成的明显阴影,以增加主光照不到的那一部分位置的画面层次与细节,减少阴影的密度。因此,辅助光应位于与主光相对应的摄像机轴的另一边。灯具常选用柔和的无明显方向的散射光或反射光。当主光亮度确定之后,辅助光的亮度应低于主光。在辅助光的相应位置上,也可以使用一个反光镜来代替辅助光照明,反光镜能散射主光的光线,减少人物脸部的皱纹,形成柔和优美的图像效果。

(三)三点布光法。也称三光照明或三角形布光,是摄像中最常用的布光方法,由主光、辅助光、背光组成。

背光也称轮廓光,类似自然光中的逆光。它从被摄物体的背面方向投射过来,沿着物体的边缘或人物的头和肩部勾勒出一道明亮的光边,有助于将拍摄目标与背景分开,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主光、辅助光、背光的三角形位置安排,在摄像中向来被认为是一种规范的布光模式,但它通常只适用于单机拍摄的情况,如果使用多机拍摄较大的场面,灯具的位置就要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需要一灯多用。例如拍摄不同角度人物时,可以利用交叉三角或交叉主光的方法,或者将三点布光法与普遍的区域照明结合起来。

(四)全面布光法。安排好主光、辅助光、背光后,就确立了最基本的照明基础光。然而为了营造更全面更理想的光线效果,还需要使用更多的辅助光源,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辅助光源是背景光。背景光是用于照明拍摄对象周围环境和背景的光线。它通过对环境的交代来突出主体,衬托、说明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空间的真实感。此外还有适应各种局部照明所需要的其他装饰光、眼神光等。[2]

(五)普遍照明法。利用散射光、反射光均匀地照亮整个拍摄场景。普遍照明法特别适合电视摄像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这种光线的运用几乎成了万能的诀窍,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用光风格,尤其在新闻报道的场景拍摄中,它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提供既符合摄像机技术要求又让摄像师满意的光线条件。

总之,在布光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类型节目的需要和拍摄现场照明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光源;并通过不同数量、不同光种灯具的灵活组合,以主体表现为依据,合理调整各类光线的强度和位置,正确布光。

[1]陈钢.电视摄影造型教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52-154.

篇5:监控摄像头基础知识

2、亮度信噪比的检测方法

(1)简单判别法

亮度信噪比:将镜头的光圈关闭,或盖上镜头盖,在监视器上观察雪花状的干扰噪点的多少。

色度信噪比:将摄像机对准白平衡测试卡,观察带有颜色的噪声点的多少。

(2)对比法

将摄像机Z于暗室,选择一个名厂的原装摄像机作对比,使用二个同样型号的手动光圈镜头,将待测摄像机和原装摄像机对准黑平衡测试卡,用调光器调节光照度的大小,直至画面上明显出现雪花状的干扰噪点,比较噪声点的密度和大小,估计信噪比的数值。

(3)仪器法

亮度信噪比:将摄像机对准十级灰度测试卡,调整光圈的大小,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电平达到350mv,将信号接入视频噪声测量仪,在仪表盘直接读取信噪比的读数

3、测试时应注意

①滤波器的选择,一般采用100KHZ的低通和fg高通,不采用视频加权曲线。 ②要考虑摄像机AGC和r校正的影响。

4、采购时应注意

由于视频噪声测量仪价格昂贵,国内厂家一般没有这样的设备,大的厂家使用示波器估计信噪比的大小,小的厂家目测摄像机的雪花点多少,随便填写一个数字,色度噪声测量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在购买摄像机时,要根据使用地点的光照度条件选择摄像机,使用测光表测量并记录,使用场地在监控时段内的不同照度值。回到办公室暗室中模拟使用场地 的不同照度值,观察哪一种摄像机的噪声点多,增大镜头的光圈或使用大口径通光量的镜头,或是增加使用地点的灯光亮度,直至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质量到可接受 的程度,这就是你适合使用的摄像机。

四、自动白平衡和色彩还原的调整

彩条测试卡

1、彩色摄像机的色还原性是决定画面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人们把拍摄白色物体时摄像机输出的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电压:VR= VG=VB的现象称为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由于太阳光在早上、中午、下午的不同时段内的色温相差很大,各种人造光源的色温也高低不同,彩色摄像机在不同的环境色温下,也应该正确地重现白色,这就需要在连续工作中随时校正白平衡。

白平衡是彩色摄像机的重要参数,好的CCD可以很好的还原景物的色彩,使物体看起来清晰自然;当摄像机白平衡不佳时,重现图像就会出现偏色现象,特别是会使原本不带色彩的景物(如白色的墙壁)也着上颜色。

2、白平衡的检测方法

(1)目测法

手动白平衡:摄像机的面板开关上标有3200K、5600K字样,表明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是按3200K色温和5600K色温分别进行设Z的。

使用同一色温的人工光源(如卤钨灯或日光灯),摄像机对准白平衡测试卡,在监视器上观察画面是否偏色。

自动白平衡:摄像机分别对准二种不同色温光源照射下的白平衡测试卡,或在摄像机镜头前加装3200K和5600K色温转换滤色镜。在监视器上观察偏色的白平衡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白色,观察摄像机自动白平衡的转换速度。

(2)仪器法

篇6:了解摄像头的六个基础知识

一、镜头

镜头是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像头的感光元件可分为CCD和CMOS。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是应用在摄影摄像方面的高端技术元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则应用于较低影像品质的产品中,它的优点是制造成本较CCD低,功耗也低得多,这也是市场很多采用USB接口的产品无须外接电源且价格便宜的原因。尽管在技术上有较大的不同,但CCD和CMOS两者性能差距不是很大,只是CMOS摄像头对光源的要求要高一些,但现在该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目前CCD元件的尺寸多为1/3英寸或者1/4英寸,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宜选择元件尺寸较大的为好。另外市场上还有一些廉价的模拟摄像头出售,还附带有视频捕捉卡。由于模拟摄像头的视频流效果与CCD的摄像头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切莫贪图便宜选择模拟摄像头。

二、像素

像素值是影响摄像头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其优劣的比较重要的标志。早期推出的产品像素值一般在10万左右,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其现在以处于淘汰的边缘。现在主流产品其像素值一般在35万左右。不过,一味的考虑像素值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像素值越高的产品其的解析图象的能力也就越强,这样,在摄像头进行工作的时候,其必须有更宽的和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否则就必定会造成系统的延迟。

三、分辨率

分辨率就是摄像头解析辨别图象的能力。当然,其和CCD/CMOS的好坏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般可分为照像解析度和视频解析度两种。这大家还是很好理解的,就是静态画面捕捉时的分辨率和动态画面捕捉时的分辨率。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照像解析度高于视频解析度。市面上摄像头所能给出的分辨率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现在最高的基本上稳定在(640*480)这一档上,

当然,也有更高的分辨率出现在某些产品的说明书上。这你可得留神了,有些分辨率的标识是指这些产品利用软件所能达到的插值分辨率,虽然说也能适当提高所得图象的精度,但和硬件分辨率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大家选购时应该注意。

四、传输速度

摄像头的视频捕获能力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功能之一,很多厂家声称最大30帧/秒的视频捕获能力,但实际使用时并不能尽如人意。目前摄像头的视频捕获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因而对电脑的要求非常高,即CPU的处理能力要足够的快,其次对画面要求的不同,捕获能力也不尽相同。现在摄像头捕获画面的最大分辨率为640480,在这种分辨下没有任何摄像头能达到30帧/秒的捕获效果,因而画面会产生跳动现象。比较现实的是在320240分辨率下依靠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有可能达到标准速率的捕获指标,所以对于完全的视频捕获速度,只是一种理论指标。因而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切实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接口

毫无疑问,如此高的数据传输量,没有USB接口是不能胜任的。还好,当摄像头大行其道之时,USB接口技术已经是非常完善了。USB端口产品一向以即插即用、使用方便而乐于被广大电脑用户接受。采用USB接口,不仅使得摄像头的硬件检测、安装比较方便,更主要的是由于USB数据传输的高速度决定了摄像头的应用,较好地打破了影像文件大量数据传输的瓶颈,使得电脑接收数据更迅速,使动态影像的播映效果更平滑、流畅。当然,其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比如图象压缩、稳压等方面。这是其后续版本中急待改进的地方。

六、试用

篇7: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

1、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

2、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3、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5、为什么说社会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6、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杜绝虚假报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努力加强新闻事业职业道德建设,倍加珍懂新闻记者的职业形象,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公信力。试述杜绝虚假新闻的“六个必须”的主要内容?

7、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有哪些?

8、论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合格标准。

1、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

答: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员、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3、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为党和国家发展服务的。

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保持正确思想舆论的主导地位,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

⑥、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

6、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杜绝虚假报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努力加强新闻事业职业道德建设,倍加珍懂新闻记者的职业形象,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公信力。试述杜绝虚假新闻的“六个必须”的主要内容?

答:①、杜绝虚假新闻,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

②、杜绝虚假新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唱响时代主旋律,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③、杜绝虚假新闻,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和服务对象,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反映群众意见;④杜绝虚假新闻,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新闻一线,强化现场意识,重视报道对象,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核实,严格把关,不虚构、不炒作、不断章取义、坚决防止为了提高收听率、追求经济利益而越新闻真实这一生命线的错误倾向。⑤杜绝虚假新闻,必须坚持把新闻真实性作为立台之本,融入每一痊从业者的灵魂,贯穿每一个采编播的工作环节,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编流程,严格审核制度,及时反馈听众批评和意见;⑥杜绝虚假新闻,必须积极拓展新闻来源,高度重视网络虚拟世界关注的热点,通过认真甄别、求证、及时、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扩大传统媒体影响力。

坚持“六个必须”,杜绝虚假、失实稿件、有偿新闻,切实维护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光荣形象,不断提高广播电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第三、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

第四、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事例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第五、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

2、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①、贴近实际,就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②、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炎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涉取鹇营养,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新闻报道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③、贴近群众,就是新闻工作要深深气概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造成不造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合新闻宣传工作更加亲切可信,深入人心。

④、用“三贴近”原则来加强和改革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革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徇我们舆论引导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观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爱人阅听的兴趣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体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瓜和应急协调机制。

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答: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①、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动力。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要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

②、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保护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③、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话过程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

⑤、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新闻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强化执法力度、保持政令畅通、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监督干部尽职守责方面作用重大。

5、为什么说社会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答:(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①党的新闻事业基本性质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②党的新闻传播事业指导方针是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体现者,必须做顾全大局和维护大局的忠诚战士。③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只有坚持精神产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和、贴近群众,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从而使新闻事业我大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争取社会交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2)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①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②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举凡先朝晖 文化,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会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的需要,也就实现了人民的利益。这是精神和物质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所使然,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都是满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需品。③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和壮大的客观,因此,要遵循新闻工作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的作用,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④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⑤要对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视新闻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

7、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有哪些?

答:胡锦涛总局习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主要有: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向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团结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8、论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合格标准。

答: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既是党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他们担负着反映人民意志,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革世界的重大任务,倍受党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一个新闻荏得只有具备相应的各业素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1)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一方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知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2)政治素养: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而言,政治素养包括: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觉悟和严肃的态度,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立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3)法律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牢固的法制观念,他的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动,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排、制作、播出及其他相关活动都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行事。

(4)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普通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公德素养,另一方面是作为新闻职业活动者所应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

上一篇:关于生活的挫折高二作文下一篇:椭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