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读后感

2024-07-29

《飞来峰》读后感(共12篇)

篇1:《飞来峰》读后感

《飞来峰》读后感

今天有时间,读了《中外民间故事》中的`一篇文章《飞来峰》,这篇文章主主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但大家都不理会。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的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通过这则故事,高度赞扬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以及济癫和尚的救世情怀,表扬了济癫和尚救民于水火的品质,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与当前社会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值得我们去学习这种高贵的品质。

篇2:《飞来峰》读后感

坐了一天的车,终于到达了山顶。山上绿树成荫,鸟儿欢歌,空气清新,让人神清气爽。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我感觉我是个登山的好孩子。我站在山顶上,俯视着这片大草地,心情顿时激荡起来。

我们一路往山下走,来到一个平缓的山坡上。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在平缓的山坡上,风吹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向我诉说这里的景色,这里的空气十分新鲜。

我坐在缆车上,看到了许多的高山,这里的山坡有好多好多,有山之间的距离,有海之间的距离,有人群,还有人群,我们都不由得赞叹了几声,仿佛我们就是这么一群人。

我们在这里吃了午饭,就开始向山顶爬去。在爬山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爬得很快,有的同学则弯着腰,背上背包,还不停地喘气,但是为了我们的身体,为了我们的精神,为了我们的安全,同学们不顾一切地向上爬。

在半山腰,我们就要登上山顶。此时,我感觉到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

登上山顶,俯视山下的风景,我感觉就像是在一幅画里一样。山下有一片树林,它是那么的茂盛。一阵风吹来,那树枝发出“沙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向我们招手问好,这里的空气真新鲜。

我们在山顶休息了一会儿,就继续向山顶爬去。爬着爬着,我看到路上有许多的树木,它们的叶子变成了一把把小扇子,风一来,它就“扇”着扇子,让我们感觉像在给我们扇风。

我们在山顶休息了一会儿,就继续向上爬去。这时,有人在树下喊:“累死了,累死了!”原来,这是一场梦。

篇3:配送服务云鸟飞来

让司机成为个人创业者

短短一年, 供应链配送服务商———云鸟在业界已颇有名气。加盟云鸟后, 张卫平感叹道, “我身边很多朋友和以前的同行, 碰到我们都会说, 你们云鸟的速度真的像火箭一样, 一眨眼在城市里开了十几个。”可见云鸟的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运力资源, 提高了城配的效率, 降低了成本。

大城市的业务量很庞大, 一个企业可能对几千家企业, 每天早晨货要送到几千家客户, 需要几百辆车。然而, 中国没有那么大的第三方车队, 一百多辆车的车队规模已能在是全北京排名前十。企业要自己整合大量运力资源, 不仅困难, 而且服务成本相当高。然而, 这正是云鸟通过互联网整合运力资源的机会。

由于看好其发展, 2014年12月, 云鸟成立之初即获得经纬中国、金沙江、盛大资本一千万美元A轮融资。半年后, 又完成红杉资本领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今年1月完成C轮融资一亿美元。目前云鸟平台上能够满足优质运力的司机已经超过15万。

面对海量司机, 非标准化的业务以及高要求的客户。云鸟为了提升服务体验, 进行了不少探索, 对市场的把握也越来越清晰。

对云鸟来说, 需要撬动两端:一端是司机, 一端是B端的客户。云鸟先通过各种方式, 把司机引入到平台上来, 线下推介, 口碑相传。

司机和车队入驻平台, 客户也进来了, 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匹配?经过探索, 云鸟最终确定了线上招投标这样的方式, 即企业发布需求, 平台上的司机或车队会在其客户端上同步收到一个“标书”, 可以根据标书上的需求细节进行报价, 企业再根据报价和司机以及车辆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选择。之后, 平台会生成派车单, 客户经理跟进完成配送任务。

不过, 到现在云鸟没有报价标准, 市面上大多数企业都有标准, 因为他们基于标品的假设。但食品配送根本不是这样, 如果配送是发生在早晨六点, 司机四点就应该到, 因为司机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包括开会、分拣、包装、搬运等等。

为什么要开会?张卫平师傅说, 由于前一天所有送货的情况需要汇总, 所有的问题要讨论, 因此司机并不是只负责拉货。

作为云鸟的司机, 不但用车要有计划, 对未来也要有规划。这方面和临用急用的司机不一样, 云鸟的司机不仅仅是运输, 还有很多服务叠加在司机身上。其实,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运货概念, 50%在运货, 还有50%干别的, 又开会又分捡, 还要核货点货配送, 最后还要把款收回来, 这个场景很复杂, 这就是公司日常工作的场景。

这种情况下, 对司机的管理就关乎客户体验, 张师傅说, 管理首先从审核、培训开始。审核方面, 司机的所有手续必须齐全, 通过系统拍照上传, 自动审核。

审核通过后, 平台会对司机进行专门培训, 包含如何操作云鸟APP, 如何参与竞标这种最基本的知识普及, 还包括服务质量, 服务要求, 以及如何在云鸟平台上挣到钱, 得到客户的好评。

司机在平台上也是有口碑的, 你没有口碑和好评, 就接不到单。在云鸟平台竞标, 司机星级达不到一定的标准, 评价达不到一定标准, 很难竞到标。张师傅说, 如果司机在平台上不按照游戏规则, 迟到违约, 都会受到处罚。比如说违约, 本来今天应该六点到, 结果突然打电话说不去, 司机不按客户的要求, 遭到投诉了, 就要把这个司机开除出去, 并且在半年之内无法享受平台的服务。因此在云鸟平台上, 司机其实是为自己干, 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劳动关系。

逐步完善的管理体系

无论滴滴快滴, 还是Uber在发展初期都通过大量补贴去争抢市场。不过, 云鸟并没有这么做。

企业服务市场上, 并不是你给点优惠, 就能把企业级客户的市场做出来, 跟滴滴叫车不太一样, 企业服务要求非常高, 标准非常多, 这可不是便宜五十块钱就能解决, 便宜五十块钱可能要出问题。当然, 初期云鸟对个别客户进行了一定补贴, 主要是为快速占领这个市场, 跟全国战略有关系。

这里面关键还是提高服务体验。目前, 司机整体素质不高, 对互联网有一个接受过程, 而现在属于整个互联网+物流的早期阶段。所以, 云鸟推出了一项增值服务SOP, 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个现场管控体系。

管理结构设置了三级, 最上面一级叫运作经理, 中间一级叫运作主管, 最下面一级就是司机, 这是一个金字塔型, 一个运作经理管好几个运作主管。运作主管面对的是司机, 他需要在现场, 一是要给司机培训, 二是要给司机开会, 三要监督司机有没有按照要求执行, 并进行考核。

运作采用众包模式, 运作主管管的司机越多, 拿的奖金越多, 但是司机必须服务好, 服务不好客户如果投诉, 运作主管要接受处罚, 做得好可以让你管得更多。SOP服务是一项增值服务, 企业可以选也可以不选, 是需要收费的, 这也是盈利模式的一部分。

除了运作体系, 云鸟还有500万元赔付基金, 可以做到快速赔付, 还有保险产品, 通过云鸟平台用车, 保障配送过程中的安全, 包括货物的丢失与损坏。

今后, 云鸟会做更多的流程优化。企业越来越大的时候, 不实现标准化、流程化, 企业管理很难规范化。但服务方面依然是非标市场, 一家蔬果企业的配送服务和快消品的配送服务, 标准很难一致。

篇4:王安石登飞来峰

作为一名官员,自然是需要注意仪表的,然而王安石却从不管这些,他在生活中极其不修边幅。据载,王安石可以长时间不梳洗,外衣上也总是有油渍汗渍之类的污斑,而他从来不以为意。传说,有一次王安石难得和朋友们去洗澡,朋友们特意在王安石从浴池出来前,把他的脏外套换成一件干净的长袍,想看看他是否知道自己的衣服被调换了。谁知道,王安石出来后,坦然地穿上了新长袍,并没发现任何异样。对于王安石来说,只要身上有件衣服就可以了,至于穿的衣服究竟怎样,他并不在意。

对于吃,王安石也不讲究。有一次,朋友悄悄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王安石特别爱吃鹿肉丝。王夫人感到很奇怪,丈夫从不特别钟意某一样食物,怎么会突然爱上鹿肉丝呢。朋友说,王安石的确是把整整一盘鹿肉丝都吃光了。王夫人便问:“你们当时把那盘肉丝摆在什么地方?”朋友说:“摆在王相公的正对面。”王夫人这下明白了,她对朋友说:“你明天把鹿肉丝摆远些试试。”第二天,朋友按照王夫人的吩咐,把鹿肉丝摆得离王安石远远的。果然,王安石只吃离他最近的菜,对他“热爱”的鹿肉丝,再也不动筷子了。

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比如苏轼的父亲苏洵,就很看不上仪表邋遢、为人古怪的王安石,而另一位北宋名臣韩琦,也曾因王安石蓬头垢面而对他有些看法。就连宋仁宗,也因为王安石的一次古怪的行为而认定他虚伪矫情。不过王安石对这些都毫不在意,他以天下为己任,对他来说,只有如何更好地改造这个世界,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事。

王安石十分聪颖,据说能够过目不忘,写文章也是倚马千言,和人辩论时,更是旁征博引,雄辩滔滔。他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从此在地方为官。王安石做地方官期间,常常为处理政事通宵不寐,他多有改革,兴利除弊,每到一地,总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天,三十岁的王安石攀登飞来峰散心。他登高远眺,脚下尽是缭绕的浮云,想到自己改革国家的宏伟理想,心胸一片开朗,写下了这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读报告单

站得高看得远

飞来峰在什么地方?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在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上,唐宋时,宝林山上有座应天塔,被人们称作塔山。在诗中,王安石称它为“千寻塔”,古代每八尺为一寻,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来形容塔极高。诗中说,飞来峰上有座高耸入云的高塔,听说站在塔上面,当鸡叫时就能看到旭日东升,不用担心有浮云遮挡住视线,因为人已经站到了最高处。

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这都是因为人身在高处时,视线会变得更加开阔,同时,心情也容易变得更加豪迈。比如在大家熟知的《登鹳雀楼》中,诗人王之涣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叹。诗圣杜甫年轻时登临泰山,也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政治家,当他站在高处时,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慨。

人生也是这样。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人会变得更有智慧,这时,过去遇到的困难,就变得像浮云一样不值一提了。比如在学习中,你在低年级时遇到的那些难题,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变得容易了呢?这就是因为,和过去的你比起来,现在的你已经站在了更高的高度。所以,想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必须加倍地努力,勇敢地提升自我。要知道,站到人生的高处,其实并不难,毕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写作启示录

写出不同的感受

放学路上,大康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阿牛关心地询问:“怎么了大康,犯了什么错误被批评啦?”

“倒是没犯错误,就是老师说我的作文不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大康垂头丧气地说。

“你写了什么?”

“上周末班级组织爬紫金山,我就把爬山过程写下来了。”

“你怎么写的?”

“大概是说,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紫金山脚下,向着山顶进发。尽管太阳很毒,身体很累,但我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勇敢地克服了困难,爬到了山顶,我们激动地跳了起来。”

“确实很老套,一定有很多人这样写吧。”阿牛猜测。

“这倒被你说中了,杜小宝和郭大壮也是这么写的,所以老师才说我们三个‘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不过我是最先写完的,为什么说我‘人云亦云’呢?”大康挺不服气,感觉自己受到了冤枉。

“不要纠结这些啦。不如让我们研究一下,怎样才能把同一件事写出不同的感受,这样老师以后就不会再批评你的作文了。”阿牛说,“比如我们就拿苏轼和王安石的诗歌作示范。”

“苏轼和王安石?”

“对,课本里有一首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是写爬山,而且写得也差不多。”

“嗯,乍一看是差不多,尤其是两首诗的最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很相似。”大康赞同阿牛的看法。

“看起来相似,实际却又不同。大康,你觉得区别在哪里?”

大康思考了一会,说:“这两首诗的立意有不同。苏轼的《题西林壁》是单纯在说理,用‘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个问题,从而阐发出部分和全局的哲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则有抒情,‘不畏’这个词有诗人的主观感情在里面,表达了诗人对浮云不屑一顾的豪迈情怀。”

“说得真好。其实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发自真心。王安石是个改革家,一直要面对很多阻碍,因此才会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感慨,那一定是他当时从心底涌起的情感。所以同样是爬山,王安石和苏轼的感触不同,写的诗自然也不同啦。”

“有道理。”大康想了想说,“其实我爬山也不累,一路都在研究山上的花花草草,还拍了许多照片,我应当把这些记下来的。”大康一下有了主意,准备重新构思,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插画:蔡成恩漫画工作室)

篇5:《天上飞来十八头猪》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不是这篇,而是一篇叫《森林手记》的文章,他讲了一个兽语学校的学虎语的大学生的有趣的经历,他竟然被三只老虎关在了一个他完全可以出去的笼子里,因为他正好要跟老虎打交道,研究老虎。而且“我”供动物们欣赏,还用水果砸“我’,猴子扔香蕉,黑熊扔甜瓜,大象扔甘蔗,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它们扔什么“我”就吃什么,吃饱了就往回扔,好像打仗似的,隐喻了动物园里的动物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个自由不单单属于人类,动物同样也需要自由的思想,于是就有了老虎通过“我”来解放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兄弟姐妹们。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幽默,很富有想象力,往往在哈哈大笑中明悟被我们遗忘的道理。

动物也同样喜欢享受自由的快乐,而我们人类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动物们的痛苦之上。就像我到海边看到的,那天海水退潮了,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到石头堆里抓小螃蟹。那些小螃蟹被人们逼得无处可逃,被关在一个个小小的瓶子里,不久就死了,是被我们害死的,而我们却不以为然,还在哈哈大笑。它们怎么得罪我们了?大海是它们自由的国度,而我们把它们关在小瓶子使它们失去生命!它们什么也没得罪我们,我们有什么权力用它们幼小而宝贵的生命来取乐?

篇6:《登飞来峰》

《古诗二首》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媒体资源:

教学时,通过对课件的使用,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五、流程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三)联系实际 领悟真理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登飞来峰》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还记得吗?(生齐背)师:苏轼身在庐山,悟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中国还有位著名诗人叫杜甫,他登上泰山,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把泰山推到了五岳之首。而大诗人王安石登上飞来峰,也同样有强烈的感受。(出示课件诗文)请大家齐读诗文(生齐读)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一)初步感知,指导朗读。

师:刚才大家已经读了一遍,对诗文有了初步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的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至少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生自由读)

1、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你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得是否字正腔圆。(生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大家一起来。(生齐读)

2、再请一位同学读,要注意诗句的停顿。(生读)师:你听出他在诗句的哪儿停顿了? 师:你来读一读。(生读)

3、谁还听出了什么?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呀。你也试试读一读。(生读)

4、就是这样,读古诗,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还要尽可能

读出它的味道。(师范读)

师:来,读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感觉,按照自己的节奏再试一试。(生自由读)

(二)品读诗文,了解诗意。

1、好,我们齐读一遍。(生齐读)现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其他同学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师:同学们,飞来峰直插云霄,世界万物尽收眼底,使人无比自豪,它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课件背景解说)

师:看,这就是飞来峰。课件(飞来峰风景图)

师:听着动人的故事,看着美丽的飞来峰,你们一定无比自豪,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读这首诗,把感受读在诗的字里行间(生齐读)

3、读了许多遍,相信你们已经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谁来谈一谈?

4、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古诗的?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孩子们,这首诗从表面上来看,是一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其实诗人是要借景来抒情,要想知道诗人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就要知道王安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谁对作者有所了解,来谈谈。

师:是呀,因为王安石用词精雕细琢的这段美谈。后来许多谈论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故事。(课件显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

师: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师:王安石对文学创作追其完美,字字句句精雕细琢,可见他是一个对生活、对工作极其认真、严谨的人。谁再谈谈对作者的了解。(生谈)

2、了解古诗背景。

谁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了解这首诗。请你再来谈谈。

(四)走进作者 领悟哲理

1、大家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对作者和诗文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你们是从诗文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王安石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呢?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呀,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感情。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这首诗。(生读)

师:读出了作者的豪迈,真不错。谁还愿意再来试一试?(生读)师:从你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作者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师: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再一次诵读这首古诗。(生齐读)

2、大家读的可真精彩。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你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个怎样的王安石呢?(师读)师:你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王安石,看到了一个有理想的王安石,看到了一个高瞻远瞩的王安石,看到了一个站在高层、领悟真理的王安石。可是作者的朋友、亲人却身陷迷茫之中,向他提出了很多问题,希望他能帮助他们从迷云中走出来。

3、换位思考,想像诗境。

现在你就是王安石的亲友们,赶快向王安石请教吧。(师生交流)

三、联系实际,领悟真理。

王安石用他高远的眼光为亲友解了眼前的浮云。以前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事令我们迷茫,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也能像王安石一样站在高层看问题,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以前有所不同。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听了大家对问题的看法,我知道大家已经真正明白了诗的含义,明白人只有站在最高层,才能全面、客观、正确的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这一客观真理。孩子们,让我们站在高层再一次吟诵王安石的《登飞來峰》

篇7:飞来峰

属山东莒县浮来山风景区。浮来山三峰并立,周围相对平坦,显得突兀。故有传说此三峰分别为海上浮来、天上飞来、佛祖搬来,分别名为浮来峰、飞来峰和佛来峰。

文献资料

篇8:飞来峰

目录简介传说特点简介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江南靖士有一颇含哲理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载敬堂集》【自注】当:面对,对望)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 游飞来峰时,你会看到此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其景观与周围诸峰迥异,徜徉在灵隐、飞来峰、三天竺一派悠远、深沉的佛国氛围里,寻访并尽情领略佛教艺术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蕴藏在西湖山水之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飞来峰景区45元,灵隐寺香花券30元。

传说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2、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其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特点

篇9:登飞来峰教案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能力目标: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要点:

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竞赛抢答活动

抢答题:

1.王安石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指应天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④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夸张)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写一句)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教师小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八、布置作业:

篇10:《登飞来峰》阅读答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6、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8、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4、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篇11:登飞来峰教学反思

登飞来峰教学反思1

课一上完,我的心情除了难受,还是难受,因为课上得比我预想中的要糟很多。同事们安慰我,是孩子们不勉够配合,可是我心里清楚得很,这怎么能怪孩子们呢!于是,静下心来,不断反思,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1、删繁就简。上完这堂课后,我更真切地体会赵志祥老师那个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很简单”。他说课堂教学要简单,首先,教学环节要简单些。教学设计,要懂得舍弃,要大胆舍弃那些看似精彩而实际上对教学效果没有意义的环节。纵观这一节课,我发现对王安石那几首诗的拓展,特别是后面的唱诗环节,可以大胆地删去。所以,我难受!

2、避急求稳。说到这一点,就暴露了我这堂课最大的缺点,胸中有案,心中无生。一开始,我就担心我的课没办法上完,满脑子都是教案。因此,课上就是我急于求成的表现。反之,就是对学生关注得太少。评判一堂课上得精不精彩,不在于你的教案设计得怎么样,而在于你的眼中有没有装满学生。正因为这样,所以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单一,我的指导不够细致。所以,我惭愧!

3、有备无患。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学生。我很用心地在备教材,却很“放心”地备学生。去熟悉班级时,我只是简单地向他们提出几个预习要求,没有叫他们起来读一读,没有了解他们当中谁的朗读水平最好,看看他们的朗读水平怎样;没有问一问平时是怎样上古诗的……这会儿才真正的明白熟悉班级的真正含义,就是要关注学情。因此,在课中,当教学第二环节时读诗时,一听到学生的朗读水平那样时,我便慌了手脚。倘若如此,我得马上改变我的教学策略,既然学生都没办法读懂读通的话,那就得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得指导得细致些,包括划节奏线,标重音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去感悟意境。更致命的是我的教案改了,但是我却没有再试上(因为在班上上得实在很精彩),我太高估自己了!所以,我愚蠢!!

以下,是我课堂中的两个教学细节,如果再让我上的话,我会这么做:

1、听师范读后,想想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生回答我作画时,当学生说自己看到了太海,看到了树木时,我得让学生继续说,我作画,让黑板呈现出一副即兴的画作,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境。然后,对学生说:“这画美吗?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美丽的画面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是站在飞来峰的`塔顶上。接着,再来引导学生感受塔高,最后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远”的道理,我想这样一来,水到渠成,而不会牵强附会了。

2、引导学生理解浮云的含义时,我问道:“想一想,王安石在实行变法时,他会遇到哪些困难?时,我得让学生说,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总结:“孩子们,这就是‘浮云’的含义,你们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么难以理解的词你们竟然读懂了,不简单啊!”在这基础上,我会说:“我想,你们肯定也能读懂王安石心中的话。当王安石遇到这些困难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话?”然后让学生交流,走进诗人的内心,那么诗蕴的体会就不在话下了。

我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只有真真正正地“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啊!

登飞来峰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准备了课件。把古诗及重点字词的注释写在了上面。一开始上课,我就把重点出示,提出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一古诗意义的要求。学生们听了我的要求都在愣神。接着,我对其进行了研究方法的指导:把注释中关键词的意思带入古诗,然后读一读。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出未加注释字的意思,如果是在理解不了,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解决。开始,我让学生试着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小组成员,经过小组成员的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了探究过程。对于那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在巡回指导时,引导其解决,及时纠正他们在探究时所出现的偏差。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有小组写出了古诗的正确意思。

为课文配图,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把“太阳”、“人”、“飞来峰”的位置摆放在一张图片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利于对文章哲理的理解。

成果汇报后,根据小组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排出了名次。作为奖励,第一名的小组获得了把自己的配的插图扩大并填色的奖励。

在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后,我开始让学生背了背古诗。由于对古诗的意思理解的透。不少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可以背下来,但是并不熟练。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今天的诗歌学习。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顺势又提了个问题:通过学习了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他们回答地也比较到位.遗憾的是这节课,我没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登飞来峰教学反思3

上课前,我准备了课件。把古诗及重点字词的注释写在了上面。一开始上课,我就把重点出示,提出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一古诗意义的要求。学生们听了我的要求都在愣神。接着,我对其进行了研究方法的指导:把注释中关键词的意思带入古诗,然后读一读。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出未加注释字的意思,如果是在理解不了,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解决。开始,我让学生试着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小组成员,经过小组成员的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了探究过程。对于那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在巡回指导时,引导其解决,及时纠正他们在探究时所出现的偏差。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有小组写出了古诗的正确意思。

为课文配图,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把“太阳”、“人”、“飞来峰”的位置摆放在一张图片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利于对文章哲理的理解。

成果汇报后,根据小组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排出了名次。作为奖励,第一名的小组获得了把自己的配的插图扩大并填色的奖励。

在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后,我开始让学生背了背古诗。由于对古诗的`意思理解的透。不少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可以背下来,但是并不熟练。

那尴尬的一幕-----古诗两首课后随笔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们同桌讨论弄清每句诗的意思,然后集体交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的进行完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正当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时,张明宇突然举起了手:“老师,怎么两首诗都有‘只缘’?这不是抄人家的吗?”听到他的问题,班上的学生也跟着起哄,我也有点慌了。“可不是吗?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问题?”面对学生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稍稍镇定了一下对他们说:“这不是抄,而是借鉴,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况且中国汉字几千个,总不能个别字相同就说人家是抄袭的吧!”话一说出,许多孩子用那双能锐利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对于我的话持怀疑态度,心已砰砰乱跳的我只得红着脸进行着接下来的教学。

上完这节课,我立刻在网上查阅了与这两首诗相关资料。网络上对这两首诗的评析是这样的: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两诗都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由此看来,两诗的相通与巧合,达到逼肖,如出一辙。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准备上做的就不好。在备课中我只是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个人资料,写诗的历史背景以及诗句的意思,至于两首诗的异同处我压根没注意。如果课前我广泛查阅资料我想课堂上也不会出现那尴尬的一幕。

登飞来峰教学反思4

《登飞来峰》是积累运用二中读读背背的内容。教材只要求大致掌握诗意,会背。根据第二组课文导读中提出了学生应具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古诗的能力这一要求,但据观察,学生这一能力急待提高。故我将此课上成了针对这一要求的能力训练课。

上课前,我准备了小黑板。把古诗及重点字词的注释写在了上面。一开始上课,我就把小黑板给挂了出来,提出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一古诗意义的要求。学生们听了我的要求都在愣神。接着,我对其进行了研究方法的指导:把注释中关键词的意思带入古诗,然后读一读。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出未加注释字的意思,如果是在理解不了,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解决。开始,我让学生试着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五分钟后,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小组成员,经过小组成员的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合作开始时,学生不知如何合作。经过逐组指导,学生的合作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状态。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了探究过程。对于那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在巡回指导时,引导其解决,及时纠正他们在探究时所出现的偏差。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有小组写出了古诗的正确意思。写出意义后,经过提示,小组成员很愉快的接受了新的任务,为古诗配图。在学生配图中,应及时矫正其中的偏差,如“浮云”和“塔”的位置关系,“人”和“塔”的位置关系,“太阳”的状态等。

成果汇报后,根据小组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排出了名次。作为奖励,第一名的小组获得了把自己的配的插图扩大并填色的奖励。这一平使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作业,第六小组的同学竟然很愉快的接受了。

篇12:飞来峰导游词

游览路线:飞来峰—青林洞—玉乳洞—理公塔—龙泓洞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杭州飞来峰参观游玩。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玩飞来峰。我叫兰兆昌,兰花的兰,大家可以叫我小兰或兰导。在参观过程中,有什么疑问的,可以问我,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答疑释惑。

好!我们眼前这座奇秀的小山峰就是飞来峰了。古诗有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没错诗中的“飞来峰”就是此地了。飞来峰又名“灵鹫峰”。相传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相传飞来峰下原是个村庄。南宋初年时,有一位名叫李修源的天台人,在灵隐寺出家后,不受戒律,好吃狗肉,身穿破袈裟,头带破帽子,脚穿破拖鞋,手上还拿一把破扇子,整天在村庄里游来荡去,疯疯癫癫。但却好管闲事,爱打抱不平,人称“济颠”。这位疯和尚还有能掐会算的本领呢!一天他掐指一算,四川峨眉山有一座小峰将要飞来,可能要压着灵隐村。他急忙跑到村里劝说村民赶快搬家,可村民没有一个相信的。大白天疯和尚难道又说疯话了?这时,远处正有一群人吹着唢呐,抬着花轿过来,济公一看是迎娶新娘的队伍,心想要是我和尚跟新娘在一起的话,那乡亲们不就会出来看热闹了吗?于是济公冲进人群,背起新娘就朝村外跑。村民一下子都哄动了,“不好了,和尚抢新娘了!和尚抢新娘了!”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追了出来。此时,天空的一阵乌云越来越近,只听“轰”的一声,一座黑压压的山峰,正好压在了灵隐村上。这座飞来的山峰便被人们叫作“飞来峰”。山峰飞来了,村民们又怕山峰会重新飞去,于是便在山上刻了数百尊佛像,镇住了山峰。从此,飞来峰就再也飞不走了。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飞来峰从峨眉山飞来,这当然是个虚构的传说。请各位仔细观察一下,眼前这座山峰,古藤交错,洞壑遍布,它的地质结构确实与周围的山峰不一样,似有“飞来”之感,“飞来峰”就是因此而得名的。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

时期,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风化,常年累月就形成众多形状迥异的岩洞,是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属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470余尊造像,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飞来峰造像中最著名的为雕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石刻造像“西方三圣”,创作于公元1022年的“卢舍那佛会”浮雕,雕刻于南宋时期飞来峰最大的造像“大肚弥勒”。这些精湛的雕刻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好,现在我们就去钻一钻飞来峰那幽深的洞壑,欣赏一下全国罕见的五代到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吧!

好!就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它的魅力吧!现在我们来到飞来峰东南侧最大的一个洞,叫“青林洞”。它因洞口形似虎嘴,又称“老虎洞”或“金光洞”。请大家抬头细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他双手施智拳印,又称“大日如来”,即佛光普照的意思;左边是文殊菩萨,手执金刚剑;右边是普贤菩萨,手执经函。这龛佛像建于公元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

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济公传说中的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石床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在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

接下来,我们前往下一个洞,玉乳洞。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你会发现飞来峰的树都是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尤其那盘根错节的千年古藤(油麻藤,生命力很强,开紫红色的花,很多树被油麻藤绞死),树连藤,藤缠树,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相合。玉乳洞是飞来峰的第二大洞,因洞中岩石呈乳白色而得名。从前洞中栖息着许多蝙蝠,洞顶又呈蝙蝠状,又叫“蝙蝠洞”。

洞内曲折通明,有点像桂林伏波山下的伏波洞。伏波洞有宋代造像,玉乳洞四壁所刻20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也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的作品。不过现在这些造像大多经元代修饰重装,每尊都高达1米以上。这个洞内还有个名字叫“岩石室”,传说晋代道人、炼丹专家葛洪的祖父葛孝先就在这里修炼而得

道成仙的。洞前那块岩石平台,称“翻经台”,相传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翻阅过经书。玉乳洞内的十八罗汉像,高都有1米以上。在玉乳洞东端两侧还有六祖像,他们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惠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合称“震旦六祖”。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飞来峰外围。眼前我们看到的塔叫“理公塔”。它是为了纪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铭,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是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

各位游客,前方我们又看到一个洞,它叫龙泓洞。大家看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反映佛教历史题材的浮雕,是由三个时代内容各异的高僧取经故事组成的。第一幅是“白马驮经”故事。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67),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音rou zhi)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第二幅是曹魏僧“朱士行取经”的故事。只见朱士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幅是“唐僧取经”。只见唐三藏十分虔诚地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629)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达到北天竺摩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这些雕刻结构完美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我们入洞看看。此洞因中间端坐一尊观世音像,又叫“观音洞”,大家抬头又能看到洞顶开一小口,可以直接看到天,俗称“通天洞”。看!洞顶那一大一小的自然石块的背影像不像送子观音?旁边是射旭洞,也就是著名的“一线天”。请大家抬头仰望黑咕隆咚的洞顶石缝间,看你是否能找到这微露的一线天光。好的!各位游客。飞来峰景点参观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篇二:飞来峰导游词

飞来峰导游词

灵隐寺旁的飞来峰,也是杭州的名胜,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飞来峰是我国南方古代古窟艺术重要地区之

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45尊。

其中的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飞来峰过去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现在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最南端的一个大洞叫青林洞,洞内有石床、手掌印,传说石床为“济公床”,后掌印为 “济公手掌印”。

在射旭洞内,往洞顶上看,可见到洞顶微露一线天光,这就是“一线天”胜迹。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飞来峰景区还开辟了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集萃园塑造了代表不同地区、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如四川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篇三:灵隐寺导游词(免费版)灵隐寺

各位游客,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也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轶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优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用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意思是说从这里只要往前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进行游览。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看灵隐飞来峰”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小山峰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的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取名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分化,长年累月就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塑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青林洞,有人又称其为老虎洞,因为这个洞口看起来似老虎嘴。请大家抬头观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凿刻于公园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在华严三圣旁有三尊小佛,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黄顺元年,即公元951年,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协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分化,但仍然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是相当工整精致的。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佛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精致的作品。石龛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

教密宗中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吉佛,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作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师,骑象的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十五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前夕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造像手法精炼,明巧细致,富有装饰趣味。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传说中的济公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床一样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隐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现在请大家沿左边小洞猫腰进去找一找济公的手印,看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倒塌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石块而留下的。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船形帽子。

各位游客,我们游完了青林洞,再去玉乳洞看看。在这条路上,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树都是从岩逢里长出来的,尤其是那盘根错节的千年老藤与那些树木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玉乳洞是飞来峰的第二大洞,因为洞中岩石呈现乳白色而得名,洞中曲折通明带有许多宋代造像。这里二十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十八罗汉像。每个都高达1米以上,在洞东端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六祖像,合称“震旦六祖”。请看这洞壁上还有雷公和凤凰佛雕,雷公肩生双翅,滞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疾雨中布雷吐电,祛除妖魔。那嘴衔花

朵,引颈展翅的凤凰则在风雨中飞翔,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北宋的作品,北宋期间雕刻的罗汉像多数面形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当然也有精美的作品,等下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会让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理公塔。这座塔是为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名,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为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塔旁这两尊石刻都为元代作品,左边这尊大腹便便,面带微笑的就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他身上披挂着用鲜花串成的璎珞,戴着金银珠宝串成的项圈,臂钏,脚镯,全身珠光宝气。右手执一个大包珠,左手握着口吐串串珠宝的银鼠,右脚还踩着一只大海螺,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财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样式绘制或者雕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右下方这尊为金刚手菩萨像,金刚手就是夜叉神,按喇嘛教密宗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恶的,可这里我们看到的金刚手却头戴宝冠,手拿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一脸孩童的天真稚气。完全打破了密宗仪式,他是唐宋传统风格同藏门民族结合的一件艺术品。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龙泓洞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佛教历史题材佛雕。长约6.6米,高约1米,描述了白马驮经,唐玄奘取经以及朱世行取经的故事,第一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三藏十分虔诚的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这组浮雕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到达北天竺国摩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第二组是曹魏僧朱世行取经的故事。朱世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组是白马驮经,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取佛法,在月氏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藤和竺法兰,并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这些雕刻结构完美,形象生动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上一篇:初中词语积累及解释下一篇:创建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