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2024-09-09

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共9篇)

篇1: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对象就是病人。各种各样的病人我们如何去接待他们?如果视其惯例,习以为常去应付工作,那确实平凡不过,但在这平凡工作中你有没有意识到:那双双期盼的目光,无时不刻地注视着你的一言一行,并左右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们需要用“演艺”般的技术将每一个角色栩栩如生地扮演出来,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病患者,特别是手术病人,他们不仅是经受疾病的折磨,还要承受手术创伤的痛苦与精神压力,所以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更应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针对不同病人去演释不同角色。

1、长辈型、晚辈型(主动——被动型)对婴幼儿、老年人、昏迷、休克、抢救病人,我们处于主动的长辈或晚辈地位,接待病人时先了解病情、在思想上订出可行的护理计划,如对幼儿,以长辈的身份出现,无需穿戴工作衣帽,与其玩乐,消除其戒备、恐惧心理,术前探视时,应及时准确、评估病情现状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针对性地告知家属取得的合作。对此类病人,我们不仅应有高度的责任,还应像父母或子女一样努力去挽救与呵护其生命,以熟练的操作技能,完成抢救配合,随时做到胸有成竹,遇事慎谨,保证安全,提高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度。

2、指导——合作型(学仕型)对病情较重、神志清醒的病人,首先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识你是有学识、有专业技术、有安全感的学仕与朋友,自觉以你为主导,放心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我们来守护,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与需要以及现存、潜在的护理问题作出护理诊断、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措施。同时,征求病人及家属对我们制订护理方案的意见与建议,并加以实施,及时评价。针对这种手术病人,我们应在接到手术通知后,下病房探视,了解其病情、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与困难,并向其讲解与其手术有关的知识与准备工作,介绍自己与手术医生的手术经验等,以舒缓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实行全程陪护,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病人于舒适的手术环境中,并随时询问病人,征求病人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操作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手术完毕时,应让病人第一时间知道手术已圆满成功,贺喜他获得手术胜利,并询问其有否感觉不适。送至病房时,向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介绍术中情况以及详细的术后注意事项及适当的护理措施,并谢谢患者的积极配合与指导意见,祝其早日康复。

3、好友型(共同参与型)这适合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小型意识清醒的手术患者,因为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把自己看作是战胜疾病的主体,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术前探视病人时,我们应首先详细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一切情况,做到交人交心似的沟通,让病人感到我们是平等的,是知心的朋友,自己有什么话有什么事可以无拘无束地说出来,然后共同参与我们的护理措施的决策与实施,以便在手术过程中,主动配合医生、护士。

在2003~2006年本院对4280台手术进行以上分类护理(接待病人),4年中,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手术护理,病人出院后主动打来电话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再创佳绩。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护士网

篇2: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1 手术前访视病人的方法

手术前一天的下午, 手术室护士 (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 根据手术安排到病房阅读手术病人病历, 并与病人及家属交谈、沟通, 对照“手术前访视病人表”详细记录内容。

2 手术前访视病人的内容

2.1 仔细阅读病历, 详细了解病史、药物过敏史、过去史及各种化验结果, 作好记录。

2.2详细了解麻醉和手术的要求, 仔细阅读病历后和手术医生取得联系, 了解手术范围、手术切口入路、估计手术时间、手术体位的要求、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手术室消毒和隔离的要求、是否备血。与负责麻醉的医生取得联系, 了解拟行麻醉方法、静脉开放的部位 (上肢、下肢、是否深静脉穿刺) 、手术中输液液体的准备、手术后是否实施镇痛及镇痛方式。

2.3加强护患沟通耐心作好手术前卫生宣教, 使病人掌握手术前准备的方法, 预防受凉和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交代手术前禁食的时间和重要性、手术前将假牙、钱物、首饰交给家属保管, 不要化装 (涂口红、抹指甲油) 。

2.4重视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情况, 让病人建立对医生的信任, 以减轻病人的恐惧与焦虑。让病人了解手术的重要性、疾病的转归和术后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其对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介绍术前用药及术中麻醉剂可能会造成口干、心悸或发困感等, 术后麻醉药物逐渐失去作用时, 会感到伤口疼痛及全身不适等, 告诉病人不必紧张, 麻醉医师可以实施手术后镇痛。对病情危重、恶性肿瘤或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预后差的病人, 可采用保护性医疗, 即不将病情告诉病人, 并予以疏导安慰甚至善意谎言, 但应告诉家属, 互相配合, 使病人在平稳的心境下进入手术, 术前还可讲述手术成功的范例以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护士不能无视病人的疾病对其家属的影响, 从病人一入院开始, 其家属就需要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获得护士的支持与建议[2]。

3 手术前访视病人的效果

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每年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考核, 实施手术前访视病人后, 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见表1。

4 开展手术前访视病人的护理体会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麻醉和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其基本职能是保证病人手术安全、高效、顺利的进行, 为病人的治愈创造最优良的条件。随着医学科学迅速发展, 医院设备、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 手术范围日趋扩大, 新手术不断增加, 这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带来了不断更新知识的机会。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对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现代护理学要求它不再仅仅是以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 而是针对麻醉和手术造成病人生理功能紊乱和心理压力,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3]。手术室护士手术前对病人进行访视意义重大: (1) 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解除病人紧张情绪, 消除其恐惧心理, 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让手术顺利完成; (2) 能够发现一些遗漏的隐藏性疾病及局部病变, 供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参考; (3) 通过手术前对病人进行访视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有利于作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中更好地配合麻醉和手术的实施,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手术前访视可以了解病人化验检查情况, 对合并一些血液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手术中采取防护措施, 减少职业性损伤[4]。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开展手术前访视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一天的下午, 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排到病房阅读手术病人病历, 并与病人及家属交谈、沟通, 对照“手术前访视病人表”详细记录内容。结果实施手术前访视病人后, 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访视病人前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前访视病人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要求, 对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手术前访视,整体护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56.

[2]马慧仙.手术室病人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5, 11 (8) :594~595.

[3]王玉英.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病人的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1, 22 (1) :46~47.

篇3: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患者心理需求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我院于2007年8月以来,为2000例病人行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出室访视,广泛了解术前病人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共9条,并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利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来解除病人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通过术前护士出室访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所发现的患者术前心理问题,给予适当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巡回护士用同一问卷调查方式询问了800例手术患者,解除了大部分患者的紧张情绪,具有可比性。

方法:规范化指导语。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病人,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曾有一例病人谈到手术怕痛问题时,一位年轻护士则对病人说:怕痛让麻醉师多上点麻醉就行了。第2天病人打完连硬测麻醉平面时,不管针头、针尾碰到皮肤他都叫痛,目的为了可多用点麻醉剂,使得麻醉医师无法正确测试平面,延误了手术时间。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事先告诉病人麻醉过程,指导病人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计的语言,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制订了以下9条规范化指导语。①担心疼痛: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我院麻醉科的学术地位、临床经验,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上完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到时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您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希望您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②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向您解释。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有疑难情况,会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解决,您尽管放心。③要求关心照顾:您明天早上进手术室时,会有护士迎接并关心您,为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我们手术室为病人设置了背景音乐。在手术等候期间,您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您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反映。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流的服务,请您放心。④担心疾病性质: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人违,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中药等。另外,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⑤担心室温: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摄氏22℃。当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尽量给您身上盖个单子保暖,如您觉得冷,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您不必忍受不说。⑥关心愈后情况: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愈后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尽早下床活动等,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由于手术室护士对病人(您)出室后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估,应由主管您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为您作具体解答,望您谅解。⑦要求保留脏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该保留有关脏器。如病变累及附近脏器,手术医生会根据病情与家属及时联系,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再进一步决定手术方案,您应该相信医生和家属的决定。⑧术中不要输血:麻醉师会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判断您是否需要输血。一般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会尊重您的意愿,尽量不输,但术中出血非输不可时,一定得输,否则会影响生命安全。当然输血有可能会带来血清感染的危险。但其发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⑨担心经济:您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术中我们会根据您经济状况保证情况下,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请您放心。如您实在有困难无法解决,可借助有关机构反映,以解决您的经济问题。

结果

经过手术室护士在规范性语言的指导下所做的心理护理,解除了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比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后比心理护理前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见表1。

讨论

我院手术室年轻护士占2/3,有不少刚从学校毕业。她们年龄轻阅历浅、社会实践经验少、人际交往能力差。在术前访视中,碰到病人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更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另外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病人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病人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请高年资护师到病房实地示范,随访中要求做到:仪表仪态端正,语气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取得病人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我们指定了规范化指导语,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在最近进行的病人焦虑自评测试的单项分析中显示,病人术前一天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焦虑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篇4: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1 心理护理技巧

1.1 尊重人格 护患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护士应本着尊重人格的原则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通常手术病人在客观上存在一种被动祈求心理, 即便不满意一般也不会提出。所以护士要维护病人的自尊心, 使用尊重病人人格的礼貌语言。病人来到医院处于一种陌生、抑郁、焦虑、期待的心理之中, 护士与其交谈时应用礼貌性用语, 会使情绪沮丧的病人振作起来, 产生一种安全感、信赖感。

1.2 增加亲和力 护士首先与病人建立一种和谐的护患关系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资料显示, 手术病人普遍存在陌生、孤独感, 并且多数病人缺乏与护士的主动沟通意识。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术病人进行主动交流、沟通, 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非常必要和重要[1]。进行访视时, 护士应举止稳重、端庄, 态度和蔼, 言谈得体。先尊重地称呼病人, 然后主动进行自我介绍, 以消除护患间的陌生感, 护士应注意语气态度温和, 视线角度合适, 回答问题恰当, 掌握交流技巧, 增强亲和力。同时, 向病人讲明自己的护理内容及目的等, 让病人放心,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应用规范化指导语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 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 沟通情感, 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 往往会误导病人, 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护士应掌握交流技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平时可有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可模拟病人心理问题, 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设计的语言, 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经验感受或自身说教 护士在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技巧和方式。有资料显示, 手术病人对一些经验感受或自身说教的认可度较高。因此, 护士应运用一些手术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感受或自身说教进行心理护理。

1.4 运用病人易于配合的治疗性语言 病人有病在身, 其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同情、体贴, 从而得到感情上的满足。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有助于解除病人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给病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同时, 向病人多讲一些客气、祝福的话语以缓和病人紧张的情绪。

1.5 适当的手术介绍和操作解释 护士可对手术病人简要介绍手术室环境的优越与医疗设施的先进, 介绍手术医生及麻醉师的技术水平, 从而让病人感到被重视, 增加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同时, 宣教手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进行操作时可向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 讲明操作的目的及其安全性,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但应注意, 不可超越职权, 不属于自己的业务领域或职责范围的不可以向病人讲解,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 病人家属的配合 手术病人普遍存在对家属的依赖心理。因此, 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积极心理护理的同时应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合作。手术室护士可以通过在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的过程中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 同时要求家属进行配合。

2 体会

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加强对手术病人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和重要。但心理护理需要一定的技巧, 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必要的心理护理技巧。手术室护士应通过观察, 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 运用一定的护理技巧,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使手术病人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放松, 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5:手术室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语言沟通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全过程,手术室护士术前、术中、术后在按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护士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对病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效的沟通是一切良好护理的基础,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巧。语言沟通是沟通方式的一种,为了达到有效的沟通,手术室护士宜选用病人易懂的词语、通俗简练的语言、快慢适宜的语速、热情礼貌的声调,并选择适时的交流时间和话题的相关性,与病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以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等,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利、安全度过手术期。

1 礼貌热情的声调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的基础

手术室对于病人来说是陌生的,手术室护士如能运用热情的语言,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角色恰如其分的称呼。病人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印象,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病人就愿意将自己内心活动,对手术的恐惧告诉护士,这样手术室护士就能够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做出客观的护理诊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病人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如果病人感到来自护士的语调是漠不关心的、傲慢的语调便会阻碍护患间的有效沟通。

2 适度的语速是护患语言沟通的捷径

如果护士能以适当的语言与病人交谈,会使语言沟通更易成功,快速的谈话使用尴尬的停顿或缓慢、过于谨慎的谈话都可能传递一些非故意的信息,会让病人感到护士可能隐瞒了某些事实,从而使护士得不到病人的真实情况,病人也不能理解护士的真实意图。另外语速太快会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有效性。

3 选用恰当的词语是护患语言沟通的先决条件

手术室护士与病人谈话时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如果護士用专业术语与病人交谈,病人可能无法从护士那里得到必要的信息。手术室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根据病人的职业、文化程度等选用合适的、病人能理解的词语与之交谈。如腹部手术的病人,手术室护士会对病人交待术前禁食水,术后去枕平卧,硬膜外腔注射等,许多病人不懂“虚恭”和“硬膜外腔注射”。如果护士把“虚恭”改用“肛门排气”或“放屁”,把“硬膜外腔注射”改用“腰部打麻药”,病人就会很快地理解。

4 清晰,简洁的语言是护患语言沟通的最佳方法

简洁的语言能直接反映护士表达的思想,使交流更有效。如护士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做硬膜外穿刺时,护士对病人说,“头往下勾,双手抱膝盖,把腰凸出去”,这样病人会很快接受并理解。

5 安慰、治疗保护性语言是护患语言沟通的重要手段

手术室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应发挥良好的语言素养取得病人的信任与依赖,通过言行的自然流露表现出对病人的关心与同情,使病人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安慰性语言是护士用同情与体贴的语言为病人服务,使病人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如:一位白内障摘除手术的老人,因害怕手术痛一直有便意感,血压比平时高30mmHg。我理解她是心里紧张所致,因此,就握住她的手说:“大妈,不要怕,这是小手术,打了麻醉针就不会痛了”,果然,在我的安慰下,手术完成的很顺利,病人的便意感也消失了。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第一期王憬:(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也是运用安慰性语言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的。

治疗性语言是护士为病人做治疗时要耐心解释说服病人取得配合的一种语言。如:手术室护士给病人做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他不知道穿刺置管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因此很紧张,置管时有困难,如果护士在穿刺时说:“穿刺时打麻药有点不舒服,只要您张口深呼吸,一会就会好的”,这样的解释,病人知道置管时有异样的感觉,就张口深呼吸,就能很好地配合护士。

保护性语言是对那些报有治愈希望而实际上已进入生命晚期,或是手术已无法解决病人病痛,不想让病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而采用的一种交流形式,也可称作“善意的谎言”。通过这种保护性语言,许多病人都能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一位卵巢恶性肿瘤并且直肠膀胱都已转移的病人,首次手术时已无法根治,肿瘤已切下来,下一步配合医生做好化疗,病情会好的。果然,病人手术后精神心态都很好,很快出院。半年后再行腹部手术,切除子宫卵巢,并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很成功,病人再一次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首次手术至今已7年,病人仍能正常生活。

6 适时地交流时间和说话的相关性是护患语言沟通的前提

手术室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与病人进行沟通,通畅选择交流的时间是病人表示有兴趣与护士交流的时候,所以在谈话之前,护士最好先与病人协商一下,以选择最佳的交流时间。护士可以问病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您现在是否愿意和我谈谈有关您手术的问题?”这样护士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另外,选择适宜的话题,病人愿意和护士交谈和他关系密切的话题。例如,对一个第二天即将面临开胸手术的病人,护士与其讨论吸烟的危害,就不如和他讨论一下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因为后一个话题和病人的关系更密切。

篇6: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做外科手术的少数民族病人80例。纳入标准:①无听力障碍;②既往无精神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缺陷;③无明显的心肺疾病;④需要行手术治疗;⑤无严重焦虑症;⑥意识清楚,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⑦基本不懂汉语;⑧同意参与本调查。排除标准:①有心肺疾病和高血压;②有精神病史或近3个月服用精神类药物;③有焦虑症。本研究80例病人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17岁~8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32例;民族:维吾尔族59例,哈萨克族15例,柯尔克孜族1例,蒙古族2例,乌孜别克族1例,藏族2例。

1.2 宣教护士的选择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之一。由专职访视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可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整体满意度,但稍有疏忽往往引发护患纠纷。宣教护士要具备熟练的护患沟通技巧:正确运用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学会倾听,微笑地面对病人,接触病人的身体,加强肢体语言交流,使病人有被呵护的感觉。为确保术前宣教效果,选择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术前宣教,对不识字及听不懂汉语的病人,有一名专职护士进行术前宣教。

1.3 方法

1.3.1 宣教方法

术前宣教时宣教护士要与负责护理的护士进行交流,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信息便于采取有效的交流方式。手术当日由专职宣教护士和巡回护士一起在病人等候大厅迎接病人。接入手术间后查对病人时语言亲切、态度温和,协助病人上手术床,注意保暖和保护病人的隐私。病人入室5min后运用统一的血压计在病人的同侧上肢对病人的血压进行有效检测。同时运用专用的秒表对病人的心率和呼吸进行计数并测血氧饱和度。介绍自己是病人的主管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一直会陪伴他,手术中如有不适或需求可随时反映,我们将倾心为病人服务。宣教时要求护士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微笑服务。讲解时语言通俗易懂,对病人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关心,取得病人的信任。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针对性进行解释说明。针对病人的情绪予以疏导以排除其焦虑和不安,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对病人内心的疑虑给予科学的解释。对担心疼痛的病人告知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麻醉时巡回护士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对其关心、体贴,使其放松心情,使手术顺利进行。

1.3.2 观察指标比较病人入院时、入室时、手术前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1.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 讨论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需要重视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地区的稳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聚居着包括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47个民族。语言种类的繁多正是新疆的一大特色,世界的六大语系中就有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在新疆人口中维吾尔族为1 011.98万,占全部人口的46.42%,汉族为841.96万,占全部人口的39.99%[3]。各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病人只懂一些简单的汉语,护患之间语言不通使术前宣教方式变得很被动,影响术前宣教质量。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对手术相关知识欠缺,病人对手术室环境以及自己手术时的情况怀有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可以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且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生理紊乱越严重,进而使病人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终止手术[4]。如果手术室护士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语言有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的作用,而理解对方语言表达的内容是进行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的重要前提。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才能恰当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至于“语出不敬”犯忌讳,闹出笑话,甚至引起对方的不满导致语言沟通的失败。现代护理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满足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心护理需求。术前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病人讲解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及配合事项,介绍主刀医生、麻醉师技术水平,帮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用激励的语言增强病人应对手术的信心,必要时还可向病人进行示范举例,介绍同种手术的成功案例,针对病人的疑问进行回答。宣教可以使病人了解相应的手术知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能够帮助病人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增加手术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赖感,了解更多的手术相关知识有利于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更好地配合麻醉和手术。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充分运用人文关怀将人性关爱充分体现出来,给予病人充分的尊重[5],在手术期间陪伴病人,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积极主动地安慰并鼓励病人始终保持亲切平和的态度,使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有效的术前宣教能降低或缓解病人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提高病人的承受力。术前宣教是为便于手术病人透彻理解手术期间注意事项及手术意义,配合麻醉及手术的顺利开展,给术前病人用母语进行宣教,进行恰当有效的语言沟通,护士在宣教中主动传递给病人大量信息,并且与病人进行交谈,帮助他们找出不安和恐惧的原因,启发他们在交谈中提出疑虑,以利于解释和消除疑虑。

我院服务的群体有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病人,用病人的母语进行有效沟通非常必要,这样可使少数民族病人产生亲切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彼此的信任度。通过对少数民族病人术前用母语宣教可以使病人全面了解手术相关信息,从而使病人有充足的信心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更有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通过术前宣教还能正确评估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有利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术前教育,增强病人战胜手术的信心和勇气,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使用母语进行术前宣教能做好核查工作,防止接错病人及做错手术部位,使病人能更好地接受术前教育,提高病人认知水平,减少误解的产生,做到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可以使病人感到被人关心和尊重,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

本研究表明,少数民族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心率、血压、呼吸较入院时升高,经母语宣教后手术前降低到接近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氧饱和度术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总之,用病人的母语进行术前宣教有效降低了少数民族手术病人的生理应激反应,稳定了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可使少数民族病人具备更好的心理、生理条件,为安全度过手术期提供有力保障,对提高护理满意度、规避医患纠纷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聂立红.综合访视对手术室患者术前应对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282.

[2]Ezike H,Amuzcheazi A,Ajuzieoegu V.Pre-operative anaesthesia visit: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in Enugu,South East Nigeria[J].Ann Med Health Sci Res,2011,1(1):97-101.

[3]米娜弯·吾布力,刘瑞莲.文化视角下的喀什岳普湖县下巴扎乡汉维双语教学[J].华章,2014(27):255-256.

[4]谢咏梅,钟取绨,何辉.术前访视意义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128.

篇7: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1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性化护理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其目的是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1]。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是外科系统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病人在手术前大都对麻醉和手术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2]。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娴熟的技术以及与病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时时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1 尊重患者人格,由于手术操作及麻醉的需要,暴露患者隐私部分的情况时常发生

手术过程中必须对术野进行充分暴露,涉及敏感部位,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医生都在场,会使患者有不被尊重感及羞耻感,可能给患者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及心理伤害。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患者的这种情绪.在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手术的操作流程,缓解其紧张情绪,并对可能出现的隐私部位暴露进行事先说明,告知其该操作的必要性,并尽可能保护患者隐私部位,打消其心理障碍。

1.1 麻醉配合以及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过分暴露患者的躯体,如在行椎管内麻醉时,需要暴露患者的背部和臀部,应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1.2 因手术需要摆放各种体位而需要暴露患者隐私部位时,应在患者麻醉前清醒状态下做好解释,以免手术后患者产生被侵犯隐私的负面情绪.如在术野消毒时,将患者身上的小被轻拉到腿脚部,消毒后尽快覆盖消毒治疗单,能使患者感觉到有被覆盖,弱化了暴露的过程,会使患者有隐私被尊重的感觉。

1.3 在对患者隐私部位进行手术时,要减少手术间的参观人数,控制人流,减少患者不安情绪.尽量避免在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医生以及参观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导尿、体位摆放等操作,以防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伤害。手术结束后,应给患者穿好衣裤,覆盖合适的被单。

2 术中护理

护士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每位医护人员都要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和对患者的隐私保密,不得随意议论病人和与手术有关或无关的事情。避免造成病人的不安或引起医疗纠纷;不要谈家常闲语,更不能嬉笑。医护人员的随意态度,会造成病人的误解,以为自己不被关心重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从而产生不信任感。

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触患者,主动向患者先作自我介绍,消除其对手术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护士可以运用恰当的暗示、转移、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一边对患者进行查对、摆体位、接尿管、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一边自然的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及症状等,分散患者对不适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通过询问,护士又能简单了解患者的顾虑,向其讲明手术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劝慰.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增强对手术的安全感和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手术的心理及生理状态。

无论是麻醉前还是麻醉后,病人清醒时,护士对患者采取的任何措施和操作,都应当对患者讲明目的、步骤,操作时要动作轻柔,说话和蔼,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既能反映出对患者的尊重,又能体现出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的新型护患关系。

3 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

手术开始后,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各种生理指标变化,通过患者直观的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手术过程中难免器械的传递碰击声、电刀的噪音、医师之间关于病情的交流、手术床位置的调整、手术间内其他不良声源等声音,容易使区域麻醉,意识清楚的患者以及全身麻醉但存在术中知晓反映的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变化。因此,司械护士要提高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动作轻柔,保持安静,尽量用眼神会意,保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使之平稳地渡过围术期。

手术室护士应对手术中的患者及家属有所了解,在手术适当的时间向家属通报一下手术的进展情况,缓解患者家属等待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手术进展的顺利可以给患者家属极大的安慰。

手术结束后,护士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认真讲解手术过程,耐心回答询问,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总之,要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除了应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需要投入爱心、责任心、耐心的过程,因此,护士要更加完善心理护理工作,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建.日本医院的人性化护理见闻[J].护理管理,2008,8(9).

篇8: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皮下注射吗啡用于慢性疼痛治疗已有数十年[4~5]。但将其用于术后急性疼痛治疗并与静脉P C A比较的文献报道不多。本着前瞻、随机临床研究的目的即对此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8 0例A S A I~I I级, 拟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P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PCA方案镇痛, N组患者术后由病房护士按需给予皮下注射吗啡镇痛。排除标准包括:肝肾功能障碍、有意识或精神障碍不能正确描述疼痛程度的患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慢性疼痛患者、2周内使用过任何镇痛药物者, 体重指数大于30者。

1.2 镇痛方法

P组患者术后连接PCA泵, 泵内含有吗啡2mg/m L, 由病人自控给药, 0.5m L/次, 锁定时间5min, 未设置背景输注及1h限量。N组患者术后由病房护士每1~2小时依据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ore, VAS;0分为不痛, 10分为所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疼痛) 及生命体征的评价给予患者皮下注射吗啡镇痛, 每次0.06mg/kg, 吗啡的浓度为10mg/m L。

1.3 镇痛效果评价

于术后2, 4, 8, 12, 24及48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疼痛缓解评分 (0=无缓解;1=缓解较差;2=缓解一般;3=明显缓解) 、恶心评分 (0=无恶心或呕吐;1=轻度恶心, 不需要治疗;2=有恶心或呕吐, 经药物治疗后明显缓解;3=持续恶心或呕吐, 经药物治疗后无明显缓解) 、皮肤瘙痒评分 (0=无皮肤瘙痒;1=轻度瘙痒, 不需要全身治疗;2=中度瘙痒, 经全身治疗后缓解;3=严重瘙痒, 全身治疗后无缓解) 及累计吗啡需要量。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 A S评分为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因此使用该指标来估计样本量。根据以往经验, V A S评分相差1.5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S D为2, 检验效能定为80%, 检验水平α定为0.0 5, 则估计样本量为每组3 0例, 因此本研究设定每组为40例患者。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非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总共8 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没有患者因为严重吗啡副作用 (呼吸抑制、过度镇静或低血压) 或需要补救镇痛药而退出本研究。

本研究显示了两组患者在术后2, 4, 8, 1 2, 2 4及4 8 h的静息VAS评分、运动VAS评分、痛觉缓解评分、恶心评分、瘙痒评分及累计吗啡消耗量。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指标及累计吗啡消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在本院, 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 (P C A) 和由护士给予的经皮下注射吗啡镇痛都经常用于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治疗。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意愿, 同时也考虑到手术类型和病人的特点。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在术后4 8 h内通常比较剧烈, 良好的镇痛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比较由护士给予的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是否能够等同于静脉P C A, 并对其安全性、副作用及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由护士给予的经皮下注射吗啡的方法用于术后镇痛有以下潜在优点: (1) 由于护士每1~2小时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因此较患者感觉疼痛不能忍受后再要求镇痛更加规律且人性化, 使患者更多的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 满意度更高; (2) 由于护士在每次决定给药前均需评价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生命体征, 因此该方法较P C A法或连续泵注镇痛药法更加可控; (3) 此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因此比较经济, 并且不会因保留静脉通路或携带镇痛泵给患者恢复活动带来不便。

皮下注射吗啡后 (16±7) min, 血清吗啡浓度达到峰值[6]。其首先被用于慢性疼痛治疗[4~5], Semple等首先将该技术用于非心脏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7]。其后有文献报道, 经皮下规律单次给药或连续输注吗啡可成功用于腹部大手术的术后镇痛[8]。

目前PCA因较传统镇痛方法 (按病人需要给予肌肉注射吗啡) 有更高的病人满意度而被广泛接受。Ballantyne等对非心脏手术病人的荟粹分析证实了以上观点[1]。Welchew等[2]的研究结果认为, 在非心脏手术患者中, 静脉P C A给予芬太尼镇痛与规律肌肉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相似。Doyle等报道, 在儿科患者中, 经皮下PCA与经静脉PCA有相同的镇痛效果[8]。Waldman等证实了经皮下给予吗啡与经静脉给予吗啡可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9]。有研究表明, 在心脏手术患者中, P C A与传统的镇痛方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10], 全麻时间过长, 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较差, 以及术前由于过度紧张未能学会如何使用PCA装置可能是这类患者PCA镇痛效果不佳的原因。本研究中, 患者年龄较大, 对P C A装置使用方法的理解可能不充分, 因此, P C A未能最大限度发挥其镇痛个体化的优势。

总之, 本研究显示, 在上腹部手术患者中, 由护士给予的皮下注射吗啡镇痛与P C A相比有着相同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

摘要:目的比较由护士给予的皮下注射吗啡与静脉PCA在上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安全性、副作用及病人的满意度。方法80例ASAI~II级, 拟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P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PCA方案镇痛, N组患者术后由病房护士每1~2小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给予皮下注射吗啡镇痛。于术后2, 4, 8, 12, 24及48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疼痛缓解评分、恶心评分、皮肤瘙痒评分及累计吗啡需要量。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患者因为严重吗啡副作用 (呼吸抑制、过度镇静或低血压) 或需要补救镇痛药而退出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后2, 4, 8, 12, 24及48h的静息VAS评分、运动VAS评分、痛觉缓解评分、恶心评分、瘙痒评分及累计吗啡消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上腹部手术患者中, 由护士给予的皮下注射吗啡镇痛与PCA相比有着相同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因此可以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术后镇痛方式。

关键词:术后护理,病人自控镇痛,皮下注射吗啡

参考文献

[1]Ballantyne JC, Carr DB, Cjalmers TC, et al.Postoperative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meta-analyses of initial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J].J Clin Anesth, 1993, 5:182~193.

[2]Welchew EA.On-demand analgesia:adouble-blindcomparisonofon-demand intravenous fentanyl with regular intramuscular morphine[J].Anaesthesia, 1983, 38:19~25.

[3]Chan VW, Chung F, Mc Question M, et al.Impact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on required nursing time and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J].Reg Anaesth, 1995, 20:506~514.

[4]Dickson RJ, Russell PSB.Continuous subcutaneous analgesics for terminal care at home[J].Lancet, 1981, 817:165.

[5]Crane RA.Intermittent subcutaneous infusion of opioids in hospice home care:an effective, economical, manageable option[J].Am J Hosp Palliat Care, 1994, 11:8~12.

[6]Semple TJ, Upton RN, Macintyre PE, et al.Morphine blood concentrations in elderly postoperative patient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via an indwelling subcutaneous cannula[J].Anaesthesia, 1997, 52:318~323.

[7]Semple TJ, Macintyre PE, Southall EG.Subcutaneous morphine[J].Anaesth Intensive Care, 1990, 18:267~268.

[8]Doyle E, Morton NS, McNicol LR.Comparison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children by i.v.and s.c.routes of administration[J].Br J Anaesth, 1994, 72:533~536.

[9]Aldman JR, Eason JR, Rambohul E, et al.Serum morphine levels:a comparison betwee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fu-sion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J].Anaesthesia, 1994.

篇9:手术室护士接待手术病人的艺术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已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重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1。心胸外科手术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复杂的手术,创伤大,监护时间长,患者常因对手术缺乏了解及对ICU陌生环境的恐惧,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术后不能很好配合,引起并发症,延缓康复,因此,ICU护士的术前访视是必要的2。在术后进入ICU前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缓解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将2010年11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未进行术前访问的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66例,年龄7—70岁,入住监护室时间1—5天。另将2010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進行心胸外科手术进行术前访问的患者129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3例,女56例,年龄7—72岁,入住监护室时间1—5天。

2 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心理特征和后果

2.1 心理特征

2.1.1 尽快减轻疼痛 疼痛、呼吸困难、心慌、腹胀等症状尽快减轻。

2.1.2 安全感 病房环境、仪器设备安全,医生护士技术精湛,护士经常巡视与守候,治疗及时有效。

2.1.3 舒适与睡眠 体位舒适,病房安静,光线适中,睡眠不被打扰。

2.1.4 知识与信息 知道所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仪器设备的作用与怎样配合,知道有效表达需求的方法与途径。

2.1.5 得到关心、支持和照顾 除了医生护士外,患者更需要家属的关心、支持、照顾,希望家属探视与陪伴,希望不被社会遗忘。

2.1.6 控制医疗费用 高额医疗费用常常成为患者很大的心理负担。

2.1.7 被尊重 希望受到医生护士的尊重,隐私权受到保护。

2.2 后果 对于那些神志清醒患者,常因疾病的打击、生疏环境、复杂设备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心理需求得不到缓解,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焦虑、孤独与抑郁、愤怒与敌意、否认与逃避、无力感与绝望感、期待与依赖、冲突、知觉剥夺与知觉繁殖等心理反应。

2.2.1 谵妄 手术后进入ICU,对环境陌生,加上ICU先进的仪器设备、各种仪器报警声,干扰患者睡眠,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差,导致诱发谵妄的发生。表现为躁动、拒绝治疗、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其他管道。

2.2.2 担心和恐惧 各种监护仪、导线,各种抢救仪器、设备、各种报警声造成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医务人员与其他患者的抢救过程,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产生担心和恐惧。

2.2.3 部分患者失去定向力 不能分辨白天、黑夜,思维也不连贯、词不达意等。ICU护士除在护理中耐心、认真外,还应保证患者安全。

3 心胸外科手术前患者心理特征

3.1 患者手术后进入ICU,担心家属怎样探视自己,不想在监护室待太久,害怕孤独,甚至于术后疼痛、预后、甚至死亡等。

3.2 对ICU医生护士的信任度,是否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生护士为其治疗护理,治疗护理时是否认真、仔细,责任心要强。

3.3 考虑术后入住ICU医药费用大、经济负担不起。

3.4 对ICU环境及人员的陌生,ICU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各种监护管道及机械通气使患者活动受限,沟通交流困难,患者对ICU陌生环境以及想到手术后的无助就产生焦虑、恐惧,忧心重重。患者迫切需要了解ICU的基本情况,熟悉ICU的环境及手术后在ICU如何正确配合治疗护理才能使自己更快恢复。

4 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正因为术后、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术前访视就显得尤为重要。术前访视耐心介绍ICU环境和设备、医生和护士技术水平、疾病相关知识、医疗费用、探视制度、术后的治疗配合。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详细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各项疑问要求得到及时满意的答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患者术后紧张、焦虑、恐惧,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及术后入ICU的治疗配合。

5 术前访视

5.1 访视人员 在ICU护士长的监督指导下,选拔具有ICU丰富临床经验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工作表现突出、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的护理人员进行专职术前访视。

5.2 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ICU护士对择期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仔细查看病区送入ICU的择期手术通知单,填好术前访视单上患者的姓名、病室、床位、住院号、手术名称及访视者姓名,于手术前一天下午到病区进行术前访视。

5.3 访视内容

5.3.1 收集临床资料,查阅病历并核对访视手术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文化程度、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阳性体征、有无特殊感染、交叉配血情况、过敏史及手术史。向病房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

5.3.2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介绍,介绍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说明访视的目的,介绍ICU环境、仪器设备及探视制度。在患者有疑问的地方多加讲解。同时留下患者家属可靠的联系电话。

5.3.3 详细介绍术后进入ICU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指导患者配合的方法。如口渴、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在患者麻醉清醒拔气管插管前的手语表达方式。告诉患者ICU还准备有文字卡片以帮助患者及时准确表达意图。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深呼吸,如何禁饮、禁食。练习床上大小便。

5.3.4 加强术前患者心理疏导。术前多与患者沟通,讲解身体留置各种管道及仪器使用的目的、配合方法,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同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心理需求,尽力满足其要求,使患者确信自己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又无家人陪伴的情况下,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群体3,安全渡过监护期。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支持,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5.3.5 访视后将患者情况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制定护理计划,进行个性化护理。

5.4 沟通技巧 把握交流的艺术,讲究交流沟通的技巧.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护士所使用的语言是亲切、美好的,根据谈话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谈话的内容应有针对性,使不同的谈话对象均有收获。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护士应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4

6 讨 论

6.1 通过术前访视患者,缓解患者心态,提高其监护期间治疗、护理质量。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加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在手术之前担心较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患者突然出现紧张、焦虑,影响手术后监护治疗的效果。

6.2 术前访视能有效地减少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通过术前访视,熟悉ICU环境、医生、护士、探视制度,消除了患者对ICU陌生、恐惧,缓解了患者紧张、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主动配合监护过程的治疗护理。

6.3 对ICU责任护士的调查显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焦虑、恐惧等不良状况,以及对转出ICU患者的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了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影响[A].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2.0095—1.

[2] 薛卫斌.加强心脏手术前ICU护士访视管理及指导.齐齐哈尔医学院学,2009,30(21):2690—2691.

[3] 王昕.人文精神在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2006,23(10):101.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12下一篇:南宋乡组织观看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讨论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