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

2024-07-3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精选12篇)

篇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

岳麓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常规落实建议

(供参考)

(1)关于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展一个主题的活动,主题可以来源于书本上现成的,也可以自主选择,但要综合考虑、平衡选择,即三至六年级共计八个学期至少要涵盖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项目设计”等五个不同类型的内容。

(2)关于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原本就是教学案的统一。如果选择的是书上的主题,则以书为“本”;如果选择的不是书上主题,则也可以以书作为参照撰写教案,教案不必分课时撰写,但须注明每一阶段大致使用的课时数,同时,教师要随时、随机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情实际修改、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并用活页的形式充实到书(教本)或备课本中去。

(3)关于教学评价:选择书上现成主题就用书上现成配套的每单元一份的《单

元评价表》,自主选择的主题也需参考书上量表,每个主题对应活动目标自制一份《单元评价表》。活动的前、中、后期均须对照评价表引导学生有质量的开展学习活动。期末的学生学科学习评价(素质报告单上须填写的)可主要以此为据。

(4)关于教学过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不可能“万事通”,一定要主

动与其他学科教师联系,获得专业与技术的支持,学校也应营造协作的团队氛围,鼓励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作为一门实践类学科,有些活动型作业学生不可避免会要到课外或校外才能完成,教师一定要主动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要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师自己可经常利用手机较为方便地获得图片资料,同时建议将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较为稳定的分组,每组选举出能干的组长,准备一个文件袋,用于以组为单位收集与整理资料。

(5)关于教学总结:学期结束时,要求按照长沙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编的规

范格式整理师生一学期来的活动成果并汇编成册,此册可作为教师本学科的学期工作总结上交学校,也可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上报区、市、省参加各级评比。

篇2: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

(第四次)

随着教学常规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学习,老师们对常规业务已经熟悉,检查时能准备齐全,摆放整齐。对待检查能有正确的认识,态度诚恳,思想积极。教研组和考核组在2018年1月8日对教师的教案及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备课:

1、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以更好的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能够及提前一周上传教案,较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教案反思深刻,及时,更好的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个别教师项目不全。不能及时上传教案,反思不积极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没有评价。作业: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篇4: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求音乐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契合点,力求在课程内容、教法学法、校本课程等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音乐教学中,对二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1.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领域的整合

学校不应该是一堵墙。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和课本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残酷的折磨。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抛开教材,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兼顾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主体经验进行教学。

例,追溯到1998我国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侵吞了我们的家园,当时为了挽救那些受灾的群众,我们艺术家用音乐鼓舞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中来,如郭峰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永不分开世界的爱》,2003年的非典时创作的《你好吗》《真爱无

限》《因为爱》,唱出了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与挂念。由甲丁作词、苏越作曲的《姐妹弟兄》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双眼讲述着真情永恒,告诉我生命的嘱托有多重……”音乐纯真、圆润透明,深情又真切,一个爱的故事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让他们重唤起对生命的希望。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传统音乐课程内容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程内容则既考虑音乐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但这种综合并不是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音乐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此外,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地理、物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音乐剧《猫》就结合了文学、舞蹈、美术、戏剧、表演等元素。

由此可以看到,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链接,打破了学科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封闭局面,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之中,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建立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了综合解决与音乐有关问题的能力。

整合过的音乐课,集人文、科学、技能于一体,在音乐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消除了音乐学科原有知识体系的界限,既有音乐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音乐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综合、延伸,促进音乐学科知识的建构,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音乐学习中实现一种整体的转变。同时,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拓展和升华,为音乐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整合创新、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法、学法的整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劳动实践、总结、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即“做中学”。音乐新课程也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所以,我改变以往以音乐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少“填”多“引”,指导学生调查、访谈、操作、交流、评述、展示,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爱心满天》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并教给一定的方法,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分组调查,运用各种手段了解、获得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摄影作品、雕塑作品、宣传画等等,然后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设计成形并加以运用。

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拓宽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课堂教学最终达到质的升华。

三、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安排有校本课程。我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滆湖鱼文化》考虑到寨桥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发达,水产资源丰富)和社会环境,设计音乐校本活动方案《音乐中的鱼》。

例:《音乐中的鱼》设计简案

【活动内容】

1.了解滆湖鱼文化的知识。

2.了解学习有关鱼的各种音乐,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3.通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活动过程】

1.学习校本课程滆湖鱼文化。

(1)学习课本第五章《文化中的鱼》、第七章《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相应的表格;(2)通过分组调查、访问、网络了解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调查报告;(3)分组调查:分四组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2.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进行研究与教学。

3.成果展示。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查阅资料,走访农家,学习有关鱼的表现技法,汇总成果,开办展览,切合学生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音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初步体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音乐,增强了对音乐的关注,领悟了音乐的独特价值,提高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个性发展。

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线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加强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更应及时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王英奎.艺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一、活动主题确定的自主性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该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关注、热爱,主题的确定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我提醒学生可以从身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事物中去思索、发现,选择的范围十分广。最后确定大主题时,我们采用提出问题――小组归纳――提出主题――集体决议的形式,再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子课题(小主题),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开展研究。

二、活动计划制定的有序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计划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全程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分工合作,逐层深入,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先做什么,该怎么做,接着做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特别是某些细节,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计划,这就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比如学生计划去采访某个人,师应提醒学生采访前要先把准备采访的时间,采访的问题预设好。

三、活动过程开展的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是开放的,天地之间的所有空间、万物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给予孩子更广阔的空间,去社会上调查、研究,把学习的外延逐步扩散到家庭、社会及各个层面上。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动手、去实践、去探究。走出课堂,脚步迈向社会去调查、记录、访问;团结协作,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制作手抄报,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排版,有的查资料,有的画图,有的写材料;动手实践,融入真切情感,比如孩子对种植蔬菜十分感兴趣,便让他们亲自动手,在种植、养育过程中触摸着小生命,记录下它们成长的轨迹,感受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动着自然与生命的奇迹。

当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困难:如何选定主题?搜集到的资料繁多,从何入手归纳?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跨度太长,如何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如何应对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

篇6: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体会

支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生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它既符合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应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突破口”,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师要选好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哪里来?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我觉得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特别要抓住学生关心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例如,我校开展的水晶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师要做好综合实践课中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从课堂中、从课本中、从讲解与分析中解放出来,要求素质的更新与重塑,角色与职能的重新定位。教师要是课程的服务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自动给予者,而是作为知识资源供学生提取和检索;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设计、做出选择,提供支持,充当讨论伙伴,提供咨询服务。在过程中,教师重在心理疏导、方法指导、价值引导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努力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在活动后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合理、公正地评价,反馈、调整,以便下阶段更好地开展活动。

篇7: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招聘会的形式展开,分组浏览教学网页,合作探究,创作交流,全班展示,自由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活跃,面带笑容,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快乐、关注的学习态度,哪怕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创作依然具有可圈可点之处,究其原因,大抵基于以下几点:

1、教材自身的魅力。《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鸟的天堂这一人间奇景的产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给“小鸟天堂”网站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这次活动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

2、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想让学生有自由的发挥,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度的空间。网络资源的利用,突破了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习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在这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了解关于“小鸟天堂”的一切知识,如“小鸟天堂”的历史、名称的由来、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等。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主动的,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求,它比灌输式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3、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群鸟齐舞、百鸟归巢的动人景象(视频欣赏),还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动人歌声(音乐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又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创作交流时,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际。所以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融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这一过程,真正达到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儿童的天性,诱发儿童的灵性,鼓励儿童的创造性。学生自编导游词或广告词、歌词、诗歌、对联等,给了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既是一种尊重,又是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小学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本体的核心,从学生的成果看,学生的语言实践既充分,又富有个性化,一则一则广告词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更是锤炼语言,领悟语言规律的展示。

综合性和整体性体现在所创设的任务背景空间大,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也有利于超越语文、超越自我。

5、活动形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设置了“征稿招聘会”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竞争和游戏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鸟勋章”和聘书的颁发更加激发了学生乐于表现、乐于竞争的心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味盎然、意犹未尽。

然而,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1、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创作。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对学生上网操作水平、浏览速度、写作速度等情况了解不足,预留浏览、创作时间较短;二是环节设置上,检复问题表达太过含蓄,造成学生理解有误,拖延了时间;三是对学生创作目的性、浏览的针对性以及网上信息的筛选指导不足,造成学生频频点击网页,却迟迟没有动笔。

2、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展示作品表现力不足。由于浏览网页占用了较多时间,展示时间已到,好多小组才刚刚完成,至于如何表演、如何设置情景,角色如何分配才能使自己的展示声情并茂已无瑕顾及;一些提早完成的同学,也因教师指导不足,而没有很好地熟悉和交流,上得台来才仓促商量,故而本来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作品,却因一次次的中断而失去了活力,这是教师深感遗憾和自责的地方。

3、教师对站的讲解演示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对网上内容知之甚少,不能有的放矢,从而延长了学生网页浏览时间,影响了展示交流的效果。

4、教师指导表面化。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网页的使用操作、学生创作内容指导较多,而对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动作表情的添加及内容表现力却涉及很少。可见,教师任务性太重,并未全身心融入学生之中,潜心欣赏、感受其作品中特有的童真童趣,由衷地为之兴奋,为之骄傲,这也是影响学生情绪和表现力的一大因素。

篇8: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

倘能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语文教学, 使综合实践活动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有效促进, 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当然,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所谓“有效促进”, 是指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引入综合实践活动, 用更丰富、更灵活、更活泼、更立体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容,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对其成长、进步和发展产生实实在在的主动性作用。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促进的具体做法。

一.立足语文学科, 开发活动载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表达沟通、情感体验、鉴赏评价、人文思想等方面均有发展,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这种多元的教育“期待”, 就使得在语文教学引入综合实践活动, 不断开发活动载体以强化语文教学的效用显得尤为必要。

在进行《雷雨》教学时, 我看到学生热情很高涨, 就利用自己负责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势, 引导他们在班内成立了“一零话剧社”, 帮助他们协调时间场地进行话剧排演, 并且将其作为学校社团活动的典型, 在全校进行了公演, 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人惊叹。而他们自己早已经在“雷雨”的世界里经历了洗礼。此后, 他们成立的话剧社在元旦联欢和学校“艺术月”活动中都大显身手, 语文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这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在促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升华以及班级精神形成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单一的语文教学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持久长效的。

在教学春秋战国文言文时开展辩论赛活动, 现代诗歌教学时开展朗诵活动, 小说教学开展校园DV剧评选等活动等, 都是立足语文学科, 来开发活动载体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促进。

二.用足特色资源, 丰富活动形式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 因此, 发掘地方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人文教育资源, 用以丰富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教学《勾践灭吴》时, 我利用高淳属古吴地的特点, 引入高淳的固城伍子胥塑像和胥河的历史,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的《勾践灭吴》教学, 教师便不像以往教学文言文时那么吃力, 因为学生被兴趣指挥着早热情万丈地熟读了课文,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图书馆找资料对整个吴越的历史作了详细了解。

三.拓展学习阵地, 深化活动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促进, 还表现在课外学习阵地的大力拓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语文学习与其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做到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因素, 突破教学空间, 拓宽教学范围,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

如教学高二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阅读》“文字绘出的图画”单元,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大型步行体验活动———“环母亲湖 (高淳固城湖) 千人步行活动”, 通过步行观赏、环境保护、深度体验等实践活动把人与自然的“对话”生动地在体验教育之中得以强化, 他们的团队意识、环保意识、人文情感都获得了提升。

另外, 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期, 开展一系列深入社会、走进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都是对语文教学阵地的拓展延伸, 也必然会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

篇9: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思考

[关键词]物理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7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把学生从课堂引向更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开放的探究学习中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就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研究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抓住起始年级,甚至是开学初期,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研究意识,培养研究习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寓科学知识于娱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二、跳出课本“综合实践活动”的框框,发掘可进行综合实践的课题和内容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应包括生活、物理、社会,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相结合,可以跨学科、跨领域,所以应跳出课本“综合实践活动”的框框,发掘可进行综合实践的课题和内容,如在学习《噪声及其控制》时,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调查,课上让学生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这样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避免教师“干讲”、“一言堂”的局面;同时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当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要先收集学生的调查结果,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合理串联教学顺序。如此一来,教师势必要花费更多的备课时间,当然不少教师也会担心课时不够,其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应受原课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操场,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动手实验,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可结合双休日、校本课程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

①课外小组活动:有关噪声的调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等。

②个人家庭活动:有关汽化、液化的现象收集,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探究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等。

③课堂分组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简单电路设计,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明确目的,指导到位,注重调查后的反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1.教师首先要做好计划,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合理的分组,每小组一般4~5人为宜,也可以独立研究和实践。

2.分好组后,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方案中应包括小组人员的分工,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如果是制作,还包括图形的设计、材料和经费等。

3.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利用音频、视频、照片等方法收集事实材料;要指导学生写研究记录,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如调查报告,结合音频、视频、照片形成课件等。

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鼓励家长参与其中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在学生个人调查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可起到必要的协助作用;在小组外出活动时,有家长陪同可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同时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一举多得。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既能把学生校内的学习活动同校外生活相结合,又能把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与学生主观需要和兴趣相统一的、有效的整体化活动的教学方式。让我们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渗透“物理就在我的身边”“生活、生产中处处有物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物理”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实现学生实验探究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艳华.浅谈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J].物理创新学刊,2012(10).

篇10: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1、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伊始,我让学生来猜猜我的“百宝箱”里装的是什么宝?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2、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的能力。如小组在讨论中,就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小组中动手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作品真不赖。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等活动,要用到语文,数学,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4、本次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由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行确定主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觉得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准备不够充分,本科在选题方面很好,但渉及面较广,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的内容显得有些肤浅,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须要更多的时间。真的是要做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做到小课题深研究,才能把这门学科做得更好。

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对各种水果的有关知识了解都还比较肤浅,还停留在表层,有些一知半解,一些体验的深度也还有待于加深。

3、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承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4、部分学生还不太能够很好的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果与收获,需要老师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评价。

5、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需要完善,使自己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篇1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我和玉米交朋友》这个主题活动分了四个子课题,学生们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这次公开汇报。各小组学生的实践活动兴趣高涨,那跃跃欲试、大显身手的劲头令我们教师都倍受感染;参与人数达到班级的全部,没有活动死角;各组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编排舞蹈、讲故事、品尝食物、制作手抄报、市场调查等,这种可喜的态势令我这位刚刚研究这个学科的教师有些沾沾自喜。

瞧,各小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很多同学的创意得到实践验证,让大家耳目一新。编舞蹈的宋林泽能组织五名同学把手绢舞编排得整整齐齐、像模像样,她的创意、她的组织力,对于刚刚10岁的女孩子来说,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提高。徐乙鹏能从网络上调查出各省玉米的价格,并作出分析比较,多么了不起的举措啊!四小队十几名同学带来了玉米食品,在介绍味道、颜色、形状之后,分享给全体同学和老师,这种分享的快乐一定令孩子们终生难忘。

但是,在课后和领导的交流中,我觉得王校长一语中的,令我发现了课堂上的不足——活动内容浮于浅表,其中一个小组不能紧紧围绕子课题开展活动。的确这样,我默默的承认着,也佩服领导对本学科的深入研究与思考!

坐下来静静地反思自己:对于玉米,其实我们教师的了解究竟有多少,模模糊糊,隐隐约约,说不太清楚。教师的高度就决定着课堂的高度。虽然我们的任务不是带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活动中、实践中,增加玉米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发展合作意识等。但是,我们的引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1、搜集资料的途径不要只限于网络,还可以采取社会调查、采访、查书等。

2、积极鼓励小组内伙伴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对有创意的同学要加大赞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不会采访的同学,教师要积极引导;采访中教师要克服家长不支持的困难,尤其要看重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5、活动准备阶段,如发现学生研究不对路子,教师要及时引导,紧紧围绕主题,跟着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篇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得到重视并推广的课程,已经广为人知,各个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冷静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更有效、更扎实、更实实在在的开展。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能否实际开展好活动的出发点,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我更不赞同采取全校一起搞统一主题的系列活动的方式。这种几乎是动员全校或是全年级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对综合实践活动宗旨的曲解。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等的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进一步讲,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想出成绩又想图省事的做法。现行教育监督和质量测评体系好像更看重能证明工作业绩的成果,看到足够多的孩子们收集的堆积如山的资料,一组组编排好的成果展示似乎是学校在迎接相关检查验收时最自豪的时刻。可是回头想一想,我们对孩子的研究过程又知道了多少呢?每个孩子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又发现了多少呢?到底有多少孩子真正参与了探究性的活动了呢?到底有多少孩子是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地东西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们到底应该以树立怎样的观念?是顺水推舟还是真新的为孩子的发展做点实在的事情。

有人说:学校课程不仅是知识和实践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有时是一筹莫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由地方和学校来对教师作一些硬性规定,相反应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在这一方面,我真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我专职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十数年来一直给与我极大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一领域,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其实做好的选题就是来自孩子自己兴趣领域的选题,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如何从他熟悉并喜爱的领域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研究探索工作;在遇到困难时指导孩子如何梳理问题找到突破点;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并感染孩子学会鼓励自己;在研究结束后分享孩子研究的喜悦并及时地引导孩子进行研究过程的反思。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才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程。

但是,怎样的学校和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够让老师可以安下心来做这些很可能看不到耀眼成果的工作呢?

二、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是重要的因素。

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研究的问题。在自主选题的前提下,深度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各种实践活动的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如,调查访问的表格、录音照相器材)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深度实践还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需要反复实践的要多次实践,需要更换实践方式的就要及时更换。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同时,如果孩子们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就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当下又是一个两难选择,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太多安排也太多,孩子的天性是要求自由的,怎样引导孩子在这个过程和人际关系中学会取得平衡又是非常个性化问题,老师应该站在哪一边?还是把问题推给学生和家长,自己只等看看结果?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为了完成假期的实践活动因为天气光线原因连续3天组织几个同学在自家住的高层建筑大厅摆出擦玻璃的造型照相,然后配上解说词就算完事了,“摆摆样子”的做法小孩子是怎样学会的呢?还是小孩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所谓实践?

三、展示评价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或知识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在实践中自主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切身体验,遭遇过各种各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遭遇的现实生活场景,正是这些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如果离开了对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活动过程的理解和回味,仅仅关注活动的结果,那么伴随着活动过程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都将无法获得、无法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价值也将消失殆尽。因此,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同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理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究竟怎样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是总和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要研究的内容,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学校这方面教育情况的评价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怎样让我们的活动踏实真切的开展,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认真探索、热情参与、体会成长过程的欢乐,不必集体突击补材料、不必完全按照一个模式做展示、不必让家长在背后包办代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真能体现出她“自主、发展、生成”的特性。

七、活动设计反思

在活动中,学生在感受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同时他们在回顾活动整个过程的时候更加兴奋,并且能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启发,代表这是个成功的活动。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既需要获得学科知识,也需要增加社会知识和常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时,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获得知识的路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不让学生迷失了方向。

上一篇:本溪钢铁集团一卡通系统下一篇:风景园林设计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