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2024-09-01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精选8篇)

篇1: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

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的。

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加以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严谨的科学性。同时生物学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 果。

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刘美芳

自2003年课改以来,至今已有13年之多,现在又迎来新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人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有30年,明白生物是副科在学生和家长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虽然生物参与中考已有十多年之久的历史,但是由于所占分数较少,生物在中考中的地位始终比较尴尬。让学生把生物学科认真来对待,生物老师必需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环境。

篇3:初中作文教学评语心得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 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即从大处落墨, 如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 使学生明辨优劣, 引起足够的重视。评语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 都是有目的的, 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 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 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 有的放矢。

二.鉴赏性

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 赏其立意深, 赏其见解独到, 赏其构思巧妙, 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布鲁姆把学生受到激励去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称作“先决情感特点”, “赏”的目的就是力求将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尽可能变成影响学生的一个主要变量。有鉴于此, 教师在作文评估中不能冷漠地纯客观地刻板鉴定和纯粹着眼于匡正的消极处理, 而要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小至字词句, 大至节段篇, 并用笔写下大红的批语。当然这种赏识性的赞语亦不能言过其实。有时候, 越是好文章越要提出高要求, 使其既得到鼓励, 又不自我陶醉。赏识性的评语能够产生奇妙的心理效应, 请听一个学生的心声吧:“老师, 虽然你的评语只有‘可喜’二字, 但我看到它, 心中极不平静, 在后来的每次写作中每每暗下决心, 不让这个‘可喜’被劣作冲淡。”

三.文学性

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 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如果教师的评语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 那是没有资格去指责学生的“语言欠生动”的, 也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对那一套老掉牙的话题产生兴趣和热心。写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情, 评语更应该严肃认真。所谓为人师表, 就该在此有所体现。教师要求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色彩, 自己就该在评语中为学生做出表率。

四.幽默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 僵硬刻板的评语, 学生必不乐意看, 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 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 学生也乐于接受, 成为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个学生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一逗到底, 我们在作文后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 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 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 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运用幽默性的评语要注意适度, 因为有些幽默本身含有讽刺性, 搞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启发性

教师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 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期望教师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居高临下, 就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 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六.情感性

我们常常发现, 学生对教师的评语, 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 得失优劣的评价, 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 是热情, 还是冷漠;是扶持, 还是厌弃……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 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 他们会马上兴奋起来, 振作起来, 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

篇4:初中作文教学心得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立意;选材;结构;语言

有人说,作文是一张试卷的半壁江山,还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以上说辞,无不告诉我们:作文很重要,作文的好差直接影响中考的发挥。

作文既然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初中作文教学。

1立 意

1.1小题大做,拓宽视野

这里所说的“小题”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范围较小的作文。对这样的题目,如果做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往往同样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做”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力求“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

1.2大题小做,易于发挥

所谓“大题小做”是指将那些抽象、宽泛、能表现多个主题或是外延较大的话题,从标题入手,从一个小的角度、一个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和场景上,然后迅速地打开思路,构思成文。

1.3反常立意,独辟蹊径

对于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一般人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我们在认真深刻地思考后能提出与传统、世俗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也无疑会因为独到的、新颖的立意而引起读者的关注。要说明的是,这种反向立意,一定要进退有度,言之有理,而且不能与思想、道德等相悖。

1.4 辩证立意,多维审视

“辩证立意,多维审视”就是用辩证思维去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统一性,在进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做到客观全面。写作文完全可以抓住一点来写,但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就必须全面地看问题。辩证思维像一面洞烛幽微的明镜,运用它去分析作文命题中所包含的生活图景、社会现象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因果不明”“全盘肯定”等立意上的误区。

2 选 材

2.1紧扣主题,确定取舍

紧扣主题,围绕文章主旨选材,这是选材第一大法,也是最需要严格谨记、修炼的方法。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果断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

2.2选材新鲜,拓宽视野

新鲜的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能拓宽读者的认知视野,还能促使读者作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启迪。选材要求新颖,但并非一定是社会大事新闻,也可以是普通生活中的凡人琐事,生活中不乏新鲜事,不乏新人新事新风貌,缺乏的是识金的慧眼。

2.3材料丰富,精当奇特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就像鸟儿离不开双翼一样。当觉得无话可说,没有合适材料采用的时候,不妨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穿越时空界限,或者编写寓言想象情节,或故事新编改头换面,自己创造新素材来表现文章主题。

材料新颖丰富还要注意拓展题材范围,从自然界天地中选取素材,托物言志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选材要丰富,既要兼顾古今中外,还可涉及各行各业各科。

3 结 构

3.1并列结构,条理清晰

通过几个并列关系的内容段落共同揭示一个主题,此方法适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件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议论文中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散文写作也一样,将处于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錯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3.2递进结构,层层深入

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就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为了凸显主题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如果是议论文,就是将一个话题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

3.3一线串珠,明确线索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而又能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会井然有序,而不会显得杂乱。如《散步》,就是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散步”为线索,表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4前后照应,结构缜密

照应又叫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3.5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段落过渡就是在需要过渡的层次与段落之间,用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独立段来完成上下文之间的链接和转换。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课本中存在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4语言

4.1词语精雕细琢,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用词贴切、准确、传神,是对语言的重要要求。准确用词可使所描述的对象精妙传神,富有表现力,所阐述的事理更有说服性。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准确运用,能使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4.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使语言文采斐然、熠熠生辉的重要手段,综观无数优秀作品和出类拔萃的考场佳作,无不以精当巧妙的修辞见长。如《安塞腰鼓》《观舞记》《风雨》等课文都是把修辞手法巧妙运用的佳作。

4.3恰当的地方引用

行文中恰当的引用,使句子内涵丰盈,含义深刻,深入人心,还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4.4言之有物

语言表达要有内容,即不管题材是什么,内容都要有价值。记叙要分主次,有用,真实;说理要透彻警醒;描写能如见其人,如入其境。

4.5句式灵活多样

现代汉语的句式非常丰富多彩,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写作时多交替结合,往往会让语句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5结束语:

篇5: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心得

林玉水

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老先生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的,因为它有规律可循;说它是艺术的,因为它处处存在着创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格。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是有规律的,有方法的。

一 什么是教学方法?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总称(李秉德)。为了更好的选择和利用教学方法,这里对教学方法作几点说明:

(一)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纽带

学生的学习是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发展成果的过程,老师借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发展。同时,师生也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行为体系

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教学方法不是我们教师独有的东西。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方式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老师不要唱独角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合一”思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方法受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组织形式和其他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教学方法受教学目的的影响和制约

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依靠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任何教学任务和目标都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能否恰当地选择或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受特定教学内容的影响和制约

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统一性。教学方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教材内容,同时,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学环境,就可能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方法确定下来之后,教学的组织形式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如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比较适用于个别化教学,小班教学;大班级集体教学受到限制。

二 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直观法、发现法等。

(一)讲授法

它是一种主要以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手段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它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把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成具有活力的动态性知识。这就要求教材组织要层次分明,系统性要强,注意由未知到已知,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作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2)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清晰、生动、有可接受性

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即要具有科学性。讲授的语言要精炼,即无用的空话,无联系的材料不要讲,它们会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造成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些不必要的口头语,总有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不流畅、不自然。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生动、有感染力、有可接受性,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要说的清楚,让学生听的明白”。

(3)讲授要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启发学生思维

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另外,还要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称提问法或问答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是否就是谈话教学法呢?不一定,谈话教学法有一定的要求。精心编制思考题

谈话法也称提问法或问答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精心编制思考题是谈话教学法最基本的要求。

① 所提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

首先,所提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问题,应尽量避免,即所提的问题应该有一个主题。如为了讲清“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形成过程,就应该紧紧围绕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区别、气体交换的过程等内容提出问题,而不提与重点内容无关的问题。

② 问题设计应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

问题设计应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尽量避免简单的“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这样简单的回忆提问方式

③ 提出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思索性和推理性

问题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结论。善于组织和引导

利用谈话教学法,有两个关键,一是精心编制思考题,另一个就是善于组织和引导。组织不好,就会导致教学环节的松散、无序,及教学内容的不充实。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引导:

(1)把全班学生都组织到谈话之中

首先,要善于把全班学生都组织到谈话之中,即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般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然后针对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2)估计和处理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篇6: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

刘继红

我叫刘继红,是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生物教学生涯,甘苦自知。泪水有过,欢笑有过,迷茫困惑,欣喜执着,酸甜苦辣,百味俱全。但无论如何,我始终坚持,不曾放弃过。为承前启后,我将自己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虽然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1、理念的更新

多年来,我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也认为生物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高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种教学理念造就的只是精英,它不能面对全体学生,是教育的不公平体现。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因此,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知识只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载体。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例如,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生物学家探究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大量的“课外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些内容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经历了困惑和努力,我渐渐探到生物教学的本质。对生物教学的内涵也做了深刻的思索,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加鉴别全盘接受。对于教参和名家案例也渐渐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取舍之间也有了自己的法度,对因人因材有了自己的理解。不再是别人的传声筒,讲课也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随着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中有一些东西悄无声息地加入了进来,自己的教学也真正走出课堂,走入生活!

2、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积极探索,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终于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抛弃了早已习惯的满堂灌、填鸭式的“结构化”“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完全监督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行为。积极采用“非结构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一来,我课堂教学设计的空间变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更加频繁,有时还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学形式多样了,教学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就更满意了。如在实验教学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点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只是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3细节的深入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细节,力争在细节上做到完美。如:我注重调节情绪,注重让学生劳逸结合,把握最佳教学时间等,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我时刻注意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教学心态,始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模范影响,搞笑组织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努力避免课堂中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不仅造成学生听不清,还会导致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虽精神十足,但语速过快,学生根本反应不过来,说了也白说的现象。

注重劳逸结合。课上效率亦可课下抓。古语说得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保持时间运筹上的弹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为了不让学生出现脑力疲劳,我努力调动学生课下充分休息,让学生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建议学生在课间到室外去活动,散散步,聊聊天,以便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基础。

把握最佳教学时间。据心里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我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在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时间内均有所获。

篇7: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生物老师,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教学大纲,刻苦钻研了课本教材,做到对教学心中有数。对于学生来讲,既陌生又枯燥的东西,学起来肯定没有兴趣,也就学不好知识。所以我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上课前我总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好准备。如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和图片、去田野采集生物标本,或者亲手拍摄或录制一些动植物素材,精心制作,编辑到教案中去,创设了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环境,每次实验都要在课前亲自做一做,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身边的许多生命现象就是自己正在学习的生物科学,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信心和探索神奇奥妙的生物世界的求知欲。

要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我自己的业务水平非常需要提高,除了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平时要努力学习。同时要进一步分析教材,分散知识难点,让不常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参与。对于每节课的重点知识要及时巩固,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还要做到及时获取授课的反馈信息,对于部分后进同学要常交流和给予鼓励、关爱,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8:初中古诗鉴赏教学心得

黑格尔曾说:“诗词中必定包含音节或者韵,因为章节与韵是诗原始的唯一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它比华丽的词藻更为重要。”因此诗歌的音乐特征较为突出,诗词的节奏主要是为了迎合舞蹈与吟唱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与人的生理节奏以及生活、自然节奏相统一。人情感的不断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弛度都决定了诗歌的节奏,古典诗歌的美主要在于音律之美,学生在朗诵时可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们对吟诵的学习。诵读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泛读、学生的吟读以及集体齐读等各种层面上,而且还应该在理解诗歌词意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美、音律美的学习与掌握。在诗歌优美旋律的熏陶之下,朗诵过程中会发自内心进行吟诵,甚至可以感受到诗意词意的美境以及诗人的志趣。《诗经》中一句“坎坎伐檀兮”为伐木的节奏。李白在《蜀道难》 中写道“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具有节奏的起伏感。在朗诵过程中通过节奏起伏,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情感的起伏状态。《蜀道难》的开头中如此的突兀沉雄,主要表达了诗人见到蜀道高危时的惊惧情绪,整篇文章节奏比较舒缓,起伏跌宕,节奏的变化会给朗诵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学习古诗中应注重把握好诗歌的朗诵,其实诵读技巧关键在于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以及语调。古诗中的节奏并不复杂,五言诗一般为“二/ 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则为“二/二/三”形式。一般情况下诗歌的重音会落在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在朗诵的语调上应注意高低错落,在语速上则注意缓急相宜。在朗诵的感情上特别注意到是慷慨激昂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进行指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用散文的形式还原出形象的图景,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二、解词译句,理解古诗

由于初中生是小学生理解力的提升阶段,对古代汉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比较缺乏。初中阶段中所学习的古诗,并不像小学阶段所学的《静夜思》与《春晓》 通俗易懂,在初中课本中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诗句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在初中生学习古诗词中普遍遇到的障碍为字面意思不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必要的解词译句,连句成篇,然后将调序、补缺等翻译技巧教授给学生们,使其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解词译句是将古诗词进行了肢解,破坏了其意境与整体美,主张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参悟诗词意思。其实在古人诗歌里面没有很大的语言障碍,然而在今天的快餐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离着古代环境太遥远,对于古诗词里面的表达习惯、句法结果以及字词意义等于今天的用法大相径庭。学习古诗词不能只靠诵读背默、静思内省的方式,否则只会给学生们带来抵制学习古诗的负面情绪。对于诗词中句子的翻译也是需要学生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能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极易给学生带来支离破碎的印象。

三、评鉴赏析,掌握写作技巧

上一篇:2018年家长会活动流程下一篇:村干部个人工作总结体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