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2024-07-21

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通用6篇)

篇1: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长沙市经济委员会(2008年9月16日)

一、长沙市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转变观念,加强服务,为我市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中小工业企业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

2007年末,我市共有中小工业企业7783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85%,从业人员46.77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8.6%。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由2002年的844户增加到2035户,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由94.3%增加到99.4%,从业人员由12.83万人增加到29.92万人,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由71%增加到83.3%,5年来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净增就业岗位17.09万人,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2、中小工业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 1187.6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68.73%,实现增加值355.1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0.74%。全市GDP总量从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18.87%,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62%,其占GDP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10.86%提高到2007年的19.83%,五年提高8.97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中小工业企业是全市财政增收的重要源泉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8.8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的46.2%;上交税金82.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税收的48.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税收从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税收从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41.5%,其占工业税收的比重由2002年的24.4%上升到2007年的48.8%,几年来中小工业企业交纳税金的快速增长是全市各级财政增收的重要因素。

二、我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相关政策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制订非公经济36条以后,我市为促进中小企业、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以长发[2003]1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以长政发[2006]15号文件下发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以长政办函[2006]96号下发了《长沙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纲要》,以长政发[2003]2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制订和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委还专门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印发了《长沙工业企业优惠政策文件汇编》。

2、构建创业平台促新生

近年来,长沙工业以推动两区八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长沙工业的发展平台。2007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3%。

在园区招大引强的同时,注重培育科技开发型及产业配套型中小企业,依托重点园区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我委去年制定了《长沙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07-2010年工作规划》,截至目前为止,已建成的创业基地(孵化器)有16个,孵化场地及标准厂房面积35万㎡,入驻企业1090户,累计孵化毕业小企业360户,正在建设的创业基地有4个,规划建设面积20万㎡。建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服务企业1326户。

3、着力融资服务解难题

首先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政府于2003年率先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出资1000万元成立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然后引进中科智增资9000万元控股,实 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此基础上,推动指导各区、县(市)成立政府出资引导的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6家,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16家。截至2007年,纳入管理体系的23户担保机构累计为3118户中小企业开展了融资担保,累计担保笔数达8550笔,累计担保总额达108.6亿元,累计提取风险准备金7359万元。在保企业1478户,在保责任余额31.5亿元。通过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激活了一批中小企业,使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13.56亿元,新增利税8.86亿元,新增就业4.3万人。

其次是每年开展中小企业银企对接活动。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由我委开展银企对接系列活动,通过对接活动累计为我市733户中小工业企业新增贷款207.9亿元。今年年初,开展冰灾补损银企对接活动,市新工领导小组决定从工业发展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银行奖励和企业贴息,通过一个月的紧急对接,十二家银行共为128个中小企业落实到位优惠政策贷款12.76亿元,对抗灾补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别困难,市新工领导小组决定开展“服务经济建设百日大行动,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促发展”活动,预算再拿2000万元用于银行奖励和企业贴息,预计10月底前可新增到位贷款30亿元,以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活动自8月21日启动以来,银行非常积极,企业高度配合,工作推进良好。

再则是积极推进直接融资和上市工作。07年4月,我委 成功举办“直接融资长沙论坛”,国内20多家创投机构及证券机构云集长沙与成长型中小企业互动和对接,推动了长沙中小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已先后有宏梦卡通、天鹅工业泵、兴嘉生物等10余家企业获得创投机构资金约5亿元,这批企业发展来势较好,在今年其他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方面,针对全市60户拟上市企业(其中工业45户),我委组织了三次上市动员和专题培训,并制订了分步推进计划,加大了工作协调力度。今年列入重点推进计划的6户工业企业进展情况良好,拓维信息已成功上市,梦洁家纺、博云新材、湘能电工已向证监会递交材料排队候审,长高高压、泰尔制药正在做上报材料前的有关工作,等待省证监局验收。

4、构建服务体系搭平台

为全面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委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一中心、八平台”的建设思路。“一中心”即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由我委牵头组织我市中介机构发起,以“民办非企业法人”方式于今年4月底设立,不要机构编制,不要政府开办经费,已实现有序运作,目前正在整合中介机构资源,完成“一网三库”资源规划,开展部分“小巨人”企业的公益性咨询诊断,筹办“2008年长沙私募股权融资研讨交流活动”。“八平台”即由我委规划指导并整合中介机构逐步建 设创业辅导平台、融资担保平台、人才培训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市场开拓平台、法律维权平台。以上八个平台正在有重点分步推进,尤其是融资担保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法律维权平台有我委良好的工作基础,吸纳有关中介机构进入,整合相关资源就能迅速提升。

5、培植典型示范促成长

我委在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前景、较高的管理团队素质、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强的赢利能力的企业进入“小巨人”计划,实行动态管理,予以重点培植,从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干部帮扶等方面努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2007年50户“小巨人”企业报表显示:年销售收入88.41亿元,年利税总额10.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02%及42.03%。

三、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全国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面临很大困难。据权威报道,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进入下半年以来,情况在继续恶化,至今估计倒闭的企业数量在10万家以上,以沿海出口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尤为突出。

据初步估算,我市中小工业企业年内倒闭的并不很多,估计在200家左右,但举步艰难以至半停产状况的超过10%,尤其以鞭炮烟花、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多。除了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规模不经济等部分中小企业的自身因素外,当前制约我市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困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难

尽管通过银企对接和直接融资使部分较成熟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仍然是其突出困难。创业贷款及小额贷款尚没有形成气候,即便是能够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成本也比大企业平均要高出30-50%,一般情况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30%,有的甚至50%,并且多数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需要担保公司担保的还要再增加约3个百分点的成本,因此现有中小企业的抵押贷款年利率达到9-12%,担保贷款的年利率达12-15%。

2、成本高

首先,受国际市场传导和国内供需矛盾的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相对去年上涨幅度较大,以忘不了公司为例,综合原材料成本上升15%;其次,因新《劳动法》的实施及员工工资上涨,全市中小企业工资及保险支出平均上升20%,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很大;再则,出口换汇成本上升,目前与去年同期比,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已超过10%,对于我市的出口企业而言,换汇成本上升超过10%。

3、环境忧

从“服务经济建设百日大行动”期间中小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经济环境堪忧始终是反映最多的问题。一是执法环境,中小企业很多创立时间不长,经营欠规范,执法部门应该指导帮助逐步规范,而事实上一些部门尤其是垂直执法部门总是以罚款为手段,某市级执法部门有9个稽查队对企业和市场轮番稽查,每年来自中小企业的罚款收入达数千万元,近期投诉到我委的就有好几例。二是政务环境,中小企业普遍反映有些部门的服务意识差、服务效率低,例如投资项目的规划、报建,产权办理手续多、流程长、费用高,企业融资所需要的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登记难、费用多、折扣高。企业因发展需要搬迁,经常出现一些人为的麻烦,有原所在地政府的干预,也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恶意稽查,使得企业易地发展的成本很高。希望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多服务、少责难,多帮助、少罚款。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

最近,省、市人大开展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建议对各区、县(市)及相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在进一步督查基础上发一个执法检查情况通报。

2、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在财政支持上,尽管近年在工业、科技、商贸、农业等各 种渠道都不同程度支持了中小企业,但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市级财政要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单列一级预算,建议从2009年起单列,其额度在2008年实际支持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上有所增加,重点用于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在税收支持上,税务部门要积极主动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并公布相关操作细则;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尽可能降低上市及重组成本;要本着“放水养鱼”的理念,支持初创期中小企业,原则上对创业三年以内的企业只予以辅导,不开展稽查。

3、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按照“一中心、八平台”的总体建设思路,着力开展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

在创业基地建设上要进一步扩容提质,吸纳更多的创业者,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配套企业,要以打造“长沙创业网”为突破口提升创业辅导能力和效果。同时国土、建设、房产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创业基地建设,在基地用地、费用减免、产权分割等方面提供优质优惠服务。

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上要在完善现有生物医药、花炮、软件、电池材料等技术服务平台基础上,围绕我市重点产 业,建设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研发设计、食品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

在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方面,重点推进我市及四县(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重点园区的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4、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标兵的激励力度 为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工程”,促进全民创业,建议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标兵”的评选活动,评选20位创业标兵,给予所创办企业50-100万元的创业奖励。同时在全市机关、高校、园区、社区等举办创业标兵报告会,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以激励更多的能人志士创业。

5、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

一是要继续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暗箱操作;二是要规范行政执法,对有关执法部门在精简人员的基础上实行全面财政预算,从源头上扼制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三是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由市优化办牵头,整合市工商联所属“长沙市非公经济投诉处理中心”,成立“长沙市中小企业投诉服务中心”。

篇2: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市委、市政府:

一、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乡镇企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历来对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使我市乡镇企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xxxx年x月xx日,市委xxx书记接到xx县xx位乡镇企业站干部职工来信反映“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对xx乡镇经委(企业站)

工作影响情况”的报告后,立即批示:“请x副市长阅研,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不少县接到xxx书记这一重要批示后已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目前,xx县政府已经基本解决部分企业站人员的待遇问题,xx区政府也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市委xxx副书记在机构改革中多次过问市、县两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改革及基层企业站队伍状况等问题。市政府xxx副市长几年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市乡镇企业局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乡镇企业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强调要重点主攻农产品加工业。去年八月三日,市政府还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xxx副市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是近十年来召开的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乡镇企业专题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困难不少。

但是,目前在我市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外部原因是:乡镇企业的作用、地位以及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逐渐弱化。内部原因是:乡镇企业结构趋同、布局分散、管理粗放、融资封闭、体制传统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企业管理费停止收取以后,原来靠自收自支的这部分乡镇企业站工作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无法解决,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管理队伍建设不健全;二是机构改革后,隶属关系无法理顺,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国家乡镇企业局归口农业部,省乡镇企业局归口省经贸委,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市乡镇企业局归口农业局,九县(市、区)乡镇企业局则归口经贸局。而乡镇企业局的工作性质则是面向“三农”,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过去,乡镇企业在发展农业、解决农民温饱,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它仍然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原来乡镇企业的税收优惠、原始积累的优势有所削弱,乡镇企业贷款在银行商业化改革之后,变得非常困难了。

虽然,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必须看到我市,市、县、乡三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还有一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xxxx人的管理队伍。只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乡镇企业再铸辉煌是完全有可能的。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党政一把手,要集中力量抓乡镇企业,为乡镇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搞活乡镇企业,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xxx副市长几年来一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经过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2006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xxxx家,产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xxx家,比上年净增24家,产值xx亿元,比上年增长54.15。千万元企业xx家,5000万元企业xx家,上亿元企业x家。出口交货值xx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农产品加工率4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种类涉及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竹木、蔬菜、水果等十多个品种;创品牌三十多个,其中“xxx”虾皮等16个产品被列为省级名牌产品;有六十多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省、市财政不同程度的支持。

2006年,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化油器、石板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产值xxx亿元,占全市全部乡镇工业产值的74。其中:全市船舶修造业个数xx个,实现产值16.37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6.55;全市石板材加工企业个数已达xxx个,实现产值27.57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11.04;全市电机电器企业个数已达xxx个,产值xx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24.41,尤其是xx的电机电器这几年飞速发展,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去年实现产值xx亿元,拥有企业个数xxx个,净增8亿元,增长17,计划2007年打造百亿电机城。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1、出台一个“方案”。即由市政府办的名义转发《xx市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力度。

篇3: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1 调查情况与分析

1.1 基本数据

本次调查采取当面了解、查看养殖档案和电话询问等形式, 先后调查了7个乡镇152户 (场) , 共3 519头能繁母猪。其中存栏能繁母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个, 存栏能繁母猪10头至30头的养猪场49个, 存栏1~10头的散养户100个。据统计, 3 519头能繁母猪共年产7 129胎, 平均年产2.02胎, 产活仔71 200头, 平均每胎产活仔9.98头。28日龄断奶时存活60 628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数为8.50头。母猪产死仔6 423头, 占总产仔数的8.27。仔猪在哺乳期死亡4 119头, 死亡率为6.5%,

据调查情况分析, 不同规模猪场, 不同管理水平, 其母猪生产力有一定差异。其中存栏母猪500头以上的猪场, 母猪平均年产2.08胎, 胎平产活仔10.10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8.61头。存栏10头至30头母猪的猪场, 母猪年产1.92胎, 胎平产活仔9.75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8.42头。散养户母猪平均年产1.88胎, 胎平产活仔9.5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数8.0头。散养户中土杂母猪胎平产活仔9.7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8.2头。

1.2 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及养猪户反映的情况, 对我市母猪繁殖力情况作如下分析。

1.2.1 母猪生产力受三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影响, 即母猪繁殖力、公猪繁殖力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 饲养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 三个规模化程度及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 母猪年产胎数和产活仔数、断奶仔猪存活数都高于一般规模猪场及散养户饲养的母猪。

1.2.2 母猪品种对繁殖力有一定影响。

良种母猪胎平产仔数略低于土杂母猪, 其中大约克母猪易肥, 发情不太明显, 难产发生率较高。土杂母猪初情期早, 分娩时产程短, 难产发生率低, 产仔数多, 但仔猪初生重小, 增重慢, 饲料报酬低。同时, 由于仔猪哺乳期较长, 母猪平均年产胎数相对较低。农村散养户可利用土杂母猪与瘦肉型种猪杂交育种, 选留其后代作母本, 能明显改善二者的繁殖性能。

1.2.3 下列因素对母猪的繁殖力影响较大

(1) 母猪产后疾病影响母猪妊娠。有的母猪产后发生子宫炎、阴道炎、产后无乳综合症等疾病, 虽经积极治疗, 但往往影响母猪妊娠, 一般推迟一个情期, 或推迟10天左右发情。

(2) 良种母猪第1胎断奶后发情困难。养猪户反映, 良种母猪膘情控制不好, 往往推迟产后发情期, 甚至长久不发情。这种情况一般为25%左右。

(3) 妊娠期流产。引起母猪妊娠期流产的原因, 一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二是高温高湿条件, 如有的猪场猪舍条件差, 往往到夏季气温39℃、相对湿度达到87%左右时, 部分母猪难耐高温而发生流产。三是免疫应激反应, 如有些油佐剂疫苗注射妊娠期母猪, 可引起2%~3%的流产率。四是霉菌毒素的影响, 如玉米水分大或保存不当, 发霉变质后其霉菌毒素可造成母猪流产或死胎。

2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2.1 养好后备母猪

2.1.1 要选择优质后备母猪

商品猪的遗传组成包括父母各1/2的基因。后备母猪的好坏可影响后代的生长速度、肉质、体型以及产仔数。选留大约克纯种母猪时要注意其外阴大小, 阴户太小的多发生难产。

2.1.2 加强后备母猪的培育

后备母猪宜小群饲养, 要求确保正常生长发育, 保持不肥不瘦的利用体况。在培育后备母猪期间, 要注意调教和加强运动。调教主要是训练母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如定时吃食、定点排泄等。加强运动和适当的阳光照射能强壮体质, 促进猪体发育匀称, 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预防肢蹄病。

2.1.3 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一般应达到240日龄, 体重100kg以上, 且发情2次以上。当母猪表现出精神兴奋、外阴部红肿开始消退, 阴户松驰, 出现竖直皱褶, 有粘液流出, 用手压臂部不动或后退, 这时即可配种。由于个体间发情长短有差异, 为了保证受孕, 应采取复配技术。即在母猪发情后一天输精, 过12小时再重复输一次精。

2.2 养好妊娠母猪

2.2.1 妊娠前期重保胎

母猪从配种到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 一般需要18~30天。这一阶段的饲料以中等营养水平和每日限喂2千克以内为宜, 可适当喂些青绿饲料。要尽量让母猪安静, 避免各种应激反应和过强运动, 防止跌跤或吵架, 以减少胚胎损失或流产。

2.2.2 妊娠中期适当控料

母猪妊娠中期指配种后40~80天阶段。此时, 受精卵已经牢固地在子宫壁上着床, 流产和死胎情况较少发生。这一阶段, 母猪食欲旺盛, 消化力强, 而胎儿营养需要少, 可适当控制精料喂量, 增喂青粗饲料, 防止母猪过肥而影响后期仔猪增长和产后正常发情。

2.2.3 妊娠后期要“攻胎”

母猪妊娠后期指怀孕80天至110天。这一阶段, 胎儿发育迅速, 需要大量的营养, 母猪还需要保证泌乳而蓄积营养, 所以, 应采用高营养标准和自由采食, 即所谓“攻胎”, 尽量提高仔猪初生重。特别要注意调整钙、磷比例, 预防母猪产后瘫痪。要多喂些易消化和易于通便的饲料, 如增加麦麸比例,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防止食滞和便秘, 避免造成难产和死胎。

2.2.4 分娩期管理要加强

母猪分娩期指怀孕110天到分娩这段时间。妊娠母猪进入预产期, 要有专人看护, 注意观察临产征兆, 做好接产准备。日粮供给应比妊娠后期减少30%~50%, 多喂青饲料。应避免应激反应而导致难产、不泌乳或发生乳房炎、子宫炎等产科疾病。母猪分娩时, 可停喂饲料, 喂一些温热淡盐水。在接产前要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 然后用消毒药水清洗。当母猪分娩时产程时间超过3小时或每头仔猪产出所需时间超过30分钟的, 要及时安排助产, 以避免或减少因难产而造成的母猪疾病。

2.3 养好哺乳母猪

母猪分娩对机体是强烈的应激反应, 体力消耗大, 抵抗力下降, 需要细心护理。取走胎衣后, 要用干净的毛巾擦净母猪后躯血水, 用温水洗净乳房, 同时按摩十多分钟。分娩当天, 只喂些麸皮汤、稀饭等流质饲料, 供应充足饮水。第2天开始喂少量饲料, 以后逐日增加, 至7~10天, 才能让母猪自由采食, 要补充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和富含钙质及无机盐的骨粉等。同时, 可参照产妇的补养方法, 给母猪喂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 促进母猪产后康复和泌乳。□

收稿日期:2012-04-10

摘要:在养猪业发达国家中, 经营和管理良好的猪场, 母猪可达到年产30头活仔的目标, 而我国母猪每年提供的仔猪数相对较低。文章通过对湘乡市7个乡镇152户 (场) 3519头母猪生产力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阐述了湘乡市生猪养殖水平的现状, 提出了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篇4: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篇5: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我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没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却面临着没有资源依靠和必须依赖资源的禀赋不足问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产业创新能力偏弱、自主创新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一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探索破解这些发展中难题的新路子,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切实推动柳州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将各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柳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柳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紧密结合柳州实际,树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

作为工业城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实现柳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直是我们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柳州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的发展理念,为推动柳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工业是柳州发展的命脉。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就是既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又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构建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与碧水蓝天和谐相处的城市新环境,实现工业快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有效融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立了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战略,突出抓技改、调结构,挖存量、引增量,降消耗、保环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走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良性发展之路。2009年,柳州取得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胜利,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2006年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的基础上三年翻了一番。在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9%的情况下,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柳州已经由过去的“酸雨城市”发展成为温家宝总理称之的“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现代工业城市。

二是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柳州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过去走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道路,相比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坚持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空间载体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把柳州打造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宜居城市。近年来,我们以加速构建以莲花山片区为绿心、老城区与柳东新区协同发展的“一心两城”城市新格局为目标,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重点推进“十大建设工程”,高起点策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的新高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味。同时,全面启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六城同创”工作,打造山水秀美的工业城市,提升城市居住环境。今年1月,柳州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柳江河综合治理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上。坚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就是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工作重点向民生倾斜、公共服务向民生倾斜,促进柳州百姓幸福指数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步提升,加快了柳州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相协调的和谐城市转型。

(二)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们坚持高端战略取向,瞄准先进的产业结构,通过全面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二次创业”,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特别是结合工业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了柳州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传统产业,新材料、生物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大新兴产业的“354”产业格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迅速扩大工业总量,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优化工业结构的重大机遇,继续做大做强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研究开发中级轿车、新能源汽车等新的产品,冶金产业提升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总量、结构、层级升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机电仪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

二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积极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民间资本为辅助的“四位一体”创新投入体制,有效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更多的“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促进工业竞争力的升级。加强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支持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步伐。近年来,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30%。2009年,全市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已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自治区认定技术中心24个、8个博士后工作站;柳州被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

三是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商强农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大力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充分发挥柳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确保农民增收,加快柳州由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向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转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蔗糖、油茶、桑蚕等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各县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2009年,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在近年来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统筹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到全市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掘柳州历史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柳州的城市文化内涵,巩固提升柳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品牌。加快推进柳州工业博物馆、水上大舞台等“十大文化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阵地。坚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全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涌现了《八桂大歌》、《铜鼓敲出壮乡情》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作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结合旅游名城建设,加快开发建设百里柳江水上运动项目,成功举办中国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中华龙舟大赛柳州总决赛等多项大赛,其中,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柳州大奖赛被2010年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新年论坛评为“新锐城市名片”。

二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有情、用心、创新”的民生工作六字要诀,重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广西乃至全国首创的“三大民心工程”,即投资53亿元实施改制企业困难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惠及人口8.66万人;投资7亿多元实施少数民族村寨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工程,受益村民近12万户、50多万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少数民族群众的难题;每年投资近4000万元实施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受益学生近10万人。坚持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抓住柳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的难得机遇,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建设充分就业城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连续五年开展“平安柳州”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天网工程”建设,柳州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

三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抓好柳钢循环产业示范园建设,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和实施力度,对柳化等6家列入国家千家重点节能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工作,树立了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与2005年相比,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了12.42%和33.5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7.9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对沿江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的投入,加强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连续三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每年开展“百万人民种百万棵树”活动,全面开展绿化造林,柳州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1%。

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必将对新时期柳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柳州发展仍然存在和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9年柳州市第三产业比重为29.57%,而在2008年全国就已达到40.1%,产业结构极不平衡。此外,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也不合理。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11亿元,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占76%。工业的增长过多的依赖汽车、钢铁、机械等三大支柱产业。另外,新兴产业比重小。2008年全市的新材料、生物和医药、机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等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当年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的0.14%、0.68%、1.3%、0.67%,仅占2.79%,而全国许多城市的此类产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比例达20%以上。

(二)工业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

柳州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比重过大,产业支撑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柳州的钢铁、工程机械、载货汽车等产品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较高,当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时,这些行业的增速会显著提高,效益大幅提升。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这些行业的生产就会受影响,从而影响全市整体经济的增长。且我市受资源约束明显。我市以重化工业为主,对水、电、煤等资源需求量大,但是运能不足,原材料紧缺,燃油价格上涨等等这些市场客观因素,必然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制约柳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流通与销售渠道建设滞后,且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深加工、高附加值、外向型企业少。如蚕丝加工业,目前仅限于加工成生丝外销,产业链短,无丝绸深加工企业;企业规模小,缺乏熟练工人,产量达不到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蚕桑综合效益。此外,我市农业抗风险能力低,抵御可能发生的洪涝、连续干旱和寒露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四)重大项目建设受征地拆迁制约严重,项目用地趋紧

征地拆迁问题依然是当前制约重大项目建设的首要因素。拆迁过程中涉及失地农民的政策处理矛盾较多,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与期望值落差较大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矛盾。国土资源部关于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的程序新规,进一步增加了征地拆迁工作的复杂性。

2010年,我市实施的新开工重大项目161项,项目用地大约1792公顷,而通过中心城市用地计划指标上报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334.97公顷,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五)融资工作形势严峻

今年中央加紧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调控管理,各金融机构对现金流、项目资本金及贷款投向的审查更为严格。市银监局已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各金融机构也基本停止对政府平台公司新增贷款额度。我市各平台公司有效抵押资产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项目贷款的发放。如城投公司四座跨江大桥13.4亿元贷款虽已通过自治区工行的评审,但至今无法落实资金。除土地储备贷款外,我市各平台公司今年新项目几乎没有获得贷款。另外,国家暂缓对城投类企业债券的审批也使得我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受到巨大影响。2010年上半年,我市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0.0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4.86%。

(六)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弱化

随着柳州铁路局迁往南宁,以及北部湾发展战略实施,广西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重点南移,柳州交通枢纽优势被弱化问题凸现,给柳州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全力推进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城市升级转型,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

今年,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党建引领,创新创业、优化提升,统筹兼顾、和谐共进,建设美好柳州”的“三十字方针”,把2010年作为柳州的科学发展水平提升年,以大力开展“党建引领提升年”、“经济发展提升年”、“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全民创业提升年”、“文化发展繁荣提升年”、“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年”、“生态环境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坚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巩固和提升柳州的整体实力,推动柳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工程,采取通过产品升级来带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发展新兴产业这“三大办法”,用滚动发展、创新发展、产业提升、招商引资这“四条腿走路”,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大力实施“十大建设工程”,推动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促进城市面貌、城市品质、城市功能升级转型;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加快发展柳州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上有新突破,形成一批亮点,进入广西先进行列;大力实施“十大商贸工程”、“旅游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振“桂中商埠”,打造“旅游名城”;大力实施“十大文化工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柳州文化软实力升级,全力打造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大力实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十大党建工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提升全市党员干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柳州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请自治区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请求自治区继续支持我市的重大项目

1、柳州电厂易地搬迁扩容(上大压小)改造项目

根据“十一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和我市电力供应情况,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长远发展所需的能源空间,建设柳州电厂易地搬迁扩容(上大压小)改造项目十分必要。

目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同意将该项目列入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柳州市人民政府和项目业主广西投资集团正在联合编制具体关停方案。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督促业主单位尽快完善方案,批准通过后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申请列入关停计划,再按程序开展前期工作。

2、柳州至肇庆铁路项目

柳肇铁路对完善广西铁路网布局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对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大力推进下,柳州至肇庆铁路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2009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该项目正在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国家发改委已在我市组织召开项目立项评审会,中铁二院已经将咨询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支持今年批复新建柳肇铁路建设项目立项。

3、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

我市是国家重点防洪城市,通过柳江中上游洋溪、落久水库(即柳江上游的防洪控制性工程)的联合运行,将全面提升市区及融安、融水、柳城县城的防洪标准,解决柳州市以下柳江二级航道枯水季节航道水量不足的问题,改善和提高柳江航道的通航能力,是柳江水资源配给的控制性工程。

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但未列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准《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2008~2012年)》,近期落久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存在一定难度,尚需要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进一步支持。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将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列入近期实施的国家大型水库建设计划。协调国家发改委尽快给予落久水利枢纽工程立项。给予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启动资金支持。

4、广西方元电力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

我市是广西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现有的工业体系结构下,工业能源需求旺盛,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热电联产项目是解决我市能源需求缺口的重要途径。

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年底前核准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目前已是“十一五”期末,为避免“十二五”期国家热电联产行业政策变动对项目落地可能带来的影响,请区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十一五”期结束前完成项目核准。

(二)在资金安排上对柳州更多的倾斜

1、柳州市东城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有关材料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审批,目前转到财经司待批准,希望我市东城公司发债相关事宜能得到自治区政府的协调和推进。

2、柳州市“十大农业工程”是一项关注和关心“三农”的民心工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对该项目十分关心,并于3月22日作出批示:“柳州市提出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思路清晰,措施具体、责任到位。请区党委办公厅注意跟踪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取得的经验应在面上推广。” 目前,柳州市“十大农业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由于该项目是纯投入、低回报的民生、民心工程,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扶持。但因柳州市财力有限,只能解决5.21亿元,现该项目缺口3亿元资金,请自治区政府协调区发改委在安排农林水、扶贫项目时能优先考虑我市,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在政策上更多支持柳州

1、请求将柳东新区确认为自治区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柳东新区作为我市“再造一个新柳州”和“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主要载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柳东新区的“户口”即合法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上级的确认。希望在区发改委的大力帮助下,能够得到自治区政府的批复将柳东新区确认为自治区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恳请自治区政府协调区发改委将汽车零部件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市发改委。我市汽车产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很多,为进一步服务项目业主,建议自治区发改委将此类项目的备案权限下放。

3、请求自治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策划区域发展战略时,对柳州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倾斜,将铝深加工、铟深加工等项目确定在柳州。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6:关于我市土地执法工作情况的汇报

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镇街、各部门认真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通过铁腕整治,坚决拆除违法用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土地执法监察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和责任到人的动态巡查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用地蔓延的势头。根据卫片数据,显示我市共有卫星图斑?个,涉及土地面积?亩,在各区中处于中间位臵,卫星图斑总数和涉及土地面积与前几年相比大幅度减少。虽然我市的土地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松懈,我市在土地执法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将我市开展土地执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及其整改情况。我市在开展省卫片执法检查共发现违法用地图斑?宗,涉及土地面积?亩(包含?亩省和国家重点项目用地),其中耕地?亩(包含?亩省和国家重点项目用地)。扣除省和国家重点项目用地后,我市违法用 地图斑共有?宗,面积为?亩,其中占用耕地?亩。对于这些违法用地案件,我局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全部依法予以立案查处,目前立案率和查处率均已达到100%,结案率已经达到90%,剩余10宗违法用地案件在9月份以前基本可以结案。

(二)土地动态巡查发现的违法用地及其整改情况。今年以来,通过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土地动态巡查报告责任制,我市对新增违法用地基本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据统计,全市自3月份以来共发现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宗(详见附表),面积亩,其中农村违法建房?宗,面积?亩,分别占违法用地总宗数和总面积的79%、14%;公益性、省重点项目4宗,面积?亩;其余违法用地3宗,面积?亩。目前,除了农村违法建房、公益性、省重点项目以外,其余违法用地案件我局均已通报镇街和有关部门联合查处,其中已制止到位的违法用地案件19宗,面积?亩;已通报给镇街要求采取措施制止的在建违法用地案件12宗,面积15.4亩;已通报给查处“两违”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的已建成违法用地案件2宗,面积1.1亩,这些案件市规划局大部分已经作出了行政处罚,但尚未进入责成镇街实施强制拆除程序。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违法建房问题较为严重,有初步蔓延趋势。由于国家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我市农村建房需求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建房管理十分混乱,违法建房行为屡禁不止,基层政府部门由于无法受理村民合理合法 的宅基地申请,对违法建房行为缺乏采取强制措施的底气,导致农村违法建房问题日趋严重。

(二)重点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已经 成为违法用地的主体。这几年,我市上马的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较多,这些项目用地量大,审批周期长,由于项目本身存在的工期和施工季节等要求,往往在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前就动工建设,造成违法用地事实。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我市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占违法用地总量的92%,导致我市违法用地总量排名第一。

根据近日传达的国土资源部有关会议精神,今后国家、省重点项目违法用地也要列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由于我市其他违法用地下降的空间已经非常有效,如何解决重点项目用地已经成为我市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新增违法用地行为未得到及时有效制止。根据《市查处违法用地通知》第十条的规定以及7月15日市查处“两违”工作联席会议精神,镇街应该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对本辖区内正在进行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强制制止,坚决将违法用地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避免增加执法成本,劳民伤财。但是,部分镇街对违法用地行为没有按要求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强制制止,导致违法用地形成违法事实。

(四)对违法建设的查处进度十分缓慢。根据市规划局反映,部分镇街工作人员对市规划局作出的行政处罚法律文书不能及时有效送达,市规划局在未收到送达回证之前无法责成镇街对违法 建设实施强制拆除,而镇街由于未收到责成通知书,不敢贸然对违法建设实施强制拆除。目前,除了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案件,其余我局通报的案件镇街均未收到责成拆除通知书。

(五)违法者反侦查能力增强,调查取证艰难。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违法用地的调查取证没有赋予操作性强的强制手段,在案件查处时一旦违法者或者村干部不配合就很难取得有效的证据。部分违法者还现场勘验不指界、不接受询问、不提供用地合同等等,非常清楚的违法占地事实却取不到证据材料,甚至连明确的违法行为人都确定不了,最终违法行为认定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和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工作机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土地执法各项工作任务,我局提出意见如下:

(一)疏堵结合,切实解决农村建房问题。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秩序,切实保护耕地,应尽快出台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相关文件,通过明确宅基地申报、审批程序,切实解决群众建房的迫切需要。同时,加大巡查、打击力度,对未经依法审批就擅自动工建设,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和一户多宅的新建农村住房,坚决拆除,决不手软。

(二)加快解决重点工程违法用地问题,切实降低我市违法用地总量。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总量排名第三,扣除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后,排名倒数第二。由此可见,避免因违法用地被问责,4 解决用地报批才是关键!解决重点项目用地问题,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做好用地审批和服务保障工作,应尽量减少审批环节,简化用地审批材料, 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并派专人跟踪,主动协调,定期督办。

(三)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违法用地强制制止工作机制。实施强制制止,关键要确定召集人并落实责任。建议确定各镇街分管领导为第一召集人,镇街查处“两违”工作办公室主任为第二召集人,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本辖区内正在进行的违法用地行为实施强制制止,坚决将违法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检查监督,推进违法用地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对市政府责成各镇街拆除、复耕的违法用地以及通报给各镇街采取措施实施制止的在建违法用地,市监察局应按照《市查处违法用地的通知》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对市政府责成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物未按规定期限实施强制拆除并恢复土地原状,或者对违法用地行为制止不力,导致辖区内有2宗以上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对责任人要采取约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等措施实施问责。

(五)成立公安驻国土办公室,提高办案效率,加大对违法者的震慑力。建议参照南京、洛阳等地做法,从公安部门中抽调两名干警长期驻扎在市国土部门,专门协同市国土房管局执法监察大队开展日常的土地执法工作,提高调查取证的效率,加大强制制止力度,查办国土资源大案要案,共同打击土地违法行为。

(六)将村(居)两委纳入土地执法共同责任主体范围内。除了重点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以外,其余违法用地绝大部分都与村干部有关,建议由各镇街每年与各村(居)两委签订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责任书。对辖区内的违法用地行为没有及时报告或者参与违法用地行为的,由上级党委、政府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上一篇:五年级健康教案5课时下一篇:尊严课文教案